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总23篇)

时间:2023-12-28 06:35:12 作者:文轩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汇总23篇)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来揭示某个群体的特征和规律。如何利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和流程改进?我们一起来看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一、铺垫孕伏.。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1.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新人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20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指导学生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1)学生先独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指出:这要用到更为复杂的统计,比如市场调查等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开展讨论研究,组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一次数学课外活动。如果活动开展得好,我将给你加薪――给平时成绩加分。

新人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2、从1992-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

3、拓展练习。

某商场要将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人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2、能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3、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

1、复习条形统计图。

我们以前学过统计中的哪些内容?

条形统计图的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每个项目相应的直条的长度是怎样确定的?

2、引入新课。

有时候,我们还用与条形统计图类似的一种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你能说出这张统计图表示的意思吗?

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各表示数量怎样的变化情况?

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形状吗?

指出: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成为折线的统计图。

问:与条形统计图相比,你认为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指出: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它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要求制作折线统计图。

指出:折线统计图底制作步骤与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数量的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折线统计图是按照数量的多少描点连线。

说明:先要表示出什么统计图和制作日期

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统计图。

(3)分析统计图。

问:你从这个折线统计图里看到了哪些情况?

指出:折线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做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统计表里的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图里已有的意思。

让学生描点、连线,老师巡视辅导。

问:你从统计图里看出了哪些情况?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的统计图?它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课后感受。

统计的内容学生已经哟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所以学得非常轻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利用迁移让学生经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1、10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

师: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

(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为什么这样说呀?

(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师:大家都这样认为吗?

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继续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

二、新授:

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某地xx年月平均气温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某地xx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师: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各月平均气温的。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想一想,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2、探讨学习第一道例题。

师: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请看。

(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成点并连成线的过程)。

师:这也是一幅统计图,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让学生充分想象,给予及时评价。

如有学生说出,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1: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2: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生4:我想知道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生5: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

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并4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组长注意记录组员的发言,然后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最好。(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派代表交流)。

预设: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只有横格,而折线统计图既有横格,又有竖格。

师:这些横格,竖格起什么作用呢?

如有学生汇报不完整,老师加以引导。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了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xx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作用,它能通过折线的起伏(教师做手势)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清楚的反映出数据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学生想到给以评价,(你的知识面真广)。

老师也带来几幅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想看吗?

课件一一展示。

(3)信息拓展。

(我猜想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

3、探讨学习第二道例题。

(1)了解公告信息。

师:是呀,南方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7,8月份,降雨量也比较大,容易使河流水位升高,造成洪涝灾害,所以进入雨季,我们要时刻关注降雨和河流水位,作好防汛工作。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某市xx年的一份汛情公告。

指名读出公告的名称并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怎样才能更清楚的看出水位的变化情况?

(2)自学例题。

师:课本第99页,就有一幅描述某地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与上一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并思考课本100页上面的4道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看书时间。

(3)汇报交流,

师: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纵轴上第一格表示31米,而其他每个表示0.2米,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观察第一格的弯曲部分及虚线),为什么要隐藏,折叠起来。

引导学生回答课后问题。

师:图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师:警戒水位是什么意思,历史最高水位表示这么,它们在统计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师: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以及时的点拨及评价。

让学生预测该地7、8、9日水位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状况。播放录象。

师: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

师:好,在我们课本的100页还有一幅某地xx年月降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图,请打开课本看练一练,以4人一小组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并思考还可以发现那些新的问题,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讨论开始,老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

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根据了解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的经验,谈谈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的更多的问题。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或看出哪些问题吗?

进一步带着问题观察、分析,并且找出其中反映的一些实际情况。

(降水量过多,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对环境也是不小的危害。要想防止洪涝灾害,我们就要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样不但水土不会流失,而且树木还能储水,就不怕洪涝的危害了。)。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大家还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是吗?这个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家庭作业,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

课件出示:请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能力,选做一题。

1、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折线统计图》,并把他发到学校的网站上,大家共同交流。

2、调查历届奥运会我国代表团获金牌数量,自己试着制成折线统计图。

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

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并得出统计结果。

生:可以用统计表。

生:可以用统计图。

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报纸,寻找各种统计图表。

师: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找到长沙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统计图表,并进行交流。

生:我们这张报纸上超多。

出示报刊上的统计图、统计表的图片(图略)。

师:如果是你认识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就请你说出来。

师:它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都有两个直条,上一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只有一个直条。

师:对了。像这种每项有两个直条的条形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指一扇形统计图)这个又是什么统计图呢?

生:圆形统计图。

师:这叫扇形统计图。我们在以后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它。

师:(指一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认识吗?叫什么好呢?

生:因为它的线看上去一波一折的。

生:统计表里只有数,不好看。

师:不好看?你是说它不漂亮?

生:统计图可以根据数据画成条形,也可以画成折线,好看一些。

师:这个好看是不是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更直观、形象的意思?

