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优质18篇)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优质18篇)

时间:2023-12-25 10:17:13 作者:飞雪

写读后感是对于自己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次锻炼,通过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观点。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这些范文覆盖了不同类型和主题的书籍,对于我们进行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左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黄河流域。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900年;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约公元前5400~前5100年和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800年。

中期主要一在黄河中游分布甚广、延续时间久长的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为主,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属于晚期的有黄河上游的马家窑,约公元前3000~前2050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

长江流域。

早期主要有河姆度文化(其下层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前4600年)和马家滨文化,约公元前5000~4000年。

中期主要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约公元前4400~前3300年,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约公元前4000~3300年。

晚期以继承马家滨文化发展而来的良渚文化为主,约公元前3300~前2250年,还有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600年。

华南和西南地区。

早期有仙人洞一期文化(发现于江西万年仙人洞,约公元前6800年)和广东粤西地区的阳春独石寨,封开黄岩洞等。

晚期文化遗址分布较广,主要有石峡文化、山背文化、凤鼻头文化等等。广大的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存在着面貌多样、相互关系复杂的新石器文化。

北方地区。

早期的新乐文化(发现于辽宁沈阳新乐,约公元前5300~前4800年)分布于辽宁东南部,中期的红山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约公元前3500~3000年)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区。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文化类型有相互交流、影响以至融合统一的趋势,而中原地区文化的先导地位也日益突出。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学习了《中国美术史》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了解了祖国灿烂、悠久的美术史。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长,从远古到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指挥部,浩洗荡荡的显示了秦皇朝的军事力量,其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在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寄托时刻,印度的佛教从西部进入了中国于是在后续的文明历史有出现了有关佛教文化的艺术作品: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焞煌莫高窟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画家有书书法家,分别是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王羲之,在绘画方面内容由于玄学的出现有描绘自然风景的,有描绘时空的,有描绘神仙故事的等,在技法上其三杰都做不同的贡献尤其是顾恺之首先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克服了前代的说教内容的缺点,扩大了题材的多样性。

宋代时文人画的苗头开始探出苗头,其最著名的有风俗画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纵观关于形中国美术史发展中国画中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首先它没有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画面的客观立体感.其次,没有焦点透视,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临摹是主要手段《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最为抽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山石的皱法有荷叶皱,披麻皱,斧劈皱等不同形式,树叶有“个”字点,圆叶点.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符号系统.后人学习就从这些符号开始,在符号系统内进行再创造.

关于色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单色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所谓墨分五色,即黑白关系蕴藏着丰富而抽象的色彩关系.即使青山绿水画也是极为主观的用色而非真实的用色.就连最为写实的工笔画也只是描绘物象的固有色,而不是科学的光影环境色,从理论上说仍是主观的.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摘要:中国美术历史悠久,各类繁多,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家们受到文化、地域、时代、生活等影响造就丰富的中国美术。中国美术有一个很基本的特点是人生而美术,其基本原则是观照人本身,主要为人身心服务,同时融入宗教信仰、思想等。通过分析中国美术特征对美术教学进行思考,期待更好的将美术成果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由社会生活决定和制约,并且还会反作用于生活。归根结底美术是为人服务的,美术通过美术作品、大众接受及美术本身的形式等作用于社会生活,同时美术本身发展和美术创作也对其自身起到积极作用,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循环体系。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美术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作基础,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富有强大生命力和美好辉煌的未来。展现出中国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光辉未来。中国美术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绘画、工艺还有雕刻和建筑等,并且中国美术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系这与西方美术有很大不同。

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中国美术有一个很基本的特点是人生而美术。中国美术基本原则是观照人本身,主要为人身心服务,同时融入宗教信仰、思想等等。美术概论里面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概念就是这一体现,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发挥了它的社会功用价值。“逸笔草草”“写胸中意气”强调艺术家的情感抒发,具有审美娱乐功能并且通过美术作品使人们得到心灵的愉悦放松。无论是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建筑的和谐安详,还是书法中的万物有灵,这些都是强调以人为主要前提的。中国人非常重视人本身,不骄不燥、喜欢和平内敛,注重个人修养。中国美术注重表达人生态度追求人生价值,体现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中国美术融入宗教和哲学思想,很多美术作品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受儒学影响以人为本,追求真善美。道教的“天人合一”也影响了很多著名画家。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似也不似之间”“传神写照/迁想妙得”。

二、中国美术蕴含的精神价值。

中国美术影响广泛,承载着生命气息,无论是美术理念还是美术作品都要充满生的动力。

为人生而美术是指中国美术具有创造守候生命的艺术精神,从人的生命/人格及心灵等方面来关照。首先,中国美术承载人的生命力量与意义。中国画里面的写生充分体现这一观点。什么叫写生,就是对照实物进行绘画,从词源意义上说,写生是因为五代时期的画家腾昌v“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而来,写生不仅仅是对照实物去描绘,更是需要画家看到描绘对象的的状态生命力量,这就是生的意义所在。

从古代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生殖对生命的信仰。传统美术作品中充分体现的人们对的生态度,那就是子孙万代、生生不息。在原始时代有很多丰乳/肥臀、大肚的女性造像,些造像其实就是当时人们对生殖崇拜的一种体现。被中国美术作品呈现出来的还有中国民间很多象征性的生命符号。例如:连年有鱼、鱼莲生子、石榴百子、葫芦生子等象征生子的美术作品形象。还有最常见的中国人结婚时的早生贵子,后面的观音送子、老虎头的鞋等等无论是以绘画形式还是刺绣形式又或是雕塑形式,都要是在表现美术的生命力量与意义。

其次,中国美术富含人的理想与品格。中国人在追求了基本的存在后,对生命的力量及意义进行探究,并且把生命的意义及内涵提升到人的品格上,并给予分级。为此,中国美术总是具有以人格衡量审视品评美术行为与作品的观念与行为特点。例如几岁孩童都知道的“四君子”和“岁寒三友”。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人们赋予梅花“雪中高士”把其人格化了。范成大在“梅谱前序”中说到:“梅为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囿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还有咏梅蕴含着古代文人的人格意识。更有很多人以梅为名以梅自号。可见梅花孤标姿态/品格风流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除“梅兰竹菊”外还有古人喜画荷花,荷花也入诗也入画,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题材之一。荷花具其独特的审判意象,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寄托有着深厚的文人情怀。人们赋予荷花清香纯洁淡雅的品格,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古代都是把人品和作品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书画作品还是书法作品还是雕刻等等都要承载着人的追求理想人格的精神内涵,画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中国美术承载丰富的生命情感。中国画讲究“妙在不似之似之间”。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中国美术承载的生命情感让作品升华。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被视为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马踏飞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出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以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这也是中国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还有这一时期的《击鼓说唱俑》,特点一目了然,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中国美术承载丰富的生命情感,生动/丰富/有感染力。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雕塑还是书法等待都充分发挥和体现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为人生而美术是中国美术正流。中国美术为人生而美术的理念也让我在教学方面得到很多启示:。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身临其境、从心出发。注重写生,让学生从内心情感出发去体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绘画热情和自信心。面对真实的描绘对象,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吴作人先生提出“艺为人生”的.观念,他认为艺术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不能脱离现实的,是能够让人理解的,是人世之作。他在提倡教学与社会结合,与创作结合。所以要让学生融入生活,体会生活,多写生。可以是对同一物象不同视点的观察,也可以是不同时间的观察体会,也可以是不同地点同一物象的观察描绘。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二)让学生寄情予画,给自己的画带来生命活力。学生在创作时有一个基本要求应该是符合自然,抒发情感。因为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张扬,有的内敛,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所以每个同学表现在画中的状态一定不同。学生看到同一物象或经历同一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需要认真体会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古人言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能只要求学生画的像,关注更多的应该是感受,感觉像才是对的,这对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很重要。不可以让学生只停留在技法上,这样只会是图片复制,没有意趣。重点要做的是需要让学生理解感觉像才是对的。

(三)分析大师作品,体会大师作品中的巧妙构思与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创作时就会发挥其审美力,提高作品的格调。

四、结语。

中国美术丰富多彩,在教学中要把握为人生而美术的整体方向,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师法自然寄情于景。引导学生内外兼修提高学生品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美术的真理,使中国美术在光辉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翁振宇美术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美院出版社,.

[2]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j].美术家通讯,2008.

