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广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优质15篇)

广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优质15篇)

时间:2023-12-24 14:24:08 作者:QJ墨客

在撰写工作报告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不要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以便于他人理解。在下面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不同部门和个人的优秀工作总结,对于提高工作效能和推动工作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赣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抓改革、促振兴、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求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5亿元,增长10%,总量排全市第5位;财政总收入18.6亿元,增长18.3%,总量排全市第3位,财政总收入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42.2%,总量和增幅分别排全市第3位和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48亿元,增长19.9%,总量排全市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1亿元,增长13.7%,增幅排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8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4元,增长15.4%。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升级,稳增长、促转型,县域经济持续向好。

工业经济势头良好。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升促建稳步推进。县财政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亿元,五大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铜铝大道、吉洋大道等一批园区路网工程进展顺利,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065亩,建成面积达10.2平方公里。科技创新效果明显,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13家。全年申请专利412件,授权专利258件,分别增长142.3%、138.9%,荣获“20xx年度全省专利十强县”称号。“赣南脐橙酵素液发酵工艺及产品开发研究”、“甜菊素”等项目产品通过省级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瑞公司研究开发的3项成果分别荣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红旗电缆、天绿生化、友力磁材等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新增入园企业18家,总数达216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8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68亿元,增长11%,总量排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0.87亿元,增长11%,总量排全市第2位;利税总额22.29亿元,增长20.68%。钨、稀土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8亿元,增长8.3%。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赣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88个、推广新技术28个、开发农业新产品21个。20xx年3月,国务院副汪洋同志亲临示范区视察指导。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种植甜叶菊5380亩、烟叶4163亩,新建高标准蔬菜基地3500亩,新开发油茶9500亩、花卉苗木3000亩,新改造低产果园5000亩。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农民合作社88家、家庭农场135家。田村镇富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白鹭乡百家乐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2.58亿元,增长8.4%,服务业占gdp比重达25.9%。第三产业实现税收7.76亿元,增长25%。物流、旅游、金融、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梅林古镇、万邦商业广场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新增货运车辆370辆,新增吨位3347吨,入库物流企业税收1617万元,增长78.87%。旅游接待人数18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7亿元。全年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26%和12.78%,成功引进兴业银行入驻我县并开业运营。黄蜡石专业市场正式开业。引进和培育了中国网库、上善缘、广合聚缘等一批电商企业,发展规模以上电商企业10家,交易总额2.47亿元。新注册总部经济企业56家,实现税收6000多万元。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开放创新,抓改革、促振兴,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振兴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7.76亿元,新开发编制重大项目83个,成功争取昌吉赣客专赣县北站等30个重大项目,成功获批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示范试点项目。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出台5个具体对口支援文件,重点在高新区创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编、新增建设用地安排、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等16个方面实施对口支援。“央企入赣”项目加快推进,南方水泥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华能瑞金电厂二期项目已核准实施,华能茅店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兴赣高速、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白鹭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完成确权登记并颁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了国有企业贷款融资和担保风险管理办法,完善了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了政府在城市保洁、公务接待、工程审计预结算等领域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注册资本认缴、“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设立企业394家,增长28%;注册资金8.02亿元,增长46%。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村自来水和保障性住房运营有限公司。积极开展“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服务,帮助企业贷款3.12亿元。

开放合作步伐不断加快。成立8支产业招商团组,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和物流、金融等新兴产业,择优引进项目。积极参与“赣港经贸招商会”、“赣台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个,引进内资42.03亿元,增长15.85%;实际利用外资8036万美元,增长15.98%。总投资20亿元的纳米硬质合金新材料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活动,23个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中,已开工建设17个,投产5个。着力构筑开放通道,设立赣县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办公室。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5亿美元,增长11.61%。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城乡融合,重生态、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8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4.6亿元,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达到20.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8.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新建燕塘北路、杨仙大道东延等城市道路16.4公里,贡江北大道、厦蓉高速赣县北互通及其连接线等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赣南客家民俗园、商务大厦、商会大厦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出台了城区建筑垃圾、市政公用设施移交、公共道路停车收费等管理办法。新增绿地面积47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9%。“疏”、“堵”结合开展梅林大街示范街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县城规划区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违章建设387起4.3万平方米。

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储潭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螺溪洲城市综合体项目招商顺利完成,储君大道、新型社区、农民公寓等项目快速推进。大力推进江口、南塘“全省百强中心镇”建设,开展了江口、南塘圩镇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建成江口大道、南塘圩镇自来水等项目。国省道沿线村镇改造提升工程成效初显,被评为全省镇村联动干道改造提升工作先进县。王母渡、吉埠、田村、沙地等圩镇建设有序推进,白鹭、湖江、三溪、大田、长洛等乡镇文化旅游特色逐步显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126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任务。韩坊乡撤乡设镇工作已获省民政厅批复。江口镇入选江西省仅有的三个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南塘镇被评为全省第四届文明村镇。白鹭乡白鹭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大埠乡大坑村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湖江镇夏浒村等9个村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三溪乡寨九坳村被评为“全省双十佳休闲旅游秀美村庄”。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功获批建设,24家园区企业“煤改气”或“煤改电”基本完成。逐步形成甜菊糖甙废水废渣综合利用、矿产品废料加工、废渣—水泥—建材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循环产业项目总数达16个,“三废”综合利用年产值达35亿元。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湖江镇、南塘镇等6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省级生态村12个、市级生态村66个。成功争取五云镇为全省水生态文明示范镇。“净空、净水、净土”工程进展良好,植树造林3.7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大气污染防治(pm2.5)被纳入赣州市中心城区监测范围。化学需氧量、氨氮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改善民生,保基本、兜底线,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年完成民生类支出18.3亿元,增长12.7%,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60%。赣县四中建成投入使用,城关六小建设有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新招录教师475人,其中幼师50人。19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均开工建设,储潭、五云等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新改扩建116所村小教学点、18所农村中小学校校舍3.3万平方米。48所学校通过市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评估验收。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9155户,累计改造4.5万户,17.9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完成渔民上岸387户。完成棚户区改造300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18套,摇号配租728套。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梅林村金明、坝上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完成低电压治理12903户,建成35千伏王母渡输变电工程和湖江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双龙输变电工程。建成大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农村安全饮水受益人口1万人,累计解决30.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05国道升级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大田至大埠等5条县道升级改造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164公里。新、扩建3所敬老院,茅店光荣敬老院交付使用,五云敬老院已封顶并完成装修。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福利中心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按照“1+7”模式,完成7179穴零散烈士墓迁建,完成零散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保护工程。组织实施116个省级扶贫村206个项目。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完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脱贫2.47万人。大埠、阳埠、湖江、白鹭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完成改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总数达44.32万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全面提标到位,发放民政各类补助资金1.2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11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975人。赣县东河戏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承办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赛事。新农合参合率达98.27%。3252例重大疾病患者获得定额补偿,其中免费救治1414例贫困家庭重大疾病患者。落实“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3‰以内,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评比先进县。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全面推进法治赣县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六五”普法工作纵深推进,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建立健全访诉分离和信访工作依法处置机制,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赴京、赴省、赴市、来县上访人数分别下降10%、37.14%、30.41%和30.93%。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四打击二整治”、“利剑”等专项行动。建设完善执法办案场所21个。不断强化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采取措施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第四季度公检法司满意度大幅提升,其中公安满意度达99%,列全省第一。江口专职消防队挂牌成立,消防装备大幅提升,应急救援、火灾防控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加强。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七打七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态势平稳。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提升效能,转作风、促实干,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作风建设展示了新形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整改“四风”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和专项督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以“三送”工作为抓手,为群众和企业办好事、解难题6393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开展了“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公车使用得到规范,办公用房超标问题清理整改到位。坚持厉行节约,严格预算审查,“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2.2%。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招投标、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监管,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依法行政迈出了新步伐。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审计署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情况反馈良好。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建立和完善了以行政权力清单、廉政风险清单、问责清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链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提案88件,办复率达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公开政府信息23973条。大力宣传国家宪法,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群众法律意识得到提升。

行政效能取得了新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173项,县本级减少行政审批项目200项,精简率42.19%;行政审批项目办结期限缩短至平均6.5个工作日以内,缩短60%。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撤并10个机构,新组建3个部门。大力推进精文减会,全年文件下发数量同比下降19.9%;全县性会议同比下降61.5%。开展涉农涉企“四乱”和行业不正之风等专项整治活动,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老龄、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监察、审计、物价、档案、保密、慈善、石油、地方志、红十字、工商联、民族宗教、涉台事务、外事侨务、邮政通讯、地方海事、防震减灾、水文气象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多重困难和挑战交织,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图强,力促经济在困难中前行、在振兴中发展。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辛勤努力、干事创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质量不够高,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高位增长难度较大;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三是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四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难以适应加速发展要求。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加快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赣县建设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是,我县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中部崛起等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全省“南北呼应、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格局加速形成,《若干意见》政策效应不断放大,振兴发展推动力进一步加大;我县对口支援、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些都将给赣县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开创赣县振兴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振兴发展、着力推进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法治建设,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奋力开创赣县改革振兴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外贸出口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开放对接,更大力度推进振兴发展。

充分放大《若干意见》政策效应,全力以赴开放招商,全面加快振兴发展步伐。

千方百计加强对接融入。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争资争项,重点围绕“十三五”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准确把握中央资金投向和“十三五”规划方向,重点对接国家“七大工程包”,立足县情实际,加强项目包装策划,主动融入战略规划,高标准编制“十三五”规划。争取全年新开发储备重大项目60个以上,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9亿元以上。

深挖政策效应。牢牢把握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对口支援机遇,推动落实对口支援方案和20xx年。

工作计划。

全面落实好省国土资源厅20xx年对口扶持的21项具体措施重点在科技支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和治理等方面,争取试点示范政策及项目5项以上推进重大项目加快促进央企对接签约项目落地开工,争取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尽早开工,加快推进华能茅店水电站、大埠抽水蓄能电站、中广核沙地高峰山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兴赣高速、昌吉赣客专等重大项目建设。

集中力量推进开放招商。坚持招商兴工,重点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龙头项目、高端项目、特色项目,力求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开发的良好态势。大力“引进来”,增强发展潜力。创新招商方式,浓厚招商氛围,优选招商团队,完善县领导带队招商机制,综合利用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主攻珠三角,放眼港澳台,对接闽东南、长三角,借势粤、闽自由贸易区,瞄准钨和稀土、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旅游9大产业开展招商。围绕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领域招大引强,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以及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的招商力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引进内资48.8亿元。加快“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外贸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全力配合赣州铁路口岸作业区扩容改造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在我县境内建设赣州“陆地港”项目。强化重点外贸企业服务,全力协助谱赛科、新海洋等外贸龙头企业解决原材料及招工问题,积极引导佳业家具、鑫业工艺等企业参加境外展销活动。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920万美元,力争年内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企业5家,新增1000万美元以上外贸出口企业3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

齐心协力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新观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营造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按照“三个一切”的要求,即“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项目、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收费、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以新的市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为契机,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开辟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完善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严厉查处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营造“贴心”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推进机制,实行帮发展、帮办证照、帮维权,督促企业抢时间、赶进度、出效益的“三帮一督”企业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县领导挂点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整合服务资源,强化多方联动,为项目落地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适应财税体制的新变化,探索建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科技企业创新扶持基金;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依法依规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行为的曝光、惩戒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招真商、真招商的浓厚氛围,强化政府营商信用建设。

(二)突出发展升级,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强县。

围绕争取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平台目标,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利税25亿元。

以平台建设带动园区提升。突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园区升级发展。加快重大平台建设。依托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跟进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进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有色金属、机械电子、食品、新材料、脐橙科技产业等五大基地建设,加大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善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力争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加强园区管理服务。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积极探索推进园区物流港建设,规划设立多功能综合性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健全工业项目落户机制,完善项目洽谈、评审、签约、落地、开工一条龙服务推进机制,加强项目批后监管,督促落户项目开工建设、达产达标。力争3个以上超亿元工业项目落地开工,10个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以上。

以产业集群促进转型升级。坚持把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完善落实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大力发展产业集群。重点推动钨和稀土等传统主导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延伸发展,引导世瑞集团、江钨合金等企业技改升级,推进钨硬质合金、硬面材料及数控刀具等高端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支持鑫隆康稀土抛光粉等项目建设,推动稀土传统产业向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领域扩展。支持腾远钴业、中矿钴业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向产业链终端延伸。力争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优先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循环产业,重点拓展延伸钨、稀土、生物食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谱赛科技改升级、天绿生化做大做强,推动以甜菊糖甙、甜菊素、脐橙酵素及产品开发为主的生物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力争生物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欧博空调、超越电子、瀚川机电、派高模具等一批机械电子产业项目投产运营,力争机械电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

以定点帮扶振兴实体经济。实施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机制,定点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努力营造抓工业、帮企业、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增资扩股。推动企业技改升级、上市扩张,重点扶持红金稀土、诚正稀土、赣州铝业等一批骨干企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做大做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企业征信制度建设,支持和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统筹用好省、市、县担保服务平台,实施好“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项目,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开展担保服务。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信息化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4家。力争引进设立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

(三)突出增强后劲,更大力度推进效益提升。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深化改革,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深化改革注入发展活力。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争取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涉农财政项目资金整合、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性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经营性资产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扩面工作。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研究出台购买服务办法和相关指导目录,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探索建立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健全综合治税体系。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业开放,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创投基金,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激活资本市场。探索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公私合营ppp模式试点。深入抓好保障性住房和农村自来水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组建赣县城投集团。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繁荣现代服务业增强发展动力。积极策应市中心城区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35亿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繁荣“金融一条街”。规范物流业发展,提升发展规模和层次,推进红金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入城市综合体建设,支持梅林古镇、万邦商业广场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大型中高端养老中心。充分利用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政策,围绕大湖江湿地公园精心包装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客家文化城至湖江夏浒“一江两岸”风光带建设,着力推进白鹭古村、三溪寨九坳、大田乡村部落等项目建设,力争旅游接待突破1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完成总部经济大楼装修和配套工程。引进集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于一体,辐射周边省市的电商企业,建成综合性电子商务园区。积极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成特色电商平台。鼓励鉴定、评估、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产业,打响客家品牌,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培育黄蜡石专业市场,打造集奇石、根艺、玉器于一体的文化市场集聚地。

优化生态提升发展竞争力。大力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着力开展城区20xx年度大气污染防治(pm2.5)行动,狠抓城市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监管和餐饮业油烟治理,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加快赣州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红金一期污水处理站建设。启动洋塘工业园企业“煤改气”工作。加强“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和城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管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城北公园和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抓好以稀土矿为主的矿山整治,加快稀土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力争创建3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58个市级生态村。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完成植树造林2.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5.8%以上。

(四)突出提升品质,更大力度推进城乡统筹。

围绕做大做强县城,做优做精乡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0.4万人,城镇化率达49%。

提升县城品质。加快与市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探索推进“多规合一”。加快编制燃气、地下管网等各类专项规划。优化县城各新区控规,实现县城功能定位、空间拓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布局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相统一。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实施赣县体育场等一批政府投资项目,红金商住区等一批社会化投资以及道路、绿化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65.9亿元。加快新区建设。完善提升城南新区,加快城南农贸市场、金融大厦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南新区城市品位。逐步拓展城北新区,加快城北大道东延、梅林汽车客运站等项目建设,拉开城北新区城市框架。有序开发义源新区,完成杏林大道、赣长线改造等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大力包装策划项目,推进义源新区发展。

促进城乡统筹。推动赣县撤县设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储潭示范区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社区功能。加大互动区现代农业项目推介和土地流转力度,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加快示范镇建设。大力推动江口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和江口、南塘“全省百强中心镇”建设,全面落实资金、用地和扩权强镇等支持政策,实施江口滨江大道、南塘大桥等项目建设,推进示范镇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田村、沙地、王母渡等中心镇建设,完善圩镇功能,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人口集中,让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鼓励五云、白鹭、湖江、吉埠、大田等乡镇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产业坚实、人口集中的特色乡镇,提升小城镇辐射带动力。

加强城镇管理。加强市容市貌整治。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和“三城同创”工作,建设干净、整洁、漂亮、宜居家园。重点抓好城区道路、农贸市场、城中村等区域卫生死角治理,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乱占行为。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环境整治和余土管理。加快环卫保洁市场化步伐,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排污排水、市政道路设施建设与养护,确保道路整洁畅通。配套完善新建道路路灯建设,确保主干道路灯亮灯率不低于95%。加强城区绿化建设和管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为创建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加大查违拆违力度。强化规划执行,加强督查问责,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从严从快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有效治理违规占用农田建房,维护城乡建设秩序。

(五)突出现代农业,更大力度推进“三农”工作。

坚持夯实农业基础,聚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优势,着力提升“五大工程”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致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挥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龙头”引领作用,以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为基础,全力争创赣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增强示范园区科技含量。突出抓好物质装备、科技推广、农业产出、经营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五大工程”建设。积极争创2个水稻生产、1个果业生产市级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继续加强与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加快果业、油茶、花卉苗木、甜叶菊等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1000亩,新开发高产油茶林20xx亩,种植甜叶菊6000亩、烟叶3000亩。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43个,其中国家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0个。新发展家庭农场27家,家庭林场20家。扎实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提升脐橙产业水平。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个,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商标、产品2个。

建设美丽新农村。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和中心村建设。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完成115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建设。突出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环境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村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等六项重点。大力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完成105国道沿线镇村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主干道沿线乡镇、新农村建设点和中心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打造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同步升级的示范带,建设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高质量实施好全国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项目建设,改造灌溉面积3.53万亩。完成焦坑、小岭等17座一般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江口、韩坊长演河堤工程及大田防洪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五小”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新机制。实施2.8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新增标准粮田6000亩。深入实施好五湖项目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加快农村交通设施改善。完成105国道改造任务,开工建设沙园线梅街至荷树坳路段二级公路,力争完成大田至大埠、沙地至攸镇、歧岭至阳埠、田村至白鹭、湖江至江口等5条县道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深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加快农网改造步伐,完成农村低电压治理5000户,完成110千伏双龙输变电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城南110千伏变电站。

(六)突出共享发展,更大力度推进社会建设。

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统筹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强化保障力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办好民生实事。按照“南北分区、东西补充、中间完善、配套提升”安排县城学校建设,加快城关六小建设,启动城关七小、三中教学楼规划建设,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3年计划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5年计划。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新招录各类教师300人以上;改善教育环境,新建教师周转房8500平方米。设立高考奖励基金,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力争高考本科上线万人比在全市位置前移。加快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新建20个村级卫生室。启动赣县中医院规划建设。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和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水平。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做好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收尾工作。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00套,推进公租房“租售并举”。继续推进乡镇敬老院5年改造计划,新改扩建敬老院3所以上。实施县零散革命烈士墓集中建设二期、三期工程。争取县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和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全县7.54万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在116个省级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58个,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050人,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4210人。

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扣代缴工作,力争新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低收入家庭、失地农民、“4050”人员、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救急难”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抓好70个农家书屋更新建设。加快县体育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8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力促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力争全县水、电、油、气消耗下降4%。加大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力度,支持妇联、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积极发展慈善、老龄、儿童事业,认真做好物价、水文、气象、对台、邮政、档案、地方志、红十字、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地方海事等各项工作。

建设平安赣县。紧紧围绕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任务,全面推进法治赣县建设,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第一保障,加强“打、防、管、控”力度,提升网络社会治理能力。认真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逐步推行网上信访,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加强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强化食品药品集中统一监管。

三、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依法履职、依法决策、转变作风、廉政勤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

科学决策、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行县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集中行使行政复议审理权。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制度。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政府采购、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增强推动振兴发展的能力。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发展差距。善用发展、改革和法治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高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责整合,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点整合市场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执法力量,实行综合执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网上审批系统“三单一网”改革。扎实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工作,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对保留项目严格核查范围,对已减项目杜绝变相重设。

改进作风、埋头苦干,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着力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三送”工作,开展好“办实事、解难题”活动,深入群众“接地气”,体察民情“聚民智”,防止急功近利,不搞形象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坚持脚踏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抓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把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廉洁勤政、执政为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狠刹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七同步”工作,将廉政文化渗透到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崇廉尚廉的社会风气。强化重点项目、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使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振兴发展充满希望,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改革创新、奋发进取,在改革振兴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前行,为奋力开创赣县改革振兴发展新局面,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2

