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农业物流论文(优秀14篇)

农业物流论文(优秀14篇)

时间:2023-12-06 10:23:57 作者:雁落霞农业物流论文(优秀14篇)

范文范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本文的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农业物流论文

论文摘要:农业物流具有偏弱质性、相对特殊性和后发性等特征,国家有必要构建农业物流发展支持体系。农业物流发展国家支持体系主要应包括政府管理支持、法律制度支持、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支持、信息平台支持、标准体系支持、科技与教育投入支持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已成为我国理论和实践界的共识,20xx年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物流发展,一方面固然要通过市场机制下的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来实现;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积极构建农业物流支持体系,采用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及措施,对农业物流的发展进行必要且适当的指导、鼓励、帮助和管理。

建立农业物流发展国家支持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物流的偏弱质性内生于农业本身的天然弱质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弱质性特点,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滞后的发展国家,农业的弱质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多样性功能,世界各国都对农业给予了程度不同的保护和支持。但以往的农业支持主要偏重于农业生产环节,忽略了流通领域,尤其是物流环节。在农业生产链状结构的各环节和节点,农业物流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它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和水平。当然,农业物流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农业的一系列弱质性,对外来的变化和干扰比较敏感,在其发展过程面临着一定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且依靠自身抵御这些风险的能力不足,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等多方面环境变化的威胁下,易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或损坏。

首先,农业物流的功能性要求较高。农业物流的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产品,这些产品在物流过程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等均有特殊的要求(如冷链处理等),并且随着农产品绿色化趋势的增强,这些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次,农业物流的季节性强,具有时间不均衡性。这一方面表现在农民生产资料的购进具有季节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同农副产品的产出季节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农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最后,农业物流表现出很强的地区差异性和地域分散性,具有空间不均衡性。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有极大差异,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带来了农业物流本身以及农业物流系统与其他物流系统之间衔接的复杂性。而且农业物流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单位面积内物流需求较小且比较分散,服务难度大。农业物流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比工业物流更为复杂,发展农业物流相对来说也更为困难,在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需要政府以构建国家支持体系的方式给予指导和帮扶。

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近几年以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农业物流发展仍相对滞后,无论是在总体规模,还是在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信息化水平、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后发性。我国当前的农业物流发展规模偏小,总体效率较低,落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物流发展水平。鉴于农业物流对于建设新型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高度重要性,政府应构建相应的农业物流支持体系,积极借鉴其他行业和产业物流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农业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物流发/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国最强免费!/展国家支持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管理体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整个社会范围内缺少一个宏观的管理协调主体。不同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农业物流管理机构在权利和责任上交叉重复,实行分段管理,造成农业物流过程的人为分割,阻碍了农业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国家成立务实、高效的农业物流专门领导协调机构,如全国农业物流系统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农业物流的组织和运行。农业物流领导协调机构可以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内设置,由农业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相关物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并吸收相关农业和物流协会参加。农业物流领导协调机构主要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促进农业物流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解决农业物流运行的有关重大问题,从宏观上规范、引导、扶持现代农业物流健康发展;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农业物流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农业物流管理的联动机制;协助开展农业物流数据统计,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农业物流发展情况,对我国农业物流发展进行预测和预警。

现代农业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我国现有与农业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散于农业法、交通运输法、消费者保护法、合同法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建议国家在加紧社会物流立法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农业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和完善。虽然不一定要为农业物流单独立法,但可以在物流法框架下对其做一些具体规定:一是有关农业物流主体的规定,用于确立农业物流主体资格,明确主体权利义务,规制农业物流产业的进入与退出;二是有关农业物流行为的规定,用于调整农业物流主体从事农业物流活动的行为;三是有关宏观调控的规定,用于调整国家与农业物流主体及农业物流主体之间的特殊市场关系;四是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用于调整国家、农业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五是有关农业物流标准的规定,用于统一我国农业物流技术与管理标准,并促进其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必须系统、有机地统一于其他一系列法律体系,如农业法律体系、交通运输法律体系、物流法律体系、政府行政管理法律体系等,避免不同体系的矛盾和抵触现象。

在我国农业物流发展,政府的财政支持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农村的现状决定了光靠农村自身积累是无法完成现代农业物流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而农村以外的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对农业物流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并且对于一些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农业物流公共品也应由政府来投资。建议在国家与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拨付款,设立一个农业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农业物流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支持。这项基金主要用于: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储备物流系统和全国重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与标准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心城市配送心、应急物流等示范工程;农业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农产品加工增值与检测系统建设;农业物流人才培育与国际交流等。另外,对于物流企业在农业物流急需设施和关键技术改造方面的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给予适当的贴息扶持或资金上的财政担保。在税收政策方面,从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将交通运输业由现行的营业税改征消费型增值税,并尽快推行燃油税改革。对于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可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以减轻园区的土地开发成本,如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对于商贸流通企业将旧仓库设施改造为农业物流配送心的,原划拨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扣除政府土地收益和有关税费后,其余部分可返还原企业。对于农业物流企业开展的外包业务,在营业税计税基数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扣减。对区域性农业物流连锁企业要统一缴纳所得税。财政部门还可与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海关等部门联手,简化与农业物流有关的工商登记、税收管理、城市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手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农业物流服务市场,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流的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少、能力弱,难以满足农业物流对信贷的需求;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承担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农村信用社主要从事小额与短期贷款业务,与农业物流的金融要求不符;邮政储蓄分流农村金融资源,削弱金融支农的应有力度;农业保险业务的萎缩不能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需要。建议国家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加大金融对农业物流的支持力度,构建银行、保险、租赁、证券等金融部门共同参与的农业物流金融支持系统。第一,要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四大国有银行对农业物流的金融支持,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当前着重要拓宽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用范围,调整其结构,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改革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品种,增加支持农业物流发展的长期贷款;第二,要建立和整合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如邮政储蓄银行、乡村银行等,积极开展农业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第三,可以尝试建立由地方政府、物流企业、银行、民间资本等多元利益主体组成的现代农业物流金融心,有效开展融资、结算、风险分散等农业物流金融综合性服务;第四,建立和完善农业物流保险体系。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设立相应的险种,开展农业物流保险业务,对农业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风险进行承保,并针对不同的标的和风险,开发出多样化的保险合同菜单。同时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结合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对农业物流系统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推行政策性保险;第五,加大新型物流金融产品,如物流银行的仓单质押、融通仓、保兑仓等在农业物流的开发力度,并拓宽其运用广度。

目前我国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有的农村交通网络尚不健全,道路运输条件相对落后,路网通达深度和能力有限,大大增加了农业物流的成本及风险;农业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存储、保鲜技术落后,冷库、陈列冷柜、冷藏车等配备比例不高,致使农产品难以进入冷链系统,造成巨大的在途损失。在新农村建设,国家会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议这部分资金要加大对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发展城际高速公路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建设,为农资和农产品的集散创造前提条件;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如棉库、粮库、糖库、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加强智能化农资、农产品储运工具的开发生产,改造现有的运输工具,提高设施和装备的利用率;合理规划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心、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心、生鲜超市的建设布局,并加大对农产品分类、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等环节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我国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比较滞后,信息技术没有得到普遍应用,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全国性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尽管涉农部门建立了一些农业信息网络,但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加上农业市场信息、特别是农业物流资源信息不集,发布与更新不及时,导致农业物流信息共享度低,信息流通不畅。

建议国家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统一的全国性农业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包括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信息网、供销信息网、仓储运输信息网等。要整合现有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加强通讯网络软硬件建设,提高网络信息质量,通过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优势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运输装卸企业和配送心等联网,运用先进的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对农业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同时,还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的应用与推广,加强连锁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货运管理系统及与农业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软件的开发力度。

