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精选19篇)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精选19篇)

时间:2023-12-28 22:00:50 作者:GZ才子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精选19篇)

事迹材料是通过对具体事件或经历的概括和总结,来展示人物或团体的实际表现和成就的一种文本形式。希望大家能够从下面这些事迹材料案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持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的群众运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范佛里特用两个多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的第六天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激烈地战斗了四天四夜之后又奉命反击上甘岭右翼的五九七点九高地。我军炮火进行猛烈轰击之后,勇士们很快地攻下了高地的一半。在继续战斗中,突然在山顶附近出现了一个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我军攻击部队暂时被阻止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营参谋长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上级的命令是要在天亮前把高地攻占。营参谋长焦急地考虑着,他在想:"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站在旁边的黄继光伸手向营参谋长递过一份参战决心书和一封他母亲寄来的信。母亲的信上说:"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保卫祖国的意志、母亲的期望、青年团员的荣誉感……在黄继光的身上汇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力量,他向营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当组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萧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在战斗开始以来,黄继光就随着营参谋长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眼睛熬红了,腿也跑酸了,但他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全身又来了一股新的劲头,他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战斗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黄继光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编者按: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汇编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1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孔庆三和李胜永、弋会东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岭岗上面。但岭岗的地面上全是冻冰,根本无法构筑火炮阵地。孔庆三只好将炮架上的左柱锄架在岩石上,但右柱锄又悬空了,还是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时间已不再允许多想,此时的孔庆三毫不犹豫地拿起铁锹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锄,用肩膀顶住了火炮腿……。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登高英雄”杨连弟。

天津北辰区一处院落,四周绿荫环抱,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声,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黄色的军人半身塑像,下方镌刻着“登高英雄杨连弟”。杨连弟,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开始便帮工种地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1949年3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1949年8月,杨连弟参加了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该桥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铁路桥。大桥遭到炸毁后,因施工难度极大,先前工程队耗费较长时间未能修复。

面对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他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前后耗时4个小时,9月4日下午1点,杨连弟成功登上8号桥2号桥墩。他所创造的“单面云梯”施工法,为大桥提前修复奠定了基础。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早了12天,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当年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做出了贡献。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看完的感觉真是无法言喻!

1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2杨根思。

特级英雄,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率全排击退美军8次进攻,只剩他和一受伤士兵。他下令让受伤士兵撤离。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喊着:向我开炮!拿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以杨根思为原型人物的。

3孙占元。

一级战斗英雄,第15军45师135团连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2号阵地实施反击,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4邱少云。

一级战斗英雄,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5杨育才。

一级战斗英雄,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侦察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

6张桃芳。

二级狙击英雄,24军214团8连狙击手。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在537高地利用一支机瞄的(没有瞄准镜)莫辛纳甘步枪,创下击杀或毙伤214名敌人(全部是美军)的击杀纪录。

7王海。

一级战斗英雄,空军3师9团1大队大队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年轻的我空军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本人击落敌机四架、击伤五架,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

8罗盛教。

一级模范,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三次跳入冰窟中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而不幸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9黄继光。

特级战斗英雄,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通讯员。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堵住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10解秀梅。

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第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1951年11月30日下午,敌机袭击志愿军手术所。解秀梅冲进大火燃烧的屋子,把伤员背出。敌机追着她俯冲轰炸,炸弹落下来,她放下伤员,紧紧地抱住,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员。炸弹爆炸,飞起的碎石和土块把他们埋起来,解秀梅顾不得伤痛,爬起来,又背上伤员向前跑,背到了防空洞。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200多人。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胡修道,1931年10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上甘岭战役。1935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破,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3年1月15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铁腿通信员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战役反击南朝鲜军的轿岩山战斗中,所在排担负攻击116高地任务。在部队受敌地堡火力阻滞时,他主动请战,接受爆破任务,机智地炸毁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身负重伤后,忍着剧痛,继续艰难地向前爬进,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敌主地堡,随之陷入昏迷。反击部队遂发起冲锋,复遭敌另一暗堡火力封锁,再次受阻。部队连续组织爆破,均因敌火力猛烈未获成功。这时,他从昏迷中醒来,以惊人的力量顽强地爬向敌暗堡,靠近地堡时,毅然挺身而起,以胸膛堵住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夺取轿岩山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根据李家发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当年曾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一下子又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50年前那场难忘的战争。