1

2

3

xx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8亿元,年均递增8.1%;农业总产值8.96亿元,年均递增0.9%;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年均递增4.8%;完成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9亿元,年均递增6.6%;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年均递增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递增6.5%。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47.4:28.8:23.8调整为30.6:35.9:33.5,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通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太公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蔬菜、畜牧、果品等多经骨干项目迅速发展,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4.8%提高到2002年的44.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81亿元,年均递增14%;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24.8%提高到2002年的31.9%。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13"工程初见成效,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市属企业增长加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扭亏为盈。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和綦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道、省道85公里,整治县道、乡道735公里,新修乡村道路270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改造旧城房屋40万平方米,新区拓展1.2平方公里;城北大道、新虹桥、电力街一期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批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初具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7.5%,比五年前提高8.7个百分点。能源通信建设明显加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城镇多数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以光纤为主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广电宽带网络共同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提高到10%和9.3%,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治维修病害水库54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4.7万亩。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綦江剧场、影视会议中心等文体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02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123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年均递增2.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9.37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分别由58%和67%下降到48%和62%。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生活,大力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12057户、250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89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144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59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8.5平方米,年均递增9%和4.4%;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易旱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圆满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城乡消费市场转暖回升。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税费改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0.98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加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05元,是五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5%和3.41‰。

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是人民广场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项目报建和部分旧房拆迁工作;二是影视会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五是县城至三垭口、县城至玉龙道路改造工程完工,綦隆路口路面已完成半幅硬化;六是大石路改造工程竣工;七是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八是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九是完成了3.5万人、2.1万头牲畜的农村饮水任务;十是59个村的扶贫项目完成了规划和29个村的启动工作;十一是通惠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饮用水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水质已恢复到3类饮用水源标准。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励精图治,结束了低谷徘徊的局面,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新起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綦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綦江、热爱綦江、支持綦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望未来五年。

綦江阔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建立“一极二廊四区"经济发展基本格局的五年,是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关键五年,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五年。未来五年,渝黔、綦万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綦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新一届县人民政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投资和激活消费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夯实工业强县基础,构筑四大经济高地,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实现富民兴县目标。

夯实工业强县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强力推进“513"工程,竭力支持市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扶持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到2007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翻番,突破60亿元,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格局。

构筑开放型经济高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放开投资领域、放开要素市场、放开资源配置、放开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07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大幅度增加,出口创汇实现翻番,突破1600万美元。

构筑特色经济高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聚集辐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2007年,力争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到22:40:38。

构筑民营经济高地:大力发展以私营个体经济和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争使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60%以上。

构筑城镇经济高地: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使县城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人。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创建5个“经济强镇"、5个商业小城镇和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扬,精心打造诚信、文明的新綦江。

实现富民兴县目标: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07年突破80亿元,人均突破85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2007年突破30亿元;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9%,五年累计突破190亿元;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07年突破3亿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4.4%,2007年突破1.13万元和287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工业强县。

工业兴则百业兴,振兴工业是振兴綦江经济的必由之路。要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新的载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集中力量把桥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产业园区。以原庆江机械厂闲置资产为依托,以纺织业和建材业为主导,把庆江工业园区建成县级产业园区。要依托场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有出口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园区建设要高起点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搞好集中整治和配套建设。要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突出解决项目、资金、人才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找项目,从宏观政策上把握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从市场准入上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资源优势上把握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开发一批比较优势项目;用全新的思路筹措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信贷、外资、内资并举的方针,招商引资建园区,形成上争下筹、内聚外引的多渠道筹资格局;用优惠的待遇引人才,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以人才支撑园区优势产业,以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人才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切实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和企业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大力支持市属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改、扩、建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火电和水电并举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大、高新技术产业更快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着力三大创新,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机制创新,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走民营之路。重点搞好18户国有集体关停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盘活存量,再现生机;着力管理创新,按照“科学、从严、高效"的原则,挖潜革新,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增加效益,培养一批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工业经济“小巨人";着力科技创新,坚持技改扩建与新上项目并重,每年实施一批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每年新上一批科技先导型的工业项目,每年引进一批外来投资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是基础,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面向市场,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高水平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种植业、改造提升林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加工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一是要培植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兴办和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受益面广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壮大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反季蔬菜、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以镇村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创办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以科技和信息为重点,为农村经济搞好全方位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以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百个经济强镇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城市有序流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的经常性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抓好5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困难群体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

三、以激活消费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流通活县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强化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逐步培植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城北大道、中山路、龙角路三大特色商业街;抓好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火车站批发市场、边贸市场和商业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市场网络、城镇社区商业网络和小城镇商业群。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组织体系和贩运大户,促进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双向流通,活跃农村市场;着力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便民店、专卖店、保健、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綦江建设成为重庆南部边境商贸中心。

以发展休闲、度假为产业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加大引资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北部旅游环线。抓好旅游促销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綦江旅游的知名度、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把綦江建成主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以咨询为主的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家教、医疗保健、就业培训、卫生保洁等就业容量大、带动力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

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归集面和归集率,加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住房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购房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以增加投资为动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城乡面貌大改观。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建管机制。坚持城市新建与改造并举,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建成城北环道、孟家院公铁立交桥、电力街二期工程、上升街道路、县体育场、营盘山公园、5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雏形。加快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以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沿线的集镇为重点,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示范镇,建设一批聚散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小集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水平在2002年的基础上提高12.5个百分点。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总体要求出发,以“一小时綦江"为目标,按照“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与高速公路配套的四通八达、流转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建成渝黔、綦万两条高速公路;完成210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和省道303线全面硬化改造;改造赶犁路,打通与江津的县际路,建成县城到中峰、横山、丁山、扶欢、新盛5条通镇油路;强化道路养护和管理,提高好路率和公路畅通能力。

加强通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电话基站建设步伐,程控交换网点增加30个,程控交换机扩容10万门,建成覆盖全县的通信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快綦江信息港建设,建成高速宽带网,推进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全县电话普及率、电视入户率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电子政务工程",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积极为中峰抽水蓄能电站、赶水火电厂等项目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在开发利用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规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成鱼栏咀水库,续建小一型水库3座,完成一批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建设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灌区,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气象监测预报和村社户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示范户建设,搞好农户改厨、改圈、改厕、改灶、改晒坝,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优化环境为先导,做大做强开放经济。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以利招商、以诚招商、以园招商等多种形式,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银行金融贷款,加快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向綦江聚集,把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入世后外贸环境改善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足用好国家和市、县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出口大户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出口项目和经营主体,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扶持、经营上服务、发展上鼓励,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改造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农产品开发。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成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六、以基本国策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搞好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使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坚定不移地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两大重点,强化城区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开展机动车辆尾气整治,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逐步关停或搬迁县城规划区内经技改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严重污染企业,使县城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努力把綦江的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定不移地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珍惜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大重点。坚持群防群治,重点搞好城镇和农村居民集聚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国土和矿产资源,又要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完成1.6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加速荒山荒地绿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铸造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綦江。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家乡、兴綦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城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以及文明程度。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健全完善政府民主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拓宽民主渠道,坚持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理解、参与和支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政策。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县水平。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妥善分流人员,减轻财政负担;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依法惩治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一批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发展“两基"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2007年前建成5所市级示范学校。加强继续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现有d类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农民版画陈列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一批市级示范文化站、综合文化站。大力弘扬以綦江农民版画和少儿版画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化卫生改革,抓好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强化药品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八、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县逐步走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和再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和经济组织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当年新增下岗失业人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千方百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扶助等保障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全力做好防治工作,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去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灾害,我们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防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建立起有力、有序、有效的指挥领导系统。实行全民动员,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构建了科学严密的治、控、防综合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在关键时刻紧急审议通过了《关于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决定》,为依法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整合各级各类医疗救治资源,紧急组建非典诊疗中心,近千名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全力以赴投入医疗救治第一线;数千名卫生工作者在公安干警的配合下,依法流调3300多人,随访2万多人(次),医学观察2900多人,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和扩散。在城区,各级机关干部带头昼夜坚守在机场、火车站、公路出入口,认真进行卫生安全检查;5万多名干部群众逐家逐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网络和卫生安全监控体系。在农村,15万名干部群众齐上阵,盯防到户,包保到人,构建了严密的防控网络,有效截断了疫情向农村输入。全市物资供应部门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组织防治短缺物资的生产和供应,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客观地公布疫情和防治动态,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率先垂范,深入防治第一线,坚定了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灾害的信心。驻长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一汽、吉大、电力、长铁分局、民航管理局、南航北方吉林分公司以及省直医疗、防疫等部门,自觉服从属地化管理,形成了抗击非典的强大合力。社会各界、各兄弟城市和海内外朋友慷慨解囊,无私援助,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00多万元。在做好防治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总结抗非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监督和投入,提高了群众卫生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落实经常性防治措施,增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在这场斗争中,全市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对政府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铸就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博,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已经成为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办〔2000〕20号)。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四次会议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效推进2000年实施关闭、破产、转制的工作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市企业关闭破产转制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来源。

(一)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来源。按照《破产法》及国务院国发〔1997〕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由企业的投资主体负责解决三分之一,按企业隶属关系,政府负责解决三分之二。如果破产清算分配后仍有剩余资产处置收入,在归还财政垫支职工安置费用后,作为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对属于纳入国家计划内的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从破产财产中列支。如果破产企业资产变现不足以支付职工安置费用的,由政府解决,法院终结破产程序)。

(二)关于关闭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来源。按照“三家抬”(企业、社会、财政)的做法,关闭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由企业资产变现或企业的投资主体负责解决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按企业隶属关系由政府统筹解决,对企业处置后资产的多余部分,按照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穗办〔2000〕3号文件的规定,应首先全额集中专户,30%转为国有资产收益,70%返还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统筹安排。投资主体(行业内)有多户关闭破产企业的,对因个别企业资产未能及时变现而影响由投资主体负责解决三分之一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的,原则上可在本行业的关闭破产企业剩余资产变现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中垫支,若本行业上缴的这部分款项不足,可由其他投资主体(行业)关闭破产企业剩余资产变现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中垫支。待关闭破产企业资产变现后及时归还国有资产收益垫支的款项。

二、关于关闭破产转制企业分批推进、财政支付职工安置费用的基本原则。

(二)财政支付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基本原则是“三先三后”:

一是先757户内企业,后757户外的企业。

二是先易后难。“易”--企业已实施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人数少(特别是在职职工)、资产易变现、债务简单、连带担保责任小、年内可“销号”(统计、企业法人能注销)的企业;“难”--企业职工人数多(特别是在职职工)、产权不清、资产难变现、债务形成复杂、涉及连带责任大。

三是先国有企业,后集体企业。

上半年要集中精力重点处置757户内的工业企业。

三、关于关闭破产企业申请政府解决职工安置费用的审核。

为处理好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真实而有效地控制政府支出安置职工费用的成本,对关闭破产企业申请政府解决职工安置费用的审核程序规定如下:

(一)企业上报。各集团公司(经委口)或主管委、局(非经委口)经过可行性分析研究后,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关闭破产企业,同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上报本系统关闭破产企业排序名单及申请财政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数额,并附送拟关闭破产企业征求职代会意见后的董事会同意关闭破产的决议(无董事会的,提交企业党政班子同意的意见)及企业的实施方案。

(二)市国企业确认企业名单。市国企办协调小组根据各集团公司和主管委、局的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后,对全市拟安排职工安置费用的关闭破产企业名单进行分批和初步排序,提交市国企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确定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企业名单,并形成会议纪要。

(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初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列入会议纪要的企业名单,审核各集团公司和有关委、局逐个上报关闭破产企业按规定的职工安置方案、安置职工人数、安置职工费用等,并将审核结果抄送市国企办和市财政局以及有关接收安置机构。有关安置职工的程序详见附件一。审核时间为10个工作日以内。

(四)按隶属关系,由市或县级市财政局复核并拨款。市财政局对列入会议纪要并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初核的企业进行复核,在审查企业或集团公司应付“三家抬”的资金已落实到位后,将经审核的政府应资助职工安置费用拨至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指定的统一帐号,并将有关拨款情况及时抄送市国企办。复核时间为10个工作日以内。

(五)集团公司(经委口)、有关委、局(非经委口)组织实施。各集团公司、有关委、局负责对政府拨付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进行监管,并负责组织实施,保证专款专用(如出现挪用,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努力实现企业年内统计、企业法人“销号”。

具体的审核办法和拨款手续,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制订。

四、关于企业的“销号”及工商注销问题。

2000年重点通过推进关闭、破产、被兼并、股份合作制、产权整体或大部分转让五种形式,促进消灭一批757户内的亏损企业,实现降低亏损额和亏损面。

(一)关于统计“销号”问题。

为准确反映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脱困工作进度,特对关闭、破产、兼并和转制企业的统计作以下规范:

1.破产企业:正在实施破产的企业在法院发布公告后,由申请破产企业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复印件送市统计局备案,实施统计“销号”。

2.关闭企业:企业已实施全面停产并不再进行生产的,在人员已分流、安置后,由关闭企业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的证明材料报市统计局备案,实施统计“销号”。

3.兼并企业:兼并双方在完成财务并帐后,由兼并方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经市财政局、国资局审核并确认的证明材料报市统计局备案,对被兼并企业实施统计“销号”。

4.转制企业(含股份合作制改组、产权整体或大部分转让等):在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注册登记后,由转制企业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终止文件或重新登记注册的工商执照复印件报市统计局备案,原转制前企业可实施统计“销号”,并按新的注册登记类型上报统计数据。

(二)关于企业法人注销登记(“销号”)问题。

1.破产企业:由破产企业的清算组凭法院终结裁定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注销登记。

2.关闭企业:涉及完税(地税、国税)、债务清偿等多个环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几种特殊情况拟作以下处理:

(1)缺完税证明和公章的,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有承诺意见在半年内补齐的,可办理注销登记。

(2)对两年以上没年检的名存实亡的企业,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提出名单和意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3)对于欠债较多的企业按规定一时难以办理注销的,但经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提供清理完债权债务的意见并承诺在企业注销后承担所有债权债务的,可给予办理注销登记。

(4)企业申请,经银行认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凭企业的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同意文件和企业申请注销登记表,予先出具该企业注销登记正在办理的说明。

3.兼并企业:在完成合并报表后一个月内,由兼并方根据资产、债务清理情况,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被兼并企业的工商执行注销或变更登记。

4.股份合作制(改组):在股份合作制企业方案批复后的一个月内,由拟实施股份合作制改组的企业依法申请办理股份合作制企业注册登记,继承原企业债权债务的,原企业执照自行注销。

5.产权整体转让或大部分转让:企业产权整体转让或大部分转让成交的当日起一个月内,承让方在办理重新登记的同时办理原企业工商执照注销登记。

(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销号”(变更),仍按现行管理办法执行。

五、关于关闭破产企业的资产变现问题。

资产能否及时变现,是关闭破产企业迅速终结的关键。为迅速实现资产变现,目前提出如下几个资产变现的思路:

(一)优先选择资产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对关闭破产企业,特别是破产企业的资产,按照法规要求,有条件的(有一定市场基础、客户较多的),尽量选择资产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处置,以保证公开、公平、合法。

(二)政府集中收回一批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于企业资产变现特别是土地使用权的处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再考虑政府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出让制度”,为加快关闭破产企业的推进,对实施关闭破产的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经市国土局审核后,实施集中收回,统一处置,以便及时解决安置职工费用和处理债务等问题,使关闭破产企业迅速“销号”。集中收回后的处置方式有三种:1.公开招标拍卖出让;2.投标出让(含“生地”招标);3.土地随厂房等地上建筑物原状进行交易。具体采取的处置方式,由市国土局根据地块条件和房地产市场情况商有关委办后确定。

市国土局在收回关闭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时,部分企业补偿费的支付方式参照拍卖广州机床厂土地使用权补偿费支付方式,待关闭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后支付该地块的补偿费;部分企业经研究,可参照万宝冰箱企业重组的办法,采取由国土局贷款垫支方式。市国土局支付或垫支的补偿费的金额,视关闭破产企业土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鼓励职工赎买企业的资产或净资产。鼓励原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成立新的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在商国资等部门同意后,可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原企业经评估后的资产或净资产(带负债)。

(四)实施先关闭后兼并,由优势企业承接关闭未销号企业的资产债务。在有利于优势企业发展、不拖跨优势企业的前提下,在关闭企业的人员已分流、安置后(减轻了兼并方的人员负担),可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承接关闭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实现“销号”。

(五)实施以资抵债。由企业与债权银行协商,签订协议,实施以资(产)抵债(务),促进资产变现。

(六)实施集中合并处置。在征得主要债权银行同意的前提下,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通过合并,实施多个关闭企业集中处置,减少亏损企业户数,减少费用开支,实施资产统一变现、统一管理、统一还债。

六、关于其它问题。

(一)关于连带担保责任问题。对关闭破产企业涉及的连带担保责任,由企业及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积极征询法院意见,并主动与债权银行协商,依法妥善解决。

(二)关于关闭破产企业职工集资款、拖欠工资、医疗费问题。解决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集资款、拖欠工资、医疗费等问题,必须严格区分性质,综合分析、区别处理:企业职工的集资款,应在企业的资产变现或由其投资主体负责统筹解决;若属于企业财务上的工资结余,不应列入拖欠工资,也不能由政府解决;拖欠职工医疗费应在认真考虑企业原进行医疗制度改革情况的基础上,由集团公司严格把关,并由企业或其投资主体负责解决。

(三)关于企业申请破产法院立案问题。拟申请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在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已明确并能保证落实的前提下,法院在收齐(包括法院要求补充、更正的材料)破产申请的材料(详见附件二)后,按照《破产法》规定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四)落实集团公司工作责任制。对申请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企业,要求其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委、局在充分审核、自身努力筹集资金的基础上,并要向全国企办写出保证书,确保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五)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关闭破产。在推进企业关闭破产中,有关企业及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等基础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处置资产、清理债权债务,严禁借关闭破产之机逃废银行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区(含开发区)、县级市的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由其同级政府财政安排列支。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何光荣。

同志们:

今天,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来的工作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民代表的监督下,镇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可以说,过去一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成效的一年,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是大抓招商引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蓄后劲的一年。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

(一)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89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规模以下工业增幅11%.农业总产值7186万元,增幅3.5%.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全年财税收入230.2万元,其中国税138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82%,地税7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2%,农业税22.2万元,全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在全年经济指标考核中,我镇获得了市的奖励。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幅调减传统农业种植面积,发展了以订单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以优质种猪种鸡为主的健康农业,狠抓了残林改造工程,提高畜牧业和林业的结构比例,推进了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去年冬种和今年春种订单农业面积近3000亩,甜玉米产量2700吨,产值648万元。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出栏肉猪1.5万头,优质猪苗1.8万头,出栏肉鸡240多万只,优质鸡苗8000万羽,产值达1.5亿。涌现出良伟泰农牧有限公司、三浪智茂种鸡孵化厂等现代农业企业,形成了种猪和种鸡两大基地,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林业生产态势喜人,过去一年,全镇通过集体种植和连片承包出租等方式进行残林改造1100亩,种植速生丰产林1100亩,使全镇丰产林面积达1.6万亩,去年全镇采伐林木收入达20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性发展效果。

科学种田有了新的提高。全镇推广优质水稻11000亩,优质水稻普及率达70%以上。在缩减种植面积的.同时,广泛推广粤香占、博优15等优良品种,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与此同时,我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特产税,农业税按上级要求核减了50%,并从2005年开始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万元组织人员对榕树江、牛皮江等干渠、支渠的水浮莲等障碍物,牵头组织群众对全镇大部份支斗毛渠进行了整治维修。加大了防洪抗旱工作力度,对辖区所有水库和山塘进行了全面摸排,对林官铺桥进行了维修整治。

――民营企业迈出新步。

新办1个投资400万元的合金铅冶炼厂,新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6户,新增从业人员200多人,经济效益比以往有所提高。

(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和谐发展。

发生。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去年全镇共有5993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全作医疗,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自治稳步推进,两委换届选举除了一个支部外,其它已顺利完成。此外,文体、档案、农网改造等其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群众修路积极性热情高涨,从镇政府到各村民小组,从镇府同志到普通老百姓,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特别是外出务工经商的知名人士对家乡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使我镇道路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修建硬底化水泥道路11.8公里,总投入是545万元,其中投入120万元铺设了垭塘路(2.6公里),投入55万元铺设了木店路(1.3公里)。投资370万动工修建樟五水泥硬底化公路,现已完成了全部路基工程,已铺设双向水泥路面3.9公里,单向水泥路面1.7公里。在省固本强基工作组省建工集团的鼎力支持下,村委会办公楼已盖好主体,镇通大路村委会公路(全长4.1公里)也已破土动工。在湛江市固本强基工作队的支持下,金鸡、三浪村委会也正在规划建设镇通村委会公路,年内将有更多的公路硬底化工程动工。沙美大桥建设历时近10年之久,于去年年底终于建成通车。

(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增强。

全面推行村务公开,以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狠抓村组财务公开,全镇10个村的财务在镇经管站的全面审核后全部公开到位,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程序,纠正了村级的不合理开支,密切了干群关系。狠抓“依法治镇”,充分利用“6・25国土日”、“6・26”禁毒日等时机,举办法制讲座和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3000人次,公民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推动了“四五”普法教育的开展。扎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坚持“八长”接访日制度,认真重视和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处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内未出现任何越级集体上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文档为doc格式。

