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大学声乐教学论文(实用17篇)

大学声乐教学论文(实用17篇)

时间:2023-12-08 05:28:23 作者:笔砚大学声乐教学论文(实用17篇)

通过学习范文范本,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如果你在写作时遇到了困难,不妨看看这些范文范本,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和指导。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不仅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提高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的实施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效性,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具有现实的效果性。从理论层面来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过程当中,其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整体的能力与素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如何提升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对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关当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声乐教学目标有待明确。学前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针对基础学前教育所需要的相关人才来进行培养,在这过程当中声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体系,需要在教学目标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完善。但是,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对于人才的声乐素养培养、相关目标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明确,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水平的提高。所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是今后提升的主要方向。其次,声乐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强化。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声乐课程,配备了声乐师资,但是在声乐师资的专业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有的.声乐教师缺乏具体的实践,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素养的提升。所以,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声乐师资的配备水平是今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师资力量改进的主要方向。最后,声乐教学缺乏必要的支持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相对完备的支持体系才能够得到学生声乐素养的综合提升,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支持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之,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在教学目标方面、师资力量配备方面也即教学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完善。

如何更好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从意义的层面来看,不断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具有两个方面意义。首先,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通过把实效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落脚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会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更新。通过系列的完善来助推整体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声乐素养水平。在整体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过程当中,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重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将会在很大层面上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声乐素养、音乐素养也将会得到系统的改进与提升。总之,重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实践。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声乐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意义。在综合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思路。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要在教学大纲即教学标准的指导下,明确课堂教学标准,明确教学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只有建立在科学有效的目标引导下,整个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才会得到相应的改进。其次,提高教学师资水平。在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过程当中,教师的总体素养水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要加大对专业师资的引进力度,切实提高教学师资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并通过积极的岗位培训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水平,鼓励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提升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后,完善教学支持体系。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教学设备的引进力度,不断的完善教学环境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系统的改进,教学场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支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整个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总之,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过程当中,需要在师资力量、教学目标、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

结语。

在学前教育过程当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从声乐教学出发,在探讨声乐教学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论文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比较单一,教学评价缺少科学的依据,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纸上谈兵状态,缺乏实践基础的。这种缺乏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在根本程度上对体育思想意识的转变,不利于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学要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主要目标。在常规体育教学中,根据实际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集体,团结向上,遵纪守法的品德作风,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是为将来他们走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要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健身理念和教学原则。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素质教育哲学的观点是意识能够决定行动,是行动的指南。高校体育改革的观念不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就无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应变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全面发展的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行是今后教育工作们的工作重点所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基础。大学体育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抓住教育的重要环节,提倡"终身体育"理念,推行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集中活动,团队协作的课堂目标任务,时常是学生各自占据自己的活动场地,缺乏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这种现象往往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集体的意识。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的特点,需要协作才能完成活动。学生只有分别担任不同的运动角色,并按体育运动规则等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最后,由教师针对不同团队完成的课堂任务情况在公平、公正、民主和合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评价。这种交流与互助,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其学习兴趣的了解和掌握。

(2)"以人为本",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任何形式教育的推行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素质教育也在遵循这个规律和原则,它必须是可以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的积极主动性。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方法中挣脱出来,努力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方向转变,向终身教育的方向转变。在理论基础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课外实践中,应该增加适合的体育活动内容,例如:乒乓球、游泳、滑冰等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育时期,将不同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更好的融合,使体育教学更好地满足大学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和健身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实现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的目的。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组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和类别的体育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同样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观念。高校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鼓励进修学习,或者选择继续深造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举办研讨会,增加交流学习,共享教育资源。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搞好体育科研工作。所以我们要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大学声乐教学论文

谈到民族声乐的起源,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一些文献中有记载民族声乐的相关信息,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民族声乐表现形式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了解,这就造成我们对远古时期的民族声乐的了解少之又少。迄今为止,我们了解的最古老的声乐表演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表演唱”。隋唐之前,中国的民族声乐只存在于宫廷之中。宋代之后,在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出现了“瓦市”“勾栏”等娱乐活动,以及其后的各种“戏楼”“茶馆”的兴盛,是中国戏曲真正的摇篮。

二、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的联系。

(一)传统戏曲的特点与民族声乐的含义。

中国传统戏曲有着独特之处,第一,戏曲的表演形式是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在体现共性的过程中展现个性;第二,传统戏曲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来表现现实生活,这些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第三,中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例如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羽等。

民族声乐则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特征,给人们展现出了多样化的音乐演唱形式。民族声乐与戏曲、民歌、说唱的表演不同,它是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演唱艺术,同时,也不断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和歌唱理论,从而形成的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二)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的联系。

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融合了民族乐曲,而且还融合了宗教音乐、宫调等艺术表演形式,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久盛不衰,保持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越来越喜爱,民族声乐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和扩展。从而拥有自己的演唱和表演风格。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不一样的文化特色,民族声乐吸收了传统戏曲的优秀成分,用来丰富声乐的表现形式,例如,传统戏曲中的板式变换、丰富的演唱技法等,不仅使民族声乐得到发展,同时也使传统戏曲本身得到了更好发展。

三、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一)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通过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同时还借鉴西方的声乐美学和声乐演唱技巧。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传统戏曲元素体现在民族声乐中。

对戏曲演唱者来说,一般要求比较严格,通常演唱需要秉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表演手法,戏曲大多来自民间,其中有很多表演形式,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演唱者引用诗词歌赋,通过说唱等形式表现出来。民族声乐借助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通过声调在字与字之间的改变及抑扬顿挫的表达,将歌曲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声调和气息在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中也十分重要,好的声调和适合的气息,可以很好地将演唱效果表现出来。演唱中国传统戏曲时,演唱者的呼吸方式主要是丹田运气,可以运用丹田的呼气方式来调整演唱气息,再加上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演唱效果,从而带动观众、感染观众。

传统戏曲表演中融合了大量的肢体语言、声音等动作,完美体现了韵律美与声音美,民族声乐不断从传统戏曲中吸取经验和演唱技巧,从而发展完善自己、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冯晓玲.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13):75.

[3]闫晓宇.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略谈[j].音乐论坛,2015,(16):39.

[4]肖娜.中华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j].音乐论坛,2015,(16):38.