生:是的。

师:正因为统计图更形象、更直观,我们刚才在报纸上看到了“超多”的统计图。

二、 分析、理解数据的合理性。

1.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生:它们都有标题、时间、横轴和纵轴。

生:条形统计图画的是直条,折线统计图画的是线段。

2. 读懂数据。

师:谁来说一说图(1)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生:变化趋势。

小结:(略)。

三、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学生会利用方格图画统计图。

1.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屏幕出示两张统计表: 。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看法。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5个同学的身高,用条形画出来,谁高谁矮很明显。

生:不合适。

师:第二张统计表呢?

生: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生:折线统计图。(在“折线统计图”下板书:同一事物不同时间)。

师:老师这里有三张统计表,你认为分别选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

学生根据表格逐一作出判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方格纸上画出折线统计图,你想画哪个就画哪个。

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相评价并改正。

生:在30℃下面一点点就是29℃。

师:这样画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能不能找到一个画得准确的办法呢?

四、 学习内容梳理(略)。

五、 课外延伸。

生:好!

向学生介绍powerpoint软件的图表制作功能,展示用软件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统计图,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在最初的教学预设中,我们打算让学生在微机房中,人手一台电脑,收集大量数据,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选择合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owerpoint中强大的制图功能来绘制统计图。后来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设施可能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且有教师提出,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制图练习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全舍弃画图,会使整个教学任务过于简单,不好把握,遂修改了教学方案。但是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学生会坐在电脑前,用键盘和鼠标完成统计图的制作,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绘制统计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学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渗透统计思想,增强统计意识,学会一定的画统计图的方法,培养简单分析数据或作出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降低了绘制统计图的要求。在设计例题教学时,课前先画好统计图中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让学生在这幅没有画完的统计图上补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页的例1,带有变式的半成品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横轴必须是等间隔的标时刻。掌握统计图的画法后,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给出的例题自己来确定纵轴的数据,从而来判定所画出的统计图是否合理。整堂课不要求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小组讨论,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负担。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4、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教材提供了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现实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1、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方法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折线统计图。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大家都知道去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呢?(51枚)。

对,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

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

1、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2、提问: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

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观,也很形象,还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体育部的叔叔阿姨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教师演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选用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观察。

老师投影出示××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老师:通过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了,1998年参观人数为3万人。

学生乙:我知道了,1998年到2003年每年参观的人数。

学生丙:我可以知道,2003年参观的人数最多,1998年参观的人数最少。

学生:2003年比1998年参观的人数多多少?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2、自主探究。

老师:除了我们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其实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老师出示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老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们从这个统计图上还能获得哪些在条形统计图上不能获得的信息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能看出从1998年到2001年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而2001年和2002年人数是一样的。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折线从下往上就是增加,折线是水平线,就是不变。

学生:就是减少。

老师:很好,也就是从这条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再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标题、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尝试制图,看图分析。

明确制图步骤:

预设:生:先描点,再标上数据,然后连线。

师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多媒体课件。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

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

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出示20xx年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新人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听课后总体感觉是教学过程清晰,双基落实扎实,教学效果好。

1、以旧引新,过渡自然。

课前运用课件媒体出示“××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情景图,热闹的科技展场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参加科技展人数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各年份用不同条形图的长短来表示相对应的数据,从而得出“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上,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课题,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2、抓住重点,有效组织教学。

教学例1时,冯老师运用电脑媒体在格子图上分别用点表示科技展各年份的人数,并用线段连接起来,形象生动地展现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为学习例2制作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在形成折线统计图后,引导学生观察由数据连接而成的折线图的走向,使学生发现参观科技展人数总体上是每年在递增的,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师生互动中,预案得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3、建议。

(1)教学例1后就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为时过早,因为例1的折线图只表示递增的情况,没有递减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建议在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后,再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会更好些,因为这道练习题折线图的走向具备了增加和减少的特征。

(2)教学例1时,运用课件要同时展示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加强对比,让学生在观察、分折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些。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量变化趋势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我家楼脚有一个老大妈,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激凌,二女儿开了精品店卖伞。眼看两个女儿都生活的很充实,可是老大妈却总是不开心。因为雨天她担心大女儿的生意,晴天她又担心二女儿的生意。最近一周,一直在下雨,二女儿的生意越来越好,雨伞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二女儿为了更好地经营,她就对雨伞的销售进行了统计。

(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发言,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外,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揭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师:那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出来吗?让学生讨论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师: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描述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对象、单位等)。

(二)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那么你会灵活选择什么情况下用条形,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单第一题。

三、巩固练习。

师:那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帮助大女儿完成统计图呢?

