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农业调查报告大全(17篇)

农业调查报告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0 23:31:14 作者:HT书生农业调查报告大全(17篇)

调查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调查报告范文以清晰的逻辑和条理展现了调查结果和结论,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信息,它是一种资源,它是一门科学,它是一个产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如果我们抓住了信息化这个关键,就意味着抓住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一、统计报表工作。

全年的统计报表任务圆满完成。每周二上报晋中市市场与经济信息科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调查表40多期,每个数据都经过市场实际调查,做到准确、及时。今年蔬菜价格基本平稳,猪肉、羊肉、牛奶价格与往年持平。

二、基点调查工作。

此项工作从3月份开始,每月18日向全市5个乡镇7个村收回报表,统计汇总后连同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分析25日前以电子表格形式网上传输上报。汇总数据200余个,农情分析报告9份。

xx市3月份农情分析。

进入春季以来,我市农资部门备肥情况:尿素3000吨、碳氨5000吨、磷肥3000吨、复合肥4000吨、硝酸磷肥20xx吨。农药:6吨、农膜:60吨。玉米种子20万公斤。为我市春播春管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近日,我市农业局与工商、质检部门共同打击农用物资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化肥等的销售,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xx市6月份农情分析。

1、农业生产长势良好。今春以来,连续不断的降雨为我市小麦生长、秋作物播种都带来了很好的墒情,小麦预计比去年增产37。秋作物播种比较适时,苗情好,预计增产30。

2、畜牧业滑坡。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偏低,养殖户由于成本高,赔本养殖,每头猪赔本50-80元。仔猪价格低,但养殖户并不看好养殖,价格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3、沼气建设继续发展。由于政府的支持,我市新建沼气20xx立方,正筹备开工修建的有200余户。

上半年农村经济收入稳定,但生产支出较往年上涨,农民人均出收入上半年下滑。

xx市8月份农情信息分析。

1、大秋作物预计增产。今年由于风调雨顺,我市玉米、高粱、谷子长势良好,预计增产20。

2、畜牧业恢复性增长。近期随着猪肉市场价格高涨,养殖业又呈恢复性增长趋势。

3、蔬菜面积减少。由于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稳增,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但是蔬菜价格还比较稳定。

4、沼气发展进长迅速。

xx市9月农情分析。

秋粮丰收。我市秋粮面积26万亩,秋粮播种底墒好,中期生长雨水充足,产量增加。

小麦播种底墒好。今年雨水充足,利于小麦下种,我市丘陵小麦播种基本结束。

我市沼气建设进展迅速,到9月底,全市共建成朝气池900余座。

xx市10月份农情分析。

1、回茬冬小麦播种推迟。今年由于大豆收割较晚,冬小麦播种推迟了半个月。往年大部分在国庆节前后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但今年大部分回茬小麦播期推迟到10月15日左右.

2、农民家庭收入情况:由于今年上半年养殖业一直处于低迷,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打工。总体来说,今年大秋产量提高,玉米价格高,农民的收入还是略有提高。

三、市场信息工作。

(一)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目前我市10个乡镇基本达到了“六个一”标准,即有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一台微机;一条上网线;一处信息公务栏;一套服务制度,并注册应用了“一站通”。

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今年重点在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中介组织及村干部中发展。要求每个乡镇首先发展3-5名,全市发展了64名农村信息员队伍,并登记注册。尤其是我市义安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不仅涉及到农业技术、信息、农机等信息,而且涉及到房屋租赁、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空车搭载、广告代理等内容,服务群众,广泛接受信息,全方位服务。

(二)“‘三电合一’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实施情况。

从20xx-20xx年,我市将发展10400户农户通过电脑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电话自动语音系统了解信息。目前,我市9万农户,电脑拥有数量为3000台,其中能上网的占80,但大都为拨号上网,而且拥有者大都为龙头企业、村干部、农村网吧、专业户等;电视拥有者7万户,接入闭路占30;电话用户占40。20xx年11月24日我市组织了农资经营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营销大等50余名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对农业信息做到“会收集、会分析、会发布”。今年在20xx年发展的3000户上网查询信息的基础上,我站继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关、宋古、绵山等乡镇进行宣传,大都数农户学会了自主通过电视接受转换器查询农业信息,逐步尝试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5000农户了解到可以通过拨打1600110电话查询有关农业知识和法律、医疗等信息。

(三)信息报送情况。

今年我站将我市的农业发展动态、重点工作的进展总结及重大农情等30余条信息及时地发布在晋商农网上,尤其是今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由于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乡镇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我市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目前,我市农村户用沼气达1500余个。为了使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卓有成效,我站负责编写十天一期的沼气简报,主要宣传全市沼气的建设动态、经验、注意事项和沼气建设的技术管理等情况,共出沼气简报12期,为我市沼气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支离破碎,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今年由于客观原因《信息快报》没能及时地送到乡镇、村民一级,原本逐步完善的信息网络未能更加完善,信息服务工作下不到农民手中。

2、信息获取的渠道窄。由于经费,工作能力等原因,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网络报刊,不能深入市场,更不能走出去,这样造成信息陈旧、落后、无效。

3、“三电合一”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进展缓慢。由于农民资金有限,对信息资源的投资不足,使机顶盒、电脑上网两项工作的推广进展缓慢。

今后打算:

1、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大户的信息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坚持以销促产的原则,重点对我市的优势农产品进行网络及跑市场的方式进行宣传,争取1—2项农产品能打开外面的市场,进一步扩大种植生产面积、规模,逐步把我市农业做强做大。

农村农业调查报告

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xx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主题报告。新一界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投融资体制、产业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叶、烤烟、晾晒烟、干果、香料、药材、香菇、雪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个方面分13个专题开展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立足于研究解决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普遍性的问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于5月12日与这项工作的责任人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

一九九八以来,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根据腾冲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xx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叶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农村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xxxx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

xxxx位于xxxx城以东15公里处,辖区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202国道、沈吉铁路、沈吉高速东西并行从镇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1个社区,总人口16828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3人。耕地确权面积为75875.8亩,林地面积23.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5%,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清河的发源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享有“东北药材生产第一镇”和“龙胆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主导的农业乡镇。

在全镇现有耕地中玉米种植26000亩,水稻5000亩、大豆2500亩、中药材种植40000亩、绿化苗木1000亩。畜禽养殖86.8万只(头),其中养猪9500头,养牛3850头,养羊5100只,养鸡85万只。

xxxx种植中药材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药材产业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全镇13个村村村发展了中药材,有药材专业村6个,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户有3120户,有6120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业,全镇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8家,有规模药材加工企业9家,其中2020年新建1家,有家庭农场25家,农村经纪人55人,这些对当地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药材的加工企业对稳定药材市场的价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一)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按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在打好种业翻身仗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玉米抗旱和抗倒品种,鉴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18年、2019年、2020年风灾、旱灾、春季冻害对我镇大田作物、中药材造成严重影响,我镇玉米受灾面积达到5000亩,减产粮食1500吨,经济损失300万元,中药材受灾2000余亩,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因此我们农业部门在全镇推广玉米抗旱、抗倒伏品种,如108、先锋系列品种,根系发达,抗旱性强,以确保玉米的稳产。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优质水稻,全镇5000亩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如稻花香这个品种既优质产量也较高,适合本地生产。中药材种植方面积极引导药农增加覆盖物等措施,抵御春季冻害保证药农增产增收。

二是在畜禽良种繁育方面,主要推广改良黄牛,推广品种,引进西门达尔牛品种,生长快,抗病强,全镇2020年改良达1000头,增加产值1000万元,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三是种子经营方面,全镇有5家农资商店,销售各种粮食作物种子,农民购种的主渠道仍然在县城的种子商店购买,在xxxx商店购种的都是种地小户。种子经销商服务意识非常强,在孤山子村建设300亩的玉米品种示范田一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

四是在种子质量监管方面,镇农业站积极协助县执法大队,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对全镇种子销售点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抓源头,把质量,做好良种示范基地检查和市场监督检查,通过共同努力,我镇的种子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种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近几年没有假种、假肥、假药情况发生。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药材产业再上新台阶

1、积极推进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推进有机中药材产业发展,全镇发展有机中药材种植2万多亩;因为药材产业是高效产业,刺激农户大量施用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

