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读后感(专业17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读后感(专业17篇)

时间:2023-12-06 08:16:10 作者:温柔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读后感(专业17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启示。当然,每个人的学习心得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彩的学习心得吧。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于近日出版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它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方案,对于奋战在各部门、各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价值。

在第三卷的开篇文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着重谈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我们党必须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就如同“自古华山一条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下定决心、攒足劲,吹响前进的“号角”,大踏步赶上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才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奇景,感受到14亿华夏儿女为之梦寐以求的复兴喜悦。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破除痼疾。文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未雨绸缪、防范各种风险,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奠定基础。对于为国履职、为岗尽责、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来说,也应自我加压、严格要求自己,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投身到改革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去,勇于打破固有条框的限制,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为实现伟大梦想努力构筑起各条线、各领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以“打铁过硬”的底气建设伟大工程,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实力。文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就要求全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方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也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将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理论知识的学懂弄通、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真学、真信、真用、真行上做文章,补齐自身短板,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实力、贡献力量。

以“行稳致远”的干劲推进伟大事业,为实现伟大梦想尽职履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和人民投入持之以恒的韧劲、历经百转千回的波折和付出久久为功的努力。在文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为了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党就要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这条道路的坚决拥护者、忠实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党员干部也应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以稳扎稳打、行稳致远的干劲立足本职、认真站好每班岗,为实现伟大梦想扛起责任担当。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共赴新征程的“号令”久久回荡,党员干部应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以“打铁过硬”的底气建设伟大工程,以“行稳致远”的干劲推进伟大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

文档为doc格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补足精神上的“钙”。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习成果真正融入到工作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担负起作为党员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担当,勇于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称为真正的强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生活会时告诉我们,“榜样是谁呢?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德,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标杆。我们要参照标杆检视自己,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经常自我反思、自我检视,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错误承认错误,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不断反省自己,严守纪律和规矩,谨小慎微,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志们现在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这里工作,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并告诉大家,“要相信群众、相信党、相信组织。大家投身到伟大事业中来,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中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的贡献也一定不会比其他任何岗位上做出的贡献小,同样光荣、伟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支部生活会时要求大家,一定要对党忠诚、知恩感恩报恩。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对党就要知恩感恩报恩。要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履行的政治任务忠诚,对岗位职责忠诚,就像入党誓词中讲的那样,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绝对忠诚,决不能对党三心二意,政治上要永远坚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们要以务实精神扑下身子抓落实,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多调查研究,多发现情况,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但要有勇闯险滩和啃硬骨头的勇气,更要用勇于担当的气魄,坚持原则,大胆负责地承担起党所赋予的特殊使命。时刻心怀热心为民的情怀,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党担责。在工作中要学会把各项工作具体到人、具体到时间、具体到每个环节,把各项工作从小处做起、大事做细、小事做实,从细微处着手,一步一步地把工作推向前进。以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用突出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政治品德来报答党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

北大陈平原教授曾说过,读书“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作调整。”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适逢江苏省委党校开展“研究生经典研读”活动,我感到这形同一把“钥匙”,倘若我们使用得当,这将是一把“万能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门,斩获更多学识。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书中所谈内容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而我幸得此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本书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分为17个专题,其中的每个专题内容都按时间顺序精心编排,每读完一篇都有一种“党徽闪闪,心中满满”之感,然因篇幅多,我仅从中选取了两个章节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我浅薄的感想。

一、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细述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号召全党向邓小平同志学习,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将身子交给党,交给本阶级”,乃至逝世后,他将角膜捐献给了医院,遗体供医学解剖,骨灰撒入大海,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令我感动,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渺小。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常常在面对困难群体时,内心不够强大,极易产生“移情”(社工实务知识)心理,既已深知政策是“适度救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可还是来回领导办公室为“人情”而“人情”。政策是一面镜子,知己方行,而临时救助秉持“托底线、救急难”,一年申请次数不超过2次;但随着近年来化工企业的相继入驻及一些未知的因素,生重病的患者比比皆是,都说“穷人病不起”,一个普通家庭里成员都在工作,那么解决基本生活没问题,但如果有成员生病,就是“无底洞”,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同时医疗救助也是杯水车薪,倘若被救助者为民政特定对象,优惠政策相对宽松,但面对一些突发情况下的救助存在封顶要求,政策提倡适度,出发点是好的,但常常让我陷入苦思,怎样才能实现更合理的救助?所谓适度,更多的还是自救,民政不养“懒汉”,勤劳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才是摆脱困境的重点。所以除了救助以外,我们常常还充当着“中介”,为患者家属在村居或者附近企业牵桥搭线联系临时性工作,贴补家用,同时还会利用“慈善助学”行动,解决困难家庭子女的求学难的问题,以此缓解家庭生活压力。

我们在工作中,不求群众的感激,但求拥有对工作的深刻认识,把握好政策,应救尽救,救助及时,这是我们“民政人”的一份执着。如同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坚韧不拔、风雨无阻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相比一些职能部门,我们的力量渺小,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地救助,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目前我们除了做好救助工作,同时坚持每月上报困难群众,突出因病致贫,提高报销基数,帮重病家庭减轻一份经济负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不只顾眼前,还需要接力解决好“内需”,让群众能够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

