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信用社改革报告(热门17篇)

信用社改革报告(热门17篇)

时间:2023-12-25 13:13:16 作者:雁落霞信用社改革报告(热门17篇)

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事件、情况或问题进行系统性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

根据县政协今年工作要点安排,自4月上旬起,陈永瑞副主席带领县政协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专委,对我县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采取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和交流学习等方法进行。通过调查与分析,掌握了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研讨了进一步做好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殡葬改革没有真正推开,殡葬管理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农村不少地方乱埋乱葬现象严重,有的在荒山林地、有的在房前屋后、有的占用耕地、自留地擅自建坟筑墓,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景观。在沿海地区,可以看到许多百姓的房前屋后,到处是乱埋乱葬的坟头,有的坟头甚至就在自家的庭院中,“人鬼混居”、“死人与活人争地”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山区,虽然“葬有去处”,但由于墓地分散,祭祀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管理,安全隐患增多,易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经调研发现,我县的“三沿五区”(即沿高速路和国省道、县乡公路,沿铁路线,沿河道,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保护区,集中住宅区,自然保护区)可视范围内随处可见新旧坟墓。

如果乱埋乱葬的殡葬方式不改变,长此以往,势必严重浪费大量宝贵土地资源,势必会侵占我县日益紧张的耕地资源,恶化投资环境,进而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推行文明殡葬,既是倡导群众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必然途径,也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成为发展的重要环境,我县的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2月,我县启动了殡葬改革试点工作,比省定的12月全省集中整治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为了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住建、国土、财政、司法和林业等单位为成员的全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相继成立领导机构。

2月23日,我县召开了殡葬改革工作动员会,对我县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会后,县民政局再次组织各镇分管民政副镇长、民政助理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利用标语、跨街横幅、沿街路牌等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倡导文明,移风易俗,保护青山,美化家园”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

为了充分论证新建公墓的可行性,县民政局多次到周边市县学习公墓建设经验。去年9月起,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踏勘选址,按照墓址远离“三沿五区”的规定,经反复查看和筛选,初步确定了黄流镇卧龙岭、九所马鞍山、抱由好龙岭三个公墓建设地点。为了加大公墓建设力度,黄嘉琪县长多次亲自率领民政、林业和国土等有关单位到黄流镇卧龙岭进行考察。目前,该公墓的建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规划用地面积780亩、总投资3.5亿元的卧龙岭公墓第一期工程已完成467亩的详细规划,累计完成投资2700万元,占一期工程总投资的33.8%,已完成约个福位建设,现已有小部分坟墓迁移入园。

二、我县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已经展开,但受观念陈旧、经济发展、投入不足和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制约,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偏见和疑虑还比较多。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群众观念难以转变。调研中发现,殡葬改革宣传还不够深入,知晓面不广,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还较难接受,提出的问题多,意见多,怨言多,存在一些抵触情绪。

(二)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还未形成合力。目前,殡葬改革日常工作主要是靠民政部门单打独斗,显得力不从心,进展举步维艰。县直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不够,各有关职能部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力度不大,有些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特别是公墓建设的有关报批手续办理无力,导致了公墓建设的进度缓慢。按目前我县公墓建设的进度情况,还没有足够的福位满足现阶段开展全县大规模的宣传发动、清理整治“三沿五区”可视范围内的坟墓迁移。

此外,镇一级政府还没有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缺乏对殡葬改革工作应有的宣传和工作力度,还没有制订专门的殡葬改革工作计划。各方面对开展殡葬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畏惧于传统的力量,未能大张旗鼓地推动殡葬改革。

(三)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或相关法规。我县有关殡葬管理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尚未完善和健全。殡葬事务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缺乏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界定,各项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四)全县还未真正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殡葬改革涉及公墓规划、选址、用地等问题要与城乡建设规划同步考虑。

(五)资金投入不足。因财政对殡葬改革工作资金投入少,影响了公墓建设等殡葬改革工作进度。

三、有关原因分析。

目前,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这既有来自政策层面和历史现状的因素,也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还有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努力程度等原因。

民众长期以来受孝道文化、厚葬文化和入土为安理念的影响,有些人信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有些人信仰“风水地气”、“命理学说”,有些人认为选个合适位置埋葬后,能荫福后代。由于这些传统观念在群众中广泛存在,因此,在短时间内传统观念不会很快被破除,人们在感情上对新的改革还难以接受。

就农村群众而言主要有“三种心态”。一是部分人认为殡葬改革目前还没有必要。部分农民认为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殡葬方式能体现晚辈对尊长尽孝,现要进行改革一时难以接受。二是大部分农民认为殡葬改革是城市人或者单位人的事,与农民没有多大关系。三是部分群众担忧殡葬改革以后的殡葬成本会增加。他们认为目前是政府免费提供墓位迁移,但若干年后,由开发公司管理墓位会抬高价格,增设入园管理费用等,群众“死不起、也住不起”。此外,许多群众反映,现建设的公墓远离村庄,祭拜极为不便。目前,建设和使用公墓的意义、作用还鲜为人知。

就基层干部而言主要是“两头难”。一是权力使用难。实行殡葬改革,普遍认为“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也难用”。二是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由于殡葬改革是要改变人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丧葬习俗,操作起来难度大、世俗压力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殡葬改革工作不是干好事的,如果手段强硬,容易得罪人,不好面对经常见面的群众和乡里乡亲。

在思想认识上,虽然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认识到殡葬改革工作难度大,但许多人还没有将其摆上重要位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感恩戴德的重要社会事业去落实。在宣传上,既主动性更无长期性的宣传活动安排,有利于殡葬改革的浓厚氛围还未形成,干部群众传统的丧葬习俗观念转不过弯子,不支持甚至抵制殡葬改革工作的人还不少。目前,由于我县社会各层面对推行殡葬改革工作还达不成共识,加上这几年国家法定的清明节放假,无疑使祭祖上坟活动再度兴起,成为一种潮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殡葬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我县殡葬改革工作涉及民政、规划、建设、土地、林业和各镇等众多部门单位,由于政出多门,管理职能分散,在工作中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在调研过程中,各地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和殡葬工作是生死两大难事。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且其法规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都较完备,而殡葬改革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个别部门和部分镇对殡葬改革不易提高工作主动性,往往都是运动来,一阵风;运动过,影无踪。

现行殡葬法规要求的每一项硬性任务,对政府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都是向千年旧习挑战的一场社会变革,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一次重大转变,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么大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单靠民政部门在短期内管好是非常困难的。

现阶段,我县的执法队伍还未建立,各镇无专职的执法队伍和人员,执法力量和刚性措施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加之殡葬执法环境比较特殊,如遇到具体情况没有多少人敢碰硬,执法难度大,执法难到位。

此外,我县殡葬改革的管理政策还未制定实施。民生问题应包含人的生、老、病、死问题。目前,政府对公民的生、老、病都给予经济补助,唯独对“死”还没有形成补助制度。殡葬改革既然是一项民生工程,县政府应该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给予扶持,对亡故公民施行新的殡葬方式给予适当补助。殡葬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对几千年丧葬传统习俗的根本变革,很多时候是要靠殡葬执法来推动的,如果能够出台惠民幅度较大和操作性较强的有关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改革的阻力将会大为减少。

12。

四、对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殡葬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精神领域内破旧立新的思想变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稳妥推进。

(一)加快制定全县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殡葬事业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长期公益性事业,我们应结合实际,尽早编制我县殡葬事业发展规划。要按照省民政厅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根据人口数量、年平均死亡率等科学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县的公墓分布、数量和面积。尽快启动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征用和林地报批等有关前期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严格审批,分期建设,使公墓建设逐步走上依法、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切实加大对殡葬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对殡葬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是做好殡葬改革的重要前提。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超过80%,搞好农村殡葬改革是整个殡葬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县、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发放殡葬改革知识问答宣传单、开动乡村广播、制作殡葬改革专题电视节目、开辟殡葬改革专题栏目、组织刷写墙体标语和组织召开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长期坚持不懈地宣传殡葬法规政策的知识和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殡葬法规和政策的知晓率,转变群众观念,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殡葬法规,自觉实行殡葬改革,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对殡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树立起殡葬文明新风。

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殡葬改革工作。县直各单位要抓好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模范,身先士卒,带头支持殡葬改革和殡葬执法工作。

(三)加大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力度。殡葬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大,单靠民政部门很难推动,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县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镇政府在殡葬改革工作中作为一级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镇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并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增设对各镇殡葬改革工作的目标考核分值和加大考评力度。

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定期召开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研究和解决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殡葬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综合执法机制和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把殡葬改革工作也同时纳入部门政绩考核。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要引导各镇、村成立民间红白事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引导群众在殡葬改革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推动殡葬改革和管理社会化,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活动的指导,促进殡葬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四)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逐步规范管理。殡葬改革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推动,而建立健全殡葬法规和政策是搞好殡葬改革的基础。要建立建全殡葬管理运行机制,理顺政府管理与开发企业经营的关系;要依照国家、省殡葬管理的相关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合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更具操作性的殡葬管理制度、办法和文件,为我县依法搞好殡葬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政策保障。如,制订出台《xx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使殡葬改革工作步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五)注重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步伐。建议公墓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体现公益福利性的原则。政府应将公益性墓地作为民生工程,列入县财政预算,逐年加大财政投入,逐渐完善殡葬基础设施,为殡葬改革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根据县财力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有条件的时候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政策。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救助对象起步,逐步扩展到向县域居民提供减免费用的基本殡葬服务,降低群众承担的殡葬改革成本。

(六)搞好殡葬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一是要设立殡葬管理机构。尽快成立县殡葬管理中心或殡葬管理所,解决好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解决好无人、无力管的问题。二是要加强执法力量。组织建立一支由民政、公安、工商、林业、城管、国土等各有关部门协同参与的专门殡葬执法队伍,并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改变民政部门目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角色的状况。三是要配备基层专职殡葬管理人员。各镇要配备殡葬管理员,各村要配有殡葬协管员,通过上下连动,使县殡葬管理机构、镇殡葬专管员、行政村、社区殡葬协管员形成“三位一体”的殡葬网络。通过机构设立和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清理整治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殡葬改革法规政策和殡葬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

(七)加快公墓建设进度。突出重点,尽快启动和推进原定的黄流镇卧龙岭仙乐园、九所马鞍山仙乐园和抱由好龙岭仙乐园三个公墓园的前期各项工作,尽早完善好公墓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民众迁坟入园对福位的需求。

(八)集中力量治理重点区域的乱埋乱葬坟墓,构建殡葬新秩序。找准工作切入口,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抓好清理整治工作,把“三沿五区”可视范围内和城市规划区、项目规划区内的坟墓按区域安排迁入公墓园区。可以借鉴周边市县的好做法,出台优惠的迁移政策,清理我县重点区域的坟墓迁入公墓园区。如xx市海棠湾采取先抓好公墓园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先期迁入的给予补贴奖励和优先自选福位的作法,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迁移了6000多个坟墓。

