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梁家河读书心得教师(通用14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教师(通用14篇)

时间:2023-12-29 07:35:05 作者:GZ才子梁家河读书心得教师(通用14篇)

读书心得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书中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篇读书心得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角度,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梁家河》教师心得体会

《梁家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与改变。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受触动和启发。通过观看这部片子,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新的思考。本文将以五段式连贯的方式,分享我在观看《梁家河》时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感。

《梁家河》中,杨东平一家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作为梁家河小学的教师,杨东平和他的同事们肩负着教育乡村学生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个人人渴望上进的时代,教师应该将自身的责任感作为驱动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尽一份力量。

第二段:农村教育的困境与挑战。

片中展示了梁家河小学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师资力量不足,校舍破旧,教育资源匮乏,这些都是困扰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然而,杨东平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为乡村孩子们提供了一份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境,要学会积极应对,永不放弃。

第三段:努力与耐心的重要性。

通过《梁家河》,我们可以看到杨东平教师对待学生的认真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坚持。他与乡村孩子们的互动中,不仅爱心沟通,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耐心。教师应当懂得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从教育中受益,并展现出自己的潜力。

第四段:教育的力量和影响。

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改变社会的未来。在梁家河小学,杨东平和他的同事们用教育的力量改变了许多乡村孩子的生活,并为村里创造了新的希望和机遇。教师应当理解和感受这种力量,将自己的教育实践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第五段:教师们的成长与进步。

《梁家河》中,杨东平和他的同事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一步步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们走向成功。

总结:通过观看《梁家河》,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力量。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撑起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杨东平和他的同事们为榜样,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坚定方向,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梁家河》读书心得

近期读《梁家河》,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习近平所写《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的一句来表达:“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要为人民做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近平同志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等。从15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一步一步都镌刻着要为人民做实事历史印记。

__。

村也是一块红色革命土地。作为村支部书记,我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优良传统,把__村建设得更富裕更美丽。

当年,习近平带领干部群众,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第一家代销店,体现出习近平同志身上那种“敢吃第一只螃蟹”的智慧和勇气。当前扶贫进入决战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要向总书记学习,大力弘扬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凡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要勇于创新、敢闯敢干,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当年,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领大家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修筑公路,以敢于啃硬骨头的作风和担当,推动梁家河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就要把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老百姓的关心事做好做实做到心坎上,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把困难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社员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一桩桩鲜活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同志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责任担当。我们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当大队支书时,时刻把群众利益记挂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作风。结合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思路,选好产业,扩大渠道,用好用足国家各项好政策,带头实干、立说立行,切实将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梁家河》读书心得字

曾经,我为自己迷茫的青春找不到方向;曾经,我站在十字路口,看不清远方;曾经,我放纵自己浪费青春。曾经也是昨天,昨天的我还是一个没有方向的矿工。

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模样,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终于这本书摆在了我的双手上,嫣红的封面上几个朴实的字体和一张让人看了都会充满力量的照片——“梁家河”既是一个可以磨练人的地方,又是可以促使人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经历,就像是一段悠长辗转的歌谣。刚步入梁家河的他只有15岁,面对农村陌生的面庞、陌生的事物和一切陌生的经历,他的心里也有过逃离的想法。但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既然选择了下乡,就要咬着牙坚持下来。书中有段描写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别的知青下乡都会带些衣服之类的必需品,而习近平却带了整整两箱书,让他在繁忙的农活空闲时间,依旧可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煤油灯的火苗下,砖头一样厚的书一页一页地将知识印在他的脑海中,这也为今后他的成长储备了丰富的知识。

来到梁家河的第一年,看到村民们过完年十五就要出门“寻吃”,习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陕北的贫瘠远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面对着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对着平原与山区的差距,面对着繁华与贫穷的差别,面对着开放与封闭的偏差,他并没有被这些突然的转变而击垮。相反,越困难越能激起他带领梁家河村民走出贫穷的信心。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转变这一切。