二、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答。在此之前,我对“供给侧结构”(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简称)知之甚微。习近平总书记解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化繁为简,逐层深入,为我们剖析这个新名词的涵义。在解惑之前,首先谈了“西方供给学派”同“供给侧结构”之间的差异,前者强调的重点是减税,但思想方法过于绝对化,不能两者兼顾,重供给却忽视需求,重市场却忽视政府的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高效和中高端供给,要求的是灵活运用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关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想到一个鲜活的事例,就是去年央视一套播出的《索玛花开》,这是一部以彝区农村故事为背景,讲述彝区人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辛勤劳动脱掉了贫困帽子,靠创新创造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从而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谷莫村的第一书记王敏,是一位敢做敢担敢拼的青年党员,在曲折艰难的脱贫致富工作中,克服随之而来的交通和移动网络等困难,带领村民开拓发展特色旅游业,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旅游合作社,打造星级民俗村,恢复重建漆器厂,完成土地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推广新型农产品等等。

这是一部应景电视剧,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使我联想到社区的土地流转形式转变的过程,以前仅是租赁给种田大户种植粮食,用途单一,产量还依托于“望天收”,缺乏创新机制。而现在,社区利用土地流转,承包给花农,种植花培苗木,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就业问题。市场在不断扩大,收入也在逐年提高,群众的幸福感都洋溢在脸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量不在大小,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己之力,积极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小康,人人的生活美好起来。

这次经典研读是契机,更是常态化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不仅能够培育我们一种思考、批判、上下求索的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多地接触真实,实践真实。我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省委党校“研究生经典研读”活动精神,把阅读经典贯穿整个人生的始终,多读书,读好书,谋好职,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字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

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历经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摸索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从独立富强向民主文明跃迁的亮丽景观。

诚然,这一伟大的变迁,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保障。除开这一政治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顽强追求现代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尽力建构现代国家,也为世人所称道。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的目标,挣脱了列强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悲壮命运。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跃升。这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缘广袤、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大国,呈现给世人的壮观历史场景。

现代国家的独立富强,是国家足以完整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条件。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是不足以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的。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并不见得就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强国。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构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赢得世人尊重的决定性理由。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国家的富强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强之途,已经鲜明呈现。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已经落到创新现代文明,为现代文明有所贡献上面。正是对这一任务的阐释,构成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中国历史百年画卷的醒目笔触。

追忆中国艰难困苦的漫长历史,是习总书记刻画中国梦的历史出发点。这当然不是中华民族要嫉恨什么的表现,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经验的珍视。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从发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华民族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民族脊梁的挺立,使中华民族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重新崛起之路,给世人展示了一条古老民族复兴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民族发展的远大前程,业已呈现出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鼓舞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正在呈现它丰富的内涵,展示它引领中国发展的能量。中国梦,是现代梦、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在这一有力号召和有效整合国家与国际正能量的命题中,正正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德性精神和温润敦厚的人类情怀。由此向人们表明,一种旨在落定在现代平台上的中华文明,已然浮现。

百年中国,方始复兴。这是人民的成就、人民的复兴、人民的胜利。在中国的不断崛起和持续发展中,人民既是牵引历史潮流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更是引导国家规范发展的强大推力。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赋权者、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动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根本的政治原则。习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赋”,从根本上凸显了现代国家的人民主权原则。这条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不过,群众路线在现代中国走上治理现代化道路的时候,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执政党务必确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务必认识清楚,“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现代建国必须坚守的基本政治准则,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理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核心命题。这无疑表明,总书记对现代政治具有十分精准的理解、把握与阐释。

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下,一切现代政治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理念渐次浮现:国家必须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指引,建构依法治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说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在体系结构的经济层面上必须是开放的经济体系、能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从而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各得其宜地加以发挥的话,那么,在国家权力的行使上,则必须落定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平台上。这既是所有现代国家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百年中国努力复兴的宝贵经验。展现现代国家的中国轮廓,正是习总书记这部著作的核心论旨。

习总书记对法治中国的论述,完全切中治国理政的现代首要原则。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首要原则,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治国,说的是“权为民所赋”;依宪执政,说的是“权为民所用”。两者落定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功用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划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界限的分水岭。依宪治国,不是一种政治地治国的状态,即不是一种按照政党、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治国的状态,而是按照宪法的规定法治地治国的情形。这就让中国免除了千年人治的窘迫,走上了现代法治的轨道。习总书记为此刻画了三条重要线索:一是高度肯定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中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是宪法的生命,在于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将治国理政落实为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就为中国完全坐实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平台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围绕这一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真正促使中国作别人治传统,步入法治轨道,建成现代国家。

将中国建成法治国家,是习总书记从总体上勾画出的中国发展蓝图。这是基于中国处在从富强走向文明的关头,做出的重大战略决定,也是将中国完全推向现代轨道的决定性举措。从根本上讲,中国走上法治的轨道,也就是人民依照宪法行使民主权力的轨道。这正是习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坐实、认真践行的理由之所在。在国家价值层面呈现的民主、在社会价值层面呈现的自由平等,无不关系到人民权利优先于国家权力的民主属性。而这正是法治中国展现出来的民主本质。

中国之走向民主文明的发展新境地,既需要勾画宏观蓝图,也需要切实深化改革,从而稳妥地坐实中国发展的战略任务。为此,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反腐倡廉、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便成为中国实现依法治国的三大现实驱动力量。“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习总书记推进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显现出改革在实现中国梦、坐实法治梦上的决定性作用。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导向展开的反腐斗争,则体现出公权公用的现代国家权力公共性特质,预示着反腐作为一种政治新常态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直接显示了作为国家发展核心领导力量的政党建设,所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化解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构成执政党担负人民赋权的组织前提。这正是将中国共产党推向现代政党的强大动力。