我县要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形成强大的推动声势,利用一定时间的持续强力治理,打开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局面,构建起全县殡葬新秩序。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业绩改善煹靡嬗谥农再贷款政策倾斜、低利率和宽松的外部环境及自身内部改革。要保持来之不易的业绩改善,基本思路是抓住有利时机,努力深化改革,为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社自身改革逐步深入、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及央行政策倾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逐渐好转,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种业绩的改善,如何准确界定内、外因对业绩改善的贡献,又如何将政策倾斜等转化成信用社内部的改革动力,对指导农村信用社摆脱经营困境、增强盈利水平和深化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对辖内某县农村信用社作了专题调查。

连续三年的支农,使得地处沂蒙山区的某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迅速发展。截至年月末,农业贷款达到了亿元,占全部贷款的%。广大农户的良好信誉,确保了每年农业贷款的到期回收率都在%以上。农业贷款利息收入达到万元,占贷款利息收入的%以上。在去年盈亏平衡的基础上,今年有望整体实现盈利万元。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有了恢复性的改善,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彻底摆脱经营困境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构建了基础平台。总的看来,农信社业绩的改善是外生性和内生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农信社业绩改善的外生因素分析。

低利率与农村经济货币化使农信社获得低成本融资条件。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货币化进程加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迅速增长的自由交易市场,扩大了农民与城市居民及企业的商品交换;二是农产品价格的放开,促进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生产要素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三是大量涌出的农村个体、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货币化的程度,农村货币流通量增加。这都为农村信用社吸纳更多、更低廉的资金创造了条件。年该县存款规模为亿元,利息支出万元,实际存款付息率达到%,高于同期存款加权利率个百分点;到年,存款余额为亿元,利息支出万元,实际付息率仅为%。其中农村定期储蓄亿元,占储蓄存款的%,活期储蓄占比较年增加了个百分点。而且,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边际存款成本也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也有下调,但下调幅度明显小于存款,使存、贷款利差却由年的%变为现在的%,仅下降了个百分点,利差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解决农信社资金问题的同时增加了农信社收入。自年以来,中央银行通过批准动用存款准备金、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手段,对信用社实行政策倾斜,对引导信用社改进信贷投向、缓解支付压力、增强盈利水平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几年来,人民银行累计向该县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亿元,年月末的余额达到了万元,占农业贷款余额的%;批准动用存款准备金累计万元;累计发放短期再贷款万元。这些货币政策的实施,一则在农村资金需求旺盛、信用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导信用社开发了农村信贷市场,稳固了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地位;二则利率低,只相当于存款成本的一半,按规定利率上浮后的利差达到%,仅年就为该县农村信用社带来万元的收益。

竞争对手的逐渐退出为农信社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近来,国有银行逐渐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收缩机构、精简冗员,农村基金会的清理整顿也基本宣告结束,使得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减少,竞争成本降低。据统计,在-年三年间,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代办手续费支出高达万元。到年,手续费支出降至万元,相当于以往平均水平的%。信用社营业费用开支比年减少了万元。而且,竞争对手的退出,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也随之更加巩固。自年起,该县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已达到亿元,以年均%速度递增,年新增贷款以%的速度递增,贷款增量占当地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由于农业贷款大量投入,该县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地方政府给予了较高评价,行政干预逐年减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也确保了信用社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准予参与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农信社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人民银行指导农村信用社积极参与公开市场业务,开发新的资本运营渠道。年,该县农村信用社年在货币市场业务方面的收益就达万元,而且,通过灵活的资金调剂,还增强了整体资金的流动性。

(二)农信社业绩改善的内生因素分析。

大量农业贷款的稳定收益是农信社业绩改善的基本条件。被长期压制的农业贷款需求在农村信用社转换“三农”经营方向后得到初步满足。年,该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开展“百万农户工程”,实行农户联保责任制等一系列活动,围绕农业发展做文章。-年四年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亿元,仅年至年月间就累计发放亿元,使农业贷款余额增加到亿元,占整个贷款的%;贷款收息率与贷款执行利率的差距由年的%,逐渐缩小到年的%。农业贷款的高收益和低风险,扩大了信用社生息资产的基数。年,该县农村信用社生息资产只有亿元,到年,生息资产为亿元,这期间农业贷款增加到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也明显下降。

引入竞争机制激活了农信社内部经营活力。该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形式多样的竞争激发内部经营活力,开展了广泛的岗位竞聘制和客户经理制,优胜劣汰,初步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固定工资制,在最低生活保障线基础上核发基数工资,按绩取酬,不封顶,不保底,多劳多得,年末一次奖惩兑现。客户经理制的全面推开,调动了基层社积极性。年月,全县已发展成熟的客户经理人,客户经理经办存款亿元,贷款亿元,分别占存、贷款总额的%和%。这对增强内部活力、拓展市场空间、改进金融服务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内控制度成为农信社增收节支的保障。经过几年的经营实践证明:强化成本控制是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关键。主要措施有:一是减少费用开支。从联社到基层社一次性核定费用总额,对费用实行超额不补,结余留用,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年信用社业务费用开支比年减少万元。二是将利润指标一次核定到基层信用社。对利润实行超奖欠罚,这样每一个基层信用社,为完成利润指标必须改善资金吸存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仅储蓄代办费用由最高年份的万元,下降到年的万元,到年末该县信用社经营成本比年下降个百分点。三是建立以联社职能部门为主的内部资金调控体系和业务监管体系。主要负责辖内资金余缺的调度、资金成本的核算、管理核销呆坏账贷款等,在总量、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资金的综合运用水平。通过有效的业务监管,查处违规行为,并将其列入基层社法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由于措施得力,信用社违规事件基本杜绝。

二、农信社持续保持业绩改善的对策分析。

为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要特别注重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政策依赖问题。目前在低成本、高比例的存贷款利差之外,对农村信用社特有的优惠政策主要有支农再贷款、动用存款准备金和允许参与货币市场等,尤其是不断追加的支农再贷款作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目的在于促使农村信用社坚定支农经营方向、解决支付问题和增加盈利水平。但支农再贷款既不是扶贫款,也不是救济款,这种优惠政策更不可能永远实施下去,它总会有个时间界限,随着宏观货币政策需要调整而随时调整,央行再贷款也会逐步收回。而且,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即,农村利率将首先放开。到那时,利率水平随行就市,利差水平将逐步缩小,盈利能力将随之降低。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准确理解政策意图,把握住机会,把优惠政策有机地融入自身的经营管理之中,切实增强支农力度,增加盈利水平,打好长远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客户基础。

垄断惰性问题。国有金融机构的退出并不能否认农村金融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尽管农村基金会等以清理整顿而告结束,但其曾经占据一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已经清楚地说明市场是有需求的,且这部分需求正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遗漏。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不能正确地看待目前宽松的外部经营环境,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克服外部垄断所引发的低效率和工作惰性,刚见起色的经营业绩可能会难以维持。

市场的浅层开发问题。尽管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投放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巨大农村金融市场潜力的开发仍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据该县调查,农户贷款需求的满足率达到了%左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为实现农信社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当务之急是要将外部因素有机融入到自身经营之中,并加以吸收和消化,抓住有利时机,坚定支农经营方向,努力深化内部改革,合理配置责任权利,打牢基础,为信用社的长远发展建立稳定的平台。

信用社改革报告

人行××县支行:

于印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实施与考核细则的通知》(*银发[2004]279号)和《关于做好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后续工作的通知》(*银办[2005]57号)的相关要求,对我县农村信用社现阶段的改革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项央行票据认购后的基础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认购专项央行票据后,**万元呆账贷款和**万元历年挂账亏损共**万元被等额置换给人民银行。××县农村信用社受县人行委托对呆账贷款进行保全清收和处置。目前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两项认购后的基础工作。一是对专项票据所置换的呆账贷款进行了逐笔统计,列出了清单。据统计,**个基层社呆账贷款共**笔**万元。二是目前已把核定的数额将专项票据分解到了各法人信用社,并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了反映。下步我们将指导各法人社设立单独账户,记录处置委托呆账贷款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同时妥善完整保存所置换的原始档案,以及保全、处置、清收的原始记录。

二、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实施进展情况。

(一)降低不良贷款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截至2005年3月底,不考虑置换因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第一季度下降**万元,其中呆滞贷款下降**万元,逾期贷款下降**万元,分别完成计划数**万元、**万元和**万元的**、***和**。不良贷款占比为**,比计划数**多下降了**个百分点,较2002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降幅达**。考虑置换因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2002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降幅达**。

(二)第一季度降低不良贷款措施。

1、抓住春节期间亲戚子女团聚、打工贷户携款返乡的时机和他们爱面子的心理,走村串户发送催收贷款通知书,同时动员其亲戚朋友或家人做贷户的思想工作,加大了催收力度。

2、于第一季度大张旗鼓地在全辖内展开了收贷百日竞赛活动,逐级分解目标到社到人。各社内外结合,灵活施策,多管齐下,多法并举,合力攻坚,使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各社充分利用信贷微机管理系统,每日对各个不良贷款户的贷款及结息情况进行查阅,由会计开出结息预算数据单,交信贷员通知贷户及时组织贷款本息回笼。

4、实行日报、旬报制度进行强化清收。每名信贷员每天上班前将昨天的收贷收息情况和遇到的难点、问题如实向社主任汇报,共同研究清欠方案;各社每旬把工作进度上报到联社业务科,并定出下旬计划,做到了天天有进度,旬旬有数字。

5、继续开展了贷款清收“十元工程”建设活动,消灭百元内贷款合同,不良贷款每笔每月清收一次,每次最少收十元钱,较好保全了债权时效。

(三)所置换的不良贷款情况。

所置换的呆账贷款第一季度未盘活。下步我们拟加大对呆账贷款的盘活力度。一是把呆账贷款目标重新分解,落实到社到人,并开展清收呆账贷款竞赛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盘活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同政府做好汇报,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清收,要求资产管理部做好配合。三是定期考核,适时通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四是班子成员分片包社,深入清收第一线,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具体解决清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清收工作的稳步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贷款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损失较大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六是组织专门力量对农村信用社历年贷款诉讼案件进行全面清理,对有资产、有经济来源的欠债户,加大追索力度,强力进行清收。

三、增资扩股实施进展情况和资本充足变化情况。

(一)增资扩股计划完成情况。

2005年第一季度,全县信用社共增资扩股**万元,其中自然人股**万元,全部为资格股,法人股**万元,分别完成计划**万元、*万元的**和**。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达到了**,比计划数*多完成了**个百分点。

额**万元,占总股本的**,高于总股本的**,其中,职工持股总额**万元,占总股本的**,低于股本总额**。

(二)第一季度增资扩股措施。

2005年元至二月份,全县信用社共退股**笔**元。针对股金不稳定的现状,我们一是拓宽了宣传面。我们在加强宣传过程中,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信息披露,既向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把入股的好处讲清、讲准、讲透,同时,也如实向入股者提示风险,让每个股民都熟悉股东的权利、义务及可能承担的风险,使社员“明明白白”入股。同时充分宣传农村信用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及同农村基金会的区别,打消入股群众的疑虑,从而调动起他们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及向农村信用社入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了资本金补充机制,使扩股工作达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如二月底考虑置换因素,我社的资本充足率仅为**,是全省六个达不到**的单位之一。为此,我们迅速启动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广泛动员、改进服务等措施及时补充了股本金***万元,使得资本充足率达到了**(考虑置换因素)。三是加大管理规范力度,规定对以存化股、以贷求股、以贷入股、花钱买股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查处,确保农信社增资扩股工作的合法合规,提高股本金来源的真实性,切实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资本充足率变化情况。

