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19篇)

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19篇)

时间:2023-12-28 16:04:55 作者:MJ笔神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19篇)

优秀作文是展现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流畅,更需要有深度和独到的见解。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片段,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二、读通诗句,感知诗的结构。

2、检查预习情况,要求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1)学生分段读诗。

(2以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形声字。板书:曝。

(3)指导第2小节中“晕皱”的正确读音。

3、诗人在上小径上看到什么?

板书:

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近。

晴空溪水云朵远。

三、品读诗意,体会诗歌意境。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师:接着,就让我们走进雨后的世界,用心来聆听,诗的语言。清晨诗人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诗人情不自禁地走在那幽深的小径中,老师范读。

2、这些大自然的普通景物,在诗人笔下一下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鲜活。

3、如品茶一般用心来品味诗的语言,抓住重点词语,用读来唤醒这些大自然的生灵。

4、[出示:“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到小路是有生命的?

(学生抓住温柔,谈自己的理解。)。

(2)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下过雨后,你和小伙伴一起到泥路上玩耍、嬉戏、踩在被雨水润过的小路上,踩在上软软的泥路上面什么感受?把这种感受送到文中去,读出来。

5、[出示:“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语使小草特别赋有生机勃勃。

(学生抓住炫耀,谈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教师引读:经过雨水的沐浴、阳光的润泽,小草显得多可爱。

教师引读:在阳光、雨露的爱抚下,小草显得多么勃勃生机。

(学生品读)。

(1)师:小草用绿色来诉说大自然的语言,小白菊用花朵绽放自己的美丽。

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小白菊是有鲜活的生命力?

(学生抓住“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一瓣瓣地绽透”谈脑海中画面)。

(2)引导学生用手指再现白菊开放的情形。

教师引读:“慢慢地抬头”她开的多轻柔,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学生品读)。

(学生说出自己的头脑中理解:开放,绽开,开到极限,绽透)。

(4)学生品读。

指导学生朗读:如果把这句诗改成“一瓣一瓣”好吗?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说出一瓣一瓣不能够把连续开放的`情形表达。)。

小结:一个“绽透”多么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画面,这就是诗的语言。

(1)教师范读描写蝴蝶的语句。

(2)让学生说出仿佛在脑海中看到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说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3)教师引读:蝴蝶在木叶自在闲游,多么诗情画意呀!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

(在乐曲声中,学生品读)。

(4)师:蝴蝶挥动的翅膀多美呀的翅膀,在诗人笔下成了什么?(智慧书页)。

你觉得蝴蝶的翅膀和智慧书页有什么相同之处?

(5)。

教师以“枯叶蝶、大眼凤蝶”为例讲解蝴蝶翅膀的保护作用。

(6)小结:“智慧的翅膀”诗人比喻的是多么生动、贴切,这就是诗的语言。

8、品读诗的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欣赏完大自然的风光后,你此刻最想做什么?(学生回答投到大自然的怀抱)。

2、学生品读第2小结。

3、读诗的前两句,你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出示第一小节]。

小结:像这样前面出现过,后面也出现过的类似的语句在写作手法上,叫“前后照应。”

4、让学生发现这两句异同?

(学生发现顺序调换了,还有语气也是不一样)。

5、读出2小节这种激动的召唤的语气。

教师引读:一刻也不能停留,我们必须马上出发再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2、学生读第3小结。

3、你觉得那个词用的特别美?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

(学生抓住:晕皱、阴霾、流动的暗绿谈自己的感受)。

4、[播放溪水的晕皱、阴霾图文]。

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四、容情朗读,品味语言温婉。

师:诗人用细腻、温婉的笔触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会娓娓道来,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美的意境,再来感受到诗人的语言。

五、课外延展,了解作者背景。

[播放:作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

小结: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才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回家后自己捕捉大自然的美,然后写一篇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被雨呼唤:

快长大呀!露出来!