为了扭转人们对城里娃的看法,习近平干活勤勤恳恳,从不“撒奸儿”。他鼓着一股劲儿在严冬中跳进水沟里打坝,手上磨出了泡和老茧,跳蚤、虱子、贫穷,这些受过苦的“标配”也成为习近平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慢慢地,他成为了知青中的中坚力量,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好后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兄弟都还没受过什么教育。为了让村民读书识字,习近平开办扫盲班、社教班,让知识给梁家河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除此之外,习近平还干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儿。在他的带领下,对神车沟的治理,让梁家河增加了近百亩高产田;他推广的沼气池让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也有了神奇的洁净之火,让“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为人民办实事的他,投入到梁家河的转变之中,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菜园等一个一个新奇的事物在他的主导下,在梁家河扎根发芽,随之而来的是梁家河人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有那口“甜水井”,更是让梁家河人的生活添了一丝甜味儿。

来了总是要走的,泪别梁家河的习近平并没有忘记梁家河的兄弟姐妹们,他是这么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看完《梁家河》这本书以后,我找寻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煤矿工人,我更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战胜困难的勇气,并树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青春和力量的信心,让自己在煤海中绽放出年轻人该有的光芒。

《梁家河》教师心得体会

梁家河,是一个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也是作家杨绛的故乡。在中国教育界,梁家河因为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实践而闻名。对于教师来说,梁家河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也给每个教师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幸参观了梁家河,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教育经验。下面就是我在梁家河的参观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梁家河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梁家河教育体系倡导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在一所学校中,我看到每个学生都被鼓励发展自己的特长,无论是艺术、体育还是学术,学校都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种个性化发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专长,使他们更加自信和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梁家河教育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梁家河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里,我看到每个学生都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应对挑战,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等。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境时能够更有能力和信心去解决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术成绩的提升,更是为了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

再次,梁家河教育注重师生互动。在梁家河学校,我看到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们会以身作则,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设计,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师生互动的教育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教育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取得进步。

最后,梁家河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梁家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教育系统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梁家河的学校会定期组织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独立人格,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文化。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梁家河教师心得体会是一个值得每个教师学习的典范。梁家河的教育体系注重个性化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师生互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都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梁家河为榜样,注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每个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梁家河》读书心得

我们要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我们要向总书记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对标看齐,锻造过硬本领。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习,在实践学习,加强工作能力的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我们要向总书记实干攻坚的使命担当对标看齐,坚定扛起责任。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作为基层一线的组工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着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突破,体现责任担当。

《梁家河》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观看电影《梁家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蓝本,展现了梁家河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奋斗和成长。通过观影,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紧迫性。以下是我对《梁家河》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梁家河》中,我看到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电影中,梁家河的父母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尽管他们生活贫困,但梁家河的父亲却精益求精,时刻督促孩子们学习。这种家庭教育的坚持和努力,使得梁家河的孩子们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进而考入名牌大学。这样的情节使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对于我来说,也意味着我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关注和支持家庭教育,并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其次,电影中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我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家河农村学校的老师们竭尽全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从无到有,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孩子们建起了图书馆和电脑室。这样的情景让我深受触动,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的学校,虽然不是农村学校,但也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农村学校的教育状况,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改革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第三,电影中塑造的梁家河学子们勤奋刻苦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住在简陋的老茅房里,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努力学习,追求更好的未来。就像电影中的小辉一样,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力地启示着我,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追求和积极心态,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

第四,电影中关于教师责任和使命的描写也让我深思。影片中的老师们竭尽全力解决学生们学习中的困难,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是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困境时,他们不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用拳头语言告诉学生们,只要你努力,一切都有可能。这样的用心和担当,让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树立榜样,做到身教言传。

最后,我深切认识到农村教育的改革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我们需要团结一致,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正如梁家河的故事一样,只有抱团取暖,才能争取更好的未来。

通过观看电影《梁家河》,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紧迫性。家庭教育、教育改革、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教师的责任使命,这些都是我在观影中得到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农村教育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

《梁家河》读书心得

刻苦读书学习,修身励志……”让思绪飞扬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历练和成长岁月中,感觉如此接近梁家河窑洞里的故事。

阅读《梁家河》,结合自己学习,成长、工作中的过往,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凝聚、饱藏梁家河群众汗水与智慧的温暖记忆,乡亲厚重朴实的情意。感悟总书记坚韧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为民造福的初心,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勤奋好学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汲取珍贵的政治营养和心系群众的情怀,激发爱岗敬业不懈怠,追赶超越再出发的豪情。用“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照亮前行每一步。

梁家河参观和读书心得

在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当村支书时,带领群众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若干年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在用实践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