文档为doc格式。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声乐演唱又是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练习,还要不断强化发声技巧训练,努力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才能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面提升学生演唱水平,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为此,笔者通过探究提出一些教学思路,仅供同行参考。

一、正确认识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本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技能学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每个儿童从小对声音的敏感度,对音乐的天然热爱,远远超过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和喜爱。音乐对儿童的影响力不分乡村与城市,更不分贫富与贵贱。儿童在这个阶段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上最美的图画,但他们也很稚嫩,也可能被污染,甚至被毁掉。为此,一个幼儿教师在面向0~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时,提供良好的教育,便是为儿童未来人生发展开启了一扇成功的大门。在诸多的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又是能够正确引领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启迪其智慧,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求知欲,培养其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其健康发育和成长的,其他许多学科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的一门学科。而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歌唱活动又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重要的音乐内容,而且每个儿童都有一副天然嗓音,歌唱活动又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孩子高兴,随时可以进行。所以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了解一些儿童歌曲特点,充分发挥歌曲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而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又主要是以大专毕业生为主力军,那么作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声乐教学研究,提高声乐教学水平非常重要,更是义不容辞。

目前,学前教育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学习,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少数民族地区“9+3”学生,部分五年制学生(后两年进入大专学习),除中职及五年制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外,其他许多学生不懂乐理,甚至不识简谱和五线谱,更谈不上歌唱正确的呼吸,良好的发声状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所以在同一个年级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差距是相当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既要有丰富的音乐艺术修养,广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还应有良好的歌唱能力,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手c段,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对策。

1、恰当地选择歌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训练要求,因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要求,也不同于其他非音乐专业音乐选修素质课,所以对其歌唱能力的要求,总的来讲应处于二者之间。所以老师选择歌曲时,把握好难度就非常重要。如果难度太大,学生高音上不去,低音也下不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自信。反之,歌曲难度太小,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不去下功夫,导致缺乏耐心,草率地处理和演唱歌曲。所以老师选择歌曲,应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

2、有的放矢,狠抓基础训练。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情况,声乐课堂教学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或声乐专业的一对一,以及小组上课的方式,而是均以大班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也单独开了乐理和视唱练耳基础课程,但须知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除近年来部分高校通过单招考试录取的一些学生外,大部分没有经过音乐训练,高考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技能测试,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音乐基础几乎为零。他们在学习声乐课程时的进展就非常缓慢,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学唱歌曲时,首先应用一定时间去解决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和识谱的问题,特别是音准节奏的训练。对旋律中音程跨度较大、节奏较难的地方应该反复练习。同时选择歌曲的难度也应由浅入深,不能凭教师个人喜好,贪大求快。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现场良好的范唱,科学的演唱技巧,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歌曲的感情基调、音乐风格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灵活多样,可通过分别采取小组抽唱,或不同方位的学生齐唱,或抽个别同学来演唱旋律的不同方式,同时还应对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抽查,以便能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能及时纠正。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一点耐心,让优生有成就感和积极性,对后进生如实地指出他们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能愉悦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试想,未来一个幼儿教师唱歌音准和节奏都出现严重的问题,怎么去进行幼儿歌唱教学?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课程,所以解决好音准节奏更是上好集体声乐课的第一关键。

3、认真朗读歌词,准确理解歌词含义。每首歌曲每位同学都应大胆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弄清歌词蕴含的深刻含义,除有的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其衬词要保留地方语言特点外,其他的歌词均应用普通话的发音标准严格要求,这不仅是歌曲演唱的需要,也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学的需要。我们有的老师常常容易忽略这个步骤,许多学生一首歌唱了很多次却还不知道歌词内容,有的老师自己甚至都没有很好地朗诵过一遍歌词,当然也不会要求学生很好地朗读歌词,更不能准确地理解歌词,对歌曲的内涵和歌曲的情感把握也必然会非常肤浅。

4、结合歌词和旋律练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跟随着老师先分段轻唱歌词,逐步过渡到熟练地演唱全曲。同时,上课中应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唱时间,再经过小组、不同方位组合及个别同学抽唱的方式及时地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中突出的问题应立即纠正,对重点难点,教师应反复讲解,认真范唱,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演唱效果,以便为学生课后练习提供样板支撑。这个过程容易被老师忽略,作为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达到相应标准。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了良好的音准节奏和一定的演唱技巧,那么演唱歌曲便有了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运用、呼吸气口的设计、正确的咬字吐字、歌曲速度的变化与强弱的对比、准确分析调式调性特点、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诸多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是我们声乐教学应达到的最高目标。但我们很多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就停止在这个阶段,不能继续挖掘歌曲思想内涵,因而学生常常表情麻木,演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完全是在背歌,而不是在用心用情演唱。作为声乐教师就是要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曲目的学习,学会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和歌曲处理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的老师觉得音乐专业学生才这样教学,才有成就感,而对学前教育不加重视,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7、高度重视歌曲弹唱。在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中,更多的是通过歌曲弹唱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又通常是将声乐演唱与歌曲伴奏分开训练,然后综合。因此,教师既要掌握好声乐训练方法,还要具备较熟练的钢琴伴奏能力,所以当老师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弹唱能力过关,对学生才能起到重要引领和鼓舞作用。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有多项专业技能要求,但儿歌弹唱却困惑着许多学生,成为其中最为困难的一项技能,练习效果较慢,所花时间又多,在学前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又确实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所以高校老师自己要练好歌曲弹唱的同时,更要要求学生练好弹唱,这既是幼儿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更是培养幼儿人才工作的需要。因而通过声乐课的教学引领,促进学生弹唱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吕耀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芳.声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声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学科,根据该课程教学的特点,从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了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在素质教育前提下,对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

用人单位需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底蕴并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它担负着重要使命。

大家知道声乐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用人声表现的音乐;它是一门特殊的、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学科。

声乐教学法就是研究如何使不同性别、不同生理条件、不同接受能力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受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即保留自己天赋的声乐特色,又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的咬字归韵的技巧和运用声音表现声乐作品内涵,提高其歌唱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一个具体实施过程[1]。

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专门培养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课,进一步确立了它的声乐教学目标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有较高的符合幼儿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素养、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的人才[2];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服务面向、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学前专业用人的需要,招生政策有所放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普通高中,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别差异性大。

根据学前专业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判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同于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需把握好学前专业与声乐教学两方面的关系,声乐教学中要相对降低对声乐技巧难度的要求,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制定一套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

因此,作者针对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传统教学与教学改革加以对比,阐述具体的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声乐课教学的模式一般都是个别课教学或叫作“一对一”教学,这种授课方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世界各国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授课方式,无疑这是经过无数声乐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声乐教学的基本方式,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

其优点是:专业性强,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生理条件和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对一教学模式一般有两个步骤,第一步发声练习,第二步歌曲练习与处理,以提高演唱能力为目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声乐理论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是无序的、不全面的。

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声乐教学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更大的功能是促进和提升全民的素质,所以,声乐教学完全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从声乐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求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新模式。

根据学前专业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为学生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课程模式,以声乐大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有助于取长补短。

同时更注重了声乐教学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声乐大课是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具系统性。

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实物、人体解剖、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部分,更好地为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大课教学极大发挥了声乐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及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小组课: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也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主,但要求比大课教学细化,学生的歌唱状态容易行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避免了重复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个别课教学,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生理条件和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在前面已有详细介绍。

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前声乐对学生全面的培养,教师在新形势下就必须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去培养学生,以声乐大课为主,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就符合幼儿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素养、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的人才的成长。

二、以声乐理论为支撑的实践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发展至今,倡导科学与自然的发声理念。