于是草芽被晶莹的水珠浇灌,

微微满足地打个哈欠,

扭扭腰,醒了过来,

小学生作文大全。

钻出洞的兔子,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左瞧一下,右瞧一下,

似乎对这明亮的世界很满意。

蜻蜓已失去往日的沉默,在树枝间嬉闹,

把它通体的红展示给红玫瑰,

想用它透明的翅膀和坚硬的玻璃较量。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2、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重点)

3、尝试创作,写一写《在天晴了的时候》,科大附中校园的样子。(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连绵不断的雨常常会引起诗人们感伤的情绪,有一位诗人,名叫戴望舒,在一个下着雨的日子,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首诗名叫雨巷,戴望舒在诗中写尽了自己内心所有的哀怨与无奈,他也因这首诗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而当雨过天晴时,阳光似乎能够冲散所有的阴霾,诗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写下了一首诗,名叫——在天晴了的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诗人戴望舒,看看天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二、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

学生关注诗中的生字,圈一圈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

请学生分享听后的感受。(自由自在、悠闲、舒畅……)

出示诗中生词,请生带读,师相机正音。(提示“晕皱”,想象画面)

2、六位同学配合读,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读完后请大家说说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可以读得更好。

3、学生自由评价。师补充押韵——ou。

三、整体感知

1、雨后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诗人向大家发出了怎样的召唤呢?

(板画一条小径)

2、小径中,有很多美景让诗人神往,你看见了哪些美景?

(相机板书景物)

四、讨论交流

过渡:的确,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很多美景令人陶醉,尤其是第一小节,作者的语言诗意又优美。

(一)讨论:在第一小节中,你最喜欢诗人笔下的哪种景象?说说感受。

学生讨论,自由分享感受,师相机补充,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表示景物特点的词语。

预设:

1、泥路(凉爽又温柔是雨后泥路带给诗人的一种——感受,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这就是现代诗的特点之一,通过几个字,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画面、诗人的活动。)

2、小草(“炫耀”表现小草充满孩子气,天真可爱的样子,经过雨水的滋润,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你能读出小草的孩子气吗?)

3、小白菊(叠词和拟人手法并用,写出了小白菊小心翼翼开放的样子;“绽透”一词很有画面感,“绽”是过程,“透”是结果——开得饱满、惹人喜爱;小白菊本来很胆怯,但有了雨水了滋润,它变得自信、向上。你能读出小白菊这前后的变化吗?)

4、凤蝶(使用比喻,把翅膀比喻成智慧书页,表现凤蝶闲游的状态。怎么样读出这种自在的状态呢?)

(二)思考:诗人沿着小径,一路欣赏,一路沉醉,他忍不住再次向大家发出召唤,他又说——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

这时候,诗人希望我们怎么样走一走呢?——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自己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语言简短,节奏跳跃。

这样的语言能够自然而然的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愉悦欢乐。他希望全身心投入,与自然亲密接触。

让我们带着愉悦的情绪,一起朗读诗歌最后一小节。

“云也在闲游”,除了云以外,还有谁在“闲游”。

(三)尝试背诵

沐浴在阳光下的世间万物都在闲游,让我们带着这闲适的心情,美美的朗读这首诗。

合上书,我们想象画面,尝试根据提示把这首诗背诵出来。

五、创作诗歌

过渡:诗人笔下的雨后小径让我们看见美,感受到美,其实我们的校园,也一样美。昨天刚下了一场春雨,那么今天,天晴了,我们该到校园里去走走。

1、出示雨后校园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师生交流

2、请学生选择几处校园中的景物,仿照这首诗的形式,尝试写诗。可以选择其中一小节仿写,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全部仿写。

3、分享学生作品,互相点评。

六、教师寄语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这堂课,我们跟着诗人戴望舒一起通过诗歌之美,感受生活之美,世界之美,正如单元导语中的那句话——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本课是一篇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执教区级公开课,现场学生刚开始有的拘束,逐渐放开、自然,能够跟着老师的引导学习诗歌。这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能够背诵全诗,并能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尤其是最后的写诗环节,是课堂的亮点,大家现场创作诗歌,很多同学写得都很出彩,几位同学的点评也比较精准。

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我的引导语言过多,更像是主导课堂,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指导朗读时,部分语句通过符号的方式标注停顿、重音,略显生硬等等。需要不断听优秀老师的课堂、点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对文章的把握。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成功之处: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品味诗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诗的意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去读,在个性化的朗读中感悟诗的语言。

比如当学生谈到描写小白菊的诗句:“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语句非常的柔美,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找到从那感受到小白菊生命力?我先引导学生去想象小百菊绽放的情景。然后我通过容情入境的语言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例如“小白菊试试寒,试试暖它开的多轻柔呀”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对于学生在朗读时就是一个指示。为了能够走进诗的语言,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表演小白菊开放的情形,感受那种一瓣瓣努力开放的瞬间。通过一个“透”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好像看到小白菊开到极限,然后我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送到文中去,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出来,通过诗中重点的词语让学生慢慢走进诗句。

