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小学语文五年级新编教案苏教版(模板14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新编教案苏教版(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2 07:58:14 作者:念青松小学语文五年级新编教案苏教版(模板14篇)

教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是一些五年级语文教案的案例,希望能够为您的备课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语文五年级新编复习教案苏教版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3.是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板书课题: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5.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你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知晓。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一起,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起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柔。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才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知道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帮助小宝宝入睡,刚才的歌曲中是怎么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宝宝的梦境中,看看它究竟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6.请大家用“la”来轻轻地,温柔地演唱唱这条旋律,同时注意坐姿。然后加入歌词。

8.多媒体出示贝贝的旋律,也用la来哼唱,然后加入歌词。

9.出示美美的旋律,跟电子琴,用“la”来学唱这条旋律。然后加入歌词。

11.演唱不带倚音和带倚音的旋律(加歌词),让学生找不同点。

12.大家找得真准!(出示倚音歌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加了撒娇以后的唱法吧。(学生学唱,难点重复练习。)。

13.师:这三个小宝宝真的很可爱,每人记住了一条旋律,如果把他们的旋律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摇篮曲了。(出示歌谱)。请大家找找看,哪个宝宝记住的旋律,出现了两次啊?(宝宝)。

14.分组跟琴演唱,一组一句。(第一段)。

15.第二、三段全体一起跟钢琴演唱。

16.跟伴奏演唱。

三、歌曲处理,情感体验。

1.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吗?(4/4拍)。

2.大家知道4/4拍的强弱规律吗?

按这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应该怎样演唱?请一两个同学示范一下。全体练习一段。

(出示三角铁、沙锤),你认为什么时候伴奏比较合适?

(多媒体出示)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请学生试奏。

下面,我们就请这几位同学轻轻地演奏乐器,我们温柔地唱着歌曲。

跟伴奏再次演唱。

四、情感抒发,深化拓展。

2.看视频,感受妈妈的爱。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一股清凉的风,是一把遮雨的伞,是一串关怀的泪,是一个甜甜的吻。妈妈的爱,就在这一个个最平凡的细节之中。最后,让我们一起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爱,也对这些小宝宝们,轻轻地唱出摇篮曲,让他们也在我们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吧!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范文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她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教学时可作简介,激发学生的爱鸟、护鸟之情。

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要求,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欣赏品味、自我感悟、想象拓展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怡情,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

下面我就说说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本堂课分三个环节:复习导入、学习课文,感悟品味、总结延伸。

课始,投影出示灰椋鸟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灰椋鸟的外形。学生会答: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黑乎乎的,一点都不好看。而后教师过渡: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由此引入第二环节:学习课文,感悟品味。

文章有两个重点段,第四节的“群鸟归林”和第五节的“百鸟争鸣”,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也放在了这两个段落上,教学“群鸟归林”时,教师首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周围静得出奇,茂密的树林在等待鸟儿的归来。你们看,它们回来了!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节,边读边想画面。而后学生交流:你看到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觉得这景象如何?出示文中群鸟归林的一段话,认真地读读这一段话,拿起笔来圈圈划划,抓住关键的词句好好体会当时的景象,抓住两句话重点体会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与“飞入”进行比较什么时候用“投入”?从“投入”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这树林是鸟的家园。

第二句:“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他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再次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最后小结:我已经感觉到同学们融入到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让我们完整地感受一下这壮观而又欢乐的场面。齐读第四自然段结束本段的教学。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由此引入第5自然段,要求学生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句话: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教师渲染:作者把灰椋鸟写得很美,那是由于晚霞的映照缘故。回想课文开头,作者笔下的灰椋鸟并不漂亮,但作者喜欢上这些小生灵后,它们在作者的眼中竟变成了翩翩起舞的美少女了。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让我们也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然后理解“似飞瀑,如惊涛”写出了什么?这是怎样的声音呢,欣赏“鸟鸣”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百鸟争鸣的场面。最后指导感情朗读。师生齐读本段,以回归整体。

接着简要学习第六自然段。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最后进入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延伸。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介绍:1987年9月16日,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徐秀娟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一起欣赏,会唱的一起唱。