2、秸杆综合利用方面,全镇每年新播药材8000亩,投入到药材覆盖的稻草为3200吨还田。近两年新建村集体养殖场三家,一些玉米秸杆转化为饲料。

3、药材生产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拣出,地膜使用量大大减少,近几年我镇很抓药材生产,龙胆草、苍术等药材根须在起挖的时候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全部拣出,净化了土地。

4、农药使用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中高毒农药在农作物生产上使用的逐年减少。

5、畜禽粪便得到有效治理,农田地力得到有效改善。为更好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肉牛养殖产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民发展现代农业。例如:新民屯村,现存栏肉牛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牛粪经生物发酵后还田,全部用于有机蔬菜生产,2020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17.5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孤山子村、幸福村、长春屯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每年除消化处理养牛场所产畜禽粪便外,还可消化处理周边地区秸杆1000余吨,有效改善和保护英额河上游水源地水质及防止农民焚烧秸杆污染空气,真正实现了养、排、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

(三)取得成效。

1、全镇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我镇农业站在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试验了玉米秸杆覆盖种植技术试验,在丁家街、大石沟、英额门等村,采用免耕高留茬栽培的玉米每年在5000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增产明显,得到农户的认可。2021年落实重型农机免耕播种2060亩,采取保护性耕作模式,既起到培肥地力,保护土壤又能使玉米根系牢固,抗风抗倒。

2、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xx和xx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xxx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3、引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业站技术推广员多次深入到各村,向农户讲解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主要讲解施肥的时间、方式,农药的配比、喷施方式等等,哪些是禁用农药,以及农药瓶使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准随意扔掉造成二次污染。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改变农民的一些不良习惯要相信科学,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我们的产品让人吃的放心。

4、争取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做大中药材产业,2020年我镇积极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由于准备的不充分,没有申报成功。2021年我们又进行了申报,到目前为止,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获得省政府的推荐,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农业农村部。4月2日在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经审批后可获得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元补贴。

强镇项目主要围绕扩大基地规模,建设道地药材集散中心和中药材深加工三个方面,具体提出了五个项目。分别是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椽子沟流域万亩药材景观带建设、千亩龙胆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东北道地小药材集散中心(即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切片厂(原产地趁鲜切片)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近期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落实。

1、药材种源复杂,急需审定提纯。目前全镇有20多个药材种植品种,主栽龙胆草已严重退化,从91年种植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近几年越冬冻害经常性发生,从而导致药材减产、甚至绝收。

2、关于龙胆草药材秧子焚烧的问题。我镇是药材产业特色乡镇,种植龙胆草近1.5万亩,其秸秆处理普遍性采取焚烧处理,优点是可以有效杀死各种越冬病虫害、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确保药材更好的生长。处理秸秆的最佳时间在4月8日到12日之间,气温高的年份可能提前或延后,但此时正值防火戒严期,与上级要求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相冲突。

3、因没有回收机制,农药瓶袋随意丢弃现像仍十分普遍,易引发水源污染。

4、保护性耕作工作难度较大。我镇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一些好的地块、大块地多是种植药材,玉米种植多是零散地块,现在上级要求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工作,实行重型免耕播种机播种,全镇任务数为2060亩。此项工作难度较大,一是村干部村民对此耕作方式不认可。二是土地零散机械播种难度较大。我镇保护性耕作是从2009年开始按照上级政策进行试验,当时采用玉米高留茬免耕技术,采用点播镐进行播种,大约做了3年,1万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有所增产,一些低洼阴凉地块不适合免耕技术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镇党委、政府将高度重视,结合我镇实际,重点研究,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有效推行。

1、加强农村机耕路的维修、维护工作。农村机耕路建设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镇村自行实施等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对比标准能高些,效果好些,但数量较少。因机耕路多是在沟沟岔岔,建设时因资金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且没有边沟等,一到雨季,一场山水就把路冲毁。在维护方面,每年镇村都要投入资金对破损地段进行维修,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抓好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一是抓住制药厂和中药饮片厂“溯源”机遇,引进药企自建基地。实施封闭式、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把基地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实施企业带动农户。由药企或者药商按照市场要求向药农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中药材保护价,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合作社联农户。利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采取土地流转或者入股的方式,提倡集中连片搞标准示范园建设,便于集中管理,进一步起到引领和推广示范作用。

3、弘扬健康养生新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供货于市场,要做好上游下游产品开发。要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加快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融合。要推广中药材养生理念,将药膳、药浴、药熏等现代休闲方式引进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发展药食同源品种。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在玉竹煎饼、紫苏油、黄精切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药膳、药浴、药熏等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同时,重点打造农家游系列项目,将中药材景观带与果蔬采摘、满族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原生态观光旅游、中药健康体验的风景区和绿色旅游景观带。

暑假农业调查报告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1+5=1+19=。

2+3=2+4=2+18=。

4+1=3+3=……3+17=。

3+2=4+2=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8+7=。

3-1=……15-7=……。

3-2=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蔬菜是xx市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农产品,居民不仅要求其数量充足,价格平稳,还逐步关注内在的质量安全、营养成分情况。xx市作为xx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基地,推进基地产品准出,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一、xx市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xx市是xx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基地,70%的蔬菜产品销往娄底中心城区。据2012年数据统计,全市该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总产量54.5万吨,总产值逾8.8亿元,是仅次于粮食种植的第二大农业作物。近年来,xx市认真落实蔬菜生产质量安全责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加强基地准出监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有力地促进了该市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以来,该市蔬菜产品在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和xx市农业局组织开展的例行监测中,受检样品合格率始终保持100%,未发生一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xx市蔬菜生产基地推进产品准出制度建设的主要特色。

(一)强化过程控制,确保地产蔬菜安全放心。认真落实蔬菜生产安全监管各项制度,集中行政、技术、认证、执法等资源,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过程控制。抓好产地准出。逐步建立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以产地准出工作为抓手,建立做到“三个不上市”,即:不承诺不上市、不检测不上市、不合格不上市。目前,全市2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均签订了质量承诺书,潘塘蔬菜专业合作社、西溪蔬菜专业合作社、麒麟山庄蔬菜专业合作社、桥头河星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四个单位利用“xx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三年(2012-2014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建立了自律性检测室,对各自产地产品实行上市检测准出。加强培训告知。有组织分层次开展培训,每年组织10多次培训活动,受训人数上千人次,发放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资料万余份。今年10月24日-26日,我局结合“阳光工程”与xx市工贸中专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对各乡镇农技(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站长、乡镇农产品监管站检测工作人员、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共100余人进行了免费培训;细化责任签约。在xx市府领导和乡镇政府领导签订食品安全责任协议的基础上,我局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蔬菜安全工作专门与各乡镇农技(监管)站负责人签订责任协议,同时,督促各乡镇抓好与村一级、蔬菜生产基地以及种植大户的承诺书的签订;加强监督检查。每年制订了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基本做到每月每镇覆盖和每年每基地覆盖。同时,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净化农资经营市场。近年来,我市接受的省农业厅和xx市农业局的例行监测中,受检样品合格率为100%。

(二)推进无公害认证,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近年来,我们积极拓展思路,进一步推进蔬菜无公害认证申报,扩大蔬菜无公害认证产品的覆盖面,提升我市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利用下乡指导、培训等平台,宣传无公害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合作社积极开展无公害认证工作;协助制度建设。协助各认证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健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以及蔬菜产品质量突发事件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步推进蔬菜产销工作全程制度化,从制度上确保蔬菜生产的质量安全;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学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工作程序,结合蔬菜实际情况,确定单位面积的认证产品和产量,部署好具体的工作方案,形成紧凑的工作安排,在工作过程中,督促检查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对生产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规范其日常生产管理。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388公顷,其中蔬菜674.399公顷,“三品一标”农产品39个,其中蔬菜“三品”农产品32个,即xx市星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潘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西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湘中无公害蔬菜开发有限公司3个。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工作,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示范带动蔬菜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式。按照“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标准化、统一检测、统一标识和统一销售,发布操作规程,建立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质量管理制度,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行绿色综防技术应用。指导蔬菜生产上选用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以杀虫灯、防虫网、色板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安全使用农药和使用安全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品牌化销售。注重品牌培育,在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的`基础上,强化品牌化销售,xx市星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相继拟注册肖老爷红薯粉丝,红薯粉皮商标。

