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作业成本法毕业论文(精选19篇)

作业成本法毕业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2-25 17:38:21 作者:梦幻泡

毕业论文是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对所学专业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范文,供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作业成本法分析报告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system,简称为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进行费用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来归集各作业的成本。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的gartner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erp系统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在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并未提出明确可行的成本制度等等。而作业成本制度发展至今仍未获得广泛认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广泛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制造环境。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erp系统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合,必将使erp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企业实践中真正的发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探讨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引人erp系统的结论,并分析了其中的具体应用和关键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科学,更先进,但是,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我国企业而言,尤其要考虑其适应性。孟焰在其所著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提到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

2、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

3、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

4、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

5、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

6、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7、较好的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可以说,我国企业在各方面都跟条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最后三点。然而erp系统正是为了适应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等一系列先进管理系统和思想,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情况。而作业成本法使用基于实际消耗的作业材料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使成本的分配更加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能够真实地核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及时反应在企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改进生产管理。

1、麻省理工学院哈默教授认为,企业流程(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应为企业以输人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即要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业务流材进行改造和重建,寻求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由此可见,“为用户的需求制造的思想”是erp和作业成本管理追求的共同理念。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目的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一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看成是供应链上的环节,并将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信息流。erp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两者并无原则上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分析报告

煤制油生产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分公司成功实现了年产100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实现了商业化运行,公司煤直接液化主产品有柴油、石脑油、汽油、液化气等,副产品有油渣、粗酚等,年产100万吨油品。二是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在大规模生产。该公司已建成3个间接液化工厂,年产113种化工产品,年产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煤制油属于多步骤工序连续式复杂生产,根据产品连续生产、顺序加工的特点,按生产装置、成本费用属性项目归集成本,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各装置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应分别列为成本核算对象。煤制油成本核算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在主要参照国内炼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联产品系数法进行各种油化品成本核算。

二、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般的,煤制油企业将煤化工生产成本分为直接生产成本(原料和主要材料、化工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和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并选取原料及主要材料、化工辅料材料、制造费用等项目具体核算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具体核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成本信息的输出主要是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科目是成本核算的必要基础。根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的不同功能,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会计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主要核算能够生产出主要油品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比如直接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用等;辅助生产成本主要核算提供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制造费用主要核算各生产装置发生的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费用。

(二)划分成本核算装置。

单元成本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部分,合理划分生产装置单元能够准确计算出产品各工序、步骤的加工成本,是准确计算出产品的基础。煤制油企业将生产装置按单元进行划分,分为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单元。基本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煤液化装置、煤制氢装置等,辅助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空分装置、环保装置、热电中心等装置。

(三)归集直接成本。

煤制油公司按生产单元对直接成本进行归集,即将每个生产单元领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投入的直接人工、发生的折旧费用以生产单元为归口进行归集。其中将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将辅助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四)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煤制油公司制造费用首先按核算单元作日常费用归集,分配以生产单元进行分配。每月末将本月各核算单元发生的制造费用结转到相对应的辅助生产成本和基本生产成本中。对于质检中心提供的化验分析费用按提供人工服务的比例分别分配到其他核算单元。

(五)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煤制油公司辅助生产单元生产的辅助产品除供其他生产单元使用外还有少量对外销售。公司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采用计划分配法,即首先根据内部价格经验数据确定每种辅助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确定各生产单元耗用的辅助产品数量以及对外销售辅助产品,进而计算出各生产单元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对外销售的辅助产品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各月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与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六)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

在对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后,与生产相关的成本费用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即完工成品与在产品共同承担的成本。月末通过各生产装置单元固定时点内所剩余原料的数量以及相应原料的内部计划单价来确定月末在产品应当分配的成本,总生产成本扣除期末在产品分配的成本即为本月产成品应当结转的成本。

(七)计算完工产成成品的成本计算。

三、煤制油化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费用确认。

计量成本核算必须要有准确的生产数据作支撑,煤制油前期建设期间有些计量课仪表并不完善,比如空分装置,两套空分装置只有一套电表计量,车间统计人员只能根据空分装置设计用电量区分每套装置耗电量,财务人员只能根据车间统计人员提供的耗电量按比例分摊每套装置耗电费用,而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装置所发生的费用。

(二)成本费用分配问题。

1、间接费用分配煤制油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划分为直接生产成本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部分。对于日常直接归属于单个装置的材料耗用、动力消耗和、人工支出和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相应装置中。但对于为其他装置提供服务的质检中心、检维修中心等发生的费用需要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受益的各装置里去。煤制油企业不同于传统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序很高。煤制油生产设备投资大,机器设备折旧费用也很高。煤制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制造费用在整个煤制油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这种分摊方法遇到了两大问题:其一,是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其二,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受分配标准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该方法在选择费用分配标准时是单一的、不科学的,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半产品成本分配柴油、石脑油、液化气与其他化工副产品所耗用的主要原料都是洗精煤,且具有相同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煤液化装置化学反应生产出液化轻油、液化重油、油渣等半成品。各种油品产量受装置负荷,操作条件影响很大,不同的操作条件和负荷会生产出产量不同的各种产品。煤制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在年初制定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等半成品计划价格,企业根据这个计划价格在每个月末进行半产品成本分配。这个半成品计划价格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保持固定,不再改变。这样做优点在于简化成本核算,减少了工作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实际上,生产装置月度之间的投入产出系数是不均衡的,有时会有较大差距,价格固定化也存在弊端,不能横向、纵向比较其实际的生产绩效。另一方面采用计划价格计算装成品成本,然后再计算各联产品之间成本也不合理,这会误导产品定价、各种油品产量比例或外销等企业经营决策。如煤液化装置、加氢稳定装置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系数法,直接影响柴油和石脑油成本准确性,进而又影响油渣、粗酚等产品成本准确性。

目前,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把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稳定轻烃、汽油等产品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先计算出联产品总成本,然后按主产品和各关联产品系数换算为柴油产量,最后分配计算出各品种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种方法对于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情况却拿不出准确数字,企业无法及时对生产进行优化安排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种方法是脱离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一种准则式的方法,其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存在着扭曲。例如,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和进行效益分析,液化气、油渣等成为最赚钱的产品,显然产品成本信息被扭曲了,更谈不上作为生产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对生产决策的支持作用很弱。另一方面,现有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反映生产过程的因果关系,很难准确确定中间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非常困难。例如:分析生产一吨柴油实际耗费了多少洗精煤这个基本的成本还原问题,现在的成本核算方法就很难甚至无法实现。再比如,生产计划部门需要财务部门对其生产计划方案进行利润测算和分析,但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本无法提供能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的成本价格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的利润测算,更谈不上从宏观控制角度预测分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效益和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

四、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一)加强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管理。

成本核算精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成本核算离不开生产一线提供的.基础生产数据。比如流量仪表,这些基础工作有些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完善,但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更应该贯穿企业兴建之初及生产全过程中去,也就是说,从项目建设开始就应该认真考虑和生产成本核算相关的基础设施、计量仪器仪表是否完备和准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多,工艺复杂,各个生产装置应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化工三剂、动力等投入产出的基础数据,在月末及时上报。对于计量仪器仪表不完善的要请专业人员想尽办法安装或更新,对于在读取数据中不准确的仪器仪表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校正。

成本核算应该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特点相适应,应当与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煤制油企业在成本核算上主要是借鉴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联产品系数法,其成本核算程序比较简单。由于成本核算简单,企业只能将成本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产品”这一层次上,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次。因此,这一成本核算模式不可能实现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真正相结合,也不可能将成本核算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也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真正关心产品成本管理的只是与最终产品成本高低相关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从成本管理角度来讲,最终的产品成本信息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成本管理,所以,煤制油企业目前采用的联产品系数法的成本核算体系尚没有进入成本管理会计阶段,只是进行了会计核算,并没有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不能为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这种意义上讲,作业成本法比产品成本法更实用和更有效。煤制油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状况,充分利用sap系统的集成性、先进性,开发实施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将现在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逐渐转变成以作业为中心。把能独立进行投入产出的生产活动定义为一个作业,作为最小核算单位,比如热电中心、质检中心可以作为一个最小核算单位;有多个独立作业的生产装置就细分为工段,比如凝结水装置、污水汽提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分别作为一个工段;拥有多套生产装置的联合车间则作为一个作业中心,比如煤液化生产中心可以作为一个作业中心,中心所属的液化备煤装置、煤液化装置、加氢稳定装置、加氢改质装置可以作为工段。在煤制油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中,可以按柴油和汽油分别确立两大生产流程,确认相应生产成本核算作业点,每月进行统计,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框架。

