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模板16篇)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模板16篇)

时间:2023-12-20 06:59:12 作者:翰墨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模板16篇)

事迹材料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并向他人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心态。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事迹材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份完美的总结。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优秀作文推荐!唐华,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祁阳县浯溪街道白竹湖社区主任。

唐华肢体有点残疾,但他人残志坚,孝心感人。他父亲双眼失明,1995年因病瘫痪在床17年,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唐华与妻子千依百顺老人之心,每天为父亲送茶送饭,按摩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勤剪指甲,还经常把父亲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床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如此年复一年,从不厌烦,尽力把老人服侍好,直到老人去年临终辞世。他的岳母系再婚,岳父患慢性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时心情不好发无名火,常常责骂老伴,唐华知情后,定期去看望岳父母,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高兴兴,岳父也不再发脾气,两口子开开心心过日子。

唐华不仅在家是位孝子,他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也十分关爱。他长期照顾白竹湖社区民生里小区16栋1楼71岁一级残疾孤寡老人汪花果,二十三年来他把老人当“亲娘”,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病送她去医院,空闲时陪她聊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厌烦,从不懈怠。有一次汪花果老人深夜1点发大病,唐华听到是“亲娘”的叫声,来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把老婆叫醒,直奔“亲娘”家,唐华见状不容分说背起汪花果就往中医院跑,幸亏送得及时,老人的病得到了救治。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之外,他还与残联领导和新闻媒体联系,将她的困难情况报道了出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来到她家献爱心,主动捐款捐物。唐华还组织义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到全县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给老人义诊义演、理发按摩、送精美食品和慰问金、送拐杖和轮椅等,共筹集资金7万元,慰问老人508人,慰问物品3万元。唐华的这些义举,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表扬和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被评为永州市优秀志愿者义工。

唐华2011年任白竹湖社区主任后,非常关心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健身活动和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组建广场舞蹈队17支,小区健身队17支、老年人太极拳和太极剑队8支、门球队2支、象棋队29支,共73支文体队伍,参加人数达千人之多。相继成立了“五老”义务巡逻队、“五老”协会、社区老年人芙蓉艺术团,组织“五老”义务巡逻完成执勤任务157次,协助派出所处理群众纠纷103起。

唐华的孝亲敬老事迹在当地受到广为传颂,今年3月17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及市、县领导亲临白竹湖社区,高度评价了社区各项建设事业和唐华乐于助人的优秀事迹。有人问唐华:“你每天做好事图个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图群众的幸福和快乐,群众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满足。”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字

11月8日晚上八点,我如约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央视一套和少儿频道并机播出的“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这是一次和孝心的牵手,也是一次和感动的约会,随着两位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话语,随着一个个候选短片的播放,一个个孝心少年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在最终获奖的十位孝心少年中,既有把自己的骨髓捐赠给母亲的“阳光少年”邵帅,又有为给妈妈治病攒钱送票而脚步匆匆的“奔跑女孩”路玉婷,既有放学之后和妈妈一起卖烤肉串而四科成绩满分的“烧烤女孩”高雨欣,又有为给奶奶买药、姐弟俩上山掰玉米、相互照顾的湖北姐弟林章羽、何秀巡,既有尽心照顾继父和奶奶、孝心跨越血缘的福建女孩王琴绣,还有制作铁板床千里推着父亲去上海看病的安徽女孩黄凤,既有有每天一个人推着患尿毒症的妈妈去化疗的蒙古族少年赵文龙,还有一个人撑起一个五口之家的重庆女孩吴林香,既有每天一个人照顾背着五十多斤重柴禾、挑着八十斤重水桶扛起全家重担的'湖南女孩龙花,更有面对妈妈两次白血病复发而依然坚强的浙江女孩徐沁烨……一个个的孝心少年在异常艰苦的家庭环境中,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全家的重担,用自己的坚强诠释了“孝”的含义。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多年来,尹秋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忱之心,长年为社区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为了全力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社区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十分令人感动;尤其这两年以来,我社区对城市卫生管理实行了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协助社区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社区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她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内,总有她拿一把扫帚四处打扫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将巷子内的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居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一笑,说:“能为几十年的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尹秋仪开始当起了社区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社区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区很多租住户上门找不到人,尹秋仪就协助社区,事先拟好走访路线,晚上,再走家串户,找育妇谈心,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育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有时候,走访的地方没有路灯,路极难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她总认为,计生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关系民生、关系社区和谐,能为居民们做点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纯善的热忱之心,尹秋仪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的大爱精神,曾多少次感动着周围的居民邻里,被大家所传颂和赞扬!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尹秋仪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也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