50多年前,当朝鲜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祖国的安全受到战火威胁之际,240万中华儿女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开赴抗美援朝战场。黄继光、罗盛教……一个个人们熟知的名字,成为中国亿万人民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也是朝鲜几千万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广东省广饶县广饶镇十五村巩德修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参加了著名的反金城战役,并且目睹了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舍身堵枪眼的壮举。

巩德修老人回忆说,当年他和村里的王新勇、贾瑞芝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来王新勇和贾瑞芝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李家发也是他们一个连队的。李家发牺牲时只有19岁,是一位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是安徽省南陵县岩村人。巩德修和李家发相处有两年的时间。1951年夏季阻击战以后,部队撤下来休整,那时巩德修被提升为班长,并且入了党。两人都编在67军199师595团1营1连。李家发进步很快,1952年10月光荣入了团。他平时最爱看《钢铁战士》、《大渡河》等连环画,黄继光等人的英雄事迹更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向英雄们学习,为人民多立功。

1953年春天,部队整编,巩德修和李家发都调到了1连2排6班,李是排长的通信员,巩则是排里的信号员。他们不仅是战友,而且也都爱好文艺,两人一起编排了《马道舞》、《团结舞》等节目,且常常在与朝鲜军民联欢时同台演出。

部队没有战事,生活搞得非常活跃,连与连、排与排之间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李家发事事跑在前头,二排在各项工作中从未落后过。打坑道、修防空洞,战士们还经常帮助朝鲜老百姓种田。

1953年6月,李承晚集团公然破坏停战协议,从17日起,以“就地释放”的名义扣留大批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且继续叫嚣“北进”、“单独干”,企图破坏和平。为保证停战协议签字后的和平局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彭德怀司令员于6月22日22时,在前往签字地点的过程中提出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给李承晚集团以沉重打击。因此,反金城战役打响了。

7月13日,巩德修所在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任务就是突破轿岩山的南山脚,然后把红旗插上轿岩山主峰。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最强的部位,有重兵据守。

李家发、巩德修和战友们全副武装进入潜伏位置,等待着冲锋的号令。当晚九时许,我军无数门大炮一齐轰鸣,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突然三颗红色信号弹从后方升起,巩德修向排长喊道:“进攻信号弹!”

张连长一声令下,全连的火力一齐开火,部队开始冲锋。突然间,一阵密集的子弹从山腰上的碉堡里射出来,冲锋部队被挡住,只见前面有三个火力点封锁着要道。三个爆破员上去都牺牲了,后面的机枪手也牺牲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家发拿着三颗手榴弹和爆破筒,对巩德修说:“你掩护我!”话音未落,他就冲了上去,巩德修接过一挺苏式转盘轻机枪,瞄准碉堡火力点就打。

只见李家发用爆破筒炸开了铁丝网,匍匐到一碉堡跟前,用炸药和手榴弹炸掉了一个火力点。然后迅速地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径直向大碉堡冲去。冷不防,不知从何处射来一串子弹,李家发左脚挂彩了。他忍着剧痛,仔细搜寻,只见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那串子弹就是从这里打出来的。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拖着伤腿,从小地堡的右侧一步步地向目标接近,顺着这小地堡口准确地投进去了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响,里面的敌人哑了火。李家发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向正在喷着毒焰的大碉堡爬去。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

他是闻名铁道兵的“登高英雄”,又在朝鲜战场屡立新功,最后献出宝贵生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士的光辉代表。

杨连弟(1919—1952),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

1949年3月13日,杨连弟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三连,成为铁道纵队的一名随军职工,驻守河北滦县。8月,参加陇海路8号桥抢修。在修复时,如何登上45米高的桥墩,成为修复工作的最大难点。在所有通常做法被一一否定后,杨连弟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提出了“利用桥墩上每隔三至五米的铁夹板搭单面脚手架”和“在距墩顶一米处搭木板做掩护,用土炸药爆破”的方案,并带头实施,为8号桥提前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荣立大功一次,获“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9月,杨连弟被批准入伍,正式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0月,他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受到接见。10月25日,他主动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1951年3月6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和战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铁路桥梁建设、抢修奇迹。1951年7月,他参加了著名的清川江大桥紧急抢修任务。当时恰逢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杨连弟指挥一个排在激流中奋战30昼夜,先后十二次搭起浮桥,又创造了钢轨架浮桥的新方法,保证了大桥的顺利修复。因此荣立一大功、两小功。

