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反思范文(13篇)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反思范文(13篇)

时间:2023-12-22 20:26:12 作者:梦幻泡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反思范文(13篇)

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个渴望,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下面是一些关于梦想实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理论,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于5月份在我校高一(1)班开设了一堂活动展示课,与高一的同学共同学习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1.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马丁路德金的成名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通过激情扬溢的演讲,希望能唤醒数以万计的备受白人压迫而不敢反抗,精神麻木的.黑人,引导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正当、合法权力而进行不断地斗争。所以我在课前准备带领学生去分析演讲稿的写作特点,并领略马丁路德金充斥于字里行间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欣赏里面的语言特点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情分析:

由于是借班上课,对高一同学的认知水平了解程度不够深刻,所以课前让该班级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了本文。先从直观上对本文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刚进入课堂时,由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教师,学生表现有些拘束,所以打开僵局显示尤其重要。于是,我采用教师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划出重点。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同学读朗自己所圈划的重点。学生情绪得到有效的调动,班级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接着能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欣赏文章中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妙用。

对学情掌握程度仍有所欠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仍不够,所以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不够顺畅。此外,自己在面对这种复杂情况的处理方式仍不够自然,有待改进。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反思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

2.能力目标。

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是应用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教学中最成功地案例简述环节八:拓展训练:出示四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几分钟后指定两生读自己的作业,师读自己写的。

这是我听课时随手写的课堂作业: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从比喻、排比等角度体会这篇演讲辞的特点。

2、学会从长文章中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3、感受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平等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种族歧视、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

南部一名黑人妇女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了持续的抗议行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黑人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士的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也投入其中,并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目的:配乐配图,教师深情朗诵,营造气氛。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作者:

马丁路德金。

2、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此文会写些什么资料。

生答。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看后比较下文章的资料与你所猜想的是否一致。

3、师生小结:

(1)、为什么有这个梦想1——6。

(2)、怎样实现这个梦想7——16。

(3)、这个梦想是什么17——25。

(4)、期望这个梦想早日到来。26——32。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长文章时,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

三、深研文本。

1-6自然段。

一百年前,政府许下“解放黑奴”的宣言,给黑奴带来了期望。

一百年后,政府没有兑现诺言,“宣言”成为“空头支票”,黑人依然没有自由和平等。

如果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国家就得不到稳定。

2、该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1)7—16自然段非暴力斗争方式。

理解“非暴力斗争方式”是本课的难点。首先引导学生抓“精神力量战胜物质力量”。再经过设喻,如:同学不细心把你墨水瓶打翻,你衣服被弄脏了,你如何处理这件事。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可从中选择最好的。假如从内心原谅了他的无心之过,而不是和他拳脚相加,那么这就是“精神战胜物质力量”了。

(2)哪些语句反映了这种斗争方式。

学生先自我找,找不到教师再提醒,如果找到了,教师就小结一下,找提示性词语。

“不要、不能、必须、要、只要”的句子。

师小结:和平、团结、彻底、永远向前!

3、这个梦想是什么。

(1)学生从原文中初步归纳。

人人平等。

拥有自由正义。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白人情同手足。

(2)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

师引导学生在先前归纳的基础上再次提炼,分类专业术语归纳。

政治上:

期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

文化上:

期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经济上:

期望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要求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上给予黑人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4、期望平等自由早一天到来。

师:对于这样的梦想,马丁路德金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选读句子。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

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

目的: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关注细节的意识和归纳概括本事。

四、探究演讲激动人心的力量。

播放马丁路德金演讲的剪辑视频(30秒)。

让学生自我从文中找句子,自我读,自我领会。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如情感上、语言表达上。

如果学生谈得不足,教师再用备用方案。

1、出示一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被退了回来。

(2)一百年前,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还没有得到实现。

生动比喻——深深抓住听众的心。

2、选句子抽学生演讲。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

不!我们此刻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文档为doc格式。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在文段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显示:

2.学生讨论,互助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

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1.诵读课文的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时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未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所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演讲,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

1. 教师提示:这篇演说词言辞恳切、韵律和谐、文笔优美,在刚才的郎读中,我们己充分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非凡魅力。请大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圈点勾画,并作简要点评,小组成员交流。

师生选出最精彩的句、段共同赏析。

如: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赏析: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如: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庸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赏析: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们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如: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赏析:所谓“美国的梦想“即指美国所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而马丁•路德•金及广大黑人兄弟所追求的种族平等,也是美国梦想的一部分,每一个真正的美国人都有理由期待它成为现实。

如: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赏析: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具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刭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2.仿照课文第18段写一组排比段,表达你的梦想。

学生思考、交流。

示例1:

梦想自己是春天里怄意的小草,

用弱小的根紧抓大地,

春风吹束就能吐出醉人的绿。

梦想自己是天空里无忧无虑的白云,

用轻柔的身体去勇敢撞击,

在闪电与雷鸣中化作一阵阵雨。

梦想自己是快乐的小溪,

以细弱的躯体始终向前奋力,

溶入大海去除掉干涸的忧虑。

啊!梦想,

蕴含着青春的秘密,

努力,进取,

为了明天的希冀!