其次,我觉得比较成功之处,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乐来烘托出诗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凤蝶一段时,我在音乐的烘托下,先是老师动情的朗读,帮助学生走进诗的情景,然后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头脑中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想像画面,一边读,我觉得这种设计能很自然的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的美。

当然,语文教学就是一门永远不完美的艺术,在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1、教学机智不足,在讲课中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方式。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前准备的不足,没有把音量控制到一定合理的程度,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下面听课的老师不能听的很清楚。如果我能在课上,及时调整音量,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没能及时抓住学生在问题回答的精彩之处进行鼓励,例如在学生比较一、二小节在感情色彩上的区别时,有一个学生说出第二小节诗人更加激动,其实学生已经感受到这两小节区别,但是没有达到我的预想效果,所以老师继续追问,即耗费了时间,也失去了最有效的教学时机。2、对于文本挖掘的不够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有很多诗句都蕴涵着很深的意境。但是我在本节课中有很多词语挖掘的不够深刻,例如“润”“暗绿”“晕皱”等字,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诗人用词的绝妙。3、虽然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诗的语句想像画面,但是我在这节课设计中让学生想像画面的环节过多,所以特别浪费时间,如果我在本节课有重点的让学生想像,会更能够节约时间。4、对于最后一节的设计的过于草率,最后一节应该是感情的升华,但是我在设计上过于简单,所以没能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我想如果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效果会更好。

雨过天晴了的时候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过天晴了的时候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晨,我正酣然入梦,被一阵悦耳的歌声惊醒,通过窗户,我看见两只小鸟正站在枝头唱着婉转的歌儿,大概它们正述说着雨后快乐的心情吧!下了一夜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天也放晴了,太阳也露出了笑脸。这么好的天气,我要出去走走。刚打开门,我正好与春风撞了个满怀,好凉爽啊!这几天一直很暖和,今天有点降温了,突然感觉有点冷了。我回屋穿上棉衣出了门。来到公园,空气好清新,一切都像刚洗过似的,显得那么绿。看,光绿就有好几种。有墨绿的常青树,有青绿的风景树,有嫩绿的小草,还有深绿的湖水……红色也有好几种:有深红色的芙蓉花,粉红色的桃花,棕红色的树叶……有绿有红,颜色极其鲜艳,美丽极了。当我来到花树旁时,看见花朵上还藏有好多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五光十色的光,像个彩色的玻璃球。我不禁伸出手去触摸,没等我来得及接近它时,它很调皮地滑倒树叶背后,像在给我捉迷藏。我正要去捉它时,它却“呲溜”一下跳在地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任凭你怎么找也找不到。湖平静地像一面镜子,朝夕相处的垂柳姐姐们在对着镜子梳妆呢?看!它们的辫子又细又长,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突然,平静的湖面被微风吹皱了,荡起一道道波纹,波纹慢慢荡漾开来,消失在湖边。

湖中央,几只水鸭在自由自在地快活地嬉戏,它们一会儿钻入水里,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个猛子扎好远,像个调皮的孩子。我大声呼唤它们,它们却无动于衷,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也许它们认为人类根本就不会伤害它们吧。走在公园的小路上,路两旁的小草个个都挺直了腰杆,仿佛迎接我的到来。啊!雨后天晴了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天晴了的时候作文天晴了的时候仿写自创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1.诗歌的语言是凝炼、生动而意蕴丰富的。阅读中,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字或词加以品味,体会诗中的诗情画意。请在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生动的字或词加以品析,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特点,你觉得该用哪个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诗离不开想像。在这雨过天晴的环境里,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像,选择其中一种,具体描写出它在这个环境中的情态。(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中生动的词较多,只要能按要求选出字或词,并能说出点“好在哪里”即可。示例:“炫耀”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后小草青翠可爱、生机勃勃的情态;“不再胆怯”也是拟人手法,让人联想到雨中的小白菊哆嗦胆怯的形象;“试试寒,试试暖”用叠音词、拟人手法写活了小白菊可爱的形象;“绽透”表现出雨过天晴后小白菊尽情怒放的形象;“智慧书页”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对凤蝶儿的喜爱之情;“推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新阳的光芒所带给世界的灿烂;“晕皱”把在清风吹拂下溪水泛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的状态生动表现出来了。