[3]黄冬富.艺术与人文教育:上册[m].台北:桂冠图书,.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舞蹈史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的发展概况,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的舞蹈史论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好,不能有效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够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和授课。好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指导性作用。在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制定教学思想,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是:通过该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舞蹈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舞蹈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从本源上理解舞蹈动作的意义,为舞蹈实践课的学习添砖加瓦。

二、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把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些什么,感到茫然。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必须把握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扩散知识面,并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多样的使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且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一)与舞蹈艺术概论基础知识结合。

在舞蹈史论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舞蹈专用词语,比如“舞蹈特性”“舞蹈结构”“舞蹈语言”等等,如果学生没学过舞蹈艺术概论,或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则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清楚。

(二)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相结合。

舞蹈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有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和剧目排练等等,不管什么实践课,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之一便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舞蹈的风格及特点。

(三)与代表性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

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视、听综合的艺术,舞蹈史论的教学离不开相关舞蹈作品的赏析,通过赏析代表性舞蹈作品或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所学某时期舞蹈的特点,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气氛。、与赏析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视频就可以了,应该在放视频前给学生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给大家赏析,这个作品是根据那一时期那种舞蹈创作的,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个作品有哪些特点及特色,其代表性动作是什么,舞蹈作品的队形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赏析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找出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典型舞蹈动作姿态,即兴创作几个八拍的小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时期舞蹈特点的印象,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舞蹈编创意识,这就使舞蹈史论课的知识传授有意无意地与舞蹈编导课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

三、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思想为指导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构建的。围绕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目的,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复习d进新课―提出问题d讨论d总结”。由于舞蹈是论课中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在进新课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最终通过总结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某一时期舞蹈的特点。

四、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史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舞蹈史和西方舞蹈史两部分。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所有内容不可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局限于某本教材,而应考虑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量内最多的交给学生所需要的舞蹈史论知识,并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着重要的关系,舞蹈是论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取出其中的重难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讲授给学生,且不能够仅仅将备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应根据教学需要多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为授课内容服务,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又突出重点;备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过深也不应过浅;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总之,舞蹈史论课作为高校舞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思考改进,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该门课作为必修课的教学目的。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一直延续到公元前左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黄河流域。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900年;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约公元前5400~前5100年和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800年。

中期主要一在黄河中游分布甚广、延续时间久长的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为主,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属于晚期的有黄河上游的马家窑,约公元前3000~前2050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

长江流域。

早期主要有河姆度文化(其下层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前4600年)和马家滨文化,约公元前5000~4000年。

中期主要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约公元前4400~前3300年,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约公元前4000~3300年。

晚期以继承马家滨文化发展而来的良渚文化为主,约公元前3300~前2250年,还有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600年。

华南和西南地区。

早期有仙人洞一期文化(发现于江西万年仙人洞,约公元前6800年)和广东粤西地区的阳春独石寨,封开黄岩洞等。

晚期文化遗址分布较广,主要有石峡文化、山背文化、凤鼻头文化等等。广大的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存在着面貌多样、相互关系复杂的新石器文化。

北方地区。

早期的新乐文化(发现于辽宁沈阳新乐,约公元前5300~前4800年)分布于辽宁东南部,中期的红山文化(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约公元前3500~3000年)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区。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文化类型有相互交流、影响以至融合统一的趋势,而中原地区文化的先导地位也日益突出。

第三节陶器和彩陶。

陶器的分类。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彩陶。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1.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彩绘纹样中除几何纹样外,还有人面、鱼、鹿等形象,这些纹样一般都画于陶器最显眼的地方。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2.庙地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二、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前17。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1.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2.半山类型。

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最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一。

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最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3.马厂类型。

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龙山文化的黑陶。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形制类型较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豆、杯、鬲、鼎、罐等。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钮鼻。

彩陶上的绘画。

史前彩陶上的绘画,严格来讲还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绘画,它们仅仅是人类早期对器物的“美饰”。彩陶上的几何纹饰和具有一定写实风格的鱼、蛙、鸟、虫、兽的动物纹饰,以及枝叶花朵的植物纹饰等这些装饰性绘画,都说明原始人类具备了对美的初步体验与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陶器上的这些装饰性绘画,不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活动,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宗教观念。

半坡彩陶纹饰的动物形象已有接近写实水平的能力,尤其是关于鱼的形象,同时还有大量的关于鹿的形象的描述。庙地沟彩陶中,鸟和植物花卉的形象较多,风格写实。彩陶器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太多。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人面纹。更有名的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内壁上画的是原始人载歌载舞的景象。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在绘画技法上大多比较熟练。从彩陶上的那些生动流畅的笔触和某些线条来看,可以推测原始人类使用了某种类似毛笔的工具,这为中国后来的绘画确立的发展方向。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中,有的在口沿上刻有符号,约有二百七十多例、五十多种不同的符号,有的重复出现几次,有的集中发现与某一遗址,有的相同符号出现在不同遗址。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则发现用黑色颜料画的符号,仅柳湾墓地就有一百三十余种。

在山东莒县的陵阳河、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则具有浓重的图画色彩,如陵阳河出土的刻符陶尊上的符号,好象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立——这已经是一种通过形象组合表示较抽象含义的表意符号。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有数个刻划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化影响。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多元的。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

雕塑。

就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是在新石器时代。从其材质来分,可分为陶雕、石雕、玉雕、骨雕;从题材内容来分,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

一、陶雕。

陶雕人物一般是原始人所喜欢的氏族成员的形象,从现有的陶雕作品来看,多是妇女儿童的头像,人面五官是陶雕的主要部分。陶雕除了人物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雕塑作品,造型颇具匠心,生动简练。

二、玉雕。

玉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硬质材料工艺加工的自觉。原始于雕造型匀称,种类繁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的双向价值。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

工艺美术制品。

旧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制品主要是经过打制的锋利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有:染织,骨器和编织等。

小结。

中国史前艺术的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从这些出土文物来看,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实能力,但是,单纯的视觉审美享受并不自觉。史前美术与同样产生于原始思维平台之上的原始宗教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

术语。

原始思维:是相对于文明思维的一种思想认识方法,受自然泛神论影响,不分物我,长于整体地把握事物。其逻辑前提是感觉而不是论证。

陶器:是用陶土作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窑温一般在摄氏600到1000度之间。

彩陶:在打磨过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化锰作成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赫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是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弦纹:是指在轮制成型时用工具接触器物,使得器物表面出现粗细宽窄不同的平行纹线,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思考题。

1.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2.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3.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4.归纳原始思维与文明思维的差异。

参考书目。

《小逻辑》[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

《艺术问题》[美]苏珊.郎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思维发生学》张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谢丽君李倍雷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

一、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其艺术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

二、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zhiyu人制作的石墨装饰品。

三、

最早的雕刻残段:河北兴隆“赤鹿角枝”。

四、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四大标志: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农业和畜牧业。

五、陶器:

1、按装饰纹样分:素陶、彩陶、黑陶、印纹陶。

2、按用途分:炊煮器、饮食器、储藏器。

3、按陶质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

六、彩陶:

七、黑陶:山东龙山文化“薄胎蛋壳黑陶”,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八、玉器:最早发现玉器的遗址是辽宁阜fu新查海遗址,(1)、良渚遗址发现“玉琮”(礼地){外:“玉碧”(礼天)}(2)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龙”又叫“碧玉龙”“c型龙”

九、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

十、地画: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

十一、建筑:(1)黄河流域的穴居、半穴居,(2)长江流域的干栏式后以红山文化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为典型”(原始神庙)。

先秦美术。

十二、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十三、青铜器的分类:礼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五、夏代青铜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

十六、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为典型纹饰,艺术风格上形制凝重、多直线造型、中轴对称、风格沉稳雄浑,《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司母戊鼎》(河南安阳殷墟)。

八、春秋青铜器:蟠虺纹为典型纹饰,形制奇巧富丽,纹饰繁密剔透,《莲鹤方壶》(被郭沫若称为时代象征)。

十九、战国青铜器:形制精致灵巧,纹饰流行生活气息的狩猎、采桑、宴乐、攻战等纹样,《采桑宴乐攻战纹壶》(嵌qian错工艺)、《蟠虺纹铜尊盘》(失蜡法)。

二十一、绘画:(1)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御龙帛画》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共同特点:

1、人物皆做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

2、比例匀称,仪态肃穆;

四、编钟兴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二十五、简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艺术特点?

秦汉美术。

(3)青铜制:《马踏飞燕》东汉甘肃武威擂台“倒三角形构图”《长信宫灯》西汉河北满城窦绾“虹吸原理”

三、建筑:(1)门阙:秦汉时代体现威仪等级的建筑物,用于墓前和祠庙前(2)秦四大工程:阿房宫、秦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3)秦汉时期的建筑装饰主要是壁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等四个门类(4)四神瓦当: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

四、工艺美术:出现最早的瓷器和种类:青瓷,而越窑则被称为瓷器的发源地。

六、简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答:

1、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2、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七、简述霍去病墓石刻?