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亿元,与去年持平;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x.x亿元,增长x%;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x%;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

一年来,我们坚持大干快干实干,在赶超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力做先行者,主要做法和成绩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x科技、鲜果蜜饯、x酵素等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x种业、x等项目推进较快,发展芙蓉李xxxx亩、果蔬xxxx亩、蔗糖xxxx亩,万亩水稻制种基地和高标准农田x.x万亩,年产食用菌x.x亿袋。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烟叶收购顺利完成。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xx家,新增“xx红糖”“西山毛边纸”x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开发区四期土地完成平整xxxx多亩,已有xx家企业意向入驻。

国有林场与xx镇x个村签订林地合作经营约x.x万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新增土地流转、入股、托管面积xxxx亩。国企改革有力推进,出台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等七项制度。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市仅我县x家企业被评为省创新型企业。建成各类创新平台xx家。选派xx名乡土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重点企业和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

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xxx公里。

县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三级馆;

竹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x处遗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区污水管网、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格化粪池改造等年内目标完成;

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xx件。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x.x平方公里,整治“青山挂白”点xx处。

这一年,我们不管担子有多重,始终挺起脊梁担大任;

这一年,我们不管压力有多沉,始终勠力同心向前行。饮水思源,我们深知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好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和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是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

三是创新活力不足,高端人才、高级技术工人非常紧缺;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医疗、养老、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尚未补齐;

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行政服务效能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不待扬鞭自奋蹄,坚决做到不避短、不遮丑、不推卸,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谱写xx发展新篇章,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攻坚之年。当前,我们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聚集了赶超发展的潜力潜能。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全力开创新时代xx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x%;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x%;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

出口总值增长x%;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市、县委全会要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情怀,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步步把蓝图变成xx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现实。具体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多上大项目、多抱“金娃娃”,多措并举强要素、优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同时,加快启动五期征地工作。资金保障要加强。引进培育产业基金,紧密政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存款x亿元、贷款x亿元。用工保障要接续。推进校企合作,抓好技能型人才培训,加强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对接,努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服务保障要深化。紧盯项目落地后的持续服务,确保项目落得住、建得快、早达产。

按照“深呼吸+”发展战略,不断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新兴产业、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鼓励县内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承揽县外工程项目。统筹抓好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健全完善旅游服务要素,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借助会展、旅行社、对外合作交流、知名媒体等平台渠道,开展节庆营销、赛事营销、热点营销等特色活动,最大限度拓展旅游市场,力争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xx%以上,过夜游客增长xx%以上。

因地制宜抓好中级版工作,着重从产业兴旺、百姓致富等方面下功夫;

积极向高级版迈进,重点解决村民自治、民俗民风、乡村文化、人才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完成x个乡村振兴试点镇、xx个乡村振兴试点村、xx个美丽乡村和xx个铁路沿线村的农房整治。加强与xx学院、同济大学对接合作,努力将xx村打造成省级乡村振兴试验基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强化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开展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一中心一服务站”。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创新,以一流环境推进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积极推广“福田贷”“福林贷”等产品。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推进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国有企业、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领域改革,着力破解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障碍。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xx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快推进妇产儿科大楼、洋新线、沙余线、x水厂、屠宰场和殡仪馆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

做大信贷总量,着力控新化旧,持续化解不良贷款;

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重点整治恶意拖欠、非法集资等行为;

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坚决打好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挖严打黑恶势力“保护伞”,确保打得准、打得狠。以“六乱”综合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小区物业、河道采砂等领域的规范管理,坚决杜绝非法营运三(四)轮车“回潮”。坚决打好打赢平安建设攻坚战。持续开展煤矿与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消防、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公共卫生、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应急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抓好“六无村(社区)”工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和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加强“七五”普法宣传,着力开展“五个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政府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依法治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劳动创造幸福,奋斗赢得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为早日建成xx城市努力奋斗!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打造省会经济圈,对合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借助创新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5%;

财政收入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今年前四个月工作。

2019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县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境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6年以来,投入扶贫资金25.51亿元,累计实现42个贫困村出列,减少贫困人口9700户3787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32.44%下降到0.95%。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获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45.28亿元。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92亿元,同比增长20.7%;外贸进出口总额11.36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均全市第一。

——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村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公路总里程达2384公里。整董至思茅高速公路和绿春至江城高速公路主线即将开工,普洱至蒙自铁路和墨江至江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品牌建设亮点纷呈。成功注册“江城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布“江城黄牛”地方标准。江城“澳洲坚果”入选全省十大名品,“江城坚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营盘山养殖示范基地6个鱼产品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标准认证,填补了普洱市无水产品养殖绿色食品产品的空白。

——疫情防控扎实有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紧急筹措资金2100万元,实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对所有口岸、通道和边境一线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率先建成县核酸检测实验室,落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党政军警民同舟共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县外和境外病例零输入的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69元,同比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8元,同比增长11.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95亿元,同比下降5.5%,贷款余额30.23亿元,同比增长6.1%。

(二)抓基础补短板,脱贫攻坚成果丰硕。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投入资金5.89亿元,扎实抓好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科技、生态等扶贫,农村道路、饮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完成9378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四类重点人员”c、d级危房“清零”,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得到国务院高度肯定。实施“5121”产业扶持政策,培育159个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带动贫困户增收。针对户均产业面积不足5亩、人均不足1亩的贫困户补齐产业短板;针对瑶族群众出台了特殊的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产业面积达14亩以上。兑现天然橡胶“期货+保险”理赔金456万元;实现消费扶贫590万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劳动力登记转移就业1473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964个,聘请生态护林员188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无因贫辍学、失学。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国宝武定点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星光帮扶行动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实现27个贫困村退出,2996户1155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4.35%降至0.95%。

(三)抓效益调结构,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8年的31.3:37.2:31.5调整为25.3:24.9:49.8。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5.7%;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粮食总产量达5万吨,同比增长2.6%;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6994吨和7342吨;农业品牌化步伐持续加快,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企业10家、农产品18个,完成2184亩茶园有机转换认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基本建成。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出台20条稳增长措施,加大对工业企业支持力度,兑现奖励金291.9万元。2019年发电11.8亿度,实现电力产值1.95亿元。积极推动澳洲坚果加工厂、岩脚铅锌矿采选厂等项目建设,完成非电工业投资526万元。勐康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投资1993.3万元;园区道路建设全面完工,完成投资2111.67万元。第三产业持续发力。新增民营企业195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4%,占gdp比重达45.4%。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750万元,开工建设龙马金鸡、南麓山、塔展洪瀑布景区项目,建设旅游厕所3座。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1.26万人次,同比增长9.94%,实现旅游总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9.9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5%、11.9%、9.1%、13.1%,新增2家限额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亿元,同比增长20%。

(四)抓项目增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6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100万元,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勐绿高速进场道路、宁江公路、整董温泉、瀑布公路等加快推进;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16公里,勐康口岸至大碑、整康坝至土卡河、前进至半坡公路全面完工,完成交通投资5.2亿元。抓好热水河、龙洞河、九道河等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么等水库、三国庄园水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补远江整董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抱木冲水库建成使用。新增耕地灌溉面积0.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4平方公里,完成水利投资0.84亿元。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1.49亿元,狠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2.25万亩,节余指标交易收入4.47亿元。加快推进能源信息网建设,新建10千伏线路27.02千米、0.4千伏线路27.87千米。县乡通讯传输网络全面提速,4g和光纤宽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有序推进5g试点。

(五)抓建管优生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完成《江城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风貌规划》《重点街道空间改造设计》和《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规划》,编制了美丽县城建设《可研》和《实施方案》。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期工作;持续推动三江大道延长线片区开发,县委党校、职业中学、拘留所、入城大道、逸岸蓝山等项目;完成思源小学停车场、九龙街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全面实施县城停车场和生活垃圾收费,城区交通秩序更加规范;实施城区绿化、灯光亮化等工程,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居。乡村振兴有序推动。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558个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建成6个乡(镇)和牛洛河村生活垃圾热解处理厂,完成11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改造户厕4282座、村厕8座,村庄公厕覆盖率达100%,积分制管理成效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扎实整改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化肥、农药使用实现“减量增效”,开展农膜及香蕉套袋污染治理,回收废弃白色垃圾1500吨,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3.03%,全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出台《江城县河道采砂规划》,对全县18个河段采砂权进行公开拍卖出让,开展河湖“清四乱”和李仙江流域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整治县内网箱养鱼,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推进。完成营造林9.7万亩,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76.65万亩,天然林停伐保护132.2万亩。江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整董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六)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行政许可事项22项,推行“互联网+督查”。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2973万元、降费2277万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4108万元,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农业农村改革,完成土地确权107.45万亩、清产核资454.54万亩,“两区”划定69万亩。规范国有资产交易,实现土地、矿产资源出让收益4794.47万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有序推进。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老挝、越南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开展跨境旅游、农业、科技、卫生、商务、警务等方面合作。勐康口岸获批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启动勐康口岸经济区总体规划和龙富口岸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边民互市交易额达2.4亿元。开工建设勐康口岸进境粮食、水果海关监管场所等项目,完成查验货场二期和边民互市二期项目建设,口岸功能更加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口岸全年出入境人员12.57万人次,出入境车辆4.25万辆,进出口货物12.62万吨,货值5.29亿元。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入4家建筑企业,完成招商引资81.11亿元。

机构达到标准化要求,德康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全县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加强,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县中医院建设项目有序推进,7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村卫生室具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条件。教育体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面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实施嘉禾中学综合楼等17个校舍安全建设工程项目。巩固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狠抓控辍保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15%。普通高中招生比上年增加100人,高中毛入学率达88.19%,本科上线118人。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通过评估。新开工建设江城县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电影《鸟鸣嘤嘤》在江城顺利拍摄,《人走茶不凉》入选第九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禁毒防艾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七五”普法,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称号,县司法局获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贡献突出实施单位,康平司法所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跨州市异地移民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全面优化。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预警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市级考核连续四年优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整董市场监管所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严格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积极应对猪肉等部分食品价格上涨态势,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强化边境管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抓作风树形象,行政效能有力提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沈培平等流毒影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县“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9.28%。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法制审核和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提案6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着力打造诚信政府,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997条。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抓好各级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县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保持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科协、文联、社科联、侨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不断创新推进气象、水文、档案、供销、公积金、老龄、慈善、国防动员、双拥优抚、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出入境管理等工作,党群干群和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离退休老干部们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驻江单位、驻江军警部队官兵、离退休老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江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是:产业小散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完成年初县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任务繁重。营商环境不够优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政府系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干部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年后几个月的重点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今年后几个月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江城“一城连三国”的区位优势,找准江城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理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加快口岸(通道)建设,发展口岸经济;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对照检查经济工作存在不足和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推动江城大发展。

(二)以高质量脱贫为目标,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坚持“四个不摘”,做到“四个不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帮扶机制,确保未脱贫的290户822人上半年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贫困人口脱贫质量的各类问题,及时做好返贫人口、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工作,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做细做实迎接国家普查和抽查各项工作。继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工作。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学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完成龙马金鸡、南麓山、塔展洪瀑布等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边境、自驾、乡村生态、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用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推动旅游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探索发展跨境物流。巩固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鼓励家政、护理、养老、养生等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打造优质服务业品牌。

(四)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与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奖挂钩,落实任务和责任,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突破。全力破解要素保障难题,确保项目有序实施。综合交通方面:加快墨江至江城勐康口岸高速公路、红桥至李仙江段公路改扩建、普洱至蒙自铁路、通用机场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土卡河至中越17号界碑公路和三国庄园至龙塘公路;全力配合好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整董至思茅高速公路、宁江公路建设;竣工验收扫尾村组道路。水利方面:加快推进九道河水库、么波箐水库、鹅华箐坝塘等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热水河水库、龙洞河水库、么等水库至勐烈水库连通工程、勐野江宝藏集镇段河道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可杂河水库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三国庄园水库、么等水库竣工验收。能源和信息网络方面:巩固提升1753户农户用电条件,新建10千伏线路90千米、0.4千伏线路11千米;继续推进5g网络、互联网宽带接入、电子政务、“三网融合”体系等建设。

(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抓紧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按照“干净、宜居、特色”要求,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举全县之力争创美丽县城。推动城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垃圾中转站建设、县城第二自来水厂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开工建设会友山庄物流园区和牛洛河2020年守边固边项目;加快推进入城大道、三国印象、三江大厦(二期)、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力争逸岸蓝山、党校迁建、拘留所建设等项目完工。全面落实乡(镇)为主体、村组(社区)为单元的“两违”整治“片长制”,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规定,切实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抓好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城市出入口、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薄弱区域综合治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谋划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建设一个抵边小康示范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用绿色点亮乡村,用美丽装扮家园。着力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委员会”作用,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有力、有效。构建长效激励机制,调动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蓝天保卫战。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率和饲料化利用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保持空气质量优良。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河湖库渠工程治理力度,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严肃查处非法侵占河道、非法排污等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0%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工作。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推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零。持续开展天然林停伐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县。

(六)以扩大开放为突破,不断释放改革活力。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持续推进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建好用好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继续推广应用“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规范行政执法,提高便企便民水平。着力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改革。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资源交易,完成会友山庄和勐康口岸宗地出让,全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争取更多指标实现交易。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定化债方案、拓宽偿债渠道,着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动更宽领域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对老对越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境外替代种植项目,促进替代种植向替代产业、替代经济转型升级。抓住勐康口岸扩大开放机遇,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快申报进境粮食、水果指定口岸和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口岸。加快推进关检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抓好龙富通道联检楼、查验货场、边民互市市场建设,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申报龙富通道边民互市点,力争龙富通道纳入国家口岸建设“十四五”规划。办好“中老越三国边境商品交易会”。抓实招商引资。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半山酒店”“绿色食品牌”等招商工作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完成招商引资49亿元以上。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传教育,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快构建立体化边境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和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和“双百”工程。落实宗教管理“一网两单”制度,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推进宗教中国化,规范宗教管理。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优抚、后备力量建设、征兵等工作,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应急管理、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抗震减灾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以务实担当为己任,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不断锤炼过硬作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定方向守初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扎实推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的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担使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廉政务实找差距。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等各项规定,严管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实干带正气、以廉洁树形象。转变作风抓落实。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盯紧国家政策,抢抓一切有利于江城发展的机遇,争项目、促投资,最大限度将政策机遇转化为推动江城发展的生产力。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云南“十大名品”:2019年云南“十大名品”包括“十大名茶”“十大名花”“十大名菜”“十大名果”“十大名药材”。2019年“十大名品”评选活动由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全省共有230个产品申报“十大名品”。江城“澳洲坚果”入选云南“十大名品”之“十大名果”。

品市场协会会同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00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4.四类重点人员:建档立卡户、残疾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

5.“5121”:“5”即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5万元限额的三年期小额贴息贷款发展产业;“1”即按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中每户安排1万元以上产业扶持发展资金作为加入合作社股本金,统筹用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收;“2”即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每带动一户给予2万元贷款额度的三年期产业小额贷款贴息,贴息标准按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全额贴息;“1”即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市场主体,每带动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给予1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

6.期货+保险:是指农业经营者或企业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向保险公司购买期货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期货经营机构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模式。

7.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8.一部手机游云南:是云南省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一个智慧、健康、便利的省级全域旅游生态项目,旨在整治旅游行业乱象、推动旅游产业升级,让云南旅游“自由自在、无处不在”。

9.减量增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0.清四乱:即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11.互联网+督查: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4月22日开通的平台,向社会征集四方面问题线索或意见建议。四方面包括: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线索;二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线索;三是因政策措施不协调不配套不完善给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带来困扰的问题线索;四是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12.证照分离:“照”是营业执照,“证”是由相关部门颁发的行政许可证。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问题。

13.多证合一:是指证照整合改革,目的是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通过减少证照发放数量,简化办事流程、手续和材料,降低了创设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营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14.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15.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6.四不摘:是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7.四不减:是指“工作力度只增不减,资金投入只增不减,政策支持只增不减,帮扶力度只增不减”。

18.三网融合:指电信复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19.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贷免扶补:为首次创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21.“双百”工程:打造100个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推出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

22.一网两单:一网指宗教工作的网格化管理,两单指宗教工作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

23.“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国旗国歌进教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堂、宪法进教堂、法律法规进教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教堂。

24.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5.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6.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09年2月5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江苏省长罗志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7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711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31亿元,分别增长27.2%和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分别增长14.1%和1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如期完成。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经济运行调控及时有力。加强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和运行调节,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调控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严峻形势,及时行动、积极应对、多方施策,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外经贸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等十多个政策性文件,全省经济保持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扶持企业政策措施扎实有效。大力推动银企合作,组织开展“百企千亿”银企对接等活动,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311亿元,比上年多增加704亿元。积极构建全省信用担保体系,省财政投入10亿元组建省级信用再担保公司。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企业发行各类债券286亿元。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建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大幅度增加省级外经贸发展引导资金。按新标准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368家企业享受调整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和停止行政事业性收费121项、政府性基金2项,每年减少收费39亿元。

公路江苏段等相继建成通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二期、通榆河北延工程进展顺利。泰州医药城一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实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1亿元,增长23.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软件业销售收入1262亿元,增长5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402亿元,增长25.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8%。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产业规模实现翻番。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集聚集约发展取得新进展。

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升。全社会科技投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研发投入540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8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超过2万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份额超过35%。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拓展,组织实施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9个。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加大,新建各类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34个,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47家。全省专利申请量12.8万件,专利授权量4.46万件,分别增长43.9%和40.4%。加快人才高地建设,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江苏。

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抓好调水引流、控源截污、捞藻清淤、围网压减、生态修复和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太湖流域水质总体好于上年。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16.5万吨,78个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城乡人居环境稳步改善。强化土地资源保护监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提高。植树造林16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国家生态市增加到5个。

(三)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连续五年保持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势头。省财政对“三农”的各项投入37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粮食总产635亿斤,创九年来最好水平。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56万亩。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得到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增5700多家,为农服务社新增2354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粮食物流体系和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加快建设。新五件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城市化率达54.3%。

共建开发区,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苏中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江海联动、跨江联动新格局。引导苏南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切实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调整财税分配政策,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网点建设步伐加快,华泰证券完成股份制改造,紫金财产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3家,4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农业保险试点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中江公司、省建设集团和设备成套公司完成合并重组。

开放型经济保持领先优势。外贸进出口总额3923亿美元,其中出口2380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6.9%。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国际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增长近3倍。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增长14.7%。引进9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8个,增长7.7%。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载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展顺利。无锡硕放机场、徐州观音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对外开放。苏台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南京禄口机场成为海峡两岸客运包机首批直航点,太仓港、连云港港等12个沿江沿海港口成为两岸直航港口。

(五)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继续提高,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全省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36.9万人、375.6万人和395.7万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6.11万套,新增廉租房1.31万套,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等累计超过5万户。按照时序进度,解决了350万农村居民安全用水问题。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中100万人实现脱贫。

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得到提高,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和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省属高校基本建设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展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牌数均居全国首位。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基层民主稳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奥运火炬接力江苏境内传递圆满成功。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和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人民防空、优抚安臵成绩显著,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参事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力以赴组织抗灾救灾和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作出了积极努力。成功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广泛动员、紧急行动,举全省之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全省累计向灾区派出救援人员1.29万人,组织生产调运帐篷30.6万顶,建成活动板房2.92万套,捐款43亿元。对口支援绵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援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职责,自觉接受监督,政府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增速持续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与此同时,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科教优势有待进一步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公共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密,把工作推进得更加扎实,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把不利因素化解到最低限度,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江苏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中央果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我省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倒逼机制,也为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技术和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广大干部的发展信心,提振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强全省人民推进“两个率先”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发挥率先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率先”,扩大内外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提升协调发展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有所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体现了保增长的要求,有利于增强信心,有利于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节能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完成。发展预期目标是导向性的,可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真正实现既保持增长又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三是改革创新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应对挑战,加快构建更加开放有序、更富效率活力的体制机制。四是改善民生促和谐。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稳定和促进就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兴办一批人民群众期盼的实事,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

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扩大内外需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积极有效扩大内需。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措施,落实好支持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全省信贷投放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扩大各类债券发行规模,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加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以财政贴息、信贷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加快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稳步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家电下乡”。特别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稳定房地产投资,支持普通商品住房消费,积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合理调整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网建设,推进重点节能工程。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和审计监察制度,努力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激励和风险补偿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取消和停止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积极运用出口退税、外经贸发展资金等政策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增强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提高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重要战略资源。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更高水平引进外资。稳定利用外资规模,调整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重点引进龙头型和基地型外资项目,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研发设计、咨询服务、营销物流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向我省转移,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苏中、苏北和沿海地区,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购境外优质资产、研发机构、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参与国际资产重组,开展跨国经营。支持国际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提高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

