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范文(15篇)

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2-20 10:28:07 作者:ZS文王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

1.小明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下图),已知每个小砝码的质量为1克,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设大砝码的质量为x克.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等式基本性质1.

答案与解析:根据等式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为等式.

2.方程3y=。

两边都除以3得y=1。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等式基本性质2并熟练运用.

答案与解析:得y=。

两边同时除以3时,右边也要除以3,不是乘以3。

3.当x=时,60-5x=0.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等式两条基本性质来解简单方程.

答案与解析:12.由原方程和等式性质1得5x=60,再由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5,得x=12.

4.方程的解是(36,48中选填一个)。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方程的解的概念,使得等号成立即可.

答案与解析:36.方程的解使等式两边相等,把两个数代入验算即可.

5.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树需要从三班中抽出x人到八班,使得两班人数相同,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答案与解析:55-x=29+x.等量关系为:抽调后,三班人数=八班人数,关键要理解三班少了x人的同时,八班多了x人.

二、选择题。

6.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b、

c、

d、

考查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答案与解析:a.a和b都需要化简后再判断,c明显是二元的,d分母中含未知数,不是整式方程.

7.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一个数的'与另一个数的的和。

b.与1的差的4倍是8。

c.和的60%。

d.甲的3倍与乙的差的2倍。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方程与代数式的区别.

答案与解析:b.其余几个答案都不能列出等号.

三、解答题。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并会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题等量关系为:教师票价+学生票价=910.

答案与解析:设:学生有x人,根据题意。

列出方程得70+70x×=910,

解方程得70x×=840,

即35x=840,

所以x=24.

《方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初步学会了写式子的方法。五年级(下册)方程教学了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学生能够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继续教学方程,要解类似于axb=c、axbx=c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第一,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编排。在例1里,解2x-22=64这个方程是新知识,用它解答实际问题也是新知识。在例2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内容,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新授内容。这两道例题,既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又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这样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成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有效发展的载体。

第二,突出思想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培养能力。全单元编排的两道例题、两个练习,涵盖了很宽的知识面。先看解方程。例 1教学ax-b=c这样的方程,练习一里还要解ax+b=c、a+bx=c这些形式的方程。从例题到习题,虽然方程的结构变了,但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解方程的策略是一致的,知识与方法的具体应用是灵活的。再看列方程。例1把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2倍少22作为相等关系,练一练和练习一里陆续出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实际问题变了,寻找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始终不变。在例2和练习二里也有类似的安排。无论教学解方程还是列方程,例题讲的是思想方法,以不变的思想方法应对多变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例1和练习一教学一般的分两步解的方程;例2和练习二教学特殊的需两步解的方程;整理与练习回忆、整理、应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反思、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

两道例题里的方程都要分两步解,通过第一步运算,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五年级(下册)里教学的简单方程,使新知识植根于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化复杂为简单、变未知为已知是人们解决新颖问题的常用策略。这两道例题突出转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转化思想,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1. 从各个方程的特点出发,使用不同的转化方法。

解形如axb=c的方程,一般根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化简。例1在列出方程2x-22=64以后,教材里写出了解这个方程的第一步: 2x-22+22=64+22。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等号的两边都加上22,体会这样做是应用了等式的性质,感受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稍复杂的方程化简。过去教材里强调把ax看成一个数,是为了应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新教材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出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解形如axbx=c的方程,一般应用运算律或相应的知识化简。axbx可以改写成

(ab)x,这已经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掌握了,现在只要计算ab,就能实现化简原方程的目的。教学时仍然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以及这样改写的目的。

2. 转化后的简单方程,教法不同。

例1让学生算出2x=?,并求出x的值。这是因为学生具有解2x=86这个方程的能力。教学这样安排,是把转化思想和方法放在突出位置上,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在五年级(下册)已经教学。例1提出检验的要求,不仅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还要通过结果是正确的,确认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和方法是正确的。

例2把原方程化简成4x=290,没有让学生接着解。教材写出x=72.5并继续算出3x=217.5,是因为72.5米和217.5米是实际问题的两个答案。学生以往解答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问题,这道例题有两个问题,需要完整呈现解题过程,在步骤、书写格式上作出示范,便于学生掌握。另外,检验的思路也有拓展。由于题目的.特点,不能局限于对解方程的检验,还要联系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检验算得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是不是一共290公顷,水面面积是不是陆地面积的3倍。教学时要注意到这一点,既保障解方程是正确的,更保障列出的方程符合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