(四)推进档案蔬菜建设,保证质量安全可控。普发《田间档案记录》,健全生产资料进出使用登记,要求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以及20亩以上常年蔬菜种植户对蔬菜生产过程中各项农事操作进行档案记载,实行“一基地一档案”、“一户一档案”,提高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时,逐步对生产基地进行编码,对每个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每个田块、每个大棚逐一进行编号,与生产过程同步,对每一个编号记录从种植到采收的所有田间管理和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从源头上做到到蔬菜身份的可识别、可追溯。

虽然该市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地准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蔬菜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蔬菜种植一线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紧缺;监管资源和能力不适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要求;蔬菜种植的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等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蔬菜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其一,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散户参加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运行“两头统、中间包”措施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重点做好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农药使用做到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确保安全使用农药。其二,组建蔬菜合作社联社,解决分散蔬菜合作社单打独斗的局面,推进区域内整体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发挥蔬菜合作联社在规范分散种植、强化生产计划性,以及在生产、销售、市场信息、政策宣传、人员培训以及投入品管理(农药、种子、化肥等)中的作用。其三,探索建立蔬菜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自我约束功能。蔬菜协会可以调解购销矛盾、稳定市场秩序、反映菜农的利益诉求,还可以加强对蔬菜行业的自我约束、菜农的培训、市场信息的交流。

(二)加大对基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资源投入。其一,保障市、乡镇、村三级监管体系的运转经费。按照xx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要求,在现有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中增挂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牌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人员经费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财政预算,保障市、乡镇、村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转。其二,落实村(组)农产品质量监(协)管员经费保障。每个村设立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监管员,村(组)监(协)管员工资、社会保险等人员经费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由市、乡镇两级财政按比例分别承担,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放,及保障村(组)监(协)管员工作的经费,也完善对村(组)监(协)管员的必要监督。其三,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建立有效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三)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其一,在农资购买使用高峰期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资法律法规,传授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加大12316为农服务热线、12331食品安全举报热线、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12365产品质量投诉热线等便民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便于联系农民的优势,实行群防群治。其二,我市蔬菜生产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低差,加强其培训。其三,加大对乡镇监管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统一对技术人员上岗资质进行培训,全面推广持证上岗,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检测质量和效果。同时,逐步探索加强对蔬菜种植散户的安全监管。

(四)改善蔬菜流通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效益水平。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进蔬菜贮运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农超对接”、“农标对接”、“农社对接”、“专业合作社+超市”和“团购直销”等途径,积极拓宽蔬菜流通售渠道,减少蔬菜销售成本,提高蔬菜生产附加值。同时,重视金融信贷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提供低息贷款,解决部分蔬菜种植大户的资金紧张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会议精神,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指导,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农业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全年目标的37.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的53.2,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563元,增长4.1。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1、夏粮再创历史新高,秋熟生产基础扎实。夏粮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同步提高。夏粮实际播种面积82.34万亩,同比增加28.96万亩,其中小麦75.94万亩,同比增加29.10万亩。夏粮平均单产38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01公斤,同比分别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粮总产31.86万吨,同比增加12.88万吨,增长67.9。油菜种植面积19.9万亩,同比减少2.78万亩,单产147.7公斤,同比增加13.7公斤;春播蔬菜11万亩,总产1.67亿公斤,同比增加220万公斤。粮油蔬菜生产实现了“以夏促秋”。今年全市栽植水稻66.63万亩,上争水稻良种补贴项目30万亩,农民直接受益300万元;重点推广了宁粳1号、武香粳14和盐稻9号等优良品种,机插和抛栽占水稻总面积的80,条纹叶枯病防治扎实开展。目前,水稻已进入搁田期,群体密度适宜,长势较好。

2、林业绿化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全市新栽意杨289.9万株,完成年度计划的138;成片造林面积3.4万亩(含农田林网折合1.6万亩),完成泰州考核指标的190;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60公里,建设绿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8个百分点。全市新栽意杨的92由个人投资,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公退民进”。苗木成活率达85,同比增长12。春茧总产10万公斤,单价28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3。全市银杏挂果树102万株,预计今年白果产量40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3、畜禽品种改良加快,防疫进一步加强。在市委、市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励下,畜禽品种更新速度加快,规模养殖比重上升。目前,全市栏存二元母猪1.73万头,波杂山羊9.84万只,分别占养殖总量的22.6和37.4,波尔种公羊已超过40只。1-6月份,全市引进新扬州鹅16万羽,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全市新增栏存二元母猪5头以上和肉猪20头以上养殖户670户,其中新增千头猪场4家。上半年共注射牲畜口蹄疫(五号病)浓缩苗99.2万毫升,禽流感油乳苗261.7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12万羽份,猪链球菌苗54.5万毫升,免疫生猪105万头次,家禽585.5万羽次,抽样检测家禽血样948份,牲畜血样110份,规模养殖户防疫密度达到了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三资”农业成效明显。1-6月份,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5.64亿元,实现利润634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8和24.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8和54.8。农产品出口创汇2889.8万美元。耗用农产品70万吨,同比增长26.9。11家列入泰州市统计考核的龙头企业新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8993万元,新增从业人数467人,二次分配返利农户456万元。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在建及竣工项目159个,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8.1,其中外资项目1个,实际投资24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7.5,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2个。

5、新农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共栽植各类苗木16.54万株,新建垃圾箱538只,整治河沟77条,总长94.6公里,动工土方34万方,投入295.8万元。农村“52”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共完成水利建设总土方672万方,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疏浚整治干河39公里,中沟212.15公里,已竣工和开工建设桥梁41座。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1910万元。国家、省级项目示范区共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万亩,完成各类土方58.8万亩,铺设道路55.4公里、硬质渠道48.9公里、中沟建筑物69座、小沟建筑物647座,新改建电站37座。新增插秧机226台、麦油高性能联合收割机64台,变型拖拉机120台,跨区作业42.6万亩,收入1784万元。上半年,共申报耕地占补平衡补充项目库项目99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0个、开发项目8个、复垦项目61个。68个已实施项目新增耕地2422亩。农业项目上。

申报省科技厅项目7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项攻关项目1项成果示范推广项目5项;申报省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项目2项、市财政支农入库项目105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3项。

6、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围绕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引进,不断加大经济薄弱乡镇扶贫开发力度,上半年共发放小额贷款1230万元。认真开展村级债权债务统计核实,扎实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合格乡村创建。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议筹资预算总额1426.8万元,总工日207.2万个。上半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向省争取扶持项目3个,至目前,全市经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6家,并在姚王镇成功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1-6月份,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8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8;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8.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5.5万人,省内市外就业11.7万人,省外输出就业11.3万人,境外就业1340人。上半年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4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病虫害及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对水稻生产威胁大。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暴发,纵卷叶虫和褐飞虱预计呈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形势较前两年更为严峻,且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台风等不确定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年的秋粮产量。

2、畜禽生产价格低迷,防疫体系日趋弱化。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前几年一直在高位运行,刺激了猪业发展,目前无论是母猪还是肉猪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毛猪价格从年初370元/担跌至目前的280元/担,跌幅达24。家禽及禽蛋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不畅,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和家禽养殖利润下降,总量减少。至6月底,全市生猪栏存51.4万头,同比下降5.3,出栏肉猪42.4万头,同比下降4;家禽栏存524万羽,出栏358.6万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层防疫体系薄弱,乡镇兽医站防疫经费不到位,人员工资无保障,人心不稳,推进难度大,急需加快实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3、高效规模农业比重较小。全市亩纯效益超过元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1.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0.1。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仅集中在银杏、肠衣、斑点叉尾t加工等少数农产品上,高效规模外向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偏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强。

4、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国家、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强,有的由于部门不协调,使优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影响企业发展。以饲料、兽药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因畜禽养殖总量下降导致生产、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5、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强化。由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符合技能培训要求的.师资、资质和固定的培训场地,导致2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没有通过省级认定。