习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确实是一部可以放置在百年中国现代转变历程中认真阅读的重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读后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理论基础不牢,干工作就如同“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难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我们党历重视理论学习,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都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的基础之上。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是一个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理论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真正让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抓住一切机会勤奋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勤学、好学、用心学,一刻不可懈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需要沉下心,贵在持之以恒。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抓好理论学习是为了净化灵魂,坚守初心,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少些应酬,每天抽出时间进行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学习、体会,做好学习笔记,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视学习,要创造条件,“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学习达到有新感悟、新提升,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才能有所突破。理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思想上达到自觉、行动上做到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新风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理论素质,深入钻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理解其中之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为我所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只有做到理论学习“破万卷”,才能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如有神”,思想上不动摇,斗争起有底气,干事创业上敢担当,也敢于让人民群众去检验。

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知行合一指导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做好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不能只是谈谈心得、做做笔记,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才是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习致用、以用促学,从而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运用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实践中去。同时,要通过学习增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要敢于对照查摆、深刻检视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要以“群众是否满意”检验初心和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论学习的路上,一刻也不能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能“光说不练”,关键要知行合一,用行动说话。作为党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要牢牢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和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筑牢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在思想上要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真正做到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端正政治行为、严守政治纪律。

强化党的意识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让每一名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组织。要本着对组织、对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严肃坦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自我批评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主动从思想上、政治上找差距、找根源,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阳奉阴违、另搞一套”。切实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坚决遏制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山头主义的滋生蔓延。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警示教育,加强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以铁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员干部开展工作要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尤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决服从中央命令,决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各级党组织要紧握纪律“戒尺”,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反对那些对中央的政策合意则取、不合意就舍的现象,坚决反对不讲纪律、不守规矩,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现象,坚决反对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目无组织的现象,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字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党和人民开拓进取、持续奋斗,在实践上又有许多新创造,在理论上又有许多新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清晰的记录和体现。比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系统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总体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根本制度,等等。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还在外交思想、强军思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忧患意识,维护港澳台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有这些,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加了新成果新内容。

这部著作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基础在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关键在于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其著作是这一思想最基本、最重要、最权威的载体。只有读通原著、学懂原文,才能悟透原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不能不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就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同样的道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必须在精读习近平总书记著作上下大功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学习深有体会: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努力工作,进一步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准确回答了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习近平总书记敬民爱民的博大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专题,铿锵有力地告诫全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人民,要不忘初心担使命,筑起人民的幸福家园。

理想信念,是坚守初心的红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挽救民族、解放人民的崇高使命,可以说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党的初心,已经成为共产党人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和最执着的追求,也是党员必须搞明白和坚持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党来说,有困难、有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但经不起人们的糖衣炮弹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的确,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极个别党员干部抵不住诱惑堕落变质,根源是思想出了问题,实质是理想信念丧失,扛不起旗帜、担不起责任、挑不起担子,偏离党的“生命线”,忘记艰苦奋斗的过去,忘记出发时的赤子之心。提出“不忘初心”,就是在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举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永远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底色,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的意义所在。真正的幸福社会应该是人民共享的社会,没有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没有人民的“小梦”,中华民族的“大梦”就无法铸就。

无私奉献,是践行初心的“良方”。我们是生在红旗下的崭新一代,喜欢上进、不甘落后是我们的青春态度。从小时候向往成为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满怀期待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从此奉献成为定义人生的标准之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担何种责任、手握何等权力,如果只懂得一己私欲,想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希望可能不大。那些甘于奉献的人,才能成为人民传唱、人民尊敬的“时代楷模”。比如“铁人”王进喜,一名为中国石油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普通石油工人,他无私伟大,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他曾说:“俺是一名石油工人,除了会打井,没有别的本事,我的一切荣誉和鼓励是组织给予的,我的个人总结里只能写缺点”。又比如“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的“康庄大道”,毅然挺身百色“战场”,脱下漂亮的“女儿装”,穿上舒适便捷的运动装、旅游鞋,“精志”绽放青春之美,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无私为人民,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就能一切依靠人民。

不负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扮演着多重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同样面临个人发展、婚姻生活、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众多现实问题和压力。但我们是绝大多数人中的“先锋战士”,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以“初心”明鉴,守住红线,润万物无声,得今生无悔!

文档为doc格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参考,是进一步加深对初心和使命理解的重要工具。认真践行学习通知,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党员应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学好、学透、学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坐下来好好学、由表及里透透学、联系工作实实学。

拔掉“凳上刺”,理论学习坐得住。理论学习知识性强、概念表述多、趣味性不足,通常较为枯燥,部分党员一碰到理论学习,凳子上就像长了刺,坐不住、学不进成了学习理论知识时的阻碍。为了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党组织不断创新学习形式,通过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云”课堂、研讨交流会、学习笔记互评互鉴等形式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取得了一定成效。理论学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如果一味依靠组织活动来推进学习,必然导致学习内容碎片化,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可能造成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严重问题。《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理论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的关键还是要静下心、坐下来,认真读原文看原著、用心悟原理。党员干部要去除浮躁心态、克服畏难心理,拔掉“凳上刺”,坐得住、坐得稳,踏踏实实、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思想。

合上“摘抄本”,理论知识吃得透。摘抄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既可以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又能有效提炼文章主要思想便于反复学习,但不应本末倒置地把摘抄作为学习目的,把理论摘抄作为装饰讲话稿和应对学习检查的工具,偏离学习初衷。欲事立,须是心立。理论学习须谨防“表面化”“形式化”,摘抄誊写理论知识过手更要入心,要在抄写后,合上本子,结合发展大势、职责要求和现实情况,认真思考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实践要求,以水滴石穿的韧劲儿学懂弄通理论知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各级党员干部抓好第三卷的学习对准确把握新趋势、找到新突破、培育新优势有着重要意义,是进一步推进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来源。

