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大全(17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7 15:53:31 作者:曼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大全(17篇)

三年级教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的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1.赞美祖国的成语:山清水秀、江山如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锦绣河山。

2.描绘山水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青山碧岭、水平如镜、一泻千里、水天一色、水波不惊。

3.描写祖国河山的名句。

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习题解答】习题3答案:这首诗从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名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习题4答案:我们爱你——京剧的字正腔圆,皮影的活灵活现,书法的笔走游龙,国画的栩栩如生。

我们爱你——北京长城的蜿蜒起伏,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态,陕西兵马俑的惟妙惟肖,山西云冈的神奇美妙。

我们爱你——古筝的情悠意长,笛子的悠扬婉转,二胡的柔婉连绵,腰鼓的厚重回响。

我们爱你——南京板鸭的芳香扑鼻,金华火腿的皮薄肉嫩,宝应大闸蟹的鲜美。

2郑成功。

3.不同方式的看:眺望、环视、仰望、俯视、瞻仰、浏览。

4.中国历史上的名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郑和——七下西洋,扬威异域戚继光——抗击沿海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

5.爱国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褒义词:慷慨激昂、载歌载舞、喜出望外。

贬义词:横行霸道、负隅顽抗、惊恐万状。

造句:1.温在剑桥大学里慷慨激昂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2.在乡里横行霸道多年的不法分子今天终于被逮捕归案,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

习题4答案: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轻轻涌动像彩虹。

(死海)奇乐。

含盐量高浮力大/。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步骤一、回忆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1、要求学生在回忆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认真读书,归纳出“水罐”发生的几次神奇的变化。

过渡:是啊,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空空的水罐变出来了七颗钻石的神奇故事。当然,在变出钻石之前,水罐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书,看看水罐在文中一定发生了多少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怎样的?在文中勾画一下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

学生读书,勾画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请学生交流。

要点:

空水罐——装满。

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

水罐变成了银。

水罐变成了金的。

涌出了水流。

跳出了钻石。

(学生还可能说出来——全是变成了七颗星星,说出来就板书,没说出来先不理会)。

2、简要说出水罐产生神奇变化的原因。

学生用简单的话说出原因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表达所有变化的原因:你们读懂了这些变变化的原因了吗?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是什么:(爱)。

步骤二、研读作者如何写水罐产生神奇变化原因,感悟作者用“转折”的写法来写人物内心矛盾斗争的方式,体会小女孩母女的爱心。

1、阅读童话开始部分对小女孩的行为表现和内心矛盾斗争描写,体会作者如何表现女孩的爱心的。

教师提示:作者是如何小女孩的爱心写出来的呢?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勾画出作者写小女孩非常有爱心的句子。

学生勾画、交流。

要点:“夜里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哪儿都找不着、累的在沙地上睡着了”“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有一想、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

(1)引导学生读第一部分,提示思考:作者这么写怎么就让我们感觉到小女孩很有爱心?

指导:抓住“夜里”,体会小女孩当时怎么想——联系上文体会母亲的病情,体会小女孩关心母亲为母亲担忧的焦急;抓住“哪儿”“累得睡着了”体会小女孩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水,内心是怎样的交际、怎样的不放弃。

教师给学生强调:遇到了很多困难,找了很长时间啊,就是不放弃,因为她想的是母亲的生命。

指导:抓住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母亲还不够呢,体会:没写出来的小女孩当时内心的念头,做出的决定。

(相机板书:找到水,自己没喝——给母亲)。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读出小女孩找谁的艰难,第二部分,读出决定的果断。

(4)总结:是啊,在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的行为和想法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同样也非常焦渴、想喝水的情况下,艰难的去找水,想到了先把水给生病的母亲,自己没喝,把水留了下来。这样的小女孩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2、自己研读其他几个部分描写小女孩和母亲认真自己饥渴把水让对方喝的描写部分,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想想小女孩和母亲的内心想法,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爱”。

(2)学生勾画,思考,交流。

交流中注意提示指导:

把水给小狗喝(相机板书:给小狗)——看到小狗“哀哀”叫,学生想象小女孩内心对小狗的关爱。

小女孩给路人喝(相机板书:给路人)——抓住“正想凑喝个够”、“路人”咽了口唾沫;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女孩内心相对更复杂的想法。

3、总结:好啊,我们认真读了作者对有了水以后,小女孩内心的想法、行为表现、目前的行为表现,并去想象,从而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女孩和母亲同样面临饥渴的困难,但是,他们还是先想着别人的想法,从而深受感动。

步骤三、体会爱心换来世界的神奇,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小女孩和目前的赞美,读出神奇变化带来的惊喜。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童话多好啊,爱心,带来了神奇的变化,爱,是让每一个人向往和赞美的,神奇的变化是让每一个人都惊喜不已的。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书,读出对小女孩和目前的赞美,读出对爱心换来的神奇而产生发的惊喜!