五、结束语。

在煤制油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结构中,洗精煤占整个制造成本的25%以上,材料成本分摊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影响到各种产品的成本。由于煤制油行业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复杂性和在成本核算中的特殊性,这种方法其实也就是一种折衷处理的办法,如果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上升到完全成本控制角度,还是应该考虑尽量对全产品,全过程进行测算,结合作业成本法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公司生产成本处于受控状态,有利于及时消除不增值因素,增加增值作业,促进效益增长。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当前,炼化企业产能过剩,煤制油作为生产柴油、石脑油等产品也受到了供大于求影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加强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事情。煤制油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直接材料成本偏高、直接人工成本逐步上升、制造费用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企业要认清存在的问题,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建立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等的措施和方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在煤化工行业中的竞争力。

试论作业成本法在邮政企业的运用

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提出了医院要进行成本管理,明确了医院要进行科室成本核算,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同时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六条指出,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第二十八条提出,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a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工作用房占地面积71.78亩,建筑面积7.68万平方米,总资产8.32亿元;编制病床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529张。医院在岗职工2238人,是玉溪市的成本核算较为规范的公立医院,拥有比较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a医院目前对成本核算主要采用全成本核算法。a医院目前的成本核算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分为三大基础部分:一是医技科室,二是医辅科室,三是管理科室。同时结合进行部分项目成本核算、人员成本核算、设备成本核算,将全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间接成本按某一指标统一分摊到各成本对象。计算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组成医院级全成本核算系统。目前,我国的医院大部分都是采用此种成本核算方法。用全成本核算法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分摊间接成本,割裂了成本和成本对象之间的固有联系,容易造成成本失真,特别是分摊标准选择失当时尤其明显;其次,用此法计算的成本不可回朔,对成本无法进行回顾分析,无法进行深入的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的意义不能被充分利用。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根据作业过程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对象的过程。具体来说,首先,确认和计量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归集至作业上,计算出作业成本;再进一步确认、计量作业动因,最终将作业成本归集到成本对象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先归入作业成本再归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的实质是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作业完成资源耗费与产品之间的分离、归纳及组合,最终形成各种产品成本。由此可见,基于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均是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作业成本,其扩大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保证产品或服务最终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分析a医院作业成本法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资源费用是指开展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各项劳动耗费,对医院而言,其资源包括医务工作者的人工成本、材料耗费及建筑、设备投资等。作业是指基于特定目的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对医院而言,作业即是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包括诊断、化验检查、手术、护理等。作业的划分与医院科室的划分不尽相同,很多时候一个作业需几个科室共同完成,或者一个科室完成几项作业。在a医院作业成本法中,作业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组,形成作业中心,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费用归集及分配的次数,使得成本核算过程更加简单。成本对于作业成本法而言,其成本包括以下三种:首先,直接成本,即可直接追溯至某个特定服务的成本;其次,间接成本,主要指仅能追溯相关的作业,无法追溯至产品及服务成本;最后,还有一种成本为不可追溯成本,即无法追溯作业的成本,也无法追溯产品或服务成本。a医院作业成本中可追溯间接成本的归集,不可追溯成本不予考虑,通过其他分配手段进行分配。作业成本库。归集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即可形成作业成本库。成本库不同,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所选择的成本动因也各不相同,这种方法可有效改变单一分配标准存在的不够全面的问题,以提高成本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成本对象是成本分配的最后一环,即作业产出的结果,体现在医院中,成本对象往往是指某项具体的医疗服务项目,这也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是一致的。成本动因是诱导成本发生的原因,同时也是成本最终进行分配到对象的标准,是成本与分配对象之间某种必然联系的体现,可以说是作业的量化基准。按其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所谓资源动因是资源成本分配至作业时选择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则是向成本对象分配作业成本的依据,比如就诊病人数量即是医技科室的作业动因之一。

(1)医院服务项目多,间接成本占比高。医院服务项目多,要想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医院各科室相互分工合作,各方对医院诊疗服务项目要求较高,以致医院诊疗服务项目操作流程较复杂;科室多,而且每个科室都有辅助科室成本费用,如门诊科室辅助成本费用,住院部辅助科室成本,药品辅助科室成本等,这些医疗项目及科室的间接费用涉及面广,复杂性高,在医院总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如a医院医疗总成本为239193170.99元,其中直接成本135,624,603.62元,间接成本103568567.37元,占总成本比重43%;a医院医疗总成本232,122,191.35元,其中直接成本147,180,387.14元,间接成本84,941,804.21元,占总医疗成本比重37%。间接成本不易分摊,传统成本法在分摊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摊标准不合理,导致成本核算准确性不高。而作业成本法恰恰适用于品种多、间接成本占比大的行业,医院诊疗服务项目种类多样,且各类服务项目成本消耗存在较大差距;医院诊疗服务项目间接成本占比较大,这些都符合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范围。(2)a医院的管理层对会计信息重视程度提高,信息化较为完善。随着国家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大力推进,医院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不断加深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由于医院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也必须加强医疗成本管理,降低医疗成本。现在的医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会计核算系统信息化,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医院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可以保证及时获取和处理相关数据,从而保证作业成本法顺利实施。基于以上方面,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作业成本法在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具有可行性。

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论文

目前,我国大中规模的煤炭企业都建立了比较科学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但由于煤炭开采的影响因素较多,开采成本构成复杂,上下浮动大,现阶段煤炭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煤炭企业应当对企业现有成本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一、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和流程。

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组成部分。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包括用于生产辅助的制造费用和直接生产成本。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是成效消耗的两种具体分类。电费、工资、材料费用等井下各生产环节的费用为可控成本,在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电费、工资、材料费用等相关可控费用占据较大比例,应当对可控费用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包括:第一,目标成本分解。矿财务科是分解成本目标的执行部门,从上级下发的产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出发,计算吨煤成本和目标成本,并在综合分析历史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对吨煤成本进行分解,并建立工资成本指标等内容。第二,成本指标的分解。综合考量相关资料,进一步分解经目标成本分解后的成本指标,最终产生矿厂部成本指标和各个战线的成本指标。第三,审批和制定月成本计划。分析每月计划,然后对成本计划进行确定,企管科在综合考虑各战线计划产量和年度材料成本指标的条件下对各系统制定的用料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用料需求计划生效。第四,成本核算。以原煤为核心制造成本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第五,成本分析和控制,综合考虑成本核算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成本数据,分析比较上年同期成本、本期计划成本,定性、定量分析超、降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处理措施。目前煤炭企业通常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以原煤为对象的“品种法”,它具有地点不详、用途不明、成本发生责任不清的缺点,目标成本责任制无法通过其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实施;另外,没有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成本分解,分解材料成本指标到每个战线时,没有采用和实际成本动因具有密切联系的标准;最后,成本管理控制深度不够。现阶段战线成本分析控制的基本单位,而各战线对其下属单位的责任规定和考核措施都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煤炭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变革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和模式。

现代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因此应当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成本控制。现阶段,财务会计指标往往是成本控制的标准,被控制对象与成本联系不紧密,在这种条件下对成本差异进行的分析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成本控制的指标应采用作业成本指标,强化成本相关性,进而精确分析并有效管控煤炭企业成本消耗。

将产品作为成本分配对象、把单位产品消耗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的重要问题。作业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并且需独立计算每种作业的分配率,依据每种作业的分配率作为分配每种作业成本到各种产品。资源消耗成本、作业消耗成本、产品消耗成本是其基本思想。

2.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业务处理过程。

进行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时,从作业成本核算原理出发,对生产组织环节和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对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进行核算,最终计算原煤产品成本。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从作业消耗资源原理、产品消耗作业原理从发,对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产生的'所有资源耗用进行归集。将这些资源消耗分为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两个部分。第二,针对可控成本的消耗,依据资源的性质进行资源耗用的动因进行选择,并对资源动因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构分配资源耗费到相应作业中。在相关费用可以明确计量、并归属到相应作业中时,在相应作业中进行记录。如果由几个作业共同发展资源消耗或者无法准确计量资源,则应当从资源动因出发,分配资源到各个作业中,使各个作业的可控作业成本得以确定。第三,因产品单一,作业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不需要按照作业动因进行分配时,只需汇总第二部计算的相关作业的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结果就是原煤产品成本。