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积极引导开发区整合资源、强化特色、优化环境,提高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发挥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特色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特殊功能区联动发展。积极做好部分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支持开发区南北共建、跨江联动。抓住两岸“三通”机遇,扩大苏台经济合作,加快建设苏台经贸合作促进区。深化与欧美日和新加坡的经贸合作,推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区和南通开发区跨江联动发展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年太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抢抓实现高铁梦、融入长三角重大机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负重前行,扎实苦干,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4.4亿元,增长9%,总量全省第9;财政收入46.6亿元,增长3.2%,总量全省第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增速全省第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8亿元,增长12.3%,总量全省县域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总量全市第1。综合实力首次跨入全省十强、实现历史性突破,连续两年进入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前十强,跻身省制造业发展十强县、增速十快县,首次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

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增动能,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工业规模新提升。规模企业总数达360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7家,30亿元以上企业3家。现代医药基地考核居全省a档。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5%,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6.3%。总投资45亿元的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10亿元的硕佰创新药产业化平台相继落地。民营企业发展到14374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9879家,同比分别增长61.76%、20.52%。荣获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运行目标管理先进县市区一等奖。建成5g基站69个,光纤通达率99.5%。

创新升级结硕果。科技研发创新投入强度2.13%,全省县级第1。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市第3。开发区在全省17家培育期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连续两年进入前五、皖北第一。肖口绿色新能源基地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与上市公司战略重组的3家企业建设基本完工。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准。新增挂牌企业17家,累计挂牌140家。

第三产业新突破。3家企业进出口总额跻身全市10强。发艺文化服务业集聚区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马集镇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新增贷款54.8亿元,贷款余额345亿元、总量全市第1。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尽锐出击夯基础,阶段性成效明显。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2019年4月,县正式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两不愁、三保障”有效落实。已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稳定超过3700元。教育扶贫实现资助全覆盖。符合政策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健康扶贫。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危房2759户。改善28.16万人饮水问题。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实施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377.8公里。实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101个,主要领域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巡视整改扎实推进。着力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提升工作实效。排查整改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55个,建立长效机制47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入选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10天,优良率57.5%。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开工13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整改。完成整改54个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信访案件、43个“23+n”生态区域突出环境问题。

风险防范扎实推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认真落实“1+8+7”方案,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化解。有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基本完成小额贷款“户贷企用”清收任务。

持续推进文明创建,千方百计增内涵,城市面貌持续改观。

城市基础更加完善。老城区8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基本竣工。祥和广场竣工验收。开工新建、续建13个安置区,老城区d区竣工交付。镜湖东路建成通车,高铁东站开通运营。河西5条道路基本建成。8条颍南道路竣工交付。好人馆建设领跑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方案编制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柳青沟、红丝沟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基本完工。城区排污口综合治理竣工。完成回民街、益民新村老旧小区以及先锋路等8个小街巷道路改造工程。改造城区公厕39座。实施镜湖路、创业路等节点绿化及提升工程,新增绿地3.9万平方米。荣获“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持续改善。高标准建设解放西路翰林广场、细阳广场等小吃摊点群25处,规范摊点451个。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强产业,“三农”工作质效齐进。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粮食总产96.7万吨,连续5年突破90万吨。农业总产值113.7亿元,增长3.4%,增幅居全市前列。建成34.9万亩特色高效作物生产基地。太和香椿、李兴桔梗分别被省市认定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6.2%、居全市前列。

品牌建设亮点纷呈。有效商标注册8087件,总量全市第1。太和香椿、李兴桔梗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金皖泰”被认定为中国弛名商标,实现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三品一标”认证企业84家、产品205个、基地103.4万亩。创建市级以上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个,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7家。

基础活力明显增强。建成“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3万亩。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实施。完成土地整治14720亩。双创园被评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

镇村面貌不断改观。s253二郎至三塔段、g105桑营至三角元段改建工程稳步推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7个,重点示范村5个。“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改厕2.3万户。镇镇通燃气铺设管道31公里。新增造林1.1万亩。创建1个森林城镇和10个森林村庄。

坚持共建共享,全心全意保民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10.4%。财政民生类支出80.7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86.2%。民生工程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57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生育保险参保覆盖率99%以上。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00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4个紧密型医共体。县医院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北区、妇幼保健院建设稳步推进,倪邱、坟台、赵庙、原墙、旧县等5个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教育发展步伐加快。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持续巩固。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一中新区、八中扩建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教师数量不断补充,全年招聘教师734人。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全年发放各类奖金、补助超过2亿元。教师队伍管理“事权、人权、财权”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得到省政府认可。高中教育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质量重返全市第一方阵。

文旅体持续繁荣。成功举办第五届书画艺术节。太和文化中心(六馆两中心)陆续投入使用。太和清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名单。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路线逐步丰富。社会足球场建设全面启动。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中央督导及“回头看”整改。“天网”“地网”“村网”工程进一步完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居全市第1,两项指数连续六年双提升双进位。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双拥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1+6+n”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成效明显,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被省安委会全省推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加快改革提效,持之以恒优环境,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改革创新成效凸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纵深开展。国土资源量化考核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全面展开、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以“优秀”等次通过省市验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事项办理深度“最多跑一次”占比100%。打通434个事项的“全程网办”,60个“办好一件事”集成套餐式服务,部分事项实现“秒批秒办”。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地金额7.7亿元。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6.3亿余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7个,实际到位资金134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141.4亿元。工业项目引进资金总量全市第1。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意见37件、政协委员提案195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规定,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法治政府建设高效推进。人民网留言、省市县长热线事项办结率100%。妇女、儿童、老龄、统计、气象、残疾人、红十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发展永无止境,们清醒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和短板,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投入不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二是有的脱贫群众自发展能力不强,防范返贫压力较大,脱贫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三是发展环境不够优良,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浅、浮、推、粗、过、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禁而不绝,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仍需加大力度;四是政府部门一些干部的能力、作风、状态与新时代要求还不适应,“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五是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在落实中仍然存在着“虎头蛇尾”“落而不实”等问题,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亟需着力锤炼。县政府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

今年发展目标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们闻令而行,第一时间成立组织,落实宣传发动、人员查找、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迅速掀起全民战“疫”高潮。们党政责任担起来,健全会商调度机制,紧盯疫情变化,科学调整工作重点,确保疫情防控方向正确、重点明确、措施精准有效。们紧盯重点查起来,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全面排查发热人、密切接触人等,实现地毯式、网格式,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们严格责任围起来,通过居家隔离、定点隔离等方式,落实包保责任,围住重点人、可疑人、密切接触人,筑牢严密防线。们千方百计保起来,想方设法调度物资,保基本民生、保市场稳定、保重点防疫物资供应,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县7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无本地扩散病例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们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有力有效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疫情防控期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村(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逆行一线,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全县人民齐心协力,织密防控网络,构筑钢铁长城。在此,向全县所有“战疫”人员、爱心人士和广大群众表示深深的感谢。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围绕“挺进全国百强”目标,抓实“产业项目建设年”“优良作风建设年”,着力打造“医药高地、诗画太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市前列;其他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升级产业,转换动能,大力推动实体经济新发展。

做强支柱产业。坚持把产业作为第一支撑,深入贯彻落实市“554”产业发展规划,以“四化四驱”为主抓手,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按照“4+x”产业布局,积极构建与长三角配套融合的产业体系。现代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化学药和原料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现代中药,积极培育中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绿色新能源产业完善再生金属产业链条,延伸绿色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业链,创建国内有影响力的绿色新能源基地。工业滤布产业优化产品质量,争夺细分市场,夯实全国工业滤布三大基地之一地位。发艺文化产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向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建设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发艺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中国发艺文化名园。

发展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印合作平台,推动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在规划引领、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康瓴药业、及民药业、泰宇药业等重点项目,确保印度高仿制药品种实质性落地,形成示范效应。争取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通过国家审批。积极推动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化学原料药基地产业规划编制。积极申报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市“13581”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个转企、小转规、商转工“三转”行动,力争新增规上企业超10家。大力培育单打冠军企业、行业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年产值1-5亿元企业5家,5-10亿元企业2家,10-20亿元企业1家。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着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力争认定2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新产品、1项省工业精品、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突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创建省创新型县。

提质升级三产。积极推动消费回升,切实做好“引进消费”和“留住消费”两篇文章。加快二手车交易市场、保税仓库、粮食产业园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科技、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挥华源医药国家级示范物流园辐射作用,带动物流行业高质量、高水平、智能化发展。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培育香精香料、生物医药等新的外贸产业集群。继续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开发提升一批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以太和文化旅游先导区、老粮仓改造等为板块,打造绿色旅游经济带。

(二)围绕“产城融合、空间拓展”,强化引领、夯实基础,高品质打造城市新形象。

规划引领城市。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合理确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善河西和颍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完成县城排水和燃气专项规划报批。落实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县城东部培育新的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精致提升老城。坚持精准拆迁,突出拆迁跟着项目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保障项目及时落地。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改造复兴路、细阳路部分路段以及文明东路、光明路等道路,提升主城区道路通行能力。稳步推进一桥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12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1个安置区建设工程,计划竣工交付国泰路、创业路、旧县、赵集富康佳苑四个安置区。启动老体育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和曙光路、解放东路、文明东路等7条道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继续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基本清除城区黑臭水体。开展城区污水管网排查,加快实施智慧管网工程,基本解决城区内涝问题。启动地表水厂建设。

高标打造新区。进一步完善河西路网,开工建设珠海大道,完成兴业路剩余工程建设及祥和路桥等设计工作。适时启动吉祥西路、光明西路、泰昌路等河西9条道路建设。启动珠海大道、河西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泥处置厂建设。抢抓高铁开通契机,以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需求为核心,先期适时启动高铁新区核心商务区、中央景观公园、会展中心等建设,带动周边乡镇组团发展。争取规划建设的徐淮阜高速公路设立太和东出入口,谋划建设高铁站至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实现高铁、高速无缝对接。

精细管理城市。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成使用大润发、沙河西路、纪念碑立体车库。投入使用民安路、团结路菜市场,力争新建镜湖路、光明路、解放路、友谊路五星级智慧农贸市场。全面落实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新建幸福路社区公园、莲蒲路游园,扩建镜湖公园。完成“数字太和”向大数据平台升级,积极搭建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优化升级园区。围绕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打造运营平台,围绕“管委会+平台”模式,加快园区市场化运营。着力打造人才支撑平台,加快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委托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现有生物岛、发艺文化综合体等孵化器和加速器,做到引资引智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着力做强园区基础设施平台,重点推进供热供气、给水排水、双回路供电、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开发区第三水厂建设。建成肖口绿色新能源产业园一期路网,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适时启动二期路网建设。力争建成卫星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快递产业园及新安路、和顺路等12条道路。加快推进园区配套学校、公园、安置区等建设,加快产城一体化。着力打造高端研发和共享制造平台,坚持“科创+产业”道路,大力推进公共创新和创业服务、产业承接平台建设,以华源医药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为依托,着力打造销售网络平台。推动园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方式,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园区合作。

(三)围绕“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扩大开放,优化环境,着力做强经济发展新支撑。

大力开展招商引智。坚持把招商作为第一选择,抢抓实现高铁梦、融入长三角重大机遇,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围绕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区,打好长三角一体化、高铁县“两张牌”,用太和故事引路、用太和乡情铺路,实施“太商回太”工程。提高招商水平,结合县产业规划,根据延链、补链、强链需求,推动主导产业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制定落实系列招才引智政策措施。围绕创新创造“协同者”定位,拓宽育才引才路径,打造人力资源“集散地”。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第一载体,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积极探索融入长三角新路子,以项目建设促进深度融合。实施工业、建筑业、农业产业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兴服务业六大重点项目提升行动。确保9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大力开展银企对接,引导资金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推动县国投公司等地方金融平台转型。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继续强化项目谋划编制、投资融资、建设管理、调度推进“四项机制”,探索建立“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红线优化路径走”工作机制。全力加快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硕佰创新药产业化平台等项目建设,投产理士大华、安徽超威、天能天畅等项目。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最多跑一次”“一网一门一次”“不见面”审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1日办结、不动产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各项制度。实行企业项目“多评合一”,逐步推行区域评估。等高对标长三角,借鉴推广长三角项目服务、创业创新、政府服务等方面经验,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从“要服务”向“要服务”转变。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完善“税融通”“续贷过桥”政策,扩大“无还本续贷”覆盖面。支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等方式,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企业家培训,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升级。切实扩大项目投融资规模,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强化用地保障,力争供地6000亩。

(四)围绕“做强产业、富裕农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

做强农业产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突出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绿色中药材、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力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达到210个。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总量稳居全市前列。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站”,加强与江浙沪核心城市及国内其他大城市的交流对接,力争全县面向长三角的农副产品和加工产品销售额增长位居全市前列。

激发农业活力。启用省农科院皖北研究院,推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太和试验站后续建设,深化与省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太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提升行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聚焦乡村人才,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改革,稳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强化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劳务收入。

美化乡村环境。加快g105建设进度,完成s253太和北段改建以及“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328公里,新建凤凰路、万寿路、北站路等,畅通城乡交通路网。扎实开展村庄规划试点,分类优化村庄布局。完成2019年21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2020年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旱厕整改和34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确保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新建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网点1000个,升级改造2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新增造林1.2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0个。有序推进茨河湾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不断提高湿地覆盖率。

(五)围绕“打好攻坚战、改善大民生”,坚守底线,强化保障,全力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围绕3577人脱贫、130585人防返贫目标,坚持现行标准,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各项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围绕后续巩固提升,聚焦未脱贫户、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三类”对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完成各类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切实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落实防范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带动断链、失业、家庭变故风险措施,确保已脱贫户稳定脱贫,边缘户不发生新生贫困。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三业一岗”,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对接乡村振兴。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加快推进全县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深入开展“接您回家”活动,促进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7000人以上。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好城乡低保、特困、优抚等困难群体。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持续开展辍学失学清零行动。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力争完成“985”任务目标。继续实施高中教育阶段攻坚计划,加快一中新区建设,确保明年秋季顺利招生;启动太中、二中扩建和职教园区建设。继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事权、人权、财权”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人民医院新区建设。启动中医院门诊楼建设,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预防为主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依托太和文化中心(六馆两中心)和镇村两级文体场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成20个社会足球场建设。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争创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全社会自觉防病意识和防控能力。全面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策略,毫不懈怠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巩固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社区和公共场所防控措施。

筑牢平安和谐基础。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落实“一单四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进一步拓宽畅通群众信访诉求渠道,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打牢信访稳定基础。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七五”普法验收。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认真落实“1+8+7”工作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关工委、老龄委、老干部工作。做好统计、气象等工作。发展红十字、残疾人和福利慈善事业。

守住生态文明底线。着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建成城区大气监测网络。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加油站、搅拌站专项治理。进一步降低大气pm2.5浓度。着力打好碧水攻坚战。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地下水保护,力争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验收。稳步推进界洪河流域水体治理。加快2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全部投入运营。着力打好净土守卫战。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弃物处理,促进环境安全隐患有效解决。对各级生态环境督察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认真整改,确保年度整改任务见底清零。加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确保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对标先进重学习。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着力破除与新时代新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长三角地区新经验。充分发挥招商中心、项目中心、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商谈”“审议”“落地”的全服务链项目建设机制。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电视“面对面”问政和县直机关百名股长考评活动,动真碰硬奖优罚劣。扎实推进网络问政和网上办事,认真办好网上留言和省市县长热线。

锤炼作风抓落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真干实干、勇于担当的精气神,深入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巩固“为民服务解难题”集中攻坚成果。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大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推进优良作风建设年,以优良的作风、真干实干苦干的精神服务企业,赢得产业发展。进一步树立担当作为、务实肯干的鲜明导向,坚持一线考核、正向激励,强化调度、严格奖惩。用好容错纠错、尽职免责机制。

清正廉洁守规矩。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继续坚持过“紧日子”,大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用在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上。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各位代表!使命在肩、奋斗有。让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担当实干,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早日挺进“全国百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广西年来宾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广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to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2019年工作回顾to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2020年工作安排to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to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名词解释toh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承诺审批:指按照“你承。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xx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按照“五化五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同步小康建设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工作完成情况。

全县生产总值预计(预测到年年底,下同)完成60.68亿元,增长16.8%。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15.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13.33%;财政支出完成19亿元,增长10.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改口径)完成1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0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20%。金融机构各项储蓄存款余额60.5亿元,增长10%,比年初增加5.49亿元;贷款余额25.5亿元,增长34%,比年初增加6.5亿元;存贷比为42.1%;存贷款综合增长率为16.2%。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4.1%,比提高4.3个百分点。

(一)坚持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亿元,增长23%。建成投产海螺水泥、金石石材、鑫盛隆石材、凤凰石材二期、嘉龙黄金冶炼厂、万人洞金矿、海子金矿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贵州百能年产10万台(套)农业机械生产基地、百能****桂农业机械展示交易中心、喜来莹装饰、川渝建材五金批发市场、莱握金银花、金鑫汽车监测中心(二期)等项目;华润风力发电、自备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我县17对煤矿已加入7家集团公司,采矿权变更已上报省国土厅,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有序推进。炜烽煤矿、黑金煤矿、新兴煤矿等企业技改扩能步伐不断加快,其中炜烽煤矿技改工作已完成,黑金煤矿年内可申请验收,新兴煤矿可在上半年申请联合试运行。完成《xx工业园栖凤片区总体规划》、《xx工业园栖凤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报州评审批准。加快推进园区控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等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夯实园区基础,完成物流园区路网路基工程、循环经济工业园路网工程,路网建设总长7.86公里,总投资11673万元;完成循环经济工业园供水工程,管网全长15公里,1000m3的高位水池一座,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笃山石材园输电工程改扩建工程、五格变至轻工业和物流组团10千伏输电工程,完成投资800万元。加快推进**大道、轻工业组团路网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扎实推进轻工业和物流组团供水、栖凤片区核心区电网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强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率预计达30%以上。完成xx县城市总体规划(第四轮)修编工作。完成普坪、钱相、笃山等11个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加快推进xx大道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通车。加大荷都大道、**大道、盘江大道等城市骨干路网项目建设力度,争取早日建成,拓展城市空间;动工建设翔龙嘉莲、桦苑商贸城2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印象荷城、鑫凯**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狠抓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十个一”工程顺利推进。州级示范小城镇普坪、钱相分别预计完成建设投资2053万元、2485万元;县级示范小城镇笃山预计完成建设投资2000万元。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完成栖凤办事处者要、陈庄、坡云,钱相乡打凼、乔马,招堤办事处海庄村,万峰湖镇坝盘村村庄整治规划和笃山乡龙井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打造海庄社区、坝盘村新农村建设及村庄整治,着力提升者要社区、打凼村村庄风貌。积极开展好“两违”清理和“美丽xx文明行动”,切实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农业产业化,“三农”工作取得实效。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农作物高产创建工程,着力提高粮经比,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三农”工作取得实效。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完成16.8万吨;收购烟叶16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亿元,烟叶税收4400万元;建成年出栏2000头生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0个,累计建成存栏牛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90个,新建33个;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增长20%。按照“一个园区、两个产业带、九个功能区”的结构体系,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成立了xx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办公室,组建了贵州金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xx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建设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产值4430万元。已创建“**龙”蔬菜和“贵义龙”食用菌两个品牌。编制完成xx县**现代高效出口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通过省级评审。共引进和组建12家从事出口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生产的公司(合作社),其**苏**礼贤生态农业公司拟投资1亿元在栖凤办事处者要社区建设3000亩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基地;云南伟伟农业科技公司在兴隆、普坪、钱相等乡镇发展5100亩的烟地豌豆;贵州海曼高新农业发展公司一期拟投资8000万元,在轻工业园区建设50亩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园;蓬森源科技生猪养殖有限公投资7600万元在平乐乡建设年出栏仔猪1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