我国农业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还未建立起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影响了农业物流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建议国家要结合农业标准体系和社会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发展出一套系统、完善、实用的农业物流标准化体系,把农业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要加强对农业物流标准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联合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农业物流企业,加紧对农业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成本计算标准的研究,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农业物流标准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另外,要加强对现有标准的整合、修订,大力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农业物流设施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物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技术与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国家当前要加大与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有关的广义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为农业物流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物流的经验,扶持相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物流企业开展农业物流技术方面的研究,利用国家及地方各项自然科学基金,对农业物流技术研究课题的申报予以一定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农业物流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农业物流方面的学历教育,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体系,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农业物流专业或方向,引导其增设和改造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农业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其从业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n].经济日报,20xx。

2.赵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j].北方经贸,200。

农业物流论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主要包括棉花、粮食、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目前,新疆自治区农业发展已初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共有注册农产品加工企业一万多家。新疆地区农业发展与我国其他农业大省发展模式差异很大,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农业发展体系。其农业发展特点共有以下三点:

(1)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属于干旱沙漠地区气候。特别是地区环境差异大,南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戈壁滩,北疆环境稍好。南、北疆农业发展模式也完全不同,南疆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北疆畜牧业经济占优势地位。新疆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农牧业总体发展落后。

(2)农牧户居住分散,农牧业生产组织力差。新疆地区虽然有了部分规模化农业单位,但以分散农牧单户仍是农牧业发展的主体单位。由于新疆自治区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从而导致农牧业发展分散。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新疆地区由于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现在仍是以农牧业为经济主导的省份,因此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差、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1)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物流模式需要政府增强对农业的融资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当地农业银行、国有企业等机构设立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财政补贴或补助的方式,培育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整合。或通过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进入农业物流产业领域,支持他们以发行股票、债券或资金重组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政府的担保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

(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国家相关资金建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政府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可以采取降低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等手段,降低农业物流运输成本,增强新疆地区农业相对竞争力。

(3)政府可以通过相关宣传平台以新疆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新疆整体农业物流的发展。新疆地区由于远离内地,许多农牧产品都是内地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通过以上不胜枚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开拓新疆农产品在我国甚至世界的销售市场。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有:首先,要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建立新疆特色农产品标识的销售网点。同时要对本地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培训、整合和扶持等。其次,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通过开办农业合作化基地培育优质的农产品。最后,政府应该积极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例如:新疆部分地区经常遭受大风雪的袭击,使农牧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气象预报手段和专项保险资金立项等措施减少农牧民的损失。

(4)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大型综合化的物流交易市场促进当地农业物流的发展。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共与8个国家为邻,具有强大的区域贸易优势。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与国外地区就近商品贸易。

(5)结合目前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自己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借助于互联网优势迅速发展。20xx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安排国债4亿元,主要用于全国81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农业信息交流平台,需要政府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检测和信息采集、发布和电子结算等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跨区域物流配送服务效率,使特色农产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户收入。

农业物流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由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商业储运等专业演变而来。早期开设物流管理的院校主要是在研究运输管理,海运物流,物资配送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较为明显的流通物流的特点。而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则并不具备这些基础,所以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与这些院校的物流管理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一般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合农业院校。但是目前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清晰,所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行业特色还不够明显。农业院校要凸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上应该强调“农产品以及食品行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与优化”,重视农业物流设备的科学运用,提高农产品包装的效率,整合农产品物流网络资源,提升农产品配送的速度和质量。

目前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的专业课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和其它一般院校开设的课程无明显差异,这部分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固定。而对于专业选修课,这部分课程需要体现培养特点和特色。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在这部分课程的设置方面随意性还较大,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很多课程是从农产品贸易、农林经济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物流管理等领域借用过来的,如生产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缺少和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的有效整合。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物流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但是目前国内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都非常薄弱,一方面是现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太多,企业难以接纳大量的学生实习,另一方面是学校所讲授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操作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往往不能马上上手。此外,农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去一些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实习,这些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对完善,物流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样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而如果去一些港口和物流基地实习,又很难体现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要反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广阔的创新视野,同时又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农业物流管理人才,引导学生进入和从事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道路。现代农业物流包括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强调农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一体化集成管理,能实现物流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从而将传统的农业物流服务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进一步将传统的粗放式物流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精细化物流管理。

农业院校需要构建适应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深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程方案。在课时结构上,降低公共课学时,增大专业课学时,同时对于核心的专业基础课,进一步增加学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核心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体现农业院校特色的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物流企业,同时也能够很容易地运用于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行业。通过企业运营模拟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的全流程,体会物流活动对于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作用,理解物流运营决策和营销和财务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物流活动在支持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通过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农业企业物流的运营现状,可以和企业一起发现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和科研共赢;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实践的平台,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农业物流论文

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农业物流应该包括两大类: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是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生产与物流规划、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又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农业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对农业生产资料与产出物及其相关服务和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全过程。它包含两个物流流体对象———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2.1农业物流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研究物流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物畅其流”。从我国农业物流的现实来看,农业物流不畅是常有的事。从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难买”到农产品的“难卖”无不反映出我国农业物流不畅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现象,人为地割裂流通,使流通渠道受到严重阻碍,“买粮难,卖粮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2.2农业物流市场秩序混乱,渠道监管缺失,坑农、害农事件层出不穷。

我国现有农业物流渠道监管失控,作为农业基础原料的农药、种子、化肥,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经营主体繁多,购销混乱,环节过多,市场秩序不规范,成本居高不下,“假农药”、“假种子”等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使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长期以来,农村也成了假冒伪劣日用品的倾销市场。农业物流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一头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增产不增收”卖价很低,另一头是农产品的消费者花费的买价却很高,缺少对大多数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保护和末端消费价格的控制,中间物流渠道的成本和利润无法进行较好的控制。

2.3农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效率低,货损货差大,物流成本高。

物流手段相对落后,农业物流成本过高。一是交通运输不能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二是储存条件不足;三是加工处理水平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农村目前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如农业物流的进出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来进行,而大部分农村的道路设施比较差、效率低、货损货差大、物流成本高。甚至有的农村还没有像样的公路,这些年来,农民普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喊出了“要想富,修公路”的口号。

2.4农业生产分散,农资采购成本和农产品外销成本高。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供求相对分散,农资采购成本和农产品外销成本高。

2.5农民合作组织不健全,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民的合作组织不健全,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协会的组建还处于萌芽阶段,农业生产和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缺少规模优势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一是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二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竞争会更加突出;三是农产品市场发育小而全,流通渠道不畅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由此直接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影响我国农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更加偏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信息是农业物流的神经系统,从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到生产流通中的储存、运输、加工一直到销售,对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进行处理。但是,目前农村居住面广,分散居住的农户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使许多信息无法收集,农民的需求也无法传递。

2.8农业物流研究滞后,农业物流人才缺乏。

对于农业物流的研究,我国基本上是处于“技术上学习国外、管理上自我摸索”的阶段。现实中,我国不少农产品不仅在质量和外观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在流通过程中的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不足,交易成本高,损耗和浪费大,在价格上更加缺乏竞争力。事实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同时农民自己也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自己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而我国农业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定位在农业物流方面的却微乎其微,即使有的学校有这样的培养方向,但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农业物流还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应用型的农业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利润是个系统利润。某个或者几个物流环节的效益好,不等于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好,还可能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最差。物流是利润源泉,但是物流获得的利润大小则取决于物流系统是否优化,物流运作模式是否合理,物流各环节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农业物流不畅、物流成本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协调高效的农业物流系统。要想挖掘涉农物流利润,单纯地从农产品物流的角度出发还不够,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把进入农村的下乡物流和从农村出来的进城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讲,协调高效的农业物流系统,能够有效地消除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冲突、对立和无序;可以实现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作用,从而达到系统资源配置最优化,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

