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实用12篇)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实用12篇)

时间:2024-01-08 09:26:33 作者:翰墨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实用12篇)

范文范本的编写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文体特点、写作目的、受众需求等因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今天我上《坐井观天》,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中只有两个角色——青蛙和小鸟,故事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逐步推进,围绕“天有多大“这一问题展开争论,所蕴涵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诗句形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对前面的一些课文而言,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喜欢,所以很多学生很投入,他们的发言因此而精彩。

以下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师:小鸟认为天——。

青蛙认为天——。

师: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生:我认为小鸟有道理。

生:我也认为小鸟说得有道理,它还有证据呢!

师:哦?证据在哪呢?

看谁找得多。

自由读课文。

生: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了,还得飞呢。

生:小鸟飞得都渴了。

生:小鸟看到井就落下来,有点累了。

生: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可真厉害,找了那么多证据。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小鸟说得有道理,而青蛙是无知的,我不想在教学时候一味地肯定小鸟,让小鸟自豪于所见之广,而不去体察青蛙的视角,感受对方的世界,那其实也是一种“坐井观天”式的无知,只不过这口井被遮蔽得更巧妙而已,虽然这样想,但也并不想把我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来代替他们的理解。而这个时候一个学生竟然站起来说:我认为青蛙和小鸟都有道理。因为青蛙一直是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确实只有这么大,它没机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所以我认为其实青蛙说得也有道理。听到这样的发言,我有些激动,我说:我们都知道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可是青蛙说它很小,因为它在井里,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识字4里有没有成语可以形容一下它啊?生:管中窥豹。师:所以小鸟建议青蛙——?齐读第七自然段。

虽然在课堂上有太多的遗憾,但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但这更需要教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创造性地理解教材,设计合理、生动的教学环节,积累引导方式方面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网络。

/user1/10/archives//。

《岳阳楼记》语文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并体会迁客骚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培养学生赏析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能力。

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

教学重难点:赏析景物描写,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生(乐):不能。

师:那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我认为应该是愉悦的,心境开阔的。

师:下边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注意读出轻松喜悦来。其他同学思考:我们怎么判断出要读出轻松、喜悦来?(生带感情朗读)。

生:因为我想表现“其喜洋洋者矣”的感情。(生联想“喜羊羊”,大乐)。

师:看来不同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气氛是不同了。那这一节描写景物有哪些?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大家做个记号,呆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讨论,推选一位代表回答)。

第一组:我觉得作者所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平静的湖面,玉璧般的月影,这些无不带着明朗的色彩。(有没有不同见解的?)。

第二组:我认为作者还从视觉上辅以亮丽的色彩:天色湖光一片碧绿,外表美丽的鱼儿,绿意盎然的小草,色彩明丽的兰花,金光闪烁的湖面。(有补充的吗?)。

第三组:作者不仅选择了静态的景物,还选择了动态的景物:沙鸥在自由翱翔、锦鳞在欢快游荡、渔人在对答渔歌,动静结合,画面灵动。

生1:春风得意,怡然自得,陶醉其中。

生2:此时此景,如果我是文人骚客的话,我一定会诗兴大发,把酒临风,一切烦心事都忘了,留下的只有轻松和喜悦。

师:通过三、四两段的学习,我们知道选择不同的景物来写,渲染出的气氛是不一样的,烘托出的心情也不一样,这一段描写了明丽之景抒发了愉悦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师: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来朗读,再一次品味语段的情感。

师:听完大家的朗读,我听出了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只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听老师读一遍。

师:同学们,迁客骚人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老师也有同感),那么除了这两种情感外,还有没有人有一种更高的境界呢,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心境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今天回去的作业是结合我们生活体验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语段。

《岳阳楼记》语文教学实录

(按:画面出现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学生:讲出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师:这三座楼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按:三楼在一画面)。

师:我们来看岳阳楼。(按:画面是岳阳楼及简介文字)。

师:在宋代有个叫腾子京的官员,被贬到岳阳做太守,于是生计修建了岳阳楼,请他的好朋友范仲淹为此事作记。这就有了文学史上的名篇《岳阳楼记》。

(按:画面岳阳楼记范仲淹)。

师:我们来看范仲淹的介绍。

(按画面范仲淹的画像及文字)最好用卷轴。

二、过渡。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品赏《岳阳楼记》,要求:

听录音时完成下列任务:

1、疏通全文字词;。

2、了解文中多种的表达方式;。

3、体会警句。

师:请大家带着这几项任务听。(按:朗读、画面、音乐)。

三、分析课文。

1、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先让我们以为看课文第二节。

2、师:第二节写什么?

生:第二节写洞庭湖远景。(板书)。

3、师:(按:洞庭湖远景图,文字:请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讲)。

生:描绘洞庭湖远景。(如果没讲完,可再按一次图)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朝上日出,傍晚阴暗,气象变化很大。

4、师:刚才同学描述不错。那么,大家能用一两个词来概述洞庭湖吗?

生: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壮美的洞庭湖……。

5、师:作者写洞庭湖远景用什么表达方式?

生:描写(板书)。

6、师:请大家读这一部分描写。

7、师:洞庭湖地理位置如何?

生:被通巫峡,南极潇湘。

8、师:解释“然则,北,南”(按:画面文字,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生:解释词语。

9、师:洞庭湖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汇集了许多的……(学生答)。

师:请解释。

过渡:

面对这气势大、变化大的洞庭湖景象,作者心境非常宽阔,而迁客骚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10、按:先请同学们欣赏“阴雨天洞庭湖”画面。(画面加音乐)。

(按:“阴雨天洞庭湖。”文字:请你描述阴雨天洞庭湖景色并就讲出迁客骚人的心情。用上提供的词语。

形式“只见洞庭湖上……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

生:只见洞庭湖上淫雨霏霏,连月不干,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远啼,面对此景,加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提供的词语:淫雨霏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虎啸远啼)。

(提供的词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11、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很不错。(按:画面阴·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薄暮冥冥通近去国怀乡国都。

但要注意:

按:薄薄如钱唇与“厚”相对国伟大祖国国家。

迁客骚人面对阴冷悲凉的景,加上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不由得悲从中来,普通心理是悲。

生:解释词语。

12、师:指板书:可见这段表达方式应是?

