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范文(18篇)

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2-29 08:27:07 作者:琉璃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范文(18篇)

编写大班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些来自于优秀教师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灵感和启示。

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出物体排列的规律,并乐于用语言表达出规律。

2、尝试自己编排各种规律并运用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各种材料串出有规律的羊肉串)。

3、体验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供幼儿串羊肉串用的各类材料,不同形状的纸片;瓜果(茄子、胡萝卜、藕片)各色长短不一的吸管;竹棒人手一根。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出。

小朋友们,我打算开一家“羊肉串”店,想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串羊肉串。

二、师随意邀请一个幼儿上来和教师同时用同一种材料串一串羊肉串。

请幼儿比较,两串羊肉串的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有规律和无规律。

三、请3--5位幼儿串出按规律排序的羊肉串。

1、幼儿设想规律,并相互表达。

2、幼儿操作活动--串羊肉串。

3、相互介绍自己的羊肉串。

大班数学教案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大班数学教案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羊肉串”的游戏活动中,练习数物对应。

2.通过送“羊肉串”情节,幼儿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会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棒每人每年10根,每根小棒上分别挂上数字1-10的数字牌。

2.将泡塑纸剪成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小块若干。(羊肉块)。

3.布偶小狗、小猫、小羊、小熊、小兔、小猴各一,电话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偶小狗,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制作羊肉串,教师巡回指导。

1.老师提出制作要求。

a.每人做成10根羊肉串。

b.每根羊肉串上的肉块数量和数字牌上的数目一样多。

2.教师分层指导。

(1)操作水平较低的幼儿引导他们根据小棒上的数字牌串上相应数量的羊肉块,练习数物对应。

(2)操作水平较高的幼儿,在他们练习数物对应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练习间隔排列,如:方形、三角形间隔,或根据大小、颜色、间隔排列。

a.幼儿将“羊肉串”按羊肉块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列。

引导幼儿尝试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按羊肉块数量从少到多排列。

按羊肉块数量从多到少排列。

请个别幼儿幼儿讲讲:你是怎样排列的?

师:“羊肉串都做好了,我们现在帮忙将羊肉串送到每只小动物家里去好吗?

1.小猫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的数量是4,找一找,你有没有小猫订购的羊肉串?

2.个别幼儿送羊肉串。集体送羊肉串。同样的'方法让幼儿送羊肉块数量是1、2的羊肉串。

3.小熊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数量比4少1。

4.小兔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数量比4多1。

5.小猴订购的羊肉串有两种,一种是羊肉块数量比7少1,一种是羊肉块数量比7多1。

6.同样方法让幼儿集体送羊肉串,老师检查纠正。

四、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玩“羊肉串”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扑克牌两两副。

一、引起兴趣。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大班数学教案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

在一次幼儿活动中,我让幼儿报数,之后说请单数的小朋友向前走一步。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问我什么是单数?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不理解。《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构思了认识单数和双数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要求幼儿能迅速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初步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区分单数和双数。

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圆点卡片若干张。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二.幼儿动手操作。

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两个两个放在一起,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是单数。两个两个放在一起,都找到朋友的是双数。

三.游戏。

1.抱一抱。

2.单数单脚跳,双数双脚跳。

3.找自己身上的单数,双数。

4.找活动室里的单数双数。

四.结束。

游戏《开火车》。

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的:

1、学习5的减法,学会正确计算5的四组减法。

2、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5的减法。

难点:在操作中掌握5的减法运算。

反思:幼儿知道1个实物和4个实物合起是5个实物,从5个实物中拿走1个大家也知道剩下4个,但幼儿比较难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操作幼儿能掌握5的减法。

活动准备:5的组成列式若干,5以内的运算列式若干,背景图一幅,1—5数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只、蝴蝶五只、小鸟五只、小鸭五只)。

反思:幼儿对抽象的减法运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如果借助一些实物,并放入常情中,幼儿能运用表象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准备了以上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奥尔夫音乐《火车快飞》幼儿“开火车”进场。

反思:用歌曲与数、形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律动进来,提高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开火车”复习5的组成。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中答对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开动火车。

“开火车”游戏——老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5的组成列式);幼儿“嘿嘿,我们的火车××点开”

