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热门14篇)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热门14篇)

时间:2023-12-22 16:56:14 作者:笔舞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下面是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了解和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帮助。

年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爬天都峰》课文及教案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4)小结,悟理。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4)分角色朗读。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我()向峰顶爬去。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4)指导朗读。(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我”老爷爷互相鼓舞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4、天都峰简介。

二、字词教学:

三、理解课文。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4)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模板

教学。

设计冯家屯小学高艳琴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

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

总结。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老爷爷我(小姑娘)。

高冯家屯小学艳。

年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爬天都峰》课文及教案

今天上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

接着以爬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

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案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1、教学挂图。

2、课件。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 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

例:爬(爬山)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

(五十个同学只有三两个举起了小手)。

生1:爬(爬山)我和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生2:居(邻居)我和谢凝是邻居。

生3:苍(白发苍苍)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起去爬天都峰。

师:哇,你说得好极了,你用的生字可真多啊,看来你是一位造句专家。

(举手的有所增加)。

生4: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奋力地爬上了天都峰顶。

师:表扬他。我不得不佩服你,你真可说得上是一个小小的语言家。

(举手的同学超过半数以上)。

……。

教学反思:

第三,在每一节课堂里都注重学生的说话造句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这班孩子很聪明,但孩子不举手,不愿意发言,有些孩子站起来半天都等不到他一句话。但如果像每一节课这样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后,把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得好的表扬鼓励,说错的地方教师巧妙指导,做到不伤孩子自尊,自信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地锻炼。会说,就一定会写,这样常期不懈地训练,孩子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爬天都峰》教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习××××××××××。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二 次 备 课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习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习。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3 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 汲取 老爷爷

犹豫

《爬天都峰》教案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4、天都峰简介。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

(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

(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

(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

(5)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

(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

(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

(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2)我在爬的过程中在想什么?老爷爷在想什么?

(3)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爬天都峰教案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3、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问题引导,阅读课文。

一、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词语:笔陡似乎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摘抄课文第2自然段,诵读积累。

六、作业:本课配套练习册。

《爬天都峰》教案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爬天都峰》教案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结核病防治的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经历或感受的深刻思考和体验的表达。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所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经验和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扩大我省“3
  • 12-22 暑假工计划书(汇总14篇)
    暑假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暑假即将到来,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一个较为完美的暑假计划应该包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合理安
  • 12-22 工作出错返工检讨书自我反省(优质15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作出相应调整。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检讨书范文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
  • 12-22 卫生所工作计划(汇总20篇)
    卫生工作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和差异性。如果您正在制定卫生工作计划,不妨参考一下这些卫生工作计划范文。根据米村镇卫生院部署结合我村卫生所
  • 12-22 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心得体会(专业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更多的成长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一、要重视考前复
  • 12-22 公司颁奖典礼致辞开场(热门17篇)
    在人类社会中,典礼一直扮演着承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角色。在下面的典礼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者们的情感表达和对过去的回顾。合:大家——下午好!(掌声)。甲:北风挡
  • 12-22 大学生活委员工作报告(通用19篇)
    写工作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周期性的工作报告对我们的工作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写作要点,希望对大
  • 12-22 疫情防控个人工作鉴定(优质18篇)
    工作鉴定不仅是对员工的评估,也是对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进行优化的机会。以下范文包括了工作鉴定的解读和解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工作鉴定的方法和技巧。
  • 12-22 我学会了干农活(精选18篇)
    优秀作文可以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它在文字中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这里有一些获奖作文的摘录,给大家展示一下优秀作文的风采。
  • 12-22 大学教师工作计划结束语(优秀19篇)
    教师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师工作计划示范,供大家学习和借鉴。能够健康成长,实现自己做为一个体育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