示例2:

梦想一个没有喧嚣的地方,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梦想有一群可爱的知心朋友,

拼搏奋斗,

追求理想。

梦想地球不再为人类这个孩子而烦恼,

和平相处,

人间天堂。

四、归纳文体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之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作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篇演讲词。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这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最近经常在电视上作的一则公益广告。

3.在马丁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了吗?

4.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他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请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材料。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

要求:字数800左右;文体不限。

二、利用课前5分钟训练学生即兴演讲。

三、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进行采访、调查、收集有关环保的图片、文字等有关资料,举办一次以“净化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地球”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形式:根据学生特长、形式可以多样:板报、讲演、小品、话剧等等。

宗旨:学知识、长学问;爱祖国、看未来,各扬其长,品味成功。

四、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这篇演讲词,谈谈你的认识。   。

在美国过圣诞节时的即席演讲。

(1944年圣诞节)  。

丘吉尔。

各位为自由而奋斗的劳动者和将士:   。

我今天虽然远离家庭争祖国,在这里过节,但我一点也没有异乡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本人的母系血统和你们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来在此地所得的友谊,抑或是由于这两个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国家,在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伙伴感觉,押或是由于增述三种关系的综合。总之我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地——华盛顿——过节,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之客。我和各位之间。本来就有手足之情,再加上各们的盛情欢迎,我觉得很应该和各位共坐炉边,同享这圣诞之乐。

但今年的圣诞前夕,却是一个奇异的圣诞前夕。因为整个世界都卷入了一场生死的搏斗中,正在使用科学所能设计的恐怖武器来互相屠杀。假若我们不是深信自己对于别国领土主财富没有贪图的恶念,没有攫取物资的野心。没有卑鄙的念头,那么我们在今年的圣诞节中一定很难过。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二、 体会演讲思路的逻辑性。 。

教学难点 : 。

一、 文章的整体思路发展 。

教学流程: 。

一、 导入  语 。

1、请同学说说当你在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 。

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

二、 简介作家 。

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 。

三、 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时代背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 。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

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的。 。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

现在,请根据这六个排比,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 。

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

拥有正义和自由 。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

小节: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逻辑严密。 。

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 。

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

八、 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6——16段(40字内) 。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

      要分析文章的层次,主要是抓议论和评论性的句子 。

小节:要让文章写得层次分明,需要注意逻辑关系 。

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不但体现在段落之间,而且在某些段落内部也同样严谨举例: 。

课文一、二段,齐读一遍。 。

第一段作者告诉了什么?和第二段怎样联系起来的?废奴是灯塔 。

(然而,连词来连接,联系紧密,当然也方便听众理解) 。

请画出第二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结构图(并列、递进、总分) 。

(1) 总(2)(3)分(4)总为什么? 。

穷困的孤岛:黑人穷困而孤立无援 。

十一、在马丁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40多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六、布置作业。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问题探究。

二、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3、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简介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2.教师课堂播放课件《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断。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划分本文的演讲思路?

讨论后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讨论后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三、具体研习。

1.演说辞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奴权利的一部法典。作者高度评价了宣言的巨大意义,说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样,作者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黑人仍生活在富裕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

2.由演讲辞第二部分能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吗?

明确:能。第二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原则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原则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包括五个维度:原则——不使用暴力,因为暴力易造成更大的情感伤害;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由此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达到的目的绝不含糊;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实现;激情――蕴含着理性的导向,因为斗争仅仅有激情没有理智往往失败。

3.本文是怎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什么效果?

明确: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7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有以上优点外,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我分析原因有如下三点: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所以害怕答错问题。

2、我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些短,学生还未思考好,我就提出问题。

3、我所设置的个别问题过难,学生很难回答。比如:让同学们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价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文采、表达效果、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经过我的.提示学生只能回答出表达效果,其它的根本回答不出来。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教师:既然黑人受到了那么多的屈辱和不公平的待遇,那反抗啊!你不仁,那我也不义!是这样的吗?(出示问题后,给两分钟让学生前后桌交流)。

(1)作为黑人民权运动的领导者,他采取的是什么斗争方式?在那个语段告诉了我们?(第七)。

(2)这种斗争方式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让生读补充材料中“非暴力抵抗”第5点(关键词是什么?爱)博爱总结:因为爱,所以他不采取冲动的暴力行为,而是要理智,要坚忍!(板书:理智、坚忍)介绍“爱心是我们惟一的.武器”,基督教“博爱”思想。我们一般人只能带着个人恩怨去爱,而他能够超越个人,超越种族,超越肤色,超越国家地域去爱,这样的一种博爱,如高山之巍峨,如大海之博大,如天空之辽阔,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大爱。