男女生分角色,女生读小女孩、母亲的想法和行为部分,男生读神奇变化部分,教师引读过渡部分。然后男女互换角色。

指导:读惊喜部分,先思考“喜出望外、竟、又”等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态度,让我们产生的感觉。

步骤四、指导学生体会“变化神奇”之“愈来愈深”的情节构思特点,体会钻石变成星星的含义。

1、回顾五次变化,每一次神奇变化与上一次的不同点,用“越来……越……”表达这个特点。

2、研读五次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次变化与前面四次的不同点——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

指导思考讨论:最后一次,怎么不写成给了小女孩,让他们家里有了使用不完的财富呢?

让他们想象:北斗七星的特点,变成北斗七星对人们有啥作用?

教师总结:爱心,星星星一样闪亮,永远照耀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就像这篇童话故事一样,能够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善良的小女孩,让爱心,永远闪亮下去,让每一个人都在星光照耀下,充满爱心!

3、朗读:读出对小女孩钻石一般金贵、星星一般闪亮的爱心的赞美!

步骤五、布置课下作业:

续写童话:自从小女孩水罐中的水变成了水流之后…….

提示:小女孩做了什么?结果呢?母亲病情的变化,2、河流水井的变化,大地草木的变化。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结合课文能容理解词义。能用“成千上万、彬彬有礼”造句。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的神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词,了解南极。

教学难点: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文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练习读课文。

2、检查字词的读音:

1)词语:

登上企鹅大陆纪念(指名读,领读,齐读)。

彬彬有礼。

厚厚的()厘米形近字区分。

2)认读字:腹部颈部呕出来。

3)比较同音字:毛茸茸绒毛身躯驱逐出境。

4)巩固容易错的字音:

(出示)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队建立的长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我看到长城站旁边有几只黑白相间的小动物。

他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

4、师:请你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把句子读通顺。(自由读)。

指名读,评议、反馈交流。

三、细读一、二自然段,了解南极。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提出要求:

指名反馈。

气候特点: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队建立的长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读有关句子,说感受。

引导理解“尽管……可是”所表达的意思。

“覆盖”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

出示有关图片或录象,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再读,评议。

企鹅数量多:

“考察队的刘伯伯告诉我,长城站对面有个企鹅岛,上面的企鹅成千上万,可壮观了。”

师:“成千上万”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冰天雪地里成千上万的企鹅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你能用“成千上万”说一句话吗?口头造句。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练习读,指名读,评议。

四、总结全文。

这成千上万的企鹅是多么的壮观呀!“我”真想早一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你们呢?

五、作业。

1、课后完成生字的书写作业,用“成千上万”和“彬彬有礼”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查找有关企鹅的资料或图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悠谷脚丫软。

营柔堂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悠扬悠闲。

谷:稻谷谷子深谷。

脚:脚印脚步脚趾。

软:松软柔软软弱。

营:军营营地营房。

堂:食堂纪念堂礼堂。

柔:温柔柔弱柔美。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盲人的手能分辨颜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1、出示卡片,认颜色;继而询问: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颜色呢?(眼睛看的)。

2、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人们用眼睛看清周围的事物,分辨事物的颜色、好坏,如果说手也能像眼睛一样分辨物体的颜色,你们会相信吗?然而在巴格达,有一个盲人竟能用手分辨出罐子的黑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能辨颜色的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75页,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认读情况。(课件出示:)。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那这个盲人怎么用手摸摸就能辨别出哪个是白罐子,哪个是黑罐子呢?我想请几个同学读读课文,其它同学联系课文想想原因。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指名分段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故事发生在哪?当时天气情况怎样呢?

生: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巴格达一条大街尽头有一个小货摊,摆着许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货主不停地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行人。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第一自然段下面出示:巴格达一条大街尽头有一个小货摊,摆着许多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货主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行人。)。

师:比比看,这两段有何不同?

生:下面的少了“精致光滑的”、“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不停地”。

师:“精致光滑的罐子”和“罐子”,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生:“精致光滑的罐子”把罐子描写得更加具体了,更加突出了罐子的好,更能吸引顾客。

师:“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这是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等学完课文,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重要性。

师:“吆喝”是什么意思?

生:大声喊叫。

师:“不停地吆喝”和“吆喝”有何不同?