从1995年开始,尹秋仪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尹秋仪一个人承担着。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尹秋仪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仪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尹秋仪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仪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尹秋仪再一次一个人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尹秋仪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长达10多年,从无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仪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尹秋仪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虽然尹秋仪只是社区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深深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无数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传颂为一种风尚,为东湖巷社区这个文明、温馨、和谐的大家园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夺目的亮点!

尹秋仪获评常德市“身边好人”。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20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办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在07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冰灾期间,尹秋仪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仪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尹秋仪的身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尹秋仪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刘朝阳,男,1949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祁阳二中退休教师。他倾其积蓄,创办老年公寓,为老人献爱,为社会分忧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07年7月,刘朝阳从祁阳二中校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由于忙碌惯了,闲下来还真不是滋味,他想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看到我国已提前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正困扰着整个社会,他决定创办一所老年公寓。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老伴劝他:“你教书辛苦一辈子,现在终于退下来了,该好好清闲清闲,还瞎折腾什么。”儿女们问他:“办老年公寓至少要投入1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他耐心地跟老伴解释:“你知道我这个人闲不住,况且现在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样作为老人,难道我不该为此做些什么吗?至于资金问题,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刘朝阳说服家人后,通过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拿出全家所有的积蓄,向儿女、亲戚朋友们借钱,到银行贷款等方式终于筹得资金120余万元。为了搞好公寓建设,那段时间,他天天呆在建设工地,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和细节,一段时间下来,人黑了、瘦了,终因年纪过大,身体抵抗不住,待公寓完工后,他在床上整整地躺了5天。5年过去了,公寓现已具规模,里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内设有餐厅、健身房、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拥有床位160张,现入住老人120多位,5年来共入住老人460余人,他们都安居快乐,家属放心满意,真正成为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家园。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幸福快乐,他坚持“五心”服务,即爱心、孝心、细心、贴心、耐心。凡是来公寓的老人,不管健康与否,不管能行动与否,他都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优质的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总是像儿子一样侍奉他们,给他们洗头、洗脚、洗澡,每天晚上都要到他们的房间去查看几次,看看老人们的被子是否盖好;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他专门制作了活动餐桌椅,并且在每一个房间老人起居的位置安装了把手;公寓里有一个性情狂躁的老人,常常惹是生非,刘朝阳总是耐心地跟他沟通,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慢慢地,这位老人性情有了很大转变。“老人总是有理”这是康乐老年公寓的护理理念。他常说:“是人都会老,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应该笑脸待老人、百待不厌烦,应该尽量满足老人的每一个需求,不让他们委屈、失望,让他们尊严、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满意、精神得到安慰,他总是想方设法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办好生活,让他们吃好、睡好。他经常去书店买食谱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认真钻研,根据老人特点,为他们科学配置饮食;另一方面,不断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他组织老人们健身、打门球、下棋、练书法,鼓励老人之间互动,安排志愿者为他们服务,让他们经常保持与家人的联系,让老人们彻底忘记寂寞、保持快乐,享受社会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让弱势老人得到关爱,他慷慨解囊、大爱无疆。2011年有一个叫邹金虎的老人,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且无依无靠,生活异常凄凉,刘朝阳便把他接到公寓来,给他吃、供他穿,还为他治病花去1200多元,住了一年多没收他一分钱。五年来,共接纳了40位这样的老人,为他们减免15万元的费用。