师总结板书:这样一位心怀博爱之人,当他回首黑人悲惨遭遇时,他痛苦,他愤怒,以一种赤诚真挚的情感打动着我们(板书:以情动人);而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引领黑人争取平等权利时,又能以理智的思想赢取更多人的支持。(板书:以理感人),这两条线索都是以情感为主线,最终贯穿到最后,汇聚成他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语文教学反思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

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是应用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教学中最成功地案例简述环节八:拓展训练:出示四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几分钟后指定两生读自己的作业,师读自己写的。

这是我听课时随手写的课堂作业: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最近在看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打天下,朱棣篡取天下,到最后把天下让给了大清朝,在这期间,所有值得一提的人,所有值得一提的事儿,都提了一提。看完书,合上书本,进入梦乡,我做了一个梦,梦回明朝。

我的梦里,有朱元璋起义,占据南京,夺取政权,建立明朝;我的梦里,有朱棣靖难,直逼建文,火烧皇宫,篡夺皇位;我的梦里,有严世藩父子结党营私,搜刮钱财,为非作歹;我的梦里,有魏忠贤陷害忠良,鱼肉百姓,欺瞒皇帝;我的梦里,是明朝的衰落,是连年的征战,是苦不堪言的百姓,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

回首整个明朝,好人多,坏人也多;能人多,坏的能人还多;好事多,好心办坏事的更多。明朝之所以衰败,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财政赤字,二是朝廷腐败。说白了,就是国家没钱,大臣还不管事。崇祯皇帝再有责任心,再勤奋努力,也无力回天,因为大明朝气数已尽了。朝廷的官员,从上到下,有几个人不贪污,有几个人没受过贿?明朝末年,农民军起义,后金骚扰边境,不停地打仗,不停地向百姓要钱,再赶上旱灾,大明朝不亡才怪。

明朝亡不亡,其实跟我没关系,明灭元,清灭明,已成定局。但是,一想到那些无辜的百姓,一想到那些被陷害的忠良,一想到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可怜人,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同样是生命啊,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衣食无忧,而有的人就要为生计奔波;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横行霸道,而有的人就要忍气吞声,任人欺凌;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主宰别人的`生死,决定别人的命运,而有的人就要默默的承受。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享有生存的权力。最重要的,我们平等地享有生活的权力。

明朝早已经结束了,那些历史终究只是历史,我们无力更改,也无力挽回,我们能做的,只有吸取教训,让现在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幸福。

不禁又想起了初中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自古至今,大同社会是每一个朝代,每一位领导者,每一个百姓所共同期望的。我也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能有一天,不再听到某某官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什么什么徒刑;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能有一天,不再有黄金大米,毒馒头,三聚氰胺奶粉;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能有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能够挂满笑容,即使是对待陌生人,也会很真心地为她祈福。

我相信,我的这个梦想,不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却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我也相信,有朝一日,我的梦想,能够实现,我的中国梦,能够圆满!

文章来源:《管家河套花儿日记选》(管炳圣主编)。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已经上过多次,也拿来当过赛课篇目,今日又拿来做公开课,不是我不负责或随意地把旧日已有的东西拿出来充数,可以说,我更加细心地备课,更加讲究设计感和现场感,因为我想要超越两年前的我。今日的我在新的一轮循环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怎样把我已经激情过的文章跟他们再来一次崭新的碰撞,怎样才能收到我更期待的效果,这才是我要考虑的。新的尝试,新的挑战,我要在这种循环的教学中去寻求新的变化和心的变化!

首先值得我欣慰的是我高一(9)班的学生,我们的准备仅仅限于早读的时候通读了两遍,但是同学们这节课上的配合,跟着我一起入境出境,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我的预期,他们的掌声足以表达他们对自己的肯定和对我们师生合作的满意。

其次,就本节课的设计来说,我觉得我应该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1、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

演讲是技巧性较高的语言表达,还确实不是一节课内可以让同学们学会的,只能说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有点演讲的味道,所以关于演讲的技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地贯彻和练习,让尽量多的学生能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

2、了解本文的演讲内容。

对内容的理解是学习任何一篇文章的先决条件,这篇文章内容简单,思路也不复杂,我把全文的内容解读为如下四个环节:受苦难——来聚集——说梦想——唱自由。其中把聚集的斗争方式和梦想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解读。

3、体会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情感。

金的情感在本文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激情的一面;有愤怒的一面,也有欢喜的一面。这些情感随着金的演讲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是准确把握其情感的基础。相对应以上内容来说,作者情感也在发生变化:悲愤——理智——期待——欣喜。其中把对梦想的期待和自由的欣喜作为演讲的最高潮。