《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梁家河参观和读书心得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40多年前年仅15岁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开启了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党员,近期我认真研读了梁家河,感触颇深,在《梁家河》一书中,我看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真实体会到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这一切都让我不断加深对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条沟、每一架山,熟悉梁家河村子里的每户人家。2月13日他回梁家河,即使40年没有联系的人,他一见面就能认出来,大名、小名都能叫出来。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中,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名年轻大学生社区干部,学习习总书记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激励着我们这代年轻人要敢于到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激情、热情挥洒在基层社区这片热土上去。把心扎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敢于奉献。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愿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心中都有一条深藏心间的梁家河,不忘本色、本来、本源、本根,一直为心中的世界和梦想而战斗。

真抓实干,实事求是。

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在梁家河办沼气,试验成功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成立铁业社、代销店,习近平在梁家河先后办起了缝纫社、磨房、菜园。他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使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一名来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党员,总书记在梁家河树立的榜样,给我今后干好社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源泉,是一盏光辉永照的盏明灯,时刻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基层社区党员干部。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讲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用自己的个人经历践行了这句话。习近平在梁家河一干就是七年。梁家河当时的生存条件是恶劣的,他面对的人和事是他作为城里人没有见过的,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开动脑筋加身先垂范带领村民修淤地坝,建沼气池,办扫盲班、代销店、铁业社、缝纫社、磨坊、菜园,打甜水井。也正是习近平在青年这段农村一线的经历,使得他更能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方方面面,感同身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梁家河就已经开始萌芽。

习近平总书记从最基层农村的知青开始做起。试玉要烧三日满,辨人需待七年期。习近平总书记真是在梁家河一待整好七年。他被推荐去清华大学读书时,父亲已经被打倒,并非靠父亲的影响,别人唯恐避之不及,最终能被清华大学录取,靠的是自己真心实意为梁家河老百姓做出的一件又一件实事,其真乃实至名归,人心所向。

一个人社会起点高,生来就是企业接班人,或者一毕业就遇良机,站到了较高的人生平台,当然很好,但是如果不经过一线工作的历练,人生总是不完美,也难以体会社会的本质。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先“沉”下去,有作为,才能浮“扶”起来,有位置,不能好高骛远。实践出真知,基层一线的打拼,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从来就是不可跳过的成长阶梯。

《梁家河》读书心得集锦

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梁家河,习近平度过了七年青葱岁月的这个陕北高原上的小山村走进了全世界人的视野,从此名传五湖四海,声扬神州大地。

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习近平同志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习近平入了党,并被推选为村支书。

据梁家河村民们回忆,习近平主要为他们做了几件事:第一件是他带头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1973年开始,村里开始有余粮了;第二件是修了沼气池。1974年,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第三件是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习近平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小店(代理小商店)。

从习近平为村里办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一样,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是要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插队时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抢着干,离开以后还时刻关心着老乡们的疾苦,自己掏钱给村民看病,节日给村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礼品。位居高官还记挂着村民,多次给村民们回信。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

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等不靠不要,带领梁家河村的村民们埋头苦干,筑淤坝,造良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今天,我们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我们应该立足自身条件,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三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习近平同志当年敢于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其思想的解放程度可想而知,我认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当今创新精神的雏形。我们要对文化进行创新,使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四是要廉洁自律,当年习近平同志以一身正气赢得了梁家河村民的一致拥戴,如今当上了总书记的习近平大兴廉政之风,出台了“八项规定”,其核心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这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领导干部的作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也。我们作为一名干部要自觉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书中写道:习近平对王宪平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1975年10月7日,习近平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晚上,村上杀了一头羊,家家户户来代表和我话别,并送他临别纪念——笔记本,第二天早上,他睡起来推开门,外边站满了乡亲们,那一刻习近平哭了。”

1993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习近平初到梁家河时,有不适应,有委屈,甚至为此还跑回北京。但最终,他返回梁家河,一心要为老百姓干出些实事来。什么是感恩,当别人对我们好,与我们预期相当,或者超出我们预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恩,我们会记着别人的好。但当别人为我们做的事,没有达到预期,这个时候,很多人往往不会感恩。10道题,有两道题做错了,多数人也不会看到别人做对了8道题。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或缺点、错误,但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好,别人的优点,却放到了次要位置。