发展农业物流,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与农村现代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物流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提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农产品多为鲜活商品,对时间、新鲜程度的要求很高,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就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充分运用专业化、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迅速及时地运往需求地,提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物流速度,降低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积压所占据的成本,同时通过大规模的作业降低作业成本,减少多次装卸搬运所产生的产品破损,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2)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业物流价值。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本身的价值本不高,但是可以通过为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发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内在价值,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供规范化、合理化的包装,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储存条件,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合理组织配送,使农产品有合理的流向等,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升农产品价值。

(3)农业物流系统的导入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不少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不仅在质量和外观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在流通过程中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不足,交易成本高,损耗和浪费大。事实上,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需要的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及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

(4)发展农业物流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户自产自销、自销自运,作业分散,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往往失利。国际上通行两种农业物流形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采购和运销;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目前,发展我国的农业物流,有效地组织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物流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发展农业物流有利于保证农资、农产品质量,有利于保证对大城市食品供应安全。有利于解决就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展农业物流,对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业物流论文

物流中心是垦区新型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中心是农业生产、百姓生活物资的“城镇接口”,对内起到仓储、配送和服务到门、到地头的作用,对外承担货物集成、包装、运输、结算、中转、过程服务等基本功能。物流中心对改变场区街容街貌也具有规范作用,如改变运输车辆的乱停乱放、小仓库的乱储乱存等,使城镇的交通安全也有保证。物流基地的有无,最终体现了城镇功能的健全与否,在垦区“抓城”建设的规划中,应给予重视。现代农业物流是“强工”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垦区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从原料的进入、中间加工到产成品包装、运输和商品配送,都需要物流业的全过程服务。垦区生产加工型企业众多,小企业从社会寻找零散运力,虽说便宜,但运输质量与安全不能保证,货物时常丢失、损坏或污染。大、中型企业自备运输车辆和仓储,虽说方便,但管理成本难以降低,竞争力难以提升,空驶和人力、财力的浪费不可避免。国内较好的企业都是通过招标把这一环节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而物流公司则入驻物流园区(或中心),并接受其服务和监管。垦区发展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园区(或中心)对壮大工业企业发展,扩大垦区农产品外销能力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强工”发展的得力措施。物流体系是“带农”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现代农业物流。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如:生资、化肥、种子、农机等等,在市场细分、服务细化的今天,都是通过物流体系配送到田间地头的。黑龙江垦区打造一个从总局到分局、到农场、到作业区的物流网络,再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将各个物流中心、物流节点互联,构成垦区的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将是现代化大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带农”发展的重要环节。

“十一五”规划以来,垦区物流业初步形成,成为垦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经营的货运站和配货站共计20家,货运车辆1.4万台,其中8吨以上大型车辆达到2360台,占货车总数的16.8%。有运输企业37家,其中三级资质货运企业3家、二级资质货运企业1家,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7家。20xx年完成货运量1500万吨,货运周转量9.4亿吨公里。主要有两种经营体制,一种是交通部门的货运站,因有政策支持和引导,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服务功能较为齐全;另一种是计划经济时期沿续下来的货运站,转制后由个人经营为信息配载服务部、空车配货部和零担货运接收站,但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全。目前,物流的主要货物种类是:粮食、生资、水泥、矿产、山产品、地产酒、畜产品、果品、蔬菜、日用商品、建筑材料、机械配件、电子产品、农机产品、煤炭、石油产品、冶金制品、化工产品等等。

物流基础条件和设施落后。目前垦区尚无一处真正的现代物流中心。而从事传统货运的货运站、场从总体上看规模小,分散而且功能单一,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多数处于零散经营状态,而且存在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的情况。同时专用货运车辆少、车型落后、装卸设备缺乏,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低,都是原始的人力装卸作业。货运市场集中度低、管理分散、整体效益较差。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车辆基本处于单车单放的经营状态,加之没有完整的信息网络,货运信息不畅通,公路货运集约化能力不强,货运空驶率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垦区大部分货运站只能提供停车、临时仓储等基本服务,距离现代物流还有很大差距。现代物流理念薄弱。受传统运输经营理念及模式的影响,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对货源单位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不高,传统观念束缚了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和发展。行业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对企业各自的运输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导致物流企业“小、散、乱、差”。物流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物流作业效率低,整体的规模经营和网络一体化经营没有实现,很难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目前,垦区从事传统货运的从业人员大都是个体运输户,而且缺乏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需要。

把各局、场的“物流中心”(或服务节点)建设列入“抓城”规划,完善城镇功能。根据各局、场区位和规模,结合垦区“抓城”建设,分局局直和2万以上人口的农场,应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其他农场建设物流服务节点(站场)。农场内实行运输车辆的集中停放、物资的集约化仓储,物流中心组织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物流全过程服务。按市场需求和城镇管理的需要,准确定位“物流中心”功能,合理规划布局。物流中心为入驻的物流企业、配(送)货企业、运输企业、工商、税务、金融、保险、运输管理等机构提供办公场所;为运输车辆提供停车场地,为驾驶员提供住宿;为商贸公司、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商场提供仓库或棚储区;可配套建设零担区、汽修汽配区、农机、建材、粮储加工、商贸流通等功能区;开通通信和宽带网络设施,为商贸、农资、生产加工、社会各方提供物流服务。构筑垦区现代物流(中心、货运站、场)服务网络体系。垦区大部分处于省内公路的末端,点多面广,单独的几个物流中心或站、场难以形成规模,货物总量将制约发展的速度。只有构建比较多的站场网点之后,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体系,规模化的优势方可显现。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只有所有的物流中心、货运站场、物流企业、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等参与物流服务的各个单元,都加入到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之后,才具备现代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黑龙江垦区应该构建一个适合农垦实际,与全国、全省物流公共网络互联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垦区物流业才能得以长足较快发展。制定并配套出台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物流的扶持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确立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国务院于20xx年初又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涉农物流给予特别支持,物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垦区在实施现代化大农业和“抓城、强工、带农”战略的进程中,应制定并配套出台发展垦区现代物流的扶持政策。先行一步,重点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垦区最需要八个方面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减免政策、有利融资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便捷交通政策、结构调整政策、需求引导政策、产业安全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应按照现代物流业“网络化经营、一体化运作”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给予大力扶持。

农业物流科技支撑系统创建论文

它具体可分为:(1)综合办公。用于发布公告和接收与发送各种与高校科研有关的重要信息。(2)个人资料。用于方便对高校在职人员的管理。明确每个人的科研情况。(3)纵、横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它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主体因为高校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出的现问题是最多的:第一、申报的项目众多,但领域单一,学科界限十分明显。第二、申报内容多存在雷同现象,并且各学科领域发展不平衡。第三、申报者不多,学科单一。第四、高校项目的选题与社会市场需求存在仍存在差距。

为了避免以上四种问题的发生就要通过农业高校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个申报项目的详细管理。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在管理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不同项目不同科学领域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准确定位,然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分层次的对申报进行引导,以确保每一个申报领域都有一定数量的申报项目。针对不同学科的申报项目,科研信息管理系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集中共享,主要的导向作用表现为:(1)拓宽申报学科领域,有效提高重大项目的竞争力。(2)对于处理雷同申报项目,在充分征求各课题组意见基础上,对课题重新整合,优化配置软、硬件。(3)主动对科研功底扎实的青年教师给予优先扶持,充实科研队伍科研实力,有效地带动学科和学术梯队的发展。(4)项目经费管理。通过高校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经费管理功能,有效的解决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层次、多样性带来经费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改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缺乏约束力的情况。杜绝了科研经费日常核算存在违规现象,使科研项目结题后对剩余经费管理更加规范,避免了科研项目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严重现象的发生。(5)科研成果的管理。它可以细分为对论文成果、论文认领、著作成果、研究报告、鉴定成果的管理。既量化了每作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又通过集中和共享加快的科研成果的转化。(6)知识产权。通过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把知识产权上传至网络,可以有效的保证科研工作者自身的利益。(7)获奖成果。通过上传成果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进行表彰达到鼓励工作的目的。