(四)坚持旅游市场化,旅游业蓬勃发展。紧紧围绕“**之都、荷香之城”旅游文化品牌,整合“文化、旅游、体育、民族”等各类资源,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打造招堤十里荷香旅游景区、仙鹤坪国家森林公园、笃山溶洞群等旅游景区、景点,加大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打造招堤十里荷香旅游景区,以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景区旅游步道、**游览曲桥、星级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功能,《xx招堤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已获省人民政府批复,目前正加紧编制《xx招堤十里荷香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今年8月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开发总公司就招堤景区合作相关事宜达成初步共识,并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建成**坡至大海子等10条通村公路;313省道温家坡至双山改扩建工程、阿召至山岔等25条通村公路,龙广至德卧等2条县乡道路改造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250公里通村公路测设前期工作和“美丽乡村小康路”规划上报工作。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完成病险库治理2座;新建“五小”工程500处,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4万亩;投资2241万元完成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9016亩。**水库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可开工建设。完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25万元,共实施项目73个。二是抓招商引资工作。出台了《贵州省xx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试行)》、《xx县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试行)》和《xx县驻外招商机构工作方案》,组建了**、**、**、重庆、北京5个驻外招商引资分队,并于6月下旬赴驻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4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4.6亿元,增长119.64%,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8.3亿元。引进****百能集团及9家上下游企业进驻xx,全年共签订了24个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224.56亿元。积极谋划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建立了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库,现已入库项目137个,投资总额686亿元。以开展“安商百日行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建设、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筑招商引资软环境。三是抓财源建设。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加强税源管控和税费征收检查,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应收尽收。强化综合治税工作,形成税收工作合力。千方百计为企业拓展煤炭市场,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促进企业达能达产。制定出台《xx县白**生产销售管理办法(试行)》、《xx县黄金企业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积极筹备建立煤炭、石材、黄金税费监控系统。四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经营变化情况,做到金融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提示,推动风险早处置;加强银行业机构流动性、资本充足和资产质量状况的监测分析,全面掌握辖内金融业运行和风险状况;加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强化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为企业融资搭建良好平台。修订完善了《xx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加强征信宣传,营造良好信用氛围。目前共建立436个信用组、85个信用村,创建了普坪等8个信用乡镇,全县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五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三个15万”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对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评审并登记设立微型企业163户,带动就业894人,兑现74户微型企业补助资金370万元,发放60户共计636万元贷款。微型企业创业园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六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年向上争取资金预计完成10亿元。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不断加强污染减排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州级下达的指标以内。严格执行节能评价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县备案、核准审批的25个新上项目均严格执行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加大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检查力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建管运营模式,修复和完善城东、城西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进水量和浓度。万峰湖污水处理厂项目顺利实施,11月底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各企业日常监管,全年共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0家,其中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8家,行政处罚2家,关闭非法生产企业1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石漠化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治理岩溶面积38.84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面积14.71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1条,流域面积48.15平方公里;顺利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申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按照《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健全县、乡、村、组(灾害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地质灾害责任制度,全县未发生因地质灾害而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编制《xx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达600余亩。

(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民生改善工作不断加强。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全年学前教育招生7198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64.4%;小学、初中毕业生基本实现整班移交;中职完成招生3143人;普通高中完成招生2700人,各项指标均**级下达要求。全县幼儿园共有2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目标。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落实“控辍保学”三项工作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整班移交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排查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不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的救助服务体系、完善网上学籍管理系统、实行依法发放入学通知书制度、实行控辍保学“双线承包责任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95%以上。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4+2”工程顺利完成,全年用于发展教育经费为4.4785亿元。规范性县医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现正进行内装修工程。认真抓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新桥、普坪等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不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基层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全科医师转岗等培训,着力解决全科医生匮乏问题。认真做好迎接全州2013年免疫规划综合评审各项工作。大力开展以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新建兴隆镇大坪村和**镇巧岭村2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并投入使用。围绕“双降”目标,全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9.89‰,人口自然增长率4‰。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进展良好,截至9月底共完成检查4252人,占任务数的99.11%。启动2013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免费为7216名农村妇女作宫颈癌检查,占任务的72.16%。强力推进计卫整合工作,13个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了乡(镇、街道)计卫服务中心并明确了负责人,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行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计划生育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启动“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首期募集善款共计28.22万元。全面实施各项保险政策,2013年新农合参合人口预计达36.1万人,参合率为99.57%,累计报销1亿元,惠及6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筹资标准为每人330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280元,农民自筹50元。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医疗、城镇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全覆盖。全县农村低保保障线从20的年人均1502元提高到1700元,提高13.2%。城市低保保障线从年的。264元提高到330元,提高25%。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共争取上级下达给我县财政扶贫项目18个,下达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共计5576万元,全年共减少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17520人。加快推进殡葬改革。选址新建县禄堂湾殡仪馆和禄堂湾公墓,项目建设用地579.93亩,总投资7192.23万元,目前县财政已安排资金1277.4万元,完成了殡仪馆、公墓及进场路征地补偿及规划设计工作,启动了殡仪馆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活动,被省民政厅命名为“贵州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实施新一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661户,预计内年全部完成。顺利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共计722套,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总投资4545.8万元,年内竣工投用。顺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已完成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项目投资667万元,安置人口105户460人。狠抓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085人,占任务数3900人的156.03%,实现再就业608人,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60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基本实现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就业。继续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完成通组路95公里,完成串户路18公里,完成财政奖补资金1560万元。顺利实施“户户通”工程,累计录入27487户,已安装26386户。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认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顿”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和保护煤矿矿工生命安全特别行动。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巩固“扫黑除恶”、“平安xx”和“无毒县”工作成果,以“扫黑除恶”为重点,以抓好深化“雷霆行动”为载体,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两抢一盗”侵财性犯罪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预计年内竣工投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县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缺少骨干企业和大项目的引领;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大,财源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贵州xx经济开发区划入义龙新区后,经济增长点减少;四是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不够,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六是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劲头不足。

三、20工作打算。

年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小康社会实现程度78.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重大平台建设。以“5个100”重大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发展载体,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产业园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栖凤片区配套电网规划、供水排水规划和污水处理规划;建成五格110kv变电站至栖凤片区8公里110kv输电线路;建成栖凤片区一期日供水5000吨供水工程;建成15公里园区排水工程;完成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总投资40亿元,引进项目数量2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数量15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0个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二是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翔龙嘉莲城市综合体、桦苑商贸城城市综合体、印象荷城、鑫凯**等项目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承载力。三是示范小城镇。继续抓好示范小城镇建设,发挥普坪、钱相、笃山三个州、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海子、洒雨、**等其余乡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入小城镇建设(含村庄整治)经费2亿元,抓好重点乡镇以“十个一”、“4个2”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经济辐射带动功能。四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xx县**出口蔬菜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引进3家以上,新组建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做好“xx县食用菌产业园”、“xx县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园”、“xx县南盘江沿江立体农业产业园”、“xx县招堤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xx县山地立体高效农业示范园”、“xx县花卉产业园”、“xx县中药材产业园”7个园区的申报工作。加强园区融资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园区融资达2亿元。五是旅游景区。加快推进xx招堤风景名胜区建设,完成与海子监狱的土地置换工作,为景区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快推进xx招堤风景区建设步伐,以申报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契机,不断完善旅游公厕、停车场改造、曲桥及步道的维修、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立等基础设施。制定《xx县招堤风景名胜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早日引进企业投资建设。

(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大招商、招大商”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引资战略,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千方百计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我县投资兴业。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巩固“安商百日行动”成效,将“安商”工作进一步深化,对办理的审批事项和服务内容实行即时办结、限时办理、承诺服务,对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简化办事程序、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水平。科学解决项目立项、土地、资金等关键问题,积极主动协助配合投资方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早日落地建成。三是加快物流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园区准入办法,不断完善商贸餐饮、娱乐休闲、物流配送、金融服务、教育卫生、邮电通讯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增强经济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四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五是加强项目调度,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计划推进。六是积极探索和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抓服务、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发挥行业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

(三)重点抓好财源建设。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加强税源管控和税费征收检查,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大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跟踪监督和零散税源监控监管。建成煤炭、石材、黄金税费监控系统,强化综合治税工作,形成税收工作合力。抓好融资工作,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的瓶颈制约,加强政银企合作,让好项目、大项目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确实把加快经济发展成果转变为财政增收成果。

(四)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解决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一是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龙洞水库、月亮田水库、团结水库、阿当水库前期工作,确保科花水库开工建设,力争启动龙洞水库建设;建成投用城南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城东、城西污水处理厂,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总投资600万元的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12.5km2以上;完成**、普坪等5个乡镇集中供水项目。投资4328万元完成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8780亩。二是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继续申报210、313省道(xx至**段)改造项目和十二五通达工程建设项目,争取立项建设石盘至仙鹤坪等县乡道改造项目。结合我县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园区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城乡公路网,积极储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对接工作,通过“十二五”规划调整和****桂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实施,争取使我县更多项目进入省和国家项目库。三是抓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塘**(龙新)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变电规模1×50mva,线路规模建设110kv线路12.9公里,项目投资5022万元;完成计划投资10kv及以下项目450万元,建设10kv及以下线路36km。完成小型基建项目2个(新桥供电所、钱相供电所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投资440万元。

(五)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全力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在全县上下形成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完成金石石材城、百能****桂农业机械展示交易中心、川渝建材五金批发、喜来莹装饰、lng油气合成站、**泡沫箱等项目建设并投产运行,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贵州百能年产10万台(套)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加快华润风力发电、4×30万kw自备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有实质性进展;加速县内煤矿技改扩能步伐,使企业早日达能达产;加大黄金矿开发度力,争取全部恢复生产。继续做好鹏n纸业、金源铁合金、海螺水泥等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以上。加大**大道、荷都大道、盘江大道等城市骨干路网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早日建成通车。结合县情实际,找准与中央、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我县发展,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达12亿元。

(六)统筹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全力抓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全力抓好同步小康示范创建工作,完成小康社会建设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教育“9+3”计划,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和3%以内目标,做好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验收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完善xx四中学生宿舍、食堂,xx六中、七中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食堂、园区二期场平路网、栖凤第二幼儿园的建设;完成xx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竣工投用;完成xx五中建设;开工建设xx一中学生宿舍工程;完成栖凤二小搬迁至教育园区工作;以xx教育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加快示范性高中、职业教育建设力度,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继续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工作,建成戈塘、笃山急救中心,启动建设31个村卫生室。积极做好未达标乡(镇)卫生院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不断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三个15万”政策,不断完善城乡保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城乡低保提标提高10%以上。加大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力度,实施产业化扶贫,实现减少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20000人以上目标。积极争取上级将我县纳入全省重点扶贫示范县,普坪、海子、笃山纳入年度减贫摘帽计划乡镇。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力争年内完成笃山乡、海子乡“撤乡设镇”目标。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继续申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新建、改造硬化道路达125公里。继续加大殡葬制度改革力度,确保明年上半年实现殡葬规划区域内集中治丧。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建成县公安局、司法局业务大楼,加快县法院、检察院业务大楼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确保社会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广东省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实干兴肇,持之以恒推进产业、乡村、旅游“三大振兴”,持之以恒推进工业发展“366”、创新驱动发展“1133”、现代农业发展“611”“三大工程”,持之以恒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大创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匹配,经济总量、结构和速度相互支撑,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5%左右(以下简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亿元、增长7.7%、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省批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数字政府”改革实现“九个全省率先”,企业开办和不动产登记“一天办成”,星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六稳”工作,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重点领域投资增速加快。民间投资增长2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工业投资增长5%左右。26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04.1%。产业投资后劲更强,小鹏汽车生产基地完成设备安装并试运行,落地开工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87.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含首期试投产)78个、完成投资98.7亿元。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新建成5g基站141座。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政银企对接常态化,为中小微企业办理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和应急转贷资金5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9%、18.2%。首家企业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县(市)单家机构改制农商行全部完成,城区三家农合机构合并组建肇庆农商行获批。超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外资外贸保持稳定。出台“外资七条”修订版,落实扩大港资市场准入领域政策,实际吸收外资10.5亿元、增长6.5%,成功引进港资项目33个、投资总额616亿元。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新兴市场,对非洲、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均超30%。

发展预期持续增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8条,深入推进“书记市长强企直通车”,建立“肇商·市长面对面协商”等暖企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37.41亿元,实有企业数量增长11.1%。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36%。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聚焦重大平台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

特色平台进一步扩容提质。肇庆新区总体规划扩容修编工作获省同意,引进奥士康科技产业园等11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56亿元,开工建设平谦国际(肇庆)现代产业园等25个项目,谋划打造10平方公里的港肇合作示范园,一批服务港澳民生的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推介会,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分中心等项目落地,10个农场成为首批大湾区“信誉农场”培育点。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累计入园项目136个,投资总额110亿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新引进电子信息及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7个,累计建成通用厂房38万平方米。

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开通肇庆始发直达香港和深圳高铁、怀集始发深圳动车,往返香港高铁有2对4趟、往返深圳高铁(动车)增至15趟,广佛肇城轨肇庆至佛山西基本实现公交化。广湛铁路(肇庆段)有序推进,珠江肇高铁列入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汕湛高速(肇庆段)建成通车,怀阳高速、广佛肇高速二期(肇庆段)加快建设,东进大道三期、肇庆大桥扩建项目加快推进。

府城复兴扎实推进。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累计投入15.63亿元,“一城环绿”美景初步呈现。府城文旅加快融合,出台旅游振兴“十大行动”计划和10条扶持政策,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体操世界杯挑战赛等国内外赛事和“肇庆徒步日”等大型体育活动,获评“2019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收入339.6亿元,增长5.1%。

三、持之以恒推进工业发展“366”工程,产业发展集聚增效。

“三个年”活动成效显著。成功举办各类重大经贸活动,新引进合同项目184个,计划投资总额1795.2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4个、超10亿元项目41个,碧桂园、宝能、世茂集团等知名企业看好肇庆。深入推进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改革,总投资332亿元的74个产业项目实现直接落地,年度计划新增落地开工项目和竣工投产项目超额完成任务。新开发及盘活园区用地1.7万亩,建成及盘活改造通用厂房实际利用率达80%。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大传统低效产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力度,推动280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9.7亿元、增长12%,风华高科等企业的7个项目成为省支持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京东云华南总部等大数据项目开工,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进入试运行阶段。引进心里程区域总部、华伦生产研发总部等新兴产业项目。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兑现“366”“1133”工程奖励2.6亿元。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30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10家。做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持之以恒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释放。

创新载体建设深入推进。省级西江高新区通过评审。新增高企157家,总数增加到55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288件。4所本科高校加快建设,引进香港公开大学合作办学,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落户肇庆,设立全省首个创业创新学院。新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到46%。建成高水平孵化器26家、众创空间5家,华智科创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引进及孵化企业15家。获批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

高新区发展再提速。肇庆高新区被工信部确定为“绿色园区”,珠三角(肇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引进山鹰国际高端产业基地等超100亿元项目2个、超10亿元项目14个。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0%。

高层次人才引育有新进展。举办肇庆人才节等活动,新培育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15名。引育第三批西江创新创业团队11个、领军人才7名。新区、端州、鼎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挂牌运营,入驻企业(团队)46家。

五、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投入扶贫资金2.4亿元,10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实现达标出列,8.8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退出。夯实“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果,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年人均9600元,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累计建立镇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基地)310个,推进到户产业扶贫项目10万个。对口帮扶桂林、贺州两市四县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鼎湖结对帮扶昭平经验全国推广。

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推进。新增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量居全省第5,德庆、广宁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进度居全省第3。新增国家级专业村镇2个,创建省级专业村66个、认定专业镇7个,3个种养区入选第一批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6家省级、15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四会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410公里,整治“畅返不畅”路段687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无害化户厕普及率100%。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广宁、德庆、怀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核心村落建成美丽宜居村,首批7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书记项目”基本建成,6条线路入选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创文攻坚精准推进。实施“十大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升级改造老旧小区189个、背街小巷164条,建成街头小景95项,17个集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26个老旧小区完成加装电梯,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完善以便民市场、社区服务中心为主的“15分钟生活圈”。端州城区新增停车位9000多个,50条“瓶颈路”建成通车,交通畅通指数居全省前列。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精准管控重点污染源,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比上年上升1位、改善幅度为珠三角第1。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基本完成河湖“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任务,水质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省第2位。持续有效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倾倒固体废物行为。肇庆环保能源发电项目顺利点火试运营。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完成桉树林分改造5.04万亩,新建森林小镇6个,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投入民生类支出占比70.8%。新增幼儿园公办学位1835个、义务教育学位1.74万个,高考本科上线率超省平均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市第一人民医院被列为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4家县级第二人民医院建成开业,新增医疗机构床位5600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99.3%。低保、孤儿养育、“两残”补贴等3项工作提标水平均高于省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达到省的要求。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42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73户,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厕103座。市粤运汽车总站整体搬迁运营,公交电动化比率达80%。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9个,智感安防区建设成为省示范点,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7.6%。圆满完成重点敏感时段“三个不发生”信访保障工作目标。安全生产形势、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治安大局总体稳定。退役军人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统计、民族、宗教、革命老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持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提案183件,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长直通车”办理建议19件。顺利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实施提升党委政府治理效能若干措施,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得第4名,其中法治政府建设排名全省第1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现42个部门政务数据跨层级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基本实现“80、55、45”目标,基层办事提交证明量减少90%以上,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31位,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调查居珠三角第2位。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实施“四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行政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切实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肇部队和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肇庆建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肇庆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工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体系还不明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二是新引进项目落地效果不明显,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的硬招实招还不够多,产业规模效益还没有充分体现。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动能还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部分还处于初创阶段。四是生态人文资源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第三产业发展优势,旅游业竞争力不够强。五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发展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依然不高。六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差距。七是政府工作作风有待持续改进,行政效能还要不断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重大战略机遇,又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坚定必胜信念,充分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战略机遇,持之以恒推进“三大振兴”“三大工程”“三大创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全面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打造高品质新都市、高水平制造新城、高质量乡村振兴高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以内。

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用改革思路破解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广泛凝聚起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磅礴动力;必须树立湾区意识、湾区标准,强化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既抢抓“双区驱动”“双核联动”带来的产业外溢和制度创新机遇,又积极应对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财富流动的“马太效应”,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加快建立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协作发展机制,真正成为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必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统筹推进府城复兴与新区崛起、都市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互促互融、城区功能提升与县域经济繁荣,摸准摸透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产业情况,瞄准产业链精准招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实抓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加快成为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必须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开源节流提质提效,坚持“造血”或支撑“造血”项目优先,坚持建设项目降成本出效益,坚持建设规模标准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推动存量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融入大湾区产业发展。瞄准大湾区产业发展所需,积极参与广佛肇都市圈建设,加速引进布局大湾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群,打造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外溢的“蓄水池”。全面落实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积极参与深圳产业链配套分工,对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配套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全面落实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深化与广州产业合作共建,以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为着力点参与广州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要基地。

强化与大湾区各地互联互通。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推进肇明高速动工建设,谋划推动广佛肇云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建设,确保广佛肇高速二期(肇庆段)建成通车;协同推进深江肇高铁、珠江肇高铁规划建设,积极谋划肇庆东至广州枢纽联络线、肇顺南城际轨道等项目,加密和优化肇庆至香港、深圳等地高铁班次,确保东进大道三期(除马房特大桥外)、肇庆大桥扩建项目建成通车,提升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点对点通勤效率。当好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综合枢纽,推进柳肇广铁路规划建设,谋划广贺货运铁路、深南高铁,配合广湛高铁建设,确保怀阳高速(肇庆段)建成通车。大力推动空铁水公一体化布局,协同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基湾码头,推动四会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动工,打造大湾区现代物流枢纽和智慧物流中心。

加快建设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地。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加快政务大数据中心系统对接和肇庆节点建设,完善“肇庆行”“肇商通”应用,加快“肇庆易”建设,探索形成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的示范经验。全面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加快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和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电子化审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探索实行“区域环评+告知承诺”机制,力争产业落地投产效率走在全省前列。

二、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确保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扶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税费、运营、融资等成本,力争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家、超亿元工业企业30家、规上工业企业90家,推动超亿元增资扩产项目20个。加大金融扶持实体力度,积极引进港澳优质金融资源,持续做好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力争新增金融机构3家、上市(挂牌)企业3家、产业基金5支。持续优化“书记市长强企直通车”“肇商·市长面对面协商”等暖企机制,完善万企诉求大平台和处理中心。

提高投资“造血”能力。编制政府投资年度计划,谋划建设一批有利于“造血”的重大产业项目、支持“造血”的基础设施和民生补短板等支撑性项目。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力度,计划安排市重点项目312个,年度计划投资700亿元,投资额增长5.1%。加快产业项目投资投产,推进小鹏汽车等项目投产,推动奥士康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好重大投资项目储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项目库。

推动消费规模质量双提升。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热点,办好节庆消费活动,促进汽车、5g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消费升级。深挖夜经济消费潜力,推进岩前等环星湖整治规划,打造一批夜市古街、特色商圈、“网红打卡地”,力争每个县(市、区)形成一个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网络等服务业,壮大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支持开展优质工业品下乡等活动。

保持外资外贸稳定。全力推进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建设,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支持外贸企业加快开拓海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境外重点市场商品展览会,促进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市场。持续加强与港澳经贸往来,大力引进港资企业,推进口岸智能化、“单一窗口”通关,加快形成港资港企在肇庆集聚的良好态势。

