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六年级英语北师大版教案(模板18篇)

六年级英语北师大版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2 08:39:40 作者:FS文字使者六年级英语北师大版教案(模板18篇)

六年级教案是教师授课的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份精选的六年级教案范文,请大家阅读、学习和借鉴。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直方图(1)。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

重点、难点: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年龄分组划记频数。

合计。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学;。

(2)组距是,组数是;。

(3)跳绳次数在范围的同学有人,占全班同学%;(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组别次数x频数(人数)。

第1组801006。

第2组1001208。

第3组120140a。

第4组140。

第5组160。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时:直方图(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画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解:(1)计算极差:(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决定组数和组距:

(3)列频数分布表: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英语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上的第二个复习单元,侧重归纳了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所涉及的语言项目。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以及对环保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结合一般将来时,谈论物品的再利用和再回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语法、话题和语言知识方面有针对性地复习,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学情分析:

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的词法只有一个:一般将来时。而一般将来时的结构和意义及功能学生都是易于理解的,而u5-u8的话题也只有一个:环保。从自己身边―城市―地球,要让学生在话题的复习中不断加强语法知识,语言项目的滚动和巩固,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在语境中对u5-u8的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

(2)复习并学习部分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形式。

(3)通过制作“reuse and recycle”复习5---8单元旧知;

(4)重点复习有关“环保”的问题及回答;

2.技能目标

(1)学生在语境中对unit5--8的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复习一般将来时。

(2)通过讨论物品再利用和再回收的讨论和制作海报,再次融会贯通unit5-8单元旧知及语法。

(3)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归纳复习。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2)通过本单元学习,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

1.教学重点

(1)学生在语境中对unit5--8的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复习一般将来时。

(2)通过讨论物品再利用和再回收的讨论和制作海报,再次融会贯通unit5-8单元旧知及语法。

(3)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归纳复习。

2.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物品再利用和再回收的讨论和制作海报,再次融会贯通unit5-8单元旧知及语法。

建议在1-2课时内完成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a、b部分

第二课时:c、d部分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要点:

秦始皇谁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六年级英语教案

本册教材共同分为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分析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的,unit1呈现要学习的语言内容,unit2提供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准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不常用单词不要求掌握。在本册,我们要跟着大明去美国访问,了解一些美国的情况,初步了解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生活。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以前学过的语句结构、技能等,并将学习根据图片独立地写出完整的语句。我们要进一步复习语音,学习语句和语篇中的语音表达。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六年级教学班,学生人数共有73人。根据前一学年的素质水平检测结果看,两个教学班的英语成绩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个别男学生养成了英语懒学厌学的坏习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抵触心理。大部分女学生基础较扎实,成绩较稳定,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优秀率。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有“拉后腿”现象,成绩起伏大,心理承受力较差。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冲刺总复习的一个学年,学生的心理生理也都将会发生一定变化。

六年级学生心理趋于大人,教师课堂用语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合理确定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自由地说出课文所有内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读课文。纠正控制性错误,不纠正非控制性错误。多表扬多鼓励。用点读笔、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卡片、贴纸等。结合“合作课堂”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支配感;鼓励学生们将语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终的产品,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充满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或者运用他们所能的语言(模仿、动作、关键词、图画等)交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汇报结果,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情境。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利用cai课件、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语境和真实的交际场合。

第一周:mu1。

第二周:m1u2—m2u1。

第三至四周:m2u2—m3u1(双测)。

第五至六周:m3u2—m4u1。

第七至八周:m4u2—m6u1。

第九至十周:m6u2(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讲评m7u1。

第十二至十五周:m7u2—m8u2(结合模拟测试卷)。

第十六至二十一周:m9u1—m10u2复习模块。

第二十二周:期末检测。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白鹤梁的沉浮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2、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

《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参考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线。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三、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教材中呈现的花瓣是曲线图形,学生在画这个图时会感到困难,可以让学生看着图进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四、设计图案。

1、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变换,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把学生设计的图案分小组张贴在教室的前面,学生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每个小组学生上台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4、全班交流,学生欣赏并评价。(学生点评)。

北师大六年级教案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六年级教案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观察了淘气和笑笑的搭图形游戏,谁发现了这个游戏的方法。

师:谁想为这个游戏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1)请横着摆两个正方体。

(2)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再在左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学生同桌间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同桌两人的游戏好吗?请一个学生先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立体图形,然后互换。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戏,你觉得游戏有趣吗?

