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二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热门17篇)

二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热门17篇)

时间:2023-12-24 22:40:09 作者:紫衣梦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二年级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的数学思想及其方法。排列的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新课部分安排了学生利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其主要目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排列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积累知识、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对多个事物的排列,常常出现遗漏、重复。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意识。

依据《课标》对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喜欢破译简单的密码入手来引入新课。我准备了数字卡片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把重点内容利用板书呈现。整节课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

二年级的学生积累知识、理解能力有限,缺乏空间想象力,在心理上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难的,特别是数学广角内容一年级没有接触过,突然接触,学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而且学生也容易将排列和组合混淆,在本节课不作定义上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所以,不能够直接让学生来学习,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也不能够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是没有被系统的提炼出来。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创设一个利用1、2两个数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教学,这里是让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学生拿出卡片进行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本节课属于数学活动课,既然是活动课,那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通过“摆”发现问题,通过“说”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三)课间休息。

(四)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把数字1改为0,用1、0、3任选2个数字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3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做法?

3、三个人每,两个人握1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

4、逛逛服装店,这里有2件衣服和2条裤子,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搭配买一套衣服呢?

5、《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和《自然奥秘》要送给小红两本,可能送哪两本?

(五)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概括的能力。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能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3:

(6×3)÷(2×3)=();。

(6×4)÷(2×__)=3。

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

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掌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并展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整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认识。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根据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课前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诉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顶点。

(教师示范画角)。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过观看老师演示纸扇打开和合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在变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渗透比较的方法,并在小组当中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角。

1.说一说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2.练习八第三题。

3.角在生活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再次帮助学生巩固角的知识。第三题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2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情景图,理解题意,然后解决问题。学好本课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7——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我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玩具商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情景图,把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情景图并提出问题,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说出“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本环节重在唤醒学生已有只是经验,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商店情境,很好地激发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逐步自主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突出重点,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题模式。

(三)深入理解,巩固练习。通过解决三道层次分明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一方面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主要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重点突出。本板书能给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材分析:

《花园》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结合花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实践操作活动,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教材要求学生既学会画图表征,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识地渗透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倍数问题。把学习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智慧共享的园地。

教学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构建倍的概念。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构建倍的概念。

体会倍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3个教学层次,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体会倍意,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第一层教学:初步体会倍含义。

同学们!刚才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猴子有几只?鸭子有几只?如果我们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猴子摆几个圆片,鸭子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摆。(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师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圆片画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63=2,老师引导学生说: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再什么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第二层教学:加深对倍的认识。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发现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小鸡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老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并说出理由。

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小鸡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小鸡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层教学: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

(3)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应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根据课本的练习编排,我设计了闯三关练习,让学生带着兴趣,玩中学,学生在轻松而又带有竟争性中解决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1、第一关比速度。

2、第二关比高矮。

3、第三关比记忆。

同学们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吗?还记得最近的天气吗?看图理解,寻求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全课。

总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老师归纳: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研究的成果,这样做更体现了过程。

整堂课的设计,由生活情境导入,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倍,再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解决有关倍的知识,最后到生活中寻找倍,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点呢?在教学时,在具体的情况中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动中突破难点时,我设计了3个层次。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猴子来摆一摆。这些环节学生们都是可顺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义时,就需要老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到确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个小圆片看成1份,那么代表小鸭的6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2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猴子的2倍。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松鼠数和小鸡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3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

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

数。

(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意识就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固读法。

(四)巩固练习:

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3、先把三个数808300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数。

四位数。

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1、教材内容:

二、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出现的。引导学生用画圆圈图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难点: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掌握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练习本。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奇花岛探迷,先复习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推进学习自动生成知识: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切入举偶,谈话导入。

二、对话平台。

温故知新。

原来老爷爷在给他做介绍呢:“我今年种了牡丹花和兰花(随机操作课件:牡丹花为1个2,)谁能来说说兰花是(4)个(2)。”

生回答。

师:“表现得好,(多媒体)送你们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吗?”“再来一枝。”

你看到了什么?数数果实有几个,花朵有几朵?

“谁会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多媒体)师: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复苏,老爷爷想把奇花岛打扮得更加美丽,他想在南边的坡上种上一些花。看,爷爷把坑都挖好了。

师:大家看看爷爷挖的两排坑数有什么关系呢?

谁再来说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几倍?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二倍吗?

生反馈。

师: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多媒体)操作课件以示奖励和赞赏。

师说:如果老爷爷在第2排再挖3个坑,现在的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倍”的关系吗?

生思考,反馈: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

师:你说得真棒!可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吗?