加快推进制造业发展。持之以恒推进工业发展“366”工程,瞄准全省大工业布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瞄准深圳等核心城市高端优质资源,出台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实施规划,加快引育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高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智慧物流、五金制造、玉器加工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三网一车”产业集聚和生态建设,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打造高水平制造新城。制定落实制造业招商优先、融资优先、供地优先、支持配套优先、跟踪落地优先的实施方案,加快在建和新建制造业项目落地,推动形成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的发展势头。制定工业产值倒逼发展机制,建立以产业产值为核心的考核办法,着力营造“谁不抓制造业谁就不合格”的发展氛围。

实施“产业招商落地年”活动。深化招商引资改革,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建立制造业项目招商评审办法和重大项目、关键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开展标准地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构建“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模式,力争新引进投资超100亿元项目2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10个。提升招商项目承载能力,开展“工业用地整理季”活动,新增开发和盘活园区用地10平方公里,省级园区达到“七通一平”,确保2016—2019年建成通用厂房利用率80%以上。突出抓好招商项目落地,推行优先目录清单、负面清单、供地目录清单和退出机制,完善项目落户跟踪考核机制,全面实施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计划新增落地开工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1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6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

举全市之力建设肇庆新区。出台支持新区发展“1+n”系列政策,支持新区开展薪酬及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的用人制度,推进行政资源向新区转移,努力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的良性循环。突出抓好产业导入,推进湾区西部华侨城、“西江明珠”、本田金属汽车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清理未能履约动工项目,全力引进高端项目、优质团队、顶尖企业,力争新引进产业项目20个。全力推进与港澳合作项目,加快完成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规划方案编制,推动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肇合作示范园、金融小镇等项目建设,配套建设港澳标准的高品质社区,打造吸引港澳居民“第二居所”。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推动“两馆一宫”、规划展览馆、湿地景观酒店、新区中心小学等设施建成使用。

大力发展都市型经济。高标准推进府城复兴,实施“古端州·新活力”近期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府城文旅街区,推进古城墙周边片区风貌改造,推动端州大冲片区、睦岗片区、蕉园片区等城市更新,谋划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美食一条街、名优特产一条街、文化时尚一条街,提升端州发展首位度。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历史文化风光带,推动鼎湖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力争端州、鼎湖、德庆通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抓好星湖5a级景区建设,力争创建3a级以上景区12个、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3家,构建“一核一线一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文旅康养等新业态,规划建设肇福文化创意设计园,着力引进港中旅等高端文旅资源,持续举办肇庆国际马拉松、肇庆徒步日、光影艺术节等休闲体育活动,积极申办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打造大湾区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持之以恒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加快4所在建本科高校建设、2所已签约高校动工,支持肇庆学院申硕改大,谋划引进高水平本科高等教育机构1所,力争高企新增160家,确保累计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5家、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推进西江高新区建设,推动高要金利和四会高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端州三榕工业园双龙片区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突出抓好肇庆高新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珠三角(肇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推动大湾区协同创新基地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兽医兽药产业园建设,促进中科创客学院(肇庆分院)落地,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新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抓好肇庆工匠、肇庆名厨、肇庆管家系列重点工程,支持广宁创建全国厨师之乡,培育一批技能型人才。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推动碧桂园、新希望集团等知名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和食品加工,加快推进广东省农科院肇庆分院、大湾区(德庆)南药健康产业基地建设,稳定粮食产量,落实“菜篮子”工程,抓好生猪等农副产品生产供应,推进农产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发展。做大做强农业发展平台,高水平打造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新建省级专业村70个以上、专业镇7个以上,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以上、省级农业科技园2个以上。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和品牌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确保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增省名牌产品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实现全部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5%以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加快推进四会、德庆创建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抓好封开、怀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茶船古道贺江游等乡村文化旅游新亮点,确保“河乐水”乡村旅游示范区纳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项目,力争新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示范点3个。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基本完成“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改革力度,走出一条常态化可持续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端州与封开、鼎湖(肇庆新区)与德庆、四会与广宁、肇庆高新区与怀集、高要东南片与西北片开展结对帮扶。全力支持德庆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干部群众一起干”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五、加强平安肇庆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冲刺创文攻坚。落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创文十大攻坚行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创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群众满意度,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推进德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广宁、封开、怀集争创省县级文明城市。优化提升“15分钟生活圈”,持续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微改造”,推动城区(县城)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一批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启动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推进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中国端砚博物馆、黎雄才美术馆,力争市博物馆新馆开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态势,健全长效常治工作机制,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深化重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严打盗抢骗等违法犯罪,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开展基层普法年活动,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主张权利、解决纷争,为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信访工作改革创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打造信访群众“七星级服务之家”。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委员会“双主任”制度全覆盖。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强化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实抓好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整治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着力整合森林防火、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生产调度等系统,提高应急救援保障、防灾减灾抗灾、综合消防等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六、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全力以赴做好相对贫困退出工作,确保9.1万相对贫困人口和1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退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促进转移就业,确保可持续脱贫。突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面整改落实各项考核、审计、巡察发现问题,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扎实推进桂林、贺州对口扶贫协作,确保协作地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按时保质完成年度整改任务。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露天焚烧秸秆等污染治理,加大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力度,确保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90%以上。打好碧水攻坚战,压实河(湖)长责任,全面完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各类污水管网建设,确保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抓好星湖—羚山涌—西江端州段“万里碧道”省级示范点建设。打好净土防御战,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依法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核发登记全覆盖工作。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提高防范金融风险水平。深化农合机构改革,确保肇庆农商行顺利开业,推动农商行支持乡村振兴。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多渠道化解隐性债务,压减债务规模,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加强国有资产重组和综合利用,全面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出清处置,提升水务、交通、金控、城投、文旅五大投资集团资本运作和经营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坚持“房住不炒”,着力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按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孤儿、残疾补助标准,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健全应保尽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开通港澳居民本地参保“绿色通道”。推动端州、鼎湖、高要街镇社工站全覆盖,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多层次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抚恤补助标准不低于国家、省的标准。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

提升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教育提升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和教育改革十大举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建(改扩建)1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市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加强校园安全和校外托管监管,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山三院附属肇庆医院全面开业运营,全面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19个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增建床位4200张;做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加强疫苗接种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增开或延伸公交线路5条,提升端州区、高新区、新区点对点通勤率,推进端州区到新区快速通行公交建设,全面实现公交车电动化。

与此同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全面完成省、市十件惠民实事。认真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做好统计、民族、宗教、革命老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政府建设的永恒课题,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积极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不懈提升政府系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意见。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加强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论证,严格落实市政府重大决策“1+n+3”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巡视巡察和审计监督。

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持续优化政府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快政务工作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步伐,提高政府数字化协同办公水平。全面实施工作会商制、牵头单位负责制、重大项目例会制等决策机制,推动形成自上而下狠抓落实和自下而上定期反馈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机构改革,完成全市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和功能区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稳步推进“互联网+督查”,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程跟踪、重点突出”的大督查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执行力。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落实“四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和预算管理,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做好全年工作,重在实干、重在落实、重在行动。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实干苦干的务实作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天接着一天抓,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年初作部署、全年抓落实,周周有进展、月月有进度、季季有督办,不推诿、不拖沓、不滞后,按时间进度落实工作任务。只要我们上下同欲、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抓住用好“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够实现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目标。

各位代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精准到点、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坚持产业强市、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作出新贡献,努力把肇庆建设成为彰显中国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附件一:

市十件惠民实事2019年完成情况及2020年工作安排。

一、2019年市十件惠民实事完成情况。

根据《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9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肇府函〔2019〕136号)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和保障民生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市十件惠民实事办理工作。全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42.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计划的125.7%,市十件惠民实事共44项工作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惠及全市57.1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二是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523元、248元分别提高到574元、271元。三是提高全市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其中,端州区提高到每人每年20100元,高要区提高到每人每年15600元,鼎湖区、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提高到每人每年15360元,肇庆高新区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0元,实现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四是全市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100元,端州、鼎湖、高要、四会和高新区孤儿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383元,广宁、德庆、封开和怀集县孤儿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00元。五是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从每人每月2000元、27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100元、2800元。六是为全市93.3万名登记在册的幼儿、中小学生(含中专职业院校)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保、特困人口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对自然灾害等12种情况进行保障,拨付保费198.75万元。

(二)实施城市建设管理惠民利民工程。一是端州区54个、鼎湖区25个和高要区66个社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全部达标,“七场所三中心”全部建成,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二是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整洁工程,完成13515个自然村清洁行动秋冬战役,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和村庄保洁覆盖面分别达到97.6%、100%,完成1218个行政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公路累计巡查(含路政、养护)里程19.36万公里,完成省定相对贫困村集中供水20户以上自然村1122个,新建农村卫生公厕940个,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三是端州、鼎湖和高要城区建成街头小景95个,超额完成80个的目标任务。四是端州区、鼎湖区和高要区三地农贸(集贸)市场提升工程顺利推进,端州区黄岗市场重新建成开业,高要区16个国有市场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市场周边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五是端州城区老旧住宅楼电梯加装项目取得规划工程许可73个,其中完工10个、正在施工40个,超额完成原定施工20个的目标任务。六是完成端州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落实临时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端发改规〔2019〕1号),89区新建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水平。一是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总资金3400.39万元全额下拨到各县相关学校,确保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二是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总资金7.72亿元全额下拨到相关义务教育学校,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和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三是各县(市、区)均出台中职生均拨款制度,市、县负担资金共1.35亿元全额下拨到相关学校,确保全市公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

(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一是大力实施“千人强基计划”,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人才400多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分18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300元,对1151名行政村卫生站医生按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进行补贴。二是肇庆市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2515万元,医院设备采购到位,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三是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9.42元,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提供最高本金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4笔,放款金额3668.5万元,扶持创业人数204人,带动就业人数1060人。二是共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50笔,放款金额3098.9万元,间接带动4500多名妇女群众创业就业。三是举办就业招聘会174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74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11.5%、103.7%。

(六)改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410公里,超额完成200公里的目标任务。二是端州城区桥北路、天宁南路、河旁路、新园路、信安路、康乐南路、塔东一路、塔东二路、塔东三路、雅图北街、杏园路等“瓶颈路”建成通车。三是设立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2900万元,对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复退军人、残疾人免费乘车补贴3400万元,对新增及冷僻公交线路运营补贴800万元,对城区公交企业经营亏损补贴1400万元。四是肇庆粤运汽车总站8月31日搬迁至肇庆火车站综合体运营。五是实施“智慧交通”计划,完成整体设计方案编制、确定建设单位等年度目标任务。六是7月10日开通肇庆东始发香港西九龙站直达高铁1对2趟,重庆西至香港直达高铁1对2趟在肇庆东停靠;7月10日开通怀集始发深圳(罗湖)站1对2趟动车组;12月30日开通肇庆至深圳(罗湖)城轨1对2趟,肇庆往返深圳高铁班次增加至15趟;广佛肇城轨肇庆往返佛山西班次增加至46趟,基本实现公交化。七是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肇庆段)有序推进,完成组建项目法人以及配合国家和省做好项目可研报告报批、现场查勘咨询评估等工作。八是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首期工程动工建设。九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城市公厕26座、改造77座,超额完成新建26座、改造35座的目标任务。

(七)丰富群众文体娱乐活动。一是全市14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和9个图书馆(总馆)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二是成功举办肇庆国际马拉松、德庆乡村马拉松和肇庆国际半程马拉松等活动。三是在肇庆新区成功举办持续60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光影艺术节,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和本地市民观看。四是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16场次,参与人数达63.18万人次。五是开展“请到肇庆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到肇观光旅游。六是新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封开县、肇庆高新区5个社区体育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

22.“四个不摘”要求:指脱贫脱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23.市政府重大决策“1+n+3”管理制度:“1”是指重大决策程序规定;“n”是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议事决策、决策后评估、决策责任追究、全过程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和政府合同管理办法以及重大事项报告通报规定;“3”是指市政府法律顾问团队、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咨询论证专家库。

(八)加强市场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一是全市“不少于每千人5批次食品抽检”任务已完成抽检20668批次,其中合格20304批次,食品抽检量完成率101%;对全市122家农贸市场完成快检食用农产品46.17万批次,完成率为102.8%,其中合格45.75万批次、不合格4250批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市级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和24个试点企业追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新增7个县(市、区)追溯区域和2种流通节点类型,基本实现全市行政区域和流通追溯节点类型全覆盖。

(九)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抓好示范学校创建工作,3批共150所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全部建成,并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认真做好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九个一”要求全面落实。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均创建了一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二是多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的“三中心一总站”阵地项目投入使用。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30所。扎实推进创建教育品牌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教育,制定出台《肇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提升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大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专题教育活动。三是充分依托“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律咨询、身心健康、犯罪预防等工作,组织开展93场专题教育讲座和104场普法进社区活动,超过8.3万名青少年参与;全市64万志愿者中有74243名本市户籍志愿者注册成为禁毒志愿者,占比达11.6%。与鼎湖区春晖爱心协会签订购买社会服务协议,联系社工6名、心理医生4名、律师4名开展“12355”宣传,开展假期安全防护、心理咨询等活动37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专题讨论、派发宣传单张等活动,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十)加大行政便民服务力度。一是“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天办成”全区域全业务全覆盖,超7000家新开办企业实现“一天办成”。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网通办、一天办结、一次办成”,办理时长实现30天、3-5天、1天的“三级跳”。率先实现在政务服务网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梳理优化事项清单,事项由108项精简为75项,申办材料由882项减少到660项。已上线获得电力场景,实现供电“一站式服务”,供电业扩等审批业务均可在服务窗口办理。二是实现市民在“粤省事”指尖办事平台上办理高龄老人津贴申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星湖电子卡等事项,上线民生服务事项523项,本地特色服务48项,实现零跑动事项481项,业务量突破615万人次。三是全力打造“自助服务”,珠三角首台“政务服务一体机”在我市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服务专厅试点运行,同时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和德庆县共布点运行6台“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7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4小时“一机通办”,全年完成申请人社保自助办理约1.4万件、公安自助办理约6.1万件、不动产自助办理约1.3万件、不动产自助打证约5.7万件、交通违法自助缴费约1.5万件,打通了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2020年市十件惠民实事工作安排。

2020年,市政府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为”的原则,继续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一)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将城镇、农村低保人均最低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574元、271元分别提高到609元、276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将全市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200元,将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肇庆高新区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0元;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2100元、2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200元、2900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520元提高到每人550元;推行肇庆市民生综合责任保险。

(二)推进教育提升发展。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生均拨款;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由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对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幼儿园教职工发放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对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月人均不低于1000元;实施中小幼骨干教师新型优培和校长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中山三院附属肇庆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全力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实施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提升疫苗使用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建设和改造7家市县级疾控中心疫苗冷链储存配送运输设施,为110家以上预防接种门诊配置智能医用冰箱,实现110家以上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69元以上;实施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实施“银龄安康行动”,为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四)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实施“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工程,开展粤菜师傅培训800人次以上;实施“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工程,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5000人次以上;大力推进“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工程;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实施“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全市举办156场招聘会,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00人。

(五)推进行政便民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成“一网通办,卡码通行”的政府统一新型市民智能一码通,包括整合加载卫生、教育、公交、景区、图书馆等实体卡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高频服务事项,集市民个人身份识别、电子凭证、电子支付、信息采取、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为一体卡码智慧集成;完善“互联网+不动产”平台,优化不动产登记;完善工程建设审批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升企业开办注销审批流程电子化水平。

(六)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砂土路改造200公里,新建通村组路面硬化工程65公里;东进大道三期(除马房特大桥以外)实现主线通车;加密肇庆往返香港并经停深圳高铁班次和肇庆往返广州城轨班次;肇庆大桥扩建主体工程建成;完成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肇庆段)建设。

(七)强化城乡规划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实施3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完成星湖段碧道建设20公里;打造美食一条街、名优特产一条街、文化时尚一条街;推动市档案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青少年宫开放使用;推进长者公园建设;端州城区新增智能停车位3000个,方便群众出行停车。

(八)加强环境保护。完成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确保羚山涌消除黑臭水体;强化环境质量监测,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及监管,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西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保持优良。

(九)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成不少于每千人5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2.08万批,其中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为每千人2批次,达0.83万批;强化溯源管理和社会共治,实现全市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十)深化“厕所革命”。改造383所中小学校厕所;新建和提升改造旅游厕所26座;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厕31座;完成农村公用厕所新建和改造602座。

附件二:

名词解释。

1.“1+1+9”工作部署: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工作部署,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是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三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六是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七是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八是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2.工业发展“366”工程:指到2021年,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引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3.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指到2021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确保建成10家本科高等院校、30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4.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指到2022年,力争打造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南药等6个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创建12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5.“六稳”:指在2018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6.“九个全省率先”:一是率先在全省实现企业开办“一天办成”;二是率先在全省实现公办幼儿园到高中教育入学和考试报名全链条移动端教育服务;三是率先在全省实现不动产业务“一天办结”;四是率先在全省完成机构改革政务服务事项调整工作;五是率先在全省超额完成全年“粤省事”实名注册用户数指标;六是率先在全省实现“肇商通·肇庆万企诉求服务平台”上线;七是率先在全省上线“粤好看·肇庆行”数字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八是率先在全省推出“一次办成一件事”智能引导创新模式;九是率先实现市级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广东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直连对接。

7.“三个年”:指项目落地年、招商引资年、园区建设年。

8.“双容双承诺”:指政府对产业投资项目实行双向容缺容错和承诺,容许企业相关审批手续先缺后补、政府工作人员容错,企业承诺按照有关程序分步补齐相关审批手续、政府承诺不加码验收,促进产业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建设。

9.“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

10.“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是指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阻碍物;三拆是指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三整治是指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乱搭乱接。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经受各种考验,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按照建设“**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市域次中心”的发展定位,凝心聚力,奋发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767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4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5490元,增长14%。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省和市要求,我市将用三年时间,消化历史问题,优化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结构。为此,经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3年预算收入调整为40亿元,实际完成40.89亿元;其中地方税收完成30亿元,增长16.18%,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由去年的54%大幅提高到73.15%,市本级财政收入质量显着提高。

一、突出质量效益,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加快“转调创”步伐,强化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同步提高。实施“131”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成立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开展全民创业扶持计划,新增规模企业77家,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利润预计分别达到1300亿元、300亿元、130亿元、75亿元,增长16%、13%、23%、22%。实施项目包挂、联合会审等制度,集中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科技园项目填补了我市软件产业空白。科兴生物、彼岸电力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济南一机床、膜源水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圣泉20万吨酚醛树脂等119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工业投入172亿元,增长23%。提高科技奖励标准,引导30家企业与20所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新认定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9家,汇丰铸造创建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圣泉集团获批我市首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昊月树脂主持起草两项国际标准,华凌第三代核电缆等15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0件,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2%,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评选首届市长质量奖,新认定市级以上着名商标19件,被评为全省首批商标战略示范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72.78万吨,实现十一连增,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投资8.9亿元,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等26个重点项目,新增耕地6217亩,南水北调东湖水库和明渠建成通水,入选全省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市。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一期工程,鲍家芹菜基地创建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畜牧业项目管理、生态养殖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发布全省首个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脉泉”牌,被评为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市)。实施大葱品质提升等12项科研推广项目,建设农残检测室32处,市级检测中心获得省农业和质监部门“双认证”,我市通过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被评为中国生态小康示范县市、果菜生态优质农业十强县市。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光大、北京等银行落户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8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20亿元、279亿元,较年初增长14%和20.6%。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开展“助保贷”等业务,为企业担保贷款7.9亿元。圣鼎园公司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走出了股权融资新路子。引进深圳喜来乐旅游综合体等大型项目,中邮物流投入运营。引进总部型项目27个,新增税收3亿元。实现外贸出口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分别增长19%、24.2%。

二、注重统筹协调,城乡面貌亮点凸显。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北片区、圣井新城、刁镇省级示范镇等重点区域及15个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市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开发区产业规划,实施框架路及管网、第三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开发,中心商贸区、双山大街沿线片区旧房征收基本完成。文博中心完成主体施工,龙山文化博物馆、桃花山公园建成开放。新建改造北外环相公驻地段、南外环、汇泉路中段、黄旗山1#路等骨干道路,国道309收费站顺利东迁。调整优化公交线路,更新30辆公交车,开通第10路公交线。新建改造城区供水供热管网76公里、天然气输气管道110公里,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镇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漯河综合整治、集中供气供暖等建设,刁镇省级示范镇作用进一步凸显。相公庄镇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示范镇。朱家峪风景区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相公庄镇、刁镇旧军村和双山三涧溪村入选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实施镇街驻地提升等62个城镇化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制定新型社区建设指导性政策,启动实施25个新型社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绣源河5个村搬迁居民迁入新居。