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已有被打破的趋势,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以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为原则,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使其具备自然歌唱的能力。

(二)了解科学的发声体系。

科学的发声体系,是通过前人在声乐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一个使嗓音永葆青春的秘诀。

学前教育学生大多是初学者,了解科学的发声体系,就要利用实物、解剖理论,运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讲解清楚发声器官的构造及发声原理。

人的发声器官大致有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

其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歌唱时要形象地提出建立“两个反向”的理论,即声音在前人在后,声音向上气息向下的反向提法[3],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发声时气息、肌肉群的运动方向,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有效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以先进的理念为基础,广泛吸取和借鉴世界先进性的声乐艺术加以有效教学的方法来体现[4]。

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到声音的潜能,加大声乐的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1.口腔体操训练。

任何一种运动要想达到即省力又高效,都需要一个准备过程,就像我们在长跑之前做一做肢体伸展运动,腿脚就会比较利索、有力,关节和韧带也就不容易受伤,说话也是一样的,发音的清晰主要取决于口腔肌肉的灵活协调,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对口腔的开合和下巴的放松进行训练,便于歌唱时口盖的调节。

张嘴训练有助于颌关节的打开,“抬头张嘴”有利于下巴和舌面的放松,“哈欠张嘴”有利于喉咙的打开,牙关松开,“惊吓张嘴”有利于收紧小舌扩充呼吸通道;唇肌的训练用“咧(收拢双唇再伸展成一条横线)”、“撇(撮拢噘唇向上下左右撇伸)”、“转(撮拢噘唇向上下左右转圈)”三项练习,锻炼嘴唇的活动能力,使双唇灵活,可使字音变得清晰富有弹性;舌肌训练利用“舔(舌尖抵上齿龈往软腭深处舔向小舌)”、“顶(舌尖顶推两颊)”、“伸(张嘴将舌头伸出)”三项锻炼舌肌的弹性力量和放松能力[5]。

2.适度打开喉咙的重要性。

“打开喉咙”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前提,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打开喉咙将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喉头自然向下,保持叹气的状态,喉外肌肉不能紧张,下颌不能僵硬,下巴要自然放松。

每一句开头都应注意打开的状态,有利于气息调整。

在歌唱练习时,声乐学习者往往盲目追求声音的.音量,忽视内口腔的建立,因而出现捏喉、挤压的毛病,这种违背科学练声的歌唱状态,最终导致声音憋在喉部,听起来觉得声音出不来,这时,我们如果采用边打哈欠边进行哼鸣的方法练习,就有助于喉部的肌肉放松,让声带自由振动,产生具有泛音的效果。

3.“哼鸣”练习确立声音位置、改变音色。

在声乐学习中,哼鸣练习是指用柔和的半声带感情的哼唱练习,是一种很重要的训练方法,它是用鼻腔发出“m”音来练习发音的方法,长期练习可改变音色和确立声音的位置、扩展音域、提高歌唱的能力以及对喉头、气息的稳定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哼鸣练习有三种方法,即闭口、小开口和大开口哼鸣。

哼鸣练习能较好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有助于体会声音共鸣的感觉,进而获得高位置的“头声”;有助于“换声区”的解决,进而扩展音域;有助于控制气息与声音的平衡,进而获得歌唱器官协调自如的运动;有助于声音集中,进而获得良好共鸣";有助于疲劳、受损伤的声带得到休息、恢复。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说过:“许多歌唱家每天都练习哼鸣,我的亲身经验可以证明这种练习的好处,哼鸣使嗓音增加灵活性,而又使声带得到休息”[6]。

哼鸣练习时,应以轻声小声为主,放松喉头,集中气息,闭合好声带,让集中而又有支持控制的气息使声带发出柔和、轻声地哼鸣,然后逐渐慢慢增加练习时间,使声带得到必要的保护、休息与恢复。

声乐学习者如果歌唱方法不正确,如喉咙过度用力,力量太重等等,都将会造成对声带的破坏,这种情况可用哼鸣练习来调整、修复。

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只要能正确的掌握并运用它,就能帮助我们获得流畅灵活、清晰明亮、集中结实、优美圆润的歌声。

4.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补充。

通过课件的演示,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在课堂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在网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图像和视频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更具有直观性。

信息量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但目前的学前声乐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在新形势下就必须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去培养学生。

经过上述本人在声乐教学中提出的改革办法,可以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在素质教育前提下,对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立刚.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4]李莉.中职学前声乐教学有效教学方法[j].素质教育,2013(8).

[5]彭丽佳.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6]弗・兰佩尔蒂,李维渤.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也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前教学,同时他们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高校作为提供学前教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实现其专业学生的高质教育,对后期的学前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中的必要手段,这就需要高校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下面,本文就针对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中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声乐水平,这也是新时期环境下,学前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也就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校需要根据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相应的声乐教学,从而促进他们在后期的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应用。为了有效的实现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高校就需要正视其教学中存在的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也是高校发展中需要重视研究的内容。

(一)生源的差距比较大。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对学前教育人才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其生源的复杂性以及基础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他们的音乐素质以及嗓音条件并不是很突出,和专业声乐学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这就需要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集体课很难全面的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对声乐的学习,或者学习过程中存在吃力的情况,进而对教育的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这对教学的效果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处理好学生差异性的问题,将是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1]。

(二)教学实践存在不足。

对于学前教育的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后期就业的方向就是幼儿的学前教育,为了保证他们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就需要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实践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很多学校教学的内容是和幼教的实际情况存在脱离的,进而也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由于高校的教师并没有和幼儿园有着直接的交流和联系,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没有客观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针对性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也就导致了其教学实践的不足,而其教学内容一旦幼教实际产生脱离,就会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学前教育主要是注重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具有职业定向性的教育,因此,需要他们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和音乐专业进行有效的区别,进而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2]。

(三)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来说,教学资源对其教学的质量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学有效开展和推进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发展时间并不是很久,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其教材也没有进行统一规范,一些学校主要还是采用教师自选歌曲以及教学内容的编制等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一定程度的限制了教学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以及认知结构等特点,来进行教学教材的制定和选择,从而将一些更加具有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意义的资源进行规划化和科学化整理,同时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教材的完善和更新,保证教学资源丰富性,避免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或者不合理,导致声乐教学质量问题,这对学生后期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良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高质教学的必要保障,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情况还频繁存在[3]。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受限于教学的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生的状态,进而就会造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而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改善,久而久之,也就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转变教学的观念。

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高校转变其教学的观念,进而形成一种跟随时代步伐的、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声乐教学中的,这也是实现高质量声乐教学的前提条件。在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高校首先需要具有新型教学观念,进而再将这种教学观念向教师进行宣传,从而加强相关教学的教学觉悟,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高校可以采取教师座谈会的方式来进行强调,还可以采用分发教学手册的方式来进行观念的传达,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另外,高校还可以针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促进其加血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实现高质高效的教育目的。