三、下半年思路及措施。

1、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农业增加值23.9亿元的全年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种植业上,积极开展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纵卷叶虫和褐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加强水浆管理,立足抗灾减灾,努力实现秋粮丰收;加强银杏园间套复种,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谋划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种子质量,做好秋播准备。养殖业上,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场占有率;组织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会战,确保畜牧生产平安发展;加强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特水养殖,增加农民收益。林业上,认真抓好银杏树管理,促进白果丰产增收;加强意杨病虫害防治,提高意杨管护水平;开展造林潜力调查,推广机制创新典型,为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做好准备。

2、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召开全市“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会议,出台激励政策,突出扶大做强具有较强示范、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骨干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农业新的增量,力争今年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增长3-5,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创新投入机制,培大培强龙头企业,从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中明确10-15家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从新发展的龙头企业中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较快发展速度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长为骨干企业。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资政策,加快银杏产品的加工转化。

3、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半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扩大试点面,力争在下半年启动第二批14个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通过政府推动,对24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整改,力争10月份通过省第二批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继续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建筑、服装缝纫、机械制造等项目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电视电台专栏,完善职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信息,拓宽转移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5、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深入开展“221”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村千户”挂扶,强化“关爱工程”实施,抓好小额贷款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和村,扩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继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督查。严格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水稻直补项目。加强村级新增债务控制情况执法检查,组织好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创建考核验收,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申报省科技厅项目7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项攻关项目1项成果示范推广项目5项;申报省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项目2项、市财政支农入库项目105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3项。

6、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围绕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引进,不断加大经济薄弱乡镇扶贫开发力度,上半年共发放小额贷款1230万元。认真开展村级债权债务统计核实,扎实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合格乡村创建。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议筹资预算总额1426.8万元,总工日207.2万个。上半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向省争取扶持项目3个,至目前,全市经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6家,并在姚王镇成功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1-6月份,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8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8;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8.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5.5万人,省内市外就业11.7万人,省外输出就业11.3万人,境外就业1340人。上半年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4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病虫害及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对水稻生产威胁大。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暴发,纵卷叶虫和褐飞虱预计呈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形势较前两年更为严峻,且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台风等不确定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年的秋粮产量。

2、畜禽生产价格低迷,防疫体系日趋弱化。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前几年一直在高位运行,刺激了猪业发展,目前无论是母猪还是肉猪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毛猪价格从年初370元/担跌至目前的280元/担,跌幅达24。家禽及禽蛋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不畅,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和家禽养殖利润下降,总量减少。至6月底,全市生猪栏存51.4万头,同比下降5.3,出栏肉猪42.4万头,同比下降4;家禽栏存524万羽,出栏358.6万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层防疫体系薄弱,乡镇兽医站防疫经费不到位,人员工资无保障,人心不稳,推进难度大,急需加快实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3、高效规模农业比重较小。全市亩纯效益超过2000元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1.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0.1。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仅集中在银杏、肠衣、斑点叉尾t加工等少数农产品上,高效规模外向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偏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强。

4、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国家、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强,有的由于部门不协调,使优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影响企业发展。以饲料、兽药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因畜禽养殖总量下降导致生产、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5、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强化。由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符合技能培训要求的师资、资质和固定的培训场地,导致2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没有通过省级认定。

三、下半年思路及措施。

1、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农业增加值23.9亿元的全年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种植业上,积极开展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纵卷叶虫和褐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加强水浆管理,立足抗灾减灾,努力实现秋粮丰收;加强银杏园间套复种,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谋划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种子质量,做好秋播准备。养殖业上,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场占有率;组织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会战,确保畜牧生产平安发展;加强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特水养殖,增加农民收益。林业上,认真抓好银杏树管理,促进白果丰产增收;加强意杨病虫害防治,提高意杨管护水平;开展造林潜力调查,推广机制创新典型,为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做好准备。

2、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召开全市“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会议,出台激励政策,突出扶大做强具有较强示范、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骨干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农业新的增量,力争今年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增长3-5,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创新投入机制,培大培强龙头企业,从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中明确10-15家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从新发展的龙头企业中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较快发展速度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长为骨干企业。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资政策,加快银杏产品的加工转化。

3、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半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扩大试点面,力争在下半年启动第二批14个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通过政府推动,对24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整改,力争10月份通过省第二批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继续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建筑、服装缝纫、机械制造等项目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电视电台专栏,完善职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信息,拓宽转移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5、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深入开展“221”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村千户”挂扶,强化“关爱工程”实施,抓好小额贷款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和村,扩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继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督查。严格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水稻直补项目。加强村级新增债务控制情况执法检查,组织好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创建考核验收,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胡锦涛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订单农业,切实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的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维护和保障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扶持一批农村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是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制,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使企业和农民形成互利互惠,兴衰与共的一体化经营实体。

五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水平;同时,抓好农产品的优质化,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企业对原料的不同需求。

三、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上实现新突破,提升我市农产品档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品牌的创建开展标准化工作。

一是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从种子、种禽、种畜、种苗木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逐步在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是围绕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围绕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今后两到三年内我们要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和我市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相关标准的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要在如何形成品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创建名牌,扩大市场上做标准化文章。

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口抓紧抓好。坚持以点带面,建设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坚持大宗农产品按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生产,地方名、特、珍、稀产品按有机食品要求组织生产。

四是严格投入品的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完成产品的申报认证。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到,全市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龙头企业采用的原料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也取得突破。

四、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一是积极引进开发一批优质新品种。种植业要确保主要农作物一年推出一年新品种;畜牧水产养殖,要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满足农民发展养殖的需求,力争全今年养殖业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生态农业和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农药、兽药、肥料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是围绕六项优质农产品和三大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推广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即保温设施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化调技术、测土配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轻型栽培技术、水果保优技术、立体养殖技术、高效种养模式技术等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办各类示范样板,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引导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加快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放大窗口,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三项工作,办好办精“××农业信息网”。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动态信息,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要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要逐步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民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五、在农业行政执法上实现新突破,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经营秩序。

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涉农单位和广大农民依法治农护农的法治观念,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和对坑农害农的严厉打击,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进入市场,杜绝或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切实贯彻执行“执法四制”。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执法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力争农业执法再有新的突破。

六、在劳动力转移上实现新突破,减少农民促进增收。

从世界经验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就业比重就下降1个百分点。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能够明显影响农民收入。美国等国家的人力资本之所以在其农业生产经营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结果提供了规模经营和人少地多这样一个农业人力资本的收益条件。因此今后我们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二是要把自由外出与有组织输出相结合。尽管劳动力的转移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积极支持农民的自由外出务工,但也要特别强调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三是要把提高就业技能与树立良好形象相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在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上下功夫,更要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要切实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技能,提高我市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要强化品牌效应,在培育农民工品牌上下功夫,靠品牌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

四是要把加强管理与强化服务相结合。外出务工者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我们再用老思路、用原来管理农村和农民的做法已经不行了,要积极探索和寻求新的管理办法。

农村农业调查报告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调查报告

为了助推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xx月中旬,区人大调研组分别到区农委、xx、xx、xx以及xx柠檬、xx豆瓣厂、xx食品有限公司、xx生态园露营基地、xx农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xx农民新村和柠檬、花椒、草莓、花卉苗木、~鳅、观赏鱼等种养殖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和相关单位情况汇报,对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实施“百村百园”和“三线四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多举措促进农村居民快速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7.82亿元,同比增长4.8%;农业增加值达到47.15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82元,同比增长11.5%.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xx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全国、全市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和重大活动多次在我区召开,有力的提升了xx农业综合影响力。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渐成规模。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集聚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土地面积1万余亩,核心区内实施了道路、天然气、自来水、高规格节水灌溉、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韦灌路产业大道、琼江大桥已建成通车,新增人行道路灯100余盏,实施道路景观绿化1万余平米,建成蔬菜博览园和现代农业展览馆,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机械化率达到76%。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围绕绿色蔬菜、生态畜禽、优质粮油、观光农业四大产业,以罐坝、渔溅、郭坡、中渡四个村为主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全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xx年,核心区内新发展龙头企业34家,新增收入158154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达7000余户。核心区内,太安镇发展有龙头企业10余家,发展有机蔬菜基地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余亩、渔业基地4000亩、苗木基地1500亩和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三是产品营销体系提档升级。农村电商有序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互联网+”工程,大力培育xx电子商务协会及汇达集团等本土企业建设涉农电商平台,以“潼惠网”、“三块石”为基础,搭建xx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目前,朴真、润优、农龙、汇达柠檬、健能等近20家农业企业在京东、阿里巴巴、一亩田、易田、西部电商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各农业企业授权在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网店、微店也在逐日增加,农产品交易额突破6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特色效益农业异彩纷呈。

一是发挥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度逐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树立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积极打造崇龛油菜花、太安蔬菜博览园、农业展览馆等农业产区,开发阳台盆栽蔬菜,建设农民新村,创建“xx农家”,促进“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大力开展菜博会、菜花节、玫瑰花节、桑椹节、梨花节、柚子节等农业节会,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79个、绿色食品65个、有机食品42个,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农旅融合理念不断深化。如xx镇,目前发展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各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点60多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0%.