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的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的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做细致刻画。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的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三、画学论著:(1)顾恺之:《论画》强调人物画的“传神”,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创作思想。《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2)谢赫:《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quan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3)宗炳:《画山水序》谈及“含道应物”“澄怀味象”,提出“畅神”之说(4)王微:《叙画》指出绘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至”和“情”

四、书法篆刻:(1)钟繇:正书(楷书)之祖(2)王羲之:“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帖》(3)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贴》(4)王珣:《伯远帖》(天下第四行书)(外:三希帖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

六、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建筑兴盛,形成石窟、寺院、佛塔三种建筑形态(1)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现有洞窟236个,现存的主要是壁画“龟qiou兹ci风格”(2)a、甘肃敦煌莫高窟:尚存492个洞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鹿王本生图》(九色鹿)b、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c、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造型以泥塑为主(3)中原地区石窟艺术: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16——20窟)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等,“龙门二十品”,字体为“魏体”

七、东晋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是戴逵。

隋朝美术。

一、绘画:展子虔:《游春图》是今传最早的山水画,它反映了我国早期山水画的风格与技巧特色,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游春图》一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确实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得山水画技法,这是已经能够部分的做到了,这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了。

二、建筑: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现存最早的敞肩桥)。

三、“安平桥”中国现存最长的石桥(北宋、福建)。

唐朝美术。

一、人物画:(1)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汉到隋13位皇帝形象)《步辇图》(绢本设色)(2)尉yu迟乙僧:擅画佛像和外国人物(3)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的笔法特点(4)张萱:人物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捣练图》(描绘宫中妇人劳作的场景)、《虢guo国夫人游春图》(5)周昉:“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为“周家样”《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戏犬、慢步、赏花、采花四个情节)。

三、花鸟禽兽画:(1)边鸾:花鸟画始祖,“折枝草木居其第一”(2)薛稷:擅画鹤,杜甫曾赋诗夸赞薛稷“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3)韩幹:《牧马图》《照夜白图》(4)韦偃:《牧放图》“韦偃画马如画松”(5)韩滉huang:《五牛图》(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用)。

六、建筑:(1)河南登封崇岳寺塔(最早砖塔)(2)山西五台山。

九、简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曹衣出水”指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吴带当风”盛唐人物画家吴道子所画,他以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

十、简述文人画?

答: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是文人画的积极提倡者。赵孟頫就是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他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五代美术。

一、人物画:(1)周文矩:《重屏会棋图》(2)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三、花鸟画:(1)黄筌:《写生珍禽图》(2)徐熙:《石榴图》《飞禽山水图》。

四、简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答: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他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南唐处士徐熙,终身不仕,其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细笔填色表现奇画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在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以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

五、简述《韩熙载夜宴图》?

答:

1、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唯一传世作品。

2、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间在家中饮宴听乐观舞的场面。

3、以长卷形式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酬宾五个场面,用屏风床榻分隔,构图巧妙,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于手的表情都处理的较为成功,对主人公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郁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尤为体察入微。

4、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5、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体现了画家惊人的观察力,及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矛盾的深刻理解,也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古代美术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风俗画:(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814个人物)(2)苏汉臣:《婴戏图》《秋庭戏婴图》(3)李崇:《货郎图》“钉头鼠尾描”

七、建筑:《营造法式》天津蓟ji县独乐寺观音阁(最古老的木制高层建筑)。

九、简述马一角、夏半边?

答: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施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传世《踏歌图》是他山水代表作。

马远、夏圭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

元朝美术。

一、绘画:(1)赵孟頫:“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书画本来同”《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秀石疏林图》(2)高克恭:善用云烟渲染气氛《雨竹图》《春山晴雨图》(3)王冕:《墨梅图》“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4)元四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富春山居图》“披麻皴”、倪瓒:《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善以干笔淡墨作画”、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章法稠密的画家“解索皴”“牛毛皴”

三、工艺美术:元代景德镇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主要成就是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外:青花瓷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

四、元代王绎《写像秘诀》。

五、简述赵孟頫?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之中,强调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他在画上题诗云:“石如飞白目如籀zhou,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创始者。

六、简述《富春山居图》?

答:

1、《富春山居图》为横卷,长两丈,是元四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

5、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明代美术。

一、山水画:(1)浙派:戴进:《春游晚归图》“大斧劈皴”、吴伟:《灞桥风景图》“小斧劈皴”创“江夏派”(2)王履:《华山图》《重围华山图序》主张“吴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3)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征明:《真赏斋图》《江南春图》、唐寅:号“六如居士”《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落霞孤鹜图》、仇英:《汉宫春晓图》(工笔重彩)《桃源仙境图》(青绿山水与人物工笔结合)(4)华亭派:董其昌:“南北宗论”(崇南贬北,标榜文人画)。

二、花鸟画:“白阳青藤”(1)陈淳:号白阳山人(2)徐渭:号青藤《杂花卷》《墨葡萄图》“大写意”

五、工艺美术:(1)宣德年间“铜香炉”又称“宣德炉”(2)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3)青花瓷在明代达到全盛时期,成化年间创制了青花和釉上彩多种彩色结合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又在斗彩的基础上烧成了“五彩瓷”(4)《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答:

七、简述吴门画派?

答:

清代美术。

五、宫廷绘画:郎世宁:《百骏图》《崇献英芝图》。

六、人物画:(1)改琦:《红楼梦图咏》(2)费丹旭:《东轩吟社图卷》。

八、建筑:中国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九、工艺美术:(1)清代康熙时期盛行“古彩”,即五彩瓷,到雍正时期,五彩逐渐被线条柔婉、色彩淡雅的“粉彩”所取代(2)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

十、简述“扬州八怪”?

答:

1、“扬州八怪”是泛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

一、简述“四僧”?

答: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移民,移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抒发性情,创作时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的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有不同,但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四僧以朱耷的艺术个性最鲜明,石涛的绘画思想影响最大,石涛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

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极具个性,具有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的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代表作有《荷石水禽图》等。

二、简述故宫?

答:

1、故宫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2、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3、建筑物个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4、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近代美术。

二、居氏兄弟:居巢、居廉以“撞粉”和“撞水”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

三、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高剑父(从广州回后创“春睡画院”)、高奇峰、陈树人。

现代美术。

一、齐白石:“三百石dan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和平鸽》《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尺寸最大)。

二、黄宾虹:以“黑、密、厚、重”为特色。

三、张大千:善“泼墨、泼彩”

四、潘天寿:擅画“指画”,用笔老辣生涩,善用浓墨重墨《蛙石》。

五、傅抱石:“烟笼锁雾,苍茫雄奇”“曲高和众”《大涤草堂》《江山如此多娇》(挂于人民大会堂)。

七、林风眠:他的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荷塘过雁图》《清音》。

八、刘海粟:1912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

九、赵延年:擅长版画《鲁迅先生》《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出版有《赵延年版画选》连环画代表作:《阿q正传》(木刻)。

十、张乐平:“三毛之父”《三毛流浪记》。

十一、丰子恺:我国早期多产的漫画家《瞻瞻底车》十。

二、李桦:《怒吼吧,中国》十。

三、蒋兆和:《流民图》《杜甫像》。

十六、潘鹤:《艰苦岁月》(雕塑)《毛泽东去安源》(油画)十。

八、吴作人:《齐白石》十。

九、罗立中:《父亲》二。

十、董希文:《开国大典》二十。

一、陈逸飞:《黄河颂》。

二十二、罗工柳:木刻《鲁迅像》油画《地道战》二十。

三、杜健:《在激流中前进》二十。

四、李可染:《万山红遍》。

二十五、“寒之友”:何香凝、陈树人、径享颐二十。

六、鲁迅是最早把西方木刻引进中国二十。

七、藏书票:“纸上的蝴蝶”

二、年画:(1)天津杨柳青年画:《嬉叫哥哥》(2)苏州桃花坞年画:《花果山猴王开操》《上海火车站》(3)山东潍县杨家埠bu:《女十忙》(4)河北武强(5河南朱仙镇)。

三、泥塑:张长林:字明山,人称“泥人张”《渔樵问答》。

六、皮影戏:发源地是陕西(陕西户县为钟馗画之乡)。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的发展源源流长。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所以应把握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时代在变,同样美术史发展进程中审美观念也在变化着。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同样,有了人,也变有了美术。我们的祖先在长久岁月的实践中,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逐渐产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产生的是炙剩的生殖崇拜及生殖崇拜文化这一思想内涵。从遗留下的位于新疆呼图壁县城西南的天山山脉中的岩画可以看出:男像大多数清楚地显露出艺术夸张的生殖器,女像则刻画得宽胸、细腰、肥臀,有的亦显示出生殖器管,又有群列的小人,这些形象十分明白地表现出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这和当时的饿自然条件、天灾人祸是分不开的,是原始人类对审美观念的反映。