(二)重视教学的实践。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专业的学生在后期的工作中主要是投入到学前教育中,因此,其声乐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对其教学实践的重视,便于学生在后期投入到实际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能够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学实践来说,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中,需要渗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为了提高学生教学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学生能够定期的去这些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实践,从而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有效的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改善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具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质高效教育效果的必要途径,同时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也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需要一直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对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改善其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对学生的全面教学。在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实现互帮互助,不至于由于学习难度比较吃力而出现落后的情况,这种教学的模式就是从学生的主体出发,进而来实现对他们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完善课程的体系。

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课程体系是保障其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要想保障其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长远发展,就需要重视对课程体系的完善。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学的资源进行统一规范或者科学化制定,为了实现高质教学,高校就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选择一些具有学前专业相关内容的声乐教学资源或者教材,在这些教学资源或者教材中能够能够针对性的对学前教育方面的声乐内容进行体现。其次,高校还需要重视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也是技能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其学时进行合理的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课时一般设置并不是很多,因此,高校就需要对其课程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来增加声乐课程的丰富性以及专业性。另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在其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对他们幼儿音乐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加强对相关学生的幼儿歌曲表演能力的锻炼,同时指导学生来对一些幼儿歌曲的演唱以及表现进行掌握,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幼儿歌曲表演技巧和方法,从而便于他们后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为幼儿歌曲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高校正视其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而对其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这也是更高校教育中需要一直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声乐学习的最终成效与实效性,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感受及领悟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在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前提下才能够逐渐培养起来的,所以,想要确保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确保自身具备与时俱进的声乐教学理念。作为声乐教师,应当紧随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对于节奏、音乐意境以及情感表达的理解,而不是利用特定的标准或严格的考核去限制学生,每个人对于每首歌曲的理解不同,诠释方式也自然不同,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一首歌,才能够真正唱好这首歌。

2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

每个学生对于声乐有自身独有的理解,如果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这样的声乐教学必定是不具备实效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歌曲进行赏析,用自己的感官去体会歌曲当中所要传达出的情感,这样的方式要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例如在学习《大海的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原曲进行赏析,并在脑海当中构建衣服大海的画面,蓝天、海鸥、海岸线,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的人,最熟悉的便是这样的景色,对于他们来说,大海便是孕育他们的地方,他们对于大海的依恋与热爱也渗透在了每一句歌词当中,学生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想象着蔚蓝大海的画面,自然也会与海上的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演唱时情感的表达便也更加真切。

3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声乐当中包含了许多唱法与派系,流行、民俗、美声,每个学生的嗓音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学生适合演唱的歌曲也完全不同,所以,声乐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唱法与风格。教师可以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可以依据民俗、美声、流行等类别来分组,也可以依据音域高低来进行分组,并为每组学生找出适合其延长的曲目,让每个小组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发掘出自身的特色与歌路,才能够确保其潜能有更好的发挥,这样教学的实效性自然会更高。

4走出课堂,促进音乐交流。

声乐本就是一门用于艺术交流的课程,所以如果只在教室内学习,对于学生的感受力与表达能力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许多学生虽然有着很好的唱功,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那么其优秀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展示的机会。所以,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更多的音乐交流活动当中,这样的艺术交流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歌曲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与音乐理念,更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才能在更多人的面前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校内的`歌唱比赛,或者以省市为单位的大型竞赛,都是能够充分展现学生能力,磨练学生胆识的平台,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这样的活动当中,展现自己,提升自信。

5改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都是有特定的标准,而且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及感受并没有很大的关联,例如音准、音高等等,但是,如上文所说,声乐教育是一门注重感受与体验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对自身的声乐评价方式进行改善,将重点放在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许多学生的唱功也许平平无奇,但是其在演唱过程当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却是十分真切的,表情、动作、台风,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被发掘的优秀之处,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演唱的技巧与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的,对于歌曲的领悟力与表达力,才是最大的优势。而只有学生的优势被发掘出来,教育过程才算是有效的。

6注重平日的艺术熏陶。

声乐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几天、几周或几年就可以算作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熏陶的过程,在熏陶的过程当中,自身的艺术领悟能力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课堂之外,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教师可以建立起一个声乐小组或合唱团,在课后去参加比赛,磨练自身的演唱能力及自信心,或是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的赏析,在课堂间休的时间,播放一段美妙的歌曲,也能够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会一首歌曲,教师只有将所有空白的时间更好的利用起来,才能够让音乐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更加顺利。

7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决定着声乐教育领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作为声乐教师,要确保自身的教育方式及教学理念能够符合时代及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够让声乐课堂教育更加有效,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声乐教师不但要确保自身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技巧以及理论基础,还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不断进行提升,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需求,寻找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并将创造性的教学来理念渗透在每一堂声乐课中,才能够持续提升自身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心理学家认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具备排除心理障碍的能力。而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是临场胆怯或紧张,这也是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学生面对观众时的心理感觉与在课堂里是不同的。歌唱心态的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声乐演出的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舞台表演的热情与欲望,引导学生在注重歌唱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歌唱实践的锻炼。只有将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很好的相结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和心境的稳定性,使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提高演唱技能与艺术表现。

(二)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舞台形象。

我们所说的舞台形象是指学生在演唱中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外在形体特征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了学生的对自己演唱的信心、能否准确的把握作品与表现作品、以及是否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等。在声乐教学中,同样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且水平相近的学生,由于他们处理作品的能力与舞台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作品演唱就会收到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歌唱训练的同时,还应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演唱的表情与动作的协调,即注意规范学生的舞台形象。然后在进行舞台实践锻炼,学生会逐渐适应舞台演出氛围,从而使演唱时的眼神、表情与手势等达到协调一致的艺术审美要求。所以,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良好的舞台形象、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不断地积累演唱实践经验,使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逐步走向完善。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基础,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实践证明,大部分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歌唱都有着积极的兴趣。要想一直保持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有赖于学生在声乐课堂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还有赖于通过艺术实践锻炼而获得的演唱自信心。必须将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出状况,及时准确地给予全面的指导,在调整学生的.演唱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声乐技能训练与实践演唱充分结合的重要性。只有这种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才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声乐人才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

声乐艺术本身属于一种表演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与歌唱的情感表现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的表演艺术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舞台演唱和表演动作的协调,离不开声乐课堂教学中的经常性的表演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利用嗓音、使用形体动作表演才能构成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以便取得声情并茂、拟形传神的艺术效果。可见,完美的歌唱表演对学生的歌唱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直接的影响,只有训练有素的歌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涵,从而达到以声传情、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出色的表达歌曲的音乐语汇,并调动其表现自如的机体,有力地辅以表演动作,这也是歌唱演员必须肩负的双重任务。