生: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板书)。

13、师:请全体来读这一段。

14、师:刚才读得不错。

15、师:请根据画面词语来背诵本段。(按:阴雨景,上面已提供的词语)。

(实在不会背的可偷偷省一下)。

16、过渡:迁客骚人在阴雨天中产生了悲情,那么在晴天的洞庭湖景色前他们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第四节,听我来读一读。

17、师:(按:在师读的同时配上轻松的音乐。

18、师:大家揣摩一下看,我接下来想请同学们做什么?(提示与第三段相似)。

学生讨论:想让我们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

师:讲得非常好,那么请你来描述一下。(大家来点掌声)。

19、师:(按:画面:晴天的洞庭湖景色)。

(文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并指出迁客骚人的普通心理)。

(形式:只见…….他们不由得……)。

生:学生描述。(是否要提示词语?)。

20、师:刚才回答很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填一下板书。

按:画面。

去国怀乡。

阴·悲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生:学生口头填空。(按:听学生的回答逐个按入)。

心旷神怡。

晴·喜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板书)。

(描写抒情)。

21、请同学们读第四段,尽量脱离书本。

22、师:据板书: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景产生不同的情,这照应于文中的哪句话?

生: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23、师:(按:文字揽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一位同学来翻译。

(这句话并入前20的板书)。

学生翻译。

24、师: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迁客骚人晴喜,阴则悲,登楼者心情变化的饿依据上一什么?(还是前面的板书保留在屏幕上)。

生:因物因己,心境不好,因为被贬,远离家乡。

25、师:请大家再考虑一下,迁客骚人的心情,实质上是同还是异?

生:讨论。同,看似异,实为同。都是因物因己而或喜或悲。

26、师:范仲淹也是被贬之人,他同意这两种人的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

生:不同意这两种。

27、师:既然不同意为何要写出来?

生:铺垫,对比衬托。不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对比。(板书)。

突出“异”。(板书)。

28、师:古仁人的心境由哪句表达出来?

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

29、师:请译此句。

生:译此句。

师:再看一句。(按: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0、师: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前面的二者“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作者认为“以己悲以物喜”不可取,要向古仁人那样,那该怎么办?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1、师:(按:居……处…..)这句话重在哪个词?

生:忧忧国忧民。

生: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按:先……后……)。

33、师:译此句。

生:译此句。

34、师: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了自己的抱负。与欧阳修在《醉》中提到的“与民同乐》,哪个境界更高。(按:先……后……“与民同乐”·《醉翁亭记》)。

生:讨论,这句境界更高,一先一后写出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向上的精神。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近千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有这伟大的胸襟,令人钦佩,同时教育启发千百万后来人。

35、师:讨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举例(按画面:先天下……后天下……)。

36、师:作者通过写景、抒情、议论阐发了自己的抱负,应该说文至此可矣,“微斯人”一句是否多余?为什么?有何用?请大家回到文中第1段。

生:不多余,照应第1段。

37、师:第1段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写什么?

生:记叙,交待滕是“谪”人,但与迁客骚人不同,被贬期间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8、师:所以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是勉励滕子京也自勉,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为国为民奋斗,并说明,这样才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9、师:下面请全班同学朗读。(配乐)。

40、师:请学生质疑。

一、古今异义的词法现象。

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其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这古今词义的变化,是阅读文言文时应特别注意的。

a、前人之述备矣。

b、去国怀乡。

c、春和景明。

d、把酒临风。

e、是进亦忧,退亦忧。

f、微斯人,吾谁与归。

g、虽我之亡,有子存焉。

h、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二、文学史上有趣现象,“贬”出好文章。

三、本文特点上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不好可,不要写,应积极面对。

五、文句优美,凝练,有节奏音乐美。

六、详略得当。

《看戏》中……。

本文重心是抒抱负,所以写巴陵郡胜状略,写迁客骚人是为反衬古仁人之心。

七、难解的词。

具:百废俱兴《岳》“具”通“俱”

此人……为所具言所闻《桃》详细。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动词词类活用。

胜:余观之巴陵胜状美好的。

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心:予谈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高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八、吾谁与归提宾句吾有谁归。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五、总结(按出总板书)。

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散文体裁,可记事,可议论,熔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我们的《岳阳楼记》由叙事、写景、抒情,由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转到古仁人之心,发出“先天下……后天下……”的议论,点明题旨,这是非常伟大的抱负,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志青年,要立志拥有这抱负,为祖国民族拼搏。

《岳阳楼记》语文教学实录

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前背诵了初二下期的课文《岳阳楼记》。

二、第一课时,创意朗读。主要方法和上一届的《绝唱——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的方式相近。以美读初步进入课文。特别难忘的是廖思琦小组用书法、舞蹈诠释了文本之美。很有创意。参加创意朗读的还有冉雪立、郑可、龙天河、余秋帆、杨森瑞。领读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龙天河。应该说,在进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读的准备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课时,咬文嚼字,从“大美”入手讨论《岳阳楼记》之美。名篇的解读如汗牛充栋,教案设计也丰富多彩。我想,“大美”这个角度应该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学生应该有比较厚重的收获。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我的教学预测基本准确。

四、课外完成练习册《点金训练》。我的天,从应试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辅导书编得实在太好了。所有基础知识几乎条分缕析地一网打尽,还和中考联系得很紧。这根本就是一本变了脸的教参。我想,学生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独特的诠释,真的是不敢上课啊!这本书要求学生认真做,自己批改。我认真检查,但从不评讲。实在太无聊了。纯粹应付考试的东西,我都反感。如果中考不这样考,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课外练习的最好方式,还是应该继续阅读同类作品或者阅读同类解读作品。

所以,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努力争取跳得好点儿罢了。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

师: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

生:《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

生:《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

生:《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而《岳阳楼记》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是一种大美。(特别记忆:这句话是王梦雨同学说的,太经典了。我们基础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梦雨越来越有灵气了。向她敬礼。)

……。

师:同学们真有洞察力!《岳阳楼记》是一种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大美的呢?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探讨。请同学再此朗读,圈点勾画,不要讨论,独立思考,然后畅所欲言。

(生高声朗读)。

生(沈丹婷):作者写的景物本身就很大。我是从“衔远山,吞长江”看出来的。

师: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据,不能只说结论。

生:“衔”字和“吞”字很有气魄。

生:为什么有气魄呢?还要深入。

生:能够把山衔着,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吞进肚子里去,还不够气魄吗?

师:哦,是吞进肚子里面去吗?

生:应该是互相吞吐。只有洞庭湖和长江都浩大的时候,才用这个词。

师:我想如果我来写,我就写“连远山,接长江”或者“咬远山,吃长江”,如何?