当历史跨过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的时代,就迎来了金属时代——青铜时代——奴隶制时代。青铜工艺美术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大高潮。最能体现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是青铜礼器——狮身人像,把人鬼神化,把人置于鬼怪的威严之下,是在极端地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的,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反映。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可以看出我国时期人物肖像艺术成就的一斑,楚国贵族妇女的基本特征和“楚王爱细腰”的审美时风。

也可见这时不仅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而且通过外部形貌的描绘来揭示对象内在的东西,体现出了“形具而神生”的理论。三国及西晋时期的壁画,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题材仍占重要地位。以世俗生活为题材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曹不兴所画的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风范被弟子卫协发扬光大,从审美观的角度看,绘画从汉代古拙、雄壮、阳刚之美转化为巧密、婉约、阴柔之美。也正是时代精神、人们审美心理和审美态度转化的外化形式。到了南朝,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美术思想,把中国绘画推向新的里程碑。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具有阴深、苦难、悲惨性的特色。

从本生故事《尸毗王本生图》《须大孥太子本生图》《鹿王本生图》可以了解到,他们的主题思想是所谓的“忍辱牺牲”无原则的“施舍”,其美学性格就是内容所表现出的“崇高的苦难”和未失童真魅力的艺术形式。所反映的是劳动群众在黑暗长夜对善和幸福的热情向往和执着追求。

到了唐代,佛教壁画在艺术上呈现焕然求各、光彩一新的景象。由欢乐明亮代替了阴森血腥,从中可以看出这时的社会现象、宗教思想与人们的愿望。

如《净土变》、《药师净土变》等壁画。唐代已不把“清赢示病之容”作为审美理想,而在“示病之容”的反面找到了“丰腴华贵”,从张萱、周舫的倚罗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萱画的妇女形象丰腴硕体,服饰艳丽,描绘的是盛唐贵妇的欢乐情绪。如《武后从行图》周舫所画繁荣仕女具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本为体”的特点。如“簪花仕女图》等。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到了宋代,文人画风出现,中国绘画从原始时代到汉是个质朴、后拙、粗略的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后,绘画向精密、精确、华丽、逼真方面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一个高峰,宋代文人画家在适应这种形式的要求下,力求变革,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都在“笔墨情趣”中披露自己的心境,在技法上注重“写意”,所苏轼认为绘画不是不要形似,而是认为形似并不是绘画的终极目的,“写物之功在于传神”,只有神似才是绘画品评的最高法则,苏轼非常重视构思,注重“意在笔先”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专门题材的绘画出现。

北宋的山水画以高山流水为主体,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院体山水画形成,所反映的是重视生活,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到了南宋。画家们弃北宋以来的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急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单化、单纯化的形式,创造出第二种艺术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有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一当十、以简化繁••••••中国艺术的境界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山水画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着变化。元代,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使他们的表现技法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浪漫精神,意境更为广阔、更加丰富,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园地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强调了绘画的文学化,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强调诗书画意,构成审美观笔墨跟随时代。代表人物为赵孟甫。到了清末,海派绘画作品已具有商品的性质,卖画几乎成为画家维持生活的基本手段,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爱国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日子里,其作品透露着不安、苦闷、愤怒与反抗的时代精神。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既不失文人画的优雅、含蓄的底蕴,又考虑到市民阶层的欣赏水平,因而具有“特大写意”、“雅俗共赏”的时代特征。如任百伯年等。时光在流逝、事物在发展,中国的美术史有着蓬勃的生机,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变革,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也将日新月异!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对于中外美术史的教授,都是分开进行的,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教授的课程进度不一样。多数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太过于强调学科教学体系的严谨与完整,每个科目之间过分的孤立,相互之间缺少了联系。而美术史纵向思维联系紧密,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之间的交叉联系太少,学生缺失了对于美术历史时间与地点上的概念,不利于学生对于同时期国内外美术发展状况的了解与分析。很多学生对于历史上的美术发展现象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对于中外历史的时间对接上不是特别清楚,整体上来说学生对于世界美术历史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概念。学习美术史论的时候,很多学生死记硬背,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外美术史的教授内容与教授方式有关。

对于美术史课程的开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美术史的课程进修的必要性,只有意识到美术史的功能意义,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动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的文化修养与素质是必备的条件,然而美术专业的学习加强其文化艺术修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于美术史理论的研究,充分的了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优秀美术作品,从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加深对人文哲学,传统艺术的理解,增强欣赏鉴别画作的能力,提升个人的审美修养。

美术史依据历史的纵向发展为主要脉络,教师按照历史纵向发展的主线,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艺术作品、风格、审美特征、表达方式,集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艺术、绘画特征、美术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时代变迁对于绘画艺术的影响。另外,要考虑到美术史课程的自身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展开对美术史教学体系的整改。

中、外美术史要实现比较教学。中、外美术史的学科整合,要以主题相关的两个单元,重组进行教学,使相关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使前后学习的知识相互联系。任何事物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凸显出特点,用比较教学的方法,省时、效果显著、知识面广、学生的思维跨度也大,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特征、艺术种类、画派风格、作品类型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比较。可以是中国历史名画家之间艺术风格的比较,也可是国内外相同时期的美术发展趋势之间的比较,总之,不管是横向交错还是纵向思考,都要从不同的点和面找出中外美术史的不同部分,或者是相似部分。中国与西方文化意识、民族传统、哲学理念等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不能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的障碍。在美术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对中、外美术史做出比较,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中国美术艺术与世界美术文化都要有个全面的了解意识,利于学生在日后的绘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方式。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美术史是一项理论性的学科,相对来说是枯燥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或者是动画模式,将理论性的知识转变为图片格式,图文并茂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生动的媒体技术演示,能使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到美术史的理论知识,生动的画面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美术史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欣赏古代画家遗作的时候,能够更加清晰的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加深印象和理解。或者配以合适的音乐,加强艺术作品的意境,带动学生的情绪,提升课堂的艺术氛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术历史。利于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解读,了解艺术作品的形式规律。

美术史的课程是在大一的时候就有设置,此时学生对于绘画的学习阶段还是处在素描、色彩等系统的绘画训练,对于美术史的认识基本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多数的学生只是知道少数的知名艺术家以及零散的一些名作的名称。因此,在美术史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美术史课程理论性强,严谨、科学,少不了枯燥的感觉,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生搬硬套,或者按照课本宣读,会在开始就导致学生减少对美术史的兴趣,反感美术史课程,这样这门课程的设置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美术史的授课,是需要慢慢渗透,不同于素描与色彩等绘画创作或是训练,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美术史授课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绘画训练时的素描或者是色彩,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以比较和分析,指出学生在绘画训练中的不足,借鉴美术史中的史论依据。让学生自己发现美术史论的魅力以及在绘画训练中自身的不足。

4教学中要主次分明、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

的美术历史一定要作为课程上的重点进行讲解。而国外的美术史,中世纪以后,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雕塑艺术走向了一个高峰时期,对于这段历史,需要学生深刻的了解,并且要对大量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艺术前辈们为艺术的奉献精神,以及作品中的深刻精神内涵。

5美术史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外也要进行考察。

课堂上的美术史学习,仅仅是局限在教师讲解,学生听看,老师要带着学生走出去,到本地的各大艺术馆,文化馆参观考察,欣赏更多的历史名家名作,增加美术史知识,扩展视野。

6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多参与各个领域优秀艺术家的专题讲座,从中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

1对于绘画创作的思想产生影响。

在20世纪,社会处于**时期,此时对于美术史理论的探索,其研究内容随着社会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凸显了其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偏于文化功能。在“五四”时期,从康有为、陈独秀,再到鲁迅的美术批评,影响到了当时青年一代对于传统美术的认识,激发了改革中国画的思想潮流。到建国后,对于石谿、石涛、八大等画僧以及“扬州八怪”的研究,特别的注重他们复古反叛的革新精神,这成为20世纪时期改革中国画的历史依据,也是一个时期内国画革新运动的体现。在当代的高校教育教学中,民族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地域化的艺术遗作等历史遗迹的研究考察,是一个时代对于美术史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一种探究方式,而且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对于民族艺术成功的肯定与高度重视。