刘朝阳创办老年公寓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以良好的服务深得老人和家属的称赞,也赢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刘朝阳虽然年过花甲,但他仍乐意在这岗位坚守。他说:“我一定要继续办好老年公寓,愿在有生之年用我的辛苦换来更多老人的幸福。”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传承孝亲敬老这种美德。关于孝亲敬老,有很多先进的事迹材料都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女,1979年...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传承孝亲敬老这种美德。关于孝亲敬老,有很多先进的事迹材料都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女,1979年9月5日生,系***县***镇***村农民。1999年11月与本镇***村4组村民***结婚,于2000年8月8日生育一男孩。2006年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她一直居住在下马渡镇六合堂村,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同心协力、竭尽所能照顾患有脑梗塞的父亲、精神病且有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的姐姐和孤寡叔叔。两年后奶奶自然死亡,她主动撑起了这个家。

面对感情的破裂、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她伤心过、痛苦过,曾一度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久经风吹日晒、繁重的农事,虽衣着朴素,但依稀能看得出她那清秀的面容,富有弹性的皮肤,因而经常有人上门来给她介绍对象。作为女人,她也想有个依靠,有人疼,有人爱,有人遮风挡雨,为她撑起一片艳阳天。然而,为了孝亲敬老,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勇敢坚强地面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女人为爱不再是半边天,而是撑起整片天空。

作为女儿,她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单亲年老的爸爸(父母在她2岁时就离婚),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父亲多加衣服,当父亲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父亲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父亲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为治疗父亲的脑梗塞、胃病,她经常陪父亲去医院治疗、买药;每当父亲外出时,她都会嘱咐父亲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作为妹妹,她用那瘦弱的肩膀挑起家里的重担外,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未嫁的姐姐。在服侍姐姐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姐姐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十几个年头。

好心就会有好报,邻居被唐芝香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唐芝香及其家人的疼爱之情,每当她有事很忙的时候,邻居们总能想尽办法给他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她姐姐。有时邻居、朋友也劝她说:"你只是妹妹,这样做值得吗?"唐芝香说:"姊妹情,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姐姐现在这样,作为妹妹,照顾姐姐是我的义务"。

瘦了十多斤,叔叔看着既心疼又欣慰,逢人就说,他这个侄女可好了,自己生的亲闺女没准也比不上。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侄女,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妹妹;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姐姐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姐姐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姐姐打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而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女儿"、"好妹妹"。

她用真爱勾勒了善良贤惠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亲敬老的美德,她用爱撑起了一片艳阳天!篇二**是我站服务三科的一名普通职工,作为先进员工他做到了克尽职守、踏实勤奋,作为人子,他做到了百事孝为先。

奶奶身体不好,父母生意忙,**从小就对奶奶十分孝敬,勇敢地帮父母承担起赡养照顾奶奶的义务,小学时就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活,就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初中时每天放学后帮奶奶洗衣服、做饭、挑水、打扫卫生,天热时帮奶奶擦洗身体、洗脚,陪奶奶唠嗑解闷,逗奶奶开心。

参加工作后奶奶不跟自己住在一起,但**很想念她,有空的时候经常去看望她,帮奶奶打水、做饭、扫地,感动的老奶奶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自己有一个孝顺的好孙子。结婚后叔伯兄弟几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大家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都争先恐后地孝敬照顾老奶奶。

这样的孝心孝行让四邻羡慕,并且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老奶奶身体越来越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德乃人之本,孝乃德之先,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的基石。

**常说:"侍奉老人再苦再累,只要老人高兴就是儿孙最大的快乐。"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也是人们应尽的义务,**所做的这些也许微不足道,但我们相信他们一家孝亲敬老的美好传统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样的家庭越多,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篇三***,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村委会***村小组村民,现系***村委会副主任。从小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紧靠奶奶抚养并供其上学,这些磨难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性情率真,热情开朗的性格。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个好孙女;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青年彭露瑾从小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她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她每次都将自己所学所悟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给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一一传授给他们。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进步。

们,从不收一分钱。

村民苗大娘因为丈夫瘫痪,子女又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绝,多次想轻生。她听说此事,急忙跑去他们家了解情况,一边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边开导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粮食钱物拿去给苗大娘应急,帮苗大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直至她的子女主动提出照顾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来。