架起“连云梯”,理论作用落得实。“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是理论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成效的重要评判。伟大的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党员干部在学习理论时如果脱离现实、抛开工作,就学习而谈学习,那理论知识学得再深再好,也无法发挥其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一语不成践,万卷皆为空”,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找准学懂弄通做实的落脚点,架起理论和实践的“连云梯”。要紧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内涵,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脱贫攻坚。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静心凝神地学、实时跟进地学、联系实际地学,始终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心得字

老话常说“夏季要多吃咸”,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员也曾指出:夏季天热,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的人群,体内的钠离子容易丢失,可适当补充“咸味食品”,短期内恢复体内钠的平衡。在这个炎炎夏日里,新时代的基层年轻干部也应科学吃“xian”,在基层这个“厨艺舞台”上,叩问初心,用好“xian”味食谱,烹出群众认可的菜品,不断夯实群众满意的奠基石。

臻选食材,秉承“拒闲适”的热忱态度。人惯有惰性思维,基层年轻干部一旦长期处于“闲适”状态,就会精神懈怠,行动停滞。久而久之,将会沉浸在自己一手建立的“舒适圈”内,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创新,更害怕面对“舒适圈”外潜藏的挑战,虽容颜未老,却心已迟暮。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基层年轻干部应不负期盼,勇于担当,臻选自身优良品质,摒弃潜在负面习惯,以严谨的开端,奠定成功的基石。基层年轻干部还应勤能补拙,秉承“拒绝闲适,放弃舒适圈”的热忱态度,主动同懒散惰性宣战,铆足干劲投身到基层工作中去。趁年轻、干大事,在实干中不断创造价值,绘出青春亮丽的颜色!

匠心烹调,注入“好闲事”的奉献精神。近年,有部分见义勇为反被“碰瓷”的事例,让许多爱“管闲事”的人不敢轻易出手,一时间纷纷做起“吃瓜群众”,遇事就将“不多管闲事”当作明哲保身的标配动作。在基层,却有这样一群可爱固执的人们,不怕“惹事”,还“好闲事”。生活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联丰村的“老杜”便是其中一员,这个年逾古稀的老党员,聊起政策制度、支部建设、邻里相处时,眼里总闪着光。他把村民当亲人,以心换心,遇事主动搭把手,从不计回报。“老杜”的妻子偶尔会抱怨:“一天到晚不见人,不是去东头管这事,就是去西头管那事,闲得嘞。”“老杜”听了也不反驳,只乐呵呵地笑。“老杜”常说:“作为党员,不能把群众的难事当闲事,反而要当成自家的事。”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许多像“老杜”这样的前辈,始终不忘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形象,彰显出一份责任与担当。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应以榜样为标杆,胸怀“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态度,不吝奉献,敢于作为,遇事不怕、不躲、不敷衍,切实掌握好“爱管闲事”的“火候”,颠稳为民办实事的“大勺”,将初心和使命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精致摆盘,展现“做贤士”的品质风貌。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其中一篇《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基层年轻干部应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基层这个“厨艺舞台”上,精致摆盘,呈现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青春盛宴。一是形“色”俱佳,立好年轻干部“忠贤”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基层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坚定前进的方向,坚持以初心筑使命,做忠诚贤能的好干部,在稳扎稳打的实干中把“亲民为民、敢闯敢干”的正面人设立起来。二是唇齿留“香”,提升年轻干部“德贤”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基层年轻干部应时刻谨记“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要脚踏实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地稳步前进。更要坚定理想信念,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断提升自我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三是余“味”无穷,发挥年轻干部“才贤”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基层年轻干部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丰富自身综合素质,增进同群众的鱼水情深,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锤炼及专业训练,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的气魄,带头冲到基层一线发挥优秀才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读后感悟是指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首音乐,然后把感悟和感悟写进一篇文章,叫做读后感悟。读后感是阅读笔记,是应用写作研究中常用的文体之一。总之,就是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现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深入理解《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深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真正把“我要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明确工作方向、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我们党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积累丰富经验,总结出许多有效方法,这些对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有深刻启迪,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是提升自身本领,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思考、应用。通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提高政治能力,站在党的事业全局高度,从人民利益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国内形势和世界局势,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地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坚定人民立场、提高成事本领、走向具体实践,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要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立场和精神底色。必须要对党忠诚,要通过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真正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必须坚守党的政治原则,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和社会实践。

要在学习中坚定人民立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根本的立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专题,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思想观念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做便民为民利民惠民的事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落实在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要厚植“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从工作落实上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学习中提高成事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不断提高成事本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对于提高成事本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要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谋划工作。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握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注重把思想方法转化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提高工作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学习中走向具体实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取得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眼于回答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课题,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主动负责、积极作为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精准发力,树立大局意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清醒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面临的严峻挑战,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努力方向、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事业发展、善于在把握大局中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提高履职效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贯彻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实事、求实效,以新作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敢于亮剑,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与要求贯穿全书。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有力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让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系统指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钥匙”。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单纯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如果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原则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服务,肩负着民生工作中补短板、强底板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聚焦脱贫攻坚,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倍加关注的重点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断增长,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相关民生服务水平。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通过学习,现有以下几点体会: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努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学习宣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进道路上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思想是时代的回声,时代受思想的引领。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最新教材”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最新教材”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励志加油鼓劲。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任务,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推动学习“最新教材”往“实”里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主动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贡献。要注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联系起来,同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将“最新教材”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开展为民服务、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交汇时刻必然包含着各种挑战和风险、阻力和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扎实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深”里走,善于从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宝库中找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钥匙”,真正在学习“最新教材”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贯彻“最新教材”实践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时刻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以奋勇当先、实干担当的姿态谱写干事创业的新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知识“宝典”,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其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求学治学、创新创业、做人做事的大方向、大道理、大智慧。广大青年学深悟透原著原文原理,不仅能够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而且对职业指导、奋斗担当、律己修身大有裨益。