2促使绘画创作风格的转变。

自西方文化流入中国以来,受到西式美术的影响,包括徐悲鸿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中西融合是必然趋势,成为国画融合西方绘画方式的思想基础。中国的绘画风格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中国的人物画中出现了面部阴影,山水画中借鉴了西方的审美方式,中国画开始出现新的局面。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开始对苏联文艺理论进行宣传和研究,使美术创作开始出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于民族化的问题的探究,使油画一度盛行“民族风”。绘画创作风格转变的因素有很多,也许并不是因为理论的引导,但是风格的转变,势必与理论研究相呼应。

中外美术史是一门独立的理论课程,它的理论讲述离不开美术作品的阐述,理论的建立是在美术创作之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术创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服务与社会,而对于史论的研究反应的也是当时的社会需求。美术史中的评论,是服务于绘画创作的另一表现形式。现如今,对于美术史的服务功能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第一,有利于学生把握中外设计发展与绘画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新生代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对未来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发展起到预测与引导作用。

第二,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艺术文化,提升审美与鉴赏能力。中外美术史课程的开设,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美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汲取各种流派的优点,应用于日后的绘画创作中。

第三,加强民族文化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当前高校教育,应当提倡民族传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是对古代经典进行鉴赏的主要途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深的精神内涵和学术价值,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增强对本民族的了解,增加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

总之,中外美术史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美术史课程的价值与魅力,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绘画艺术。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一.彩陶艺术。

二.代表类型:仰韶文化。

主要纹样:。

1)动物纹:蛙鸟蛇鱼等。

2)植物纹:花叶。

3)几何纹:涡漩纹垂幛纹水波纹同心圆。

4)人物纹:人面鱼纹舞蹈。

仰韶文化分期。

早:半坡型中:庙底沟型晚:马家窑型。

特点: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风格:饱满浑厚活泼。

二.黑陶艺术.特点:质地精美造型丰富.代表类型:龙山文化。

三.玉器艺术.代表类型:红山文化。

四.雕塑.表现对象:多为妇女和小孩,还有一部分动物.

五.原始绘画。

1)彩陶绘画2)岩画.代表:内蒙阴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3)地画.代表:甘肃秦安大地湾。

奴隶时代。

总的纵向来看,以中原为例,夏至商代中期,纹饰以几何纹、连珠纹为主。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纹饰以饕餮纹(兽面纹)和夔龙纹、凤鸟纹为主,并在主纹饰间充满云雷纹做地纹。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多见大波曲纹和重环纹、窃曲纹,当这些纹饰开始盛行时,云雷地纹就渐渐减少了。春秋中期至战国多见蟠螭纹和雕刻的写实人物陆战纹饰。从饕餮纹到写实人物纹饰的变化,可以看出由宗教的狂热向现实主义观念的转变。当然这些纹饰的变化都是渐进的,与器物的造型变化相对应。所以说,对青铜器的断代,最突出的就是造型和纹饰,时代特征直观显见。

一.青铜器:主要类别:礼器:主要出土地:安阳;主要纹样:饕餮。

纹饰主要造型特点:三层重叠;主要风格:狞厉美。

青铜器分期:。

1.初期(殷商时期)代表:兽面乳钉纹方鼎。

2.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代表:司母戊大方鼎。

3.转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代表:毛公壶。

4.衰落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始)代表:立鹤方壶。

二.建筑:二里头商废墟;湖北盘龙城----“前堂后室”

三.雕塑:三星堆铜人像。

四.墓葬妇好墓。

战国。

一:建筑。

主要体现于列国的都城1.东周王城洛邑2.燕下都3.秦国咸阳。

主要特征:

1.有城墙,城墙厚大,城外有壕沟。

2.宫城郭城齐备,郭城有市,手工业区。

3.宫殿占据制高点。

4.都城均依山傍水。

5.普遍修有“凌阴。

二.雕刻。

未出现大型独立雕刻,主要是青铜器雕刻,泥木俑,漆木器雕刻等。

1.青铜雕刻(1)拟形器(2)青铜附饰雕刻。

2.俑。

3.漆木雕刻:虎座凤鸟悬鼓、镇墓兽。

三.工艺。

1.玉石工艺:平面化,制作精致。

2.漆器工艺:大多以黑红为主调。

3.青铜工艺:失蜡法--曾侯尊盘。

4.织绣工艺。

四.绘画与书法。

2.书法。

秦汉。

一.建筑秦:阿房宫;汉:复道;未央宫。

三.工艺1.铜器;铜镜:昭明透光镜;铜灯:长信宫灯。

2.玉器:金缕玉衣。

3.漆器与织绣马王堆出土素纱禅衣。

四.绘画。

(1)帛画汉:引魂升天图。

2)画像石画像砖。

3)壁画:汉:洛阳卜千秋墓;内蒙和林格尔墓。

五.书法。

魏晋南北朝。

历史背景。

北.五胡十六国(北朝)。

东汉末---三国----魏---晋---- ----隋 南.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思想方面:儒家影响衰弱,老庄玄学兴起,佛教思想兴起.

一.人物画。

画家:三国---曹不兴“曹家样”;卫协“巧密精思”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风格:“春蚕吐丝”陆探微张僧繇“张家样”“画龙点睛”

北朝---杨子华;画论:六法论。

二,山水画初步兴起。

三:佛教艺术:三大石窟。

隋唐。

一.人物画。

隋代人物画:“魏晋遗风,巧密精致”

唐代人物画:初唐:中原画风---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西域画风---尉迟乙僧。

盛唐:“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仕女画: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方《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

晚唐:孙位《高逸图》。

二.山水画。

隋:展子虔《游春图》(青绿山水的开端)。

唐:青绿山水: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水墨山水:王维《雪溪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张藻“破墨法”(双管齐下)。

王墨“泼墨法”

三.花鸟画。

画马名家:曹霸;韩干〈照夜白图〉〈牧马图〉。

画牛名家:韩晃〈五牛图〉;戴嵩〈斗牛图〉。

四.佛教壁画与雕刻。

壁画:“经变”故事;“供养人”形象---〈张议潮出行图〉。

雕刻:龙门石窟卢舍那佛。

五.墓室壁画与雕刻。

乾陵三大陪葬墓----李贤墓〈马球图〉〈客使图〉。

永泰公主(李仙惠)墓〈宫女图〉。

李重润墓。

雕刻:浮雕--昭陵六骏。

六.工艺;唐三彩;何家村遗宝。

五代两宋。

一.画院与院画。

五代:第一个画院---西蜀;影响较大的---南唐(翰林书画院)。

宋:翰林图画院;院画的艺术特征:院体画;形似,格法。

二.花鸟画:五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富丽工巧《珍禽图》徐熙:《雪竹图》。

北宋:黄居采《山鹧棘雀图》。

变革者:赵昌《四喜图》崔白〈双喜图〉易元吉:善画猿。

赵佶:〈芙蓉锦鸡图〉“瘦金体”

笔墨游戏:文同〈墨竹图〉;苏轼〈木石图〉。

南宋:李迪等等。

三.山水画。

五代: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

南派---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米芾:米氏云山。

郭熙:〈早春图〉。

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山水特点:全景构图,客观描绘。

山水画论: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

南宋:南宋四大家--李唐。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

马远〈踏歌图〉。

夏圭。

南宋山水特点:一角半边,秀丽工致。

四.人物画。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宋:李公麟:白描大师〈维摩诘图〉〈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唯一着色作品)。

梁楷:“减笔”水墨人物画〈太白行吟图〉。

法常:

五.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美术。

一.元代背景。

二.文人画的兴起。

1.苏轼:笔墨游戏,个人情趣。

2.元初:赵孟頫:两点主张:1.“书画等同”《鹊华秋色图》。

2.“复古”《秋郊饮马图》;清幽圆润钱选《山居图》。

高克恭《云横秀岭图》。

任仁发《二马图》。

3.元四家------黄公望:浅绛风格《富春山居图》。

特色:1.明净疏朗秀润清爽;2.线条与墨色之美;3.“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水墨风格《九峰雪霁图》特色:笔意简远。

王蒙:《青卞隐居图》牛毛皴:构图回环重叠,结构繁复“望之而郁然深秀”

吴镇:《渔父图》吴善用墨,以湿笔见长,粗头乱服,淋漓浑厚,寄托自由不羁、归隐江湖的志向。

4.水墨花鸟:王冕《墨梅图》柯九思《朝元图》。

三.文人画的特点。

四.永乐宫壁画:三清殿《朝元图》一、明代山水画派。

明代。

早期:院派:戴进边文进。

中期:吴门派“吴门四家”代表人:沈周庐山高图。

文征明:粗文细文。

唐寅秋风纨扇图巴蜀宫伎图。

仇英剑阁图。

晚期:华亭派---董其昌崇南抑北。

二.花鸟画。

水墨写意:陈淳徐渭《墨葡萄图轴》。

三.人物画版画:陈洪绶《水浒叶子》《西厢记--窥柬》。

人物画:崔子忠云中玉女图。

肖像画家:曾鲸“波臣画派”