隔壁村村民孔德荣,家境困难,自身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体衰,女儿幼小,妻子为此曾多次想离家出走。她听说此事,一边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边连忙向村小组反映,响应村民捐资捐款帮助其治病,帮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女儿从小因为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离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就给父亲做饭,给父亲按摩,天气好了,就把父亲弄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每逢周末,只要条件允许,她除了把作业做完,衣服洗完,一有时间就给父亲按摩,找好吃的野菜做给父亲吃,听到对父亲病情有益的药材,只要能找到的就立马弄给父亲吃,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痛苦。

尤其在父亲病重期间,他几乎把学习的时间都挤压出来陪父亲聊天,捡一些可以卖钱的的东西卖了买营养品给父亲补身,特别是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还好遇上假期,她就将所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陪伴父亲身上,寸步不离,喂饭、擦洗、按摩、洗脚、陪床,并在父亲熟睡时去寻找中药材来煨给父亲喝。不幸的是父亲最终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那时父亲才37岁,她才9岁,弱小年幼的她最终成了孤儿。她也为此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面对。幸运的是,奶奶毅然决然的挑起抚养她并继续供他上学的重担。从那以后,她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回报奶奶。

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外地优越的工作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家创业,以便照顾年迈的奶奶,因奶奶曾在她上大一的那年去地里干活不慎从山坡上摔下来,致使脸部、腰部、腿部均摔成了重伤,躺在床上近两个月,还好遇上放假,她得知此事,放弃在城里打工的机会,急速赶回家里,带奶奶输液、喂药、端水、喂饭,帮奶奶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渐渐恢复了健康,但由于年迈,腰部的伤已无法治愈,只要一变天,奶奶就感到疼痛难忍,为此,她特意买了按摩器帮奶奶按摩,遇到重活,脏活,她都不让奶奶干,只要是她能做的,尽量不让奶奶插手,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奶奶安享晚年。

三、

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20**年,她有幸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这对刚刚走向社会的她来说可是一件及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各种各样前来办事的村民,她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钻研,并不时向长辈讨教如何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既让村民满意,又遵照了原则办事。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查找资料,看相关书籍,不断更新自己,以便适应更多百姓需求。

发放到农民手中,以带动村民脚踏实地,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彭露瑾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以便关注更多留守儿童、老人,除了做好上级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以外,彭露瑾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她时常去走访那些低保户、五保户,给他们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陈永云、苗国良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苗国良,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孝传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种核心的理念与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彭露瑾同志是在中华孝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是孝老典型中的代表。

***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村民笑容相待,乐善好施,与家人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用热心去帮助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敬老孝亲事迹材料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我是四年级(2)的张淑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敬老爱老”。

敬老、爱老、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

神财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孝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

在我们中国有个传统的节日,就是——重阳节。我国把重阳节。

定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敬老、爱老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东汉时期,董永在父亲亡故后,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安葬父亲的费用,他的行动不仅传为人间佳话,而且还感动了天帝。河南张尚昀在考入长春税务学院后不久,父亲去世,母亲患病。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他不远千里,把母亲从河南背到长春,一边打工给母亲治病,一边刻苦读书。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挑灯夜读后,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六个学期,五次获得奖学金。张尚昀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不放弃对母亲的照顾和治疗,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有敬老爱老的意识。他深深知道,没有父母,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家,就没有自己。他懂得,敬老孝老是一个人的本能,是做儿女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是天经地义的。也许,我们并不能像董永一样卖身葬父,也不能像张尚昀一样背母上学。但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却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扬民族传统,让敬老爱老的美德亘古不变。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所以让我们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老人、孝敬老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年49岁的尹秋仪,是我市武陵区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对待邻里居民,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对待家庭,她积极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顺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她的热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热忱之心,服务居民

多年来,尹秋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忱之心,长年为社区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为了全力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社区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十分令人感动;尤其这两年以来,我社区对城市卫生管理实行了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协助社区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社区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她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内,总有她拿一把扫帚四处打扫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将巷子内的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居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一笑,说:“能为几十年的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尹秋仪开始当起了社区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社区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区很多租住户上门找不到人,尹秋仪就协助社区,事先拟好走访路线,晚上,再走家串户,找育妇谈心,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育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有时候,走访的地方没有路灯,路极难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她总认为,计生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关系民生、关系社区和谐,能为居民们做点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纯善的热忱之心,尹秋仪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的大爱精神,曾多少次感动着周围的居民邻里,被大家所传颂和赞扬!