(二)利用思维换位、想象舞台情景。

众所周知,对于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及其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优美动听的声音,还可以利用思维换位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的演唱体验,即演唱情景体验。现在有很多声乐学生在琴房歌唱会很投入,一站到舞台上就无所适从了,也不再是课堂上歌唱的感觉和状态了,有人称其为“学院派”、“琴房歌手”等。对于学生存在的这种不稳定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指导。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舞台表演也要在平时的声乐课堂上体现出来,就是把学生的思想从课堂教学中引导出来,利用思维换位的方式,让学生将琴房上课的感觉在思想和认识上转换成在舞台上歌唱的感觉遐想。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对舞台的熟悉感,使学生在心理感觉上对舞台不再陌生,从而也缓解了学生真正登台演唱的紧张情绪。在舞台上演唱心理容易紧张这种情况很普遍,据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也有上舞台就紧张的毛病,所以舞台上的帕瓦罗蒂总是拿着一条白手帕放声高歌,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因此,在日常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不断引导学生把“讲台”视作“舞台”,也就是将课堂演唱想象成是处于舞台演唱的情景。

(三)适当安排各类声乐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艺术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声乐学习者必须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只有通过艺术实践的锻炼,才可以使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掌握的歌唱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实践演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歌唱的艺术表现服务。因此,教师应尽量多为学生提供这种展现技艺、锻炼演唱能力的艺术实践机会。比如,安排学生参与每月一次的年级声乐汇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关声乐方面的各类赛事、以及帮助学生组织舞台表演形式的声乐期末考试等。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帮助学生选择演唱曲目、指导学生如何上台演唱、以及如何发挥临场应变的能力等。此外,对学生的演出情况应及时进行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以便为下一次舞台演出做好积极的准备。声乐艺术实践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运动过程,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歌唱表演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对于歌唱实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最终形成歌唱技巧把握和舞台表演的自觉协调状态。所以说,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又可以实现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平衡。

总之,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演唱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进而帮助学生在声乐艺术道路上逐渐走向成熟。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声乐艺术,传递着人们丰富地情感,通过美妙的声音打动人的心灵,对人一生产生的影响是无限的。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人才,深化人的情感教育,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操修养。我国现代声乐教育始于20世纪之初,教学的基础源于意大利美声唱法,以及源于中国戏曲与民歌的民族唱法。经过近百年的研究及探索,创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声乐艺术教育体系:学生通过系统的声乐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协调各个发声器官机能,具有对声音的把控能力和可塑能力,不断加强音乐修养,最终提高并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声乐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既是一种技能培养,也是一种能力塑造。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时代在进步,各种新理念层出不穷,声乐教育不但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很好的学习和保留前辈留下的知识与宝贵经验;还应创新教学方式,否则旧有传统就会失去活力,会落后于时代。中职课堂声乐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歌唱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歌曲的选择方面,演唱的个性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通过声乐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技巧,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已经慢慢开始接近成人,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声乐的同时,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本质教师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艺术教育所带来的愉悦。中职学生大多数在入学之前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音乐训练,甚至不乏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唱过歌;加之当今社会大众化流行歌曲盛行,电视选秀节目时刻冲击着这些孩子的眼球。学生往往更加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喜欢真实情感的表达。但是,在演唱传统声乐课所教授的一些艺术歌曲时,则没有什么兴趣。如果教师一味的要求学生演唱,而不顾学生对于某种音乐形态的喜好与否,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作为课堂中的引领者,教师应当在遵循传统声乐教学同一性的基础之上,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声乐选曲方面风格尽量多样,既要选择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中外艺术歌曲,也要适当选择一些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易于上口的流行歌曲,把流行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流行歌曲的元素与美声和民族艺术歌曲相融合,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声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进行艺术歌曲《红豆词》的艺术处理分析时,我没有直接讲出歌曲的内容情感,而是让学生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过渡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我还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歌曲的表现手段,从力度、速度、情感表现等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他们形象思维的主动性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能动”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很好。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内容。

在声乐课堂上,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紧密贴近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演唱技巧是职业基本功之一,可以说这项专业技能伴随学生的职业终身。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是声乐演唱能力和幼儿声乐教学能力。那么,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把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培训目标。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艺术歌曲演唱以提高学生声乐技巧和音乐素养,再通过演唱幼儿歌曲提升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和职业需求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达到适应学生和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例如,在课堂中,我把成人艺术歌曲教学和幼儿歌曲从歌词的内容、歌曲的风格等方面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类,把艺术歌曲的学习和幼儿歌曲的演唱有机融合在一起(表1):

(二)创新教学方法。

1、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精炼准确地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它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比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俱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比如:高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声乐演唱,教师要从演唱的站姿、口型、气息的运用各方面加以指导,为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比如:“唱歌要注意整体性的运用,头腔、胸腔、气息要感觉三点成一直线运用在歌唱中,吸气要深,声音叹在气息上演唱”。这样的教学语言即通俗易懂,又不失声乐教学的严谨性。

2、教学中把握“两”结合。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曾经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与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关于声与情,在教学中,我们主张技艺结合,声情并茂。要把书面的作品通过学生的演唱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有艺术价值的、有感染力的听觉艺术,教会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歌曲。要让学生理解到歌曲的内容(思想和感情),是借着歌词与音乐共同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教授学生怎样进行歌曲演唱的处理时,就要从歌词和音乐方面入手(加以个别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在学唱之前必须在初步了解一首歌曲(多唱几遍,体会整首歌曲的形象、思想和格调)的基础上,再对词和曲进行逐节、逐句、逐段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首先要熟读歌词,弄清这首歌的中心主题思想,因为它是整个歌唱的灵魂,是以后技术处理和艺术表现的依据;其次,可结合歌词的音节、声韵有感情地进行朗颂,从中熟悉词句酌韵律感(同时也为改唱正确吐字、发音打好基础);最后结合曲调进行反复试唱,从中进一步领悟旋律所赋予歌词的音乐形象。此外,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可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情感体验的深化。歌唱中的情感体验必须以生活经验积累为前提,否则,就难以感受歌声中真情实感,自然也无法通过歌声把它真实地再现出来。因此,对生活阅历浅薄的中学生的歌唱教学必须注意拓宽相关生活、知识领域,使他们在了解并熟悉歌唱内容之后再开始歌唱。特别是对那些过去时代的艺术歌曲,首先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材料辅助教学,等学生知道唱的是什么之后,才能开始歌唱教学。学生要入情入戏的演唱,教师还要引导学会运用形象思维,否则,就不能创造一种真实而完美的艺术境界。音乐是通过情感体验的途径和形象思维的途径来体现的。当学生演唱时有动于情的同时,又仿佛“见”到了景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审美的满足情与景在音乐中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当“情”是在“景”的衬托之下,为“景”所环绕时,“情”才能更加具体,更加丰满,音乐形象的塑造需要歌唱者将思维进入作品中所需要描绘的生活情景、进入想象的境界中。因此,在曲目选择上,要多选择适合各个年级,各专业特点的曲目,歌曲难易程度适中,要完全适应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及程度。这样也利于学生更自如地去学习演唱。