2004年底,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为**。2005年3月底,考虑置换因素,通过第一季度增资扩股**万元、盘活不良贷款***万元,使资本充足率达到了**。

(四)下步增资扩股计划。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动员、鼓励信用社内部员工积极入股,提高员工入股份额,从而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资。二是在保证社员所入股金不足以干涉和影响信用社管理和经营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内有经济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联(私)营企业法人和农村种养大户等经济实体入股,改善目前信用社股金结构较单一的局面,充实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运用多策吸收投资股。四是继续加大股金规范力度。从而使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兑付央行票据的条件。

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展情况。

我们初步建立了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分设框架和约束制度,初步确定了理事长、理事、监事长、监事、经营班子的职责,强化了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在新的领导体制运作中,联社理事长主持理事会的工作,是法定代表人,任党支部书记,不参与业务经营,主要决策、定向、监督、引导和负责党建工作。联社主任全面负责全辖信用社的业务经营,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保证辖内信用社顺利开展业务。在具体操作中,理事会是农村信用社的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农村信用社工作,研究决定选举更换理事会,制定联社经营方针、业务经营计划,聘任和解聘联社主任、副主任等。理事长授权主任组织实施理事会各项经营决策,并负责主持社员代表大会,主持召集理事会会议;听取联社主任前阶段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及计划安排,提出工作建议;检查理事会议的实施情况,对联社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在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这一新体制下,联社主任根据理事会授权,依法大胆开展日常的经营管理,通过主任办公会行使章程规定的各项职权,主任不再分管信贷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贷款和费用列支有一票否决权,无一票通过权。主任通过召集主任办公会和社务会,提出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拟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草案和财务预决算方案及提出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下步我们将以制度形式将三会以及对高管人员的审计、授权经营、信息制度等予以固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五、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一)完善激励机制。

我们实行了“三定三联”为基准的“工效挂钩”分配方式,即外勤定收贷、收息目标,内勤定收储目标,社主任定收贷、收息、收储目标,一个中有三次完成比在**(含)以下的,免去社主任职务。工资联系目标,工资联系效益,取消了档案工资,以效益定收入,按贡献取报酬,每月考核兑现。此举形成了人人关心经营,人人参与经营的良好氛围,使经营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县**个独立核算单位中,有**个信用社盈余,盈余金额**万元,比上年同期多盈**万元。盈亏轧差后亏损**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万元,减幅**。

(二)完善风险控制和应急机制。

通过对新发放贷款实行贷款风险责任制、赔偿制和ab制管理,规范了信贷员的经营行为,使信贷质量逐步得到提高。通过信贷管理预警程序的应用及双降活动的开展,遏制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源头。同时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并成立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支付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处置支付风险值班和重大事项快速上报制度,有效防止了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内部核算、费用控制制度。

对费用实行限额控制管理,按业务量、存贷款规模、管理区域大小等核定各社费用额,不得超支。同时在财务开支上,既坚持“一支笔”审批,又搞民主监督,对限额以上的开支集体研究,防止了虚假开支和“一支笔”下的腐败发生。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使信用社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第一季度综合费用率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各项财务支出为**万元,较上年同期少支出**万元。

(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由稽核科负责每季分项对联社业务、财务、会计、出纳、信贷、计划执行等内容,采取专项审计和全面审计相结合,现场检查稽核与非现场检查稽核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纠正事项通知书,令其限期纠正,反馈整改信息,从而达到了强化内部管理,杜绝违章违纪现象。

下步我们将健全信用社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机构控制、岗位控制、程序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布局机构网点,撤并业务规模小、经营亏损的营业网点,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信息披露、内审等配套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二00五年*月*日。

《乡镇信用社改革实施进展情况报告》,欢迎阅读乡镇信用社改革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信用社改革报告

答:农村信用社是由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组成的社区*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4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6724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的11.6%;各项贷款余额19585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11.5%。其中,农业贷款余额8615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6%。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2、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加收入,需要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增加投入。其中资金的投入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资金投入主要是三个渠道:一是农民自己对生产活动本身的投资;二是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其他有关补贴;三是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在这三个方面,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地方甚至在60%以上。而统计数字表明,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中,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占到8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已达到90%。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9年以来,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大力推广信用农户、信用村镇等评定活动,大大简化了农民贷款的手续,方便了农民贷款,也使农民的贷款面有了很大提高,困扰多年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至2003年年末,全国有32225家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机构总数的94.8%,有18553家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占机构总数的54.6%。2003年当年,全国有6217万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64%,占全部农户数的28%。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大量撤出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凸显。

3、为什么国务院决定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答: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地方金融机构,多年来尽管在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十分重视。1997年以来,国务院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国务院领导同志也亲自考察农村信用社工作,并作重要指示。2003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强调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西南北差异较大,各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水平很不一样,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要求也不相同。虽然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研究论证了很长时间,并且也在局部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但是,对于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如何因地制宜地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结构,如何选择确定适应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要求的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等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试验。特别是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两个重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责权利关系的调整,情况复杂,政策*强,必须积极慎重、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国务院决定选择部分省(区、市)进行试点,在认真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4、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根据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5、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答:做好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原则。农村信用社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其经营的方向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都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偏离了这一方向,就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和目标。

(2)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改革试点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产权制度设计、组织形式选择等方面,不搞“一刀切”,而要结合各地不同情况,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要坚持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进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金融机构之一,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必然留有较重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更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

(4)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通过改革,要明确监督管理体制,切实发挥省级人民政府、国家监督管理机构、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以及农村信用社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落实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

6、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以撤销。

(2)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交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国家银行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对信用社的监管,从而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为有效实施对信用社的管理,试点地区可成立省级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机构,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同时明确,省级人民政府应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

(3)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为帮助消化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改革试点的顺利开展,在防范道德风险前提下,对试点地区的信用社,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

(4)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改革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信用社通过改革建立自身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良*循环机制。而政策扶持的目的,也在于通过帮助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减轻经营负担,通过“花钱买机制”,使信用社能够得以轻装上阵,转换经营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支农服务的功能,为支持“三农”提供更好的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答: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由银监会会同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组织实施。按照引导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试点单位的选择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自愿申报,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后报国务院确定。确定为试点单位的省(区、市),应组成由省(区、市)政府牵头,银监局、人民银行、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改革领导小组要根据国务院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提出本省(区、市)试点的具体实施意见,由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8、做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应当了解哪些文件?

答:要想了解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应当认真学好以下文件:

(1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46号)。

9、农村信用社为什么交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答:把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主要是因为:

(1)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的目标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指导,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支持力度。

(2)虽然农村信用社作为为社区服务的金融组织,各自都是独立的金融企业法人,但其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客观上也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尤其是风险的防范和违法、违纪、违规案件的及时查处等。

(3)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省级人民政府也已经初步具备了管理指导地方*金融机构的能力。

(4)把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进经营和发展业务,改善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环境;有利于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加大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的力度,维护农村金融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10、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是什么?

答: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将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总体框架。具体讲是由国家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集中依法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省级人民政府通过省级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及服务,农村信用社自身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

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

(六)抓好巩退项目实施,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

廉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我作为发改委一把手,深感责任重大,时常告戒自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廉政建设上不仅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更是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一)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在日常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委里主要负责人,我坚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到委里和下属单位报销应由个人和家庭支付的.费用,从未收受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贵重物品,从未利用各种机会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在各种公务接待活动中,严格按规定办事,力行节约,不搞铺张浪费,不讲排场,不搞特殊化。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一、xx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以上关于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继续关注。

信用社改革

但由于长久以来形成、一时难以完全化解的内外部矛盾,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大潮中,把握机遇,顺势崛起,本人对农村信用社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经营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抓住机遇,借助银监局、人民银行的监督、指导及政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不断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存贷款规模不断加大,股本金大幅增加,不良贷款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比率仍偏高。从目前情况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仍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瓶颈”。改革以来,在政府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对不良贷款进行了大力清收,几经努力,存量不良贷款能收的都已收回或活化,未收回的,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中,农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居多,这些贷户本身都是弱势群体,一旦贷款形成不良,重新盘活的机率就很小,特别是企业转制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收回难度相当大。二是农村信用社目前信贷人员较少,清收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信用社奖罚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力度不够,道德风险未能得到全面控制,致使不良贷款出现前清后增现象。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使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受阻,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历史包袱沉重,风险等级较高。虽然经营形势式有所好转,账面实现了盈余,但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挂账数额和拨备缺口巨大,短时期内难以化解。虽然农村信用社加大化险升级工作力度,制定了发展规划,但经营效益的提高恰恰与消化历史包袱、补足拨备两者矛盾并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实现降级升位的同时经营效益大幅增长。

一、狭窄,资本金严重不足,又因目前分红回报较低,不能满足入股社员的收益愿望,大大影响了股本金的稳定性,且投资股比例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于人行支农再贷款和拆借资金的支持,大大增加了信用社的经营成本。

(四)业务种类单一,收入能力较弱。受经营方式的局限,农村信用社目前经营收入主要依靠贷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仅有代付教师工资、代付粮食直补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而代付业务基本上没上中间收入,代理保险又因为农村险种少又不切合农民实际,而发展不顺畅。同时,因银行卡业务推行较晚,与各大专业银行相比处于竞争弱势,中间业务收入极度缺乏。因此,发展中间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从贷款营销来看,农村信用社机构设置点多、面广、线长,业务规模小,而且贷款营销以小额贷款为主,分散到千家万户,经营管理费用大,其库存现金占压,运销费用开支、资金结算及各项营运成本等均高于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

三、借助改革机遇创新经营发展。

农村信用社面对多年积淀所形成的硬负债、软资产、高风险、低效益的现状,同时面临着强手如林的金融竞争,要求得生存并实现发展,只有鼎力革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同业竞争中抢占市场,筹资金、防风险、争效益。

(一)明确重点,夯实基础抓创新,全力拓宽收入来源。从目前状况看,农村信用社作为以农村为主要发展阵地的金融机构,面对发展水平较其他商业银行仍较低,而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消费意识和信用意识仍较薄弱的现实,业务经营必须要明确重点,在做好主打产品的基础上,谋求业务创新,增加收入来源。一方面,要力足现实,突出贷款业务。从目前发展水平来看,农村信用社要提高经营水平和能力,关键仍是在于贷款营销的有效性和贷款质量的提高,所以,农村信用社必须把经营重点放在贷款业务上,并突出“三农”贷款投放,做大做强“支农”产品。对“三农”内涵应适当扩大,可在传统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扩展至涉农企业、涉农经济组织和为农业、农村经济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服务区域可扩展至县域的城乡结合部。以此全面扩大贷款营销面,提高贷款质量,增加有效收入来源,最终实现阶段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业务品种,特别是对中间业务,要结合实际,进行开发和尝试,逐步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增强竞争实力。