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控制。

管理控制各作业的租赁费用、修理费用、电费、工资费用、材料费用等可控成本是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目的。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就可以对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煤炭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内部管理的开展和成本控制就以其结果为依据。具体包括:产品成本和作业成本中各成本项目及成本项目明细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分析;产品数量差异、产品总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分析;作业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分析。

三、结语。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准确信息。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对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考虑,实现了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多层次要求,提高了煤炭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试论作业成本法在邮政企业的运用

本文通过阐述现行物流企业运用传统成本法时存在的缺陷,以及论述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内容,分析作业成本法在现行物流企业中运用存在的局限性,指出应重视人才、正确划分物流作业和成本劝因,构建信息系统和遵循成本一效益原则这四个措施,用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刘文丽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刊名:工会博览・理论研究英文刊名:aviewoflabourunions年,卷(期):“”(1)分类号:u695.2关键词: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分析报告

1.二者的着重点不同。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不同。作业成本法关注的重点在生产阶段,深入到作业的具体环节;而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前期阶段(即开发、设计、投入阶段)和后期的售后服务阶段,主要是从宏观、长远着眼。作业成本法是深入到作业的一种精细的成本分析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物料供应、产品生产、质量检验、装运到销售的全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性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使损失、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进而进行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的立足点是寿命周期成本,其重点是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科学成本规划,在成长期迅速将创新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并利用知识产品降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赚取利润,收回投资,再用于新一轮的战略开发。同时,就一般而言,越是处于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期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就越大,其功能、结构变更的容易程度也就越高,将使前期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

2.二者实施动因分析的角度不同。作业成本法是实施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这两种分析是针对企业具体的生产活动而展开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实施结构成本动因分析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这两种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长远目标而展开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与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源流管理思想是一致的,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在成本发生的源流与过程。从业务流程看,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制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因此,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能靠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从空间即外部环境看,成本管理重点应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地结合利用;从时间上看,成本管理的重点是事前成本控制,特别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1.二者的分析方法具有互补性。两者都需要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管理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可以改进的环节,同时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性很大,作业成本方法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因为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着许多业务单元之间及这些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每个价值链又包括着若干作业,按照“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链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照此依次传递下去,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各部分价值的集合。因此,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法能够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作业,使各种作业之间环环相扣,形成较为理想的“作业链”,以保证每项必要作业都以最高效率完成,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扬长避短、改善成本构成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效率。

2.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相互渗透的。作业成本法体现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而战略成本管理也使用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从作业成本法角度看,它不是将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以作业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根据这种准确的成本信息所进行的动态分析和管理活动,具有更大的战略相关性。而且,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成本管理致力于寻求并创造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核算、控制和改善,目标是获取成本的增值,因而它具有前瞻性。作业成本法寻求的是获取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提高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终增加企业的价值。

3.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上是互补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进行企业全局规划时就对企业的地理位置、市场定位、经营规模等一系列具有源流与过程特质的成本动因进行全面全盘综合的考虑,旨在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情况。此外,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为避免成本的不当发生,可以尽力设计满足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的产品。作业成本法是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对资源逐步消耗过程的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与价值链,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良好的成本与效益目标。这就是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产品或商品转移到了作业层次,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过程,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能消除和精简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拓展到战略层面的一种运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依托,两者的结合可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作业成本法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战略作业成本法。

战略作业成本法(战略abc)是在充分认识作业成本法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差异性及互补性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整合型方法。战略abc使业务组合由代价高、无利润的应用转向有更多收益的应用而发挥效用,基于对作业的初步分块实施战略,战略abc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决策:一是产品组合与定价;二是顾客关系;三是供应商选择与关系;四是产品设计与开发。

(一)产品组合与定价。

为使战略abc发挥实际作用,企业必须采用一些措施来改进所产产品的鲸形曲线(实践中abc的累积收益率曲线是一个“鲸形曲线”),提高其产品的收益率,主要的战略abc措施包括:

1.重新为产品定价。通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特别是在高度定制的产品上。对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产品而言,可以采取作业成本法正确分摊低批量特制产品成本,使得大批量标准产品的成本下降。对于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产品,随着产品多样化的增加,间接的支付性费用将会大量增加,为应付增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需要有作业成本法来计量增加的多样性和定制程度的成本,从而发现顾客是否愿意支付昂贵的价格来补偿产品的高昂成本。当然,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引起成本巨增的情况下使其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这种能力就会被作业成本法所识别,企业也就不一定必须为其别具一格的特色和服务寻求溢价收益了。

2.生产替代产品。企业可以运用现有的低成本产品替换低收益定制产品,而不采取提价策略来增加利润。当然,定价和产品替代是互补的,营销代表可让顾客在为高性能支付高价和放宽对产品细节的要求而支付低价之间作出选择,充分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营销人员可在功能、独特性和要价等方面与顾客进行交易。产品革新和多样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战略abc给出了一些原则:保证顾客从新的、不同的产品中得到的价值足以抵销其所支付的产品成本,若这种价值不高,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就会更好地从现有的产品上得到满足,而不是企业提供的新的、多样化的产品,也就意味着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必要,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失误。

3.重新设计产品。由于高成本的产品设计,使得某些产品非常昂贵。如果没有作业成本法指导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决策,工程师会忽视许多由于元件或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程度而造成的成本。他们设计产品的功能,却不考虑新增加的独特元件、新推销员和复杂的生产流程所需的成本。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产品的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最佳时机是在产品的首次设计时,若当设计已经完成时,价格被商定之后,再改变当初的决策为时已晚。

4.改进生产流程。传统成本系统,对单位产品层次的可追溯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器工时、分摊给单位产品的经常性费用)的关注,提供了一个不利捕获准时制(jit)方式带来的成本节约的环境,缓慢的速度产生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存货积压成本和大量的搬运成本。而战略abc则反映了长时间规划的巨额费用,明确了jit方式,减少和避免成本的目标。战略abc可以通过改进技术与资本、增加培训、作好生产经营准备等方式对生产流程加以改进。

5.投资于柔性技术。柔性生产系统(fms)和其他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信息密集型生产技术的功能,以及保持高速自动化生产效率不变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实施业务的成本。这些业务包括从一种产品到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更换、排定生产工序、检验产品、搬运原料以及设计产品等。只有企业开发了战略abc系统来衡量这些成本,它们才能被觉察。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巨额批量成本和产品维持成本,成为用于计算机整合的生产技术新投资所要消除的主要对象。

6.放弃产品。企业可以采取以上多种措施将无收益的产品变为有收益的产品,如果这些措施不可行或不经济,就不得不采取放弃产品的最后策略。

(二)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

战略abc通过追溯与客户和分销、配送渠道有关的业务成本,企业能够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提高企业的收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识别隐性损失客户和隐性收益客户。战略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认清那些使服务成本或高或低的特征,其中高服务成本意味着隐性损失,低服务成本意味着隐性收益。隐性损失客户具有如下特征:订购定制产品;小额订单;不可预见订单的到达;定制的交付;改变交付要求;手工处理;大量的售前支持;大量的售后支持;要求公司持有存货;付款迟缓。隐性收益客户具有如下特征:订购标准产品;大额订单;可预见订单的到达;标准的支付;交付要求没有变化;电子化处理;几乎没有售前支持;没有售后支持;生产补给;按时付款。通过对两类损失进行战略abc分析,可以尽量避免隐性损失,将隐性收益显性转化出来。

2.降低分销和零售的服务成本。服务成本定价主要发生在对超市零售供应链的销售中,与公司合作、减少分销流中无效率环节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支付公司的产品。公司可以对一些客户想要而其他客户不想要的服务索取更高的价格,实施以所有客户都享受的服务的基本标准加上对以专门要求的服务为基准的定价方式,如类别管理、单向货盘与其他的可以为零售商节省资金的选择。为使这种合作关系发挥作用,企业需要以战略abc来监控产品的成本发生额和节约额。