请部分积极发言幼儿上来玩“开火车”(配合音乐)教师:火车要开,请你上来。

游戏重复玩两次,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过:“游戏对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数概念,从而提高对5组成的复习的兴趣。在玩开火车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回答问题,通过幼儿自己努力终于坐上长长的火车。

2、出示背景图。

2、草地上的热闹声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们看谁来了?(教师表演蝴蝶)我们数一数有几只蝴蝶飞来了采花?那里也有花,有两只蝴蝶飞走了,(以下过程同上)。

3、过了一会,小鸟也飞来玩游戏,小朋友看有几只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几只小鸟?(以下过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谁来了,(教师表演鸭子)有几只小鸭来游泳?过了一会,又有几只小鸭游走了?(以下过程同上下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数学教案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找错字。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1.复习数字1-9(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串“羊肉串”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探索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3、体验猜测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探索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每组蚕豆、花生、塑料小夹子、串珠玩具等各一盘。

2、每人一张记录单、1个小盘子、1支笔。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介绍游戏的玩法。

1、教师:用一只手在盆中用力抓一把,将抓出的物体放在小盘子中,数一数抓了多少,并做记录。

2、教师:抓一次记一次,共抓三次,就记三次。

3、教师:活动前要先想好如何在一张纸上清楚地记录三次抓物体的结果。

4、教师:记录结果要能让别人看出是第几次,抓的是什么,抓了多少?

三、幼儿抓物体。

1、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完成。

2、请幼儿分别说说在游戏中哪一种物体自己抓的最多,哪一种物体抓的最少,为什么“。

四、游戏”抓了多少“。

1、教师抓一把幼儿认为教师能最多的物体,让幼儿估猜所抓的数量。

2、请幼儿猜测还有谁会抓的比老师多,并说出理由。

大班数学教案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统计活动感兴趣。

2、尝试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打擂台赛的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1、教具:《最佳守卫》ppt、投票工具。

2、学具:四项比赛的记录表、总的统计表,笔。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观看ppt),阅读绘本。

2、师提问:

(1)瞧!广告上写着什么?

(2)为什么要聘请守卫呢?

师:广告一贴出来,就来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你们瞧!

师提问:

1、来了几位小动物前来应聘?

2、这么多动物来了,但只聘请一名守卫,那可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讨论)

师:我们来看一看山羊公公选择了什么办法?(超级擂台赛)

3、什么叫超级擂台赛?(幼儿自由讲述)

4、有哪些很厉害的比赛项目呢?(观看ppt后幼儿自由讲述)

师:这四场比赛只有山羊公公一个人做裁判,来也来不及,想请小朋友帮忙一起做裁判好吗?但是作为一名小裁判我们首先要知道每场比赛的裁判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相互讲述)

师:现在每场比赛的裁判标准我们都知道了,你看山羊公公还为我们准备了裁判用的记录纸,小裁判们赶快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赛项目去记录吧!(幼儿分组进行)

5、了解擂台赛的各比赛项目,请幼儿做裁判,尝试对比赛的结果进行统计。

幼儿分成四组,分别选出举重、跑步、接飞盘、身高获胜的动物。

(1)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比赛记录成绩,统计出每个项目获胜的动物。

(2)每组选一名幼儿宣布比赛获胜的动物。

(3)统计“身高比赛”、“举重比赛”、“接飞盘比赛”这三个项目的总成绩。

意图:揭示结果,幼儿感悟

1、幼儿帮助小羊投票,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公布结果,展开讨论

重点提问:最后,谁获得了胜利?为什么小羊们都选猎狗呢?

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不比大猩猩灵活,力量不及狗熊,但是它会动脑筋,做事认真。所以才会过了一关又一关,最终获得胜利。

大班数学教案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1、分组活动。

(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

(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

(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

(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

(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3、使用幼儿用书。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守恒概念。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森林舞会

出示ppt,情境导入

出示影子,猜猜它们是谁?