2培训农民功能。

2.1网上培训。

通过农业高校“科教兴农”管理系统可以做到:(1)培训内容创新。一直以来农业科技培训在内容上都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常规农业生产技术内容多,少有特色经作种植技术内容、产中技术指导多,少有产前引导或产后服务技术内容、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多,少有农业法制培训。为了有效解决“三多三少”问题,就必须努力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紧密围绕当地农业结构及特色,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增加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比重,加大力度推广生态防虫、生态施肥、科学灌溉等高科技生产技术,逐步实现生产无害化、居家清洁化、发展高效化,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在实施农民培训时还要加强农业生产前、后的技术引导与跟踪,同时帮助农民解读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了解农产品市场、制定种植计划等。(2)培训方式创新。以往的农业科技培训常用一些集中授课、办示范点、情报张贴等老方法,这些培训方式形式单一、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培训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已迫在眉睫。当前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培训方式的创新要充分运用这一发展成果。进一步发展电化教学,积极运用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传播方式来培训农民。同时还要加强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培训农民上网技术,大力发展网上购销。(3)培训机制创新。过去的农民培训对于农民的需求和愿望一般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多是以“填鸭式”的行政命令开展培训的,这种培训机制往往不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收效不大。想要提高培训新型农民的成果,必须从培训机制的创新入手。通过网络汇总信息、传播信息的功能,大力创办农民技术协会,使农民技术协会成为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向农村深层辐射。加强技术对协会骨干的培训,通过协会内部会员互学促帮、信息共享,完成对周边农民的“辐射”培训。(4)推广队伍创新。相对于科技进步、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略显得不足与落后,还多停留在常规农业生产这一层面上,所以要通过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等来加强“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自身培训,已成为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各大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对接,加快促进基层农技队伍知识更新,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服务高效的农业科技队伍。

2.2农业信息传播。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要正视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利用它们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实现农业信息及时而广泛的传播。农业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的.流通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方面,其中农产品流通信息主要指与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总称。需要注意的是,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限制了农民媒介消费的能力,致使农民接触媒体的机会较少,几乎无法进行信息双向交流。二农民没有信息消费的概念和意识,缺乏和媒体有效沟通的动力和能力。三媒体自身对农民渴望需求不够重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涉农平台,这就使农民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来获得关心的信息。

农业高校“科教兴农”管理系统的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农民在登陆平台后免费发布各种供求信息,信息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来源广泛,门槛低。同时又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及时、准确地传播各种农业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全面立体,图文、视频内容等多种传播方式,解决农业生产技术的操作性强,单纯依靠文字说明无法完整准确地指导农民的问题。

3辅助政府功能。

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想要取得快速高效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指引的。所以“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应采集统一规范的科技、政策、生产、资源环境等信息,从而帮助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更加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决策。

近些年来,我国对与农业相关的信息采集、发布体系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第一,信息管理部门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农业信息发布体制不健全,信息发布内容滞后,信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不能很好的满足基层农村需求。为了克服以上的问题,“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首先,进一步加强高校主导作用,强化农业信息共享制度,使农业信息发布体系更加全面详实。对分散的、重复的农业科技信息统一进行协调管理,实现涉农数据信息的广泛共享与兼容,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时效性。第二,探求有效的信息发布方式,多方面推动信息发布。除了文字外,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的方式,对于重要的各种农业信息要定期、定时的无偿发布。第三,在传播的信息内容上,除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外,还要将农产品期货价格等重要信息传递给各级政府。只有定期采集、发布各种农业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信息现场调查提供及时、准确和实用的数据,才能更好的辅助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更加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决策。

农业物流论文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电子商务在各物流体系中不断渗透,并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以供应链理念为基础的运营方式。通过这样的物流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厂家积压资本,提高了电子商务商家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方物流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为电子商务商家提供特色服务。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冷链物流受到了许多电子商务商家的关注。基于此,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子商务;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具体内容分析冷链物流通常被人们理解为低温物流,其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需要让所有物流运输产品保持在一个低温状态下,确保其产品品质。以往在运输禽、蛋、肉、果蔬、海鲜、冰冻食品等都需要应用冷链物流,这就意味着整个物流过程必须要具备全程制冷技术,让所运输产品可以在各个生产流通环节中流通,同时还需要保证相关产品安全与质量。对于使用冷链物流的农产品而言,基本都需要控制好精准的时间与外界条件,利用较为特殊的运输工具,在每一个运输形式中精准把握好运输的时间以及整个物流过程。

(二)冷链物流体现出的特征冷链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特殊的方式,拥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产品运送水平高。对于冷链物流而言,其必须要遵循低温食品质量与冷链流通时间等运送原则,而且要控制好不同产品运送过程中的储藏温度。精准了解不同农产品冷藏之后品质化的各类因素,并制定出相对应的贮藏时间与温度控制标准。

(2)产品运送效率高。在运送一些易腐农产品时,需要制定精准的周转方案,其方案体现出的是物流运用效率以及运送水平的高效性。

(3)产品运送成本较高。想要让每一个流通领域都能够获取新鲜的农产品,需要保持运送产品一直处于低温环境。这就要求运输工具安装控温装置,并建设起保温仓库和冷藏车。通过构建合理化的信息体系,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效率,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链物流成本。

(一)链条较长,缺少统一指导以往所构建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主要是以生产农户为其链条源头,然后再逐步分散到各个收货商或者农产品加工作业。在此后,各环节中还会出现零售、中间商、物流企业等多个因素。对于农产品而言,部分产品需要从地里出产之时就处于合理处理,但由于农户缺少科学经验,同时其产品呈现出分散生产的问题,无法获得统一指导,其产品损失率会不断上升。

(二)缺少专业化技术人才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其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专业化技术人才的支持才能够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冷链技术涉及了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具备较高物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素质人才给予配合。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来分析,存在着非常大的人才供需缺口。

(三)缺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当前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来发展。但是对于冷链物流行业言,当前却呈现出了信息传递不对称性的问题。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让冷链物流活动缺少统一管理,无法保证农产品品质。从某个层面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缺少齐全的信息设备,其信息网络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尤其是物流链条中需要以多边共赢的模式来实现整个链条的实效性。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当前所开展的农产品冷藏运输,基本以公路、铁路为主。对于铁路运输主要采用了加冰冷藏的方式,并通过不断加冰来实现制冷效果,从而会增加农产品运送时间,。对于公路运输中的机械式冷藏车辆,多数都为国外淘汰产品,而且没有随着设置专职调度,无法对车辆动态进行掌握。而且,参与运输车辆损坏较为严重,无法保证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的构建需求。

(一)充分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冷链物流优势电子商务主要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不同企业之间完成交易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已经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时间、空间等限制,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整个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了交易效率。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在海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持来完成,比如:可以把农产品外贸冷链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整合,让两方均得到长足、高效发展。

(1)合理应用高新技术。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好电子商务模式中较为常见的条形码、pos扫描、edi等技术,构建一套较为健全且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认真分析整个链条之上,不同企业的需求,并通过信息传递来完成所有环节的协调和统一。

(2)应用gps系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展全程跟踪。利用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并有效确保其运送产品品质。

(3)与电子商务平台一起实施柔性化、精确化管理。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了“短周期、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等特征。因此,物流配送中心需要在整个运送过程中,精心设计与安排物流作业,将柔性化管理融入具体的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合理选择冷链物流模式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与当前国家国情为前提,构建出一套适用于零售、供应、消费者需求的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在选择冷链物流模式过程中,企业应该对此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寻找到一套能够与电子商务模式形成融合的高效性冷链物流链条。灵活运用电子商务模式下所产生的多元化信息,增强冷链物流的实效性。在此环节中,需要针对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缺少设备知识的问题,制定出专业化的培训,让其能够与冷链物流企业一起配合,实现专业化、高品质的冷链物流服务的构建。