---------------。

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和灵魂。书中既大力倡导“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以真理魅力与思想底蕴、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揭示和阐明了应该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信仰、为什么反对,如何信仰和坚持、如何反对和抵制等重大问题。

青年人有信仰,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有力量。科学理论是信仰之源,信仰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在新时代,坚定信仰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养和锻造。广大青年要真正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性科学性现实性,自觉武装头脑、举旗铸魂,爱党信党、铁心向党。特别是搞清楚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自由、民主、人权”旗号推销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丑恶本质和险恶用心,做到“眼明心亮”、不被迷惑,“站稳脚跟”、不为所动。

把准求学择业方向,顺时应势干大事做成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总体方向上,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基本问题;在战略部署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学、文化、教育、党建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顶层谋划;在具体领域上,对诸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也明确了指导思想、方向路径、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等。

求学择业、干事创业是青年人的头等大事。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之中。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个人兴趣爱好、特点优长与新兴领域、优势学科、急需专业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后作出求学择业的取舍。比如,从《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我们就能解读出,积极投身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并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急需人才、稀缺人才、栋梁之才。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打硬仗打胜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实上,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城拔寨”重要阶段,必须同来自自然界的灾害灾难、同科学技术领域的难题难关、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退路、只有向前,不能失败、只能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还告诫年轻干部,要求“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鼓励“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中认清形势的紧迫、挑战的严峻、矛盾的尖锐,进一步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攻坚克难的担当、敢斗争善斗争的勇气,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危机困难面前敢挺身,矛盾冲突面前敢前冲,歪风邪气面前敢批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五个凡是”风险挑战,特别是面对个别国家肆意挑衅、极限施压,面对“卡脖子”技术瓶颈,面对“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广大青年应冲在斗争第一线、攻坚最前沿,既敢于直面“接招”、又善于灵活“拆招”,既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又占领现代科技高地,坚决攻克难题、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着眼高尚品德养成,善自省善自律。

人无德不立,为人修身是人生最要紧的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从“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整治“四风”到倡导“三严三实”等,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概括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做人正人品、为官修官德、在党强党性。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还专门就青年锤炼品德修为作出许多论述,目的就是给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处在首位。从一定意义上讲,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首先,从中受到“公”的启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觉破除“精致利己主义”的束缚局限,胸怀家国天下,奉献社会。其次,从中接受“正”的指引,“蒙以养正,圣功也”,自觉勤正心正念,走正道正路,干正事正业,拒绝投机取巧,不求“一夜暴富”。第三,从中坚守“实”的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学实做,坐得住“冷板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实绩、实业。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嘉兴南湖中驶出的小小红船,到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字典里,“人民”一词从来都是崇高而神圣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百姓,于伟大征途上描绘“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复兴蓝图;他心系民生,在绿水青山间作出“使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庄严承诺……墨藏血肉,字含筋骨,标注着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人民底色。

解一卷而众篇明。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再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长远之计,无不蕴含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宏大境界。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就是要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是要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短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这样的力量,体现在“十万愚公上高山,攒劲挖来攒劲担”的韶山灌渠,体现在包产到户的探索创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体现在岳麓山下的移动风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在抗击疫情时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惟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才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的学习,存在如何既“口能言之”,又“身能行之”的问题。正是怀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这份初心,湖南这些年所做的所有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畅享蓝天白云的生态之美、安居乐业的小康之美、润物无声的文化之美。由此观之,“为了人民”不仅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金钥匙”,更是“总开关”,要将其中内含的方法论,潜移默化地运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要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始终与人民想到一起、干在一起,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为了人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前进路上,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但是,要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必须从读懂中国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入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人民”是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不负人民”是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练就过硬本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兑现“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中国海油党组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从“高、深、实”三方面入手,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指引下,公司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广大干部员工展现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矢志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昂扬风貌。

站上高位筹划推进,加强学习组织领导。中国海油党组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应当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最管用、最有效的政治训练,及时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安排;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开展中心组学习、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时,雷打不动地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提出措施,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主要领导对抓好学习贯彻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授课宣讲,释放出紧抓不放、久久为功的鲜明信号。党组宣传部作为理论宣传主管部门,认真筹划组织了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推动学习扎实开展。各所属单位普遍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学习安排,把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纳入支部“三会一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增强学习实效。做到“四个结合”。与奋力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盯紧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更加坚定地破解难题、寻找出路、创新发展;广泛开展“我为降本提质增效做什么”大讨论,采取全员销售、评选表彰“明星员工”等办法,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与弘扬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钉钉子精神,推广运用钉钉子工作法,及时挖掘和宣传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带动,营造盯紧目标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与解决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念,督导开展“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作业单元送服务、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召开总部部门作风建设推进会,全面整治作风顽疾,以总部部门“严、实、快、新”的好作风,示范带动全体干部员工形成干事创业的好风气。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和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实事求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一颗如同向日葵一样心向阳光的党员。实践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不是一下子,而要一辈子。合格的本质就是忠诚,就是奉献。从无数党的好干部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为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感恩之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立场,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人民的心上事,作为自己的上心事,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服务群众、这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和工匠精神,值得新时代的各级各层党员同志学习和发扬。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集思进取的干部,在其位就必谋其职,时刻保持着: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这样的高贵精神品质,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进取之心,做好“千里马”。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举头三尺有纲纪”,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有权不“任性”。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在新的形势下,唯有敬畏法纪,恪守“底线”。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思想的认识、加强处事作风道德觉悟的“升级”、文明素质工作能力“再打造”、意识纪律和法律制度的“更新”才能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才能做遵纪守法的“排头兵”。