(二)内外结合,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妥善处理“包袱”。改革以来,虽然在不良贷款清收上探索出很多盘活措施,但不良贷款占比仍较大,仍是信用社经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信用社对这一历史包袱,需要客观对待,既要解决因政策性因素形成的历史包袱,又要防止把因市场风险和经营管理不善而形成的新风险归结为历史包袱。要划清界限、确定责任人,在继续加大对责任人贷款追究力度的基础上,创新措施进行清收活化。另一方面,对历史以来形成的不良贷款,单靠信用社的力量还不能够在短期内真正予以活化,要使信用社轻装上阵,还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给予信用社更大的政策支持。国家应尽快制订减免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的政策,对政策性历史包袱应由政府负责并承担,可采取“一次性补偿”办法,解决历史包袱。

(三)强化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成功后,已建立了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了核算方式,但转换经营机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统一法人后,不仅仅是核算方式的改变,其中也包括利益分配机制、经营考核机制、网点管理机制、资金营运机制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尽快适应统一法人体制要求,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和全员营销制;从集约化经营入手,改进网点管理机制和效益核算机制;从提高资金运用率入手,加强资金营运机制;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入手,健全用人机制和经营考核机制。通过强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经营发展。

(四)借助改革,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创建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农村信用社的困境必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得了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给了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新的希望,但要想保证改革成果,保证信用社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还需要中央银行加大对信用社的支持力度,把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的“弱势群体”倾注扶持之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适当支持:一是再贷款支持。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势单力薄,对外部救助的依赖性较强,这种比较劣势容易导致支付危机,中央银行需要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根据农村信用社需要及时给予再贷款支持。二是实行优惠利率,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利率;三是在现金和开户上,结合实际取消一些限制性规定;四是在税收政策上,税务部门要根据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户和农业的特点,继续降低营业税率,对资不抵债信用社应免交营业税,对有历年挂亏的信用社免交所得税,待其经营好转后再恢复征税。对信用社依法收贷中以资抵贷的土地使用权、房产设备等免交交易环节的各种税赋,对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当年适当减免营业税。五是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

人行××县支行:

我们认购专项央行票据后,**万元呆账贷款和**万元历年挂账亏损共**万元被等额置换给人民银行。××县农村信用社受县人行委托对呆账贷款进行保全清收和处置。目前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两项认购后的基础工作。一是对专项票据所置换的呆账贷款进行了逐笔统计,列出了清单。据统计,**个基层社呆账贷款共**笔**万元。二是目前已把核定的数额将专项票据分解到了各法人信用社,并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了反映。下步我们将指导各法人社设立单独账户,记录处置委托呆账贷款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同时妥善完整保存所置换的原始档案,以及保全、处置、清收的原始记录。

(一)降低不良贷款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截至3月底,不考虑置换因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第一季度下降**万元,其中呆滞贷款下降**万元,逾期贷款下降**万元,分别完成计划数**万元、**万元和**万元的**%、***%和**%。不良贷款占比为**%,比计划数**%多下降了**个百分点,较底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降幅达**%。考虑置换因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20底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降幅达**%。

(二)第一季度降低不良贷款措施。

1、抓住春节期间亲戚子女团聚、打工贷户携款返乡的时机和他们爱面子的心理,走村串户发送催收贷款通知书,同时动员其亲戚朋友或家人做贷户的思想工作,加大了催收力度。

2、于第一季度大张旗鼓地在全辖内展开了收贷百日竞赛活动,逐级分解目标到社到人。各社内外结合,灵活施策,多管齐下,多法并举,合力攻坚,使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各社充分利用信贷微机管理系统,每日对各个不良贷款户的贷款及结息情况进行查阅,由会计开出结息预算数据单,交信贷员通知贷户及时组织贷款本息回笼。

4、实行日报、旬报制度进行强化清收。每名信贷员每天上班前将昨天的收贷收息情况和遇到的难点、问题如实向社主任汇报,共同研究清欠方案;各社每旬把工作进度上报到联社业务科,并定出下旬计划,做到了天天有进度,旬旬有数字。

5、继续开展了贷款清收“十元工程”建设活动,消灭百元内贷款合同,不良贷款每笔每月清收一次,每次最少收十元钱,较好保全了债权时效。

(三)所置换的不良贷款情况。

所置换的呆账贷款第一季度未盘活。下步我们拟加大对呆账贷款的盘活力度。一是把呆账贷款目标重新分解,落实到社到人,并开展清收呆账贷款竞赛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盘活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同政府做好汇报,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清收,要求资产管理部做好配合。三是定期考核,适时通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四是班子成员分片包社,深入清收第一线,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具体解决清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清收工作的稳步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贷款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损失较大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六是组织专门力量对农村信用社历年贷款诉讼案件进行全面清理,对有资产、有经济来源的欠债户,加大追索力度,强力进行清收。

(一)增资扩股计划完成情况。

20第一季度,全县信用社共增资扩股**万元,其中自然人股**万元,全部为资格股,法人股**万元,分别完成计划**万元、*万元的**%和**%。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达到了**%,比计划数*%多完成了**个百分点。

截至年3月底,全县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万元(不含入股省联社资金**万元),其中自然人股(含职工股)**万元、法人股**万元,分别占股本总额的**%和***%。在自然人股中,职工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的**%;在这**万元的股本金中,均为资格股,其中自然人(含职工)资格股**万元,法人资格股**万元,分别占股本总额的**%和**%。在自然人资格股中,职工资格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的**%。最大单个法人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万元的**%,未超过股本总额的*%;最大单个自然人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万元的**%,未超过比例(我县选择的是二级法人体制);自然人持股总额**万元,占总股本的**%,高于总股本的**%,其中,职工持股总额**万元,占总股本的**%,低于股本总额**%。

(二)第一季度增资扩股措施。

2005年元至二月份,全县信用社共退股**笔**元。针对股金不稳定的现状,我们一是拓宽了宣传面。我们在加强宣传过程中,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信息披露,既向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把入股的好处讲清、讲准、讲透,同时,也如实向入股者提示风险,让每个股民都熟悉股东的权利、义务及可能承担的风险,使社员“明明白白”入股。同时充分宣传农村信用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及同农村基金会的区别,打消入股群众的疑虑,从而调动起他们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及向农村信用社入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了资本金补充机制,使扩股工作达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如二月底考虑置换因素,我社的资本充足率仅为**%,是全省六个达不到**%的单位之一。为此,我们迅速启动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广泛动员、改进服务等措施及时补充了股本金***万元,使得资本充足率达到了**%(考虑置换因素)。三是加大管理规范力度,规定对以存化股、以贷求股、以贷入股、花钱买股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查处,确保农信社增资扩股工作的合法合规,提高股本金来源的真实性,切实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资本充足率变化情况。

底,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为**%。2005年3月底,考虑置换因素,通过第一季度增资扩股**万元、盘活不良贷款***万元,使资本充足率达到了**%。

(四)下步增资扩股计划。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动员、鼓励信用社内部员工积极入股,提高员工入股份额,从而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资。二是在保证社员所入股金不足以干涉和影响信用社管理和经营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内有经济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联(私)营企业法人和农村种养大户等经济实体入股,改善目前信用社股金结构较单一的局面,充实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运用多策吸收投资股。四是继续加大股金规范力度。从而使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兑付央行票据的条件。

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展情况。

我们初步建立了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分设框架和约束制度,初步确定了理事长、理事、监事长、监事、经营班子的职责,强化了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在新的领导体制运作中,联社理事长主持理事会的工作,是法定代表人,任党支部书记,不参与业务经营,主要决策、定向、监督、引导和负责党建工作。联社主任全面负责全辖信用社的业务经营,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保证辖内信用社顺利开展业务。在具体操作中,理事会是农村信用社的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农村信用社工作,研究决定选举更换理事会,制定联社经营方针、业务经营计划,聘任和解聘联社主任、副主任等。理事长授权主任组织实施理事会各项经营决策,并负责主持社员代表大会,主持召集理事会会议;听取联社主任前阶段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及计划安排,提出工作建议;检查理事会议的实施情况,对联社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在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这一新体制下,联社主任根据理事会授权,依法大胆开展日常的经营管理,通过主任办公会行使章程规定的各项职权,主任不再分管信贷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贷款和费用列支有一票否决权,无一票通过权。主任通过召集主任办公会和社务会,提出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拟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草案和财务预决算方案及提出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下步我们将以制度形式将三会以及对高管人员的审计、授权经营、信息制度等予以固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五、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一)完善激励机制。

我们实行了“三定三联”为基准的“工效挂钩”分配方式,即外勤定收贷、收息目标,内勤定收储目标,社主任定收贷、收息、收储目标,一个年度中有三次完成比在**%(含)以下的,免去社主任职务。工资联系目标,工资联系效益,取消了档案工资,以效益定收入,按贡献取报酬,每月考核兑现。此举形成了人人关心经营,人人参与经营的良好氛围,使经营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县**个独立核算单位中,有**个信用社盈余,盈余金额**万元,比上年同期多盈**万元。盈亏轧差后亏损**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万元,减幅**%。

(二)完善风险控制和应急机制。

通过对新发放贷款实行贷款风险责任制、赔偿制和ab制管理,规范了信贷员的经营行为,使信贷质量逐步得到提高。通过信贷管理预警程序的应用及双降活动的开展,遏制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源头。同时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并成立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支付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处置支付风险值班和重大事项快速上报制度,有效防止了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内部核算、费用控制制度。

对费用实行限额控制管理,按业务量、存贷款规模、管理区域大小等核定各社费用额,不得超支。同时在财务开支上,既坚持“一支笔”审批,又搞民主监督,对限额以上的开支集体研究,防止了虚假开支和“一支笔”下的腐败发生。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使信用社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第一季度综合费用率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各项财务支出为**万元,较上年同期少支出**万元。

(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由稽核科负责每季分项对联社业务、财务、会计、出纳、信贷、计划执行等内容,采取专项审计和全面审计相结合,现场检查稽核与非现场检查稽核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纠正事项通知书,令其限期纠正,反馈整改信息,从而达到了强化内部管理,杜绝违章违纪现象。

下步我们将健全信用社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机构控制、岗位控制、程序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布局机构网点,撤并业务规模小、经营亏损的营业网点,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信息披露、内审等配套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二00五年*月*日。

信用社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临沭县支行:

自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以来,临沭联社在上级行办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依法合规经营,加快业务发展,强化内部管理。现将临沭联社2010后续监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截至2010年末,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72632万元,较年初增加60697万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305629万元,较年初增加542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35661万元,较年初增加15167万元;存贷比例为63.24%。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5660万元,较年初下降30027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15.13%,较年初下降14.66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的双下降;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63.11%,较年初增加45.48个百分点。

二、监测考核材料报送情况。

临沭联社能够按规定时间报送改革试点进展情况专题报告、后续监测表及相关的财务报表。

三、资本约束能力方面。

2、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至2010年12月末资本净额达到109801。

万元,加权风险资产为279326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3.93%,较年初提高9.31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达到9445万元,较年初增加3658万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63.11%,较年初增加45.48个百分点。