(三)物流企业需要及进为相关生产企业及农户提供指导外贸冷链物流行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大部分链条中的农户以及生产企业均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从而无法体现出电子商务的优势。作为整个链条中的核心企业,需要不断地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让所构建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促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不断健全冷链物流软硬件条件冷链物流体系在进行规划之前,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国情以及当前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所表现出的特征与需求,不断健全整个冷链物流的软硬条件。

(1)认真规划硬件。产品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运输,需要运输、仓储以及厂房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为此,需要针对性地更新与完善冷藏设施与设备。同时,针对外贸农产品,创新出冷藏冷冻技术,确保冷藏新技术在各农户以及产品加工企业中得到普及。

(2)认真规划软件。在此环节中,应该针对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顾客服务、库存控制等四个子系统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让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信息载体形成共享,能够收集到更多精准市场信息,再通过子系统来对相关信息共享给上下游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沟通率,还可以更好地针对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追溯信息。

(3)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与传统物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化的冷链物流知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并让其具备较强的紧急事物处理能力,确保运送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二)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完成运输外包构建农产品外贸冷链模式,整个链接投资非常大,对于一些中小型低温产品制造企业而言,必须要降低其运输成本来提高其收益。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方式,并形成有效的商企结盟模式,开展条块状的冷链条,并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服务,提高整个链条中客户满意度。

(三)及时构建冷链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高效、全面是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核心重点,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同样需要以高效、全面的配送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加大“链”的建设力度,让其能够更加完整。为了满足这一个发展需求,各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构建配送中心,方便区域性的配送,并能够快速地农产品产地就完成运输与装箱,并发送到国内外进行销售。这种共同配送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冷链物流运营质量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尤其是对于集中处理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业务,还能够增强冷链车装载数量,从而提高了物流交流效率,实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四)积极寻找供应链条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应该在统一协调方式来,让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系。从而让整个链条形成协调发展、利益一体化共同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冷链物流各成员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从不同程度上降低风险以及外在因素影响,进一步完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发展目标。所以,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针对战略合作伙伴给予综合性评价,让双方合作利益得到保障。

总之,我国建设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模式时间相对较短,无论从技术还是基础理论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产品外贸产业的发展,可以与电子商务模式形成融合,通过更新软硬件环境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入等方式,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农产品外贸冷链物流的合作体系。通过冷链物流企业协调统一下,发挥出电子商务优势,促进农产品外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港口物流论文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出口,港口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港口物流是经济的一种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其他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促进的作用,也可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涨,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就长江港口物流的发展而言,其可以催生相关行业的发展,给泰州市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港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泰州市城市建设,特别是像交通运输、道路、高架桥、快速铁路等运输设施。在长江港口贸易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泰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匹配长江港口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匹配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很有可能会阻碍长江港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在快速发展的港口贸易需求下,泰州市城市基建必须紧紧跟随发展脚步,这样才能有助于港口贸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性。

1.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建设。

长江港口连接河海,可以实现综合运输,这也是长江港口重要性的集中体现。长江港口不仅可以实现内内运输,还可以实现内外运输,是联系我国中东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江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辐射范围也比较广泛,经过长期的发展,长江港口已然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重要港口,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江港口的规划建设中,要根据其港口位置、水深条件、水域环境、周边设施等加强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港口物流的发展。在港口规划建设中,如果没有根据港口物流的发展,没有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盲目构建规模宏大的港口,很容易造成资金、材料、设备、人力、物力等浪费,削弱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的资金储备。反之,如果港口规模较小,同样难以提升港口贸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港口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港口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条件等综合判断,加强规划设计,在水深条件不好的地方,规划建设中小吨位的港口泊位,在水深条件良好的地方,规划建设大吨位的港口泊位。长江港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完善长江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长江港口规划建设成一个重要的物流、商业、产业集中地,有效缩短物流运输距离,最大便利地推动长江港口的发展。

2.发展集装箱运输扩充港口的运输能力。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集装箱运输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港口物流的运输能力,集装箱运输也已经成为大型港口物流运输的主要途径。对于长江港口来说,集装箱运输还不发达,集装箱运输量相比同类港口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长江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发展集装箱运输。目前来看,长江港口主要运输矿产、矿建材料等大宗货物为主,发展集装箱运输,能够提升长江港口运输大宗货物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中转功能,进而实现长江港口的全面能力提升。长江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相关统计来看,泰州市在运输大宗货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货物总量可以占到总量的45%左右,但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只有不到20%,还有很大一部分提升的空间,可见长江港口要想真正迈进国际化的大港口,必须注重集装箱运输,提升自身的集装箱运输能力,进而在运输矿产、矿材料等大宗货物时,充分发挥长江港口的优势,在发展港口运输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港口的贸易交易量,并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协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泰州市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3.用信息化技术来武装港口服务与运转水平。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随着货物运输量的不断提升,港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技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只有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港口的运转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实现港口的现代化建设。在长江港口的发展过程中,能否为客户提供实时追踪查询的有统一标准数据接口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桌到桌”交换,将成为未来港口的竞争焦点。因此长江港口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技术来构建互联网络,从而实现货物取、送、运、抵等多功能的查询跟踪服务,更好地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在长江港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构建与企业的网络对接服务,加强货物装卸的自动化水平,提升港口装卸效率。

4.促进金融行业发展为港口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二者的发展实际,注入一定量的资本、资金,通过资金保障与扶持来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因此需要不断构建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根据港口城市的发展特色来开辟特色的贷款融资渠道,不断进行渠道建设,为港口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贸易,港口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经济,港口物流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为港口物流提供充足的货源、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江港口作为中东部的重要港口,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规划建设,根据港口辐射范围、水深环境等,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从而提升长江港口的综合实力。

港口物流论文

(一)信息技术能够提升企业效益。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就能够充分的运用事务处理系统(tps)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等信息系统,就能够使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以及金融企业产生互动,在信息平台中交换信息,及时并准确的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将物流与资金等结合起来,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在物流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在运输环节中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运输船只与车辆的运营质量与安全,还能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对运输网络的重新组合,有效的提升了运输的效率,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

(三)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益。在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由于在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有效的实现了运输、包装以及搬运等环节中的数据交换,尤其是各部门间以及各单位间的数据交换。如此便将物流的整个环节贯穿起来,有效的发挥了物流系统的优势,提高了物流系统的运用效益。

二、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类别。

(一)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能够使顾客与供应商通过计算机实现双向沟通。想要有效的实现双向沟通,就应当建立起通信网络或者公共通信网络等,想要实现计算机的相互“理解”,就应当有相关的网络接收句法,这主要是因为顾客与供应商使用的软件不同,因此必须对文件的信息进行转换,将其变为标准的句法,以此实现双向沟通,提高工作效率[2]。

(二)条形码等信息管理系统(pos)。在运输过程中,给每个货物都制定自己的条形码是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基础,其能够有效的实现仓储自动化,也是pos准确收集信息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货物的条码化能够作为企业内部系统使用,也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具有互通性。

(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输管理。物流企业采用了管理系统后,就能够及时的调出相同地点的货物信息。采用了条码技术后,就能够对运输的票据进行管理,指导货物的装载与搭配。能够快速的得出货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目的地是何处等,以此提升货物的安全性。第二,生产管理。在生产任务上粘贴条形码,任务单就能够直接跟随相应的产品流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以使用条形码,能自动更改数据库中心的产品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关键。在各单位进行合作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就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并将其作为应用基础进行物流作业。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货方面。在接到订货企业的计划后,发货企业就能够直接下达发货的指令,及时的分拣货物,打印相应的条形码,并直接粘贴在货物的包装上,随后客户就能够接收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发送的货物信息,收货企业就能够提前做好接收货物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物流运输方面。由于发货企业在货物上粘贴了物流条形码,运输企业在提取货物时,就能够通过扫描读取货物条形码,核对货物信息。货物会在运输企业的物流中心得到重新的整理与包装。随后运输企业会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收货企业发送订单的详情,运输工作结束后,货物运输企业就能够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发货企业确认合作完毕,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三)电子订货系统(eos)等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在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中,每当货物库存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订单就会通过电子订货系统自动下单到公司的主机,所有零售商下达的订单都会通过公司的主机归集,随后通过企业的仓库或者供应商进行批量发单。此种大批量的能力对于零售商以及供应商等都有一定的好处,零售商通过电子订货系统拥有了较强的采购能力,而供应商则可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大批量的销售货物。增值网(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其能够支持电子订货系统以及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到门店的整个供应链活动都能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展现,且还能够实现卫星数据连接,对于地理分布较为广泛的零售商进行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港口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运输的效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且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以及电子订货系统(eos)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有效的节约了交易成本,且还提高了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在港口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档为doc格式。