中国人大网讯 7月22日下午,预算工委党支部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由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主持,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朱明春、夏光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王全斌、申鹏、胡理文、赵怡鹤等4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史耀斌主任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国际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史耀斌主任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及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五是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六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七是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史耀斌主任指出,全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推动财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长期性、例行性、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现实情况反映、问题分析、形势评价,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推进工作深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相结合,坚持开展工作与加强宣介相结合,更好发挥预算工委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史耀斌主任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栗战书委员长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出专门批示。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要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为服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税立法等各项工作。党支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年度集体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开展学习,各党小组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各位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个人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并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刘修文副主任说,要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和本书的英文版本,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朱明春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展开,全委同志要逐篇研读,积极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夏光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体现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委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筑牢思想基础,只有政治上过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才能绝对忠诚于党、爱党为党,才能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才能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谋事,才能坚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做好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等工作。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心得

打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第一页开始,一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黑体大字映入眼帘。从目录上看,十九个章节,通篇贯穿着习近平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从“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始,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十九篇选文,涵盖全面,阐述具体,理论深刻,意义修长。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开阔视野、触及灵魂。

仅仅仰视了几篇章节,就已深深感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愧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对于学懂、弄通、作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一个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热潮正在兴起,不但国内党、政、军、民在学,国外一些政要也在争相学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各级党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共产党员的重大政治任务。我认为,(1)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能当作一般的看书阅卷,在粗读和细读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常学常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这一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尤为重要。(2)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深刻领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在我们国家,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党的历史上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建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历程看,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新时代的今天;从今年防疫抗疫来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战果。(3)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深入领会和发挥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独特优势,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深入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离开了这个理念,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一样。(5)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四个自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嘉兴南湖中驶出的小小红船,到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字典里,“人民”一词从来都是崇高而神圣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百姓,于伟大征途上描绘“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复兴蓝图;他心系民生,在绿水青山间作出“使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庄严承诺……墨藏血肉,字含筋骨,标注着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人民底色。

解一卷而众篇明。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再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长远之计,无不蕴含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宏大境界。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就是要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是要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认真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短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这样的力量,体现在“十万愚公上高山,攒劲挖来攒劲担”的韶山灌渠,体现在包产到户的探索创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体现在岳麓山下的移动风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在抗击疫情时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惟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才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的学习,存在如何既“口能言之”,又“身能行之”的问题。正是怀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这份初心,湖南这些年所做的所有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畅享蓝天白云的生态之美、安居乐业的小康之美、润物无声的文化之美。由此观之,“为了人民”不仅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金钥匙”,更是“总开关”,要将其中内含的方法论,潜移默化地运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要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始终与人民想到一起、干在一起,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为了人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前进路上,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但是,要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必须从读懂中国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入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人民”是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不负人民”是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练就过硬本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兑现“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知识“宝典”,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其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求学治学、创新创业、做人做事的大方向、大道理、大智慧。广大青年学深悟透原著原文原理,不仅能够掌握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而且对职业指导、奋斗担当、律己修身大有裨益。

---------------。

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和灵魂。书中既大力倡导“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以真理魅力与思想底蕴、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揭示和阐明了应该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信仰、为什么反对,如何信仰和坚持、如何反对和抵制等重大问题。

青年人有信仰,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有力量。科学理论是信仰之源,信仰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在新时代,坚定信仰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养和锻造。广大青年要真正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性科学性现实性,自觉武装头脑、举旗铸魂,爱党信党、铁心向党。特别是搞清楚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自由、民主、人权”旗号推销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丑恶本质和险恶用心,做到“眼明心亮”、不被迷惑,“站稳脚跟”、不为所动。

把准求学择业方向,顺时应势干大事做成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总体方向上,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基本问题;在战略部署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学、文化、教育、党建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顶层谋划;在具体领域上,对诸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也明确了指导思想、方向路径、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等。

求学择业、干事创业是青年人的头等大事。从大的方面来讲,必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之中。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个人兴趣爱好、特点优长与新兴领域、优势学科、急需专业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后作出求学择业的取舍。比如,从《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我们就能解读出,积极投身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并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急需人才、稀缺人才、栋梁之才。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打硬仗打胜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实上,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城拔寨”重要阶段,必须同来自自然界的灾害灾难、同科学技术领域的难题难关、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退路、只有向前,不能失败、只能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还告诫年轻干部,要求“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鼓励“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中认清形势的紧迫、挑战的严峻、矛盾的尖锐,进一步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攻坚克难的担当、敢斗争善斗争的勇气,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危机困难面前敢挺身,矛盾冲突面前敢前冲,歪风邪气面前敢批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五个凡是”风险挑战,特别是面对个别国家肆意挑衅、极限施压,面对“卡脖子”技术瓶颈,面对“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广大青年应冲在斗争第一线、攻坚最前沿,既敢于直面“接招”、又善于灵活“拆招”,既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又占领现代科技高地,坚决攻克难题、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着眼高尚品德养成,善自省善自律。