清与近代。

清代艺术。

八大山人--朱耷。

金陵八家---龚贤。

扬州八怪。

代表人:郑板桥《兰竹图》。

宫廷绘画--康熙南巡图郎士宁。

界画----袁江。

仕女人物---改琦;费丹旭。

木刻版画---安徽新安。

工艺:年画---天津杨柳青;富丽吉祥;苏州桃花坞;清秀精致。

天津泥人张:栩栩如生。

建筑:故宫园林艺术。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心得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20xx年以上的历史。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

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20xx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老官台文化彩陶的彩绘颜色有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红色和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白色。在距今6000多年的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半坡类型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紫、红两种彩色颜料锭。老官台文化彩陶上的红色宽带纹用宽笔绘成,而几何图案和符号则用细笔绘成。由于人们进一步掌握了颜料、笔等绘画工具,使绘画的兴起具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原始社会绘画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这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有关。中华民族是由各区域的'不同部族融合而成的,因此随着各族的不断交融,绘画表现的社会内容愈来愈丰富,除去写实的表现方法外,还有运用想象的表现方法。从这特点来说,对以后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中国美术史论文

摘要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美术史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美术研究要不断创新,美术研究要中西融合,创造课题、新方向,从而促进美术的繁荣发展。本文就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中西研究的异同进行比较。

关键词美术史英雄情结感性科学实证主义。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西方人讲究公正、科学、理性;中国人讲究情理、道德、感性。于是,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中)向来(就)有不分科的学术传统,这样在美术研究上存在模糊现象,在美术创作上也有模糊现象,许多美术作品惊人的相似。比如说:中国的佛教徒认为“抄写”是一种美德,于是,在佛像作品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或者说存在很多临摹名家作品的仿制品存在,于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们要鉴别一幅美术作品是否为真品显得尤为困难。

而在美术史的研究上,我国的研究者经常会变换自己的身份,在美术家和美术史论家之间变换角色。有的美术史论家以前是美术家,后来成为美术史论家,或是一人兼任美术史论家和画家。有的以前是美术史论家,在经过长期的美术史的研究后成为专业的美术家。比如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董其昌,他既是画家,同时也是美术史论家,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对中国画坛影响深远。到了21世纪,我们美术史的研究上,研究者的身份依然是不断转换的,这就使得我国美术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美术史研究的创新。

“英雄情结”一词在中国人的眼中并不陌生,在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见“英雄情结”的影子,而中国人也普遍有“英雄情结”。由于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思维模式中的感性色彩,在研究美术史时很容易陷入“英雄情结”的漩涡。而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容易将历史人物英雄化,在研究某个著名的美术家时,很容易夸大其功勋,忽略其缺点。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则非常讲究公正、客观,喜欢在一个中立客观的角度上去评价某个历史人物(和)或事件,其中的感性因素较少。

而“英雄情结”带来的美术史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了神话传说之后就有了皇家代表,然后再由此确立某某思想的正统地位,于是就引出了各个时代的美术家和作品。而西方在研究中国美术史时则是遵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客观公正的讲述美术史,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相对较公正,美术史研究受到的政府因素的影响较小,于是在研究中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就出现了,这种研究方法也带来了美术史的现代繁荣,促进了美术史的创新发展。而中国学者的美术史研究陷入“英雄情结”的漩涡之后,很容易带来“英雄崇拜”,于是就带来了美术作品的模仿,却很少有模仿的精品出现。

在美术史的研究上,不可能将美术史独立于孤岛上进行研究,它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出来的美术历史,与经济、文化、政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美术史的研究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素,要学会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美术史的研究。比如说,进行美术史研究时适当运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考古学的思想。

西方在美术史的研究上要比中国进步很多,他们美术史的研究非常重视理性、学科的界限和跨学科,他们喜欢将美术史的研究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考古学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公正客观的结论。而实证主义的运用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上也很常见。西方人喜欢从细致入微的事件出发,考察美术各个方面的情况,从细节着手,从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探寻美术史的发展。关注美术家的生活,关注他们各个方面的情况,实地考察美术家在其所生活年代里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客观公正的评价美术家。西方的这种研究方法比中国的“英雄情结”更为科学,他们能在研究美术史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潮,从而又由思潮带来美术史的繁荣,促进现代美术的繁荣发展。

比如说,美国著名美术史论家高居翰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元老级人物,他的《中国绘画》、《中国古画索引》、《隔江山色:元代绘画》等皆是从风格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在美术界享有盛誉。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学者容易孤立地去看待问题,而西方学者则喜欢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从历史文化背景上去看问题,于是,两者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美术要发展,必须要有情感,美术家只有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感动人、吸引人。而在美术史的研究上亦是如此,研究者要学会将西方思想融入到研究上,探寻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既做到美术史研究的实证精神,又体现出中国艺术精神。

[1]李研.基于美术史谈中西方色彩应用之异同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

[2]高翔.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5).

[3]陈国林.论西方艺术“赞助人”概念在中国宫廷绘画研究中的无效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中国美术史教程》,是我大学时的一本教科书,记载着我国很多的美术历史知识,最近利用业余时间又重新读了此书,整理概括了各个时间或朝代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现总结如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渊源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漫长的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聪明才智,知名美术家众多,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优秀美术作品,许多美术遗迹保留至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国美术的伟大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必要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并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原始社会的美术主要体现在对石器的制作、使用和装饰品的制作。劳动是从制作工具开始的,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的特点。由于劳动人类才从动物界脱离开来。生存于距今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劳动实践,大脑已比较发达,手脚完全分工,右手已相当灵巧,并已产生了有音节的语言。语言的产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思维能力则又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北京猿人在石器的制作和使用上,已就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能制作各种不同用途的石器,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而距今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创造活动,除了有较过去精良得多的劳动工具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装饰品。从鸟骨线纹、穿孔贝壳、孔眼兽牙、染色石串珠这些装饰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对已掌握了一定的装饰艺术品的知识和技巧。并有了精神财富的创造,包涵着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他们对美得若干规律性认识从此产生。

当中国的远古人类跨过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的时代,就迎来了金属时代——青铜时代。以青铜工艺为代表的美术创作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揭开了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其中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司母戊鼎。此鼎造型雄伟庄严。鼎为长方形,四个柱形足的外侧有突起的兽面,鼎腹中间光洁,四周皆装饰以龙纹组成的兽面纹装饰带。直立的鼎耳上铸有双虎相向而立,中间夹有一浮雕的人头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威慑和压抑。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体现了商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进入了战国时期后,出现了最早的真正独立的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两幅画都有一定的技巧水平。《人物龙凤帛画》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而《人物御龙帛画》技巧比较成熟,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更注重通过外貌的描写揭示内在的精神气质。体现出了“形具而神生”的理论。此两幅画可以看出我国战国时期人物肖像艺术成就,楚国贵族妇女的基本特征和“楚王爱细腰”的审美时风。也为秦汉绘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秦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让世人瞩目的无疑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的内容包括战车、骑兵、步卒、弩兵等。兵马俑都与真人真马等高或稍高,制作工序复杂,形象多样生动传神,体现秦朝战士的精神风貌。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到了隋唐,佛教壁画在艺术上呈现焕然一新的景象。由欢乐明亮代替了阴森血腥,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宗教思想与人们的愿望。如《净土变》、《药师净土变》等壁画。唐代审美理想一改之前的“清赢示病之容”,更喜“丰腴华贵”。从张萱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萱画的妇女形象丰腴硕体,服饰艳丽,描绘的是盛唐贵妇的欢乐情绪。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丰衣足食,人民生活开心安宁。同时,和平富裕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精神世界的发展。

到了宋代,文人画风出现,宋代文人画家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都在“笔墨情趣”中披露自己的心境,在技法上注重“写意”,如,苏轼认为绘画不是不要形似,而是认为形似并不是绘画的终极目的,只有神似才是绘画的最高法则。苏轼非常重视构思,注重“意在笔先”。北宋的山水画以高山流水为主体,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南宋,更注重简单化、单纯化的形式,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以简化繁中国艺术的境界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转变山水画也在发生着变化。

