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优秀14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优秀14篇)

时间:2023-12-27 16:52:26 作者:字海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优秀14篇)

理想是一种信念和价值观,它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勇气和动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理想总结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1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起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满足。

(说丢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

2、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进这位特殊的刘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在“说丢腿”中初感刘老师。

1、还记得刘老师谈腿疾时讲的那个故事吗哪位同学读一读。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二),在“写板书”中了解刘老师。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师:(出示)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如果你是看刘老师放风筝的孩子,你觉得刘老师的哪些方面感染了你。

(乐观,坚强,自信,对生活的热爱……)。

5、出示“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配乐朗诵)。

1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设计理念:

此课堂教学是晓院附小先学后教,提升教学品质的研究专题下的系列研究课之一。该课题旨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文章中学生能读懂的情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读懂文章的内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复习引入。

1、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

又是一年春来到。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

二、讲读课文。

(1)笑谈腿疾。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谁给我们读读刘老师说的话?

2、交流感受。

4、听老师这么说自己腿断的经历,同学们心中会怎么想?

(2)旋转板书。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一转,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1、请每位同学小声读读。

2、交流感受。

3、你能想象一下,刘老师是怎样旋转的吗?

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人们的身心也(一齐苏醒),刘老师便放起了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3)放飞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而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1、谁给大家念念?

2、交流感受。

连转身写个字都很困难,却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风筝,这心灵手巧的背后是什么?(对生活的热爱)。

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就是说他(一定要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他是在(制造欢乐)。

3、放飞风筝的时候,作者常常看到刘老师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他的笑容是因为。

4、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注视着风筝,刘老师也许会想。

1、每位同学放开声音读读。

2、交流感受。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中体会到了什么?

3这里得意写出了刘老师。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描写,你觉得此刻的刘老师像什么?

出示。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这哪里是在写春天的景物,分明就是在写人,就是写刘老师在舒展腰身,在吹奏生命之歌,在同白云戏耍。

1、现在,你能回答吗?课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2、如果让你在刘老师的风筝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1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一)回忆略读方法。

意图: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学生汇报)。

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

(二)初读质疑。

意图: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

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

(2)学生汇报。例: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

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

5、作者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

(3)师梳理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一)阅读交流。

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过程:

我们一起谈谈到底是哪些事,将近过去三十年了,还让作者记忆犹新。

工作方面:

1、学生自由谈“板书、讲课、提问”三方面给作者和自己留下的印象或体会。

师小结:我们怎能忘记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还毅然地站立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慷慨激昂地讲每一堂课,视生如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读读那激动人心地旋转和跳跃吧。齐读。

生活方面:

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足以让我们为之感动了,然而,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放风筝)。

1、找到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指名读,并谈体会。

3、配乐指名读。

4、师生合作读(刘老师残疾了,可他没有灰心丧志,他甚至比正常人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刘老师笑着,学生接读“叫着”,拄着拐杖,学生接读“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二)情感升华,畅谈感悟。

意图:

升华学生的情感,留时间让学生回味,思考。

过程:

1、出示配乐图片,学生回味思考。

刘老师就象像一首激情澎湃的诗,也像一曲催人奋进的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灿烂的笑容吧。课件播放音乐图片。

2、学生畅谈感悟。

师总结:

风筝带着刘老师的理想和追求越飞越高,刘老师顽强、执着、热情的完美品质在作者和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五、拓展延伸。

意图:

1、回忆学习方法,梳理学习过程;

2、拓展阅读,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领悟写法。

1、同位讨论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汇报。

3、小结: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怎么能不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作者抓住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敬的刘老师。正是这样的描写,打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

(二)阅读:《吾家有弟未长成》、《一件珍贵的衬衫》。

(三)自读交流。

(四)汇报交流。

材料一《吾家有弟未长成》。

a、谈人物特点(读这篇文章时你是否给自己提出问题了?例: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小弟弟?)。

b、谈作者写法。

c、读具体描写典型事例的句子。

材料二《一件珍贵的衬衫》。

谈作者抓住什么事,来反映周总理的?