别人帮我们十次,可能有一两次没办成,人们却记住这两次没给自己办事,而忽略了办成的那八件事,或者没有意识到,别人本没有义务帮你做事。

对于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朋友、家人,也是一样,当家人、领导、同事帮我们做了很多事,但由于客观原因,有些事没办,或是办不好,就心生不满,把别人的好都当做理所当然,这就是不懂感恩的表现。

感恩就是多念别人的好。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陕北农村插队,在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仍能坚持读书学习,他能够跑30里路去借书,可以在一个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到半夜,这给我很大震动。习近平读的书籍,包括文学、哲学、自然科学,古今中外都有,从冯梦龙到路遥,再到莎士比亚,从《中国史简编》,到《战争与和平》。读这些书,有什么用?有人会以“肚子越饿越对屠龙之术感兴趣”揶揄,按习近平的话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多数人读书,可能会倾向于功利性的书籍,希望能够马上给自己带来现实效益的书,而其他哲学艺术方面,总感觉没有什么用处。从习近平看的书籍及后来的经历来说,没有什么知识是没用的,在某个时间地点,知识总能变现,这个“现”并非单指物质利益,知识带给人的更多的是自信,有选择的自由,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当下我们现代人面临的是一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都以工作家庭忙为原因,放松的了对读书学习的要求。书籍多了,读的反倒少了。面对智能时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逼着人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提高思维力。现代的学习,更突出了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创新,不能目光老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打转转,跨界打劫,层出不穷,因此要学习会有知识迁移的思维,培养学习迁移的能力。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说个更通俗的话,就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这不仅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跨越,实际上,在技术领域,还真有现实案例,比如机器学习领域的迁移学习:迁移学习(transferlearn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是把一个领域(即源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另外一个领域(即目标领域),使得目标领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想复合型人才就是指可以在不同专业间进行迁移学习融会贯通的人。不同专业之间,都可能为对方输送思维营养,举个例子,mdhvc医学顾问心血管外科医生alanlumsden与来自埃克森美孚的钻井和地下研究经理billkline在一次跨洋飞行中认识并相谈甚欢。他们相互讨论了各自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挑战,并发现竟然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勘探开发和心血管医学都常应用到流体力学和材料科学。因此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

习近平读书修身,终身学习,为现代人树立了标杆,做终身学者,认识到了就不算晚。不管是读功利性的书,比如技术专业书籍、理财类的,还是看似“无用”的文史哲书籍,现把书拿起来吧。

《梁家河》读书心得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

学习他敢为人先带领群众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学习他把群众当亲人,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发挥驻村工作队“领头雁”和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干群之间的心凝聚起来,两河口村脱贫计划必将如期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党支部党课讲稿材料信仰的力量(热门18篇)
    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理论学习、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党课学习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
  • 12-29 大学生个人简介自我评价(优秀17篇)
    优秀学生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在学术上有出众的表现,还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优秀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心得体会。尊敬的领导:本人
  • 12-29 小学读书节国旗下讲话稿(汇总21篇)
    国旗下讲话稿的语言应当明确、简练,用词要恰当,以确保观众对讲话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 12-29 外甥结婚舅舅致辞(优质20篇)
    一篇好的致辞可以让听众感受到主持人的思考和用心,产生共鸣。欢迎大家阅读以下致辞范文,借鉴其中的亮点和精华部分。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还有可爱的小朋友
  • 12-29 三年级上总结实践教学反思范文(18篇)
    总结范文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反思和总结一段时间内的得失和经验,从而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下总结范文涵盖了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适合不同人群的阅读。
  • 12-29 毕业生登记表班级鉴定评范文(19篇)
    毕业生的写作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范例,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生就业范文,希望对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思路和参考。1、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
  • 12-29 春节慰问新闻稿(实用19篇)
    在春节期间,人们也会热衷于逛庙会、看舞狮、舞龙等传统文化表演。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春节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作。1月15日,县委常委、副县长谭xx走访
  • 12-29 我最喜爱的动物的英语(优秀14篇)
    英语是科研领域必备的工具语言,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对学术研究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喜欢的小动物很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 12-29 第一次团课心得体会(优秀1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梳理重点,加深对于经验的领悟。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提升作用。
  • 12-29 开学有感五年级(优秀17篇)
    作文是一种可以记录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观点的媒介。在这些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恰当的句式和词汇,构建出了精彩的表达和形象。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