声乐教学不通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声乐教学,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堂教学彼此补充,互相促进。学生艺术时间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可以弥补声乐理论学习中欠缺的知识和技巧,更好的促进对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树立争取的艺术观和世界观采取课堂月汇报、学期汇报或演唱观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独自上台演唱,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再请多位声乐教师加以点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唱法上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识别他人演唱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加深对发声的正确与否的理解,引起重视。同时我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艺术演出活动,如:教育部“文明风采大赛”,以及中学生艺术节,学校艺术社团展示活动等等,这样的多样艺术实践使学生们在歌曲的风格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表现,学生也只有通过大胆自如的演唱,才能加强舞台意识,积累临场演唱的经验,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水平。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在听众前的演唱,发现问题,检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针对学生的成败对教学进行调整,巩固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合格人才。声乐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技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技能技巧课程之一,是摆在声乐课教学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正确处理教学上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改革传统的声乐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使声乐教学成为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促使了现代教学方式的产生。新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师生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教学不再是一个单方灌输的模式,而是双方学习的一个过程。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体现都十分明显的学科,因此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声乐教学所代替。

1、以传授为主,学生自主性较差。传统的声乐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配角的方式,教师更注重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这种思想在声乐教学的本质上就是存在问题的。首先,声乐教学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的学科,教师只负责传达技巧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的过程,感受到声乐带给心灵的美的享受。其次,教师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教学生如何发音、共鸣等方面,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比如,为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故事等。第三,教学方式比较被动,打击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带领学生发音、演唱,只是单纯的表演,学生不能掌握真正的方法。

2、以模仿为主,学生创新度不高。模仿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师发声,学生模仿,教师演唱,学生模仿。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演唱水平,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模仿并不能真正掌握演唱的技巧,即使模仿的很像,但是没有蹄筋空间的。第二,传统的教学歌曲、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在课程的安排上沿袭了外国的声乐教学的课程,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学生,因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束缚。

1、示范教学法和模仿教学法的结合。示范教学法不同于模仿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示范,告诉学生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不正确的,为了使学生有个基本的印象。模仿法应该是建立在示范法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严格按照教师正确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从而获取正确的发音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模仿进行科学的指导,即使的进行分析并对其提醒。

2、合作教学法和研究学习法的结合。声乐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善和提高,是现代教学中最推崇的教学方式。并且合作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学习法是和合作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学习法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的技巧,会更有收获。

3、整体教学法和歌曲教学法的结合。整体教学法是声乐教学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局部服从于整体,整体服从于内心,内心服从于音乐”。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演唱时的整体效果,需要克服身体局部的僵硬,从而成为优秀的全面的声乐人才。歌曲教学法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局部的动作技巧,并且使局部的动作技巧和整体融为一体。

三、现代声乐教学的特点。

1、反复性和针对性。

1.1反复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声乐教学来说,掌握声乐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是一个反复修正和学习的过程,反复性主要表现在歌唱的概念和技巧的反复性上。传统的声乐教学只能根据教师的经验学习和演唱,但是现代声乐教学更注重通过比喻或者生动的描述启迪学生,比如吸气,教师会带学生闻花香,体验吸气的过程,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技巧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1.2针对性。针对性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措施。由于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性,所以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针对在发音技巧上存在不足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力扩展学习的技巧,使其掌握良好的方法。第二,针对学生表现力不足或者特殊的声音特点,提供一定的改善方案,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望。

2、实践性和合作性2.1实践性。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实践性是声乐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技能训练和表演活动上。技能训练是指学生接受动态的学习过程,学习唱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它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学习,通过不断修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充分了解声乐的发音技能。表演活动是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站在舞台上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表演。

2.2合作性。声乐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默契的合作关系,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合作性是建立在师生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逐渐普及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大量缺乏,我国加强了对声乐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声乐教学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良好的现代声乐教学方法和特点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音乐的真正价值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舞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它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演唱时,既不能一动不动地唱,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歌声和形象完美地结合,营造出歌曲表现应有的氛围。要有良好的台风,从一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的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然后又从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修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循环反复,交叉融合使声乐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一笔宝贵的财富。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着演唱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着演唱者的个性化创造意识,以展示其独特的心理悟性与精神境界。声乐课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虽然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课的学习优劣,但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声乐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阶段性的教学体系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完形教育,应当是两者都不可偏废的教育结构。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通过正常的听觉和发声的训练,运用呼吸、共鸣、发音、咬字等技术手段,加上表演方面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因素表现作品。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指其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歌唱能力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声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全面的,过多是片面、随意的。在教学中没有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性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坚持把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没有注意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计划。声乐本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易于理解更难于掌握的学科,随着高校的扩招,声乐学生数量剧增,声乐专业课也由以前的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专业分流,并非都是一对一,客观上人数的增多,确实给老师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还有长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重技轻理是普遍的毛病,而且声乐课老师多只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及相关的片面问题来对症下药,从而忽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舞台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舞台表演实践的现状。

1.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缺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是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非常好,人很放松,表情也很丰富,表演起来也很完美。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声音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于学生上台少、实践少。二是心理素质稍好一点的,在台上又缺乏表演能力,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表现力,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学生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2.舞台表演声乐节目形式单一,如一般在晚会当中除合唱、独唱外没有其他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有些同学能力的单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平时要多实践,表演形式要多元化,不仅局限于独唱合唱,还要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演,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

1.声乐教师将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化,使有些学生把声乐看成十分难学的一门课程,而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以为很容易,但学了一至两年后,由于进步不显着或者带着失败的情绪而变得消极,以为发声的机能现象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被一种神秘感所困惑,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听教师讲,还有的学生只爱听别人的夸奖,而不能听取反面意见,连老师的意见都不愿意听,有的还怀疑老师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只有害了自己。有的学生缺乏分析地到处去听,也会造成思想混乱,一时没了头绪。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基本功未学好,就要唱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结果令自己大大失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受学校舞台表演条件的'局限,高校音乐教育分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一(转第72页)(接第74页)般来说师范类的学生学习条件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学生,不管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但是又在现行的高师教学改革中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符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目标培养计划局限性较强。

3.学校师生对平衡二者关系的忽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说一个领导都不重视舞台表演实践的话,学生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艺术实践,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做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的机会,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能使教师认识到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必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视野,创造积极、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等因素使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发现,当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心理素质做了深入研究。所谓的心理素质,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感知器官对一个客观现实的应变能力。结合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包括主观机能以及客观现实。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往往具备更加积极的心理素质,例如,在专业声乐考试的考场当中,有些考生表现得潇洒大气,声音自然而有力,身体松弛,气息流动,声情并茂。但是也有一些考生在演唱过程中身体僵硬,声音颤抖十分明显,节奏混乱,甚至有部分考生对于自己的气息都无法很好掌控,更有甚者,在考试过程当中忘记歌词,这必然会影响考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也就是考生个人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其实每一位演唱者在舞台上都会感觉紧张,紧张的情绪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度的紧张情绪,它反而能够促使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促使演唱者超水平发挥;另一种则是过度的紧张,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结合我国当前的声乐专业教学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重点对于一些歌唱技巧方面进行训练,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也可以看出,有些学生明明具备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也具备一名优秀歌唱者基本的技能和素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却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所以在歌唱表演当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影响声乐表演的心理要素。