(小兔、小鱼、小鸟)

二、水上芭蕾

首先,出场的是一群鱼宝宝们,它们给大家带来了《水上芭蕾》,

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请大家观看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什么地方一样?(数量)

请幼儿对大小鱼儿分别点数。并出示相应的数字。

同时分别用和大小鱼儿数量一样的掌声送给它们。

总结:大鱼宝宝和小鱼宝宝,虽然大小不一样,但是数量是怎样的?(一样多)所以数量的多少和它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兔子舞

出示兔宝宝,兔宝宝们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排列的紧密程度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什么是一样的?(数量)

请幼儿分别点数它们的数量,并出示对应的数字。

总结:兔宝宝们,虽然什么不一样(颜色、排列的紧密程度),但是数量是怎样的?(一样多)所以数量的多少和它的颜色和排列的紧密程度是没有关系的。

三、恰恰舞

出示声音,请幼儿听听,是谁在叫个不停?(小鸟)

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小鸟,请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排成了什么队形?(半圆形、正方形、三竖排)

请幼儿依次来点数每一种队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来点数的?

半圆形:从左到右按着顺序一个一个数。

三竖排:从上到下一竖排一竖排的数。

正方形:选好一个记在心里,按着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进行点数,数过的就不要在数了。

总结:不管鸟宝宝队形怎么变,8只小鸟还是8只小鸟。所以鸟宝宝的数量与鸟宝宝的排列形式是没有关系的。

四、我们的快乐之舞

请两组小朋友游戏,请大家看看两队的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姓名、性别、身高、胖瘦、外形不一样),但我们两队的什么是一样的?(数量),所以人数的多少与姓名、性别、身高、胖瘦、外形都没有关系。

五、我是舞蹈设计师

出示操作卡,请幼儿帮助动物寻找数量相等的舞伴,以及道具。

幼儿操作。

集体验证。

队形、舞伴都找到了,让我们期待他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吧!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大班数学教案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发生兴趣。为此,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形体进行等分。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1、激发幼儿对物体进行等分的兴趣。

2、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1、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这节活动是一节数活动,数核心经验是分类和简单的统计,主要是关于不同的统计方法。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就是天气情况的统计,所以对于统计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这次我们在个别化学习中再次投放了图表式的统计方法,帮助幼儿巩固分类和整理数据,积累图表式统计方法的经验,为这节活动学习不同的统计方法奠定了基础。

我的这节活动主要是四个环节,从一开始回顾已有经验――图表式统计,到学习新的统计方法――柱形图统计,再到后面的柱形图统计操作和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操作记录,层层递进,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中,通过统计解决问题能够让幼儿体验到统计的方便,并且有兴趣去探索更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最终达成目标。

1、学习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并运用统计数据帮小狗买新车。

2、体验统计带来的方便,对统计有一定的兴趣。

ppt、投影仪、柱形图统计表、空白统计表、水彩笔。

教师教具:ppt――帮助幼儿理解图表式和柱形图的统计方法。

投影仪――帮助幼儿理解柱形图的统计方法。

1、柱形图统计表――辅助幼儿进行柱形图统计的操作。

2、空白统计表、水彩笔――辅助幼儿进行自主统计的操作。

一、颜色――图表式统计

1、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都拥有自己的车子,出行非常方便,小狗也希望能够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是它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车才最好,它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去问问家里人。(ppt:小狗和车)

2、"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车?"小狗问了很多家人,狗爸爸喜欢蓝色的车,狗妈妈喜欢黄色的车,狗弟弟喜欢红色的车,狗妹妹喜欢绿色的车,每个人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小狗又问了许多亲戚,并且制作了一张统计表,你能看懂吗?谁来告诉我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ppt:颜色统计表)小结:小狗用了图表式的统计方法表示统计结果,第一行代表家人喜欢的车的颜色,第二行代表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哪种颜色对应的数字越大,表示喜欢的人越多,这样一看就知道家人们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车了。

(观察要点:1、幼儿能仔细观察并清楚表达;2、幼儿对于图表式统计方法的理解情况。)