生(王悦):不好。“衔”和“吞”有动态,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水波动荡的感觉,“连”和“结”就没有动态美了。“咬”和“吃”给人的感觉很凶恶,不美。而且“咬”和“吃”也没有“衔”那么悠闲大气,雍容大度。

(中途不断组织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语关键句,略,朗读一直贯穿全课,下文也略)。

生(杨森瑞):我觉得不应该忽略“山”是“远山”,山是联绵不绝的。洞庭湖和联绵不绝的'山连接在一起,更显阔大。

师:很有见解!同学们再联系前后文看看。

生:作者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个“一湖”让我感觉特别有气魄,作者对洞庭湖充满了肯定。如果改成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意思没有变,但是气魄就差了。

师:这叫做数词传神,一词传神。

生:作者称巴陵为“胜状”、“大观”,这些词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大美。

师:是。有规模的美才能称为“大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这么来的——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名应赐大观园。

生(梁明媚):我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也感受到大美。“北”和“南”表达出了地域的广大。“通”和“极”更让读者感觉无边无际。

师:让地域的大来表达大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

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生: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生(吴语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就从高低远近的角度把空间距离拉得特别大,更显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情怀。

生(周子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下”这个词语的应用,它让我们感受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无限广阔的内心世界。

师:说得太好了!后来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让无名手书“天下”二字,说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启示呢。

生:还有反复出现的“忧”和“乐”,似乎写尽了人生的所有情怀。

师:“进”和“退”也几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生百态都写尽了。

生(龙天河):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能够让我们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广大,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是我从“予观夫巴陵胜状”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因为“予”在“巴陵胜状”的衬托下似乎也变得高大了。

师:这样的感受很独特啊!这里面有正衬的效果。就像用青松高山衬托英雄的高洁挺拔一样。(后来想到应该这样点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我见岳阳湖多雄壮,料岳阳湖见我也如是。可惜当时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

生:“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时间很长。

生(杨珮璇):“浊浪排空”也让我感觉境界很阔大。

师:请咬文嚼字。

生:“浊浪”很有气势。

生:“排”字非常有力量。

师:改成为“浊浪击空”如何?

生:不行。“排”有排山倒海之意,而“击”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狭窄了。

师:这让我们想起毛泽东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横”字的气魄。

生:还有文中选择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

师:是啊,如果不是“虎啸猿啼”而是“鸡飞狗跳”,你可以比较,浩然之气就少得多了。(生读,全班哈哈大笑)。

生:还有“萧然”的是“满目”,感慨是感慨到“极点”,也是一种大。

生(冉雪立):“静影沉璧”居然也让我感觉到大,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师:结合前后句子来分析。

生: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须特别平静。

师:这个时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水面确实很安静。

生:“皓月”让我感觉月亮特别大,特别白特别饱满。

生:而不言。

师:对啊,宁静中也能创造大美,心灵的回声虽然无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

师:会不会有人觉得沙鸥、锦鳞、岸芷汀兰是小的呢?

生:这些景物确实都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规模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翔集”“郁郁青青”的壮观了。

师:有见解!(课后想到应该这样来点评:景语皆情语,如果不是心胸的阔大,心态的乐观,同样是鸟,那可能就是“拣尽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鸟了)。

……。

师:能说说文中的人之“大”吗?

生:范仲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没有他豪迈的心胸,就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生: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大人”,虽然遭到贬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够让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师:滕子京也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个“多”字很重要。这一类人很“多”,范仲淹这样写,用“多”来反衬出了像他们这样心忧天下的人很少。

师:太少了啊!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叹到:微斯人,吾谁与归?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人生的寂寞感,其实这里边也有大。

生: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围就很空旷。

师:空白越多,寂寞感越深刻,伟人的选择就显得越发的可贵。

师:少与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讨论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的《呐喊自序》中的名句: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篇文章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我作为拓展材料给学生读过。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提起,但是,学生心中应该有烙印的。或者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豁然贯通的)。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抗震救灾的这个时候来学习《岳阳楼记》,大家的感受应该更深。在民族的大灾难面前,不是“微斯人,吾谁与归”,而是大灾有大爱,大灾出英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无数人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但愿能够给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气。希望同学们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怀,大眼光,大气魄,大追求。

(因为没有时间了,我推荐的二十句有“大情怀”的爱国名句没有能够拿出来,放在了第二天早上的积累时间让学生们读一读,背一背。这些诗句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需待合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拓展]。

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以水路言,从岳阳出发,上溯长江,经三峡,可通巴蜀;顺长江东下,可达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乃至远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上溯,可与湖南76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极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时期方始称岳阳楼。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楼台落成,滕子京又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戌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语气铿锵,尤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哲理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为人们广为传诵。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名满四方。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

现在的岳阳楼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还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岳阳楼高21.35米,三层四角,占地251平方米。楼体为纯木结构,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岳阳楼记》语文教学实录

(板书课题、作者,文化楼、精神楼)。

教师:学课文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包括岳阳楼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一些概况。请上网搜集资料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甲: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指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和山东的蓬莱阁。

学生乙:不是蓬莱阁,应该是鹳鹊楼。

教师:一般说来,应该是山西的鹳鹊楼。

学生甲:(继续)我提的问题是:你能列举出有关四大名楼的诗歌吗?

(学生神色兴奋,议论纷纷,但背诵不出)。

教师:被称为全唐诗的第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

学生: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李白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怎么说?

(学生七嘴八舌,背不出的急得跺脚)。

学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师:唔,不错。初二时我们还学了崔灏的《黄鹤楼》,开首一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学生: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声音参差不齐,有学生笑了。教师提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教师:前面学,后面忘,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可见,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余下的,老师给你们简单搜集了,请看——(投影四大名楼及诗篇等)。

(学生兴奋,注意力集中,小声猜测)。

学生甲:是滕王阁。

学生乙:不对,滕王阁在江西,在长江一带。

学生丙:是鹳鹊楼,因为它在山西,在黄河一带。

教师:很好,你们的地理概念还是蛮清晰的。所以啊,学习语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下面,我还想请同学介绍一下本文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学生甲: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10进士,是仁宗朝政治改革派的中心人物,深为欧阳修钦佩和拥护。景佑年间被贬饶州;庆历新政失败后,贬邓州、杭州、青州等地。范仲淹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声望极高,他的文学创作也很有成就,写景抒情文《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盛传不衰的登临杰作;他以政治家、军事家特有的情怀创作的《渔家傲》,突破了词专写男女风月的界限,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之先河。但可惜,范仲淹创作的数量不是太多,因此,我们学习他的文章,会倍觉珍贵。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用冼炼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尤其是阴晴变化引起登临者的或喜或悲之情,归结到“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这跟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但却开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教师:你介绍得十分全面,告诉大家,这段资料从哪里来?

学生甲:就是老师你写在《常州教育报》上的,大家手头都有。(学生们笑起来)。

教师:所以,上网、读报,也是我们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途径。下面,请大家仔细听老师朗读,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听得很专注,听完了,大家吁出了一口气。)。

教师:请大家集体朗读全文,要求读出节奏和气势。

学生:集体朗读。

教师:还不错,太快了点。请看小黑板,哪位同学上来完成拼音汉字互写?