3.管理无收益的`客户。一些当前无收益的客户可能是企业较新的客户,为吸引他们也许会发生大量的费用。此外,这些客户可能会通过相对苛刻的要求,仅仅给予他们总业务的小部分来考验供应商。如果企业需要培养与这些新客户的长期关系、有收益的关系,对客户而言,战略abc所揭示的最初损失也许是对取得新客户投资的一部分,企业可以从以后年度的大批量和更有收益的业务组合中得到回报。

4.终止与一些客户的关系。可能有一些客户不属于以上类型中的一种,这样的客户既无收益,又不受将这种无收益的关系转变为有收益关系的影响,也不是一家新客户,战略abc就要求终止与这些客户的关系,保护企业的价值不受到更大的损失。

(三)正确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当被运用于供应商关系时,战略abc能够帮助企业基于总成本而非只基于采购价格来选择和评估供应商,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

1.实现由对抗型的供应商关系向协作型供应商关系的转变。历史上,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曾经是以一种疏远的对抗型模式,采购要求取得尽可能低的价格。主要方式有:大批量采购以获得大量折扣;从质量、可靠性和交货表现不算突出的边缘供应商那里采购;从低工资的供应商处采购;从由于对技术和系统投资不足而具有低管理费用的供应商处采购;从具有有限的工程和技术资源的供应商处采购。这些措施的确可以降低采购价格,但通常也会牺牲企业的产品质量。20世纪70~80年代,部分领先的日本企业采用了协作型的供应商关系模式,这些企业选择较少数量的供应商一起工作,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关系,甚至达到对关键供应商进行权益投资的程度,以使供应商参与到以降低企业材料采购总成本为目标的关系中来,便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供应商实现一体化的准时制生产模式。

2.选择低成本而低价格的供应商。最好的供应商是那些能够以最低总成本而非最低价格发送货物的供应商,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使得一个企业能够避免由发送货物造成成本中的许多成本,包括无缺陷、使用电子数据换取、免检、准时制、直接达到制造流程、使用内部工资资源、没有发货单、使用电子资金转移支付等。通过实现战略abc,企业与供应商均能知道对方的产品设计决策是如何影响另一方的制造成本的,这种理解使得双方都能作出更好的决策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总制造成本。

3.降低供应商支持成本。战略abc可以将作业成本法的作业等级同供应商的关系的成本联系起来。除了采购价格本身,只有数量非常有限的采购成本是产品单位相关的。一些成本,如订购、接收、检查、搬运和支付原材料联系在一起的,是批量相关的,其他成本是产品支持的,即设计和维持个别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规格要求的成本。供应商支持成本是同一个独立于所购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的特定供应商联系在一起的成本,这类成本包括各方之间正在进行的关于公司产品计划的争论、送货要求和生产计划;保管关于供应商特点和绩效的文件;对供应商绩效的阶段性评估。由于供应商支持成本的存在,企业不能选择太多的供应商,以便使工作更有成效,并在较少供应商的条件下更有效率地工作。此外,建立紧密的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可以促进企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即企业和它的供应商在相同时间进行他们各自产品的设计工作,同时,工程使得任何与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相关的设计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都能更早地发现,从而使双方都能及时地对产品设计作出更多的根本性改进。

(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影响着制造成本所取得的巨大杠杆作用,实践中一般有80%的制造成本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已经确定,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充分利用战略abc,是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环节。

1.选择产品成本设计的业务成本驱动源。利用战略abc影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要求在两个重要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一是普通的作业成本计算目标,提供产品制造和服务成本的经济性相对准确的信息;二是提供产品工程师可以理解和应用于其设计决策的信息。关键在于第二个目标,其实现必须准确识别业务成本驱动源。企业通过建立一个足够精确以至于设计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会对其丧失信任,而且足够简单以至于产品工程师可以立即理解它从而决定其取舍。随着工程师认识的加深,将有更多的业务驱动源被添加进来,这种反复设计过程将一直持续,直到系统达到足够的复杂程度以至于源自添加新驱动源的精确性回报开始减少时为止。

2.强调贯彻科学的成本分摊观点。战略作业成本法强调从战略性角度进行作业成本的计算与分摊,和流程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成本分摊观点确定了需要在设计阶段积极缩减成本的现在和未来生产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流程驱动源,例如零件的数量和类型,能够相对容易地改变。流程观点确定了对未来服务的驱动源,使产品能够以较低的间接成本和支持成本被生产出来。

3.尊重客户的建议。为使用企业产品的设计活动成本的新信息能促进客户与企业进行更多有意义的对话,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尊重客户的建议。战略abc可以对设计和工程活动进行更加详细的细目分类,使得客户能够了解所有为了他们而发生的活动成本与关联成本。客户可以决定现有的所有活动是否真正有必要开展,这使得企业能够预测客户提议,改变设计成本,从源头上控制好作业成本的合理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万祥.《成本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

[2][美]罗伯特.s.卡普兰,罗宾.库珀.《成本与效益》.张初愚,张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3]andarajan.strategiccostmanagement.thefreepress,1993.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构建的大学论文

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而作业成本计算法(abc)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地、能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决策等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统。因此,应用作业成本法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创建的。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对各种作业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提供相对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决策、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和作业分析,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主要为:(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作业成本法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2)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管理人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上,而不是仅仅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作业成本法把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控制,更好地发挥了会计和规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方面的作用。

为实现预算的全面控制功能,在预算执行阶段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实现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

1、预算信息反馈制度。

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信息沟通系统。为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制度,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及时收集和反馈各作业中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信息反馈制度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1)信息收集的渠道与方式。为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度中应明确各作业中心的信息反馈责任,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与报告,建设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信息反馈的方式可以采用书面报告、口头报告、例会、临时报告等方式。

(2)信息报告的时间。信息的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各作业中心至少于每个会计期末向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定期报告信息。另外,对于作业中心出现的作业数量异常或单位作业资源消耗量异常的情况也应及时报告。

(3)信息内容。信息反馈的内容应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各作业中心须及时报告其在每一会计期间完成的作业数量与资源消耗量,及其他管理要求提供的信息。

2、预算分析制度。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情况偏离预算,出现预算差异。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度应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目标,以刚性约束为原则,明确分析主体与责任主体。如企业可以采用各作业中心自我分析与预算执行监督机构的外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一系列指标,定期分析各作业中心完成的作业数量及单位作业的资源消耗量,对于与预算的差异应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区分其在该作业中心的可控性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预算分析与预算信息反馈相结合,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它通过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和分析,获知重大差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预算控制目的。同时,预算分析以及时的信息反馈为前提,以完整准确的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通过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差异产生的责任归属,以此作为预算考核的主要依据,并作为编制下期预算的参考资料。

预算管理的考核体系是检验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目标的动力。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以确保预算管理的真正落实。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应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奖励或惩罚。

1、预算考核。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资源消耗与效益产出预算深入到作业层次,有利于确认各作业中心甚至个人的责任,便于对作业中心及个人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预算考核应定期进行,针对各作业中心完成的作业数量与资源的消耗量进行考核分析,与预算进行对比,确认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可控性,为下一步的奖惩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机构定期对作业中心或个人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与预算编制时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于预算指标的差异,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关注指标完成的经验总结与推广。对于未完成预算的作业,应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深入到各作业中心的相应责任人。对于部分预算指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应按一定的程序与权限调整预算,使预算符合实际情况,并按调整后的预算进行考核评价。

2、激励机制。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是保证预算管理落实到位的有效措施。在公平考核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科学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管理功能的实现。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降低工资、罚款等。要调动员工积极性,除物质激励外还需要精神激励,使员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要有透明度,要在预算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制度,并在预算考核管理中严格按预算和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

1、大力推广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范围。

运用作业成本预算关键的问题是企业要有作业成本基础,但目前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的实施还不是很成熟,还仅仅是在典型企业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作业成本法不能短期内广泛实施的一个瓶颈。所以,要加快作业基础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首先必须大力推广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范围。

2、作业成本预算的实施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由于作业成本预算的基础前提是企业必须实施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而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作业基础预算管理既涉及到公司战略,又影响到公司日常管理,企业高管层应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具有战略眼光,应该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管理系统工程加以重视。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推进作业基础预算的顺利实施。

3、培养企业全员的战略管理思想。

运用作业基础预算首先要有作业管理思想。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着眼于完成利润目标,偏向财务指标,具有一定的短视特征;而作业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客户为导向,以作业链——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消除低效和不增值作业,使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优化的管理思想,面向企业战略,面向企业价值的形成全过程,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征。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企业实施作业基础预算管理还需要管理思想转变的过程。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预算管理方法在项目成本管理应用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广泛应用,作业成本预算必定能在企业推广使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飞,马保州(课题主持人).作业管理(abm)的系统设计——上市公司abm典型案例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郭秀娟.作业预算研究[j].会计研究,.11.