二、形状――柱形图统计

1、小狗决定买一辆大家都喜欢的红色的车,但是车上有什么样的图案才最漂亮呢?小狗想呀想,决定再去调查一下,于是它去问了家人:"你最希望车子上有些什么形状的图案呢?"狗爷爷喜欢圆形的图案,狗奶奶喜欢方形的图案,狗姐姐喜欢三角形的图案,狗哥哥喜欢五角星的图案。经过多次的询问,小狗又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制作了关于车子花纹形状的统计表,这次的统计表和刚才不一样,你们能看懂吗?这张统计表上有些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统计的结果又是什么呢?(ppt:形状统计表)小结:这次小狗用了柱形图的统计方法表示统计结果,横轴表示车子身上的图案形状,纵轴是数字,表示喜欢的小动物的数量,一看柱形长度对应的数字我们就能比较出结果了,原来喜欢五角星形状的家人最多。

(观察要点:幼儿能看懂柱形图,知道每一个部分表示的意思。)

三、种类――柱形图统计操作记录

1、小狗决定买一辆红色的身上有五角星图案的车,可是什么种类的车才最好呢?它想去停车场看一看,究竟什么种类的车买的人最多,就买什么种类的车。我们看看停车场里有哪些类型的车?(ppt:停车场)

2、这次小狗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一起来统计一下,它应该买什么种类的车。等一下,每个人拿一张柱形图的统计表,数一数不同种类的车各有几辆,然后对照横轴和纵轴上车子的种类和数字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要点:

1、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并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2、幼儿对于柱形图统计方法的操作记录情况。)

3、交流分享:你的统计结果是什么?你刚才是怎么进行统计的?看看有没有谁的统计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小结:通过统计的方法,小狗了解了家人的喜好,很快就决定了买一辆红色的、车身上有五角星图案的小轿车,统计的方法真有用。(ppt:小狗买到了新车)

四、水果――自主统计操作记录

1、小狗终于买到了喜欢的车,它也从此爱上了统计,它想谢谢我们小朋友,于是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水果,你能帮助小狗统计一下一共有哪几种类型的水果,每种类型各有几个吗?(ppt:水果)

2、等一下,每个人可以拿一张空白的统计表,一面是图表式的统计方法,一面是柱形图的统计方法,你可以选其中一种进行统计,然后把统计结果告诉我们。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要点:

1、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并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2、幼儿对于自主运用不同统计方法的操作记录情况。)

5、验证统计结果。(ppt:水果统计验证图)

小结:虽然我们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但是统计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我们生活中,不仅有图表式的统计方法和柱形图的统计方法,还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我们可以回去再去仔细的找一找,然后把结果告诉我们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1、在情境中尝试阅读各类盒子包装广告,猜测盒中物品名称、用途。

2、能够按不同的方法为包装盒分类并学习用表格记录分类结果。

3、体验通过送礼物传递关爱带来的快乐。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带上生日帽]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周老师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幼:带了生日帽)为什么要戴生日帽呢?(幼:老师要过生日了)

师:你们猜对了,我马上要过生日了。可是,到现在,我都还没有收到礼物呢,你们愿不愿意送生日礼物给我啊?(幼:愿意)

(二)通过阅读盒子包装信息,挑选合适的礼物。

师:你们看,那里的货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请你们不要打开盒子,为我挑选一件合适的礼物。挑选好后请带着你的礼物回到座位上。

(三)介绍自己挑选的礼物。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为我选了许多的牛奶,谁能告诉我这些都是什么口味的牛奶啊?(引导幼儿观察包装广告,了解相关信息)

师:有的小朋友为我选了鞋子,我们看看上面的图画,你觉得这是一双什么鞋子?我穿合适吗?(如果不合适请这位小朋友再为我挑选一份礼物。)

(四)介绍自己的分类方式。

师:谢谢你们为我送的礼物,这么多礼物堆在这里,为了整理我把这些礼物分一下类,你们看,是按照什么分成几类?(幼:按用途分成两类)那请你们帮我把礼物放到合适的货架上面吧。

(五)统计每类礼物的数量。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礼物是不是都放对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不同种类的礼物分别有几样。[示范记录在统计表中]

师:什么礼物选的人最多啊?什么礼物选的最少?

(六)为礼物分类并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分类结果。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们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老师为你们提供了这些礼物的图片,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可以按什么方式分成几类,摆放好后在空白记录纸上用合适的符号记录下来。

(七)介绍自己的分类方式,活动结束。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分类的?有哪几组是用的一种办法?