1951年8月,杨连弟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首届英模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9月,他出席全国铁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再次受到_接见。10月1日,他当选志愿军归国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率部抢修清川江大桥。当敌机轰炸后,一片片高射炮弹爆炸的余烟还残留在大桥上空的时候,杨连弟就带领战士们上桥检查桥梁了。就在他和战士们移动被震动移位的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了杨连弟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当年7月下旬,铁道部将陇海路上的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所在站为“杨连弟站”,并于桥头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塑像。

杨连弟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隆重的授勋大会,追认杨连弟烈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并授予“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

2、用身体当炮架的孔庆三。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3、孤胆英雄唐凤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唐凤喜这个名字传遍了朝鲜的山山水水,也传遍了我们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朝鲜,姑娘和孩子们曾热情地歌唱:“初春的鲜花开遍了大地,晴空里飘扬着一面红旗,同志们热情地歌唱,歌唱我们的英雄唐凤喜。”当祖国人民听到他的事迹后,谁都想看看这个自己的亲人,当时唐凤喜邮给祖国人民的照片,曾从北京传到天津,从天津传到东北,从学校传到工厂,从工厂传到农村。人们还把他的照片贴在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纪念册上。

1951年10月初,美军的“秋季攻势”被粉碎以后,他们又把战争的矛头转向志愿军防线的金城地区。美军集结了第7师、第24师、李承晚军第6师、第2师大约7万人,向金城一线发起猛攻。敌人用飞机大炮猛攻轿岩山志愿军阵地。上级命令排长余永才率领班长唐凤喜及3班两个战斗小组,进入轿岩山阵地,坚守轿岩山上的68号阵地。

68号阵地的小山梁子上,一共有五六个小山包,唐凤喜的机枪安放中间最高的山包上。两头各有一个三个人的步枪组。顺着山包一直往南延伸有小荆棘丛,这是敌人进攻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军由排长余永才带一个组进行作战。

拂晓,敌人的炮火急剧地响起,立刻,68号阵地像一座突然爆发的火山,天摇地动。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伴着火光,3班副班长和排长几乎同时倒在战火里。在这紧急关头,唐凤率领其余战士固守阵地。东边山包上的敌人对我军阵地构成威胁最大。为了打掉那里的敌人,唐凤喜从后面钻进了荆棘丛中,向东边山包爬去。虽然只有一里多长的路程,但对唐凤喜来说却比翻越千山万水还要困难。因为他爬行时头部只要稍微抬高一点,就很可能被敌人发现,因此,他只能屏住呼吸,将全身力气集中在肘部一寸一寸地往前挪。荆棘剌在他的伤口上、脸上、身上不停地扎着,唐凤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爬到了东山包下。

面前敌人的重机枪在左右两侧吐着火舌,成群的敌人离唐凤喜只有不到100米了。他三面受敌,背后又是陡峭的山崖。唐凤喜看着模糊的山影默默地告诫自己:“坚决守住它,不能让敌人爬上来!”他顺手捡起两颗手雷,当工具挖工事,当敌人发起冲击的时候,唐凤喜已经从刚挖通的炮弹坑里进入了射击位置。

敌人发起阵阵进攻,东边的刚被打下去,西边的又上来了,有时两边的敌人一齐出动。激烈的战斗已使唐凤喜顾不得手榴弹弦已拉破的嘴角,勒破的手指头,及鲜血浸透了的单衣服,他只看到三面的敌人在一个个地倒下去。机枪没子弹了,手榴弹和手雷都打光了。他乘着烟雾,夺过敌人的机枪,在敌人尸体堆里捡回了一些手榴弹和手雷。

晚上8点,战场沉寂了。唐凤喜的伤口还在往外流血,为了减轻疲劳,唐凤喜抓起一块冰凉的石头,放在自己火辣辣的舌头上。他又挣扎着爬起来,看着暗处,盯着敌人。突然,两边的敌人又一个个地上来了,唐凤喜立即单腿跪地,将手雷一个个地向敌人扔了过去。他正打着,一颗手榴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他觉得左腿疼得很,但没有顾得上看伤情,继续向敌人投手榴弹。