人无德不立,为人修身是人生最要紧的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从“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整治“四风”到倡导“三严三实”等,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概括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做人正人品、为官修官德、在党强党性。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还专门就青年锤炼品德修为作出许多论述,目的就是给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处在首位。从一定意义上讲,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首先,从中受到“公”的启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觉破除“精致利己主义”的束缚局限,胸怀家国天下,奉献社会。其次,从中接受“正”的指引,“蒙以养正,圣功也”,自觉勤正心正念,走正道正路,干正事正业,拒绝投机取巧,不求“一夜暴富”。第三,从中坚守“实”的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真学实做,坐得住“冷板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实绩、实业。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民族和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实事求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一颗如同向日葵一样心向阳光的党员。实践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不是一下子,而要一辈子。合格的本质就是忠诚,就是奉献。从无数党的好干部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为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感恩之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立场,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人民的心上事,作为自己的上心事,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服务群众、这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和工匠精神,值得新时代的各级各层党员同志学习和发扬。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集思进取的干部,在其位就必谋其职,时刻保持着: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这样的高贵精神品质,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进取之心,做好“千里马”。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举头三尺有纲纪”,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有权不“任性”。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在新的形势下,唯有敬畏法纪,恪守“底线”。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思想的认识、加强处事作风道德觉悟的“升级”、文明素质工作能力“再打造”、意识纪律和法律制度的“更新”才能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才能做遵纪守法的“排头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中国海油党组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从“高、深、实”三方面入手,以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指引下,公司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广大干部员工展现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矢志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昂扬风貌。

站上高位筹划推进,加强学习组织领导。中国海油党组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应当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最管用、最有效的政治训练,及时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安排;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开展中心组学习、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时,雷打不动地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提出措施,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主要领导对抓好学习贯彻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授课宣讲,释放出紧抓不放、久久为功的鲜明信号。党组宣传部作为理论宣传主管部门,认真筹划组织了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推动学习扎实开展。各所属单位普遍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学习安排,把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纳入支部“三会一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增强学习实效。做到“四个结合”。与奋力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盯紧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更加坚定地破解难题、寻找出路、创新发展;广泛开展“我为降本提质增效做什么”大讨论,采取全员销售、评选表彰“明星员工”等办法,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与弘扬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大力发扬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的钉钉子精神,推广运用钉钉子工作法,及时挖掘和宣传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带动,营造盯紧目标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与解决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念,督导开展“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作业单元送服务、讲政策、听建议、解难题。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专题召开总部部门作风建设推进会,全面整治作风顽疾,以总部部门“严、实、快、新”的好作风,示范带动全体干部员工形成干事创业的好风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坚定人民立场、提高成事本领、走向具体实践,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要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立场和精神底色。必须要对党忠诚,要通过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真正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必须坚守党的政治原则,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必须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和社会实践。

要在学习中坚定人民立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根本的立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专题,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思想观念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做便民为民利民惠民的事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落实在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要厚植“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从工作落实上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学习中提高成事本领。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不断提高成事本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对于提高成事本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要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谋划工作。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握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注重把思想方法转化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提高工作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学习中走向具体实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社会主义取得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眼于回答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课题,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主动负责、积极作为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精准发力,树立大局意识,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清醒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面临的严峻挑战,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努力方向、善于在把握大局中谋划事业发展、善于在把握大局中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在把握大局中提高履职效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贯彻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实事、求实效,以新作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敢于亮剑,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与要求贯穿全书。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有力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让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系统指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钥匙”。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单纯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如果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原则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服务,肩负着民生工作中补短板、强底板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聚焦脱贫攻坚,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倍加关注的重点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断增长,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相关民生服务水平。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现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深入理解《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深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真正把“我要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明确工作方向、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我们党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积累丰富经验,总结出许多有效方法,这些对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有深刻启迪,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是提升自身本领,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思考、应用。通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提高政治能力,站在党的事业全局高度,从人民利益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国内形势和世界局势,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地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通过学习,现有以下几点体会: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努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学习宣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前进道路上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思想是时代的回声,时代受思想的引领。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最新教材”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加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理论新发展新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最新教材”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励志加油鼓劲。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任务,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推动学习“最新教材”往“实”里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主动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贡献。要注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联系起来,同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将“最新教材”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开展为民服务、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交汇时刻必然包含着各种挑战和风险、阻力和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扎实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深”里走,善于从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宝库中找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钥匙”,真正在学习“最新教材”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贯彻“最新教材”实践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时刻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以奋勇当先、实干担当的姿态谱写干事创业的新篇章。

中国人大网讯 7月22日下午,预算工委党支部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由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主持,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朱明春、夏光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王全斌、申鹏、胡理文、赵怡鹤等4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史耀斌主任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国际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史耀斌主任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及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五是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六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七是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史耀斌主任指出,全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推动财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长期性、例行性、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现实情况反映、问题分析、形势评价,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推进工作深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相结合,坚持开展工作与加强宣介相结合,更好发挥预算工委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史耀斌主任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栗战书委员长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出专门批示。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要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为服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税立法等各项工作。党支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年度集体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开展学习,各党小组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各位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个人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并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刘修文副主任说,要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和本书的英文版本,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朱明春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展开,全委同志要逐篇研读,积极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夏光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体现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委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筑牢思想基础,只有政治上过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才能绝对忠诚于党、爱党为党,才能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才能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谋事,才能坚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做好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等工作。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读后感