(一学生上去书写,其他同学指指点点,表示有意见)。

教师:有不同意见的,请说明。(学生纠正两处错误)。

教师:我这儿有两副对联:(出示投影)。

洞庭西下八百里,四面河山归眼底,

淮海南来第一楼。万家忧乐到心头。

请大家选择:如果形容岳阳楼气魄雄大,该选哪一则;如果用来概括全文内容,哪一则最恰当?(学生又开始议论)。

学生:前者选第一则对联,后者可以概括全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赞同)。

教师:既然这样,这“四面河山”可以具体到文中哪些段落呢?

学生甲:第二小节开头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学生乙:第三小节也是。

学生丙:第四小节还是。

教师:(板书写景部分)岳阳楼有此“大观”,才会让“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体现在哪八个字上?“迁客骚人”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产生的思想感情如何呢?(学生寻求答案,举手了)。

学生甲:“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是说它交通便利,所以迁客骚人很容易来。

学生乙:当他们看到阴沉沉的天气和萧条的景色时,心情就很坏,文中用“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来概括。

学生丙:当他们看到春和景明的景色时,就“喜气洋洋”,端起酒杯喝起酒来了。(学生笑,)。

教师:很好,能各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他们的感情吗?

学生:(集体)“悲”和“喜”。(声音拖得很长;教师板书两字)。

教师:不错。请大家鉴赏一下这副画,是黄红同学画的,怎么样?

(学生伸长脖子看,议论)。

学生甲:上面画了几只破船,还有阴沉沉的天色、湖水。就是没把“浊浪排空”画出来。

学生乙:还可以,那个颜色好。

学生:不,是为了写后面的“古仁人”,写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情。

教师:你能解释这话的意思吗?

学生: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跟“迁客骚人”的感情不一样。

教师:很好。(板书)具体说来,“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理解?

学生:(集体,迫不及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教师:意思是—。

学生:(集体,整齐不够)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老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

学生:(集体)不,他们在应该快乐的时候才快乐。(有一部分人笑起来)。

学生甲:应该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教师:对。如果我们来分析两者忧乐的出发点,那么“迁客骚人”是“个人忧乐”,而“古仁人”应是怎样的呢?请用上面对联中的四个字回答。

学生:应是“万家忧乐”。

教师:很好。(板书)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并非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及他们的“悲喜”之情,而这又是为了引出后边的“古仁人”及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思想倾向显而易见。最后自然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句,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

教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再来读文章,会读出更好的语气和感情来。

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

教师:大有进步。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相互商量)。

学生甲:唐朝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学生乙:南宋陆游的《示儿》说-------“但悲不见九州同------”(背不出,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背)。

学生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是。(集体背)。

学生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也是。

教师:多好的例子,典型的“万家忧乐”!

学生:还有屈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爱国爱民的篇章,令我们肃然起敬!(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

教师: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搜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课后摘录下来:(出示投影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集体读,情绪激昂。)。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请大家课后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口译全文,不懂处作好记号。下课!

《岳阳楼记》语文教学实录

(按:画面出现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学生:讲出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师:这三座楼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按:三楼在一画面)。

师:我们来看岳阳楼。(按:画面是岳阳楼及简介文字)。

师:在宋代有个叫腾子京的官员,被贬到岳阳做太守,于是生计修建了岳阳楼,请他的好朋友范仲淹为此事作记。这就有了文学史上的名篇《岳阳楼记》。

(按:画面岳阳楼记范仲淹)。

师:我们来看范仲淹的介绍。

(按画面范仲淹的画像及文字)最好用卷轴。

二、过渡。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品赏《岳阳楼记》,要求:

听录音时完成下列任务:

1、疏通全文字词;。

2、了解文中多种的表达方式;。

3、体会警句。

师:请大家带着这几项任务听。(按:朗读、画面、音乐)。

三、分析课文。

1、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先让我们以为看课文第二节。

2、师:第二节写什么?

生:第二节写洞庭湖远景。(板书)。

3、师:(按:洞庭湖远景图,文字:请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讲)。

生:描绘洞庭湖远景。(如果没讲完,可再按一次图)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朝上日出,傍晚阴暗,气象变化很大。

4、师:刚才同学描述不错。那么,大家能用一两个词来概述洞庭湖吗?

生: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壮美的洞庭湖……。

5、师:作者写洞庭湖远景用什么表达方式?

生:描写(板书)。

6、师:请大家读这一部分描写。

7、师:洞庭湖地理位置如何?

生:被通巫峡,南极潇湘。

8、师:解释“然则,北,南”(按:画面文字,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生:解释词语。

9、师:洞庭湖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汇集了许多的……(学生答)。

师:请解释。

过渡:

面对这气势大、变化大的洞庭湖景象,作者心境非常宽阔,而迁客骚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10、按:先请同学们欣赏“阴雨天洞庭湖”画面。(画面加音乐)。

(按:“阴雨天洞庭湖。”文字:请你描述阴雨天洞庭湖景色并就讲出迁客骚人的心情。用上提供的词语。

形式“只见洞庭湖上……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

生:只见洞庭湖上淫雨霏霏,连月不干,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远啼,面对此景,加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提供的词语:淫雨霏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虎啸远啼)。

(提供的词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11、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很不错。(按:画面阴·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薄暮冥冥通近去国怀乡国都。

但要注意:

按:薄薄如钱唇与“厚”相对国伟大祖国国家。

迁客骚人面对阴冷悲凉的景,加上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不由得悲从中来,普通心理是悲。

生:解释词语。

12、师:指板书:可见这段表达方式应是?

生: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板书)。

13、师:请全体来读这一段。

14、师:刚才读得不错。

15、师:请根据画面词语来背诵本段。(按:阴雨景,上面已提供的词语)。

(实在不会背的可偷偷省一下)。

16、过渡:迁客骚人在阴雨天中产生了悲情,那么在晴天的洞庭湖景色前他们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第四节,听我来读一读。

17、师:(按:在师读的同时配上轻松的音乐。

18、师:大家揣摩一下看,我接下来想请同学们做什么?(提示与第三段相似)。

学生讨论:想让我们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

师:讲得非常好,那么请你来描述一下。(大家来点掌声)。

19、师:(按:画面:晴天的洞庭湖景色)。

(文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并指出迁客骚人的普通心理)。

(形式:只见…….他们不由得……)。

生:学生描述。(是否要提示词语?)。

20、师:刚才回答很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填一下板书。

按:画面。

去国怀乡。

阴·悲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生:学生口头填空。(按:听学生的回答逐个按入)。

心旷神怡。

晴·喜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板书)。

(描写抒情)。

21、请同学们读第四段,尽量脱离书本。

22、师:据板书: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景产生不同的情,这照应于文中的哪句话?