冷链物流论文

托运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

承运方:(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承担甲方指定行政区域内的全部产成品货物的销售运输工作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承运内容。

一、甲方将“卫岗”乳品(含澳宝)交给乙方承运,并负责准备好货源(包括包装物、助成物等物资)及运输货单由乙方运输。

二、甲方负责安排线路。乙方必须按照甲方安排的线路进行配送。

三、甲方有权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运输线路和网点。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安排。

第二条各方权利及义务。

一、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保证交给乙方的产品箱数正确,外包装完好无损,箱体干净,外箱标识清楚。

2、甲方支付乙方的运费标准按实际使用车型、装载量(吨)、公里数,由甲乙双方共同核定(非保温车一律不得投入大于200公里长线运输)。

3、甲方要求乙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货物托运后,甲方需要变更到货地点或收货人,或者取消托运时,有权向乙方提出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解除合同的要求。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安排。

4、甲方将针对乙方进行月度考核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后期续约资质之一。考核方案见附件。

5、因线路变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时,甲方有权解除合同。-1-。

但必须提前15天书面通知乙方。

二、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的义务: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运到指定的地点,并及时通知。

前,负责产品保管责任。

2、乙方必须服从物流事业部现场调度,加强随车人员管理,如有违反甲方操。

作规章制度,甲方有权通知乙方,并按甲方违纪处罚规定处理。

3、乙方须按甲方规定的时间、线路、停靠点运行,负责每天将甲方的产品安。

全、保质、保量、准时送达,如有违约,除赔付产品损失外,乙方应付违约金1000。

元/次,且甲方有权中止合同。

4、甲方所规定的承运线路短时间修路须绕道行驶的,在不超过20公里范围内。

乙方自行解决,超过20公里的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双方重新核定公里数。因修。

路原因造成的绕行,待原路恢复后,乙方应及时向甲方通报,否则,甲方有权终止。

本合同。

5、乙方在承运甲方产品时,如发生交通事故时,乙方应及时委托中转甲方产。

品并第一时间报告甲方,委托中转费用由乙方承担。

6、乙方须安全行车,保障随车人员(装卸工)人身安全和产品安全。乙方按。

规定必须办理人、车保险。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的风险由乙方自行承担。因乙方违。

反交通法规而受到罚款、扣证、扣车等处罚或交通肇事的,由乙方自行承担。若因。

此给甲方造成损失,包括但不仅限于货物延时到达产生的违约责任,亦应由乙方负。

责。因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产品损失的,涉及费用由乙方全额承担。如发生重大伤。

亡交通事故乙方负主要责任的,事故处理完毕本合同自行终止。

7、乙方承诺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向甲方提供配送服务的随车人员(含驾驶。

员及配送工)办理合法用工手续,由于乙方雇员劳动纠纷问题对甲方业务造成影响,甲方有权中止合同,且乙方将承担由此对甲方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

有权中止本合同。

9、承包合同期间,甲方如站点撤并或市场上下量超过核载吨位15%以上,甲。

方有权调整配送线路和运输车辆,并按实载吨位核算承运价格,但应提前三天通知。

乙方商定调整事宜。乙方因年检、维修、保养等原因不能按时承运的,应提前三日。

通报甲方以便安排。甲方安排车辆代乙方承运时,除扣除当天运输费用外并另外收。

取线路总费用10%的管理费。

10、未经甲方书面通知确认,乙方不得将甲方的任何货运业务交付第三方,如。

经甲方同意雇用第三方支援作业,而第三方之作业发生对甲方之任何损害视同乙方。

行为,甲方将根据合同约定要求乙方进行赔偿,并从乙方运输费用中进行扣除。

11、乙方在甲方需要时,须提供完整的车辆和司机档案(包括司机姓名,身份。

证,车牌,车型图片)。乙方要设专职人员负责甲方公司装车事宜,维持好装车秩。

序并做好线路的全程监控工作。

12、乙方承担甲方线路(自带装卸工),需保证甲方塑料包装箱(包括托盘等物。

资)、玻璃瓶等包装物的回收任务,若发生丢失情况,塑料包装箱按30元/只赔偿。

乙方应认真做好塑料包装箱在网点的交接、单据的填写工作,及时向甲方反映网点。

信息。

13、乙方必须保证所配送的车辆具有低温冷藏功能,并维护好车辆制冷系,配送。

产品到奶站、网点时车内温度为8度以下,确保产品冷链的完整性。每天装货前30。

分钟打开车辆制冷系统,车厢内必须配备温度实时跟踪仪,以监控产品冷链的完整。

网点检查和投诉每发现一次,不符合要求的,将处以壹仟元的罚款,并赔偿产品。

损失。累计3次投诉,本协议自行终止。

第三条运输费用及结算方式。

一、经双方核定乙方承担由至的配。

件线路报价表)。签订此合同时油价元/升,市场油价涨跌幅度大于10%时,方可协商调整。

二、甲方按月兑付乙方月运费(含驾驶员工资、装卸费、过境费等乙方车辆一。

切有关运营费用)。结算时乙方提供正规运输发票,票到财务后一个月内运费打到乙。

方账上。

三、客户签收回单是甲方支付乙方运费的必要条件,凡乙方无法提供客户签收。

回单的发货,视为未完成。委托运输超过3天仍不能提供客户签收原件的,甲方有。

权从乙方保证金及未付出的运费中扣除相应订单金额。

第四条违约责任。

一、甲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托运货物,甲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乙方无充分理由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配车、发运产品的,甲方。

有权另行安排车辆将乙方违约的托运货物发出,并收取乙方违约金元/次。

三、乙方如将货物错运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应无偿运至合同规定的到货地点。

或接货人。如果货物逾期到达,乙方应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元/。

次。

四、运输过程中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冻损等,乙方应按货物的实。

际损失(包括包装费、运杂费)赔偿甲方。

五、在符合法律和合同规定条件下的运输,由于货物本身的自然属性造成货。

物灭失、短少、变质、损坏的,乙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条争议解决。

本合同在执行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签定合同双方不能协商。

解决时,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六条合同终止。

一、因一方违约,致使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双方有权单方解。

除合同,但应提前30天书面告知对方。否则视为违约。

二、因乙方违反相关考核规定的,甲方有权随时终止合同。

第七条合同生效及其他。

一、本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二、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后可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附件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任何对本合同的变更、改动,必须通过书面提请并经双方签字方可有效。

四、本合同正本一式贰份,合同双方各执一份。

第八条备注。

甲方:乙方: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港口物流论文

为了更好地发挥港口在推动海洋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基于现代港口竞争实质,对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内涵作了界定。针对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内外驱动力及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港口物流服务创新五大策略:港口物流柔性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定制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可视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联运化服务策略以及港口物流网络化服务策略。港口物流五大策略的实施,将提升港口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港口服务业是海洋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港口物流服务创新可以改善港口的市场运作效益和内部成本效益,使港口获得新的竞争优势[1]。在海洋经济战略背景下深入研究港口服务创新策略,对于提升现代港口整体服务水平,成功融入海洋经济发展带,成为和保持国际物流枢纽港的战略地位意义重大。宁波—舟山港是浙江港口的龙头,开展宁波—舟山港的港口物流创新是提升浙江港口竞争力的重中之重[2]。