助人为乐,温暖人心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冰灾期间,尹秋仪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仪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尹秋仪的身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尹秋仪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孝亲敬老,传承孝心

尹秋仪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也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

从1995年开始,尹秋仪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尹秋仪一个人承担着。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尹秋仪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仪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尹秋仪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仪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的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尹秋仪再一次一个人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尹秋仪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长达10多年,从无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仪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尹秋仪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虽然尹秋仪只是社区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深深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无数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传颂为一种风尚,为东湖巷社区这个文明、温馨、和谐的大家园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夺目的亮点!

尹秋仪获评常德市“身边好人”。

孝亲敬老个人事迹

古代有榜样黄香,现代有孝子田世国。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香在他九岁时已深深的知道孝,在他从失去他的母亲的悲痛中重新振作后,他就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亲自去做。照顾父亲衣食起居、为父亲驱寒问暖……黄香就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他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深深的体现他的孝和对父亲的爱。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

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5、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7、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8、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0、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图集美文网。

1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17、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9、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2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4、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27、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气不可无。

29、任何人都享有一种权利,那就是永远尽义务。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再次撒向大地时,我们终于迎来了此次孝亲敬长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集合地,提着对老人的关心,带着对社会的爱心,来到了敬老院。我们与老人谈心,为他们表演节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从那笑眼中,我能看出,那是孤独惯的人对我的喜爱与称赞。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依赖父母的,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成长,默默为我们付出,赐予我们力量。在他们的怀抱中,我们会感觉世界是美好的,而慢慢的也会以为这就是理所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翅膀硬了,脖子长了,我们认为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长大,于是,我们开始顶嘴,觉得他们很烦,想要脱离他们的保护,可却不知道,原来我们就是他的一切,当我们终于离开他的臂膀,他也就会变的一无所有。

我们,是他的一切。

可他,却不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也许当你冲破枷锁的某一天你会发现,他们老了,我曾经依赖的那两个人已经变了样了,当他拖着那张原本美丽的脸向你笑时,温暖还在,可脸却老了。时间,回不去了。那,是为了你。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访爷爷,想听爷爷讲讲以前的故事。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能解开这个谜底了。

爷爷对我讲到:“旧社会里,老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吃不好,穿不暖。可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看你们现在多幸福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还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你可要好好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啊!”爷爷拿出老照片给我看,黑白照片里的爷爷穿着非常朴素,有的衣服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还有一些是在田里干活的照片。

看着这些照片,耳边想起了爷爷的话,我感受颇深。是啊,和爷爷那个年代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他们这代人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读书也不认真人,时常要在妈妈的督促下才完成作业,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以后,我再也不和爸爸妈妈闹脾气了,多为他们考虑,孝敬爷爷奶奶。

这次拜访爷爷让我感受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工程投资协议书(优秀16篇)
    在投资领域,风险和回报一直是相互关联的,投资者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回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投资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甲方:乙方:第一条:甲
  • 12-20 公安机关保密培训心得体会(专业18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个人观点和经验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和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
  • 12-20 部队学兵个人总结(通用18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职业素质。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写出较为完美的个人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总结范文供大
  • 12-20 综合管理员工作规划(精选15篇)
    在生活中,总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归纳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1.拟订工作计划
  • 12-20 刻苦训练心得体会高中(实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小编精选了一些热门话题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话题的内涵和价值。
  • 1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提升。以下是一些常见话题的心得体会示例,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 12-20 农村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实用16篇)
    借款合同是借入资金的借款人与提供资金的出借人之间达成的一种法律协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借款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通过参考这些范本,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如何撰
  • 12-20 形势与政策两会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特意收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 12-20 聘请护工协议书(精选14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规范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乙方因经营药店需要,聘请甲方为我店执业药
  • 12-20 小学生课堂小练笔大全(21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学习的工具,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本的优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这是一些优秀范文范本的精选,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不积小流,无以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