师:想知道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个数的几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排的个数。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真的精彩!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学。

师:3个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爷爷十分高兴,他要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去玩玩。

师:哟!爷爷后花园门口就有两种漂亮的花。嘿,这边墙上还有两行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喇叭花2朵,白玉兰12朵)。

师:过去我们都用o来表示物体,今天我们用一个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兰花:oooooooooooo。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来画一画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绘画,老师巡视。

生反馈绘画过程和想法。

师:如果现在请你来圈一圈,你认为应该几个圈一圈?

师:好,动手圈一圈吧。

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你能试着写出算式吗?

生反馈。

师: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能带作单位。师小结并板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

齐读。

学中做。

(操作多媒体:)摆花。

老师在第一排摆上2朵花,在第2排摆上2个2朵,请大家说第2排花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并且说出算式。

老师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摆上12朵,学生说倍数以及算式。

第一排摆上3朵,如果我想让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我该怎么摆?

大家看看这两排花下面还有3行字,大家齐读题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数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反馈。齐读。

玩中乐。

师:美景欣赏够了,我们来做个拍倍数的游戏好吗?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说:老师拍的次数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说倍数,说算式。

生生互动。

做中得(多媒体幻灯)。

2、按esc退出奇花岛课件,切换到幻灯课件。

3、填空:

4、课件出示主题图: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元旦节了,咱们校长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过得有意义和快乐,决定在那天进行一场文艺演出,瞧!这就是同学们在彩排节目的现场。

咱们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读一读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算式,说想法。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三、活动延伸,知识应用与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再估一估长度大约是宽度的几倍。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的见解和认识,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谢谢!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教学重难点。

4、(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5、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说老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练习,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二、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

80%的学生能比较规范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学具,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主要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课总结。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学具图形代替实物,按照小组人数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配,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实物展台,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对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由此揭示这种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小红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她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是对的?先由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法,再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先让同学认识角,再让同学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教材,先让同学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同学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笼统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和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同学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同学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布置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和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协助同学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志,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同学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同学指出各个角。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同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让同学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其次,让同学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同学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笼统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志。接着让同学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同学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同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发展同学的实践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同学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同学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同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同学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考虑、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同学对新知发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同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同学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同学试着自身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同学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同学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沛体现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同学体验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发展同学思维的灵活性。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同学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学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同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安排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同学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同学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地位: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并且在本单元的《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等课中,已初步接触了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关键:

通过小组合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教学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激趣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学学法:

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共同完成几个绕口令。

一张桌子,四条腿;两张桌子,八条腿;……。

师:其实这是应用了?生:4的口诀。

一双筷子,有两根;两双筷子,有四根;……。

师:这是应用了?生:2的口诀。

一只手,五根手指;两只手,十根手指;……。

师:这是应用了?生:5的口诀。

(二)自然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到这些乘法口诀。你看,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瞧!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板书:回家路上。

(一)问题一:你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

1。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二)问题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内容提出与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小组合作:1人提问,1人回答,1人记录。

2,小组汇报展示。

3,师板书整理。

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4x4=16(只)。

路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x3=9(只)。

草地上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x4=12(条)。

1。师出示口算卡片(开小火车的形势)。

2。看图填空。(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游戏:抢凳子。

三轮,共六人参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获胜,派发小礼品。

准备六道算式,五把椅子,椅子上贴好数字:12,12,24,24,18。

六道算式是:2x6=3x4=4x6=3x8=3x6=2x9=。

音乐起第一次撤掉数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数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获胜!

后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小秘密?生:有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补充:在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口诀不同,但结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是一样的口诀。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学习。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之余,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师: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机灵狗他们正在一起搭积木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活动一:看一看,连一连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淘气、笑笑、机灵狗分别站在什么位置?

生:淘气站在物体的前面,笑笑站在物体的侧面,机灵狗站在物体的后面。

师: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动手连一连。把书翻到28页找到连一连。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淘气看到的是第一幅图,笑笑看到的是第二幅图,机灵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师:通过连一连,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淘气和机灵狗看到的是一样的。

师:说的非常好,虽然淘气和机灵狗站在不同的角度,但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活动二:搭一搭,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也学着淘气、笑笑、机灵狗一样,用三个小正方体搭一搭,从它的正面、上面、右面进行观察,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搭的物体。

学生上前面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用三个小正方体搭了很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也搭了两个,请看(电脑出示28页练一练1题),这两个物体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动手连一连。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第一个物体的上面是第二幅图,第二个物体的上面是第一幅图。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三个正方体搭了很多种不同的物体,并从它的正面、上面、右面进行了观察,同时说出了这三个面不同的形状,你们表现的非常棒。

生:4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从上面看是图几,从正面看是图几?

请同学们动手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填的?

生:从上面看看到的是图b,从正面看看到的是图a。

师:你能用四个正方体搭出其他形状的物体吗?请你们试着搭一搭。

并进行观察。

师:谁愿意上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上前面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搭的都很认真,而且搭出了很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29页3题)自己动手找一找,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是怎么填的?

