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范文(20篇)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2-23 10:14:55 作者:MJ笔神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进程,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留学巴黎》教案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本文朴实感人的语言风格。

3、感悟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坚毅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坚毅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操。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坚毅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操。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斗争。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

二、简介作者。

冼星海(19--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奢望、西崽、琐屑、迷惘、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衣寇楚楚走头无路()。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琐屑、迷惘、忌刻、流离失所。

2、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写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哪些经历?

明确:时间顺序。

(2)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3)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4)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3、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条件艰苦,困难重重。

生活:忍辱负重,四处打工。

学习:忙里偷闲,千方百计。

身体:积劳成积,顽强克服。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明确:跟世界名提琴师奥别多菲尔先生学提琴;跟路爱日加隆先生学“和声学”、“对位学”、“赋格曲”;跟“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学校的作曲教授丹地学作曲;跟里昂古特先生学作曲,同时跟拉卑先生学指挥;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普罗刁客先生,收我做门生,还给我各种援助;报考巴黎音乐院考入了高级作曲班,考了个荣誉奖。

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风》《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风》受人欢迎,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明确:眷恋祖国,想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黄全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

(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3、我明白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4、矿矿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矿矿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爸爸也学到许多知识。

5、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爸爸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以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见参考书)。

6、讨论:读了课文,你有过矿矿这样类似的研究成果吗?

7、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教学中注意比较“介——分”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

2、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孩子领到图书室,或者把孩子引导到丰富的生活,去问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邻居,或者某些专业人士,让孩子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也像矿矿一样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草坪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

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

三、学习诗歌。

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

(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

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结为朋友。

2.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完成活动一、交友之道。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8个小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经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组。

2.小组内分工,组长将搜集材料的任务分配到成员,搜集时间一周。

3.小组内整理搜集的资料,形成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内展示。

4.学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动二。

1.班委会或语文学习组长策划活动,设计好活动的名称、组织形式、小组设置分工、主持人、场地布置、实施过程。注重设计好细节、设计好后请语文老师过目,征求意见。

2.设计邀请卡,学好邀请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格的老师写上有针对性的邀请词、语言要有礼貌、有感染力。

3.组员要围绕“自我介绍”拟好发言提纲,反复练习,小组内交流改进。

4.活动举例,展示交流。

5.活动后教师点评,小组及个人总结反思提高。

学法指导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是因为“我”与众不同,因此,要着重写出这个“不同”来。首先要写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态、服饰。再重点抓住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写出“我”的内在性格。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学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3.学生展示搜集的真诚的友谊。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抗战老兵欧兴田,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

抗战时欧兴田和战友们订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为死去的战友守陵!”最终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难。1981年12月,欧兴田离休,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烈士遗骨,把包含同班战友在内的2400余具烈士的遗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牵头筹建的烈士陵园里。1991年春,欧兴田和老伴一起住进了陵园,从此不曾离开。20xx年3月,欧兴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园里。今年3月26日,这位抗战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岁。临终前他把看护烈士陵园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孙子欧阳,并特别交代家人:生为战友守墓,死与战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留学巴黎》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世、界”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歌、深”等10个字。了解“隹、鸟”偏旁表意的特点,会写“丛林、深处”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很多动物朋友都藏在这首拍手歌里,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拍手歌,齐读课题--。

二、看图、读词、识字。

1.结合图片和拼音读词语:我们的有些动物朋友就藏在下面的词语中,你能认识他们吗?看以看图读出他们的名字。

2.小老师领读拼读词语。

3.去拼音、图片读词语:去掉了拼音和图片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认识这些词语吗?

4.去掉了熟字朋友,只剩下了生字朋友,你会读吗?

自己先借助课后的拼音拼读遍,一会咱们开火车检查检查。

5.大家有没有发现“雀、鹰、雁”这三个字有一个共同的部分?这个字读隹,表示一种短尾巴的鸟。让我们再读一下这三个字。看22页的词语,带“鸟”字旁的也与鸟有关。

三、朗读学习儿歌。

1.儿歌中提到了哪些动物,请用横线画出来,并认真读读他们的名字。

2.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找同学分小节读读儿歌。

3.我们先到儿歌中了解一下这借个带“隹”字的小伙伴。

4.孔雀锦鸡是伙伴:伙伴是什么意思?好伙伴怎么读?

