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大全(18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大全(18篇)

时间:2023-12-29 00:03:05 作者:GZ才子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大全(18篇)

初中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使教学更加系统和有序。探究式教学教案范文,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创新思维。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请给同学们介绍纸草书(p95)。

数是多少?

并引入让同学运用设未知数的方法,列出相应的方程。

并回答: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解上述方程,并引入去分母。

例1、

例2、

活动:同学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要注意哪些?

看一看你会不会错:

(1)解方程:

(2)解方程:

典型例题:解方程:

想一想: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应将该分子添上括号。

选一选:

练一练:当m为何值时,整式和的值相等?

议一议:如何解方程:

注意区别:

1、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对单一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整个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2、而去分母则是根据等式性质2,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一个单一的分数。

课堂小结:

(1)怎样去分母?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有没有疑问:不是最小公倍数行不行?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性质2。

(3)去分母的注意点是什么?

1、去分母时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不可以漏乘。

2、如果分子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其分子为一个整体应加括号。

布置作业:p98,习题3.3第3题。

补充作业:解方程:

(1)。

(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2.在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p79至p80第4段,然后用算术方法解此问题,列算式为___________;然后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此问题,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千米,可列方程为:

像上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__________(读三遍)。

2、自学p80例1至p81归纳部分,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cm),那么周长为__________(cm),列方程:__________.

(2)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61℅,比男生多61个,这个学校有学生多少个?

(3)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2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23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612小时?(自主分析并列出方程)。

像上面(1)、(2)、(3)所列的方程,只含有一个__________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__________元__________次方程(读三遍)。

注意:“一元”是指一个未知数;“一次”是指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理解)。

上面的分析过程归纳如下: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__________关系,利用__________关系列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列方程经历的几个步骤。

a、设__________数;b、找出题中的__________关系;c、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阅读p81,理解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

当=6时,4值是24。这时,方程4=24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所以=6,叫做方程4=24的解;同样,当x=10时,2x+3=23,这时方程2x+3=23等号两边_______相等,所以,x=10叫做方程2x+3=23的_______;像这样,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_______(读三遍)。

思考:x=4与x=3中,哪一个是方程7x+1=15的解?答: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点: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动时间复备标注。

二、典例回顾。

(1)。x=5(2)。x2+3x=2(3)。2x+3y=5。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课件出示问题明确知识要点。

学生练习基础上,教师点拨。

七年级数学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教案

检验。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

1、必做题:教科书82页习题2.2第2题。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性的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前面几节学习中,已经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行多次渗透,逐步细化,本节要求学生用框图概括,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探究: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1.建立方程模型。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七年级数学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教案

如在解方程30%x+70%(200-x)=200×70%中,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化去%得:

30x+70(200-x)=200×70,有部分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在200那里不乘以100?在(200-x)的里面又不乘以100呢?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我想是否要将原方程变形为,然后再各项乘以100,写成,最后化去分母。

又在解方程中,怎样去分母呢?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呢?学生是有疑惑的,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二)教材的重难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2.目标分析。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2)能力目标:探索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三)典例教学例1.解方程3x-7(x-1)=3-2(x+3)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例3.某车间22名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四)课堂练习1.(1)4x+3(2x-3)=12-(x+4)(2)2.同步p79自我尝试(五)课堂小结去括号法则(六)作业p102习题3.3第2题,同步学习p80开放性作业教后思: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2.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习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4.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三、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习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2)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更抽象,更加符号化,有一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进入中学的课堂,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魅力,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想当然)。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1.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没有添加括号。

例1解方程:.

分析:分数线实际上包含括号的意思,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应该添上括号。

2.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

例2解方程:.

分析: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特别是不含有分数的项。

3.去括号导致错误。

4.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漏乘括号里的项。

例3解方程:.

分析:去括号时没有把括号外的数分配到括号中的每一项。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通过上节课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这四个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是:

(1)解方程中的“去分母”。

(2)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样我们就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

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

(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3)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2后,得到2x—x+2=2,其中x+2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如果设大象的体重为xt,蓝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25x-1=124,)我们把这个式子给它起个名字,叫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那——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14页-115页练习前的内容,对照课本找出自学提纲里问题的答案。

要求:先完成得请你帮帮没有完成的同学,不会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同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提纲。老师可以先进行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附:自学提纲:1、什么是方程?请举出1—2个例子。未知数通常用什么表示?