生: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23、师:(按:文字揽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一位同学来翻译。

(这句话并入前20的板书)。

学生翻译。

24、师: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迁客骚人晴喜,阴则悲,登楼者心情变化的饿依据上一什么?(还是前面的板书保留在屏幕上)。

生:因物因己,心境不好,因为被贬,远离家乡。

25、师:请大家再考虑一下,迁客骚人的心情,实质上是同还是异?

生:讨论。同,看似异,实为同。都是因物因己而或喜或悲。

26、师:范仲淹也是被贬之人,他同意这两种人的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

生:不同意这两种。

27、师:既然不同意为何要写出来?

生:铺垫,对比衬托。不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对比。(板书)。

突出“异”。(板书)。

28、师:古仁人的心境由哪句表达出来?

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

29、师:请译此句。

生:译此句。

师:再看一句。(按: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0、师: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前面的二者“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作者认为“以己悲以物喜”不可取,要向古仁人那样,那该怎么办?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1、师:(按:居……处…..)这句话重在哪个词?

生:忧忧国忧民。

生: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按:先……后……)。

33、师:译此句。

生:译此句。

34、师: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了自己的抱负。与欧阳修在《醉》中提到的“与民同乐》,哪个境界更高。(按:先……后……“与民同乐”·《醉翁亭记》)。

生:讨论,这句境界更高,一先一后写出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向上的精神。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近千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有这伟大的胸襟,令人钦佩,同时教育启发千百万后来人。

35、师:讨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举例(按画面:先天下……后天下……)。

36、师:作者通过写景、抒情、议论阐发了自己的抱负,应该说文至此可矣,“微斯人”一句是否多余?为什么?有何用?请大家回到文中第1段。

生:不多余,照应第1段。

37、师:第1段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写什么?

生:记叙,交待滕是“谪”人,但与迁客骚人不同,被贬期间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8、师:所以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是勉励滕子京也自勉,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为国为民奋斗,并说明,这样才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9、师:下面请全班同学朗读。(配乐)。

40、师:请学生质疑。

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生:喜欢。

出示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阳吧。

二、课件展示,感知画面

1、课件展示:

太阳分别从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来,大地变得一片光明,充满生机、活力。

(直观、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边看边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强调说完整话)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看见太阳从大海中跳出来。

生:我看见太阳从草原中、森林里升起来。

生:我还看见太阳升起来后,到处都很美丽!

……

因为学生在前面欣赏了太阳升起的美丽的画面,在说话时,是争抢着要把看到的情景说给大家听,说起话来就自然流畅了。

3、师小结:

三、初读韵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韵文《太阳》:

师:先听老师读一读,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给我鼓励一下,也可以给老师提提意见。

师的话音刚落,生就纷纷地告诉师,他们已经会读了,可见有些学生回家已经预习过了,这时,师如果抓住机会,放手让学生试着读一读,会读的就当小老师带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可惜的是,师并没有这么做,仍然自己按着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教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过灵敏,二是观念没有更新,害怕学生会出现什么差错,自己的教学任务会完成不好。

师范读。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轻轻打开课本,读书时,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生;可以问一问小组的同学。

生:可以问老师,或者问听课的老师。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行,现在请小朋友读书,选择一种方法解决不懂的生字。

这个环节设计得较好,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识字的方法,再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读书、识字,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2、学生自由读韵文,解决生字。

3、请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2~3个)韵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师生一起纠正字音,齐读。

四、认识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棵神奇的树,咱们赶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树。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个果子里都藏着一个词,还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师:小朋友只要能读准每一个果子里的字或词的音,就能把它摘下来,谁先来摘果子?

学生抢着上台做摘果子的游戏。

这个环节有时单独请学生回答,有时小组回答,有时分男女同学回答,有时全班同学回答。读对的及时奖给一朵花。学生非常积极,“我来,我们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异常热闹!老师真不知该请谁好,但是,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师:今天,聪明狗又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们好!”聪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楼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一个字就是一个台阶,小朋友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个台阶。

师的话音刚落,“我来,我们来”的声音又再次地响起。

学生做游戏(可以单独请,小组,男女同学,全班同学)

师适当加以鼓励,注重读准平、翘舌音。

从草叫跳照森世阳。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现在,请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来,两人一组,互相读给对方听,读得好的,请你奖励他。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考评。

五、再读韵文,巩固识字

1、师:刚才,小朋友把字和词语读得特别准,你能把这首诗歌读准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1~2名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给予肯定,读不好的给予鼓励。

师:这首诗歌比较长,注意读好来。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读。师带读,生跟读,齐读。

2、你喜欢太阳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是呀,有了太阳,才有美丽的世界(课件展示),太阳的贡献可真大呀!读儿歌时,怎样才能读出对太阳的喜爱?小组读一读。

小组读一读,指1~2名读一读,男女生比赛读。

3、小朋友们读得越来越好了,你愿意读给别人听或者当小老师考考别人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或老师,读给他们听或当当小老师。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向家长汇报今天的学习内容。

【反思】

《太阳》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小狗跳楼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讨论喜不喜欢太阳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初中《岳阳楼记》教学实录

教学。

实录”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一、检查预习并导入课文。

二、赏读观景。

三、

细读品情。

四、研读悟理。

滕子京嘱托范仲淹写文的用意是什么?

同为谪人的范仲淹此时思考的是什么?

五、齐读课文,课堂。

总结。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生齐读课件出示关于范仲淹介绍的文字)。

(师帮助正音:谪)。

师:大家知道老师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

生:范仲淹。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大家齐读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读得不错,如果等下能读的更响点就更好了。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

生:他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师:你发现的很快,还有吗?

生:因为他上面写到了范仲淹为百姓做事,是他毕生的追求。

师:嗯,毕生的追求。

师:其实我们文章第五段中也有提到,你能发现么?

生:我认为应该是“尝”这个字?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

生:曾经。

生:滕子京。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滕子京这个人物。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呢?(出示滕子京的相关内容)。

师:谁能说说看呢?既然这种思想早已有之,为什么不开篇就写呀?你来说说看好吗?

生:文章写道滕子京是一个豪迈自负的人,如果一开始就先用这种思想教育他的话就感触不深。

师:感触不深吗?你说说看。

生:一开始就写就有点接受不了。

师:嗯,直说接受不了,那范仲淹该在母亲劝说呢?我们昨天已经分组了,接下来就分组讨论范仲淹是如何劝勉的。不过小组讨论前老师有三个要求:联系课文探究;组内全员参与;探究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

师:说说看,每个人都发言哦。

师:可以转过去,我们三个人一起讨论。你们呢?