四、资产质量改善方面。

为进一步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临沭联社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配齐配强了信贷队伍,落实了信贷专管员制度,通过考试评议,一批业务精、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员工被聘任为信贷专管员,其中86%为近年来招聘进入的大学生,为从源头把好信贷关提供了保证;同时还对客户经理队伍进行了竞岗组合,充实壮大了信贷营销队伍,也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奠定了人员基础。二是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实施,重新完善了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管理办法及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并制定了新的贷款责任界定实施细则,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及客户经理a、b岗制,从源头上堵住不良贷款的新增的口子。三是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整体处置、公开拍卖、全员清收等多种方式化解存量不良贷款。至2010年末,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5660万元,较年初下降30027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15.13%,较年初下降14.66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占比的双下降。

下一步,临沭联社将原有的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措施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对表外不良贷款的有效管理,向表外不良贷款要效益。联社近期将配备专职人员,制定专项管理办法,确定短期、中长期的清收处置目标,确保实现收益最大化,实现对表外不良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二是进一步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激励机制,全力调动内外部人员的积极性。临沭联社将根据省联社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奖励指导意见》,制定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奖励办法,设立不良资产管理清收专项奖励,按照业务量及工作成效对专职清收机构核定费用限额,明确奖励标准和资金列支渠道,确保奖励资金的到位兑现。对达到清收效果的集体和个人,联社按照清收额度,直接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四、盈利能力提升方面。

2010,全县农村信用社实现账面利润787万元,经营利润6007万元,人均经营利润14.3万元。至年末各项资产月均余额为395280万元,全年经营利润6007万元,年末资产利润率为1.52%,同比提高0.96个百分点。不存在历年亏损挂账情况。

五、内控管理制度方面。

五是因住房补贴2010更改为在职工工资科目中列支,按新的工资计算口径计提三费,同比增加。

2、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情况。2010年,重新修订《贷款责任界定管理办法》,加强新增贷款监测,对存量贷款与新增贷款、本单位权限内贷款与超权限部分贷款的责任承担分别进行了规定,从源头上控制了不良贷款的增加。2010年对2人给予了行政记过处分,对40人给予了扣发效益工资处罚。

3、根据国家税收政策,本期未上缴企业所得税,净利润为787万元,按照利润分配的顺序和比例按10%计提盈余公积,相应提取一般准备,留存未分配利润进行股金分红,切实落实各项分配制度。

4、已建立并实行重要岗位轮换、绩效工资等制度。今年年初对中层正职干部进行了竞聘交流,对在一地任职超过三年的进行了异地交流。通过竞聘,有三名落聘,新提拔4人,异地交流14人。二是对客户经理进行了竞岗组合。今年4月份,由员工本人和主持工作主任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全辖客户经理队伍由原来的48人充实到84人,其中一大批业务素质高、原则性强的大学生走上了客户经理岗位,有4名原客户经理未能竞上岗而作待岗处理。三是落实了信贷专管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了22名信贷专管员并于今年3月份落实到岗,其中19人是近使年新进的大学生,他们德才兼备,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全县信用社信贷管理的监督员和守门员,为信贷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开展了中层副职竞聘工作。九月份,联社进行了7名中层副职的竞聘,经过理论考试、民主测评、演讲答辩、班子评议,最终优秀的7名员工脱颖而出,为临沭联社的中层注入了新的血液。在绩效考核方面,实行“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促发展”的经营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2010未发生各类重大案件,主要高管人员未发生重大违规、违法行为。

六、三会一层的运行机制方面。

“三会一层”组织架构按照各自职责运作,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绩效考核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于每年的一季度进行了信息披露,并报人民银行备案。2010年一季度,临沭联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员,重新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组成了新的高级经营管理层,“三会一层”能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效率及科学性,理事会下设了提名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关联交易委员会,经营管理层下设审贷委员会和财务管理委员会。这些专门委员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利于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内部控制,理事长、主任不得参加大额贷款审查委员会,但对大额贷款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贷款有“一票否决权”。

七、支农服务功能。

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占比82.75%,同比增加3.14个百分点,实现了监管要求的涉农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

八、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临沭县政府以所拥有的6116亩白旄板栗林场使用权置换临沭农联社的可疑类2720笔34923万元、损失类485笔4881万元不良贷款共计3205笔39804万元。置换完成后,临沭农联社拥有6116亩白旄板栗林地使用权,并纳入无形资产进行管理。7月28日,该宗资产置换账务处理完毕;12月贷款核销1200万,临沭联社都及时将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临沭县支行,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九、省联社履行职责。

能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号)要求,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十、地方政府落实承诺的扶持政策。

2010年全年利息收入16083万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16万元,其他业务收入8万元,营业税按3%计提,优惠2个百分点,金额328万元,相应减免附加税30万元,合计减免税358万元。全部落实到位,临沭联社对地方政府置换资产有充分的自由处置权。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改革自查报告

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放管服改革自查工作的通知》(甘建法[20xx]368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细致的开展了自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

(一)简政放权,提高效能。根据《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政府部门及驻定单位第十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定政发[20xx]55号)要求,我局取消事项一项,原项目名称人民防空工程建设项目及易地建设审批,自文件下发以后,我局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取消了中型及以下单建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事项。

(二)转变服务方式,接受社会监督。我局在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定西子站阳光政务公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共153项,其中:行政许可22项、行政处罚93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奖励1项、行政征收2项、行政强制1项、其它行政权力32项。为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推进我局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转变行政审批方式,着力打造依法行政阳光政务,20xx年全局2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窗口受理范围,进驻市政务大厅住建窗口统一受理。截至目前,共受理审批事项541件,办结530件,其余11项正在办理中,办结率97.9%。

(三)做好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制定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认真贯彻落实三张清单一张网的政务公开要求,对承担的行政职责认真进行梳理,制定了房屋所有权登记、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的办事指南,对公共服务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基本流程、申请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咨询方式、受理机关等事项进行公开。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缩短办结时限,积极推行网上办公,于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了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建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登记,极大的方便了房产开发企业和办事群众。同时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根据职责定位,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相应责任。增强了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的透明度,方便了服务对象,强化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四)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阶段性回头看。

一是按照《定西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阶段性回头看的通知》要求,对近年来中央、省、市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截至目前各县区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都没有反应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

二是根据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编办等部门《关于合理划分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做好协同放权工作的意见》(定政办发[20xx]34号)精神,20xx年4月以来,原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的市级权限内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审批工作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其中党群政法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含污水垃圾项目)、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由我局负责。承担这一工作以来,严格把关,对前置手续齐全、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未超过可研批复10%的项目,严格按照《甘肃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咨询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承担,根据技术咨询审查报告,决定给予批复或重新修改上报。近半年来,接到以上三类初步设计审查申请3项,分别为定西市体育场建设项目、通渭县客运中心建设项目和定西市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已全部批复。

(五)日常检查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确保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市各县区建成了远程视频监管平台,市区及各县城区95%的建筑工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监管水平。今年全市共检查项目130项,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5份、建设行政执法建议书11份、安全质量隐患和问题整改通知书6份、安全质量隐患和问题清单37份、限期整改通知书5份。

二、保留行政审批事项。

目前单位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共22项,没有中介服务事项,只有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审批根据《甘肃省物价局,甘肃省财政局,甘肃省人防办,甘肃省建设厅文件》(甘价服务{20xx}193号)要求,每平方米收费1250元,其余21项行政许可不收费。具体审批事项和办结时限如下:

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核发,办结时限10个工作日;。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

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核准批复,办结时限2个工作日;。

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及重大内容修改审批,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三级(含暂定)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四级、暂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定,办结时限30个工作日;。

暂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延期核定,办结时限30个工作日;。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

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审批,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

人民防空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拆除更新、改造、迁移审批,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

人防工程拆除、改造、报废审批,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

城市供水企业资质初审,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城市桥梁上架各类市政管线审批,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燃气经营许可,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停水供水许可,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挖掘或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许可,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认定,办结时限60个工作日;。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办结时限60个工作日。

三、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和平台运行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方式,经研究,我局负责市区规划区内的自有资金建设项目核准批复权限。20xx年7月,按照省、市不断深化网络化办公的工作要求,针对自有资金建设项目立项周期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了定西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综合办公系统,系统运行后,大大缩短了办结时限,加快了办事流程,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20xx年,批复全市自有资金建设项目37项,总建筑面积335.8万平方米,总投资117.03亿元。

四、双随机公开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为贯彻落实《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西市实施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定政办发[20xx]88号)和《定西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定审改办发〔20xx〕2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了《定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据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方案》。

二是为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根据市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和我局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定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双随机抽查工作实施细则》,同时在单位网站政务公开栏公布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三是配合市、区两级环保、执法人员联合对定西市区内四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建设施工单位依法进行了查处,并对三家违规企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

五、执法案卷规范性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对20xx年办理的执法案卷进行了自查,通过进行自查,办理的行政处罚案卷共6件,目前已结案5件,还有一件正在处罚决定执行过程中。处罚单位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十五日内,将罚款交至定西市非税收入管理局指定账号。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执法稽查科指定专人将全部材料整理、分类、编号、组卷。

六、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单位进驻审批事项多,涉及的有些业务要求高,窗口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还不太全面,存在个别问题不能及时向企业办理人员答复,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二是有些审批事项专业要求较高,需要专家会审,由大厅窗口受理后转交相关科室后,由科室向申请企业进行答复办理。

三是网上行权工作进展缓慢,特别是网上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还不能大量开展,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平衡。

四是在日常监管中,还存在监督管理不能做到全覆盖,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到位的情况。

七、下一步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审批办理流程,提高企业参与审批和监督审批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局审批行为更严谨、更规范、更阳光。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合规、简明、高效地做好每一项审批服务。各审批科室、局属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取消重复性、形式化的审批手续,推行网上审批,对审批事项通过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

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围绕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力争申报材料再精简,没有法律依据的申报材料一律取消。

四是利用双随机机制强化对各市场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强化对市场主体及有关人员的事中事后监管,把握监管风险点,各科室、局属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化解市场风险。

信用社改革工作总结

xx年年是进一步深化信用社改革的关键年,我社在上级行和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尽职尽责、努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联社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央行票据兑付为核心,不断加大筹资力度,扩大信贷规模,深化支农内涵,狠抓清非降比,狠抓财务收支;基本完成了联社下达的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信用社各项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存款较上年净增950万元,占联社分配全年计划的107.1%;;收息完成303万元,占联社分配全年计划419万元的72.31%,欠任务116万元;盘活不良贷款任务占比控制在14.4%以内。

央行票据兑付工作。

过去的一年,为确保我县央行票据兑付,我社按照联社的统一布署,按照兑付的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条对照,逐项核实,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好,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到上报数字及时准确,指标合规。

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坚持“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不良贷款迁徙变化分析报告制度,每月对五级分类迁徙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不良贷款迁徙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加强责任和处罚,及时采取清收转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全员合规教育工作。

今年5月,联社结合省银监局关于提出的,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全员合规教育活动以及我县信用社在省联社业务真实性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中开展“教育、整顿、规范、提高”的活动。我社按照联社的活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活动圆满完成。确保了活动开展和正常业务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员工作风建设工作。