最后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设计本课的一点想法,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上语文苏教版新编教案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的特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具准备:

1、有关威尼斯小艇的资料。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分析这些资料,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投影片,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_等,最后出_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100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77条水道纵横交叉,400多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称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耸立小艇桥梁纵横交叉静寂雇定祷告保姆操纵自如。

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己读第1、2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接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后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4、让我们看看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读一读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2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老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有点儿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句子(1)好在哪里。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达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听完后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很有情趣。)。

3、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反思。

1、学生基本不熟悉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因此教师可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_尼斯优美的风光。当看到图片上威尼斯到处是河道,人们推开家门就是河,要出门就得坐小艇等画面时,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感受到小艇是这个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2、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设想船夫会说什么。这样,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生了解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

1、威尼斯夜景图。

2、文章《威尼斯之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威尼斯小艇纵横交叉船舱保姆祷告耸立沉寂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做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当做来往的船只,把自己的文具盒当做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在河面上。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了,所以才写得这样好。)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老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学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老师:他动作灵活——。

学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老师:他速度极快——。

学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6、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5自然段。

2、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学生讨论填空题:

白天,()需要坐小艇,()需要坐小艇,()需要坐小艇,()需要坐小艇。(商人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交友、小孩子外出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

小结: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_尼斯夜景图)。

5、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阅读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只有感受,在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下笔,这是要加强的地方。

2、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中可反复让学生阅读,从中体会那种异域风情的美。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有裨益。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交通工具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名师语文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理解田忌第二次赛马的真正原因,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播放田忌进行两次赛马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第二次获胜的原因。同时,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语气也能为学生分析人物做以铺垫,并为他们的表演助一臂之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

三、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用已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四、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突破难点,升华感悟。】。

(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3)自己研读。

3、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五、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

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

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

二、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

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

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

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

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

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课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

5、抄写积累。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落实基础知识,促进有效积累。】。

四、选择性练习(写一写)。

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训练项目提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

小学语文五年级新编实用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小学五年级语文苏教版试听教案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苏教版小学年新编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建议: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

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

联系上下文理解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谁知哪些人?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6)“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3、结合地方实例及查找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想。自读自悟。从重点词句中领会课文的中心。这些句子,不用全部讲到,学生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即可。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巩固学习:。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谈礼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三个生动的事例,从中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教学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礼貌用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二)学习三个事例。

1、默读2—4自然段。

(1)思考:这三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能简单说说故事的情景吗?

(2)同桌相互交流,反馈。

(3)根据回答,学习不同的故事。

2、学习第一个故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牛皋不懂礼貌、岳飞很懂礼貌?

(2)课件出示句子:(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品词“吼,呔,老头儿,爷”,突出牛皋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用无礼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

(3)引出句子(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品词“下马,施礼,请问”,突出岳飞的彬彬有礼,用和气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渗透通过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4)老人家对待不同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两个带着不同情感的句子。(总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随着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朗读语气,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什么道理?结合回答,出示句子(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指导学生理解俗语的含义,进行礼貌教育(当自己有求于人时讲礼貌容易获得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个懂礼貌的孩子)。

(6)写法指导:在这个故事中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神态、动作、语言)。

(7)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二个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出示句子(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从这你觉得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看出?品词“对不起,您”。读出她的彬彬有礼。

(3)出示(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微笑着”,“没关系”证明女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是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读出她的宽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引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进行思想教育。

(5)从今往后,如果你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你会怎么做?同桌交流。

(6)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三个故事。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周总理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名回答,提问:你从哪里看出?

(3)出示句子(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自己读一读,你从哪个词看出周总理很懂礼貌?(三个“您”)。

(4)比较句子: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两句中的您都表示对他人的尊称,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有区别吗?)。

(5)读出周总理的尊重长者,平易近人。

(7)结合学生的回答问:以后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你时,你会怎么做?