生1:从正面看是图a的物体有1、3、4。

生2:从正面看是图b的物体有2、5、6。

师:你们真是好眼力,通过刚才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搭出从正面看是**的物体,再搭出从侧面看是*的物体。

师:刚才同学们搭出了很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也就是说从正面或者侧面看形状相同,但是搭出来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拼搭物体。

生2:我知道了从同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相同。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8的乘法口诀。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乘法口诀,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难点: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突破:通过口诀的编制理解口诀的意义,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合理、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体味到“有价值的数学”、“有乐趣的数学”。

根据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编制8的乘法口诀,找出规律,巩固口诀。培养学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乘法的意义、口诀的与编制规律来进行口诀的熟悉,多读、多练、多背加强口诀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口诀的编制与整理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3、课堂组织民主、科学、和谐,这种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2、教学过程体现活动化。

摆方块活动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3、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

在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平台。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老师听听吗?指名背诵。

谁能回忆一下昨天我们是如何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说说看。

预设:a用小三角摆小船

b用连续加的方法

用回忆7的乘法口诀推导和编制过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拿出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填书上的表。小组合作。

出示一个由8块小正方体搭成的正方体。

数一数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合作摆一摆,分别说一说,再填书中表格

据此,你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说说。

在让学生观察说说每一句口诀有何变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这个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这个理念,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三)回顾探究过程,自然生成新知。

追问:为什么每次都用8个小正方体?(1个8)

为什么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摆一个大正方体?(多一个8)

观察口诀表,看看每一句与相邻的两句有什么关系?

预设:a结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 不变,8的个数不同。

在同学们充分观察讨论之后,老师小结:8的乘法口诀以1个8 为基础,依次增加一个8;每相邻两句口诀都相差一个8这就是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了解了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记忆8的乘法口诀。

2、先观察“想想做做”第一题,想好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直接填空。订正时,请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知识形成的要点,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新知应用,体会知识价值。

1、“想想做做”第三题,对口令练习。让学生根据8的乘法口诀说出相关乘法算式,在活动中进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诀。

2、第四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巩固对口诀的记忆。

3、第五题,要求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是:每袋乒乓球有五个。

5、第七题,让学生根据口诀填空。通过填未知乘数,既巩固了有关的乘法口诀,又为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形式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既避免了学生单调乏味之感,又从不同角度多种视角巩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动化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谈话:1、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说说。

让不同的学生谈谈收获,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概念。

2、师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五、 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做到了一下几点:

首先,体现了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构想。

其次,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第三,教学任务明确,抓住了重点。

六、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8×1=8 一八得八

2个8相加 8×2=16 二八十六

3个8相加 8×3=24 三八二十四

4个8相加 8×4=32 四八三十二

5个8相加 8×5=40 五八四十

6个8相加 8×6=48 六八四十八

7个8相加 8×7=56 七八五十六

8个8相加 8×8=64 八八六十四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计数器。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所以在本节课教学的方法和学法上先让学生通过数数游戏,既为本节课的课题做铺垫,又增加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数小方块的过程中,逐步能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的数,并掌握数的组成。另外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数更能够直观形象,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1、游戏引入,唤起旧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首先让学生按要求数数,通过数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感知十进制的计数方法。第二道习题是先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各个数的组成,进一步明确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不仅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够反馈教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选择了课本想想做做第1、4题。第一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位数的组成。第四题要让学生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题的设计上主要考察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综合能力。

总之,本节课由“游戏引入,唤起旧知。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结合实际 用活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中的“捐书活动”设计成“射气球活动”,并创设了小猪和小狗在动物乐园进行射气球比赛的情境,从整体上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二、自主学习 探求方法

三、巩固新知 拓展思维

四、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我有这样的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一步加法计算问题,可能是减法计算问题,可能是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提出加法问题。

这样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经历数据产生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都是在这个环节中完成,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体验估算,尝试计算,交流算法这几个小环节。

1、体验估算

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那么小猪和小狗在射气球比赛中谁能赢呢?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想好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每组再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的估计方法不可能一样,我有这样的预计:他们可能这样估计(小猪在比赛中赢了2局多11分,输的那局只输了3分,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比较相差数法。还可能这样估计(把104,95看成100,就是100+100+118 ,把102,98看成100,就是100+100+109,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求近似数法。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尝试计算

首先是谈话切入:同学们都估计出小猪在射气球比赛中获得胜利,这个估计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小猪射气球分数的统计表,问:小猪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你会列算式吗?学生会列出算式118+104+95,这时接着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让学生赶快拿出练习纸算一算,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我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3算法交流