(一)个人情绪的影响。一般来说,个人的情绪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如果其心理反应是更加积极的,那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周边的事物。反之,如果个人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其心理反应是消极的,就会感到悲痛、烦躁、愤怒以及厌恶。如果歌唱者心情欢乐,加上科学的表演技巧,那么他(她)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演出。相反,如果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产生对舞台、对观众的恐惧感,那么,就算具备再高的演唱技巧,也无法发挥出来。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首作品都能够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得个人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信心。但是仅仅只有音乐作品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会随时发生,歌唱者也无法排除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紧张情绪。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表演者虽然对某些歌曲十分熟悉,但是无法在舞台上发挥真实水平,从而使观众无法走进歌唱者的音乐世界。

(二)性格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人们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一场音乐会中,有的演唱者上台之后身体放松、气息流畅、大胆且收放自如,而有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面临复杂的舞台环境以及观众,使得他们出现怯场、畏惧的心理。但是不同性格的演唱者出现这种情况后,其表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性格相对外向的,他们对于自身非常有自信,在舞台上很容易与观众互动,并且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表现得游刃有余;性格相对内向的,个人的主观思维太过僵硬,导致他们在上台表演时很难与观众进行互动,所取得的实际演唱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三)个人意识。个人意识对歌唱者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是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的。表演者在唱歌过程中,大脑会将理想的唱歌状态转化成为一个表象,并且逐步形成心理暗示,这就促使歌唱者努力对自己的发音器官进行调节,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远远不够,因为面对复杂的舞台情况,很多歌唱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会打乱歌唱者的节奏,影响歌唱者的个人意识。在这个时候,如果歌唱者心理素质不佳,那么最终其表演无法达到既定效果,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发声,还需要培养个人潜意识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演唱者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培养自信心。对于演唱者自信心的培养,应当是整个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因为声乐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歌唱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对声乐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对音乐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一般来说,歌唱者具备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在表演的时候产生更加积极的心理反应,效果也就更加良好。但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培养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也对自己的声音比较自信,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学习当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发声不对、无法控制气息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也就会逐步遭受打击,读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歌声越来越不自信。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重新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歌唱方面比其他非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大的优势,他们自身所认为的毛病和不足,在一些非专业的学生看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些不足,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应当调整好心态,要理智去看待这些问题,要相信自己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这样一来,对于声乐的学习,也就会慢慢自信起来,将自己的毛病和错误一一改正,从而逐步融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将来在舞台上表演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二)选择合适的歌曲。每一位歌唱者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歌唱者的技巧水平也有所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比如有一些歌唱者其声音高亢而明亮,或者圆润而甜美,所以像这种类型的歌唱者就应当选择一些民歌来进行演唱,这样的嗓音十分适合演唱民歌,通过演唱这些歌曲,他们会对于自己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也会对于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坚定。还有一些歌唱者,嗓音特点是深沉宽广,所以就应当以美声唱法为主。每一位不同嗓音的歌唱者,都有适合自己的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而且能够搜集相应的歌曲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歌曲的创作背景,更加清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对整个歌词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良好。

(三)提高演唱技巧。要尝试进一步提升演唱技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艺高人胆大”,也就是说,只有技术过硬,人才会更加对自己有信心。任何一位歌唱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在音乐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和心血,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发声习惯,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而为了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这些歌唱者从来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一直都在学习,只有这样,自身的整体水平才能够提高。而伴随着演唱技巧的提高,他们自然能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能够有信心将自己最完美的歌声传达给观众。胸有成竹的歌唱者在舞台上才能够表现得更加自然,而且游刃有余,演唱技巧的提高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道路。

(四)多参加实践。经常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歌唱者获取更多的演唱经验,让他们看到诸多不同的现场情况,这样一来,舞台经验丰富了,也就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了,这对于歌唱者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唱者只有多次的实践,才能够清楚自己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善才能够进一步走向成功。作为一名合格的歌唱者,如果没有舞台,那么就永远不会成长,而歌唱者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舞台、通过舞台演出来获取更多的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

四、结语。

声乐演唱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是相互关联的,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清楚认知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重要作用,在日常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出台,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专业能力不强,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过多注重技术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类学科);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声乐教学内容单一,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1.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并正确地规划设计,这是教好学好声乐,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1.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立案备课,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声乐语言与声乐教学论文

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就更没有声。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歌唱的艺术,是最贴近人类自然的表达,也是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情感的最佳手段。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来传达人间的“喜、怒、哀、乐”。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并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中声音与情感并重。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地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丽的曲子。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根源所在。声乐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也是重点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以自身为基本前提的。在声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情感培养,对于优化声乐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歌唱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声乐教师要注意技术训练、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还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要抒发情感、激发情感、交流情感,通过情感的纽带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声乐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因此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我们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但以技术为重的同时还要兼顾情感。而对于以歌唱为专业的演唱者来说,情感和技术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音乐感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歌唱者和教师都要善于利用其他的感觉能力为音乐服务。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唱歌都用“用心在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的,这样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声乐教学内容是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而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但其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因为歌唱者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所以在艺术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使歌唱者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声乐的整体教学针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呼应的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对歌唱者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抒发感情的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乐上的技能、技巧而获得的,因此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必须要重视情感的表达,做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也是演唱的灵魂,只有饱含情感的演唱,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打动人心。情感教学的实施是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情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做诱导,唤起歌唱者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从而让欣赏者都能因为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大多数人们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识字教学论文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让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融入识字教学,以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创造出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使汉字信息从多种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就能够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多媒体的识字课件有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把汉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深深吸引住孩子,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在教学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接着圆圆的红太阳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在兴奋的同时也在脑海中完成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多媒体手段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创设乐学情境的同时,优化了识字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识字难点。

多媒体课件还能将复杂的合体字都分成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例如“辩”字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结构比较复杂,多媒体课件将“辩”字进行部件的分割。三个部件分别以不同颜色出示,再整合为一个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将重点笔画和部件用红色或闪烁等方法标识。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学生很快学会了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规范汉字书写。

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能将汉字的部件和笔画不断移动变化,把学生在写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展示,有利于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颜色、动画效果强调书写顺序,能够对汉字的笔顺规则印象深刻。例如:教学“肺”字。如果采取黑板板书教学“肺”的笔顺,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在黑板上把“肺”的笔顺一步一步地分步骤分开板书,学生认得也费劲。多媒体课件的逐笔演示和“闪烁”功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视线,使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字的第八笔是“竖“,这比枯燥的教师讲解有趣的多。