3、在课本“例1”中,你知道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4、什么是方程的解?x=1和x=-1中哪一个是方程x+3=2的解?为什么?

5、什么是解方程?

三、展示归纳。

1、请有问题的同学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生说师写;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四、变式练习。

1、2题口答,要求说理由;其它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再让学生汇报结果,并请同学评价、完善,然后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附:变式练习。

2、请你说出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

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修改稿和原稿)+3=0为一元一次方程,求k的值。

4、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y本,找回4.4元,列方程是。

5、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某数比它的2倍小3;

(2)某数与5的差比它的2倍少11;

(3)把某数增加它的10%后恰为80.

6、若x=1是方程kx-1=0的解,则k=.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教师概括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本83页习题3.1第1题。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9,则=;如果2=9,则=。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

(5)如果,则()。

a、,互为倒数b、,互为相反数c、,都是0d、,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

a、b、c、d、0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a、+25=310b、+(+25)=310c、2=310d、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7、随堂练习po151。

8、达标测试。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a、b、c、d、

a、b、c、d、

解:设甲队胜了场,则平了场,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解得=。

答:甲队胜了场,平了场。

(4)根据条件“一个数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为。

(5)根据条件“某数的与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可列得方程为。

四、课外作业p151习题5.1。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这节课主要讲了一道实际应用题,是关于足球比赛的。这道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并且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感觉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

不足之处:

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书写理由太费劲,移项的出现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项实际上就是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加伙同减同一个代数式,所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种说法,因而移项概念的得出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算理,并加以巩固应用,让学生体会出解题步骤的简洁性并通过达标测试中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在设计问题时,本想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设计,因而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做得还不够好。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一、成功之处。

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本周进行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球赛积分问题,尽管在课前与学生体会了一下赛事得分问题,但是在上课时学生仍感到茫然,农村孩子几乎与各类体育项目绝缘了,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篮球足球,各种规则仅仅就是从电视上了解,知道得不多,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半天理不出头绪,头脑里难以呈现比赛场面,就更别提常用规则了,没办法,我只好先给学生描述了一下,简单介绍规则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本题进行了分析,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学生之间的探究讨论就没有充分进行。

课后,我反思我的教学,在教学时学生没有体验无法感知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真正做好教学的组织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并尽可能的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比如本节课如果先与体育课联系进行提前渗透,就会节省很多的介绍规则时间,讨论会更充分,效率会更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数学课堂生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为学生的互动创造条件,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提前设想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肃清流毒个人剖析材料文本范文(18篇)
    经验材料不仅是我们自身经历的总结,也是我们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的重要资料。为了增加大家的写作素材和经验,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些经验材料范文。按照县委
  • 12-29 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件或经历的思考和总结,以及对自身感受和收获的表达。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本周一学校党支部组织学习了优秀共产
  • 12-29 堡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计划(通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它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和落实至关重要。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育教学和活动安排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
  • 12-29 体育场馆租赁合同范文(20篇)
    租赁合同是租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双方在租赁期间的权益与责任。接下来是一篇详细的租赁合同范本,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条款内容。1.如乙方不能如期使用甲方
  • 12-29 从扶贫的工作中心得体会(实用13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工作心得,可以作为你写作的参考。
  • 12-29 大学运动会新闻稿(专业20篇)
    运动会是展示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窗口,也是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运动会总结范文展示了同学们在比赛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赏。
  • 12-29 语文课题教案设计大全(21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预先规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如果你对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或许能够为你解决问题。教学目的:1、整体
  • 12-29 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温馨提示美篇(优秀21篇)
    国庆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团结。接下来是一些国庆节总结的范文示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亲爱的家长朋友:在这金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即将
  • 12-29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优质21篇)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的计划。如果你正苦恼于教学计划的编写,不妨来看看以下的教学计划范文和经验分享。
  • 12-29 学党史悟初心心得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覆盖了不同领域和经历,通过阅读这些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