学生在计算时,我要注意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要了解,以便请用典型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计算方法,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预设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竖式法(学生板演讲解这种方法时,要明确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学生对连加理解不好,我用方块图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法,脱式法。学生板演计算方法时也要按这类书写,这样便于区分比较,如果学生的计算方法很单一,我就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他们探索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接下了我说了这样的过渡语:“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探索出这么多计算方法,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呢?为什么?”学生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原因。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首先是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小狗射气球得分统计表,求小狗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是一道基本的计算题目,学生能根据刚才所学内容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结果。两次计算的结果证明和我们估计的一样,小猪获得比赛的胜利。

如果在计算中有同学这样做109+(102+98),一定要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同学这样计算,我就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引出上面的算式。

这样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连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凑整”的简算意识。

接下来是拓展延伸

接下来是宴请宾朋,小猴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获得了胜利,他想在动物乐园召开盛大的庆功会,还邀请了很多嘉宾,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要为这些嘉宾准备多少座位呢?我用了207,219,95这三个数字,目的就是让学生注意连续进位加满十进一。

最后是买巧克力,小猴子还要准备一些巧克力招待嘉宾,他到超市一看,巧克力一共有三类,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应该怎么买巧克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组练习题的设计,从情境上和前面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这自己的收获,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可以说学习方法态度上的收获,这样的设计重视了知识的反馈,给学生再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对《射气球活动》的粗浅理解,当然,课堂永远是动态生成的,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数学课堂上因我们而精彩!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三课《分糖果》。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首先,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着在故事情境中将学校、汽车站、电影院、火车站与少年宫的图片,发到相应的小组中。

设计这样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关于方向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场景图中已经游览了5个地点,还剩4个地方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步,直接告诉学生超市和公园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东北和西南的含义,并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第二步,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步获得的学习经验,说说体育场、人民桥位于学校的哪一面,从而认识东南和西北。

这部分的教学有三个注意点,第一,要注意到新方向的辨认和命名都是在已经认识的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这些方向的互相关系和排列顺序。第二,在引导学生认识“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时,要让学生理解东北、西南的命名方法,即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为东北,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为西南。由此再让学生将此命名方法自主应用到认识东南和西北中。第三点,让学生回答“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时,要注意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如有学生可能会说成:体育场在学校的西南面,那就是方位还没弄清楚,或者说成:学校在人民桥的西北面,这就是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弄倒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联系生活,直观教学”的方法。因为“认识方向”是《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加强内容之一。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要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同时紧密结合教室内学习小组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学生间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置身于直观而又现实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互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来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写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已经标出的“北”,思考要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可以先确定其中的哪几个方向,再确定哪几个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先确定好东、南、西、北后,再确定另外四个方向就容易了。这一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表露思想,并且能分享他人的独特想法。学生在感受思维的多样化的同时,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

对于“想想做做”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第2题后面的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 )在( )的()面”和“()的()面是()”这样的句式对图中的相关场所关系展开描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制作方向板时,既要指导学生按照题目中的顺序完成折纸和填写方向等操作,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方向板。利用方向板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先确定一个方向,把方向板上相应的方向与之相对,并把方向板放平;再利用方向板上所作的标记确定其余的方向。可以先尝试在班上确定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走出教室,选定校园里的某个地点继续尝试运用方向板确定方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公安特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1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我们跟踪和评估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它能够揭示出我们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待改进的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不错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
  • 12-24 分享阅读心得么写(实用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摘录,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动力。《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所著,他们从隐没在灰
  • 12-24 中学生计划书咋写(优质23篇)
    计划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规划,也能用于组织和团队的协作和协调。通过阅读这个计划书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撰写计划书时的逻辑严密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 12-24 小班个人学期计划(精选18篇)
    学期计划需要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让自己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想要写一份完美的学期计划吗?不妨先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构思出更好的学习计划。
  • 12-24 展品租赁合同(热门23篇)
    租赁合同是租赁双方权益互保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维护租赁市场的正常秩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租赁合同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租人(以下简称甲方):
  • 12-24 人教版级美术教学计划(汇总18篇)
    通过教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力和想象力。掌握一种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编写方法是每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技能之一。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
  • 12-24 禁止乱停放车辆倡议书大全(16篇)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的引用,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激情。尊敬的各位市民:当您看见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大厦在
  • 12-24 小学语文科教研计划(专业21篇)
    教研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心得的场所,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共同成长。以下是一些教研成果的分享和展示,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认真学习、贯彻新课
  • 12-24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第六章(精选15篇)
    7.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在以下的范文中,可以看到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展现了读者对文学的热爱和思考。书中所称,人是
  • 12-24 新员工财务文员工作总结(精选20篇)
    通过财务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提高。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财务工作总结案例,一起来看看吧。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个月试用期的时间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