2.用“清新”比较好。因为全诗描绘的是雨后天晴的景象,经过雨的洗涤,一切景物都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空气整个是清新的。

3.略。

在天晴了的时候诗歌

该到池塘边去走走:

给雨水冲洗过的石头,

一定是光滑又好看;

滴着水珠的荷叶,

已一下子干净了;

绽开的荷花,

慢慢地挺起胸膛,

试试快,试试慢,

然后一瓣瓣地变粉;

浮到水面的金鱼们,

在荷叶间自在的闲游,

用它金色的美丽花瓣,

顶着荷叶游来游去。

到池塘边走走吧!

哼着歌,看着景,

踩着石头,走过小桥。

太阳推开了云彩,

金鱼们在水中起舞,

看水中移动金色,

鱼的身影,

它也在闲游。

时候作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作文

我国古代的计时时间为十二时辰,而十二时辰又分别以地支作为名称,也就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亥时。

十二时辰中的最后一个时辰,指的是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间段,又被称为人定、彦夜。它和十二生肖中的猪是最为相配的,因为猪吃饱喝足后常在这个时候开始呼呼大睡,而亥时也是一天中人最为容易入睡的.时候。

世界万物在经历了白天的喧嚣、热闹之后,到了亥时也开始安静了下来,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随着自然天时的规律要进行修养维护了,所以说此时入睡,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

拓展资料。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篇诗歌。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分为两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7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三个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戴望舒。使学生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2、朗读体会法。朗读就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有个别读、集体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一下方法:

1、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读、听、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种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导入是: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

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课堂的一开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的简介和诗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环节3、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

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环节4、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教师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继指导学生朗读。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环节5、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这一教学环节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环节6、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环节7、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环节8、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在天晴了的时候诗歌

从此,冰霜雪盖的寒冬冰封伤囗的记忆。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过去的就让她过去;

挣脱寒冬的镣铐,

枝头绽放的花朵经受风雨的洗礼,

已洗净红尘和疲惫,

向着太阳炫耀着美丽和芳香。

我悄悄的离别,

笙箫为我吹响最后的一幕。

时候作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作文

圣诞节在欧美普遍流行,并在全世界也颇具影响力的节日,不仅是虔诚的教徒们的一个盛大节日,而且同时也类似中国的春节,是每个家庭聚会的大喜日子。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在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在家里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当然要少不了在饮食上操办一下。

为了欢度圣诞节,西方许多家庭一进入12月份就开始忙着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如圣诞礼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进圣诞晚宴。有时,圣诞晚餐还要为“上帝的使者”设一个席位。圣诞晚宴极为丰盛.种种美食,色香味形俱备,令人大快朵颐,所以圣诞晚宴又叫圣诞大餐。在餐桌上,黄色圈状的鲜橙片预示着美好的祝愿。玫瑰、核桃、桂皮和颜色鲜艳的水果,是圣诞节传统的桌上饰品。圣诞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就算不上是圣诞晚宴。有些西方人还习惯在圣诞晚宴的.餐桌上摆一整头烤乳猪,英美等国的人们还喜欢在猪嘴里放上一只苹果。

这个习惯可能源于一些较大的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也纷纷效仿。晚餐后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馅饼等——英美等国人认为,吃过这几种食物后就会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圣诞晚宴之后,人们还要去教堂报告佳音,并为唱诗班的人们预备糖果点心等。

各个国家的习俗都是不同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感觉都很好啊!都以家人和饮食为主~~):

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1.2015关于平安夜搞笑说说(精编)。

2.平安夜经典祝福短信大全。

3.2015平安夜送苹果的含义。

4.20平安夜活动主持词(精选)。

5.2015关于平安夜伤感说说。

6.2015简练的平安夜祝福语。

7.2015年平安夜心情说说【推荐】。

8.2015平安夜送橙子的含义。

9.2015平安夜送什么好。

在天晴了的时候作文

今天天终于晴了,太阳公公露出了他吝啬的阳光。

下了几天绵绵细雨,天终于放晴了。早上起床心情都好多了,不过就是冷了很多。妈妈特地让我多加了几件衣服,冬天真的来了呢。

课件休息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在教室走廊上面晒太阳。太阳晒的人暖洋洋的,好想睡觉。