10月,联社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员工作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员工作风建设活动。我社要求全体员工重点学习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和市委的“五禁止”,严格按照四个“十不准”和“五禁止”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使我社员工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两大工程建设工作。

按照市办xx年全市着重要作好两大工程建设的指示精神,我社按照市办和联社的统一要求,实行阳光信贷,装修信贷大厅,信贷人员统一在信贷大厅办公,信贷制度、规定、流程上墙。规定工作时间,权限内的贷款当时办理,超过审批权限的二日内给予答复,符合条件的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办理。信贷人员姓名、职责、联系方式公开,便于联系和监督。

在信用户评选对象上,增加了公务员和城镇居民信用户,扩大了评选范围。在信用户评选把关上,注重真实性和责任制,规范了评定环节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信贷员为调查评级主责任人,确保了评选质量,我社受理了信用户申请866份,共评出信用户701户。

总结xx年工作我社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收息工作缺口较大,最后22天的工作重点是组织业务收入,为确保联社下达业务收入计划任务的完成,我社准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要全面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集中时间、人员全力打好最后22天的冲刺仗。

2、按照联社去年年底制定的3000元以上贷款三个月必须结算一次的.标准,逐人、逐户、逐笔每个信贷员交叉复核。

3、加大年终考核力度。特别是对收息和盘活工作,我社对这两项任务考核力度更大,并制定了年终奖金的50%考核收息,30%考核盘活,20%考核存款的考核标准。

4、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保证上报各项经营数字真实、准确,严格按照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及联社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办事,圆满向上级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一季度业务经营计划。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将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喜悦来迎接08年的到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做好08年第一季度工作,在联社08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未下达的情况下,我社根据xx年联社计划,现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制定08年第一季度各项业务经营计划如下:

1、存款。xx年联社下达我社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是净增930万元,我社26人,人均35.77万元,08年我社计划净增800万元,我社现20人净增40万元。

2、收息。xx年联社下达我社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是收息112万元,我社08年计划收息108万元。由于按联社总体工作部署xx年我社通过收回贷款和减少投放预计将压缩信贷规模300万元,年底各项贷款总额将是4500万元左右,按年息9.6%预计收息108万元。

3、盘活。08年第一季度我社计划盘活不良贷款12万元。

4、投放。08年第一季度我社按联社总体工作部署,如联社同意放款,我社计划投放300万元。

改革工作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报告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上海高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上海法院的司改工作于207月在市二中院、徐汇、闵行、宝山区法院等四家法院先行试点,204月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开。一年多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于法有据、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动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年7月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对上海及上海法院改革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抓好思想发动,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这次司法体制改革涉及到司法领域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等深层次、关键性问题,特别是中央确定的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五项任务,更是破冰之举,困难多、风险大、关注度高。鉴于上海法院是首批试点单位,无经验可循,同时还担负着为全国司改先行探路的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因此,我们把统一思想认识放在试点工作的首要位置。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全市三级法院先后召开有关司改的动员会、答疑会、培训会70余次,教育引导全市法院干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以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深刻理解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上海试点工作的重大责任,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好顶层设计,遵循“三个坚持”,明确目标任务。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遵循“三个坚持”,着力在方案设计上狠下功夫。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找准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我们先后召开了各类调研座谈会150余场,梳理出100多个问题,形成了10余份专题报告,确保改革方案接地气,具有针对性。二是坚持司法规律。司法规律是司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凡不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都难以成功。为此,我们认真研究司法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如在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中,对审判权作为判断权、裁决权的权力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对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及管理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改革方案的制定中,确保改革方案符合司法规律的要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司法体制改革既要符合中央精神,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要符合司法规律,按规律办事;还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司法实际。要做到这三者的统一,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说真话、报实情,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如在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入调研、反复测算,形成了28份人员情况分析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改革方案及过渡期政策奠定了基础。四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我们根据中央、市委、最高法院关于司改的部署和要求,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历经34稿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以此指导全市法院推进改革,确保不犯颠覆性错误。

(三)抓好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们按照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的工作思路,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以先行试点推进和重点改革事项的突破带动改革的全面开展。一是确定了先行试点。确定了市二中院、徐汇、闵行、宝山区法院等四家法院为先行试点法院,为全面推进先行探路。二是重点抓好中央确定的改革试点五项任务的完成。高院突出抓好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和人员分类管理两项改革试点,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其他三项改革试点任务。三是同步推进最高法院《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简称《四五改革纲要》)的落实。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贯彻四五改革纲要实施意见》,将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11类116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态势。

(四)抓好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监督,积极稳步推进。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落到实处,高院始终坚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一是建立司法改革领导机构。高院党组成立了“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司法改革办公室和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负责协调、指导、督查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推进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责任制。根据先行试点任务要求,将改革任务分解,明确5类27项改革任务及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三是建立督察督导制度。对全市司法改革情况进行督察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四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市各级法院进一步强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主动向人大及其会汇报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高院共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10余场,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法院、指导司法改革工作400余人次。积极配合市人大会专题调研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市人大会领导及相关委员会在法院召开调研座谈会10余场,对我们的改革给予了强有力的监督与指导,促进了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五)抓好宣传引导,注重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全力做好司改的宣传引导工作,与媒体共同策划,精心组织以“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较强反响。在上海法院局域网开设司法改革专栏,截至今年9月底共编发《司法改革专刊》146期;设立司法改革宣传栏目,截至今年9月底共刊发各类宣传报道300余篇;中央及上海媒体共刊发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报道万余篇,及时公布改革信息,介绍改革情况,回应内外关切,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以司法责任制为重心,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一是以审判权为核心,建立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制定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规则及审判人员权力清单,规范案件分配、裁判文书签发等审判规则,明确院、庭长不得对未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审核签发。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范围。二是以权责统一为原则,建立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由裁判者负责”得到落实。制定了审判人员责任清单,明确法官应当对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三是以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为保障,健全完善了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制定了关于院、庭长行使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职责规定,规范院、庭长行使管理权、监督权的职责和方式,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四是以保障审判权高效公正廉洁行使为目标,建立完善司法廉洁监督机制。建立了案件廉政回访制度和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提示系统。2014年至今年9月底,全市法院共发放廉政监督卡90.24万件,案件廉政回访11640件次;风险提示系统累计发现并提示2131次。严格落实《上海法官、检察官从严管理六条规定》,健全完善了“法官任职回避制度”和“一方退出”机制,目前上海法院配偶或子女是律师的103名法官已全部实行一方退出。

通过改革,长期以来存在的审判分离、权责不明、层层审批、请示汇报等行政化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法官的审判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真正得到落实,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如改革后全市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比例为99.9%,依法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为0.1%。截至今年9月底,院、庭长直接办案数为51313件,同比上升19.4%。

(二)以落实员额制为重点,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指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我们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一是探索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确立了33%、52%、15%的员额比例,实行员额制管理。二是初步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确定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考核考试、差额择优的工作原则,经过双向选择、业绩能力考核考试、差额遴选等九个程序性步骤,较好地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今年9月全市法院首批人员分类定岗完成后,入额法官总数为2296人(包括四家先行试点法院),占总编制数的25.5%。不仅确保了高素质法官进入员额,而且留有余额补充新法官,确保了改革过渡期间法官队伍不断层。三是探索建立了法官助理体制机制。明确不再任命助理审判员,增设了法官助理。研究制定了法官助理的职责、选拔、任命等制度规定。全市法院已选拔任命法官助理1153名。四是探索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法官选拔任用制度。高院成立了“法官遴选(惩戒)办公室”,提高法官的准入门槛和选拔条件,明确法官今后主要从法官助理中选拔;高、中院的法官从基层法院择优遴选,同时建立从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中公开选拔法官的制度。今年5月从优秀律师中公开选拔一名三级高级法官。五是探索建立了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晋升机制。明确法官等级晋升采用按期晋升和择优选升相结合的方式,不受行政职级限制。没有行政职务的法官,也能晋升成为高级法官。六是探索建立了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积极配合市职能部门,推动建立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七是探索建立了法官日常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制定了法官岗位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入额后考核不合格的将退出法官员额,破除了一次入额、终身入额,能进不能出的难题。八是探索建立了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制定高素质人才培养规划,对改革后三类人员实行分类分层培训,10月已完成对首批入额、由助理审判员晋升为审判员职务的436名法官的培训,确保入额法官的能力素养符合审判需要。

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实行员额制管理,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底全市法官占在编人数的56%,按照33%的法官员额比例,将有730名法官不能入额,改革难度非常之大。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始终。在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全市三级法院领导与干警谈心累计3000余人次,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出发,正确认识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正确对待个人得失,积极支持改革,自觉为改革作贡献,确保了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

通过改革以及员额制的落实,长期以来存在的人员混岗、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人员职务晋升不畅等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以司法行政人员为保障的分类科学、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符合司法职业特点,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人员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审判人员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审判一线实际力量得到增强。全市法院配置到司法一线的法官人数比改革前增加了1.4%,主要办案部门的法官实有人数比改革前增加了7.6%。二是法官与辅助人员配置更加合理,辅助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0.75变为改革后的1∶1.5。法官助理的设置,使法官能有时间和精力更加专注于审判中心业务。三是法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了法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入额法官中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比例提高4.1%,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4%,平均从事司法工作年限。

(三)聚焦国家战略,围绕上海工作大局推进改革。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高院出台了《服务保障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知识产权法院出台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服务保障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二是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需要,深入推进涉自贸区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月5日成立了“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为适应自贸区扩区后的司法需求,高院指导浦东法院制定了《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司法保障机制改革方案》,及时调整自贸区法庭收案范围。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在浦东法院建立了“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2015年4月9日、27日,先后成立了“浦东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和“上海海事法院自贸区法庭”。三是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高院制定了《关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海事法院制定了《关于强化海事司法职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的工作意见》,为国家战略和上海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项改革任务之一。我们严格公正司法,切实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一是认真实施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充分保护被告人获得辩护的权利。目前,市一中院、二中院及9家基层法院已实现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指定辩护全覆盖。二是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高院制定了《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意见》,支持和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构建法官与律师的新型关系。三是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法律原则和规则。

(五)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上海高院是最高法院确定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按照韩正书记关于建设“阳光司法,透明法院”的要求,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六难三案”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制定了《关于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的意见》,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在抓好三大公开平台建设的同时,自我加压,敢于担当,打造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十大司法公开服务平台。2015年1—9月,全市法院网络庭审直播768场次;裁判文书上互联网11.2万余份;“12368”诉讼服务平台提供各类服务33.4万余次;律师服务平台已有1268家上海律师事务所使用,占上海律师事务所总数的91%,累计提供服务量43万余次,日均1423次。

(六)探索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改革。根据中央、全国人大会以及最高法院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和在北京、上海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重大改革部署,积极推动两个法院的建立。2014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完成了组建任务。截至今年9月底,三中院共受理案件495件,审结249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案件1164件,审结393件。

(七)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今年5月1日全国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我们结合上海实际,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规定〉的实施细则》,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今年5—9月全市法院收案数为328494件,日均3128.5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3.52%。其中,当场立案324031件,日均3086件,当场立案率为98.64%。