二是发挥规模效应,农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在核心区内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集群,引进了帝安、汇达、岩泉豆瓣等柠檬、蔬菜、水果冷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明显,基本建成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为xx主城“大菜园”.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大户有3000个,注册家庭农场2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10个,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个。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产量39.05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83万亩,总产4.68万吨,其中油菜面积28.3万亩,总产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特色经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40.9万吨,其中柠檬种植面积13万亩;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生猪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142万只;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

三是发挥项目优势,农业多样化特色鲜明。全区实施了“百村百园”工程,围绕蔬菜、粮油、水产、经果、中药材等,培育主导产业,助推“百村百园”工程村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89个专业村和标准园。从我们调研的太安、柏梓、寿桥等镇情况,特色效益农业也各具特色,效果显著。柏梓镇,以“五线”建设为抓手,以“蔬菜、柠檬为主导产业,花卉、苗木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引进种植大户115户,发展林果经济3.4万亩、苗林花卉亩,种植蔬菜3.5万亩。寿桥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1个,发展专业种养殖大户12户,微商电商3户;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累计达1300余亩,部分蔬菜远销香港、韩国等地,年产值800余万元;新栽植撑绿竹1000亩,产值340余万元;观赏鱼养殖基地规模达到350亩,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三)政府服务务实有效。

一是认真指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职能部门认真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的流转项目协助做好资质、经营能力等审查,逐步建立风险预防、控制和处置机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近60万亩。寿桥镇革新农业发展体制,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采用折资入股、转包、互换、代耕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9880亩,规模经营耕地面积7412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4%和60.8%.

二是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60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2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868人,培训农民707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农机安全宣传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力度。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圆满完成种粮直补审核、汇总、兑付各项工作,全区共计兑付种粮直补资金5931.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041万元。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做好了农机购置补贴,全年推广补贴农机具5882台,下达国家补贴资金700余万元。

四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了优质粮油、蔬菜、玉米、高粱、生猪等农业生产保险,水稻保险达到7.2万亩,玉米、高粱保险达到4.3万亩,蔬菜植保保险完成0.5万亩,蔬菜价格保险达到1.2万亩,生猪保险达到33.6万头。

现代农业示区带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保障乏力,制约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融资困难,缺乏资金保障。农业投入周期相对长、风险又大,加之没有实业抵押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伤”.在太安龙鳅农业调研中反映,目前企业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入资金1000余万,除享受30万元的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补助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基本未融到资。二是用地困难,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流转的农村土地多为基本农田,缺乏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用地,土地经营面的狭小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人才支撑乏力。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工业、商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现在的年轻一代,愿意投身农业的不多,大学生农业专业毕业的愿意在最基层的也非常少。在家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加之基层农技干部的缺失,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如帝安农业2000多亩的用地规模,日常能用的工人也仅20-30人,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用工需求。

(二)一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经营效益较低。由于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对未来市场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研判,加之现阶段我区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容易导致供求失衡,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核心区内不少农业企业存在拖欠租金和工资的现象。

(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种植过程中的污染不断发生。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大部分农膜就地丢弃或焚烧,造成大气环境和土壤污染,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区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部分养殖场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对周边环境及水库、次级河流导致污染.三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镇街垃圾收运设施缺乏,废弃蔬菜随意堆放,任意倾倒,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堆放、填埋或焚烧,多数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是政府对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还不够,在实施中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阵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布局,有的涉农项目、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二是镇街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够平衡,南北差距较大。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村农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一)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突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中的“六大产业片”的布局,坚持农旅融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及项目,兼顾全区均衡发展,因地制宜,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树立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注重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坚持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引导农业向多样化、精品化发展,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镇街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平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着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坚持“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农业向功能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狠抓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特色效益农业竞争力。一是抓好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引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街)、村两级监管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建立“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交易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四是继续推进农产品保险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品种及项目保险的范围和领域,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涉及的多方利益关系,积极指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通过土地信息收集、资产评估、政策咨询、信用担保等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居民新村建设步伐,节约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农场或股份制合作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从而让土地集中、联营,在更大范围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一是加大设施投入,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投入,以设施项目撬动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二是着力提高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组建工作队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搭建银企平台,切实帮助企业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便业主、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贷融资模式,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控制农产品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提高检测精准度,对于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予进入市场。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经快速检测达标的产品,要求张贴产家标识,并登记,以便于查找和售后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在产品准入、流通、甚至售后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依法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严把质量关,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八)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业主的环保意识;二是采取措施,加强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用药制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废弃农膜、化肥、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是完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化肥农药投入监测体系、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等,力求面源污染防治有章可循;四是依法监管,有力防控面源污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对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运行、企业排污情况等进行认真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有力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调查报告

××县发展有机农业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农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以订单为载体,对订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户。

予以订单信贷支持,被当地农民形象地传颂为:“今天的订单、明天的存单”。

1、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相结合支持订单企业。该县将破解订单企业融资难的路径确定在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结合上。政府成立“订单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元,为订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地人民银行推出“订单企业退税账户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由退税账户对订单企业贷款进行反担保。双重担保支持订单信贷与订单企业对接,既防范了订单信贷风险,又提升了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当地农业银行针对订单企业农产品收购期集中、瞬时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创新推出“简式快速通道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将商业性信贷的重点放在订单信贷上,同时增加订单项目的中长期贷款。

2、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相结合支持订单农户。该县将资金支持订单农户的路径选定在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结合上。当地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企业的订单计划及实施情况,按信贷规定对企业垫付化肥、农药、种子和收购资金的缺口给予信贷支持,并在结算上进行监督,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农户的需求分别进行信贷投入,包括订单农户农林牧渔项目的大额农贷,订单农户其它生产经营的小额农贷,订单农户套种订单品种的短期农贷等,并创新发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和“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贷款”,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妇女的创业示范作用。

3、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相结合支持订单信贷。信贷安全是“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关键。当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学运作这一模式的同时,非常重视信贷创新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适时出台了四大管理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定位管理。规定订单信贷对订单农业的供、产、销环节进行服务,实行归口经营、适当业务交叉。二是业务管理。规定订单信贷的短期信用和保证贷款方式,订单企业实行资质等级评定,订单农户实行信用等级评定。三是流程管理。订单企业实施授权授信和应抵尽抵方式,aa以上企业可在授信额度内周转使用,订单农户实行大、小额农贷方式,一次放贷利随本清,借新还旧须经报批。四是风险管理。建立和运作订单信贷的评价、监控机制。

4、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支持订单经济。该县将促进订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在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上,当地人行作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注重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资信评定主要执行金融机构现行办法,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区别优惠待遇,对信用缺失企业实行相应惩诫手段;订单农户实行“文明信用农户”评定,配之以优惠政策。在诚信建设方面,坚持以订单为基础、信贷为纽带、诚信为核心,重点加强企业订单真实性、农户订单履约性、订单信贷安全性、订单农业集约性、订单经济市场性的“五位一体”建设,以确保订单经济的规范运行。

该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自20xx年全面推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以来,土地抛荒少了,有机农业超常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1、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实现规模扩展。至20xx年底,全县订单贷款余额8750万元,累计发放额32587万元,是当年有机农业产值的1.2倍。在订单信贷的强力支持下,有机农业推广到全县60%的乡镇,土地抛荒率由20xx年山区的6.5%和平原的3%,分别下降到1.5%和0.4%;新增原生态有机产品种植土地17万亩,有机认证耕地23万亩,占全国的4%;通过德国欧格耳公司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达34个,其中有机水稻5.1万亩,产量1.7万吨,有机农业产值2596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3%。订单农业的规模扩展,使××有机农业成为享誉江南的第一品牌。