不知什么时候,一群敌人转到了唐凤喜的侧后,向他围了上来,他发现后,反身举起机枪,“哗——”,机枪子弹扫倒了成片的敌人,与此同时,唐凤喜也倒在了地上。当战友们赶来的时候,唐凤喜只能看见他们张嘴,却怎么也听不见战友们说话的声音了,原来是枪炮声震聋了他的耳朵。

至此,唐凤喜已孤身坚守阵地两昼夜,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歼敌120余人,守住了阵地。战后,唐凤喜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希望能帮助大家!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514高地,全歼守军1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1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541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14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某部委员会追授他“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杨春增生前所在排进行慰问,并将一面书有“战功卓着”的锦旗赠与杨春增排,以表达对英雄杨春增和杨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部队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68军第607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12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70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举行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年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3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使美国完全陷于世界人民的声讨、审判的被告地位。4月28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的“细菌战”遭到失败。

1952年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84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

孙xx的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

山城村地处丹东市近郊,那些年经常有单位来招工,孙xx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有一年,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手工活麻利的孙美丽,“俺爸一看名单上有我,就硬给拿下去了,我瞪眼没捞着去”。

孙xx7个儿女,5个是农民。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大儿子孙富贵报名参了军,这一次孙xx没拦着,还难得地送给儿子一件礼物,一块写有“祖国人民慰问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字样的毛巾。

和孙富贵同龄的张德胜那时也想去当兵,却没走成。“我父亲那时在县城粮食局上班,我虽然在村里生活,可户籍上不符合农村征兵的政策。我家和二大爷家走得挺近,本以为他能松松口,可他愣是没同意。”

参军的心愿未了,张德胜和家人对孙xx却怨不起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产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孙xx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职,3年后才得以平反恢复职务。

孙xx的为人,村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这个“人”,一撇一捺,堂堂正正。

这颗“心”,至真至诚,为民所系。

生活碰到困难,工作遭遇不公,孙xx都没有亮出军功章向组织张过口、提过任何要求。

旁人不解,孙xx也不辩。

他有想倾诉的人。

丹东是座英雄之城,市内有多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许多曾和孙xx一起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战友。

蹲在烈士墓前,孙xx仔细擦拭着墓碑。“你们为国家把命都搭上了,和你们相比,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有啥放不下的……”

走下战场,孙xx最喜欢穿的,还是军装。

前不久,为了更好地照料他,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排他住进市光荣院。孙xx唯一的要求,就是把那身志愿军老军装挂在床前。

这辈子,孙xx永远是个兵!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感想

1948年,孙xx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xx,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xx的军功章。

孙xx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xx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xx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xx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xx,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xx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xx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xx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xx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xx。

1953年,孙xx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xx受到了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xx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xx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xx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xx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xx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xx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xx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xx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xx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抗美援朝运动,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持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运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登高英雄”杨连弟。

天津北辰区一处院落,四周绿荫环抱,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声,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黄色的军人半身塑像,下方镌刻着“登高英雄杨连弟”。杨连弟,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开始便帮工种地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1949年3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1949年8月,杨连弟参加了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该桥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铁路桥。大桥遭到炸毁后,因施工难度极大,先前工程队耗费较长时间未能修复。

面对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他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前后耗时4个小时,9月4日下午1点,杨连弟成功登上8号桥2号桥墩。他所创造的“单面云梯”施工法,为大桥提前修复奠定了基础。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早了12天,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当年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做出了贡献。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看完的感觉真是无法言喻!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孔庆三和李胜永、弋会东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岭岗上面。但岭岗的地面上全是冻冰,根本无法构筑火炮阵地。孔庆三只好将炮架上的左柱锄架在岩石上,但右柱锄又悬空了,还是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时间已不再允许多想,此时的孔庆三毫不犹豫地拿起铁锹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锄,用肩膀顶住了火炮腿……。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材料【】

在鸡雄山战斗中,率领一个排的战士,抵挡住了美军、南朝鲜军前后12次猛烈进攻,坚守阵地17个昼夜,毙敌300余人。王兆才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仅自己一人就毙敌50余人。