师:谢谢你们送了我那么多礼物,还为我整理好礼物,周老师今天也有礼物送给你们,看是什么?(糖果)请享用吧!

大班数学教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都成熟了,并留下了结实的种子,留待来年再播种。我们班开展了"收集种子"的活动,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种子:蚕豆的种子、玉米的种子、葵花的种子、黄豆的种子、赤豆的种子……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讨论着谁带的种子是最大的?谁带的种子是最小的?谁带的种子颜色是最好看的?还有小朋友在用种子做着排队的游戏……大班幼儿对比较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有一定经验,但对物体的大小、排列长短与数量的关系,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设计了《种子排队》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通过两次不同的要求给种子排队,第一次用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进行排队;第二次给大小不同的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幼儿探索、讨论得出结论:一样多的种子排队时,大种子排得队伍长,小种子排得队伍短;排的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数量少,小种子用的数量多。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排列,并做记录。

2、通过探索、讨论,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长短与种子数量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中的发现,并与老师、同伴交流。

蚕豆、瓜子、玉米种子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提问:篓子里有什么?(蚕豆、玉米、瓜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给种子排队的游戏。

探索活动一:用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进行排队。

(1)明确探索活动的要求,并做记录。

出示记录表1: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蚕豆排在有蚕豆标记的一排、玉米排在有玉米标记的一排、瓜子排在有瓜子标记的一排。)怎样才能排得整齐呢?(每一排都要从红线这里开始一个紧挨一个排;种子排队的时候要像种子标记一样站着排队)

(2)请幼儿帮种子排队。(同样多数量的种子进行排队)

(3)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列结果。(蚕豆排得最长,玉米第二,瓜子排得最短。)

(4)讨论:为什么蚕豆排得最长,瓜子排得最短?(蚕豆最大,瓜子最小。)

(5)小结: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

探索活动二:给大小不同的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

(1)出示记录表2: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

(3)交代探索要求:请幼儿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排好后数一数蚕豆、玉米、瓜子各用了几颗?并作记录。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用不同的种子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所用种子的数目。

(6)小结: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得多。

总结: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得多。

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线条上排队,看一看哪种线条用的种子多。(直线和曲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本次活动采用幼儿自己收集的种子开展活动,熟悉又亲切,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老师始终在后面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开始部分,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怎样才能排得整齐?引导幼儿明确给种子排队的规则,为下面两次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两次操作活动中,幼儿通过两种方式给种子排队,总结出不同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幼儿创造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和思考空间,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得到了很好地培养,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类似的问题能多一些思考,能尝试透过一些表面现象去发现本质问题。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部分幼儿不能按规则排队,如不能像种子标记一样站着排队;种子排队时没有一个紧挨着一个。这就给下面的探索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不断强调给种子排队的规则。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汇总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希望通过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间2008、11
  • 12-29 清明节网上祭祀倡议书(实用19篇)
    了解范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和要求。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或学习的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全旗广大人民群众朋
  • 12-29 空调销售员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6篇)
    在销售工作总结中,要注重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通过数据来反应销售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销售工作总结范文,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 12-29 职业学习心得感悟(热门21篇)
    学习心得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学习心得的撰写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展示,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
  • 12-29 学习孙子兵法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让他人从中受益,并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接下来是一些写得非常有思考深度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 12-29 我努力我收获国旗下讲话(汇总16篇)
    国旗下是我们心灵最温暖的归宿,它的红色和五星红旗的激情让我们时刻感受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旗下主题演讲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 12-29 高三学生个性自我介绍(热门17篇)
    在自我介绍中,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态度要友好自信,给人留下一个亲切和谐的印象。下面是一些自我介绍的技巧和要点,希望对大家写作自我介绍时有所帮助。大家好,我叫xx
  • 12-29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心得(实用17篇)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以下是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知不觉中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已接近尾
  • 12-29 大学生老师实习报告大全(19篇)
    通过撰写实习报告,我们可以记录下实习期间的收获和成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班主任工作。在日常方面,
  • 12-29 军训结训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军事训练后的感悟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一起感受军训的收获和感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