3. 加强解方程的练习。

前面曾经说到,例1和例2都有列方程和解方程两个教学内容,列出的方程必须正确地解,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两个练习的第1题都安排了解方程。练习一在例1解方程的基础上向两个方向扩展,一是引出了a+bx=c、ax-b=c等结构与例题不完全相同的方程,二是把小数及运算纳入了方程。只要体会了例题里解方程的转化思想和转化方法,会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就能够适应这两个方面的扩展。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不要求解形如a-bx=c的方程。因为解这个方程,如果等式的两边都减a,就会出现-bx=c-a,不但等号左边是负数,而且右边c比a小;如果等式的两边都加bx,就出现a=c+bx,这些都是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练习二在例2解方程的基础上带出形如ax-bx=c的方程,解方程涉及的除法计算都控制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小数除法范围内,学生一般不会有困难。

还有一点要提及,整理与练习中安排小组讨论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表明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组建认知结构。如果既从两个方程的特点回顾解法的不同,又从策略角度进行整理,对学生是有好处的。练习中出现的方程15x2=60,是为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其实,某个实际问题为什么选择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或者为什么选择列算式的方法解答,经常是由相等关系决定的。所以,两道例题的教学,都是先找出相等关系。

相等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把数量关系表达成等式。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这时的分析着眼于挖掘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通常把条件作为一个方面,问题作为另一个方面,因而用已知数量组成的算式求得问题的答案。实际问题里的相等关系也是数量间的关系,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已知与未知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共同组成的等式,反映实际问题里最主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本册教学寻找较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 灵活开展思维活动,找出相等关系。

较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复杂,在于它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例1里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其中既有倍数关系,也有相差关系,是两种关系的复合。例2里已知颐和园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一共290公顷,还已知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这是两个并列的条件。因此,寻找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要梳理数量关系,分清主次和先后。

寻找相等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照搬、照套,教材从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灵活设计寻找相等关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能解决类似红花有10朵,求红花朵数的2倍少4朵是几朵的问题,对几倍少几这样的数量关系已有初步的理解。因此,例1要求学生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让他们利用已有的倍数概念和相差概念,通过推理,把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改写成数学式子小雁塔高度2-22,从而得到相等关系。例1为什么提出还可以怎样列方程,这是由于同一个几倍少几的关系,可以写出不同的相等关系式,如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等。在小组里交流想法是尊重学生的思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解题。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要求学生一题多解。要组织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仅是表现形式不同;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例题里呈现的等量关系,得出答案时的思考比较顺,从而自觉应用这样的等量关系。对于学生中未出现的相等关系,不必提及,以免搞乱思路。

怎样合理利用例2里的两个并列的已知条件?教材选择了线段图。先在表示水面面积的线段上填3x,再在线段图的右边括号里填290,在图上感受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和相并关系。然后通过填空写出等量关系,体会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一共290公顷是这个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2. 加强写式练习,进一步把握数量关系,为列方程打基础。

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时,都要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否具有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能否顺利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对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材加强写式的练习。

练习一第2题写出表示梨树棵数的式子3x+15,表示鳊鱼尾数的式子4x-80,都是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安排写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养成顺着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这些数量关系的表述进行思考,并转化成数学式子的习惯,从而选择最适当的相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道练习题既是写式训练,也是思路引导。

练习二第2题是和倍、差倍问题的专项训练。根据黄花x朵和红花朵数是黄花的3倍,先写出红花有3x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红花的朵数,再用x+3x(或4x)表示两种花一共的朵数,用3x-x(或2x)表示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发展联想能力。联想到的式子,正是方程里等号左边的部分,这道题也在写式训练的同时,进行思路引导。

3. 列方程解答新颖的问题,拓展等量关系。

本单元安排两节练习课,分别教学练习一第6~13题、练习二第6~11题。着重解答一些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等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对发展数学思考非常有益。

练习一第7题起拓展等量关系的作用。第(1)小题画出了三角形,学生看到图上的高和底,就能想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于是把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作为解题时的等量关系。第(2)小题利用熟悉的括线表示19.8元的意思,形象显示了3枝铅笔的钱+1个文具盒的钱=一共的钱是问题里的等量关系。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这些题打开思路,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问题里有不同的等量关系,两个部分数之和往往是可利用的等量关系。这就为继续解答第8、9、12题作了有益的铺垫。至于第13题,把两种温度的换算公式作为等量关系。公式在题中已经揭示,只要在它上面体会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列方程解答比较好。反之,已知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依据公式能直接列出算式。

例2和练一练分别是典型的和倍、差倍问题,已知的总数或相差数是等量关系的生长点。练习二第7~11题的题材和例题不同,且各有特点。但是,等量关系的载体仍然是已知的总数与相差数。第7题用线段图配合展示题意,便于学生发现小丽走的米数+小明走的米数=两地相距的米数这一等量关系,并把这个经验迁移到解答后面的习题中去。