[3]袁毅然,杨淑梅.导入作业基础预算,强化全面预算管理[j].商业会计,2009.8.

[4]粱星.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框架[j].北方经济,.7.

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论文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1952年其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作业会计思想。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出版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作为研究成本会计的杰出理论家,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三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会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释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示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主要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会计若要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是应该根据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才引起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库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对abc的现实需要、运行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方面作了较全方位的分析。库伯还和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算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一文。这标志着作业成本法开始从理论走向应用。

20世纪末,以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开始对abc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许多会计学者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探讨作业成本法的论文和专著,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概念和术语,abc的理论亦日趋完善,并已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更促使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在我国,最早的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是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编译并发表于《会计研究》第六期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生产制造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不能反映真实的产品成本,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受到越来越多地批判,而作业成本法则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间接成本与产品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找出引起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作业,并把这些作业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计算要求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其次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拓宽了企业价值链的空间范围,亦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扩展空间范围,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用信息,作业成本法正适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作业成本将成本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利于我们树立顾客第一的经营思想。适时生产方式需要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为其提供有效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多年来,我国成本会计学家始终在探索我国成本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另外,通过近的教育和培养,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之多年来先进管理思想的导入,企业会计人员能很快理解并运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就为企业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也为作业成本的推行提供了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德海。作业成本法应用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

[2]@张宁。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财会月刊,,(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论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顺丰速运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所谓的施工成本管理即使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题下,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工作,实现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实现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施工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项目法施工中要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关键在于搞好施工前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施工中施工成本过程控制,施工后施工成本分析总结。

一、施工前编制好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项目部在一项工程施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就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项目法施工中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台同工期为依据,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从中优选方案,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施工措施,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中,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等配置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项目的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计划,计算出计划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

二、施工中进行施工成本过程控制。

1、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施工项目部通过与有资质的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按照成本计划所含的'人工费将作业用工的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实现人工费的过程总量控制。

2、材料费控制。

项目施工中材料费占建设工程总造价的60%-70%,其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实际施工材料价格应主要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材料用量可以采用消耗定额控制、计划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总量等方法进行控制。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对成本管理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层建筑。据统计,高层建筑地面以上部分总费用中,机械费约占6%-l0%。因此项目部应从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不正确使用造成机械设备停置等方面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

4、节约减少现场管理费支出。

施工项目部临时设施投入尽量本着经济适用原则,易于回收周转利用。现场经费应精简,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建筑工程企业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一般也称作abc成本法,是一项基于企业活动的成本管理。最先由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并于90年代运用于先进制造企业中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作业单元分解和对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反映、作业定量计量、评价作业或企业各部门业绩、资源消耗情况的成本核算(计算)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成本信息,将损失、浪费降至最低,提高企业决策及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运用于建筑工程企业中有多项优点,比如可优化施工工序流程、改善工程预算执行效率、减少施工生产中的非增值作业单元、减少资源耗费以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成本会计核算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计算对象的区别。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直接耗用,即定额标准与实际消耗之间的比较,以分析成本节余,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其他战略选择、价值增值等因素对成本造成的影响不做分析;作业成本法所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价值链建设,包括企业的价值增值、战略管理、竞争策略、每个作业子项投入的资源等对成本造成的影响分析。

成本信息准确性的区别。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将成本对象所耗费的资源依照单一标准分配到成本对象,认定成本耗费与业务量存在某种线性关系,但实际上建筑企业并不存在这种单纯的线性业务量关系。作业成本法从成本对象与资源消耗因果关系入手,依资源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关注间接费用和辅助资源的分配,再根据作业动向将其作业计入成本对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许多资源的使用并不是直接形成建筑实体形态,而是为各种辅助活动提供更好、更合理的安排,通过作业动因追溯资源与成本对象的本质关系,能够改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对辅助费用计算的扭曲和不足。

成本控制效果的区别。传统成本法主要关注项目各时期消耗费的合理性,以实现对成本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更多的是对会计数据进行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使其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动态控制,基本上属于事后控制,并不能达到权责利的结合,整个施工过程对成本的`管理只局限在财务人员,其他的,诸如技术、质量、采购人员只管施工部分,对成本不予理会,最终导致不必要施工成本的增大和浪费。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更关注工程项目在建造中的资源投入与价值创造,从项目立项、方案设计与确定、项目投入建设到项目竣工销售、维护全过程做出整体规划,如此更能准确对资源投入及所实现价值做统筹计算、动态控制和反馈分析。

(一)成本管理粗放和责权利不匹配导致成本失控。

建筑工程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成本管理通常为粗放式模式,项目经营一般只关注单个项目成本,即在单个项目完工时便结束成本管控,后续并没有可进行比较分析和考核的数据,使项目成本核算缺乏可比性。实际上,一个项目从不同阶段发生的费用均对工程有很大的影响,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设计,监理单位及主设备等招投标、施工图设计、会审和审查(含效仿审查)和商务合同等的谈判到项目施工组织征地拆迁、五通一平、地基处理、临建设施等。即便如此,我多数建筑工程企业的项目工作分配,一般是不同人员负责不同项目阶段,并未建立明确的责权利考核制度,故而时常在项目前期成本开支较大,导致成本失控。

(二)工程施工变更较多,工程预算与实际结算偏差较大。

建设工程项目主要采用的是分包方式完工,在工程招标阶段,尽管工程采用清单报价方式,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具体材料的单价无法准确把握,就造成项目招标阶段预算相对较低。然而,实际施工中,受实际人工成本、产品单价、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实际工程成本会有所增加,在减少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就可能伴随工程质量问题,出现工程验收不过关而反复返工,返工必然增加资源耗费而增加工程成本。同时,一些项目管理者在预算中有意对项目进行分块,在实际施工中通过要求出包方追加项目预算以达到增加成本的目的,此种情况往往伴随着供需矛盾,出包方投资不可预测和难以确定,对项目分析与追加投资,形成资金与工程进步不相匹配,工期一再延迟,导致项目工期长,投资资金成本大,人工耗费大,实际结算成本脱离工程预算较大,难以实施成本控制。

(三)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但实际结算时完工百分比确认存在较大差异。

传统成本法在计算建筑工程企业完工进度、费用、合同收入等便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该方法计算过程较为简便,对完工部分、收入、成本可以可靠估计。但是,实际结算时完工百分比确认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并不是独立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实际面临监理责任和工程款项结算问题以及成本变更较大,后需支出成本不能预计,项目完工百分比难以确认,通常是单个项目实际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况,且可单独结算项目成本,但项目却迟迟无法验收,此时就需要在其工程中分摊不必要的其他成本,比如大额的资金成本与一些辅助费用,这就造成实际结算时完工百分比确认存在较大差异。

必然性分析。首先,在作业成本法之下,建筑工程企业可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内部定额,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情况饯行工序作业单元分解,制定带有针对性的作业成本标准和控制资源消耗的方法,且还能将工程项目施工间接费用归入作业成本库,再依照成本动向确定分配率,将费用非配至项目成本中,以形成完整又准确的作业成本信息。这正好可以改善传统成本法在建筑工程企业运用中存在的成本管理粗放和责权利不匹配导致成本失控、工程预算与实际结算偏差较大的不足。作业成本法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成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其次,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以企业价值链为核心,将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由职能部门扩展到作业单元层面,进而将企业内部管理从职能部门管理向作业单元管理,以对作业单元成本进行全面管理。最终以控制成本费用为出发点,建立明确的责权利考核制度,降低实际结算时完工百分比确认的差异,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提升建筑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

可行性分析。首先,我国引入作业成本法已有一段时间,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亦有实施该法的成功经验可借鉴。加上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更为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作业成本法服务的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成本构成内容、成本结转与汇总等较其他行业复杂,正需要同它一样带有复杂性的作业成本法。