(五)练习写作。

1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学生分析: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准备小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

2、师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在宽阔的草地上放飞风筝。每当这时候,作者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位身体有残疾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检查字词的积累与理解。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齐读,理解部分词语。

(3)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读与说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并体会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4、学生默读课文后,质疑,教师予以归纳。

a、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b、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课内研读,合作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语段。

1、品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引导。

a、“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b、“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飞上云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春天充满活力的语气。

4、小组讨论:这和作者所敬佩,描写的刘老师有什么联系呢?

5、各小组讨论后,交流所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刘老师经常在春天的时候给大家做风筝,带大家去放风筝;刘老师虽然断了一条腿,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二)再读课文,了解刘老师,受到他人格魅力的熏陶。

1、找出文中对刘老师外貌描写的语段。

2、品读,体会刘老师的慈祥、刚毅。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并找出文中介绍的相关内容。

(2)集体交流体会。

a、“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至“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b、“他的课讲得极好”。至“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c、“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3)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扩展:你能谈谈你了解刘老师后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5)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黑板出示问题: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5、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6、各组交流,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思想感情。

7、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师:对于作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具体的句子。)。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齐读这段话。

(2)发散思维:作者当时正处少年,你认为他觉得自己该怎样呢?

(3)融入角色:你们也正当少年,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畅所欲言)。

(二)出示句子: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对词语“功德无量”的理解。

2、讨论:为什么作者那样肯定地认为刘老师一定会顽强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师:刘老师身残但志坚,我们应该向他学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2、谈谈你学完课文后有何收获,学生自由汇报。

六、布置作业。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我最________的人”。

14《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课堂寄语: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开朗,以及对学生、对工作、对祖国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字词,理解文中典型的事例,体会人物精神境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指导:自学、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等。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读通课文,掌握长文读短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文字蕴涵的情意。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2、有一位叫苏叔阳的当代作家,每逢看到那一只同蓝天白云戏耍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请看他离开这位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设计理念: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审题入手,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1、连翘花(出字图片)。

2、扶摇直上。

3、翱翔盘旋。

4、气喘吁吁。

5、功德无量(读文中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相机讨论交流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读得不正确,不流畅是正常的。况且,这篇课文长达11个自然段,千余字,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接触文本,而匆匆深入文本,势必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于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的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是划出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三读是标出自然段序号。

1、这篇文章是写谁的?(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写人的文章我们都知道要用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分两步完成:

(1)请你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指名概括。

(2)再将每一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指名概括。

(3)相机完成板书:笑谈腿疾课讲得极好提问学生放风筝。

2、课文1~3节写什么?(板书:忆起老师)。

课文10~11节写什么?(板书:思念老师)。

3.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调控,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这种“标题式”概括,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原来课文是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一点拔,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景导入,很有特色,齐读1~3节。

2、指导第2节的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自然段写了几种景物?把它们当成什么来写的?

文中的句子与这个句子比较:柳枝绿了,连翘花开了,风筝飞上天了。(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

3、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又,每逢,不由自主)指导品读1、3节。

4.指名读一读这几小节。读出景美、情美来。

设计理念:第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通过对1、3节中的“又、每逢、不由自主地想起”等词的品读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从第2节的写景引领学生体味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1、自由轻声读10~11节,体会作者对老师那深深的思念,感受他们浓浓的师生情谊。

2、请一位同学朗读。

3、师介绍苏叔阳生平材料,点出他的学业,工作、品性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

其实,苏叔阳一生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他在一篇回忆录里说: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他由一名大学教授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

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肾癌切除了左肾,2001年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手术后不久,又发现他脾脏内有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再次想到刘老师那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于是他一次次与癌魔抗争,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抗癌十几年中,他仍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再请同学读10~11节。

5、教师引读:

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我——(刘老师)。

面对病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我力量——(刘老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叔阳把自己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敬意都包含在这深切的呼喊声中——(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饱含着苏叔阳对老师无尽的思念。

设计理念:最后2小节的品读,我以苏叔阳的生平资料的切入为突破口,点明他学业、工作、品性等深受刘老师的影响,正因为刘老师是苏叔阳精神的引路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才会有课文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留下悬念:刘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他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节课我们将从其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影响作者一生的人格魅力。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个典型事件,我们认识了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叔阳对刘老师的绵绵思念之情。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课文,从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去体会他们那浓浓的师生情,去品味那在我们心中升腾起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择典型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文中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了解文章写人的方法。