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识字教学,有利于把识字和听、看、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联:443600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方面的动力特征,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即心理过程和动作发生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持久性和心理指向性等方面特点的总和。气质的基本特性表现为先天性、稳定性和天性三个方面,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相比较下,胆汁质和抑郁质的神经过程是强而不平衡和弱型。困难的任务、不顺的环境和过多的挫折则可能使神经过程本来脆弱的抑郁质个体感到无所适从,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应注意自我调节。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人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影响以及自我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的。另一方面,这种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之中。一般对人的性格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四个方面。

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来划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于外部世界,称外向;一种指向于内部世界,称内向。外向型的人活泼开朗、善交际、热情大方,情绪外露,反应迅速,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型的人处世谨慎,自制力较强,善于忍耐克制,但不善交际,应变能力差,很注意别人的'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帮助他们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促使他们自觉的发展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位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自我意识提高的过程中增强自觉塑造是自己良好性格品质的能力。

三、搞清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些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考场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头冒虚汗,面色苍白,心跳过速,手足发抖甚至冰凉,严重的会丧失意识,晕过去的,这就是考试怯场反应。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由于紧张,会导致中心的丢失,气息上浮,引起“失重”现象,使声音挤压,造成声嘶力竭,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的发挥,给自己带来心理阴影。这时你可以从调整你的呼吸开始,让调气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的吸一口气,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反复几次,给大脑一个强制刺激,让它逐渐“冷却”下来,是自信心大大恢复。

四、认识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与顺利的完成某项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靠多种能力的结合,才能完成某种活动。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首先,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是前提,随着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或新能力得以产生,其次,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最后,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丰富的科技和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能力的发展水平逐个依赖于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勤奋努力的程度。

五、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来相互沟通,进而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师生以尊重、平等、和谐为理念,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师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可缩短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学生错误给于理解和宽容,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互动。

总之,作为一名歌唱者,在面对自己的“失重”状态时,应从多方面去把握它,理顺这种关系,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消除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高师声乐课作为一门培养学校音乐教师人才的课程在我国的发展较晚,20世纪初,我国才刚刚开展了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当时“西乐”的模式,西式唱腔的学习是高师声乐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建国后,高师声乐课又加入了我们的民族唱法。因此,直至今日,我国的高师声乐课仍旧以“美声”和“民族唱法”为主。但是学生在学成毕业后,虽然有着很强的专业知识,但是却无法应用到工作岗位之中,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高师声乐教学的含义,特点。

声乐教学,西方称之为theteachingofvocalmusic。是指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情感化的旋律音调的学科。声乐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音乐教育,主要培养表演音乐家、艺术家,比如歌手、音乐剧演员等,专业音乐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表演性、舞台感。二是师范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老师以及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师,师范音乐教育注重学生“唱”和“教”两方面的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素养,还要求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高师声乐教学具有非表演、师范性的特点,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演唱技巧的掌握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一)陈旧的教学内容。

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应用的教材大多数都是老的版本,而且各省市高等学校应用的教材各不相同,这就导致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教育体系不规范的结果,在我们高师声乐的教材中,编写的曲目都是陈旧的,老的歌曲,且课程设置的重点都是偏重于对声乐技巧的提高相关的曲目,这种教材编写严重脱离了我们对于高师声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并且由于高师声乐的学生音乐基础较为薄弱,更加无法把握此类教材的专业性知识。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领悟力,接受力明显下降,再加上本身的音乐基础使学生难以更好地完成课业要求,成为高师声乐教育面对的难题。

(二)“重技巧,轻理论”的教学套路。

目前,在高师声乐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音乐技巧的`讲授,轻视理论素养的提升问题。老师讲课过程中,在知识上有所偏重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过于偏重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知识的学习上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一对一”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

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一直采用的是“一对一”的音乐表演专业的授课方法,虽然近几年深化教育改革,很多高校增加了小组授课模式,但是仍然不符合高师声乐教学的学情,这只是形式上片面的改革。对于报考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基础非常薄弱,对于声乐的基础知识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对于他们进行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并且还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四)对学生鉴赏审美教学的忽视。

最后一点问题就是我国目前高师声乐课教育对于学生审美教学的忽视,声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课程,学生不应只学到唱歌技巧的知识,还应该学到如何甄别鉴赏好的歌曲,好的音乐。但是现在的高师声乐教学在此方面显然没有达到标准。

(一)有针对性地编写高师声乐课教材。

针对于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有偏差的现状,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地编写高师声乐课教材,新教材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高师声乐专业本身具有的师范性特征进行教材编写,编写教材要注意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贯性,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课程形成链条,逐步深入,这样才能提升高师声乐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其知识范围,使学生在课业结束后更快的融入就业岗位,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树立高师声乐课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高师声乐课教学中,针对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抛弃“重技巧,轻理论”、“重声音,轻语言”、“重技巧,轻教学”的观念,平衡授课内容,增加对理论知识,音乐素养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带动高师声乐课教育的不断进步,不断繁荣。

改进高师声乐课教育教学模式是要对“一对一”教学进行延缓实行。具体来说,就是在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刚入学的前两年对他们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使之掌握最为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教育理论。其次再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

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就是要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形式,各类艺术活动,在实际参与中获取经验,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对于审美的提高,学生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听、多看、多学、多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增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高师声乐课教学有着发展迅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教育模式、教材编写、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应对的策略以促进高师声乐教学更加辉煌。笔者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论述也许有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中,更多人会关注到这一论题,促进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 12-08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20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促进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教案模板的编写要点,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有所启发。
  • 12-08 五五班运动会的加油稿(优秀19篇)
    运动会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凝聚师生情感的重要平台,它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荣誉的快乐和自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运动会总结的精彩范文,一起学习进步。
  • 12-08 保洁工作半年总结(通用20篇)
    半年总结是在半年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档,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就和经验,同时也能够引导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和改进。我
  • 12-08 孩子写给爸爸(优质14篇)
    优秀作文应该在题材选择上有独特性和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优秀作文范文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敬爱的爸爸:你好!今天是感恩节同时
  • 12-08 园区工作实施活动方案(实用18篇)
    工作方案是工作重要节点的记录,可以为工作的评估和追溯提供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的工作方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文明乘车活动”由来已久。自xx
  • 12-08 我被母爱感动(精选17篇)
    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需要经历思考、构思、组织和表达等环节,通过反复修改和打磨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优秀作文是对思想、语言和结构等进行全面综合考察的一种文学作品,它能
  • 12-08 工业园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范文(19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对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步骤。在阅读计划书范文时,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挖掘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亮点。
  • 12-08 财会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7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今年我参加了系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
  • 12-08 农村建房申请书(热门22篇)
    撰写申请书时,申请者需要充分了解招生或招聘方对于申请者的需求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对方的期待。读一读以下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申请书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 12-08 小学教师网上培训总结(专业22篇)
    教师总结可以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下文是一些资深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然记得这既是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