孔雀锦鸡漂亮的羽毛是伙伴。

5.雁群是什么意思?跟读一只大雁,一群大雁。

天空雁群会写字让我们想到一年级学的《秋天》里面的“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6.带着我们的理解和对动物朋友的喜欢让我们一起再读前三个小节:男女生拍手比赛读。

8.指导朗读猛虎、百灵唱不休。

大家觉得猛虎是一种什么感觉?读出感觉。

百灵鸟的歌声非常动听,谁能读的动听一点?

9.合起来一起拍手读。

10.我们再读读后边这三节,读了这三节你知道了什么?

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

四、板书设计。

3.拍手歌。

动物保护。

作业布置:

必做:背诵拍手歌。

选做:搜集了解其他动物的特点。

教学反思:

1.本课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活动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诵读连为一体。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

2.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学生可以用加一加,猜谜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情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生们交流自己见过的海滩景色,则将学生带入了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1)在学生展示朗读地一小节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

教师引导: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直到全体同学读好这一小节的内容。

在孩子们尽情想象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当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后。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并将“掘”“堆”“拾”“造”几个动词划线,请学生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从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仿写这一段。

就这一小节,我还设计了几个说话练习。

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海滩玩耍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体会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

4.在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诗文,教师提问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诗文。

(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活动。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业,教师应充分的放手,学生既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甚至允许孩子们用歌唱或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将作业落到语言文字上,然而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当孩子们从课文中体会到美、体会到快乐时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们将这种美和喜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表达出来呢?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而我也相信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能将诗篇变成流动的音符、将乐曲变成斑斓的画面,将色彩写成动人的诗篇。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九年级第二单元作文范文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

2、掌握速读法的要领,读课文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

3、运用速读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一篇文章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合作探究和自由写作,能自由地、有条理的叙述事实,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排“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藤野先生》3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1课时。

《热爱生命》1课时。

《享受生活》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4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说了不同的事,作者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热爱生活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因此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本单元学习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观其大略”的速读法,学会从课文中迅速捕捉信息;理解并积累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努力形成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思考,形成心忧天下、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取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组成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九年级第二单元作文范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

一、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

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二、《诗经》知多少。

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如:《五经》、“六义”)。

三、四读《关雎》。

一读: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

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

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

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

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格列佛游记》。

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阅读《格列佛游记》,浏览全书,精读精彩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透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二、走马观花。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格列佛游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归纳做成读书卡片。

三、精彩回放、

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小组活动,交流精彩故事,推举讲故事代表。

小组代表比赛,学生评价,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四、深入研讨。

1.你觉得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

2.你认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游历表达了什么思想?

3.请你就写作上的一点谈谈《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

4.在《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桃花源记》《镜花缘》中任选一部,比较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

学生在1、2和3、4题中各选一题小组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和问题总结。

各组交流看法,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做好引导。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讨论的问题或未讨论充分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五、整体评价。

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透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

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感悟、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视野。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观;通过交流感悟,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当中的每一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生命观。

2.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视野。

难点: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的明确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正课。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深感自卑与烦闷,于是便向一位老者请教。

智者问:“如果有人要用100万买你健壮的四肢,你会卖么?”

年轻人回答说:“我不会卖。”

智者又问:“如果有人要用1000万买你明亮的眼睛,你会卖么?”

年轻人回答说:“我不会卖。”

智者再次问道如:“如果有人花一亿元来买你健康的生命,你会卖么?”

年轻人想了想仍然坚定地说:“不会卖的。”

智者又说道:“那你就要好好感謝你的父母了!因为他们一次性无偿馈赠给了你一亿一千一百万的财富,有如此宝贵的生命,你还缺什么呢?”