近11倍,产值增加1.85倍,订单垫付资金增加7.11倍,实现税利增长3.5倍,解决下岗职工就业达8300人。

方式后,收益达2850元,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4倍。20xx年,该县大宗订单农产品中,有机水稻40000亩,有机毛豆2300亩,有机木姜1420亩,草莓500亩,帮助全县农民增收20849.4万元,其中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xx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3556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发展有机农业所产业的收入占18%。

4、订单信贷支持订单经济形成长效机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该县订单经济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订单企业的支持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外引与内联相结合,确保订单企业对订单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订单农业的组织机制,农户自愿组织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进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帮扶的服务机制,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科研对接;四是建立有机农业的环保机制,县、乡、村、户四级设立监控体系和队伍,实现从种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监控;五是建立订单农业的促进机制,包括有机农田的基本建设、有机生态链的梯度转移和有机农业的新型套种方式。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特别是当前,国际粮价高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如何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该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1、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增加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改进农业经营方式并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归纳起来是“三个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帮扶,二是依靠市场机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三个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碍,是政府强力推进的重点和难点。“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碍,使金融支持发挥了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融合的功能,进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与规模,确保了农业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经营体制是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有强力的金融支持。“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对在现行农业生产关系基础上有效实现形式进行成功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归纳起来是“三个促进”,即一是促进组织建设,二是促进农业服务,三是促进教育培训。该县打造以“订单信贷+订单农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而建立以金融为纽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证。完善支持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是对现有的部分金融手段进行整合,归纳起来是“三个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创新。该县实践表明,通过整合金融手段,同样可以起到化解现行金融制度障碍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风险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识,尊重金融规律,促进金融创新,着力防范风险,是改善金融服务的关键;三是抓好金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日趋成为商品经济、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生态作保证,否则传统农业发展不好,现代农业也发展不了。

4、坚持生态农业是方向。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发展战略,实行生态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做法,对我省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有必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其次,我省境内河流大多汇入鄱阳湖,降低农业污染不可忽视。各地在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的同时,还可采用“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区加快推广有机农业,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机农业,确保流入鄱阳湖的水质达标,从而保护好鄱阳湖区域良好的生态体系。再次,可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在全省开展金融支持农业的推广工作,通过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真正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

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xx乡镇发展特色农业一直名列全市镇乡的前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首肯。该镇发挥自身优势,创建特色农业,发展蔬菜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近几年一直稳定在25000亩左右。今年以来共生产蔬菜15300多吨,其中出口蔬菜8000多吨,供应国内市场蔬菜7300多吨,总产值达1200多万元,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原料,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新鲜蔬菜,也使广大菜农增加了收入,从而全镇上下看到了农业希望,于是干部群众搞农业干劲足了,发展规模农业的气氛浓了,抓标准促基地建设的办法多了,镇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强了,群众自觉接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明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经济物质基础,该镇在稳定和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该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5家:盈康公司、xx乡蔬菜公司、洪飞油厂、博洋食品公司、翻身腌渍厂。蔬菜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出口蔬菜的营销企业,也是xx乡镇出口蔬菜种植的主要支撑企业,蔬菜面积常年稳定在20000亩左右。年销售各类蔬菜60000多吨,产值8000万元。洪飞油厂是一家总投资80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油菜籽加工。博洋食品公司和翻身腌渍厂都是盐渍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盐渍黄瓜、蒿菜等,年产量20xx多吨,产值150万元,种植面积1500多亩。南通盈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0xx万元。这是一个涵及绿色食品种养殖、速冻保鲜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占地面积550亩,今年技改投入1500万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农业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对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创建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目前xx乡镇特种经济村有9个,占全市20个特种经济村的45%,总耕地面积为25697亩。xx乡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方面特点:一是龙头企业单体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和扩建的龙头企业单体规模均在500万元以上;二是龙头企业科技含量有所提升,原有的盐渍和简单包装上升到保鲜速冻脱水领域;三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仅蔬菜公司就带动5000多农户,种植面积为20000多亩,新增的企业预计又将带动20xx多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已经成为xx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渠道。

该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农业园区,发展一种主导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建设目标,重点在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新投资机制上作文章。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要求每村至少有一个面积为2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今年xx乡镇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4个高标准的示范园区:即东清河村循环经济示范园、xx乡镇村500亩设施栽培园区、农民休闲乐园、农业机械化示范园。

农业园区建设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园区投入量上要有突破。年初市下达xx乡镇农业园区投入任务2300万元,该镇确保3000万元力争3800万元。二是在园区的科技含量上要有突破。围绕提升园区档次,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在机制创新上要有突破。采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园区,加工企业带动园区,乡镇干部领办园区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园区运作机制。

通过农民合作化程度的提高来建立完善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民众多的小舢板建成的联合舰队逐步走向市场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xx乡镇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3个:xx乡镇蔬菜协会、东清河村雪菜协会、建丰村扣蟹养殖协会。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其作用得到初步显现:一是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共同联合闯市场,避免了分散家庭经营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专业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购销服务和技术服务,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面对广大分散经营农户对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培育了一批能人。为一些敢想敢闯敢干的农民经济人搭建了展示自身的平台。

该镇的专业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很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广大农户对专业合作经济作用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因而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向心力不够;二是缺乏经费,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没有经费,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差;三是运作机制不规范,没有建立切实有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规章制度,因而存在着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风险就散的问题。

针对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xx乡镇采取的主要对策:一是帮助健全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机制。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下,要求组织形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民主化,行为方式规范化。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约机制,保证在出现经营矛盾时有章可行,有法可依。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领导。此项工作作为政府重要工作抓,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向健康方面发展。三是制定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该镇为创建特种经济专业村,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组织发动优先。广泛抓好宣传发动,形成强烈的创建氛围,在基地落实和品种落实等关键环节,镇村干部组织专门力量,做好一家一户工作,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创建。

2、基础设施优先。凡是建设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路桥农田水利绿化电力等设施早落实,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去年投入的8.4公里农路、200多条泯沟横河疏浚,都在农业园区和专业村中。

3、科学技术培训优先。镇政府成立了农技培训领导组,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对特种经济专业村,农技部门优先把品种特性、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传授给农民,让农民早明白,早落实。

4、统一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xx乡镇根据不同蔬菜各个阶段的不同技术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供应种子、统一配方平衡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采收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建立科学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5、制定保护价。实行风险基金制,确保农民收入,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和提取风险基金办法,制定保护价措施,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农民收入。

从调查情况看,xx乡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了很大成效,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在调查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了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难。20xx年与1997年相比,该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76元,年均增加182.28元,平均增长率4.6%。这里指出的是,农民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而增加的。目前该镇还有30%的农户主要靠农业收入。他们没有非农经营收入。所以,近几年的纯农户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有的甚至是下降。

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土地流失多。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近二年来,该镇在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沿江公路中征用农民土地共960亩。大约有1000多农民失去土地了,有个别村组人均耕地不足0.4亩。这些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三无农民。为此,农村中因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纠纷上访不断,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村级债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村级组织本来负债较多,加至近几年上级大搞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以至造成老债未清,又添新债,村级负债总额居高不下。该镇13个行政村,目前村级债务帐面总72.8万元,未入帐债务额27.2万元,帐外隐性债务128万元,合计债务228万元。沉重债务,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义务教育质量下降,造成农民的文化层次低,认识新技术能力弱,影响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落后,公共卫生体系缺失,农民缺医少药,看不起病的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投资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报销门槛高,报销比例低,为此,农民因病返贫,无钱看病的现象比较突出。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突出位置。重点围绕农民的增收工程为目标,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以项目引资金,以项目促调整,以项目创效益,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二、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绝不能随意收回承包地。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要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程度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方法,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三、兴办公益事业,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育农村基层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稳定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坚决杜绝新债务。