杨连弟。

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勇攀40米高桥墩,高空点燃炸药,用锅盖护头。连续奋战30昼夜,搭浮桥12次,克服40年一遇的洪水。

杨根思。

曾用18颗手榴弹攻下制高点,俘虏一个排的敌人,抱5公斤炸药同40余敌人共归于尽。这一年,英雄28岁。

高良伦。

上甘岭战役中,孤身一人坚守阵地20多个小时,击退敌人17次进攻,毙伤敌246人。这一年,英雄才刚刚20岁。

张桃芳。

“世界十大狙击手之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狙击之王,曾经在800米开外的距离一枪击毙敌人。朝鲜战场上,32天时间里,用442发子弹,击毙敌人214人。少年自有少年狂,这一年,英雄22岁。

郭忠田。

带领全排战士打退了美军10余次进攻,歼敌200余人,缴获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58辆及枪炮弹药等,创造了激战一整天,全排无一伤亡的奇迹,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这一年,英雄24岁。

孙占元。

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上甘岭战役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入敌群。这一年,英雄27岁。

柴云振。

曾经率领3位战士,用时20分钟,攻占三个山头,毙敌200余人,摧毁敌人指挥所。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这一年,英雄25岁。

柴云振晚年回忆这场战斗,说道:“我杀了100多个敌人,被咬掉了一根手指头,留下24道疤。”

蒋诚。

手持一台重机枪,坚守上甘岭阵地七天七夜,毙敌400余人,击毁敌重机枪一挺,并且奇迹般地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战斗中,蒋诚的右腹被炸,肠子被炸出来,他重新塞回去,继续战斗。

老英雄晚年患病,甚至不记得自己的儿子,当对这场七天七夜的生死搏斗记忆犹新,坚定回答记者的话:战场上,只要能够消灭敌人,只能能够取得胜利,哪有怕死的!

谭秉云。

真正的“传奇英雄”,曾经一人一枪,利用地形让美军一个坦克师8小时动弹不得。而且,还毙敌13人,摧毁敌军坦克三辆。

胡修道。

完成了被后世军事专家评价为“军事意义上绝不可能的壮举”:21岁,一人一枪,打退敌人41次进攻,毙敌280余人。

老英雄晚年回忆这场战斗时,动情的说道:“我的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向老英雄致敬!

李保成。

曾经在六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荣获四次特等功。

上甘岭战役中,坚守阵地43天,14天断水断粮,毙敌1760人。在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中,赫赫有名的“上甘岭特功八连”连长的历史原型,均系取材自李保成。

雷宝森。

曾经率领9名战士,坚守七峰山阵地299高地,摧毁11辆坦克、1辆吉普车、毙敌多人。更为奇迹的是,英雄们无一伤亡。

刘光子。

一位专打精锐的“孤胆英雄”,得知自己的对手是英军精锐——格洛斯特营时,英雄的回话尽显英雄本色:

“敌人是精锐?志愿军战士打的就是精锐!”

在这场战斗中,刘光子一人就俘虏63名英国兵。影视作品中的“孤胆英雄”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郭恩志。

曾经率领连队坚守阵地6昼夜打垮敌人两个营的多次进攻,以伤亡16人的代价,毙敌800余人。

杨育才。

曾率领侦察班彻底摧毁敌人白虎团指挥系统,十几分钟内,毙敌70余人,缴获白虎团虎头旗,当场击毙敌军团队,俘虏敌军军事科长、榴弹炮营副营长。我方,无一伤亡。

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范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军队机关为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为本单位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的书面宣传材料。它们是官方文件。先进事迹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战争期间,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范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军队机关为本单位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的弘扬正气、表彰先进、促进工作的书面宣传材料。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在上甘岭那场战斗中身负重伤,下巴被美军的炮弹片给掀掉了,当场昏死过去,被抬下山去。部队领导以为他阵亡,给他记了功,还给他家里发了烈属证。