5、表演课本剧。

(2)小组练习后,音乐伴奏,学生表演三组,评出冠军组,给予奖励。

(三)写法指导。

(1)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写自己的文章。

(2)如果调换一下故事与说理的位置(举例),你们说好不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将会语无伦次,表达不清。

2、孩子们,既然礼貌待人的好处那么多,那么重要,从今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同桌交流,回答。板书(结论: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3)本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介绍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在写说理性文章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及“总—分—总”的写法。

(四)拓展教学。

(1)学习小组交流,建议采用2—4自然段的写法简单说说。

(2)反馈交流结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3)把你刚才所举的例子按先举事例后说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课后完成)。

(五)交流收获。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2)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减少()矛盾。

(3)学会礼貌待人,()使用(),就能使(),()更加美好。

(4)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而且反映出()。

(5)从上面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写下刚才你说的礼貌待人的事例。

3、完成《同步练习与测评》。

板书设计:

19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1)问路(古人)和气得到帮助。

例证。

(2)踩裙(今人)道歉减少矛盾。

(3)刮脸(伟人)宽容提高修养。

结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_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_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_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体会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喜爱、期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感悟儿童的可爱。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名师教案

一、板书课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我家门前的海有怎样的特点?

2、汇报。

二、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使你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

1、第一段:说明事物都被染蓝了,指导朗读。排比句,强调海蓝。

2、第二段:引导想象还有哪些事物也变蓝了,指导朗读。

3、第三段:暗喻,交代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结群洄游”,体会蓝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指导朗读,读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学生再自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大海给予作者的乐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体会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还能说渔家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心。

四、总结:大海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乐观的态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机会也希望同学们再去看看大海,体会大海的美好。课后自评(李广贤)作为三年级的阅读课文,我想重点应该落实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内容。运用的形式就是通过朗读、想象,在交流与合作中巩固知识。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特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会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大海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特点。在学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几个特点之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语句理解特点,从而体会大海的美。

三、汇报交流,品味特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大海的美,体会大海给予作者以及对作者的影响。

四、质疑问难,感悟特点。通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当然,我的预设和生成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过车观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生生交流的机会少,有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的痕迹。

第二,教师调控不够及时,缺少教育的灵活性。

第三,教师的评价有些滞后,评价之后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努力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发现,但教师放手还不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3、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同学们,此时此刻,在这间教室里,最吸引你注意的是什么?

二、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听”、“看”。)。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那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激情朗读,建构体验的基础。

注意,读到你感觉上来了,就举手。

3、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

4、展示: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师感性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四、入情品读,内化体验的过程。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3、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4、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2)、师播放瀑布声响1、2。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进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多美的句子啊!谁想再读一读?你想怎么读?

(4)、你“看”出什么来了?

(5)、师播放一组黄果树瀑布静止的图片。

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6)、师播放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影片。

你对文中哪句话感受更深了?

那现在你能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

(8)、小组汇报;全班展示。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的结果。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想说些什么?想写点什么吗?

(若时间允许,则让学生课上写诗歌或短文)。

六、总结。

…… ……。

转载自仪征漫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感受}舒服极了。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相关范文推荐
  • 12-12 乡镇幼儿园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专业13篇)
    通过写作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加深对语言规范和规则的理解。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为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促进自
  • 12-12 喜迎七一建党节演讲稿(模板19篇)
    通过演讲稿范文的撰写,演讲者可以更充分地准备演讲内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或遗忘要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 12-12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万年牢教案(通用18篇)
    教案编写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保证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四年级课程教案,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 12-12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教案例文(模板19篇)
    四年级教案的撰写需要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为广大老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1、认识8个生字。2
  • 12-12 身边的军人故事(精选21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的内容深入、结构严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早上6点30分,解放
  • 12-12 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范文(21篇)
    拥有优秀作文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表达观点和理解课堂内容。如果你对写一篇优秀作文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启发。星期五是我们学校首届家长开放
  • 12-12 顺物细无声优选(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和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从中学习其中的闪光点。那一次,语文测试
  • 12-12 中学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总结(通用19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为未来的活动提供借鉴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通过活动的开展,挖掘传统节日的
  • 12-12 种植业承包合同(优秀20篇)
    承包合同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违法违规行为,保护环境和社会的利益。下面是一些承包合同的典型样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以
  • 12-12 采购方面工作总结(汇总14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对自己过去一个月工作情况的一次自我审视和总结,从中可以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精彩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从中吸取经验和提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