基于现代港口竞争实质,对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内涵作了界定,重点提出海洋经济战略下港口物流服务创新五大策略。

20xx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海洋经济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以宁波、舟山为中心,以温台、杭嘉为两翼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3]。

浙江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强项是海洋服务业,而海洋服务业最具优势的就是港口物流业。

随着供应链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港口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港口被认为是集合了绝大部分供应链流程的综合物流中心,港口功能也正朝着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演变[4]。现代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而非港口费率和装卸效率等传统因素[5]。

港口物流服务创新就是指港口运用新的物流服务理念,借助新的物流技术,开辟新的物流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产生新的物流服务价值。

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驱动力是港口进行物流服务创新的基础。纵观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浙江海洋经济战略构想的提出背景,浙江港口进行物流服务创新的基本驱动力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外部驱动力。

2)“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内部驱动力。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国内产业转型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国际贸易量的萎缩和需求结构的快速调整,给浙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从促进海洋生态建设到六大海洋牧场的建设规划,从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到打造长三角资源配置中心的梅山保税港区,从培育临港工业循环发展到拓展港口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浙江正通过大力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海洋产业,全面推进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为浙江港口物流服务创新活动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其重要的外部驱动力。

“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的实质是突破传统港口中转和产品分拨运输功能的限制,向提供全方位附加值功能的方向来推进浙江港口的发展,其目标是把浙江港口建设成为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服务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由于客户对于多样化的定制产品或服务需求不断上升,港口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结点,必须通过创新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而港口物流服务的创新被认为是港口取得竞争优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6]。

浙江港口要建设成为海洋经济良性发展的运作平台,就必须通过创新,在服务理念、服务技术、服务流程、服务管理、服务品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不同于竞争者的服务产品,吸引更多的货源和船舶挂靠。

现代港口作为提供各种物流增值活动的服务场所,汇集了各种运输方式,也聚集了各个供应链渠道成员。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浙江港口群,面对强大的全球码头运营商和航运集团的竞争,必须通过柔性化、定制化、可视化、联运化以及网络化的物流服务创新策略来提升竞争力,集聚与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的生产要素,从而打造国际综合枢纽型、要素资源集聚型的现代贸易物流港。

柔性化的港口物流服务策略强调的是港口根据不同客户类型的需求特征,在提供各种物流服务过程中,面对短期内无法预测的需求、供应和环境的变化,能积极主动地做出迅速且有效的响应。港口物流服务柔性化是港口应对供应链全球化和复杂化的重要策略,也是港口物流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形态[7]。

面对迅速演变的全球竞争,在静态环境中建立的港口物流静态能力已经无法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港口物流动态能力的培养[8]。浙江港口有效实施柔性化的港口物流服务创新,首先应对港口提供物流服务的对象分成三大类:船公司、腹地货主企业和国际采购商;其次,针对船公司、腹地货主企业和国际采购商的不同物流服务需求,制定不同的港口物流服务细则;再次,根据运行状况和关系程度,分别对船公司、腹地货主企业和国际采购商进行关键客户、潜力客户和普通客户的划分。对于如中外运、马士基或国际大型采购商等关键客户的需求,港口应建立动态的、敏捷响应的完全柔性化的物流服务机制,即在物流需求管理、采购管理、配送方式和增值服务品种等各方面进行柔性化服务,以持续地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对于普通客户,港口可以按照其固有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提供常规的一般柔性化服务,如固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路线等,以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潜在客户,因其具备转变成关键客户的潜能,港口可以采取有限柔性化的服务策略[9],即介于完全柔性化和一般柔性化之间的部分柔性化服务(见图1)。因此,根据不同的客户性质,灵活地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是浙江港口进行柔性化服务创新的关键,也是确保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以客户为导向的物流服务不是一个新的服务理念,但却没有广泛应用于具体的物流服务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缺乏对于客户所需求的服务进行准确定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无法持续、主动地对于服务产品进行更新,以满足当前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以客户关联为导向的定制化物流服务策略强调的是港口通过与客户建立关联,对客户需求进行准确定位,并联合客户共同更新物流服务产品、共同创造新的服务价值[10],从而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1)加强沟通与了解。通过为腹地货主企业建立档案、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货主企业资源数据库、与货主企业进行对话等手段,让彼此之间对于需求和能力的了解更加深入。

2)共同参与服务革新。一方面使货主企业知晓浙江港口物流服务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有效地调整港口物流服务策略以适应货主企业需求的变化。

3)共同创造服务价值。共同实现港口物流服务价值,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港口向货主企业提供港口物流服务。

通过以客户关联为导向的定制化物流服务创新策略,提高了腹地货主企业对浙江港口的信任,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提升了浙江港口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物流业务快包的迅速蔓延,供应链成员要求供应链流程可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港口物流可视化服务创新强调港口作为整合的物流中心,要借助于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让上、下游客户不仅掌握货物进出港口的实时状态信息,而且要与供应链成员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转换,实现供应链整体效能最大化。

1)建立现代港口物流虚拟可视化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海港及腹地无水港的物流业务过程进行可视化实时动态监控。

2)利用多维无线射频技术,实现港口物流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交互、港口物流企业与政府相关各部门间的电子政务交互,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将分散的运输和港口物流资源有效地整合到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上,为腹地制造企业、国外大型采购商等客户提供可视化采购、可视化贸易、可视化金融、可视化电子通关等“一站式”服务。

货物的有效流动不仅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有关,而且与港口在整个配送网络中的有效运作有关[11]。双向的港口物流系统要求港口具备较佳的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交换和合作的能力[12]。联运化物流服务策略强调的是港口作为综合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越库作业的优点,为腹地货主企业或海外大型采购商提供多种运输的规划和优化组合服务,真正实现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见图3)。

1)利用宁波—舟山港的港口资源优势与大型航运公司和多式联运营运商之间进行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主动担当起各种运输方式的汇编者或组合者角色。

2)为长三角地区的货主企业提供货物整合和国内多种运输的优化组合服务。

3)为海外大型采购商提供货物整合和国际多种运输的优化组合服务。联运化的港口物流服务加速了货物在港区内的有效流动,为腹地和海外客户减少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多式联运的复杂性和风险,缩短了订货前置期,发挥了全球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3.5基于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网络化服务策略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纵深发展,供应链成员之间已经从简单的线性关系,演变成有多条供应链组成的星罗棋布式的网络关系[13]。港口作为多条供应链的成员,其面对的不仅仅是货主或货代、船公司或船代这些直接使用港口的客户,而是包括了那些所有经港口流通产品的直接或间接使用者。在这个网络中,一个业务流程的输出是另一个业务流程的输入,网络成员彼此之间是持续的相互依存的关系[14](见图4)。

1)选择与造船企业及船公司合作,加强精品船型的研发,以提高浙江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竞争力。

2)可选择与旅游、娱乐休闲等公司合作,开发滨海游乐项目,提高浙江港口综合配套服务竞争力。

3)与腹地食品制造业和保健品制造业合作,发展与海洋经济有关的海洋食品产业、海洋保健品产业等特色产业,以拓宽浙江港口的物流服务领域。

港口服务创新是未来港口发展的关键,也是浙江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浙江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给港口物流服务创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的构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鼓励港口拓展功能、创新服务。当代港口的运行环境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对于产品周期缩短以及全球竞争中的不确定性,浙江港口应基于客户分类进行柔性化服务创新、基于客户关联进行定制化服务创新、基于信息技术革新进行可视化服务创新、基于越库作业理念进行联运化服务创新以及基于全球供应链管理进行网络化服务创新。