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出示春景图。

生:《村居》。

(二)出示课件《村居》,学生齐读。

(三)这里的“纸鸢”指的是什么?(风筝)。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风筝”的“筝”,竹字头,下面放一个争先恐后的“争”,后鼻音,第一声,和风连读轻声,齐读“风筝”两遍。

(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刘老师讲述了哪几件印象深刻的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笑谈腿疾上课情景放飞风筝。

二、品析文本,感悟品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追忆,再次走进刘老师,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描写刘老师的,先来看看笑谈腿疾这事。

(一)笑谈腿疾。

(1)生回答,教师适时出示相应的句子的课件(2)指导学生有感情读。

2.这条腿是因为什么被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刘老师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老师是用什么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他腿疾的事情?谁愿意把这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的眼里却不是那么伤感的故事读一读。(教师适时出示相应句子的课件)。

4.刘老师用讲故事说他腿疾的事,那你快看一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是怎样讲的?(笑)。

5.你从这个“笑”字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幽默乐观、热爱生活)。

6.刘老师把这个伤感的故事留到神话传说中,让我们感觉到,虽然腿疾很悲伤,但是在刘老师看来并不是悲伤,那快看一看,刘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怎样的反应,有怎样的想法?(生回答,教师适时出示相应句子课件)。

(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从相关的字、词当中谈谈你的感受?

(2)这么一小段话里(课件再次出现这段话,重点标记:笑、酸涩、尊敬)有三种情感的变化,先是一种(笑)非常热烈,接着同学们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到最后同学们对老师更加尊敬,这种写法我们叫细节写法,你们会吗?能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先自己练习。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1.生自由读五、六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写上自己的批注。

2.信息反馈。教师适时板书:关爱学生爱岗敬业。

3.师小结:对于一个腿有残疾的人还如此热心、亲力亲为地工作,如此关爱学生,这情景怎能让人忘怀,所以以致于三十年过去了,在苏叔阳的心里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三)放飞风筝1.课件出示,师导读。

(2)信息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挑战自我、热爱生命。

2.师小结,引出思念。

(1)师:刘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残疾,做自己想做的.事,刘老师带给我们许多许多,也正是刘老师所带给我们这些,让他的学生苏叔阳受益匪浅,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课件出示苏叔阳的图片)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苏叔阳已是满头银发,而当他回忆刘老师的时候,在他的内心依然流淌着无尽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孩子,你读。

课件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全班齐读,读出苏叔阳对老师的思念。

2、指生读——再读。

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谁来说说,苏叔阳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1)出示课件。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思念您();思念您();思念您();思念您()。

(2)学生自己写。

(3)师课件出示自己的一段话,生读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思念您(那热爱生活的顽强精神);思念您(那坚强敬业的无穷力量);思念您(那忘乎所以的蹦跳和呼喊);思念您(那超越自我后漾出的欢愉)。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您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

(4)师小结:我想刘老师放飞的不仅是风筝,我想放飞的那对(生活的的乐观)、是(希望)、是(坚强)、是(身残志坚的品格)。

3.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升华思念之情。

师:刘老师的影响就这样陪伴着苏叔阳,以致于苏叔阳他在大波折中依然顽强。

(1)(课件出示)。

1957年,苏叔阳遭到“众人所指”,但他没有怯懦、没有后退,而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像刘老师那样自由自在地活着、为国家工作着。苏叔阳选择做一名教师,这虽然普通的职业,却带给他享有不尽,甚至意想不到的幸福。

自1993年苏叔阳患癌以来,他顽强地生活着、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2)在苏叔阳心里永远思念谁?(刘老师)。

生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五)指导写法。

(1)生回答。

(2)师补充,课件出示。

采用回忆式,开头写景,由景到人。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描写。过渡自然。

语言深情,感情真挚。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苏叔阳的追忆,学习了这位身残志坚的刘老师,刘老师把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他的学生身上,同时这些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我也希望刘老师的种子能在在座的每位孩子——你们身上生根、发芽。学到这里,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刘老师身上的所有的这些就是刘老师他的理想的风筝。

下课!