(八)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全国司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借鉴。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韩正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不仅仅是要解决上海的问题,要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上。”我们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根本,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研究制定了涉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34项,不仅为全市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遵循,而且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借鉴。

(九)促进审判质效全面提升。今年1—9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6.52万件,审结43.98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3.3%和11.4%。全市法院审判质效良好,审限内结案率为99.18%,92.17%的案件经一审即服判息诉,经二审后的服判息诉率为98.8%。

三、需要的难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需要的难题。

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是案件大幅上升和改革任务繁重带来的双重压力,需要在下一步推进改革过程中解决好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审判质效,体现改革的成效。案多人少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尤其是今年1至9月,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较去年同比上升13.3%。案件大幅增加和改革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不仅会影响审判质效,甚至会影响到司法公正。因此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解决好案多人少突出矛盾,确保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通过审判质效的提升体现改革的成效。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员额制管理,明确入额法官一律在审判一线办案,让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第二要进一步推进审判机制改革,通过推动繁简分流改革,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试点,探索庭审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等,提升审判质效。第三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人力、要效率。第四要探索建立科学的人员编制适时增长和相匹配机制,保证审判人员的设置与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相一致。

二是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以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取消了提请院、庭长审核把关,减少了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数量等,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中的“行政化”问题得以解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得以真正落实。但是,审判权的“独立”行使不等于不要“监督”,“去行政化”不等于“去审判管理”,缺乏对审判权独立行使的监督制约可能会带来审判质效下滑,甚至会产生新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因此,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一方面要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将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判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促进司法公正。

三是部分法官的综合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必须加快建立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为公正司法提供队伍保障。党和人民对公正司法的要求,需要法官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司法职业操守。司法改革后法官的权力更大,责任更大,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将更高。但在现有的法官队伍中,一些法官的素质及能力与其承担的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和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入额法官中,有部分年轻助理审判员,从事司法经历较短、办案经验不足,亟待提升。因此,加快健全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法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官的选拔、遴选和交流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培养法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等为重点的法官教育培养机制,努力提升法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高度关注改革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韩正书记强调:“司法改革不是一般的改革,而是对司法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改革的推进难度很大。上海法院已经扎实、稳妥地走出了第一步,但面临的困难不能低估。”前一阶段上海法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有少数法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推进不平衡等问题,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改革的难度不会减弱。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成好中央交给我们的改革试点任务;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持续、队伍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中央、市委、最高法院关于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全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公正司法、严格司法,公正高效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每起个案的公正来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改革的获得感。

二是坚决完成好中央确定的上海司法改革五项试点任务,继续当好全国司法改革的排头兵。要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扩大改革成效,把中央交给上海的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好。

三是紧紧围绕上海工作大局推进改革,全力做好司法服务保障。要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四个中心”建设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工作,进一步推进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金融审判、海事审判,服务保障好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是继续抓好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的实施,确保改革整体推进。要抓好高院制定的《上海法院贯彻四五改革纲要实施意见》中的11类116项改革任务的推进,突出抓好立案登记制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项目,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效。

五是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审判任务的完成。坚持推进改革和抓好执法办案紧密结合,一手抓改革的推进,一手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以改革促进审判工作,以良好的审判质效体现改革成果。

六是坚持从严管理,打造过硬法院队伍。按照关于“五个过硬”的要求,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向邹碧华同志学习的活动,严格落实《上海法官、检察官从严管理六条规定》等司法廉政制度,教育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遵循职业道德,恪守职业良知,公正为民司法。

改革自查报告

市林业改办:

根据20××年2月28日市政府及其相关会议精神,我乡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就林业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乡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实际,成立了紫溪乡林权制度改革自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乡长彭贵凡同志任组长,孔令超(林业员)、陈润峰(财政所长)、谭林(办公室工作人员)、唐雪松(团支部书记)、王西祥(计生办)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孔令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各村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小组。

二、自查细致,措施到位,林改工作成效显著。

1、全乡林改共涉及5个村,21个村民小组,林改农户582户,宗地2328块,面积101000亩。堪界核实宗地2328块,面积101000亩。通过一榜、二榜、三榜公示,林改农户对面积、地块、边界、林种进行核实,无任何异议。

2、林改中,公益林、商品林严格对照分类区划界定图落实到了三头地块。公益林不存在平均分配撒胡椒面、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现象。

3、林权证正在发放之中。

4、全乡共发生林权纠纷5件,乡村已调解3件,市政府、市林改办协助调解1件(楼房坪村高坎子组王先学与高坎子组王聪祥等十几户的林权纠纷),仍有1件正在调解当中(因原楼房坪村3组共有农户15户,于1983年到现在已分别搬迁至陕西省城固、洋县、镇巴、紫阳等县12户;仍居住的3户分别是:王严祥、王承福、胡达明。现居住户申请将这15户的林权共涉及5700多亩确权给他们,现正在调查取证当中。)。

5、林改资料已归卷41盒,电子文档已建立,等待上级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总之,我乡将按照上级要求,认认真真地把此次林改工作落于实处,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保证全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

改革工作报告

尊敬的___:

非常感谢市、县人大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__调研指导工作,我代表__法院党组,将我院司法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__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县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顺利开展了多项司法改革工作和大量人、财、物上划省统管前期摸底准备工作。

__法院现设置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室、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刑事审判庭、少年刑事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__、__、__人民法庭、办公室、法警大队、书记员管理处、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等__个编制内机构外,还设立设立新闻办为内设机构。核定政法专项编制__人,现实有干警__人,空编__人。现有在职在岗__人中,党员干警__人,占干警职工总数的__3%,女干警__人,占干警总人数__%,少数民族__人,占干警总人数__%。30岁以下__人,31-35周岁__人,36-45周岁__人,46-55周岁__人,56岁以上__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数的8.5%、23.4%、23.4%、42.6%、2.1%。全院干警平均年龄__岁,党组成员平均年龄__岁,各庭室负责人平均年龄__岁。高中以下学历__人,大专学历__人,本科学历人数__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__%、__%、__%。从职级情况看,现有在岗__人中,副处__人,正科__人,副科__人,主任科员__人,副主任科员__人,科员__人,工人__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__%、__8%、_7%、_2%、_6%、_1%。现空缺副科__人。现有审判人员__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__%。

立案登记制改革情况。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参加全国全省法院立案改革视频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让全体干警认识到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是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的重大举措。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范围、立案程序、制裁违法滥诉、加强立案监督等内容,把全体干警的思想认识从立案审查制过渡到立案登记制上来。

2、制定方案,有序推进。及时召开有关庭室全体人员参加的立案登记制改革会议,认真讨论立案登记制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讨论研究应对方案。召开党组会议,研究立案登记制实施中的物质保障、人员配备、案件分流,来访接待,实施方案等问题。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一线立案法官在材料受理、登记立案、不予立案裁决和上诉、复议救济等环节的操作标准,要求全程留痕、全程透明,以此作为检验立案工作质量和考核立案工作的依据。

3、快速分流,协同化解。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中心。改变传统立案庭功能模式,结合诉讼流程规律和上级法院要求,把诉讼服务中心合理划分为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调解速裁、鉴定评估、信访接待五大区域。各区域之间相互衔接、有机联系,形成综合性诉讼服务体系,涵盖诉讼服务的各个环节,快速分流案件,协同化解矛盾,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诉讼服务。

4、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对诉讼服务中心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1000平米,改造远程视频接访室、庭前调解室、速裁室和律师阅卷区,配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打印机、复印机、传真、休息座椅、书写台、老花镜、饮用水、便民药箱、伞架、笔墨纸张等便民设施。专门印制诉讼指南、文书样本、格式诉状、诉讼风险告知、诉讼流程图表等14类宣传册,供当事人自行取阅。

5、强化事务管理,确保保障有力。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经费保障、装备和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技应用与管理等工作;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计划、财务、物资装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人民法院财务、装备、基本建设和审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和落实;配合玉溪市审计局圆满完成我个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6、抓调查研究,积极应对司法改革。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司法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及其他地区改革经验,充分认识开展司法体制改革等调研的重大意义,通过调研真正收获符合实际、有价值、可行性、可操作的成果,竭尽全力做好调研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及实务支持。重点对省以下法院经费的管理方式、资产的划转、人员队伍建设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及征求意见建议,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体制改革的经费物质装备保障渠道、管理方式、相关配套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近年来经费收入、支出,机关人员编制数、实有人数及临时聘用人员,固定资产(物质装备配备)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负债情况,案件收案、结案及诉讼费收入,人民法庭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统计调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数字统计真实准确,勾稽关系清晰严谨;数字来源有据,均同各年度决算数据相对应,保持一致;分析说明力争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解释明白,数据翔实、底数清楚,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做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在我县顺利推进,真正实现平稳过渡、实现改革效果。

存在问题。

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社会矛盾更加凸显。我院近年来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平均每年都在1200件以上,审判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干警工作压力非常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给涉诉信访稳定带来了隐患;由于退休、“门槛”过高进人渠道不畅、待遇低吸收不了人才、人才外流等原因,我院干警人数逐年减少,目前,我院有6名法官干警工龄已满30年以上,随时面临退休离岗。而一线审判人员仅13人,年人均审理案件92件,民商审判人员每年审理案件都在100件以上。案多人少,审判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员结构不合理日益凸现。一是整体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干警职工的47人中,从事一线审判的工作人员仅为13人,占27.7%。审判人员虽为38人,但从事审判工作仅25人,占65.7%。其它岗位人员9人,分别为法警5人,书记员2人,工人2人。岗位与从事工作不相符,且年龄普遍偏大。司法警察的比例为10%,低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配备标准,警力不足。书记员队伍不稳定,现有2名书记员从事与其职责不相符的工作,为完成繁重审判任务,不得不招聘合同制书记员来缓解力量不足和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二是审判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的38名审判人员中,7名院领导、2名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16名行政部门、立案庭和审管办等部门所占的法官多,一线审判人员少,实际仅13人所占的比例为34.2%。三是中层干部岗位空缺较多。我院13个内设机构中,有5个空缺副科级干部。内设机构中基本空缺副职领导。由于没有配备好中层领导,有的出现职责不符,工作起来“名不正、言不顺”,不敢管理,加之责任与待遇不符,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原因,不愿认真管理,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进人渠道不畅,法官断层问题严重。__法院现有法官38名,50岁以上的6人,占15.7%,40—50岁的16人占42.1%,30—40岁的14人,占36.8%,30岁以下的2人,占5.2%。年龄在40岁以上的法官占57.8%。法官的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这种结构对法院审判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因法院进入门槛的提高,法院进人较难,近4年来__法院都没有招到法律本科大学生。由于法官的待遇跟不上,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愿进入法院工作,法官队伍如果不能及时补充,5—后,将出现无人办案的局面。

改革工作报告

近日,上海市闸北区人大会召开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闸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闸北区人大会杨惠德主任主持会议。

闸北法院朱建国副院长受陈萌院长委托,就该院根据高院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构建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对该院在推进司法改革各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介绍。