元代,士大夫画在宋金的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元朝前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士大夫画家,如赵孟頫,高克恭,商琦等,具有很大影响。也有一些宋朝遗民如郑所难、龚开灯,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他们的政治态度,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中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成为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绘画结合为一体。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到了明清,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普及。文人画仍占主导地位。但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宫廷绘画创作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宫廷、民间和文人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代表画家有:明朝王履、刘俊、李在等。最著名的莫过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唐寅在山水、人物、花鸟画上都有不小的成就。清朝,八大山人最为人所知。其“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不拘成法,长于水墨,画风朴拙二不作矫饰,笔墨含蓄而沉郁丰富,把写意花鸟画继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西方美术开始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清代宫廷有少数外籍画家,他们的创作和画风为某些中国画家所吸收,对民间美术也有一定的影响。真正对西方美术的学习和借鉴在鸦片战争以后。

重读《中国美术史教程》让我收获颇多,在这仅仅陈列了部分美术发展概况,具体情况无法一一陈述。毕竟中国美术博大精深,和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知道中国美术的艺术种源,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术的美、学会鉴赏美术的美。足矣!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这本书西方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的发展史,其中心问题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西方美学与西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美学,哲学是关于一切美学问题的最基础的思考,具有元美学的性质。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许多美学思想的源泉。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美学。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卓越的建筑艺术,它是法老王们的陵墓。对于金子塔的美丽和雄伟我不多说,在课上学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灿烂文化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狂热追求,绘画的比例,外形都奇异的保持一致,宏伟的雕像现在虽然有好多残缺,但仍能感受到那埃及的辉煌文明!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超凡入圣的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后来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它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伟大的罗马,璀璨的希腊!充满神话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这些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虽然没有在幻灯上看到十几米高的雅典娜塑像,但是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宏伟美丽。充满了神圣,梦幻般的感觉!这些都给我从新认识了希腊的文化,对希腊的建筑也有了一些了解。

最后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天才——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生平种种,让我们了解了天才成功的不易与艰辛。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时代!他们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为之理想而奋斗,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艺术是门伟大的科学!终求一生,值得为之奉献,为之探索!

它介绍了几种最早形态的美学思想。塔塔凯维奇认为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鲍桑葵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吉尔伯特和库恩认为哲学孕育了美学。综合几位美术家的观点,早期希腊的美学思想是蕴含在宗教,艺术,和哲学当中的。这几种观点的分歧是美学本身是什么,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由此可见,美学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他们之间还有更复杂的关系。要理解他们的关系,我想必须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中国美术史课件资料

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其丰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幸福、吉祥的主题是我国民间美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人们热爱美好生活,祈福纳祥的希望和信念。民间美术是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容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质和审美修养。学生对于新事物有好奇心,但是缺乏细致观察和深入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从了解民间美术中剪纸艺术的“情趣”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问题情境和表达的空间。本课我选择直观演示和问题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配合讲解、归纳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对民间美术的各个种类尤其是剪纸艺术有一些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讨论、进行交流,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和意义。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教师: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板书课题)。

二、欣赏作品:

(一)油画《贫农的儿子》作者:蔡亮(板书)。

1、介绍作品内容: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学生回答)。

“贫农”是指在旧中国被地主、官僚压迫剥削的贫穷的农民。

教师: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特点看,同学们知道作品表现的年代吗?(学生欣赏投影画面,回答问题)。

教师:作品表现的是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进攻。当时的领导人是王明(板书),硬要红军跟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死伤很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1934年10月**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队伍到了贵州省的遵义城,党中央开了一个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所以画面上表现的`是毛**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

学生通过课件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举手发言)。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

(1)、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腻真切:贫农的儿子神态恳切,体现了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毛**笑容满面,流露出爱护和欢迎的神,清;红军队伍由近到远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2)、色彩沉着、协调:作品色彩的蓝灰色为主。身穿蓝灰色军装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显得阴沉,说明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

(3)、仰视构图: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较低,人物形象高大。中间是毛**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重点突出。

(二)中国画《童年》作者王盛烈。

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服饰、神态、动作、构图等)。

(三)中国画(悄悄话》作者:王有政。

1、作品内容分析:

提问: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环境背景、人物穿着,说明爷孙俩是哪个地方的人?作品中的爷孙俩在干什么?你能说说他们在说什么吗?(学生回答)。

教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家的生活小景,从背景上的窑洞、枣树和老大爷头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爷在编筐,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成绩通知书,兴冲冲地靠在爷爷身上,对着爷爷的耳朵,告诉爷爷她考试得了多少分。从她和爷爷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绩,作品充满朴实、温馨、甜蜜的气氛。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1)、通过对比产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亲,小的天真可爱。

画人物用墨浓,用线具体仔细,特别是人物面部线条生动自然,越看越觉得美。

画背景用墨淡,用笔用线简洁,衬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体感。

(2)、人物神态美:

爷爷停下手中的活,身子偏向孙女,侧耳细听。小孙女偏头伸颈对着爷爷的耳朵高兴地说什么。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爷爷的肩膀上,胸脯靠着爷爷的背侧,重心都落在爷爷身上。另一只手拿着通知书背在后面像飞起来的小鸟翅膀。

(四)水印木刻《蒲公英》作者:吴凡。

1、介绍作品内容:

学生欣赏作品,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作品通过一个割草的小女孩吹蒲公英这一生活小景,引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联想。

蒲公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种子藏在绒絮里,飞到哪就在哪里生根。割草的小女孩吹着蒲公英,看着它们随风飘向远方,心中也许有着一种向往吧!

2、介绍作品表现形式:

作者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国画的趣味,有一种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画面形象后,再用水调和颜料拓印在宣纸上的作品。

3.分析作品构图特点:

以大片的空白衬托朴实可爱的小女孩,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五)水印木刻《和平》作者方国雄。

(六)中国工笔画《小伙伴》作者陈白一。

1、作品内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题材作品。

2、作品的表现形式。

3、作者介绍。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活动。

把学生们制作的剪纸作品整齐地贴在各班教室后面进行展览,既美化了教室环境,真正体现艺术作品与生活环境的结合,也是一种直观教育和审美教育。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舞蹈纹彩陶盆 》,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 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 礼器、乐器 、 兵器 、 工具及车马器 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武梁祠 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蒿岳寺塔 。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 秀骨清象 ”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张家祥 ”。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和 "洛阳龙门 "石窟。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 "范宽 "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画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 和 戴进 。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 九歌图 ,其中以 屈子行吟图 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 郑板桥、李鱓 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雅俗共赏 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 吴有如 的评价。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

a、 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

a、 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 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a、 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 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 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a、 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a、 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

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世界自由贸易联合会、世界贸易组织„„当今世界,各种促进贸易的组织已有千千万万,贸易已经成为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和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贸易的由来与发展却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1交通运输工程试验1401班孙培响1101140333必然是另一方所失。罗马帝国时代,虽然贸易得到许可,但和来自地产的财富比起来,从贸易获得的财富依然更有争议。尽管那时候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但商业活动依然发达而显著。

中世纪,人们对新的商业制度的发展给予了关注。早起的基督教教会的《旧约》通篇写的是,增加个人财富总是和不诚实的商业活动以及剥削穷人相联系。北非的希波主教圣奥古斯丁认为贸易本身没有错,因为它可能使本来得不到物品的人得到需要的物品,因而有利于人类,可贸易也容易被误用。罪恶存在于贸易商身上,不在贸易本身。伊本·赫勒敦的作品显示,在十四世纪的伊斯兰世界里,贸易与科学共同繁荣。托马斯把商人放在与工匠平起平坐的位置,而在当时,工匠是深受欢迎的职业。当时,人们对货币、价格、商品价值等与贸易有关的元素进行了研究与谈论,分析了经济运行方式。

十六世纪,重商主义开始兴起。部分国家开始利用重商主义政策来实现一些目标:1.利用全国保护性的关税和国内自由贸易制度统一国家;2.通过发展经济,为国家提供充足的收入;3.通过鼓励贸易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实现高就业;4.利用贸易政策积累财富。这些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罗杰·诺斯认为,任何有利于个人的贸易也有利于公众,因此管制贸易永远是有害的。同时期,贸易平衡、贸易差额论、贸易收支理论、利率与自由贸易等重要理论都得到发展。

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在一段时期是此起彼伏。十八世纪中期,2交通运输工程试验1401班孙培响1101140333皮埃尔·德·布瓦吉贝尔在《法国详情》和以后二十年中的一系列其他出版物中,对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政策提出了批评。重农主义思想在1756年到1763年间得到发展。重农主义者认为贸易是重要的,因为贸易提供了维持生计的可靠手段,可农业仍是根本大计。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才获得净收益,也就是获得超过生产必需成本的盈余。杜尔哥却认为政府应该给一切商业部门恢复自由——除去贸易壁垒,简化税收,给予每个人工作权。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都作了批评,他。