万福来醒来时,已躺在哈尔滨的阿城医院,和部队失去联系。195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同病室一位姓王的干事拿来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说:看!前线又出了一位英雄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舍身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说着,他给万福来读了这篇新华社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通讯的结尾写道:黄继光被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的事迹远比这感人得多!”听王干事念完报道,万福来有些遗憾地说。“我是6连连长,黄继光是我的兵,当时是我在战场上临时任命他为6班长的。我最了解他,我亲眼目睹了他牺牲的悲壮场面……”最后,由万福来口述、王干事笔录的一份关于黄继光的事迹材料上报到领导机关。1953年6月1日,志愿军第三兵团发布命令,二级英雄黄继光改授特级英雄称号。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孔庆三和李胜永、弋会东很快把火炮架到了岭岗上面。但岭岗的地面上全是冻冰,根本无法构筑火炮阵地。孔庆三只好将炮架上的左柱锄架在岩石上,但右柱锄又悬空了,还是无法进行有效射击。时间已不再允许多想,此时的孔庆三毫不犹豫地拿起铁锹抵住了炮架上的右柱锄,用肩膀顶住了火炮腿……。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1950年11月27日,驻扎在天宣水里地区的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团92步炮连5班,在班长孔庆三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因为新兴里进攻战今晚就要在这里打响,而5班是配合主攻的第8连作战,所以孔庆三和战士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班长孔庆三看到战士们斗志昂扬,准备充分,开心地笑了。1950年11月,为了打击麦克阿瑟的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嚣张气焰,孔庆三作为一名志愿军炮兵班长,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眼下这场战斗,是他入朝后的第一仗。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祖国人民和部队首长的重托,带领全班打好出国第一仗,打出5班的班威。

下午6时,5班在副连长赵芳君的带领下,踏着冰雪,顺着山沟向新兴里出发了。当五班来到于谷里时,和敌人遭遇了。机枪声、手榴弹声迅速响起。孔庆三带领战士们跑到山坡上,借着火光可以看见前方横着一个小岭,岭前面20米远,隐藏着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敌人依托有利地势,将密集的火力发射成一个扇面,封锁着前面狭窄的道路,阻拦了突击连的前进步伐。突击连发起了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又组织了两次爆破,也都有没有成功。突击连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

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孔庆三在仔细地观察着岭岗周围的地势情况,发现岭岗前后左右均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只能把炮架到岭岗上面了。但此地距发射目标仅有20多米的距离,还没有超出炮弹爆炸的危险范围,要想发射炮弹,对孔庆三他们是很危险的。孔庆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副连长请战:“连长,把敌人这个火力点交给我们班吧,我们一定炸掉它。”副连长看了看孔庆三,严肃地说:“5班长,能否快速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关系着此战胜负,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连长,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孔庆三斩钉截铁地回答。

“瞄准,开炮!”。随着大地的震动,愤怒的炮弹直射敌人的地堡。“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点飞上了天。我们的英雄孔庆三却被92火炮的后坐力弹出了三四米远,同时被弹片击中腹部,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身体当炮架,打开胜利路”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部队。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

2、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3、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谱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以字行。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4、杨根思用生命阐述了什么叫做“人在阵地就在”,1950年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11月28日杨根思坚守在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为了切断美军逃退路,杨根思在敌军第9次进攻时抱起最后的炸弹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完成了任务。

5、邱少云在大火中,他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其他潜伏人员安全,而放弃自救,在烈火中坚持了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6、胡修道他在上甘岭战役中,创造了单人一天内歼敌280余人、击退敌人41次进攻的辉煌战绩。

7、杨春增在面对敌人进攻时,他毅然举起最后一刻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

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上周五,我们班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观看了抗美援朝纪录片中的一章——《永生》。

正如影片中所讲“伟大的朝鲜战争,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保卫新生人民共和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人民军队战胜奇迹的光辉典范,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壮丽凯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使我更加完善的了解到更深一层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亦是,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云山外围西南十多华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渐高大的山巅,中间有一块五六华里的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是一条横贯南北的通敌公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南的边缘,通过开阔地,向东流不到一华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地方。在这个交叉点的西南开阔地的地区里,有两三百个美国兵,沿着公路的两侧,构筑着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进口,还用坦克在那里作挡箭牌,公路上停着三三两两的汽车后面,拖着长长的炮身。白天里,飞机在天空上来回掩护。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黄昏的时候,几天来战云弥漫,枪声不绝的战地上,呈现一片沉寂。

“碰!”一声响,一颗流星似的火光,从地面飞舞到空中,又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响声和光亮——攻击信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李家发(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2、赵连山。

赵连山,辽宁省清原县人,一九二六年六月出生,一九四六年五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团第三连连长。