(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也许交流后就会有新的发现,你先说。

生:我觉得文章先岁滕子京作了赞扬,后面写了景色,文章先忧后乐。

师:你们组是这样的看法,别的组呢?

生:文章先是赞扬滕子京,然后摆出事实,说出了现实的情况,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非常好,你的发现很好。

生: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滕子京就花了2年时间就建成了岳阳楼,说出了政治的安稳,后面委婉劝勉滕子京。

师:三组同学都先肯定了滕子京的功绩,然后委婉劝勉。他是如何劝勉的呢?

生: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用景色比喻危机,用春和景明来比喻好的国情,有危险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生:就是被贬官的人和诗人。

师:是他们登上了岳阳楼,当他们登上了岳阳楼,产生了怎么样的情感?

生:悲愤。

师: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满目萧然”句。

师:又一次登楼时,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宠辱偕忘”句。

师:范仲淹为什么要写时而喜时而悲的情绪呢?

生:我认为是为了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写好的方面,再写不好的方面。

师:再想想看。

生:我就是觉得当时的国情太起伏动荡。有时国泰民安,有时有反政府之类的。

师:这位同学很能联想,但我们这里说的是迁客骚人。

生:我觉得滕子京也是这种人,这种悲啊喜啊也能用来劝说滕子京。

师:嗯啊,你很会发现。然后呢?

生:像迁客骚人这样悲啊喜啊的人,告诉滕子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忧和乐。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悲或喜。

师:非常好,这是范仲淹想要告诉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他笔下的迁客骚人的时而喜时而悲却恰恰相反,以物喜,以己悲。通过探究我们发现范仲淹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这样让滕子京自己去感悟,还让他自己去体会,正所谓一箭三雕。我们读一下3、4段。

生齐读第3、4段。

生:不一样。

生:一样。

师:我也认为不一样。

师:我们请个代表来说说看。你认为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因为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而“”是先忧天下,后优自己,先喜天下,后喜自己。

师:我认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短暂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长远的。

生:我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同步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师:还有同学说说看吗?

生:我认为是各人情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关注国家的。

师:嗯,你发现到的是个人和国家的区别。

生:“吾谁与归?”和范仲淹同样的人很少。

师:我发现你多提到了一个字。

生:“噫”非常强调。

生:孤单。

师:给我们读一读吧。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还有没有读出别的味道来?

生:我也读出了一份伤感。他也很希望他的培养滕子京也能够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读。

师:将这声叹息读的更长一些。

生读。

生读:不甘心。

师:我没听出来,能再读一读吗?

生读。生齐读。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对滕子京的劝勉呢?我们把后面的声调往上扬好吗?试试看。

生读。

师: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

生:全天下的人。

师:是啊,不仅是在劝勉滕子京,也在劝勉全天下人。

师: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读出了范仲淹的的思想。虽身处我们再依赖来读一读吧。

生读最后段落。

师:很好,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走近了范仲淹内心的三只境界,一步一步走上这样的境界。我们能不能把这三段一起读一读,读出三只境界。

生齐读三个自然段。

师:这种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是不是范仲淹欣赏的,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齐读最后一段。

生:我……。

师:下课。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是山水游记的杰作,郦道元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编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要求“背诵诗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其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级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词义注释较具体,适合学生自主阅读。

二.教学目标 及重点难点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四学段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背诵”其中的优秀者。结合初二学生的文言基础,可把本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为:

第二.在熟读中理清思路,紧紧扣住课文内容,体会写景的妙处,摸索写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多读,熟读以至背诵。因此,宜把“通过朗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画面感强,动人心魄,因此“领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写景的妙处,做一点简要的分析”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课文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安排的意图,学生可能产生疑问,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强调“读”,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自由读等方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课文中比较艰深的字句。

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采用发现法,不求学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导之下,学生能对写景的方法有所发现,对层次的安排意图有所领悟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学法上,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养成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等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的习惯。学习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

四.教学过程 设计。

第一步:认读感知。

首先要求学生畅读课文五分钟。可采用各种朗读形式,语速、语调可加以变化。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增强语感。读要读得正确、通顺、流畅。基本要求是读音准确,不读破句;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合宜。

学生熟读后采用自读自译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译。就文章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学生质疑,并尽量请学生说出译文,老师评讲。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读探究。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思考题,要求学生先根据思考题自己品读课文,独立思考,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做一些简要的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课文,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下六个问题根据各人学力求得解决:

(一)课文先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再分写三峡四季景色。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描写对象的主体。(思考要点:“峡”者,两山夹着的水道也。文章描绘的景物自然以“山”、“水”为主体,理解、读背这篇课文,自然也以“山”、“水”为线。)。

(二)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用“从……我们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的句式做一点简要的分析。(思考要点: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三峡的“山”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绝谳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秀丽幽雅、郁郁葱葱……)。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山”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山?(思考要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三峡的“山”高耸陡峭,两岸的山离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峡的“山”的方法,学生自己品读三峡的“水”,找出语句并做分析。(思考要点: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险恶;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澈妩媚,摇曳多姿;从“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可以看出飞流直下的“水”给夹江对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机……)。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水”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水?(思考要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水流疾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也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思考要点: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五)课文第二部分写三峡的四季,却没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而是先从夏季写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写,这样安排合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点:夏季三峡中江水上涨,水急浪险,最能体现三峡风光的特点,所以放在前面写。冬春两季相连,冬末紧承春初,长江一带冬春季节景色相近,合写符合情理,也节省笔墨。)。

(六)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动。说说我们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点:“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实在是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应用。

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培养迁移能力。通过阅读方法的迁移,巩固所学。

阅读思路如下:

1.把握课文描写的对象;

2.分析课文写景的方法;

3.体会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外作业 :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收集课外古代诗文中描写山与水的佳句;

3.以“我喜欢三峡的季”写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100字左右。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滕子京嘱托范仲淹写文的用意是什么?

同为谪人的范仲淹此时思考的是什么?

(课前检查《岳阳楼记》小练习、反馈)。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生齐读课件出示关于范仲淹介绍的文字)。

(师帮助正音:谪)。

师:大家知道老师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

生:范仲淹。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大家齐读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读得不错,如果等下能读的更响点就更好了。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

生:他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师:你发现的很快,还有吗?

生:因为他上面写到了范仲淹为百姓做事,是他毕生的追求。

师:嗯,毕生的追求。

师:其实我们文章第五段中也有提到,你能发现么?

生:我认为应该是“尝”这个字?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

生:曾经。

生:滕子京。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滕子京这个人物。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呢?(出示滕子京的相关内容)。

师:谁能说说看呢?既然这种思想早已有之,为什么不开篇就写呀?你来说说看好吗?