师:这个同学手真巧,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要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老师很是佩服,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作业单第二大题。

展示此题的绘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接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脑手机都是可以帮助学习的工具,但是随着这些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青少年的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对我们学校的近视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单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

三、总结。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回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统计图的形式。那么你们回家后,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争取在期末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布置学生回去统计自己的成绩,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特点:

步骤:

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1、对应描点。

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依次连线。

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3、标注数据。

page。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一、铺垫孕伏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经历读稍复杂折线统计图、交流信息和进行简单预测的过程。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体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获得丰富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发展统计意识。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1、打开书103页,看图。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图。

2、让学生讨论“部分年份”的意思,并说一说这幅图的特点。

3、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4、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试着预测一下我国20xx年以后的水果产量。

讨论交流。

试一试。

1、让学生看书读统计表,并提出制作图的要求。

2、交流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练一练。

1、先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交流绘制的统计图,互相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1、观看科技展录像。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两城市5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230毫米;

(2)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7月份、8月份;

(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至4月上升平缓,自4月起快速上升,8月到9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5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月达到最高值,从5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4)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城市只有一个“峰”,而乙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高月平均气温甲市出现在7月,乙市出现在1月。

(2)甲、乙两市最高月平均气温相差1℃。

(3)4月和10月,甲、乙两市月平均气温相同,有5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5个月乙市月平均气温低于甲市。

(4)甲市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7月一直上升,到7月达到最高,从8月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下降;乙地月平均气温1月最高,然后从1月到8月一直下降,到8月达到最低,从9月开始到12月一直在上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地理知识,推断甲市在北半球,乙市在南半球。

(5)从总体上看,甲、乙两市的月平均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是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

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学生每年都要测量身高,这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有所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图来描述数据。

(3)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比如,男女生分别在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男女生最高最矮分别相差了多少(这实际上就是中学所学的“极差”)。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位于全班身高的哪个位置,学生可以回答位于哪个身高段,也可以从图中直观看到,自己的身高是位于男生(或女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之上。

(4)教材提供了某学校六(1)班男生、女生身高分布的照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了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班和这个班身高的分布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拍成照片。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应肯定。比如身高的范围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设计哪些尺码的衣服;不同身高段的人数比例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不同尺码衣服的数量的比例等。

新人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这节课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在出示书中21页的例题后,学生观察图表,并说说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师揭题(学生初步感知)。接下来的课堂交给学生:交流并汇报预习的内容。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讲折线变化时,要按顺序说变化,提醒学生注意折线的变化需要按顺序来描述。有孩子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这时教师及时提醒与补充,并适时鼓励学生。接下来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接着让学生讨论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讨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

带着学生去光盘播放室上完了复式统计图,谈谈一下几点感受: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它的优越性。

所以在教学一开始,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分别出示了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降水量统计图,然后让这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说说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并问你获得了哪些数据?基本上钱皖、王波能说出图中的信息。

接着出示问题:你能看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思考,我下去巡视,这时我看出有的学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写在青岛市的统计图每月的下面;有的学生则观察两个表中的每个月,然后记下他们每月的差;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思路,青岛市统计图看一下,昆明市统计图看一下,找起来很困难。

这时我让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结果,然后追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两个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要细心、仔细,有的预习同学则说:看起来不方便,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直观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但这是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追问:如果你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你会怎样合起来?这是学生引出了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可以用实线和虚线区别开来,然后我在追问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改变吗?学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觉得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再出示统计图。学生很快判断出前两个问题。效果还不错,特别在第三个问题,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更是积极。朱详甚至把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另一个月降水量的几倍给找出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但出现了不足:一是整节课的容量不大,在照顾后进生复习以前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多了,还有在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时,很多学生想说,花的时间稍多了。二是本节课我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以及去认识和分析统计图,没有意识到学生统计观念的情感培养,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很把统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是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地预测和判断,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上,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简单的推测和判断。事实上,统计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也很容易学会,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这些方面的目标不容易达到。所以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启发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然后由学生自己找到制作方法上不相同的地方,并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切实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不足:在课后的练习中,我认为还应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加强对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的了解,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20xx年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从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20xx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指导学生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公司搬迁的通知范文(14篇)
    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实现良好的工作效率和员工合作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社会责任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和思考。
  • 12-28 小学生寒假通知书(精选18篇)
    通知是组织和团队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通知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寒假将至,放寒假时就会有寒假。
  • 12-28 老带工作计划(热门16篇)
    工作计划书也是一种管理工作进程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掌握一份好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作计划书的写作
  • 12-28 大学竞选纪律委员演讲稿(专业19篇)
    竞选是一种民主的体现,通过选举来决定领导者,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请看以下这些优秀的竞选经验分享,或许能对你的竞选有所帮助。老师好,同学们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
  • 12-28 大雁归来读后感(汇总12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下面是一些读后感的案例,希望可以给你们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建议和灵感。一只大雁的来临只能
  • 12-28 高中英语教师学期末的工作总结(优质20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教师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份关于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
  • 12-28 拼搏的演讲稿三分钟(通用19篇)
    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完成许多小任务,比如刷牙洗脸、整理书包等,这也是为什么三分钟法则在时间管理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领略一下以下精选的三分钟总结范文,它们或
  • 12-28 健身房的推广策划案宣传范文(18篇)
    一份优秀的策划书可以激发团队的潜力,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通过阅读这些策划书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和组织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一、市场背景。1.产业(
  • 12-28 花落的时候高二(通用19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设计的文字构思,在表达上有层次、有亮点、有感染力的写作艺术。如果你对写作优秀作文感到迷茫,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 12-28 以跨越为话题(专业14篇)
    优秀作文有着清晰的思路和逻辑,能够引导读者思考问题、探索真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写作的灵感。。恐惧就如同心中的一颗毒瘤,恐惧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