这节课怎样让学生“入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进入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氛围,能跟着他的演讲一起心潮起伏,才算是真的“入境”了,但是光凭对视频文件的观看和对文字的阅读是不足以“入境”的,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让学生“入境”:

1、课前的情境代入法。

课前我让同学们能设身处地,把自己置于这25万聚集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给自己换上黑色的皮肤,作为其中的一员来“切身”体会当时参与聚会的心情。

2、用“我们”的口吻来诉说黑人的生活现状。

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黑人在20世纪中期的真实生活状况,再让同学们用“我们”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分条陈述自己的生活现状,且对同学们的称呼变“同学们”为“同胞们”,进一步调动大家这种羞辱和悲愤的心理。

这篇演讲辞没有特别难理解的词句,马丁·路德·金作为黑人的演讲背景同学们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较多,于是很难做到浅文深教,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但是其中我觉得有一个点是值得大家讨论一下的:马丁·路德·金提倡的非暴力反抗方式。因为社会进入到现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还是存在着许多用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为了在这堂课上教育大家要善良、要理智、要和谐,更加智慧地为自己争取权利,这个问题的讨论还真显得比较重要。于是我抛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封林均和吴佳怿同学说出了暴力方式的弊端,陈抒语同学说出了非暴力带来的好处和受人尊敬,这和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直接相关的。这样比较深度的和有教育意义的讨论就自然达到了我的教学期望。

整篇的演讲辞,处处都可以作为同学们效仿演讲的材料,但是在一节课内,把哪些内容作为演讲的典范,确实需要斟酌和裁定。我选取了四个点,都是经过深思慎取的:

1、黑人对现状的绝不满足。

这里的黑人现状需要同学们来演讲,因为长期的压榨使黑人悲愤与不满与绝不合作的态度在这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2、大声说出我的梦想。

这里的梦想不是某一个人的梦想,是美国所有黑人的梦想,是马丁·路德·金演讲的核心部分,大家今天就是为了说心中的梦想而聚集起来的,所以必须作为文章的高潮部分来模仿演讲。

3、让自由之声在每一个角落响起。

这个地方很多排比句,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地点拿来做排比,自然有他的用意,这时候的情感也是很热烈的,作者希望真正的自由在美国的每一个角落,而不是某些地方实现就行了。

4、一起歌唱古老的“黑人灵歌”

这是比较欣喜的场面,所有的人一起歌唱古老的“黑人灵歌”,能把大家内心的悲愤、羞辱、不满等负面情绪一齐清扫,这是给所有人希望和解脱的时刻,是内心最大的期待,因为情感也最易表达到位。

当然,我们当初的教学设计都是期待圆满的,我们的教学反思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思考和进步,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记忆和影响,才是我们做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希望自己上的每一课或多或少都能留给孩子们一些印迹吧!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简介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2.教师课堂播放课件《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断。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划分本文的演讲思路?

讨论后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讨论后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三、具体研习。

1.演说辞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奴权利的一部法典。作者高度评价了宣言的巨大意义,说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样,作者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黑人仍生活在富裕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

2.由演讲辞第二部分能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吗?

明确:能。第二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原则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原则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财务工作心得体会和感悟(实用15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财务出纳工作繁琐而枯燥,这需要以很好的心
  • 12-22 社区书记述职报告大全(15篇)
    述职报告是对个人工作贡献的回顾和展示,也是向上级表达自己需要的机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员工提交的述职报告,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20xx年在城区办党
  • 12-22 小学一年级开学安全教育班会(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能够提高我们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资源。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活动目的:1、学习学校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对
  • 12-22 保洁公司管理制度及流程(热门20篇)
    公司是一个组织机构,用于实现特定目标并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经济实体。如果你需要写一篇公司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获取灵感和写作思路。1.根据公司的管理工作目标
  • 12-22 中医科护士年度述职报告范文(21篇)
    写好述职报告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和个人发展规划。下面是一份很有说服力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尊敬的医院领导:时间确实是过
  • 12-22 选课检讨书(专业20篇)
    检讨书是一种对自己的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的书面表达。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检讨书。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因为
  • 12-22 社区防诈骗宣传活动活动方案(优质17篇)
    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
  • 12-22 幼儿园春节环境创设方案及流程(模板22篇)
    春节也是传统文化的展示时刻,人们会观赏舞龙舞狮和表演杂技等传统节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期间各地举办的灯笼展览和烟火表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 12-22 简单委托加工协议(优秀23篇)
    在生产过程中,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工工艺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被委托方:
  • 12-22 副主任医生个人工作述职报告(通用18篇)
    述职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找到提升和改进的方向。7.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述职报告这种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