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保护农民学习,受教育权利,切实保护农民卫生保健权利。政府要下大力气投巨资,解决目前农村中农民子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要尽快化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和谐,就谈不上整个社会和谐。构造农村和谐社会,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算把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农业调查报告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万棒,中草药2.5万亩。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珍珠李”、“**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目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00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仍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成插花地,要流转这类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且农户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难还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二是受我县山区特点制约,除少数乡镇有成片大面积耕地外,多数都是缓坡耕地,地块面积小,灌溉条件差,机耕条件差,需进行改造,受让方开发成本增加。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科技服务支撑、质量安全保障、电商销售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发生产高精产品、特色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农产品品牌效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开展haccp、iso900、iso9001等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认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节水栽培技术等成熟技术。继续实施**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示范区的现代元素。二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改革农技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需求的现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加快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我县产业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特色、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形成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支撑,乡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近年来,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了县“12316”服务热线、县农业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全县涉农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时下最火热的销售渠道,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业态,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消费。初,****珍珠李产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电子商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在有效地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今后拓展销售市场的过程中,要努力突破传统农业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带来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认真解决好资源、质量、包装、销售、网络和成本等问题,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瓶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与提升。

(五)抓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壮大农业综合实力。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工程。继续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工程。加快推进六画山鸡、黑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六画山鸡生态养殖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抓好林业经济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种植;实施生态林业体系工程,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业。四是抓好新一轮开发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扶贫思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八大”扶贫产业,不断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提高示范区规模经营水平。

农业调查报告

广陈镇位于平湖市的东北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长三角开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新广陈镇由原来的广陈和前港合并成立,合并后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广陈镇历来是我市的农业大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产业比重大。广陈镇拥有从农人员3.95万,耕地5.64万亩。04年广陈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广陈经济总值的73.2%,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广陈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桤木、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20xx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葡萄、李树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3860亩,果树708亩;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4000多亩;此外还有蘑菇面积31万平方尺,红菱1000亩。

三是工业发展相对弱。广陈镇的乡镇工业企业主要经营针织、服装为主,由于起步晚,行业经营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莱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时装有限公司等少数大规模企业外,其他的规模都普遍小,而且总体数量少,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比例相对比较高。

四是发展种养业优势明显。在广成镇现有各类种养业规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经营蔬菜、水产、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种养业的收入一向是广陈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收入颇丰。04年广陈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18元,而其中光养殖业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个农业收入中达到了40%以上。

近年来,广陈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双低油菜、水产、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悦莱春、高新、民主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亩;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345亩;水产养殖面积4035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规模猪场43个,规模禽场61个;四个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双低油菜、生猪繁殖基地正在申报立项中。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金达3800万元。

二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例如:平湖兰卉园艺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广陈高新村,占地63亩,是台商方进才、李正辉于20xx年5月共同投资创建的独资农业企业,常年以种植世界级名花——大花蕙兰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已在广陈“生根开花”,成了平湖花卉产业的一枝独秀。去年大花蕙兰销售了1.5万盆,每盆平均价格150元,销售收入达225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目前镇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035亩,常年以种植茄子、黄瓜、丝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为主,主要销往平湖、嘉兴、上海等农贸市场。规模经营农户200多户,他们凭借着交通便利、技术经验丰富的优势,种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亩蔬菜田计算,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广陈镇分别在20xx年与20xx年组建了“广陈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水产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植模式和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广陈镇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收购订单水产1200多吨。今年上半年,水产合作社又与海宁、嘉善水产公司订立诚信合同,销售南美白对虾18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五是争创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市场入场券。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广陈镇充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位于高新村的上海威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达500万元,主要从事肉猪养殖、苗猪培育,是广陈镇最大的规模养猪场。养猪按照高科技要求,在猪场内搭建了小床、隔木门,实行环保式养殖。这家养猪场每年可出售商品猪一万头以上,创利100万元。它不光解决了本村不少散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养猪致富。今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已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广陈镇围绕优势产业,做足产品包装,打响市场品牌。现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蔬菜有“广新”,水产有“广渔”,水果有“妙农缘”,苗木有“福你家”。

训,受训人员361人。通过为农民传授林业、果树、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效益增长。

七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长效管理。广陈镇农技站协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由分散农户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田间生产档案。今年年初严格按照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引进了省定点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基地各类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今年上半年共上传72个批次,瓜果蔬菜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广陈镇的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给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规模效益不凸现。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缺,流通渠道相对单一。

农业调查报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镇立足有机农业镇的发展实际,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主线,按照“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到了农村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了一条支部围绕有机农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带、群众致富跟着干的发展新路子。

一、***镇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为加快有机农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农业发展公司,使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带动农民主动参与,目前,全镇已引进以山东***公司、山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公司22家,形成以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为代表的4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24个。依托农业发展企业,以示范村为带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发展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等特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全镇形成了以**优质越夏蔬菜、***有机韭菜(草莓)、有机黄桃、南邢有机黑木耳、***及周边优质林果、***金银花和元宝枫、***公司有机小杂粮等为代表的有机蔬菜、有机中药材、有机果品、有机杂粮四大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机农业产业实力凸显。

二、几点做法。

(1)支部引领,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为加快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由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建立“支部+合作社”专业化生产体系。支部带领合作社,闯市场、跑销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因地制宜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2)合作社带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党组织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技术引导、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为社员和农户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合作社集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于一体,架起了农户走向市场的桥梁,既为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又增加了集体收入,达到了民富与村强“双赢”的效果。这样的发展方式,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对于党支部来说,既树立了威信,也凝聚起了民心。

(3)基地示范,带动有机农业规模化经营。合作社通过整合有机农业生产要素,按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联系帮扶等措施,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示范点,以此带动规模化经营。***村韭菜和草莓已获北京爱科塞尔有机食品认证公司有机认证,参加有机食品生产的100户农民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个体经营户,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参与市场经营法人的转变,20余个产品获质检部门颁发的销售条码。该村已被定为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整建制有机农业示范村、中华民族经济对外合作促进会安全食品创新园区。***村建立了有机黑木耳种植基地,目前在本村和周边村发展农户200户,黑木耳种植达到200多亩,每亩纯利在1万元以上,极大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4)党员带头,发挥典型带动致富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并结合各自职责进行设岗定责。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通过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的形式向群众介绍经验、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并从选择致富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培养党员发展等方面制定联系帮带目标,发挥党员在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使合作社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5)互推互促,实现党建与经济双赢。“支部+合作社”模式将党组织的引领、政策引导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党支部与合作社各司其责,相互促进,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民组织程度差、信息渠道不畅通、抵御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等难题,引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通过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互推互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双赢。

三、几点启示。

综观全镇推行“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的生动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农民合作社虽然是一个小载体,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做成一篇发展大文章,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

1、支部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中,支部是核心。没有支部的正确指导,模式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支部的坚强领导,模式就会偏离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轨道。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团结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能人,才能按照党章吸收一大批农村致富标兵加入党的组织,从而提高支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支部领导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能力。只有发挥好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增强党支部的先进性,为“支部+合作社”模式的良好运作提供可靠保障。

2、协会必须发挥桥梁中介功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建立以自愿、互利为基础,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管理民主”为原则的合作社组织,将有利于形成符合广大农民实际特点和需要的运行机制,使合作社成为广大会员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社组织一头连接支部,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系广大农户。直接或间接担当着“龙头”和“中介”角色。发挥好这种桥梁纽带功能,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建立合作社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团结群众、致富群众的一个重要纽带。

3、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找到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模式运作起始阶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产品走向市场的时候,带领群众分析、研究、闯荡市场又成为模式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模式运作的成败。

四、思考与建议。

探索开展“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的崭新实践。要推动“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建组织、促规范、定职能、抓作用”四措同步,着力探索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使合作社党支部自身建设有章可循,支部工作正常运转,党员作用有效发挥。

1、建机制,在规范组织运行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合作社组织的领导,不断探索完善合作社党建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要围绕抓政策宣传、抓学习培训、抓能人带动、抓人才培养、抓指导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产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合作社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抓好产业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工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抓服务,在强化职能定位上做文章。在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共性职能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三个合拍”,找准个性化职能定位,即坚持与生产经营相合拍,把党组织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开展致富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工作,使产业党员成为经济与政治上的“双优”人才;坚持与产业的有效运行相合拍,从生产服务、投资融资、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开展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等活动;坚持与有机农业的长足发展相合拍,重点抓好组织培训、典型培育、经验推广等工作,推动党建与有机农业发展的互促双赢。