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91页,在第二个专题“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每读至此,我都受益匪浅,优良的道德品德和传统价值观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最后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面对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再次刷屏,也再次掀起了崇俭戒奢的热潮。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尚俭之德,自古有之。舜曾赞赏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家强调“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诸葛亮认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操感慨“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李商隐一针见血点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杜甫更是亲历了穷奢极欲社会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绝人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歌,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浅显的语言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勤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粮食浪费现象反映出来的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淡忘,还有部分人贪图享受、未富先奢的浮躁心态。

俭以养德,俭能生廉。然而现实中,人前披着“节俭”的外衣、人后疯狂敛财的“葛朗台式”贪官屡见不鲜。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在落马前,经常骑一辆旧自行车上下班,日常穿的衬衣、裤子也都是便宜货,然而执法人员却在其家中搜查出现金2亿余元,从银行调去的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一双皮鞋底子换了3次还要修了再穿,受贿的赃款却塞满了整整5个保险柜。要做到真正的勤俭,首先是发自于内心的,心中要保持一颗勤俭心。要让节俭现于行、源于心,才能真正地使俭生廉。假装节俭、表面勤俭,只能一时蒙蔽他人,却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认同。颜回的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荣启期的固穷守节,“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为什么贫穷困顿也能乐在其中?因为道胜无戚颜。保持着一颗勤俭的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勤俭,安于勤俭,乐于勤俭。

要做到勤俭节约,对于普通群众,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内化勤俭节约的品质。对于机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守住勤俭廉洁的底线。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问责机制,加强对奢侈浪费行为的执纪监督,遏制奢侈腐败的风气。对于我,一名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对古代先贤、时代楷模的学习,汲取其优良品质,提升业务素质水平,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的勤俭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字

近日,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我通篇阅读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通过学习,使我对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我党新时代的任务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具体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二、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对这些核心思想都有充分反映。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书中以“现代化”作为关键词出现了60多次,“伟大复兴”出现了50多次。二是“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这方面的文稿极为丰富,书中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每一个方面都设立了专题,并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三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书中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题,集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论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部著作鲜明体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本职工作、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与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时刻的早日到来。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心得体会感想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按照__公司党委的要求,下面我带领大家学习一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部分内容,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99篇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不啻是一座开启伟大新时代的思想宝库。

我将分以下五部分跟大家分别介绍,一是学习的总体要求;二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概述;三是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意义;四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五是结语。

一、学习的总体要求。

1.同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精髓要义,尤其要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同学习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学习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同_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难题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同党支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增强学习效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全书569页,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入了习近平在208月18日至20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编辑时作了注释,附在篇末。本书还收入习近平的图片29幅。

本书收入的最早一篇文章为《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是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最晚一篇文章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17个专题中,第五个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1月12日)、《守纪律,讲规矩》(201月13日)、《增强看齐意识》(年12月11日)、《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7年8月13日)等。

2.29幅图片。

本书收入29幅图片,包括三组。

第一组是扉页后的挥手照片1张,下有个人签名。

第二组图片包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2015年4月3日,在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15年9月3日,“九三阅兵”;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11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2017年7月1日,考察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情况等历史瞬间。

第三组图片包括,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北京apec期间,与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2015年4月24日,在印尼万隆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习近平和夫人_同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缅怀先贤的“历史性步行”;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201月16日,习近平出席亚投行开业仪式,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年9月4日,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入会场;2017年9月4日,习近平在厦门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历史瞬间。

3.权威读本。

综合来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1.书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始终贯通一条精神气韵,那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因底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是扑面而来的强烈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注重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很大益处。

2.书中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有助于让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书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专题,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的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是一种大担当、大胸襟、大手笔,是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3.书中闪耀着知古鉴今的历史典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切中肯綮,时时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处处闪烁着历史文化的光芒。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四、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青年人要坚持三个“永不动摇”,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青年人要树立“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把学理论、读原著与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承担青年的使命和责任。把理论学习和践行开展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使命担当,立志肩负起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国家强盛的历史使命。

五、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条主线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鲜亮底色,是习近平总书记用智慧、用肝胆、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动力之源。

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最深教育、最高智慧。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市博物馆调研报告(通用23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可以提供决策参考,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这份调研报告,我们对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今年是第xx届国际博物馆日,
  • 12-06 春天的花美术教案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柳树姑
  • 12-06 工厂股份合作协议(优秀23篇)
    合作是人们在共同目标下进行协作和共同努力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合作中的关键要素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06 告别陋习小学(通用20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不仅在内容上有新意和独特性,在语言表达上也别
  • 12-06 校园国庆节活动策划范文(14篇)
    活动策划需要有创意和灵感,以提供独特和有吸引力的活动内容和体验。在活动策划中,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以下这些范文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节把握,打造出令人难忘的活动体验。
  • 12-06 小区车棚承包合同(热门18篇)
    承包合同对于工程建设单位和承包商来说,都需要严格履行,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承包合同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包人(甲方):发包方(
  • 12-06 学生励志英语演讲稿(精选23篇)
    学生演讲稿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主题的兴趣,培养其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学生演讲稿,感受他们的才华和魅力。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12-06 星空下的遐想高二(实用18篇)
    写作是一种能力,是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才能够逐渐提高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天边的夕阳再次照耀我的脸庞,它从山顶上跑下去了,随着太
  • 12-06 我发现小学(精选12篇)
    优秀作文是深入生活、观察细致的结果,其作者透过文字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才华和独到的思考能力。我们从大量的作文中挑选出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方面提
  • 12-06 美容院年度工作计划(优秀16篇)
    每年的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年度总结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作为一名美容院店长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