港口物流论文

众所周知,物流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非常多,一般有包装学、运输学、仓储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原理、物流客服服务、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国际物流等,但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顺禾蛀该行业找到工作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有时候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物流专业人员,或者物流专业人员在物流企业里从事物流市场营销的居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物流专业知识并未派上用场,最后一种情况是学生所具备的物流实践技能较缺乏。特别是如今的社会需要实用型的人才,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针对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有必要为物流专业设置具有岗位方向以及配套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交往的曰趋频繁,港口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了以核心海港为主体,以江河商港为辅助,并集聚公路、观、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综合立体式国际航运中心。物流涉及综合运输,夕卜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7ic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现今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务,而这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

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滨海城市,其南临北部湾,是中国第一批对外的14个沿海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办学特色是以^务北部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宗旨,以沿海优势突显自身特色。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众多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环北部湾各城1#的港口物流建设也进入高潮,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针对目前实训基地与教学现状,港口物流专业应创建特色实训基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任务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改革专业技能考核方式,提升办学质量。

港口物流无集物流、航运、加工、贸易、报关、商检等专业在内的综合月艮务行业。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这就*学生学会整合相关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往往很多专业是分开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了解和掌握港口物流的完整流程与操作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港口物撕涉及的知识嫩连面来让学生可以全面地接触港口物流十分重要。因此建立物流港口特色实训室能够满足物流港口专业学生对熟悉港口物流流程的需要。

2.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专业的实操技能保证.

在港口物流专业建设里,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应属非常关键的一项。在港口物流操作中,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装卸、集装箱调度、货运组织等港口作业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实况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实训基地是一种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人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1.实训室建设的不足。

(1)现有的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比较简单或单一,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实训项目,缺乏物流的综合特性。例如模拟仓库设施设备’往往设置的只是普通货物仓储。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货品有可能是鲜活货物、危险货物、放射性货物等,面对这种特殊货物的仓储管理知识未能展现出来。

(2)学校有限的经费需要分配于各个专业建设实训室,因此在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需要给实训室配备的设施设备,例如电脑、软件、货架、叉车等,可能会让专业团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的实训室设施设备。

(3)模拟港口物流设施设备是大多数实训室的考虑,购进大量的港口运输与装卸的设施设备模型,学生可以进行参观了解,但缺少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未能了解操作流程,缺乏实训室的实用性。

面对目前实训室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尭针对以前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有机联系,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建立一个特色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

(1)目前在我校已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设备始终跟不上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的实训内容是最新最及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前“培养”适合企业的理想人才。

(2)加强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种方法是让教师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有助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且教师能对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有个良好的掌握。另一种方法是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到校园进行实践指导’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将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及要求信息带给学生。

(3)实训教材增加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企业项目去练习。建立港口物流仿真体系可以改变原有的实训室的运作模式。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再与企业的解决方寒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也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交流,让学校可以与企业保持一种紧密的关系。

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物流专业需要培养适合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就应该将港口物流的实训基地设置出自己的特色。企业的加入无疑加大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仿真软件处理企业真实案例等教学方式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也为企业准备一批专业人才。—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本来繁杂的教学资源通过系统的整合,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最终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需求。

港口物流论文

(一)信息技术能够提升企业效益。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就能够充分的运用事务处理系统(tps)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等信息系统,就能够使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以及金融企业产生互动,在信息平台中交换信息,及时并准确的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将物流与资金等结合起来,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在物流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在运输环节中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运输船只与车辆的运营质量与安全,还能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对运输网络的重新组合,有效的提升了运输的效率,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

(三)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益。在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由于在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有效的实现了运输、包装以及搬运等环节中的数据交换,尤其是各部门间以及各单位间的数据交换。如此便将物流的整个环节贯穿起来,有效的发挥了物流系统的优势,提高了物流系统的运用效益。

二、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类别。

(一)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能够使顾客与供应商通过计算机实现双向沟通。想要有效的实现双向沟通,就应当建立起通信网络或者公共通信网络等,想要实现计算机的相互“理解”,就应当有相关的网络接收句法,这主要是因为顾客与供应商使用的软件不同,因此必须对文件的信息进行转换,将其变为标准的句法,以此实现双向沟通,提高工作效率[2]。

(二)条形码等信息管理系统(pos)。在运输过程中,给每个货物都制定自己的条形码是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基础,其能够有效的实现仓储自动化,也是pos准确收集信息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货物的条码化能够作为企业内部系统使用,也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具有互通性。

(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输管理。物流企业采用了管理系统后,就能够及时的调出相同地点的货物信息。采用了条码技术后,就能够对运输的票据进行管理,指导货物的装载与搭配。能够快速的得出货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目的地是何处等,以此提升货物的安全性。第二,生产管理。在生产任务上粘贴条形码,任务单就能够直接跟随相应的产品流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以使用条形码,能自动更改数据库中心的产品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关键。在各单位进行合作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就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并将其作为应用基础进行物流作业。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货方面。在接到订货企业的计划后,发货企业就能够直接下达发货的指令,及时的分拣货物,打印相应的条形码,并直接粘贴在货物的包装上,随后客户就能够接收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发送的货物信息,收货企业就能够提前做好接收货物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物流运输方面。由于发货企业在货物上粘贴了物流条形码,运输企业在提取货物时,就能够通过扫描读取货物条形码,核对货物信息。货物会在运输企业的物流中心得到重新的整理与包装。随后运输企业会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收货企业发送订单的详情,运输工作结束后,货物运输企业就能够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发货企业确认合作完毕,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三)电子订货系统(eos)等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在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中,每当货物库存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订单就会通过电子订货系统自动下单到公司的主机,所有零售商下达的订单都会通过公司的主机归集,随后通过企业的仓库或者供应商进行批量发单。此种大批量的能力对于零售商以及供应商等都有一定的好处,零售商通过电子订货系统拥有了较强的采购能力,而供应商则可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大批量的销售货物。增值网(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其能够支持电子订货系统以及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到门店的整个供应链活动都能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展现,且还能够实现卫星数据连接,对于地理分布较为广泛的零售商进行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港口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运输的效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且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以及电子订货系统(eos)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有效的节约了交易成本,且还提高了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在港口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冷链物流论文

随着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集中总结如下:

我镇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2013年果品蔬菜产量为326000公斤,肉类产量为736137公斤,禽蛋产量为379400公斤。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绿韵果蔬保鲜库、顺兴恒温库、众发恒温库、蒙阴第二肉联厂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首先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

1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3.对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行业应高度重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防台防汛工作总结(通用2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月工作总结逐渐成为了评价个人工作和个人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是
  • 12-06 绿色伴我行演讲稿(实用18篇)
    演讲稿的开头应该引起听众的注意并激发兴趣,为后续内容打下良好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早上好!我
  • 12-06 游杭州宋城(热门23篇)
    优秀作文通过生动细腻的表达,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维。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杭州宋城旅游景区位于
  • 12-06 记忆里的珍珠(汇总18篇)
    2.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准备的优秀作文示范,供大家参考。童年有许多美好的记忆,当时的宝贝就像珍珠似的
  • 12-06 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9篇)
    教学计划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规划的一系列组织、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的文件或计划。它是教学的基本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
  • 12-06 水对我们的重要性说课稿(优秀21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课程目标的达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这天分享关系对我们的重要性的话题,这是昨
  • 12-06 依法缴纳税收承诺书(汇总18篇)
    人们常说范文是文学的灯塔,我们不妨从范文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光芒。希望以下范文范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使我们在写作中不断进步和成长。东莞市万江众力
  • 12-06 我心中的颜色(通用16篇)
    优秀作文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并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接下来,让我们共同阅读以下优秀作文范文,看看其中的亮点和创意。红色:红色象征行动,温暖,热情,兴奋,激情,
  • 12-06 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总结(汇总20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一篇优秀的总结,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写作技巧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思考。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我们的审美和
  • 12-06 学跆拳道小学(通用16篇)
    通过读一篇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品味。谁能代表韩国参加里约奥运会跆拳道项目的最终大名单出炉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