三、深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生态市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提升。城区集中开展“五小行业”、占道经营、农贸市场改造等专项行动,新建改造李家埠市场、机动车租赁市场等专业市场8处,改造亮化17条城市道路、884条背街小巷,新建改造公厕85座,设置停车位3900余个,实施30处公共游园绿化提升。推进环卫、园林、市政设施等一体化管理,城市面貌和市容秩序显着改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广大市民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高质量通过国家爱卫会暗访和技术评估。注重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淘汰钢铁3座30吨转炉,实施埠村煤矿循环水、华电烟气脱硝等节能减排项目75个。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3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18个涉农镇街全部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生态市通过省专家组预审。顺应群众强烈要求,采取坚决有效措施,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秩序,依法整治关闭46家石料厂、28家粘土矿,填埋废弃矿井502处,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群众利益,保护青山绿水。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个,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园15处,天然气供应量提高51.9%。完成造林绿化、退耕还果6.7万亩。落实河长制,开展河道、水库、塘坝综合整治,完成疏浚14.8万立方。实施白云湖水质净化和湖区综合整治工程,白云湖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绣源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百脉泉公园被授予全国首个“国际冬泳活动基地”和省级地质公园。

四、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以“双十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福祉。持续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6项补助标准,落实市属企业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建成公共卫生中心,市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提高1型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报销比例,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累计为大病患者补偿20120万元,经验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012套公租房竣工入住,廉租住房补贴标准提高10%。积极开展慈善助学、阳光民生服务等活动,发放各类救助金6800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10个镇街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通过省级一类平台验收,新增城镇就业66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教育实现新突破。新建改造学校、幼儿园50所,高考一本上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本科上线率达到73.9%,高出全省30个百分点。城乡联盟、集团办学、条块教研等经验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刊发,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验收。完成广电网络整合,我市电视台被评为全国市县电视台20强。建成100处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特色文化村,完成第三批248个济南市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被评为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市。推广支部“一加三”工作,120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脱空”。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90个,被评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市)。圆满承办“十艺节”系列展演、国际泉水冬泳节、首届济南泉水节、台湾美食节等活动,我市参评“十艺节”两部作品获得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举办第四届全民运动会,为110个村居(社区)配备健身器材,我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重视人民武装,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刻汲取“5.20”、“5.23”事故教训,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强化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a级”平安创建活动,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五、转变工作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狠抓市委各项决策的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市民服务热线、民生网等受理群众诉求5.95万件,办结率99.8%。开通流动政务大厅,实行审批专用章、建设项目“一口收费”等新举措,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20个镇街全部设立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济南市有关部署,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对全市公车安装gps管理系统。率先开通“农廉网”和作风效能投诉短信平台,严肃查处和通报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物价统计、法制应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章丘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磨炼了意志,推进了发展。这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章部队和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缺少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好项目;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重点行业安全设施和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城乡管理还不够规范、精细,人居环境仍需持续改善;有些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的力度仍需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责任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服务效能和发展环境需要持续优化等等。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当前,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同时也要看到,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将会持续释放巨大的发展动力和内需潜力。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莱协作区加快建设,将为我市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敢于攻坚,就一定能够推进章丘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2014年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省、济南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两个率先”,把握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主攻项目、务实落实、全面提升的总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勇于担当、奋发实干,推进产业发展更加科学、城镇功能更加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政府建设更加高效,奋力开创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开发区为主阵地,按照“抓管理、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思路,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有效投入,深化结构调整,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

突破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普洛斯物流园等项目签约,力争全年引进项目实际投资230亿元。实施100个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包挂责任,加强协调服务,加快一机床、新型建材、华凌电缆研发扩产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工业投入190亿元。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加快500千伏龙山变、220千伏官庄变等增容工程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提高新增耕地补助标准,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全年新增耕地4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强化环境审批和监管,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杜绝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新设采矿权,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动双赢。

突出开发区主阵地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完善主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以济南高端装备制造、银江智谷、湘商科技等大项目为依托,整合要素资源,规划建设特色鲜明、业态先进、优势凸显的新型园中园。高起点运作开发区投融资平台,适时启动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软件产业园等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实施软件园框架路、轻卡北路东延等建设,完善排水排污管网,优先保障开发区项目用地,吸引优势产业和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开发区跨越发展。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明确定位,加快调整升级,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交通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以技术改造为核心,发挥传统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配套企业升级换代,加快产业链价值攀升。食品饮料产业,以品牌集聚为重点,支持银鹭、娃哈哈等企业扩张规模,积极引进达能脉动饮料等知名企业,打造品牌影响更大、区域辐射更广的特色基地。精细化工产业以安全环保为前提,以**为龙头,以“北四厂”搬迁为契机,着力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拓展产业链条,推进循环生产,实现高端发展。重视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鼓励三爱富、利民制药等企业加快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抓大促小、梯次培育,深入实施“131”工程,针对行业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落实扶持政策,形成一批支柱型企业集团。积极引导镇街特色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华电二氧化硫减排等79个节能减排项目。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循环化生产,实施工业燃煤窑炉改造,力争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

强化科技品牌创新。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政产学研合作。实施“3322”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力争新增济南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实施华民钢球自动化生产线等100个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入110亿元。开展“品牌效益年”活动,培育“塔机之都”等工业集体商标,新注册商标500件以上,新增驰着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0件以上。全面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健全控制体系,积极争创省长和济南市长质量奖。

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培育为基础,以环境提升为重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打造“富裕、宜居、秀美、和谐”乡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实施“园区建设年、项目管理年、安全追溯年”活动,启动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百农大厦、高科生产服务区等10个单体项目建设,园区功能初步形成。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动绣惠大葱产业园、黄河农产品观光园、锦屏山高效林果示范园等36个基地园区提档升级,引领优质农业发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站水库除险加固等34项重点工程,加强基础建设项目管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创新公用品牌推广管理,提高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规范土地流转,推广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标准化生产,严格投入品管理,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在重点园区基地推行条形码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的原则,统筹使用政策资金,促进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全面提升,集中打造一批整建制示范镇街、示范片区和示范村(居)。深化环境整治,开展镇街驻地创卫、农村污水整治、违章建筑清理等十项重点整治行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明确镇村责任,全面改善镇村面貌。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建15处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对20个镇街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完成白云湖水质净化二期、漯河下游人工湿地等建设。实施省级生态农业和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新建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000亩,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和污水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加大山区生态补偿力度,启动“破损山体治理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完成重要交通干线、重点区域山体治理。今年启动实施东岭山、胡山周边等山体植被恢复,治理垛庄上射垛泥石流地质灾害。实施济青高速南北线绿色通道建设,完成退耕还果和扶贫开发特色林果2.3万亩、荒山绿化2万亩。完成林火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实现全市山区林火视频监控全覆盖。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深化支部“一加三”工作,力争实现100个空壳村集体经济有收入,全市85%的行政村集体年自主经营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继续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房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科学运作土地增减挂钩平台,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城乡置换。健全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镇街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职能,促进镇村资产透明交易。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设立农业担保公司,探索开展经济林保险试点、农村房产和宅基地抵押贷款试点,吸引更多资金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三、更加注重提质增效,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引导扶持,积极构建省会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做大商贸物流产业。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物流体系,加快越海物流等龙头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物流项目,打造以空港为载体的物流基地。实施鲁棉物流仓储二期,打造全国知名的棉花现货期货交易基地。积极推进铁路物流园建设,尽快形成铁路物流基地。以开发区为重点,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优化商业布局,支持名企名店做大做强,加快大润发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特色街区,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促进城乡消费升级。

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编制城子崖遗址公园、朱家峪风景区保护规划,启动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文博中心布展、朱家峪二期提升工程,加强古镇古村保护开发,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村镇,形成文化旅游新格局。加快白云湖湿地公园、绣江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等建设,积极创建绣源河国家4a级景区、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深化旅游宣传策划,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旅游产业,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创建一批星级旅游饭店、a级景区,持续提高章丘旅游吸引力。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深化农信社银行化改革。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民间资本组建新型金融机构,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以“新三板”为主攻方向,按照“上市一批、运作一批、培育一批”的要求,分类扶持,重点培育,年内力争圣泉集团等实现挂牌。引导企业发行各类债券、集合票据,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优势,依托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加快资产整合注入,全面增强融资能力。整合金融资源,组建金融行业协会,规划建设金融街区、金融超市,迅速形成具有规模和特色的金融集聚区。

突破总部经济发展。发挥总部经济特有的产业聚集、资本放大、税收增长等溢出效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完善载体服务平台,健全金融、商务、物流等服务体系,逐步打造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洼地。着力抓好“四个一批”: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在我市新建扩建产业基地、设立区域性总部;依托开发区、绣源河、双山大街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写字楼等,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促进楼宇经济发展;以银江智谷科技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项目为载体,配套服务,延伸链条,带动发展信息软件、研发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型产业,构筑以信息为纽带的新型经营总部;注重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推动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走出去”拓展市场,分离发展配套服务业,形成一批本地总部型企业。

四、更加注重功能提升,建设更具活力的现代城市。

围绕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坚持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全域城镇化理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关系,规划“一主、一辅、四组团、多社区”的新型城镇空间体系。完善城区控制性详规,开展双山大街和汇泉路城市设计,编制白云湖片区、绣江河生态核心区规划。严格规划执行,严查违规建设,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控制和约束作用。

提升城区功能。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组团开发,加快重点片区建设。绣源河片区加快喜来乐、明水湖等综合体建设,拉起滨河新城发展框架。中心商贸区加快唐人中心及安置房建设,打造地标性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城北片区加快“北四厂”搬迁,实施绣江河综合整治,展现母亲河两岸新貌。双山大街沿线实施千禧龙周边、铁路货场片区建设,适时启动龙盘山等片区改造,打造商务金融、高端居住综合体。加快城东热源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续建,新建改造山路东延、铁道北路东延等骨干道路。更新30辆新能源公交车,开通环绕城区的第11路公交线,客运总站建成使用。实施城中山生态保护和景观提升,建设城市森林公园。

加强镇村建设。将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支点,按照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原则,落实财税支持、扩权强镇等措施,加快刁镇、相公两个省级示范镇建设;以普集、文祖寨等四个市级示范镇为重点,实施100项新型城镇化工程,持续增强产业带动和综合承载功能。加快20个增减挂钩社区拆迁进度,稳妥推进25个新型社区和城中村改造,完成社区建设5000户,危房改造200户。

实施精细管理。巩固和提升创卫成果,不断完善精细化、网格化、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落实“门前五包”等制度,持续开展亮化绿化、市容市貌、社区环境、市政设施等专项整治,强化城区和重点道路一体化管理。启动智慧城市规划编制,着手建设数字化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及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制定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力争空气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

五、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稳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附后),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加快镇街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更高水平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启动实施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一票征缴”,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建立排查、建档、帮扶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解困。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等补助标准。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全部加入新农合,由财政承担个人筹资部分。特困群众新农合、大病救助报销比例均提高10%。积极推进敬老院社会化养老、医养结合等试点,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和“家庭病床”结算制度,实现市级医院新农合住院即时结报,提高新农合中医适宜技术报销比例。扩大慢病免费筛查范围,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启动市医院三期病房楼、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和圣井卫生院提升工程。根据上级要求,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职成教中心、新城实验(国际)学校建设,诺德实验小学建成使用。新建改建10处以上镇村幼儿园。启动实施校车安全工程。深化招生、办学等制度改革,加快教育管理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市管校用”机制,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特色发展、普高职高提升突破,持续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水平。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建设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提升40处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启动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游泳馆和体育场,建设地面数字电视播放系统,实施有线数字电视双向技术改造。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组织惠民演出60场,为50处镇村活动广场配备健身器材。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力争70%以上行政村创建为济南市文明生态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创建,开设道德讲堂,弘扬社会正气,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道德能量。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做好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深化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安置,建设革命烈士陵园。推进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基层执法机构和基础设施,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抓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预防控制,探索实施专家查隐患、企业负责人年薪与安全生产挂钩等新举措,夯实全社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完善视频监控网络,推进警务进社区,强化打防管控一体化,统筹推进平安章丘、法治章丘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更加注重职能转变,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及各部门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职能,不断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和科学施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实效。健全民主决策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强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机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畅通市民服务热线,做好政务公开和政民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努力创造更加公平、高效的政务环境。

强化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查找整改“四风”突出问题,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更大力度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破解难题,提高服务效能。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推动发展提质提速。坚持务实求实,严格落实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和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机关作风的转变、工作效能的。提升,为建设美好家园凝聚强大合力。

强化从严治政和廉洁勤政。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健全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坚决压缩“三公”经费。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和结果运用。加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全市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中共章丘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附件:

十大民生工程。

1、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加快职成教中心、新城国际学校建设,诺德实验小学建成使用。新建扩建10处以上镇村幼儿园,继续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青少年科技艺术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全市青少年科普艺术教育培训基地。

2、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启动市医院三期病房大楼、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建设。建立“家庭病床”结算制度,扩大重大疾病保险范围,降低卫生院新农合住院起付线。财政承担个人筹资部分,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全部加入新农合。特困群众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均提高10%。

3、贫困群众帮扶解困工程。建立完善贫困群众排查、建档、帮扶机制,通过财政投资、社会捐助、慈善救助、包户帮扶等多种渠道,举全市之力集中帮扶贫困群众。

4、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提升10个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发挥高职院校、农广校等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补贴标准和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促进高等院校等各类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

5、文体惠民工程。实施新博物馆布展,启用新图书馆、艺术馆。启动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游泳馆、体育场、龙盘山山体公园、龙山文化遗址公园、朱家峪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完成惠民演出60场、公益电影放映1万场以上。为50处镇、社区、村(居)健身广场配备健身器材。继续扶持“庄户剧团”,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地面数字电视播放系统。

6、继续深化壮大村集体经济“1+3”工程。深化支部“一加三”工作,继续设立1000万专项扶持资金,集中政策扶持,开展第二批次“百村牵手”活动,力争实现100个空壳村集体经济有收入,全市85%的村集体年自主经营性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7、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十项重点任务,对镇街驻地、村容村貌、河道沟渠、主要交通干线等进行综合整治。对特色名村及建筑进行普查挂牌保护和管理维修。新建一批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呈现整洁优美的乡村面貌。

8、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北四厂”搬迁,启动城北片区开发建设工程,以再造母亲河--绣江河为载体,全面修复绣江河流域生态景观功能。规划建设市民林荫公园,城区裸露土地全面绿化。对漯河下游、绣江河中段、西巴漏河下游等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完成退耕还果、荒山绿化3.6万亩。实施破损山体修复绿化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强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等治理,制定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力争大气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完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

9、城市管理升级工程。建立“创卫”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视频监控“天网工程”,推进警务进社区。建成城东热源厂、第三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城区供水、供热站网,改造提升排水排污管网27公里。

10、道路畅通工程。实施省道242线(章莱路北段)、省道321线大修和南外环续建。更新30辆天然气公交车,开通环绕城区的第11路公交车,新客运站建成使用。完善提升城区道路信号灯设置和管理,保障道路畅通。

名词解释。

1、“131”工程:围绕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着力培育十大龙头企业、三十佳企业和百强企业,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2、“助保贷”业务:指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铺底资金作为增信手段,贷款企业缴纳一部分保证金且提供较低质(抵)押担保,由合作银行给予融资贷款的一项信贷业务。

3、股权融资:指企业股东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赢利。

4、“五小行业”:指小旅馆、小浴室、小网吧歌舞厅、小美容美发厅、小餐饮(食品)店。

5、一口收费:指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务大厅或分大厅,在一个窗口合并收取。

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2013年8月省政府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省会济南为核心,与泰安、淄博、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组成都市圈区域。目的是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省会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7、济莱协作区:2013年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立足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实现济南莱芜两市同城化发展,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8、两个率先: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9、“3322”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围绕我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3项引才工程,用3年时间,引进创新、创业型团队20个,引进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领域创新、创业型人才200人。

10、“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地点在北京,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继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之后的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11、集合票据:指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12、金融超市:指将银行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并与保险、证券、抵押登记等多种机构和部门协作,向客户提供的一种涵盖众多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

13、一主、一辅、四组团、多社区:“一主”即规划主城区;“一辅”即刁镇市域次中心(含辛寨、水寨);“四组团”即文祖、曹范、垛庄组成的南部城镇组团,普集、官庄组成的东部城镇组团,绣惠、相公庄、宁家埠、白云湖组成的中部城镇组团,高官寨、黄河组成的北部城镇组团;“多社区”即到,全市建设新型社区85个以上。

14、“五险合一、一票征缴”:指将原来实行分散计征的企(事)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五项保险集中到一个征收机构、采取一个征缴基数统一进行计征。

乾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奋力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1.6亿元,增长0.9%;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亿元,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亿元,增长3.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485元和12114元,分别增长7.9%和9%。

――聚力攻坚求实效,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紧盯。

解隐性债务5435万元。

――主攻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日趋增强。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25个工作专班,全力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和推进落实。7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列入市级的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4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37亿元。省级重点工程――银西高铁项目进展顺利,西平铁路、银西高铁、西法城际铁路乾县站8000平方米“三站合一”站房主体即将封顶。积极赴北京、新疆、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叩门招商,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1个,总投资251.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54.08亿元。紧盯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3亿元。

蔬菜基地发展到12个,面积扩大到8500亩,我县荣获“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围绕乾陵创建国家5a级景区目标,大力实施商旅“211”工程,完成景区绿化310亩,栽植树木5万余株,乾陵“一机游三秦”智慧景区票务管理系统、残疾人通道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我县荣获“中国研学旅行最佳目的地”“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称号。电子商务发展提速,乾县宜农e家网络平台建成运营,343名电商人才和170余名农产品经纪人常年开展电商经营,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建管并重促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聚力破难题、提品质、增内涵,统筹推进县城、集镇、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兴业大道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通车,打通了城区交通大动脉;大市场南路、温州商贸城东侧巷道、北寺村、东街村等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成,疏通了城市微循环。故城墙遗址公园、西门乾坤广场建成对外开放,第二广场改造全面完成,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我县被评全市“城市建设先进县”。按照“净亮绿美”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扮靓“乡村容颜”,投资2000万元,完成县镇村道路绿化340公里;投资1660余万元,完成卫生改厕33163户;狠抓文明村镇创建,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示范村6个,城关街道办吴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候选名单,姜村镇、梁村镇被评市级文明镇。

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完成15个部门115项行政许可职能划转。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新模式,推行“一厅式”审批,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大大缩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媒体“爱乾县”app上线运行。扎实开展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活动,566项审批事项网办率达到91.17%,“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成常态。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778.13万元。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5411万元,惠及3879户纳税人。设立了4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激励扶持民营企业创新;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709户,同比增长14%。

个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1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保障,25种药品价格大幅下调,异地就医结算更加便捷。蚂蚁金服“普惠金融”合作项目上线运行,解决了农村消费者、小型经营者的小额信贷需求。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建成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190个,设立了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安置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42人,将88名安置后未上岗人员重新安置,累计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601万元,待岗期间生活补助费1514.8万元。文体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建成镇村综合文化服务站123个,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展演等活动293场次,成功举办了乾县赛区2019陕西省群众足球乙级联赛、第二届乾县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深入开展非遗“五进”活动,弦板腔、乾州红拳、乾州剪纸、蛟龙转鼓等非遗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弦板腔传统剧《磨坊义救》亮相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乾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双拥、老龄、统计、地震、粮食、金融、档案、盐务、烟草、人防、气象、广电、县志、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履职尽责强管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五个再一遍、三个大起底”抓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县侦破涉恶案件62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8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财物377万元。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城镇社会视频监控基本达到全覆盖。强力推动禁毒整治工作,破获涉毒刑事案件23起,县禁毒教育基地、强制隔离治疗中心、16个镇办社戒社康工作站建成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禁毒委督导检查。全县公众安全感达到95.16%,位居全市第三,“两率一度”等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坚持县级领导约访接访制度,信访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狠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专项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严格落实“四有两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8%。“七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成效明显,全县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以陈肖坪、权王军案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潜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特别是工业大项目少,农业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特色发展缺少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品牌化程度不高;二是工业经济增长乏力,装备制造业订单减少,产能下降;纺织企业产能大幅压减,面临停产压力;三是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可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四是营商环境在全省排名靠后,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落地难,外界诟病较多;五是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方面工作基础仍显薄弱。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甄别施策,对症下药,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险仍不可忽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此,结合中省市部署,县委确定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爬坡过坎、追赶超越,深入践行“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突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强党建,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三个经济”先行县,坚决打赢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迈出高质量发展更大步伐,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乾县追赶超越新篇章。

综合研判形势,今年我们的主要任务、主要精力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24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在今年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六保”作“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守住“保”这一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境、强服务,使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在乾县聚合、流动,努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浪潮中找准、坐定“乾县”位置。

三、

2020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力促经济企稳回升?