板书:

笑谈腿疾幽默乐观热爱生活。

刘老师课堂情景关爱学生热爱工作。

放飞风筝挑战自我热爱生命。

《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质疑问难的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上课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放风筝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4、理想的风筝》。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1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关爱学生生命顽强

课下:放飞风筝追赶风筝热爱生活

《2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质疑问难的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放风筝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小黑板。

一课时。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第十册《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12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二、设计理念。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理想的风筝》一文,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以及反刍作者如何表达情是这一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初步感受师生情。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10—11节。(导语:有一位叫苏叔阳的作家在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3、听了这段文字,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4、小结: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苏叔阳,随着他记忆中的风筝去认识他的恩师,感受他们之间浓厚的师生情谊。(板书:理想的风筝)。

【设计意图】用课文中抒情的段落,配乐朗读,导入新课,让浓浓的师生情扑面而来,快速地让学生进入这种情感氛围。随之,让学生围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悟,循文走进师生情。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4、学生研讨交流。

5、小结: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通过几件事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对刘老师产生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浓浓的师生情也随之走进学生的心田。

三、抓住重点,品词析句,深入感悟师生情。

2、默读思考,圈划批注细节描写的句子,感受文字蕴涵的情意。

3、小组研讨,汇报交流。重点抓住以下句子进行体会。(根据学生的体会,即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3)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情。

【设计意图】抓细节描写感悟师生情,结合实际谈感悟体会,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圈划批注,静心默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围绕细节描写深入阅读,教师适时穿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起到了很好的激情升华作用。

四、品味反刍,感悟表达效果,整体升华师生情。

1、出示地10节,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这以一节。

2、出示1——2节,这两节课文,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也没有描写刘老师的活动,是否与课文的表达无关呢?(讨论小结,借景烘托,由物及人的写法。)。

3、出示第3节,第6节,思考:讨论这两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4、小结:一篇文章,能够把作者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离不开准确精练的语言,也离不开巧妙的结构,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由物及人,借景烘托,夹叙夹议的方法,才使作者心中浓浓的师生情跃然纸上。

5、配乐朗读苏叔阳《谢谢老师》中的一段话,结束全课。

把老师比做母亲,把老师比做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份。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让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的老师虔恭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设计意图】跳出文本,反思表达效果,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感悟浓浓的师生情之后,找出文中直接表达的句子,结合细节描写,明白这是夹叙夹议的写法。让学生诵读课文1——2节,明白虽未写人,但很重要,这是借景烘托的写法。出示2个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文章结构的严谨,从而向学生传递了写作的方法。最后,拓展阅读作者《谢谢老师》的句段,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推向高潮。课虽尽,而意深远。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超市年终工作总结最细(专业21篇)
    在这个月里,我积极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了重要的项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回首xx年的工作历程,有硕果累累
  • 12-27 消防安全培训会议总结(优秀15篇)
    范本是一种示范性的文本,它能够展示出一种优秀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 12-27 小学五年级科学工作总结(模板16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回顾,也是为了让领导和同事了解自己工作情况的一种方式。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学期即将结束,在
  • 12-27 个人扶贫工作心得总结(通用21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可以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和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个人总结的案例,看看别人是如何写出出色的总结的。工作队一进驻村委
  • 12-27 高中生军训的心得感想(优秀22篇)
    军训心得是军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我们在军训过程中所形成的态度、观念和态度。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热情。期待已久的军训
  • 12-27 感恩人物事迹(专业24篇)
    感恩是一种品质,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师长的养育之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感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分享这份感激之情。母亲给与我的爱很大,大到让我的笔尖无从
  • 12-27 手机销售顶岗实习报告(优秀21篇)
    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展示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报告范文,供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实习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 12-27 县委巡察工作工作总结(汇总20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小编特别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27 艾滋病宣传日总结报告(通用14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提供证据支持。以下是一些写得很好的报告范文,你可以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2月1日是第x
  • 12-27 电商管理求职个人简历(专业20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记录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的重要材料,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成长。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比较出色的个人简历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