3、带队伍,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求突破。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是加强党建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合作社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设施共用、任务共担、培训共抓、活动共搞的思路,努力整合二者的优势资源,形成共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要以党组织为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优带劣、以富带贫、以勤带懒的思路,引导党员主动参与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有机农业产业链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4、促增收,在引领群众致富上显成效。要以加强党建为抓手,立足优势,整合发展资源,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向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延伸促农增收的产业链。要以完善合作社党组织功能为抓手,坚持“指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建议不决策”的原则,注重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在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之间搭建桥梁纽带,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利益联结体,强化生产合作,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党群共富、利益共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乡镇的不懈努力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是符合“一年打基础,两年塑造形象,三年出成果”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思路不清、主营业务不清、融资难、效率低、管理不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维、改变方法、提高效率,对于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少,自然资源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气。此外,农民老龄化,大量中青年劳动力走出农村,转向非农产业,导致大规模弃土现象日益增多。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难题。

近年来,县委和县政府成立了“三个产业同步,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富民第一”思考,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业示范园区”目标,以农业示范园区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重大突破,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者为核心,以规模、设施、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标志,因地制宜,在全县范围内完成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在山上建公园,在山下建社区,把农民变成工人”这样一个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的好办法。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区2.33万亩,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天宝和中营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两个农业示范园区,取得了初步成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陈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和引导,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了种花苗木、木瓜、茶业等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有效促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群众投身农业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2)工作措施和结果。

1.完善园区建设配套机制。一是县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安排新的统一攻关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阶段性决策问题。三是每个园区都明确了要重视单位和领导,落实一个县级领导重视,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助落实的措施。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们县采用“突出重点,集中投资,突出示范,带动全局”方式,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城乡发展,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同步建设。“11135”城市规划体系(创建宜居县、11个重点集镇和35个生态社区)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壮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xx专业农民,形成“示范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推动,家庭农场支持,专业农民经营”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们县抓住了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政策的机遇。生态社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示范园区”思路是围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移民社区,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根据全区规划和天林路景观综合布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山下移民社区建设和移民集中安置初步形成“在山上建公园,在山下建社区,就地把农民变成工人”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模式以“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基础,在这一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4、凑加强援助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倾斜项目和资金,帮助园区建设水、电、路、网、通等基础设施,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近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扶持了40多个园区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协调贷款1000多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现代农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支持,形成支持企业建设的良好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园区实际建设,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农民;通过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发展产业,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一体化促进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以农业为依托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扩张为重点,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全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增产增收,取得成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资农业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成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调和服务功能,村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工商资本下乡建设,回乡的可以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发展模式。通过工农一体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一批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还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循序渐进的态度,存在长期规划与短期建设衔接不充分、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主营业务不明显、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

2.商业实体很弱。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农业基础投入太少,投资效益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对后续发展能力影响较大。要想在困难山区把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的力量是很难的,必须注意培养新的园区经营者参与园区的建设和运营。

3.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成效慢。业主在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而且项目管理条件和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困难,利率高,需要抵押贷款等具体问题,使得园区建设失去了自主性和科学性,支撑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4.公园的功能需要改进。农业示范园区应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的特点。目前,我县的示范园区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强调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没有得到体现。最具影响力的天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注重生态观光功能的提升,但仍处于初期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园区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在市场评价上也存在偏差。施工前市场调研不充分,市场支持不足,很难打开产品销售的局面。

6.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支持。园区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技术人才缺乏,产业工人素质低,尚未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团队,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和生产工作需要中青年劳动力和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而当地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条件艰苦,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需要规范。有“只能进出”“重施工轻管理”这种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和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缺乏紧密利益联系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实施激励政策的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滞后,建设主体完成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资园区建设较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支持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支持措施;与公园建设相关的具体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及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操作载体。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水平,促进园区在推进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大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动力。业主要结合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如木瓜、姜黄、畜牧、茶叶、中草药等。,以方便后期项目资金。第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模式。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主导产业,主辅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市场前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的培育。茶叶、木瓜、中草药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我们必须努力培育产业基地,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园区更大,更强,专业化和精细化。三是提高工业质量水平。在产业发展上,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努力打造生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建立园区与农民的.紧密利益联系,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从园区出让土地,引进大工业户在园区内建立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土地,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让农民在田间劳动,让农民能有效受益。

2.培育新的商业实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能够建设和运营园区的新的商业实体是关键。第一,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转让土地,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中的农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率先兴办园区。由村干部或企业家按照“标准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技术型会员、安全型产品”按照“的要求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商业模式,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成员集中力量发展大型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第三,农村社区计划建立公园。抓住陕南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农村社区生产要素集聚为基础,以安置移民就业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新建农村社区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心规划、包装、策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第四,家庭农场经营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所有愿意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实体都可以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应特别注意引进具有商业意识的大型工业企业或企业家,在示范园区内建设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率,实现园区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第一,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的包装、申报、争取资金,支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投入,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第三,加强生产要素的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及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第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增加银行对园区的信贷供应,解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短缺。通过采取政策支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措施,逐步形成多方融资、多轮带动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将其升级为休闲,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和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新农业形式。旅游功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建设集观赏、品尝、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区的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建设和辐射区域建设要统筹考虑。例如,周围的村庄可以考虑扩展休闲活动,如民宿、餐馆和农舍,并沿着道路、河流和山脉扩展休闲和度假景观。三是活动升级。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和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日。第四,景观升级。通过造景手法,强化示范园区的观赏效果和景观特色,创造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观光空间。

5、特别重视科技服务的支持。第一,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组,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出一批先进适用的集成、组装、配套技术,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规划,发展公益性岗位,实行指定服务,建设“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场,技术要收”基于。第二,积极应用新技术。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物资源化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度控制设施和计算机监控等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加快农产品仓储和冷链运输发展,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同时,通过合作和技术投入,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参与园区建设。第三,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大型工业企业为重点,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手段,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地方技术骨干队伍培训。第四,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根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地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的提升。第一,保证产品质量。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对农产品和农业环境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确保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我们的县“裸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和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和上市管理”方式。第三,做好营销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等终端市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把握特色品牌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机遇,做好网络宣传和营销。通过有效的营销和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经营管理机制。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运营管理应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第一,规范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在此基础上,释放土地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向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集中,解决现代农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问题。第二,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绑定。第三,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园区;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融合,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农产品入市管理。

8.加强激励政策的支持。第一,对于农业园区建设的业主来说,在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降低了相关税费,降低了成本;也可以对其开发其他商业项目给予相应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商业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以此来回馈园区建设。第二,政府制定园区建设激励措施,筹集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出贡献的企业、乡镇和大型能人。第三,在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集、减税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提高业主兴建公园的积极性。

农业调查报告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文范文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三个聚焦民政局巡察报告大全(18篇)
    好的报告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改善工作表现,提高个人能力。这些报告范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表达清晰,是学术研究和工作报告的良好范例。9月7日下午,我区召开五届
  • 12-20 夏目漱石心读后感(通用18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者文学作品之后,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文学形式。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不同类型小说的读后感,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群体的阅读体验和
  • 12-20 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3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技术工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从前端工程师到全栈工程师的转变之路时光荏苒,岁月
  • 12-20 出差管理制度及出差标准(模板18篇)
    在一个组织或社会中,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秩序、促进协作和确保公平而确立的基本原则。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规章制度的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了解和制定规章制度有所帮助。
  • 12-20 车队年终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热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各种经历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分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和借鉴。近年来,央视积极推
  • 12-20 孕妇辞职申请书(优质13篇)
    辞职申请书是一种向雇主提出离职请求的书面材料,它反映了员工对公司工作的总结和概括。辞职申请书范文中的语言表达和句式结构值得借鉴和学习。尊敬的王经理:您好!首先感
  • 12-20 师德师风体罚幼儿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教育资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
  • 12-20 消防作战行动安全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过去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回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 12-20 房屋挂户转户协议书版(实用16篇)
    合同协议是当事人之间就特定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加以书面确认的法律文件。欢迎大家共享、交流合同协议范本,以促进合同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甲方与乙方约定,由乙方处理甲方
  • 12-20 邮件处理心得体会(实用20篇)
    一个好的心得体会需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多加观察和思考。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收获。在现代社会,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人们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