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能,以“三个经济”聚合发展要素,以优化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确保全县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强推重点项目建设。把经济工作项目化贯穿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坚持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以高质量项目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蓄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把今年确定“项目建设攻坚年”,成立项目促进委员会,建立月联席会推进制度以及月督查、季考核和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少、落地难、建设慢等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1个,年度计划投资75.0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3个,年度投资61.48亿元;续建项目18个,年度投资13.59亿元。进一步把招商引资“第一要务”立起来,围绕打造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园区招商,对投资额度大、辐射带动强的重大工业项目,量身定制优惠政策,务求取得新突破,年内引进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确保实现到位资金52亿元以上。认真组织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系统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中央和省市政策变化,突出公共卫生、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包装、积极申报争取,确保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市“十四五”规划盘子。县财政设立500万元项目策划基金,支持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建立争资引项考核奖励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全县上下跑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促政策机遇转化一个一个落地实施的项目。

进出口8100万元以上。优化县域工业布局,整合装备制造产业园、纺织工业园、新型建材园、食品药品产业园等园区,抓好园区孵化器、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聚力开放创新和产业集聚,以平台建设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一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工作来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持久动力。拉下脸、硬下心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上线运行政务服务综合app,扎实开展争创营商环境“零投诉”活动,优化发展软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下大气力改造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竞争的“硬”实力。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排查、坚决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多措并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成本。坚持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积极帮助停减产企业转型发展。

(二)转型升级强工业,培育发展强劲动能?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现有企业重点,加快转型升级、技改扩能,以工业园区主载体,加强基础配套和功能完善,全力打好工业经济翻身仗。

抓转型、促升级,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以转型升级方向,大力实施工业经济“345”工程,按照“陕西制造、乾县配套”的思路,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药品、橡胶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浩泽环保一体化、韩国pnt二期、华通机电导弹壳体二期、正麒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成套设备发展。以银华纺织、雅尔艾等企业重点,推进纺织产业向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跨越,促使老旧纺织企业有序退出、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年产400万平方米钢质防火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环保型建筑垃圾回收综合再利用等项目,促进建材工业由原材料生产向工业制品、建筑构件生产转变。抓好总投资28亿元的五峰山氧化钙产业园建设,力促西区矿山开采项目尽快动工,东区8月底进矿开工。依托优利士乳业、乾首奶山羊等企业,发展壮大羊乳产业,引导健民制药、长丰面粉等企业新上生产线,拉长产业链条,推进食品药品产业规模化、高端化、聚集化发展。实施成鑫橡胶二期、佳鑫橡胶制品加工、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力促橡胶产业涅槃重生,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家、瞪羚企业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抢抓市上实施民营企业家“雄鹰”计划机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抓园区、强承载,着力搭建发展平台。坚持平台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抓,完善工业园区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园区吸引力、承载力、聚集力。加快玖犁汇智项目建设,入园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有序推进姜村新型材料科技产业园、灵源建筑材料产业集中区建设。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着力盘活存量土地及闲置低效用地,对批而未供、长期闲置撂荒用地以及“僵尸企业”占地依法处置,实现园区提质增效与集约用地双赢。

(三)聚焦商旅促销费,开拓经济增长空间?

坚持把服务业作补短板、调结构的重要环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做火旅游、做旺商贸、扩大消费。

划全域旅游线路,合理布局游客集散中心、文化功能区,及时跟进配置旅游设施,努力把乾陵这一旅游龙头扬起来,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

推动商贸流通扩规模。以居然之家项目建设重点,加快专业市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大力实施消费升级计划,鼓励发展连锁便利店、社区便民设施,发展夜间经济,拓展假日消费。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

推动新兴业态快成长。围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文体教育、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积极与淘宝、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对接洽谈,通过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推动线下体验与线上电商互补融合发展。

(四)建设“四有”新农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重点、破难点、攻弱点,着力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活力的“四有”新乡村。

抓特色、强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确保粮食安全。深入实施“3+x”特色产业攻坚行动,重点在果业、畜牧养殖、设施农业及特色产业发展上提质增效求突破。大力实施“果畜富民”战略,突出发展双矮苹果和早中熟苹果,在阳峪、峰阳、梁山等镇新建双矮苹果1.2万亩,在周城、临平、新阳等镇新建早中熟苹果1万亩,在注泔、峰阳等镇改造淘汰低产果园1.6万亩。力促优利士乳业二期、乾首奶山羊二期项目尽快启动,发挥规模养殖和良种繁育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奶山羊养殖专业村5个,培育新型养殖经营主体30个,奶山羊存栏达到7.5万头以上。加快恢复生猪产能,重点支持大合生态养殖、金亮丽牧业、亮丽现代农业、恒韶农业发展,抓好依飞肉牛、海兰褐蛋鸡等畜牧养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加快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肖河设施蔬菜基地、乾禾现代农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新发展设施蔬菜500亩,特色露地菜2500亩。因地制宜发展黄桃、石榴、花椒以及中药材、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有组织地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工作,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登堂入市,不断提升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带建设,投资7000万元,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做到“县有示范带,镇有示范村”。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投资7146万元,对17个示范村农村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完成卫生改厕1.5万户、农村学校旱厕改造55所,新建镇村公厕93所。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道路改造,建好“四好农村路”,切实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夯基础、强根基,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政策,有序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开展农村产改工作“回头看”、村集体经济折股量化及土地确权遗留问题的后续处理工作,着力打造5个产改样板村,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实施全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继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土地深松、土壤地力改良、节水灌溉、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功能配套,提升综合承载力和人居环境,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高标准提升改造、振兴北路建设,对工行西巷道、花口巷北段、学习巷等8条城区背街小巷实施硬化改造。投资850万元,在奉天故城墙遗址公园内建设体育元素功能区、范紫东纪念馆,打造综合性城市公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气质。投资6.1亿元,实施乾州人家二期、靖庄路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8600万元,完成顺泰安居小区5栋584套公租房及配套基础设施续建工程、安居小区、县委家属院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投资2050万元,在城区建设4座立体停车场,努力打造优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高质量推进,建设特色城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工作会精神,抢抓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机遇,坚持不懈推进城镇化。狠抓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把灵源、姜村等镇打造工业强镇,把临平、马连等镇打造商贸重镇,把薛录、阳峪等镇打造旅游名镇,把大杨、梁村等镇打造养殖大镇,把梁山、峰阳等镇打造果业强镇。实施强镇带村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设施、绿化养护等工作,从办好“小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六)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是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对标对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解决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风险防范等方面突出问题,确保乾县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1418户2287人高质量脱贫。始终把产业扶贫作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持续放大产业扶贫“三种模式、六条途径”,发挥社会力量,抓好产业项目、龙头培育、“三变”改革以及发展集体经济等关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推广就业扶贫“345”模式,全年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800人,社会技能提升1000人,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及公益专岗100个。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政策落实力度,坚决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320万元,实施贫困村及关联村村内道路、排水沟建设、产业园区配套工程和10千伏以下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完成危房改造“三年滚动计划”全部任务。深入开展“四扶四送”活动,大力推广“一约四会”“一评三治”等做法,着力破解“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突出6类重点人群,完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强化治本之策,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持方向不变、目标不降、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聚焦“工煤车尘燃”主要污染源,强化信息化、清单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镇办空气质量考核全覆盖,坚决打通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清洁取暖替代工作,统筹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抓好生物质禁燃及综合利用,确保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5天以上。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深化北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新阳镇方山采石场、阳峪镇南北村石料厂生态恢复治理进度,协同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加强土壤污染排查管控与修复治理,严格危险废弃物监管处置;加快推进安徽皖能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项目,投资350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建设项目,新建农村垃圾中转压缩站19座,提高垃圾规范化处置水平。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抓好羊毛湾、老鸦咀、乾陵水库水系连通、泔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高铁新区雨污管网建设,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无动力或微动力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持续向好。持之以恒推进天保、三北等防护林建设,完成造林绿化2万亩,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恪尽守土之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足额预算安排资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确保隐性债务在零增长基础上逐年减少。加强金融领域风险摸底排查和舆情监测预警,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铁腕治理非法集资、“套路贷”、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持续推进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七)改善民生不停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发展指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方向,持续推进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同步提升,让全县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美好。

活体验带给千家万户。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52亿元,完成羊毛湾引水工程及净水厂建设,确保9月底实现全面通水,同时实施第三水厂建设、饮水安全项目,巩固提升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实施集中供热及天然气化工程,在县城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加快镇村天然气管道铺设进程,铺设中压燃气管道50公里,低压管道80公里。实施便民出行工程,投资2800万元,新增县城公交车25辆,开通公交线路1条,同时投放800辆电动共享自行车,更加方便群众出行。

立足富民,让创业就业有门路。坚持就业优先,综合运用社保降费、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全年输出农村劳动力10.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坚持推行保证金缴纳、农民工工资直付等制度,加大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行的惩戒力度,着力防范发生新的农民工欠薪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引进培养一批重点领域紧缺的专业人才,落实相关政策待遇,确保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好。

全力惠民,让教育质量更优。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投资3020万元,完成阳洪初中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建设,对漠西初中、临平初中、城关亓父小学、梁村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不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创建成果。加快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解决“大班额”“入园难”问题。支持乾县职教中心与西安、咸阳职业院校加强沟通交流,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发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实施有效监督作用,推动学校工作健康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创新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贴心民,让医疗保障更有力。加快健康乾县建设,全面启动“八大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工作,打造全民健康微环境。抓好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投资1700万元,完成1个卫生院公卫楼、3个信息化平台、3个县级重点专科及11个建制镇预防接种数字化规范门诊建设。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强化疫苗监管,实现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和健康小屋无纸化建设全覆盖。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减轻患者药费负担;落实咸阳市卫生健康系统推进“两个允许”实施方案,提高医疗人员待遇;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升级,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保待遇;落实医疗报销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理业务更方便、更快捷。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必要防护,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心理健康行动和预防近视工作计划,加强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儿童、鳏寡老人、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好明德城老年公寓项目,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2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嵌入式养老机构2个,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个,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加快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倡导生态、和谐、文明殡葬新风。

文化惠民,让群众生活更丰富。抓好志书编修工作,确保二轮《乾县志》《乾县方言汇释》出版发行,《乾县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弦板腔历史剧《大汉司马迁》的编排,做好中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力度,提升弦板腔、蛟龙转鼓、乾州红拳等优秀非遗品牌影响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4725万元,新建50个综合文化中心及3个5人制社会足球场,加快规划、启动建设乾县文化体育中心,积极迎接咸阳“十三运”;支持融媒体中心尽快迁建,完成17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力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任务落实,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工程”建设,完善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乾县。坚持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社戒社康,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巩固禁毒整治工作成果。抓好《宗教事务条例》贯彻落实,提高宗教管理规范化水平。落实退役军人政策待遇,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强化“三基”建设,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三防三抓三严”,强化行业专业管理、网格化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建设等基层基础工作,最大限度防范不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农村集体聚餐、学生小饭桌、校园周边食品及“三小”食品摊点等重点领域,加强非洲猪瘟等各类疫情防控处置,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时代的使命、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一年,县政府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勇担改革发展重任。

铸牢忠诚之魂,建设忠诚型政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铸入全县政府工作人员的血脉和灵魂,贯穿和体现在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落实好中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以推进新时代乾县追赶超越己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诠释检验忠诚。

切实转变作风,建设实干型政府。坚持率众担当,盯牢工作清单,自我加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积极作、主动作、有效作,构建起“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落实机制。坚持率众攻坚,紧盯重点复杂工作和突出问题,实行议题式管理、专班化破解,强化大联动推进、大督查考评,形成“有谋划、有计划、有行动、有督查、有反馈”的闭环式绩效化管理架构。坚持率众赶超,实施短板拉长行动,跑出比别人更快的速度,知难而进,后发赶超,力争尽快填平补齐欠账。

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不忘初心使命,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始终以人民中心,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向人大定期报告工作,向政协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开门听取民意,多方沟通协商,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措施安排民而出;坚持统筹兼顾,尽力而,多民办实事、办好民实事,下更大气力将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办得更实,花更大精力把广大群众意见集中的“关键小事”解决得更好。

坚持从严治党,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财政预算“以收定支”原则,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支出及公用专项经费,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支出,从严控制新增支出。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审计监督,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产经营、公共工程建设以及扶贫等重点领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县委“五不得、六做到”,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让民、务实、清廉成政府的鲜明底色。

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大会秘书处2020年5月23日印?

附:

1、“五个扎实”要求: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陕西各项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内容包括: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3、八个一批:是指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值得赞扬。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总结20xx年“三农”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刚才,赵璞同志作对过去一年“三农”工作进行了回顾,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们在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极大改观、群收入不断提高。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279元,增长14.1%。但由于全县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全县有83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1%,有贫困人口12.95万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仍然艰巨,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只有抢抓发展机遇,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农村脱贫致富问题,才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二、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全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在国内外经济放缓下行,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等不利形式下,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要在保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推进改革创新和扶贫攻坚工作,合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目标。重点要在五个突破上下功夫。

(一)要在产销环节上求突破,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将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立足于稳面积、强科技,提单产、增总产,在满栽满插上下功夫,在提高复种指数上下功夫,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上下功夫,着力抓好春冬大季作物种植,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和高产创建工程,全力推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在26万吨以上。要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对农产品基地生产监管,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行为,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加大农资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和农资经营者经营行为,净化农资经营市场;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安排检测人员,充分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加强对水果、蔬菜、茶叶、肉类产品等抽检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二)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求突破,破解农村发展瓶颈。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高效、安全、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结合全县实际,关键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立足自身优势、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的原则,引导群众由“生产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二是要做好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建和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由粗放型农业向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三是要大力实施经济林建设,将当前正在实施的荒山绿化造林与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生态建设中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从追求经济效益牺牲生态环境向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转变。

(三)要在提升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极。一方面,要围绕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按照“一乡一园区、一村一产业”的农业规模化生产模式,结合“乌蒙山宝·毕节珍好”花都味道农产品品牌打造工作,做大基地规模、做强市场主体、强化农技推广、创建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条件,统筹规划,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唱好拿手戏,打好优势牌。特别是边远乡镇要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上下功夫,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突出自身发展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养生服务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同时,要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再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吸引农户参股经营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连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产业辐射效益。

(四)要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要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林泉镇清塘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要认真总结提炼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严格按照“总体上要确地到户”的要求,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全面做好今年太来、林泉两个乡镇的土地确权颁证整乡推进试点工作,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林地等还权赋能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问题,要切实通过积极引进优强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对种养大户的培育,积极推进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认定,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激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五)要在扶贫解困上求突破,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思路,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紧扣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等重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绿色扶贫、创新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要实施好烟草扶贫新村、驮煤河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好中建、新仁、永燊3个乡省级“减贫摘帽”和花溪、五里、金兰3个乡镇市级“减贫摘帽”工作,确保完成3.5万人的脱贫任务,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实现我县与全国同步小康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三、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实现。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对农业方面政策和理论知识学习,当前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质。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研究部署和指导农业发展,切实解决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分管同志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多深入实际指导工作,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推动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发展。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的工作作风,抓好全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的属地管理和职能管理作用,吃透上级政策,善于学习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方式,并结合全县实际,抓典型、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做好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抓好政策落实。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好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扎实做好粮食和良种补贴,兑现好各项扶农资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要强化督查问责。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等考核指标,加大督促考核力度,通过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落实。对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作为、乱作为,抓而不实、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问责力度,督促整改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做好全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和谐,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一、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实施产业立县、产业兴县、产业富县战略,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经济质量同步提升。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9.5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7万元,同比增长14.1%和28.9%。

工业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坚持“集中精力抓产业,突出重点抓工业”的思路不动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水电能源业增势强劲。马电公司与明光电力的合作成效明显,内部改革走向深入,企业利润成倍增长,税费达到3500万元;金电建设进展顺利,首台机组即将发电投产,成为工业经济强有力的增长点。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壮大。齐祥食品公司30万头生猪加工线改造顺利竣工,与重庆今普集团的合作正式签约;金华纺织、赛克斯、海峡丝绸、泰兴织布沉着应对国际市场冲击,抢抓机遇扩大生产,轻纺工业全面复苏;可口爽、绿源食品产销两旺;兴华药业gmp技改达标,成为川东北独家获得认证的兽药加工企业。机械冶金业不断提升。嘉宝公司国有股份竞卖成功,模具制造中心建成投产,新型车厢配件、摩托车系列产品远销重庆、河南;兴贵公司研发出铡草机等系列新品,国际国内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航星钢铁冶炼生产线技改顺利完成,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金坛、金鹰强强联合,环保扩能改造项目实施顺利。全县工业企业完成重点技改项目7个,总投资1.25亿元,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22亿元,工业增加值6.28亿元,实现利润3345万元,入库税金4650万元,分别增长73.3%、59.9%、203.7%和31.7%。

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全年粮食总产量33.58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生猪产业快速壮大。巨农实业、四川七环、齐祥食品在河舒、周口、长梁等地建成了4个万头以上的生猪良繁养殖场,发展了8个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全县出栏生猪67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11.5亿元。引进七环食品、天杰普华在工业集中区新建肉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集生猪良繁、规模养殖和肉食品、饲料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基本形成。水果产业稳步发展。夯实锦橙100号基地建设,妥善解决疫病,加强标准化管理。支持巨农实业公司投资建设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和水果气调保鲜库,延伸产业链条。全年水果产量7000万公斤,产值1亿元。葛薯产业全面启动。引进北京荷田、重庆钰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规划落实了30个葛根种植基地乡镇,首批启动了12个乡镇57个村5600亩葛根种植,并做好了技术培训、种苗引进等相关准备工作。蚕桑产业逐步复苏。赛克斯公司租赁了27个乡镇茧站,巩固蚕桑基地,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产业链。在抓好四大产业的同时,深度开发劳务产业,全县输出劳务17.9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

商贸旅游业日趋活跃。稳步实施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稳妥化解商贸企业多年积淀的'资产债务、人员安置、养老保险等具体矛盾与困难。现代商贸流通快速发展,农资、粮食、水果、建材等物流中心基本形成。农村专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市场布局和整体功能日趋完善。营造了以相如饭店为中心的黄金消费圈,商贸、服务、餐饮、住房消费持续升温。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整顿,实施药品食品放心工程,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完成间接出口783万美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9.7亿元,增长%。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总规通过专家评审,并启动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开发。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破解资金“瓶颈”,大上项目,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责任,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实行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回引招商、领导带队招商与小分队招商相结合,围绕工业支柱产业、农业特色产业等重点项目抓招商,北京荷田、四川七环、天杰普华、重庆钰峰等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企业落户xx工业集中区,拉动产业升位;外地餐饮业主、品牌服装、特色小吃等名店名品入驻xx,引领消费升级。全年共引进项目67个,到位资金7.3亿元,增长40%,其中引进工业项目27个,到位资金4.7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12个,到位资金1.5亿元。

四川核电站首选厂址落户xx。发扬“敢为人先,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共谋发展”的精神,以最开明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争得四川一、二期总投资770亿元的核电站首选厂址落户xx,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积极论证、上报、争取了西部县级公路改造、农村卫生院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等24个项目,落实补助资金7719万元。金溪航电枢纽工程全年完成投资亿元,淹没补偿工作进展较快;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征地、安置补偿工作进展顺利,已有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集中区;河舒――龙蚕油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南渠路xx段砂卵石铺筑全线完工,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华(蓥)南(充)500kv输变电工程等重点建设正式启动。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立法工作计划建议(实用20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完成任务。下面是一份优秀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市人大常委会20**年的立法
  • 12-24 乡镇防火会议记录(专业22篇)
    7.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写作错误,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规范和准确。以下范文仅供参考,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写作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同志们:。省政府为
  • 12-24 小学生班本课程教案(专业17篇)
    学校和教师在教案的管理上也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需要遵守和执行。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识字一》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
  • 12-24 电力行业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实用24篇)
    总结过去一个月的工作,对找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非常有益。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学历:大专。工作年限:2-3年。期
  • 12-24 下半年经济工作计划(热门16篇)
    下半年已经到来,是时候反思过去的工作,为新的目标做准备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下半年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最近,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分别召开
  • 12-24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优秀18篇)
    社会实践报告涉及到考察、调研、实践、访谈等多种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12-24 群众满意度工作汇报(精选22篇)
    工作汇报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
  • 12-24 县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材料(热门17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能够理清思路,梳理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希望以下的工作汇报样例能对您撰写一份优秀的工作汇报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
  • 12-24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处置方案(实用17篇)
    编写计划书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借鉴一些相关的范文和案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12-24 捐赠仪式校长致辞(专业17篇)
    致辞需要一定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以确保信息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到听众。接下来是几篇备受赞誉的致辞文稿,希望能对你的演讲提供帮助和思路。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