生:文章写道滕子京是一个豪迈自负的人,如果一开始就先用这种思想教育他的话就感触不深。

师:感触不深吗?你说说看。

生:一开始就写就有点接受不了。

师:嗯,直说接受不了,那范仲淹该在母亲劝说呢?我们昨天已经分组了,接下来就分组讨论范仲淹是如何劝勉的。不过小组讨论前老师有三个要求:联系课文探究;组内全员参与;探究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

师:说说看,每个人都发言哦。

师:可以转过去,我们三个人一起讨论。你们呢?

(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也许交流后就会有新的发现,你先说。

生:我觉得文章先岁滕子京作了赞扬,后面写了景色,文章先忧后乐。

师:你们组是这样的看法,别的组呢?

生:文章先是赞扬滕子京,然后摆出事实,说出了现实的情况,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非常好,你的发现很好。

生: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滕子京就花了2年时间就建成了岳阳楼,说出了政治的安稳,后面委婉劝勉滕子京。

师:三组同学都先肯定了滕子京的功绩,然后委婉劝勉。他是如何劝勉的呢?

生: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用景色比喻危机,用春和景明来比喻好的国情,有危险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生:就是被贬官的人和诗人。

师:是他们登上了岳阳楼,当他们登上了岳阳楼,产生了怎么样的`情感?

生:悲愤。

师: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满目萧然”句。

师:又一次登楼时,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宠辱偕忘”句。

师:范仲淹为什么要写时而喜时而悲的情绪呢?

生:我认为是为了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写好的方面,再写不好的方面。

师:再想想看。

生:我就是觉得当时的国情太起伏动荡。有时国泰民安,有时有反政府之类的。

师:这位同学很能联想,但我们这里说的是迁客骚人。

生:我觉得滕子京也是这种人,这种悲啊喜啊也能用来劝说滕子京。

师:嗯啊,你很会发现。然后呢?

生:像迁客骚人这样悲啊喜啊的人,告诉滕子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忧和乐。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悲或喜。

师:非常好,这是范仲淹想要告诉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他笔下的迁客骚人的时而喜时而悲却恰恰相反,以物喜,以己悲。通过探究我们发现范仲淹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这样让滕子京自己去感悟,还让他自己去体会,正所谓一箭三雕。我们读一下3、4段。

生齐读第3、4段。

生:不一样。

生:一样。

师:我也认为不一样。

师:我们请个代表来说说看。你认为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因为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而“”是先忧天下,后优自己,先喜天下,后喜自己。

师:我认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短暂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长远的。

生:我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同步性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师:还有同学说说看吗?

生:我认为是各人情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关注国家的。

师:嗯,你发现到的是个人和国家的区别。

生:“吾谁与归?”和范仲淹同样的人很少。

师:我发现你多提到了一个字。

生:“噫”非常强调。

生:孤单。

师:给我们读一读吧。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还有没有读出别的味道来?

生:我也读出了一份伤感。他也很希望他的培养滕子京也能够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读。

师:将这声叹息读的更长一些。

生读。

生读:不甘心。

师:我没听出来,能再读一读吗?

生读。生齐读。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对滕子京的劝勉呢?我们把后面的声调往上扬好吗?试试看。

生读。

师: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

生:全天下的人。

师:是啊,不仅是在劝勉滕子京,也在劝勉全天下人。

师: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读出了范仲淹的的思想。虽身处我们再依赖来读一读吧。

生读最后段落。

师:很好,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走近了范仲淹内心的三只境界,一步一步走上这样的境界。我们能不能把这三段一起读一读,读出三只境界。

生齐读三个自然段。

师:这种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是不是范仲淹欣赏的,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齐读最后一段。

生:我……。

师:下课。

文档为doc格式。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

(按:画面出现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学生:讲出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

师:这三座楼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按:三楼在一画面)。

师:我们来看岳阳楼。(按:画面是岳阳楼及简介文字)。

师:在宋代有个叫腾子京的官员,被贬到岳阳做太守,于是生计修建了岳阳楼,请他的好朋友范仲淹为此事作记。这就有了文学史上的名篇《岳阳楼记》。

师:我们来看范仲淹的介绍。

(按画面范仲淹的画像及文字)最好用卷轴。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品赏《岳阳楼记》,要求:

听录音时完成下列任务:

1、疏通全文字词;。

2、了解文中多种的表达方式;。

3、体会警句。

师:请大家带着这几项任务听。(按:朗读、画面、音乐)。

1、师:刚才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先让我们以为看课文第二节。

2、师:第二节写什么?

生:第二节写洞庭湖远景。(板书)。

3、师:(按:洞庭湖远景图,文字:请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讲)。

生:描绘洞庭湖远景。(如果没讲完,可再按一次图)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朝上日出,傍晚阴暗,气象变化很大。

4、师:刚才同学描述不错。那么,大家能用一两个词来概述洞庭湖吗?

生: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壮美的洞庭湖……。

5、师:作者写洞庭湖远景用什么表达方式?

生:描写(板书)。

6、师:请大家读这一部分描写。

7、师:洞庭湖地理位置如何?

生:被通巫峡,南极潇湘。

8、师:解释“然则,北,南”(按:画面文字,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生:解释词语。

9、师:洞庭湖的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汇集了许多的……(学生答)。

师:请解释。

过渡:

面对这气势大、变化大的洞庭湖景象,作者心境非常宽阔,而迁客骚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10、按:先请同学们欣赏“阴雨天洞庭湖”画面。(画面加音乐)。

(按:“阴雨天洞庭湖。”文字:请你描述阴雨天洞庭湖景色并就讲出迁客骚人的心情。用上提供的词语。

形式“只见洞庭湖上……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

生:只见洞庭湖上淫雨霏霏,连月不干,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远啼,面对此景,加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这时,迁客骚人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提供的词语:淫雨霏霏,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虎啸远啼)。

(提供的词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11、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很不错。(按:画面阴·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薄暮冥冥通近去国怀乡国都。

但要注意:

按:薄薄如钱唇与“厚”相对国伟大祖国国家。

迁客骚人面对阴冷悲凉的景,加上自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不由得悲从中来,普通心理是悲。

生:解释词语。

12、师:指板书:可见这段表达方式应是?