初中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从实际于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从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点,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突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方法给出答案,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能围绕问题开展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得了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练习和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4、渗透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从当堂练习和作业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实际问题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列出方程。

【拓展阅读】。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从实际于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从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点,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突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方法给出答案,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能围绕问题开展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得了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练习和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从当堂练习和作业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实际问题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列出方程。

《方程》教案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结。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方程》教案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先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先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先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先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状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到达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资料?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方程》教案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所列的方程的特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问题一:

如果设面值为1元的邮票买了x张,那么面值为2元的邮票买了_______张.

买面值为1元的邮票的钱+买面值为2元的邮票的钱=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2、自主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是300m,它的长比宽多30m,求这个足球场的长.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2、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班级姓名学号。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b.c.d.

2.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一个数的与另一个数的的和b.与1的差的4倍是8。

c.和的60%d.甲的3倍与乙的差的2倍。

3.七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问七年级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设七年级二班男生有男生x人,则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a.b.c.d.

4.课外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就占原来人数的一半,课外兴趣小组原有多少人?若设原有x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d.

5.根据“x的5倍比它的35%少28”列出方程为________.

6.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树需要从三班中抽出x人到八班,使得两班人数相同,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57,求这三个数。

12.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的速度为4千米/小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

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2: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

问题3: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

你能根据题意再提出两个问题吗?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方程》教案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学生活动:列方程.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去括号,得: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教材p32练习1、2。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方程》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有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简易方程。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5557的内容,

重点看图与文字,认真思考红点部分的问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第一题哪几个错了,错在哪里,说出原因。

(2)第二题看图列方程,看做得对不对,不对,说出错因。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有趣的算式教案

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课文第40、41页的“探索发现(一)”内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

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实物投影剧院仪。(或挂图)。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板书:

探索与发现(一)。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讨论:1111×1111的结果。

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142857×4=571428。

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142857×4=857142。

第三关:神奇的9。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999×999=998001。

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了现规律并归纳: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卖关子”。

学生a:不相信!

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c:感到迷惑。

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

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521085418730。

-1025-1458-3078。

418570835652。

655299636642。

-2556-3699-2466。

3996。

62644176。

7641。

-1467。

6174。

达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学生探索。

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

趣味练习。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方程》教案

【考点及要求】:

1.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基础知识】: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方程适用范围。

点斜式不含直线x=x1。

斜截式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

两点式不含直线x=x1(x1x2)和直线y=y1(y1y2)。

截距式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点a、b间的距离:=.

4.点p到直线:ax+bx+c=0的距离:d=.

【基本训练】:

1.过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过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过点和的直线方程为,过点和的直线方程为.

2.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3.点和的距离为.

4.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

【典型例题讲练】。

例1.一条直线经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和是6,求该直线的方程.

练习.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1,求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直线与互相垂直,垂足为,求的值.

练习.求过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直线过定点.

2.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3.点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3,则的取值范围为.

《方程》教案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结。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亲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课件。

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初探论文。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

虚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学毕业论文。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三、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方程》教案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80-240)x=400。

280x-240x=400。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大全(18篇)
    总结是毕业生为了对自己的学业和成长做一个完整的回顾。毕业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也是对过去几年学习和成长的总结。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和成果
  • 12-20 学生会表彰发言稿范文(15篇)
    发言稿可以是一篇精心构思的演讲稿,也可以是一个简短而有力的口述稿,它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传达出有价值的信息。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在这
  • 12-20 我的知青岁月读后感(汇总20篇)
    读后感可以记录我们在阅读中的思考和体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和记忆所学的知识。6.希望大家在看完这些范文后,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并能够将其写成一篇精彩的读
  • 12-20 简历里工作描述的优选填(实用20篇)
    个人简历可以突出个人的优势,向雇主或学校宣传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才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简历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学历:大专。专
  • 12-20 急诊护士述职报告个人总结大全(14篇)
    通过写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 12-20 老师转正工作总结(汇总22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的思考,有助于我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向。这些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岗位和行业的
  • 12-20 石刻心得体会及感悟(专业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梳理和归纳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0 中秋节活动方案中秋节范文(21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参与群体的需求和兴趣,以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以下是一些公益活动的方案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公益事业。
  • 12-20 软件项目实施计划书大全(18篇)
    计划书是一个明确目标和行动步骤的书面计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计划书实例,希望能够对您编写计划书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 12-20 安全心得体会个字(精选17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以“安全心得体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