其次,建筑工程企业员工素质逐步提高,为作业成本法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其与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财会学校教育体制的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就为作业成本法在建筑工程企业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

作业认定。建筑工程企业与其他制造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作业认定可通过绘制流程图,使各项目生产过程以网络形式呈现,且各个流程可分解多个作业。建筑工程企业的项目大致可分成管道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等单位工程,各单位工程下还可细分为分部工程,分部工程下又可细分为分项工程,以此形成完整的多项作业,便于企业进行作业认定。

成本库建立。建筑工程企业的成本主要分为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成本,这些成本主要记录在应付工资、应付账款、存货等日记账簿里。建筑工程企业的每个成本库主要归集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费用。成本库的建立主要由成本动因决定,有多少个成本动因,就有多少个成本库。在建筑工程企业建立不同的成本库,主要是依照若干个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具有针对性。

设计模型与运行分析。基于对建筑工程企业运作分析,为其设计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模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确定,包括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等。运行分析是根据所设计模型而进行的工作,其的目的是通过往模型中输入具体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做出以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合理分析,比如分析建筑工程企业某个工程项目成本偏高的原因、造成成本构成变化的因素等。

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复杂多变,工程项目也同样趋向复杂化。在此之下,建筑工程企业更应加强成本管理,及时发现作业成本实施过程伴随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对成本效果进行持续改进,比如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运行效率等。

作业成本法运用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中是一种必然结果,也具有可行性。本文结合国内建筑工程企业特点,从作业调研与认定、成本归集与成本库建立、设计模型与运行分析、持续改进四个方面谈论了作业成本法运用在建筑工程企业的完整过程,为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参考依据。

[2]宁小筱.建筑企业项目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3.

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运用论文

就现阶段而言,医院运行在其成本核算和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故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给以处理。

1医院成本核算及控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

在医院的市场运营之中,医院成本是指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资金成本的总和。医院成本控制则是指对医院成本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预测、核算以及下一步的分析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并且通过对于成本核算分析出的结果,医院的领导阶层以此实现对于医院成本使用情况的全面化和精确化的掌握和了解,从而给医院决策阶层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经济性,帮助医院的持续发展[1]。

2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及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医院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对成本控制和核算加强了重视,并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整体的运行效益[2]。然而通过实际的观察,在其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控制力度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为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致使在医院运作中存在着很多医疗设别闲置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医院运行经济性;其二为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核算工作不全面和不系统的问题,致使核算结果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其三为成本管理的意识不足,成本管理意识不足就会致使在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进而致使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佳。

3.1健全内部控制体制。

健全医院成本内部控制的'体系是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医疗方面业务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实现源头上的医院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就必须要加强,在内部控制体制完善方面的工作力度,进而形成一个切实有效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运营模式,达到医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促进医院的战略性发展。

3.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首先需要依据医院的实际的运营和发展水平,创建出一个与之相符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并且由医院的最高决策者当让管理部长;其次需要将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后要全面的提升成本核算体系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实现医疗项目成本、科室成本以及疾病治疗成本之间的统一化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3.3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意识。

只有医院方面强化在其成本控制和核算方面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保障在该方面工作的投入。首先需要医院决策阶层加强对于成员运营成本核算和控制上的重视程度;其次需要在医院运作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进行系统化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每一位员工的成本控制的意识,进而确保每一位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之中都能够主动给积极的参与到医院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工作之中[3]。

3.4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需要做好现有医院财务管理方面人员的培养工作,结合医院的整体发展大战略,进行相应的人员培养,使其在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在其成本控制方面的意识也有所增加;其次需要在财务人员招聘上也增加对于成本核算方面的相应要求;最后要建立一个员工的奖惩体制,将成本控制工作和员工的实际薪资相挂钩,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以奖励,反之给以处罚,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体提升医院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在医院的市场运作中,合理正确的成本控制和核算对于医院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质、完善成本核算体质、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以及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等措施来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经济环境下,成本优势仍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作业成本法在提高成本信息质量、合理制定价格、改善经营过程、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已经实施了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却不容乐观。笔者将依托新会计准则所传递的理念来探讨如何推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所创建的,它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从管理的角度看,作业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和环节;从作业成本计算的角度看,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值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消除低增值成本或使之达到最小;二是引入效率与效果,从而使经营过程中展开的增值活动衔接顺畅,以改善产出;三是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正;四是根除由不合理的假设与错误的成本分配造成的扭曲。作业成本法能够提高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有效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我国于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自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眼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三是着眼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与价值相关的信号;四是着眼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五是着眼于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六是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新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会计目标在反映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目标的调整体现出会计理念的转变。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追求企业资源长期成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最高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关注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率。

由此可知,作业成本法与新会计准则二者在理念上是一致的。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一方面可以压缩作业的资源投入,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把资源用在最有利可图的地方,优化资源配置;新会计准则强调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能够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相关的成本信息,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状况及主要制约因素。

作业成本法是在先进制造企业中产生并取得显着成效的,但是它并不仅仅适用于先进制造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不仅有制造业,还有一些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商品批发及零售公司、医院等。美国管理会计学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调查、了解美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情况。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实施和采纳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从1991年的11%显着增加到1993年的36%,上升到49%,20世纪90年代后期评定并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比例超过80%,间增长了近8倍。这些企业将作业成本管理用于战略决策和作业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作业成本法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成为我国会计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作业成本法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为相关的产品成本信息、准确对外报价,更重要的是能为公司战略战术和日常经营提供决策支持。我国已有少数企业在尝试作业成本法,目前主要在金融业和邮电业,制造业中较少,仅有如西安农业机械厂和许继电气等。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作业成本法实施中的制约因素,业界已探讨得比较全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难以突破。

一般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服务的,财务会计的一些准则制约了成本核算体系的改进。传统的观念会制约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企业所有的部门都要参与,关系难以协调,全局意识难以确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丁金斌认为,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实施的真正原因是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有五个难题需要解决:管理者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决策难题;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成员的行为取向难题;作业执行人的行为难题;处理部门之间关系的难题;决定作业成本法实施主导部门的难题。每一新事物的出现都会面临各种阻力,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实施中也会遇到障碍,其决定因素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是否对作业成本法有足够的理解和坚定的决心。

3.作业成本法需要庞大的信息数量,而且成本动因难以确定。

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的信息量和信息的详细程度远大于传统成本计算系统。

需要建立起一套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保证有效地提供作业中心真实的成本数据资料。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花费的.成本相当大对于打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是很大的负担使作业成本法的普及应用受到影响。同时由于企业的作业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成本动因不容易明确定义因而作业成本的确认和成本动因的选择难免会带有管理当局的主观性和一定程序的武断性可能导致产品成本的不真实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4.企业管理和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从我国会计的发展来看,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占主导地位,企业财会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一种新的会计理念,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不谋而合。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要求企业原有的会计系统做出调整,借此机会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减少许多障碍。

新准则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是规则导向的方法体系,会计人员只需按章操作即可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而新准则是以原则导向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同时,企业应该强化职业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人员基础。

(二)统一思想,树立作业成本管理理念,摆脱传统成本观念的束缚。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观念的突破,其关键不在于建立统一的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来取代原有的会计核算系统,而是要树立作业成本管理理念。也就是说,实施作业成本法首先是一种观念的创新,新会计准则也体现了这一点,新会计准则传递了一种新的会计理念。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共识,特别是要取得企业最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消除实施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erp系统是一个企业资源计划,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看作一个紧密的供应链,能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集成。erp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面向流程的,注重的是各个流程之间的承接和匹配关系。最突出的优点是解放了决策者的传统管理观念和职工的传统思想理念。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erp系统在企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也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制约因素类似。erp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已近,国家对该项目的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在实际应用中,erp系统在物流模块方面做得相当好,在会计模块方面却很不顺畅,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国家的财务核算理念和会计制度不同:erp系统是西方国家按照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开发出来的,而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是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来编制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的趋同,要求企业必须更新会计理念,而且,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erp系统在应用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将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配套实施,效果将会显着增强。

(四)政府对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采取鼓励态度,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改变了中国的会计环境,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会计思想,提高会计素质,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作业成本法体现了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注重企业流程,以作业管理为基础,尽量降低资源耗费,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态度,鼓励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会计处理上的倾斜。例如,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企业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将其支出列为“开发支出”,在不超过5年的范围内进行摊销,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又可以避免短期行为的影响。