生: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板书)。

13、师:请全体来读这一段。

14、师:刚才读得不错。

15、师:请根据画面词语来背诵本段。(按:阴雨景,上面已提供的词语)。

(实在不会背的可偷偷省一下)。

16、过渡:迁客骚人在阴雨天中产生了悲情,那么在晴天的洞庭湖景色前他们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第四节,听我来读一读。

17、师:(按:在师读的同时配上轻松的音乐。

18、师:大家揣摩一下看,我接下来想请同学们做什么?(提示与第三段相似)。

学生讨论:想让我们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

师:讲得非常好,那么请你来描述一下。(大家来点掌声)。

19、师:(按:画面:晴天的洞庭湖景色)。

(文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并指出迁客骚人的普通心理)。

(形式:只见…….他们不由得……)。

生:学生描述。(是否要提示词语?)。

20、师:刚才回答很不错。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填一下板书。

按:画面。

去国怀乡。

阴·悲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生:学生口头填空。(按:听学生的回答逐个按入)。

心旷神怡。

晴·喜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板书)。

(描写抒情)。

21、请同学们读第四段,尽量脱离书本。

22、师:据板书: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景产生不同的情,这照应于文中的哪句话?

生: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23、师:(按:文字揽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一位同学来翻译。

(这句话并入前20的板书)。

学生翻译。

24、师: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迁客骚人晴喜,阴则悲,登楼者心情变化的饿依据上一什么?(还是前面的板书保留在屏幕上)。

生:因物因己,心境不好,因为被贬,远离家乡。

25、师:请大家再考虑一下,迁客骚人的心情,实质上是同还是异?

生:讨论。同,看似异,实为同。都是因物因己而或喜或悲。

26、师:范仲淹也是被贬之人,他同意这两种人的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

生:不同意这两种。

27、师:既然不同意为何要写出来?

生:铺垫,对比衬托。不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对比。(板书)。

突出“异”。(板书)。

28、师:古仁人的心境由哪句表达出来?

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

29、师:请译此句。

生:译此句。

师:再看一句。(按: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0、师: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前面的二者“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作者认为“以己悲以物喜”不可取,要向古仁人那样,那该怎么办?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1、师:(按:居……处…..)这句话重在哪个词?

生:忧忧国忧民。

生: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按:先……后……)。

33、师:译此句。

生:译此句。

34、师: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了自己的抱负。与欧阳修在《醉》中提到的“与民同乐》,哪个境界更高。(按:先……后……“与民同乐”·《醉翁亭记》)。

生:讨论,这句境界更高,一先一后写出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向上的精神。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近千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有这伟大的胸襟,令人钦佩,同时教育启发千百万后来人。

35、师:讨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举例(按画面:先天下……后天下……)。

36、师:作者通过写景、抒情、议论阐发了自己的'抱负,应该说文至此可矣,“微斯人”一句是否多余?为什么?有何用?请大家回到文中第1段。

生:不多余,照应第1段。

37、师:第1段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写什么?

生:记叙,交待滕是“谪”人,但与迁客骚人不同,被贬期间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8、师:所以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是勉励滕子京也自勉,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为国为民奋斗,并说明,这样才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9、师:下面请全班同学朗读。(配乐)。

40、师:请学生质疑。

一、古今异义的词法现象。

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其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这古今词义的变化,是阅读文言文时应特别注意的。

a、前人之述备矣。

b、去国怀乡。

c、春和景明。

d、把酒临风。

e、是进亦忧,退亦忧。

f、微斯人,吾谁与归。

g、虽我之亡,有子存焉。

h、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二、文学史上有趣现象,“贬”出好文章。

三、本文特点上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不好可,不要写,应积极面对。

五、文句优美,凝练,有节奏音乐美。

六、详略得当。

《看戏》中……。

本文重心是抒抱负,所以写巴陵郡胜状略,写迁客骚人是为反衬古仁人之心。

七、难解的词。

具:百废俱兴《岳》“具”通“俱”

此人……为所具言所闻《桃》详细。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动词词类活用。

胜:余观之巴陵胜状美好的。

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心:予谈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高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八、吾谁与归提宾句吾有谁归。

背诵全文。

记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散文体裁,可记事,可议论,熔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我们的《岳阳楼记》由叙事、写景、抒情,由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转到古仁人之心,发出“先天下……后天下……”的议论,点明题旨,这是非常伟大的抱负,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志青年,要立志拥有这抱负,为祖国民族拼搏。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疏通了课文内容,并让两个小组为我们准备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先请两位小组长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1: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对联,我们精选了几副送给大家。这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2: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我们选择了两首诗送给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写下的,全诗流露出孤独、寂寞、惆怅、郁闷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一首诗与上面的一首风格迥异,全诗洋溢着喜悦豪放之情,体现作者浪漫主义的写诗特点。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两位组长介绍得很好,清楚流畅,重点突出,很有文化内涵,让我们获益不少。(同学们长时间鼓掌)。

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

(学生打开书本,放声朗读,摇头晃脑,十分投入。)。

教师: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主旨句。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大约一分钟)。

学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先忧后乐的思想。

学生4:老师,我觉得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文章用迁客骚人的揽物或喜或悲之情来引出古仁人的思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学生5: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找的句子都是,因为文章是作者以岳阳楼来借题发挥,表达作者阔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教师:同学们很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创造性。但老师还是赞成丙的意见,因为他的意见较全面,分析到位,思考有深度。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个句子,但那是字面的意思,我们平常说微言深义、微言大义,这两话到底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6: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7: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8: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9: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用到学习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10: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1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1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1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15: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16: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17: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18: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19: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20: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21: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22: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23: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24: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2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教师带领学生读读范仲淹的名作,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相关范文推荐
  • 01-08 产业款申请书(实用22篇)
    在竞争激烈的招聘市场中,撰写一封精确、有说服力的更多申请书可以让申请者脱颖而出。同学们可以看看以下更多申请书的范文,以获得更多启发。尊敬的冗渡镇土管所领导:我叫
  • 01-08 党支部对发展党员综合考察意见(模板14篇)
    分类是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 01-08 支教先进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个人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反思。想要写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吗?那就不要错过这些精选的范文,它们或能给予你一些帮助和启示。
  • 01-08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初中大全(13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感想和总结,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初中培训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
  • 01-08 大学生个人自我介绍优缺点(模板18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倾诉自己内心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建立起更好的情感连接。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自我介绍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尊敬的面试官:
  • 01-08 化妆师个人简历大全(16篇)
    简历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如果您还在为自己的个人简历写作发愁,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个人简历案例。女21岁。学历:初
  • 01-08 公司申请商标申请书(优质18篇)
    公司的成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流程和手续,并且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你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感兴趣,可以参考下面的案例分析。1、异议人只能在异议期限内
  • 01-08 师德承诺书幼儿园(实用20篇)
    教师的师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这是一份来自多位优秀教师的师德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职业
  • 01-08 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总结及帮扶成效(优质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写月工作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写作技巧。关爱“留守孩子
  • 01-08 员工摄影大赛方案(热门15篇)
    在编写计划书时,需要考虑时间、资源以及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计划书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计划和具体行动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安排,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