生:“不停地”写出了货主想把罐子快点卖掉,心情急切。

师:那谁来学货主不停地吆喝?(指名两位同学吆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吆喝声,盲人走过来了,货主是如何向盲人推销他的罐子的?在文。

中找一找。

生反馈(课件出示:货主忙做了一番介绍,然后说:“先生,这是巴格达的罐子,我不欺骗你——骗人要受到真主惩罚的!买一个吧,几十个罐子,卖得就剩这几个了。”)。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最”、“就”重读。)。

生:不是。

师:你们从哪看出来的?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生反馈(课件出示:奸诈的货主收下钱,眼珠骨碌一转,把一只白罐子给了。

盲人。)。

师:如果去掉“奸诈”和“眼珠骨碌一转”,感觉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货主收下钱,把一只白罐子给了盲人。)。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去掉后的。)。

生:去掉后感觉货主没那么奸诈了。

师:“眼珠骨碌一转”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通过货主的这个神态,我们可以知道他正在打坏主意。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像回答)。

师:这个货主居然欺骗盲人,他可真不讲诚信,真奸诈啊!那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货主的奸诈、狡猾,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盲人上当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读出文中的原话。

生反馈(课件出示:盲人接过罐子,上下摸了个遍,又伸手摸其余的四个。

摸着摸着,盲人突然高声嚷道:“你这个狡猾的商人,竟欺骗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生:盲人在进行比较。(自由回答)。

师:从“高声嚷道”,我们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盲人的心情如何?

生:生气。

师:谁来生气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竟”重读。)。

师:这时货主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来。

生反馈(课件出示:他想,用手是摸不出颜色来的,便冷笑着说:“给的是黑罐子,你摸错了!”)。

师:“冷笑”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不是发自于内心的假笑,往往是对别人观点表示不赞同和不屑时的表现。

师:货主明明说过他不欺骗盲人,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盲人,他可真不讲诚信,真奸诈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再次感受货主的奸诈。

4、学习五至十一自然段。

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生自由想象并反馈。)。

师:围观的路人又会议论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并反馈。)。

师:他们不光议论,还试探盲人呢,他们怎么试探的?(板书:试探)。

生:有人怀疑他是否真是盲人,就握起拳头假装向他眼睛击去。

生:一个青年人灵机一动,故意对盲人说:“先生,你错怪货主了,他给你的是黑罐子,不是白罐子”

师:试探结果如何?

生:结果,盲人没有丝毫反应。他确确实实什么也看不见。

生:“不要用谎言去袒护骗钱坑人的行为!”盲人说,“你们也亲手摸一摸吧!”

师:路人通过亲手触摸明白原因,对伪善的货主充满了厌恶。(板书:厌恶)可他们并没有把原因写出来啊,老师还是不知道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你们知道吗?知道的举手告诉我,满足一下老师的好奇心吧!

生:盲人实际上是通过太阳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温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颜色。

(课件出示:颜色不同的物体,吸热本领不同。颜色较深的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强,颜色较浅的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较弱。)。

(课件出示:巴格达一条大街尽头有一个小货摊,摆着许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货主不停地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行人。)。

生:不能。

师:所以这个划线部分是万万不能去掉的。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盲人和货主吗?

生:盲人聪明,货主奸诈。(板书:聪明奸诈)。

三、小结。

师:货主再奸诈,也被盲人识破了骗局,这真是一个聪明的盲人,他用生活中的科学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可真了不起!

四、思维拓展。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说说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鸡蛋放醋里会变软;。

箱子里的樟脑丸会消失;。

背大书包会减轻。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盲人,他善于把科学运用到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肯动脑,肯用心,在生活中善于运用科学知识,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

(1)轻声读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同桌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小学生(通用23篇)
    优秀作文是在一篇作文中,内容丰富、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在文中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大家可以在阅读
  • 12-27 感恩三八妇女节(优秀17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于他人的感激之情,而感恩能够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付出。这是一些感恩的电影推荐,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并思考其中的意义。"三八"国际妇
  • 12-27 个人辞职简易申请书(汇总19篇)
    辞职申请书是向公司或组织提出辞职意愿的书面材料,它意味着你对当前工作环境或发展方向有所不满或有更好的机会。辞职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离职意愿和离职
  • 12-27 学校的年度工作总结(优质22篇)
    每个人都应该习惯性地进行月工作总结,这有助于我们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这个月的工作总结表明,大家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普遍较高。在2014年中,我校工会在上级
  • 12-27 读心得体会窗边的小豆豆(模板12篇)
    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这些经验传承下去。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 12-27 三八妇女节小学(优秀21篇)
    优秀作文从细节入手,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饱满的世界。不妨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涉及各个领域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 12-27 拾金不昧小学(热门17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敢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见解,以及具备独立思考和深度思维的体现。接下来是一些我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它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写作风格。一提到同学,一
  • 12-27 医生进修后辞职报告大全(15篇)
    辞职报告是结束一段工作关系的方式,也是与公司进行最后交流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医院领导:您好!很抱歉此时从医院辞职
  • 12-27 榜样的力量小学生演讲稿范文(14篇)
    演讲稿是小学生培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良好方式,我们应该学会思考问题并提出观点。在演讲比赛中,很多小学生都能撰写出优秀的演讲稿,下面是一些精选范文,让我们一起来
  • 12-27 第一次个人总结(热门22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档。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个人总结范文时,积极思考并吸取其中的精华,写出一篇优秀的个人总结。上周,也就是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