总结。

道,市场可以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运作,甚至在人们无意为他人服务的情况下,也能促使他们生产其他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这就是自利能够制造有利于社会的成果,即使人们并不相亲相爱,商业社会也能繁荣的原因所在。

随着贸易的扩大,自由贸易主义也得到了发展。亚当·斯密倡导他所谓的“天赋自由”制度,自由制度导致资源被转移到最需要的活动中。古典经济学家基本都是自由贸易主义者,他们指出保护主义为腐败提供了机会,使国内工业发生了有利于强势集团的扭曲。同时,亚当·斯密并未否定政府在贸易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贸易仍在不断的发展中。贸易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获益。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贸易,改善贸易方式,提高贸易利益。

中国古代美术史

复习思考题一.史前美术。

(一)名词解释:

1.人面鱼纹盆。

2.鹳鱼石斧图彩陶缸3.舞蹈纹彩陶盆4.薄胎蛋壳黑陶。

(二)简答:

1.简述抑韶彩陶各个分期的造型,纹饰特征及代表作品。

(一)名词解释:1.饕餮纹。

(二)简答:

1.简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2.举例说明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雕塑的艺术特点。

(一)名词解释:

1.长信宫灯。

2.铜铸马铸飞燕。

3.马踏匈奴石雕。

4.四川说唱俑。

5.羽人骑天马玉雕。

(二)简答:

1.简述三处具有地区代表的画像石内容及艺术特点。

2.简述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3.简述《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内容,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4.简述西汉马王维“t”形帛画的艺术特点。

5.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风格体现在那些方面?

6.汉代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四.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名词解释:

1.《女史葴图》。

2.《洛神赋图》。

3.《画云台山记》。

(二)简答:

1.何谓“六朝三杰”?“三杰”各自的绘画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2.宗炳的山水画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实践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艺术风格。

5.“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五.隋唐美术。

(一)名词解释:

1.《步辇图》。

2.《游春图》。

3.《明皇幸蜀图》4.《送子天王图》。

5.《虢国夫人游春图》。

6.昭陵六骏。

7.《历代名画记》。

(二)简答:

1.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2.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3.简述张萱和周昉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

4.简述佛画四家样的代表画家和各家样的艺术风格。

5.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6.简述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7.简述唐代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8.简述龙门石窟奉先寺造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9.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成有什么新的变化?

中国古代美术史

二、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小说史》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或专升本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专门以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小说瑰宝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科。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史为纲,以作品为目,重视名著讲解,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和鉴赏中国小说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民族精神和人格情操的陶冶。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2)对重要作家作品,包括成书过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等有一定的掌握。(3)要求对古代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比较全面的掌握。(4)完善自身的人文素质,把中国古代小说体现的真善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自身的修养和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去。

四、教科书与参考书目教科书:

沈治钧。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小说十五讲》李银珠、宋浩庆等编写。

北京出版社1983。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齐裕琨,王子宽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0年。

5、《中国小说史漫稿》,李悔吾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五、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总学时36学时,面授学时30学时,自学学时6学时。

第一讲古代小说的起源与萌芽―先秦两汉(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古代神话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本章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本章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古代小说的含义及演变,了解神话的地位和内容。思考题:

1、神话与“小说”有什么关系?

2、古代神话可分哪些内容,代表作品是什么?

第二讲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2学时)。

本章难点: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世说新语》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可自学其相关作品的内容。思考题:

1、《世说新语》是如何表现魏晋风流的?

2、魏晋南北朝小说有何历史贡献?

第三讲中国文言小说的繁荣期―隋唐五代(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唐传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唐传奇和变文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章重点:唐传奇的发展分期和内容分类及艺术成就本章难点: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要求:对唐传奇概念进行细致讲述,包括内容及艺术成就,并要求学生熟读相关篇目思考题:

1、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代表作品有哪些?

2、唐传奇在小说史上有何地位?

第四讲。

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期―宋元(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本章评介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本章重点: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本章难点:如何理解宋元话本的贡献。

教学要求:本章讲述了话本的名称及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话本小说的特点,并熟读重要作品的内容思考题:

1、什么是“话本”?

2、“话本”如何来分类?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作品?

第五讲明代长篇小说。

(一)―《三国演义》(2学时)。

目的要求:旨在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以上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对《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本章难点:《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三国演义》的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及版本。

2、《三国演义》的主旨有哪些?

3、《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六讲明代长篇小说。

(二)―《水浒传》(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水浒传》的版本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本章重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本章难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水浒传》的成书情况,《水浒传》的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几方面?

第七讲明代长篇小说。

(三)―《西游记》(2学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对明代的神魔小说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西游记》为代表的明代神怪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作者、版本、主旨及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本章难点:《西游记》的整体寓意是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西游记》的成书情况,《西游记》在早期的流传、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思考题:

1、试述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2、《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

第八讲。

明代长篇小说。

(四)―《金瓶梅》(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它所描绘的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以及他对于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使学生了解《金瓶梅》巨大的文学价值。教学内容:本章论述《金瓶梅》及其续书。本章重点:《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本章难点:《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金瓶梅》的成书、思想内容、女性形象,以及在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上的贡献。思考题:

1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2、试析潘金莲的人物形象。

第九讲明代拟话本―“三言”“二拍”(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三言》、《二拍》及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本章重点:《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章难点:《三言》《二拍》的新的价值取向。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授了《三言》、《二拍》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选取重点篇目进行了分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相关内容。思考题:

1、试析《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讲。

中国小说的发展高峰期―清代(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初白话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清初白话小说的几种类型,即明代小说的读书、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世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特点是虽无杰作但数量达上百部,标志着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合编迈入独创阶段,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前训后的作用。

本章重点:《水浒后传》、《说岳全传》。

本章难点:清初白话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清代初期白话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2、清初白话小说的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第十一讲清代小说。

(一)―《聊斋志异》(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新成就。教学内容:本章介绍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本章重点:《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本章难点:《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与作品的关系,重点讲授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阅读相关的优秀作品。思考题:

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分为哪些方面?

2、《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二讲清代小说。

(二)―《儒林外史》(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深入把握《儒林外史》的题材、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成就。教学内容本章介绍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及其《儒林外史》。本章重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本章难点:如何把握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情况,并重点讲授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能就作品做相关人物分析。思考题:

1、《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试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十三讲清代小说。

(三)―《红楼梦》(4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曹雪芹的家世、思想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及《红楼梦》悲剧主题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本章重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本章难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要求:本章讲授了曹学芹的身世与作品《红楼梦》的关系,讲授《红楼梦》的版本情况、研究流派、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要求学生熟读作品。思考题:

1、试述“红学”的基本情况。

2、《红楼梦》的版本情况概述。

3、《红楼梦》的悲剧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4、《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第十四讲近代小说(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对狭义公案小说、人情世态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小说的发展与诗文相比,明显滞后,显得沉闷。通过对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此期小说、戏剧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近代小说的发展状况。

本章重点: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现象、人情世态小说的人文蕴涵与美学风貌。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本章难点: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滞后于诗文的现象及其原因。近代小说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述了近代小说与政治的关系,并着重讲授四大谴责小说的社会意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作品。思考题:

1、近代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

2、近代小说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高一语文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优质17篇)
    教学计划能够促使教师思考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一学期的相处,我对本班孩子的学习习惯、
  • 12-25 称赞课后反思(模板22篇)
    范文是一种优秀的写作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丰富写作素材。范文是对某一类文体的典型样本进行总结和概括,是学习和参考的好材料。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
  • 12-25 护士长工作总结及计划发言(实用18篇)
    做好月工作总结,不仅是为了向上级和同事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更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格式和写作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12-25 大专会计个人总结(实用12篇)
    总结是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小编整理了一些个人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如何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年龄:22岁性别:女
  • 12-25 高中物理学期教学计划大全(17篇)
    通过学期计划,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提高效率,实现自我管理。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制定学期计划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 12-25 民政局离婚协议调取(优秀15篇)
    离婚协议是夫妻在离婚时达成的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亲爱的社区领导:我们已达成离婚协议并准备向您提交,希望您能协助我们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协议人(男方):身份
  • 12-25 业务培训领导致辞范文(19篇)
    通过致辞,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激发听众的动力和信心。为了帮助大家写一篇出色的致辞,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致辞范文,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 12-25 小学反恐防暴应急预案(优质22篇)
    紧急状况下的高效应对需要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以保障各方面的迅速响应和协同配合。下面是一些应急预案的失败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避免在实际应急过程中
  • 12-25 花孩子课文(精选24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对于写作、创作等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著名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
  • 12-25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后的工作路径规划提供参考。下面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体会的实例和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