3、杨玉。

杨玉,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黑龙江庆安县人,16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剿匪,抗美援朝等多次立功,在出朝作战时全连在与美军作战时,全连的战友都在那次激烈的战斗中光荣的牺牲了只有他一人坚守在高地,与美军周旋不降,为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光荣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4、刘光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英雄”。1950年人伍,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年加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战斗中机智勇敢,荣立一等功。

1951年被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1952年4月回朝鲜在返回前沿阵地的途中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英雄”称号。

5、李汉。

李汉,山东省莱州市人。1938年4月入伍,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飞行员、大队长、副团长、师长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击落敌人飞机的飞行员,因此载入史册。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2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514高地,全歼守军1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1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541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14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某部委员会追授他“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杨春增生前所在排进行慰问,并将一面书有“战功卓着”的锦旗赠与杨春增排,以表达对英雄杨春增和杨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1、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

2、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3、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谱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以字行。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4、杨根思用生命阐述了什么叫做“人在阵地就在”,1950年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11月28日杨根思坚守在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为了切断美军逃退路,杨根思在敌军第9次进攻时抱起最后的炸弹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完成了任务。

5、邱少云在大火中,他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其他潜伏人员安全,而放弃自救,在烈火中坚持了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6、胡修道他在上甘岭战役中,创造了单人一天内歼敌280余人、击退敌人41次进攻的辉煌战绩。

7、杨春增在面对敌人进攻时,他毅然举起最后一刻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68军第607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12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70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514高地,全歼守军1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1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541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14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某部委员会追授他“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杨春增生前所在排进行慰问,并将一面书有“战功卓着”的锦旗赠与杨春增排,以表达对英雄杨春增和杨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200多人。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胡修道,1931年10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上甘岭战役。1935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破,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3年1月15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1、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2、赵连山。

赵连山,辽宁省清原县人,一九二六年六月出生,一九四六年五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团第三连连长。

3、杨玉。

杨玉,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黑龙江庆安县人,16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剿匪,抗美援朝等多次立功,在出朝作战时全连在与美军作战时,全连的战友都在那次激烈的战斗中光荣的牺牲了只有他一人坚守在高地,与美军周旋不降,为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光荣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4、刘光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英雄”。1950年人伍,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年加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战斗中机智勇敢,荣立一等功。

1951年被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1952年4月回朝鲜在返回前沿阵地的途中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英雄”称号。

5、李汉。

李汉,山东省莱州市人。1938年4月入伍,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飞行员、大队长、副团长、师长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击落敌人飞机的飞行员,因此载入史册。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中秋节幼儿园中班活动总结(汇总13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环境温馨舒适,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小编整理的这些幼儿园中班的总结范文展示了孩子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特点。记得那次在学唱歌曲前,我讲述了
  • 12-28 应届生个人简历(热门17篇)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一个清晰而有吸引力的个人简历能为我们赢得关注和机会。鉴于个人简历对于求职和申请学校的重要性,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参考的优秀范文。
  • 12-28 自我鼓励演讲稿(模板21篇)
    演讲稿范文是一种展示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材料,通过它可以向大家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些演讲稿范文虽然有着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但都能够给听众带来共鸣和思考。
  • 12-28 乡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大全(15篇)
    事迹材料的编写应注重情节的起伏、重点的突出和吸引读者的引导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瑟瑟的寒风中,友谊农场第十管理区
  • 12-28 公司人事处个人工作总结(热门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心得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人事要负责办公环境维护等日
  • 12-28 物理教师教学个人工作计划(汇总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年度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时间,制定的一份详细的计划。关注下方内容,您将查看到一份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
  • 12-28 月思想汇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模板14篇)
    思想汇报不仅是对个人思想的梳理总结,也是一种对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审视和思考。接下来是几篇思想汇报的示范性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有人喜欢抬头仰望着璀璨的夜空,
  • 12-28 初中入学常用军训心得简单版(实用12篇)
    军训心得是我对军事训练中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篇文章,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同学们在写军训心得时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
  • 12-28 未来的智能房子(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展现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通过阅读优秀作文的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思路。这是未来的一天,夜幕
  • 12-28 中秋节四年级(通用21篇)
    优秀作文应当准确把握文体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采和艺术性。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和独到的观点,给人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一年一度的中秋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