是呀!生命既短暂又宝贵,如何认真对待它是每个人应该深思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蒙田对待生命的态度,完成我们的一次“热爱生命”的交流和感悟。

(二)交流“我关于《热爱生命》一文的启示”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将自己摘录蒙田《热爱生命》中启示较大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分享。(各组推一名同学就其中的一个句子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方式:学生短暂准备后主动展示其启示,教师及时给出肯定和补充。

设计目的:让学生深刻去感悟这一哲理意味浓厚的小随笔中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初步感知“生命”的真谛。

学生可能会讲到的句子:

1.“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教师引导:这是用生命在做一道减法题,如果人人只去追求虚无诱人的东西,而忽略了生命的过程,那是愚蠢的。

2.“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

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1、诵读法2、质疑探究法3、比较阅读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我们讲述哪些有关孔乙己的故事呢?请看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一)学生朗读第一段。

1、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明确:地点:鲁镇咸亨酒店;时间:"这是20多年前的事"。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

3、〔提问〕:"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二)学生朗读第2、3段。

1、提问: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明确: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三)学生朗读第4段,结合"理解?分析一"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明确:"短衣帮"与"长衫客"之间等级森严,隔着鸿沟。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总想保持读书人架式,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并起并坐。短短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四)学生朗读第5段。

1、提问: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明确:"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谋生条件,"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点明他已是风烛残年。长衫脏而不洗,破而不补,又不肯脱去,表明他好逸恶劳,潦倒不堪,自视清高。

2、提问: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明确:说明他长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

(五)学生朗读第6段。

提问: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

明确:他先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也表现出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争辩理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六)学生朗读第7、8段。

1、提问: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教"茴"字的四种写法,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说明迂腐不堪,中毒甚深。分豆给孩子吃说明他的善良诚恳。不看对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词句脱口而出,说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明确: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

其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反映人们的冷漠麻木。

(七)学生朗读第9段。

提问: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八)学生朗读第10段。

1、提问: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承接上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2、结合"理解?分析二"回答明确:侧写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成残废,用"竟"和反诘句突出丁举人的凶横残暴和狠毒。小说写一个读书人毒打另一个读书人,再次点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丁、孔二人,同是读书人,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科举中,一个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个因"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这就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九)学生朗读第11段。

提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请从肖像、声音、神态、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

以上对比,说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戕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孔乙己已经不成样子,周围的人们仍对他取笑,这反映了人们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

(十)教师朗读12、13段。

1、提问:写"长久没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个"到",说明什么?

明确:具体写出了孔乙己已渐渐被人遗忘,点出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2、提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因事隔20多年,无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又由于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根本无人重视,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无人关心的。小伙计确信其死,但又始终没有听到确实可靠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语文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3、获得人生启示和写作上的启发。

能复述课文,分析了解人物性格;讨论杨修死因,记叙顺序。

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激趣。

2、走进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展示主要资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杨修是怎样死的?

2〉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实用工具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

2〉请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概括每个故事。

3〉复述故事。

要求每人选取其中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声音洪亮,说出每次曹操的心理反应,然后叫七个学生分别来复述下列故事,大家以起来作简要评价。

鸡肋事件,改建园x,分食酥饼事件,“梦中”吴质事件教植杀吏答教事件。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1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出人物性格并说出依据。

安排:一二组分析杨修的性格,三四组分析曹操的性格。

五、讨论:

1、杨修因何而死?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

六、作业。

2、如何为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叙事手法?对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有什么启发?

七、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资料,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等等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3、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着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了解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体会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感知人热爱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用音乐开启学生心扉,可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悟音乐旋律中迸发出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2导入新课。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描写贫民和工人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4背景介绍。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是描写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慌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把握小说情节。

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教师引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抛弃,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迷了路,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一二条水塘中的小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喉咙,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他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来。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学生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3学生重点研读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与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中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而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4学生联系《荒岛余生》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三、研读,体验延伸。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难等。

3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疫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选读其长篇小说。

《我的生活故事》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遭遇,选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四、课堂小结。

生命是宝贵的,只要心中生命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让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语文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1、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品味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对感情表达深刻的语句和词语加以运用。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通过讨论分析作者是怎么批驳他人观点以及树立自己观点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通过抓住重点语词,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民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区分观点与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

活动一:初读识文体。

一、认识文体。

2、学生现场反驳这个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归纳小结:同学们,像我们刚才这种先反驳敌方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叫驳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驳论文,也是一篇杂文。

3、展示幻灯片,介绍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驳论文: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议论文,一般有三种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二、了解背景。

1、老师板书课题,并故意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要求学生齐读板书的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引导发现课题是一个反问句式,明确这是作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论调的否定,并逐步体会本文用反问句作标题的妙处。

3、提出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何这么说?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当时国民党的一些反动论调,了解背景。

归纳小结: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城。”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的杂文。