你喜欢做这个游戏吗?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1)师:下面我们继续玩搭一搭的游戏,这回老师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谁愿意做老师的小伙伴。

(2)师:你先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老师先站到旁边去,记得可别让我看见哟。

(4)师: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和这位同学的游戏谁能说说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三、拓展应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由学习组长安排好各人的分工,一起做这个游戏,注意在小组中尽可能多的想出别的不同方法做游戏,要求要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北师大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8/11×11/81/10×10。

7/9×9/7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生:。。。。。。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生2:。。。。。。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

―倒数)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2/5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个数,请学生移动数的位置,找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

2、剩下“1/5和1”,分别求出1/5的倒数和1的倒数。

3、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1)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

(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

4、0也是整数,0的倒数是几呢?

(1)出示0×()=1。谁上来填一填?(没人举手)。

师:0乘任何数都不得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2)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

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那么带分数呢?(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0.25×4=1,所以说0.25和4互为倒数。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25/16的倒数是()。

(4)0.7的倒数是()。

2、判断。

(1)2/9是倒数。()。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

(5)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七、全课小结。

北师大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六年级英语教案

本册教材共同分为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分析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的,unit1呈现要学习的语言内容,unit2提供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准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不常用单词不要求掌握。在本册,我们要跟着大明去美国访问,了解一些美国的情况,初步了解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生活。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以前学过的语句结构、技能等,并将学习根据图片独立地写出完整的语句。我们要进一步复习语音,学习语句和语篇中的语音表达。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六年级教学班,学生人数共有73人。根据前一学年的素质水平检测结果看,两个教学班的英语成绩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个别男学生养成了英语懒学厌学的坏习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抵触心理。大部分女学生基础较扎实,成绩较稳定,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优秀率。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有“拉后腿”现象,成绩起伏大,心理承受力较差。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后冲刺总复习的一个学年,学生的心理生理也都将会发生一定变化。

六年级学生心理趋于大人,教师课堂用语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合理确定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自由地说出课文所有内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读课文。纠正控制性错误,不纠正非控制性错误。多表扬多鼓励。用点读笔、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卡片、贴纸等。结合“合作课堂”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任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支配感;鼓励学生们将语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终的产品,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充满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或者运用他们所能的语言(模仿、动作、关键词、图画等)交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汇报结果,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情境。利用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利用cai课件、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语境和真实的交际场合。

第一周:m u1

第二周:m1 u2 ―m2 u1

第三至四周:m2 u2―m3u1(双测)

第五至六周:m3 u2―m4 u1

第七至八周:m4 u2―m6 u1

第九至十周:m6 u2(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讲评m7 u1

第十二至十五周:m7 u2―m8 u2(结合模拟测试卷)

第十六至二十一周:m9 u1―m10 u2复习模块

第二十二周:期末检测

相关范文推荐
  • 12-12 完整版的计算机毕业个人实习报告(通用12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所做工作、所感所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老师:您好!初踏社会,心情激动、
  • 12-12 护士实习报告综合科(热门19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指导我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以下是一些关于实习报告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写
  • 12-12 妈妈让我独立(优秀18篇)
    优秀作文可以通过感人的语言、精确的描述和独特的观点,打动读者的心灵。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们对事物的独特观点和深刻的思考方式。妈妈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会说
  • 12-12 假如我是猴子(专业15篇)
    优秀作文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在我看来,孙悟空是最强大的神,也是我最喜欢、最敬佩
  • 12-12 学校教师的检讨书(热门15篇)
    在工作中犯了错,老板要求我写一份检讨书,我得认真去写。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坦诚的态度和详实的事实,诚恳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错误和改正心愿。尊敬的领导:您好!在
  • 12-12 班主任实践工作计划(热门17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编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班级管理的大局,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份比较全面和具体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例子,供大家参考。本班是文科高三(6)班,根据学
  • 12-12 还好有你古人(精选15篇)
    优秀作文具备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思绪的激荡。以下是一些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厚厚的照片本,存留了
  • 12-12 公路监理实习报告(通用20篇)
    通过撰写实习报告,我们可以将自身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将实习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下范文是多个实习者的实习报告集合,展示了不同实
  • 12-12 父爱的原味(专业20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并带给他们新的启示和思路。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小编认为这些范文在思想和语言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 12-12 三年级我喜欢书(优秀15篇)
    优秀作文是以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有力的论证,使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一种文体。写一篇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个人的思维深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