总之,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它的对象是作业,由于作业的差异性,导致作业成本管理的差异性,继而导致了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的差异性。在实务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统一的作业成本计算模型或系统,应该根据各个企业作业的差异性,设计具有企业作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采取多品种、少批量方式进行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不但会给他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方便其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而且会通过作业管理的实施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价值。我国企业应该借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契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推行作业成本法。

成本法心得体会及感悟

岗位职责:

1、建立健全公司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及管理流程,制定相关标准;

2、执行公司成本控制目标,对项目实施各阶段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与分析;

3、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预、结算审核,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和成本核算考核;

4、负责公司招投标项目的具体实施,参加招投标中商务标的编审;

5、负责公司合约管理,对合同条款、价格及成本进行评审及谈判;

6、负责造价信息库的建立、维护、管理工作;

7、负责本部门的其他工作的统筹管理。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工民建等相关专业;

3、精通预决算管理、经济分析、成本管理、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熟悉行业发展动态与建材市场行情,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论文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产品的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指的是生产产品的一些间接费用,例如多种产品共需的共同材料、共同人工、车间的动力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机器的折旧等,这部分费用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不能直接地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产品,这些费用发生的对象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个产品,因此在核算某单一产品的成本时,必须人为地将制造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分摊。

如何分摊制造费用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下,假设制造费用的分配和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有关,通常将制造费用按照产品所消耗的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工时分配给各个产品。例如,某车间共生产a、b两种产品,假设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工时分配给各个产品,制造费用一共发生30000元,两种产品发生的人工工时总数分别为100小时和200小时,那么单位人工工时所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00元[30000÷(100+200)],因此两种产品所分担的制造费用分别为10000元(100×100)和20000元(100×200)。在过去比较落后的工业时代,这样的分配方式基本合理,原因在于那时候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组成,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少,即使制造费用的分配并不精确,但是也不会对管理层的决策有大的影响,而在当前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制造技术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数控车床、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车间生产监督、生产过程电脑控制和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自动化生产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甚至不会发生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是唯一的直接生产成本,那么间接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经不能再适应企业的需求。

作业成本法也叫abc(activity—basedcostingsystem)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弥补传统的成本法产生的。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引起了作业活动的发生,这些作业活动包括生产过程的监督、机器的安装等,产品的形成需要耗用这些作业,而这些作业活动消耗了企业的资源,从而最终导致了成本的发生。由此可见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作业,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作业成本法的.步骤包括:

(2)计算每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5)计算生产每件产品所需的每种成本动因的数量;

(7)根据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总额计算产品的成本。

3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对比。

a、b两种轴承的售价分别为340元和460元,其中a轴承是一种很常见的轴承,是企业的主打产品,跟其他同行业公司相比,销售情况并不好,通过销售部门调查发现,远大公司的a轴承销售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比其他公司要高,因此远大采取了降价的方式促销,价格一直降到340元,比单位产品成本只高出16。8元,但是销售情况却依旧不理想。

b轴承是企业的新产品,远大公司刚刚开始试销售,难度系数比a轴承要高很多,因此远大公司将b轴承的定价定的比较高,比成本高出96。8元,即使如此,据销售部门反映顾客对b轴承的需求非常旺盛,销售部门反映顾客认为远大公司的b轴承与其他公司比非常便宜。管理层很疑惑为什么定价比成本高出96。8元,顾客却依旧反映此轴承售价很便宜。

传统成本法下,由于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导致产品成本极大扭曲,从而影响了公司管理层的定价策略。以传统成本法为基础的a轴承的定价偏高,而b轴承的定价过低,由于b轴承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新产品,制造费用的耗费比较高,而此制造费用的发生并不与人工工时成正比,因此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并不准确。

而在作业成本法下,将制造费用分类,详细追溯了制造费用发生的原因,更有利于管理层控制成本并帮助管理者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例如,从表7可以看出b轴承虽然产量比a轴承低很多,但是生产协调所花费的费用却比a产品还高,质量控制所花费的费用和a轴承也相差不多,所以管理层应该加强b轴承的生产协调效率,并需找途径降低花费在b轴承上的质量控制的时间。由此案例可见,如今产品所发生的制造费用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与产品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或者人工工时成比例,所以传统的成本法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适用,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法更准确,更符合管理层的需求。

高级会计师考试知识点: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高级会计师考试知识点: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欢迎阅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

(一)资源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经济要素。作业耗费资源从而发生各类成本。

(二)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进行的与顾客价值创造相关的各项资源消耗活动。企业作业可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从资源识别及成本核算角度,作业可分为单位级作业、批次级作业、产品级作业和设施级(或管理级别)作业。

(三)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成本变化的原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资源动因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它反映了作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作业动因是将不同作业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

(四)作业中心和成本库

作业中心是指具有同质作业动因的作业集合。

成本库归集了一个作业中心所耗用的全部资源,它是由若干个同质作业动因组成一个特定的集合体。

(一)西步制分配程序

根据作业成本法"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逻辑,资源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而作业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分为四个步骤: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设置成本库并归集所耗资源到作业中心;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一)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过程包括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确认重要性作业、对标及有效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方面。

(二)作业改进

改进作业的方法主要包括消除不必要作业、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消耗、作业共享、利用作业成本信息编制资源使用计划并配置未使用资源。

(三)作业成本信息与企业经营决策

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在本量利分析及经营决策、产品盈利性分析、作业基础产品定价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目标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提纲

(三)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

(一)原理上。

(二)定价方式。

(三)核算方式。

(四)实施程序。

(一)制定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意识。

(二)精化核算单位,制定控制措施。

(三)模拟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全面推行成本控制管理。

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医院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逐步推进,运用绩效管理是进行医院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关乎着医院的确切发展,当然合理运用绩效管理可以适当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并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医院工作人员的潜能和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量的服务的力量也会随之变化。本文就如何运用绩效管理医院的成本核算,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关系。

医院成本核算是依照《医院财务制度》有关的成本开支范围内的制度,针对医院的服务过程中的所含费用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分析和汇总,以此提供有关成本信息给社会的一个经济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反映医疗活动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使医院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成本核算是应用会计方法,系统的记录和测算医疗机构在服务中产生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完善资源配置。医院为了在这竞争的环境下赢得竞争优势,应该科学的运用绩效管理,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当然,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结合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寻求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相适应的医院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经营过程中耗用人力资源、物资及涉及到的全部的成本资金的总和。现在的医院成本核算大多是通过对使用的物资进行全面结算。医院成本核算有以下几种考核方法: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病种成本法、科室成本法。然而运用这些核算成本的方法可以达到全面的清楚了解医院的财政状况。绩效管理是医院近年引入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模式,用于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成绩方面进行评估。绩效管理常常与医院工作人员奖金制度挂钩,用实际经济利益鞭策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成本核算不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优化并减少医院工作人支出成本的方式。然而,医院的成本核算通过医院各部门科室的成本支出情况,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成本支出问题,以便改善成本支出费用机构。

(一)考核标准不公平或不平等。现在有些医院在绩效管理和成本核算运用中,即使知道自己医院每个部门担任的职务和责任不相同,但在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时,依然没有科学的考虑不同科室的工作职务和其所担的'风险,片面且不认真地用部门的收入状况和财务目标的完成度来权衡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的成绩、好坏、效率等,分配利益的时候也有不公平的现象,几乎摧残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的程度,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策略是不符合医院的发展。

(二)医院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知识和运用不能清晰的认识。如果运用科学的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就可以调动起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同时增强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的主人翁意识和节约意识,而且会导致把握医院运行成本的力度变大。但是,有数据显示很多医院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依旧表示不清楚、不确切、不认真的感觉,当然这也是由于医院管理人员过于关心科室成本和科室的收入而造成的。这也就表明医院管理人员并没有科学有效的运用绩效管理。

(三)医院绩效管理的方法有提升空间。医院的绩效管理是根据医院各部门的成本核算数据,凭借绩效工资的方式分配给医院的工作人员,这种过于简便的成本核算,也许会导致医院过于片面地关注医院各部门服务中的成本问题,对重要的职能部门的成本核算表示冷漠的话,这就不能够激起并奖励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