活动二:再读明主旨。

结合背景知识和全文内容,明确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文章的主旨。

1、提出问题: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3、梳理文章结构,明确论证过程。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

第1段:对方论据——自夸地大物博,信国联,求神拜佛。

第2段: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第二部分(第3、4、5段):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方的论点。

第3、4段:失去的是“他信力”。

第5段:发展的是自欺力。

第三部分:(第6、7、8段):明确树立自己观点,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第6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第7、8段: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部分(第9段)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4、学生找出支撑对方论点的论据,讨论交流对方论据能不能论证对方论点。

5、再找出支撑作者论点的论据,体会作者是如何正面立论,并间接驳倒对方的。

活动三:细读品语言。

明确:

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自夸”“国联”“求神拜佛”的人。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才算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

2、在笔记本上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等,思考历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

明确:

“埋头苦干”指的是不贪图名利,勤学苦练,创造灿烂文化,推动历史进程的人,如毕升、李时珍等。“拼命硬干”指的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民族英雄,如李自成、岳飞、文天祥等。“为民请命”指的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百姓办事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舍身求法”指的是历尽艰辛,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作者对在历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评价,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3、齐读最后一段,探讨“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呼应。

明确: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呼应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等的谬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的是上文提到的那些“埋头苦干的人”等四类人以及“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4、细读课文,抓住“状元宰相”“地底下”这两个关键词,理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的含义。

明确:

“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活动四:读后谈观点。

出示辩论题目“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以小组为单位召开小型辩论会。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同学思考回答:“氧化铜失去铜,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2.讲授新知识。

以na在cl2中燃烧和h2与cuo反应为例,通过得失氧情况和价态分析,总结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化合价升降。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原因,认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部本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从而解除疑难,进行下一环学习。

化合价降低,得2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

为了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先看几分钟书,然后让一位学生上台写出h2在cl2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并分析,即:

价升,(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价降,(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为了使知识更清晰,可以给出小节,并给出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达到巩固加强。最后一起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

接受电子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记忆方法:

1.总结: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得看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3.联系反馈:

写出zn与hcl反应,cu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式,并标出化合价、氧化剂、还原剂并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生学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透彻讲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结。

5.布置作业。

九年级第二单元作文范文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同时能正确解决与氧气和性质有关的问题。掌握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正确操作。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教学方法。

讲述、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

(4)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回忆氧气的用途。

明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制法和用途。同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质的分类。

回忆并回答: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水泥砂浆、汽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

进一步明确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以及它们的概念和常见的例子。学会能正确的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化学反应类型。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现在请大家回忆,并分别举例说明。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回忆并回答:

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如:铁和氧气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回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并明确他们的字母表达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2-23 下学期班务工作总结(模板17篇)
    在学期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学期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本学期我们共有
  • 12-23 新班主任在群里自我介绍(专业17篇)
    自我介绍是一种展示自己身份和背景信息的方式,它可以在社交场合或求职场合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自我介绍,下面是一些相关的范文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 12-23 儿童服装营销策划方案(实用13篇)
    策划方案的不断修正和更新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策划方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项目的成功和客户的满意。企划20xx年度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打
  • 12-23 清华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实用21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展示校园建设成果和各项活动计划的重要场合。开学典礼引发了我对学习和生活的深思,我想通过写述评来表达我的思考和理解。。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校2__-
  • 12-23 一年级语文演讲稿分钟(精选18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即将要进行演讲的你一些参考和借鉴。尊敬的老师,亲爱
  • 12-23 店铺国庆节营销活动方案(优秀20篇)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资源需求等必要的信息。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定位,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参考。结合***20xx年度营销规
  • 12-23 车辆交换协议书(优秀20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一旦签署就应严格遵守。这些合同协议范文覆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甲方:乙方:根据甲方和乙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乙方
  • 12-23 托班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范文(20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应该注重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业、品德、社交等。下面是一些创新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你清楚托托班班主任
  • 12-23 出嫁女儿致辞(精选17篇)
    致辞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在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之际,我代表全体员工向每一位合作伙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各位来宾朋友:大
  • 12-23 产业扶贫工作方案(优秀18篇)
    在工作中,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方案是为了实现一项具体工作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和安排。如何制定一个高效的工作方案是很多人关心的问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