在听取汇报后,闸北区人大会和代表们对闸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给予充分肯定。闸北区人大会杨惠德主任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以来,根据全市统一布局和安排,闸北区法院按照改革试点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正确把握改革重点,凝聚改革的正能量,在实施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以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要强化大局意识,在“撤二建一”的大背景下,始终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定力,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并努力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区法院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研究改革措施,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确保试点各项工作稳妥地推进;要加强舆论导向,把宣传重点放到落实司法责任制和提高司法公信力上,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司法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上,有效引导社会热点,积极营造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法治建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改革工作报告

公务用车改革前,全区61个部门(含公、检、法、工商、税务、医院、学校等),13个街道,拥有各种车辆1072辆。纳入这次车改的63个单位共有626辆车;专、兼职驾驶员103人,据统计每年财政负担公务用车费用1995万元(以20xx年为例)。其中新车购置费500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呈增长趋势);车辆使用经费1495万元,平均每辆车每年耗资经费2.39万元(不含司勤人员经费)。

在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拥有公车是一种“待遇”,是“地位”的象征;公车私用、购车攀比、车辆管理不统一、车辆使用经费较大等问题。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又使财政负担较重,不利于本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至此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中的种种弊端已显露无遗。

二、公车改革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多年来形成的公车管理使用吃财政“大锅饭”的做法,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物质缺乏诱发的不正之风,非得依靠发展经济才能消除。对于体制弊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非得深化改革才能治本。”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党政机关改革、加快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从源头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的战略举措。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使管理车辆专业化,使用车辆市场化,用车服务社会化,让职务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减少交通事故,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杜绝“车轮腐败”,节约财政支出,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的方案及基本情况。

我区的车改工作从今年6月份开始筹备,经过3个月的前期调查,9月上旬全面启动。至12月底,我区63个参改单位417辆公务车(除执法车、保留特殊用车等)拍卖成功,标志着我区车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我区的公务用车改革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守成同志为组长的车改领导小组;并由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区车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万素蓉同志带队赴外地考察。在借鉴了外地如上海、齐齐哈尔等市的先进经验,和本市高新区、青羊区的车改工作经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在算大账、算细账、算对比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社会化和交通费用货币化。在具体改革实践中,把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界定范围和对象,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我区车改范围确定为全区区级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公、检、法及市垂直领导的单位(含区属医院和区属学校)暂不纳入此范围。对象是参改单位的局级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其他人员)。公务用车改革前,用车的对象主要是局级领导,而公务用车改革后,享受车改补贴的除局级领导外,还包括参改单位局级以下的所有干部、职工。因此,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支持,参与车改,为顺利推进车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确定基本原则,明确实施步骤。

在车改工作中,我们做到“政策公开、方案公开、结果公开”,并结合我区实际确定了4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则;二是保证工作需要,不能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三是节约财政支出的原则;四是兼顾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大多数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原则。确定车改基本完成时间在20xx年12月31日之前。

(三)深入调查掌握实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全区部门、街道63个参改单位涉及到626辆公车,情况各异,问题多样。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从6月份开始,就对全区车辆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对车辆的购买时间、使用状况、行车里程、费用支出、产权归属、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包括改革范围、原则、补贴标准、车辆处置、纪律规定等在内的《成都市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试行办法》的建议意见。此外,还先后召开了参改单位领导、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听取意见;到部份参改单位听取意见,对车辆使用经费、人员经费进行抽样核算比对。经过反复研究、推敲、修改,最后形成了指导我区车改的指导性文件。

(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也是车改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在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参考了我市高新、青羊的标准,根据各职级不同岗位,经过认真测算、反复比对、并结合我区的财力建议并报区委、区政府确定:局级正职每月1600元,副职每月1400元,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分别为实职的70%(即调研员1120元,助理调研员980元),科级正职为600元,科级副职500元,主任科员500元,副主任科员450元,一般干部(其他人员)每月也可领取补贴400元。

(五)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依法处置公务用车。

按照武委发[20xx]61号文件精神,对全区所有参改车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拍卖。

参改单位所有车辆经公示后,由本单位车改领导小组确定参改车辆,并报区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车改单位再次公示参改车辆和留用车辆。所有参改车辆经区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汇总后,由区国资办委托成都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依法对432辆车进行了价格认证(估价)。

区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由专家、车改领导小组代表(由区委办、区组织部、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物价局、区国资办等组成)共同组成的招标小组面向社会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公开招标拍卖机构。经过现场谈判,最终确定四川省嘉诚拍卖公司为中标公司。在招标过程中特邀请了武侯区公证处对招标全过程进行了公证。由区国资办委托中标公司嘉诚拍卖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我区参改的432辆公务用车。

拍卖公司依法、规范、公平、公正、公开地实施展示、拍卖。分别于20xx年12月4日、11、18、25日和20xx年5月28日组织实施了五场大型拍卖会,共有五千余人(次)参加竞买。参改的434辆车价格认证中心估价金额1423.04万元,每辆车平均价格为3.28万元。拍卖成交金额1860.244万元,每辆平均价格为4.286万元。

按评估价计算,434辆车共计增值额439.2万元,增值比例为30.86%。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处置公务用车增强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公开性,让民众更好地监督政府;专家认为此举增强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度;有利于阳光政府、规范化政府的建设,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六)明确交通补贴费使用范围,严明工作纪律。区委、区政府在公务用车改革试行办法中明确了有关纪律规定,区纪委也制定了相关的纪律。一是凡领取了交通补贴费的领导干部从车改方案执行当月起,在市区内的一切公务活动需用交通工具的,其费用一律由个人支付,二是因公出差到成都市各区(市)县以外,需乘火车、飞机、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按《四川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报销差旅费。区纪委、监察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规定》,对违反规定擅自购买、配备公务用车,一律没收上缴;领取公务交通费的所有人员,不准向管理服务对象借用车辆或接受赠车;不准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找管理服务对象无偿添加油料,获取车辆配件以及报销交通费用等涉及个人的费用;任何单位不准擅自提高或巧立名目变相提高公务交通费的发放标准;享受公务交通补贴的所有干部,不准为节约交通补助费用而延误、影响正常公务活动的开展。

四、车改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为适应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区委、区政府大胆突破传统观念,提出了实施公务用车改革的思路。

(二)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为保证车开工作顺利进行,由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车改工作动员大会,大会宣布了车改试行办法和车改纪律规定。使全区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全区上下形成合力。为保证公车改革的公开、公正、公平,区委、区政府确定将全区参改的车辆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由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整个车改工作积极、稳定地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我区车改的成功,归功于市纪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业务上的指导。外出学习、考察、带回了先进的可借鉴的经验,在我们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车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各参改单位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在车改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后期评估、封存期间,正值年底各项工作繁忙时期,各参改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非常理解、支持配合,使车辆在评估、拍卖阶段能够顺利、正常地进行,在时间短、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保证全区车改工作能够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要求,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

(五)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车改办同志的辛勤工作。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车改工作中,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车改办同志在困难面前,不畏艰辛,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个单位的车辆状况,每辆车的状况,为了弄清一个单位甚至是一辆车的情况,往返几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正是有了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才能确保车改工作顺利进行。

改革工作报告

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体制同全国一样,是计划经济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传统模式。x年至x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每年每辆单车帐面直接支出为2.7万元,加上司机工资、补贴、车辆保险、车库折旧、大修等费用,每辆单车年实际平均支出为7.7万元,三年公务用车实际总支出为2725万元。同时,三年新购车辆206台,购车支出1615万元,年均购车支出539万元。公务用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9%。

务用车的13%。四是超标、超编配车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反复论证,出台实施方案。制定好实施方案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使方案切实可行,齐齐哈尔市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采取调查摸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年月形成了《齐齐哈尔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货币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二是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方案》年月在市直83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同时确定了富裕县、铁锋区作为县(市)、区试点单位。

则。

四是合理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既不能偏离改革方向,又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要保证实际工作需要。为此,我市明确了以下分类、分档的原则:1、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按前三年单车实际支出及工作量大小分类;2、保证特殊职位工作需要,据实发放;3、市直行政及财政全部供养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市财政按方案规定的档次核拨;4、财政部分供养和不供养的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单位自行解决和市直机关分类核定补贴(主要是根据前三年车辆费用支出实际情况采用基数法确定的补贴标准)。并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务用车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和财政补贴经费的档次。

五是以人为本,妥善安臵司勤人员。富余人员安臵是公务用车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齐齐哈尔市从稳定大局角度出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提前退休、退养、解除劳动关系、就地转岗、停职留薪创办和领办企业等安臵方式,做到了“退养的愉快、转岗的安心、解除关系的称心”。

标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组建经营性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按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七是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严明纪律。为此,齐齐哈尔市专门成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纪律监督组,出台了《全市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若干暂行规定》,并及时下发《关于严明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车辆搞好登记造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取得的成效。

(一)堵住了体制漏洞。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明显堵住了两个方面的漏洞:一是公务用车带来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以杜绝。特别是相互攀比购车、以车顶债、车辆修理费用畸高等诸多问题都不再存在。二是公务用车私用得以根治。存在多年的公务用车消费“三三制”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公务用车改革实行后,减轻了财政压力,改善了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前,齐齐哈尔市公务用车年费用为3790万元,改革后,财政支出交通费补贴仅为1134万元,节省财政资金2656万元。

(三)改善了干部作风。

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把公务用车当作工作的。

手段、办公的条件,而是成了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公务用车改革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外出办事、下基层多是坐公交车、乘火车,由于没有可供随意使用的公务用车,再也不会出现“白天跑公路,晚上回家住”的现象。实践证明,公务用车改革改善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减轻了基层单位和群众负担,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拉动了消费需求。

一直以来,齐齐哈尔市个人拥有汽车比例不高,尤其是机关干部更是寥寥无几。公务用车改革的实施,使机关干部每月都能有一定的交通费补贴,有关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机关干部购车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可用未来5年交通补贴费抵购车款,同时可享受竞拍价格25%的优惠等等。至今为止,市直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已有300多人购臵了车辆,有效拉动了消费需求。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小班第二学期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专业19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它能够促进园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中还包含了家校合作和互动交流的内容,促进了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合作。
  • 12-25 县国企改革方案(热门19篇)
    通过撰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如果你正在写一份计划书,那么以下这些范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
  • 12-25 大学班委培训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下面列举了一些值得一读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思路。为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发展能力,
  • 12-25 雇员合同和劳动合同(精选18篇)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合同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前,司
  • 12-25 黄金销售工作计划(热门14篇)
    销售工作计划的制定应当结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销售目标,达到整体协同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些销售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使本部门__
  • 12-25 护士节演讲稿精彩开场白(通用23篇)
    在这个令人期待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姐妹们:大家下午
  • 12-25 知识产权共享的合同协议(优秀15篇)
    知识产权是指人类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创造的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以下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一些实践总结,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 12-25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反思中班(精选12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培养自理能力。幼儿园中班的教师们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取长补短。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
  • 12-25 班主任工作计划中职三年级(通用1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为了加强班级纪律和规范要求而制定的,它能够帮助班主任建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范文中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亮点和创
  • 12-25 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专业13篇)
    随着工作的不断积累,总结工作心得体会是巩固和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体会的实用指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干任何事情,坚忍不拔才能胜利,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