(一)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增强绩效管理意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加强绩效管理的意识是科学运用绩效管理手段的前提。运用绩效管理不仅节约成本,也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作共赢,互惠互利。通过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和考核目标,使医院全体员工富有强烈的绩效意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强有力的手段。考评结果关乎医院工作人员的利益使医院人员充分重视绩效,充分发挥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导致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从而医院内部的活力满满。当然奖励制度也得改,将奖励从成本中隔离开来,让医院工作人员从内心要求自己做到“我要降成本”,形成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和良性的医疗竞争。

(二)建立并完善成本绩效管理体系1.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探讨出适合自己医院的成本绩效管理体系,并在医院颁布有关成本绩效管理的条例条规,赋予成本绩效管理应有的权利和确立正确的地位。在实施成本绩效管理的时候,可以采取试点的方法。这样可以总结几个试点科室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更完善的成本绩效体系,这样完善的成本绩效体系在医院中推行更加容易和快速出成绩。2.不仅要建立完善成本绩效体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监督成本绩效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监督(上下级监督、同级监督),以便打造和谐愉快的成本绩效管理和实现医院全方位、多角度、全员参加管理。3.清楚划分成本责任,分工明确,合理定位、责任到人、科学绩效、重在落实。丁是丁卯是卯,是怎样就是怎样,不需要虚假的信息,以便为后面实施成本绩效管理医院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4.及时评估、确定考核结果,同时绩效考核结果应该公正公平公开,且谦虚接受监督和质疑,保证成本绩效管理的成果,形成良好高效的成本绩效管理机制。

(三)确立绩效指标和奖惩措施1.医院里不同的科室应该有不同的指标,避免平均主义,责任大任务重的科室不能制定太高的绩效目标,然而责任小任务轻的科室也不能制定太低的绩效目标。同时注重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绩效目标,保证绩效目标的均衡性、实用性。不同时期不同成本绩效目标应该适时调整,以便成本绩效指标能够准确、全面反映考核对象的实际成本情况。2.对于惩奖方面,达到成本绩效目标的科室和超越绩效目标的科室,奖励的奖金不能一样。而未达成本绩效目标的科室,应该给出适当的惩罚,例如扣除小额奖金,不能扣除超出医院工作人员工资的5%。

(四)建设配套的反馈机制和现代科技成本核算信息系统1.成本绩效机制是一个有成本绩效管理、成本绩效评估、成本绩效反馈、成本绩效改进融合为一体的动态循环系统,所以配套的反馈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对成本绩效来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在意注重成本绩效反馈机制,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成本绩效管理这与员工的沟通交流的手段。反馈机制可以使管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做出自己觉得正确的绩效改善,成本绩效管理能随环境变化而实时更新。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成本绩效反馈机制的形式化,让医院人员敢于说真话,对于反馈成功后的计划实施也需要跟踪监督。2.人工的成本绩效考核需要人员具有专业和广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还得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对考核工作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不会利用绩效权利谋私利,从而做出虚假绩效。相比人工的效率低下和易出错的特点,智能的成本绩效考核系统下的考核软件弥补了这样的缺点,实现了高效、公正作业,并且节省人力资源和减轻医院工作人员的压力。最终实现医院绩效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共享化。当然不能完全依靠智能软件,医院也应该积极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吸收招纳具有较高计算机知识、医学知识和成本财务知识的人员。

四、结语。

医疗行业的激烈竞争大家有目共睹,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运用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加大竞争优势,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医院走向优质、低耗、高效、信息的道路。成本绩效考核仍然需要不断改善,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进,直至几近完美。绩效制度的推进也反作用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成为医疗的清流管理机制,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15):127+129.

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论文

为满足高新技术应用要求,适应规模庞大、种类繁杂的生产组织强化成本管理的趋势,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并推行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业成本法,其在弥补传统成本制度的缺陷,努力提供相对准确、及时、相关的成本信息方面,获得了广泛认同。二十世纪90年代,针对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推行作业成本制度情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922家被调查企业中,已经实施作业成本制度的共514家,正在评估作业成本制度的818家,共约占被调查企业的34%。调查结果还表明,尽管作业成本制度仍属初级发展阶段,但保持了较强的上升势头,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这项新制度,应用企业的行业从制造业进一步拓展到国防工业、健康卫生、金融业、商业批发及零售公司等行业。

所谓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中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根据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服务、客户),并为企业对内对外各项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短的十来年间获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根本在于其具有一套科学的理论。

作业成本法重点是间接费用的分配,其计算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需要在传统成本法的资源和产品(服务、客户)之间增加作业这个分配中介,按照作业对资源、产品(服务、客户)对作业的消耗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找到最合适的成本动因,并尽可能直接分配,也就是符合“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此外,作业成本法强调作业是构成流程的元素,通过分析作业原因,在作业成本核算结果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为流程的当事人设置业绩指标,对完成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将对人的管理落实到作业的管理。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美国学者特尔内(peter)提出的“二维作业成本模型”以一个平面坐标系形象地诠释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以原点表示作业,以纵轴表示作业成本的计算,体现了成本分配的观点,以横轴表示作业管理,体现了流程管理的观点。模型中,纵轴的成本分配观点与横轴的流程观点不是相互孤立的。成本分配观点下作业成本的计算仅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主要为流程观点下的作业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与传统成本计算比较,作业成本计算使间接费用分配更加准确,但由于被分配的间接费用中可能存在着浪费和低效率,纵轴计算的成本还不能作为管理的业绩指标的依据,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还需要对由一系列作业构成的流程进行优化形成价值链,通过对价值链的管理了解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进而优化作业优化成本,最终设置相应的业绩指标予以评价。因此,可以说横轴的流程观点真正体现了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它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在于它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根本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库是作业而不是产品成本中心;二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的基础是成本动因,这一点在传统成本制度下是没有的,或者说还没有定义过作业和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改进“增加价值作业”以及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有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一)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由于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被认为是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而成的集合体,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及时满足不同顾客的特定需要作为企业首要任务,适应企业面临的买方市场的环境新特点。

另外,在企业管理中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的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改变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成本本身水平高低的状况,着眼于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以资源的消耗是否对顾客发生价值增值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的标准,而不再以成本本身水平高低为标准。

(二)加强“价值链管理”的管理思想。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有一定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作业,直到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转移的同时伴随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表现为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故作业链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

价值链管理将管理的重点由产品成本的结果转向作业成本的形成原因。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不仅要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要以是否满足客户需要或足以实现业务职能为目标不断优化流程,使企业整体成为多个局部的动态有机结合,而不再是局部的简单总和,这有助于企业协调局部关系,实现整体最优化和持续改善。

(三)树立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的思想。

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论文

(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房产销售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专业21篇)
    通过销售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销售目标、销售计划和销售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下面是一些销售工作总结的实战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销售工作有所帮助。第一部分:一、学习。2
  • 12-25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表范文(18篇)
    工作报告不仅可以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还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对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工作报告是对工作内容、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
  • 12-25 年度框架合作协议书(通用19篇)
    10.年度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这一年,我在学业上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
  • 12-25 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预案(优质22篇)
    应急预案是指在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组织或个人为了尽快采取行动应对、处理和减轻对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所做的预先计划和准备工作。想要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借
  • 12-25 代理记账工作规划范文(23篇)
    代理在保护和维护委托人的权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代理工作的案例和经验,供您参考和借鉴。
  • 12-25 小学一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精辟大全(20篇)
    家长会是学校展示教育成果和办学特色的窗口,能够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学校。如果你正在组织家长会,不妨点击以下链接,了解一些举办准备工作的建议。现如今,发言稿在我们的
  • 12-25 县建设局工作计划(通用17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的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这份工作计划书范文以项目为例,说明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阶段和任务进行计划
  • 12-25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报告(通用22篇)
    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情况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处的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请看以下关于市场调研的情况报告范文,其中附有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希望对
  • 12-25 吊篮施工安全协议书简单(专业22篇)
    施工是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展和质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技巧。1、乙方在入园施工前,必须到安全部门填写《外来施工申
  • 12-25 渔船承包合同(汇总19篇)
    承包合同是指一方承诺完成一项工程或提供一项服务,而另一方则支付相应的报酬。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承包合同的范文和实例,可以随时向我们咨询。甲方:(以下简称甲方)身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