今天语文老师又布置了好多的家庭作业,要抄写词语,抄写课文,还要组词造句呢。

妈妈还给我买了厚厚的三本练习册,天哪。

还好有学乐,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可能是由于处于上午第一节课,学习情绪高涨,基本上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

一节课下来,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做出如下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懂得了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句子,而研读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商讨,达成共识,然后以汇报的形式分享成果。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个别学生还将关键性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洋洋洒洒的发言,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老师只起到引路、搭桥、鼓励的作用。整体看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诗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凤蝶儿一段时,我在音乐的烘托下,先是老师动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走进诗的情景,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头脑中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我觉得这种设计能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这便是我对这堂课认识上的最大的收获。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不完美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学准备不足,在讲课中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方式。但是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把音量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致后面的一个孩子听不清。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抓住精彩之处进行鼓励,当学生说出第二节中的诗人更加激动时,我没有继续追问,错过了最好的教学时机。最后一节是感情的升华部分,但是我对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简单,没能起到升华情感的效果。

虽然学生是主体,以读为本。但是,教学中我觉得还缺点什么。我想在课堂中若能安排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一起去研究文本中的难题,不是更好吗?课改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而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所互动,我要改变我教学中沉闷的气氛,让生生、师生之间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的角色功能,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在讨论与探索中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和运用知识。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的自然清新的画面。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或者动手画一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采用同学互助的方法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领悟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清新的画面,激发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与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课件展示)。

(二)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在雨过天晴了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三)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过渡:我国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课文,捕捉直觉。

(一)初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展示课件)。

(二)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

2.同桌互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一)默读课文,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学习提示)。

(二)班内交流,把关键的词语划出来。板书。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一)朗读全诗。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师过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吧。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一)指名读第一节。思考:通过诗人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展示课件)。

(二)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

(三)品读第三节。思考:在这一节中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读一读,议一议。

(四)教师指导: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么明朗,溪中波光荡漾,天空云儿闲游,多么美。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五)你留心过雨后天晴的景色吗?说一说。

(六)教师点拨:是呀,雨后景色多美!所以作者不断地提议我们在雨后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读一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丰富积累。

(一)自由诵读,思考: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二)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美文来读一读,积累在采蜜集上。(出示课件)。

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

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二、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溪水。

看看暗绿。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阅读本诗。我想本课教学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们对于生字新词达到了会读会认的程度,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

二、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会背的程度,就连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能背下来。

三、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知道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他们进行练说。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对于本文挖掘得不够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有很多诗句都蕴含着很深的意境。但是我在本节课中有很多词语挖掘得不够深刻,例如“润”“暗绿”“晕皱”等,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人用词的绝妙。

二、对于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草率,最后一节应该是情感的升华,但是我在设计上过于简单,所以没能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我想如果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效果会更好。

通过教学本课,我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只要我们是认真教了,改了,那么我们的效率就一定能提高,因为我们也是在探索中求得真理。今后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走向完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4.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5.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戴望舒(1905—1950),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歌多抒写个人的孤寂心情,感伤气息较重,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深挚。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小学生骑马(通用14篇)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语言的美感,运用修辞手法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朋友你们骑过马吗?你们可
  • 12-28 一个称职的班长大全(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它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空间。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佳句摘抄,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字之美。她,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一张老鼠脸上有一对大
  • 12-28 纸团课间趣事(通用18篇)
    优秀作文在用词准确、句式灵活、篇章结构合理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
  • 12-28 神奇的鞋房子(热门17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文字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能够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并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进行参考。
  • 12-28 高中学生的军训总结笔记范文(20篇)
    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经验、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水平。接下来是一些值得阅读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烈日下,太阳热如火,
  • 12-28 万能检讨书检讨书(通用13篇)
    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小编精选了一些精彩的检讨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参考。尊敬的校园领导:首先请允许我发自肺腑地说一声“对
  • 12-28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模板14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记录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培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灵感。语文课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写作
  • 12-28 二十节气活动方案节气活动方案大全(19篇)
    活动方案的核心是明确目标和排定优先级,以确保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最佳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二十四节气文化内容的自然性。
  • 12-28 端午安康节日演讲稿分钟(汇总19篇)
    通过节日演讲稿的撰写和演讲,我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传递正能量、激励人心。如果你正在准备一篇节日演讲稿,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
  • 12-28 教育家精神培训心得体会精神科培训心得(专业19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