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汇总21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汇总21篇)

时间:2023-12-06 06:45:26 作者:紫衣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汇总21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58。

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总复习数学教案

3、反义词(括号里是学写过的字)。

(是)——(非)(长)——(短)(大)——(小)(远)——近。

(有)——(无)(高)——矮、低(前)——(后)(出)——(进、入)。

(晚)——(早)(笑)——哭(上)——(下)(去)——(来)。

(左)——(右)旧——(新)(冷)——(热)甜——(苦)慢——(快)(南)——(北)(古)——(今)闲——(忙)臭——(香)丑——(美)(东)——(西)(合)——(分)。

(收)——(放)(去)——(来、回)死——(活)(答)——(问)。

(以后)——(以前)(冷淡)——(热情)黑暗——(光明、明亮)(男)——(女)湿——(干)红——(绿)。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欢歌笑语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风拂面春暖花开五颜六色百花盛开。

和风细雨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蒙蒙细雨古往今来。

千山万水诗情画意四面八方各种各样自言自语万里无云。

5、相对应的内容连线或填空本册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主要有下面这些类型:

(1)、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

难忘的(节日)长长的(小河)。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小学一年级总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4.做第17题.。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小学一年级总复习数学教案

词语。

1本册的双生字词:

丁冬说话朋友你们红花绿草爷爷知道全家父母父亲。

母亲着急认真.得意主意同意因为阳光办法亲情爱情。

热情冷淡老师练习非常常常玩球桃树树苗什么男孩。

女孩江南江湖江河请坐让座座位再见再会可以可是。

远处短处到处找到照亮明亮明晚照明空气空军海军。

军队竹桥看着叫声笑声苗条面条前面后面情面脸面。

洗脸笑脸扫把扫地种地没有许多许可冷热淡红淡绿。

过桥过河高原原因桃园送别跳远学习高兴香气秀气。

和气语气话语笑话蚂蚁凉快快乐赶快就是成名有名。

定时时间房间帮忙早晚送给干净伙伴起立得到得意。

乡亲老乡家乡专心想念画家合唱听话古诗名气。

2、近义词。

十分=特别=非常=格外主意=方法=办法=点子。

马上=立刻=赶紧=赶快很多=许多替=帮=为=给。

高兴=开心=快活=快乐时刻=时时=时常。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58。

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约4课时20以内的数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字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学生很多知识掌握很好,就是数位顺序表不会画,有点不理解,但他们猜数字游戏很有兴趣,看来还是要兴趣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生在班内说。

2、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反:x×y=k(一定)

(二)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习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8页的练习。

小学一年级总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总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每空一分,共21分。).

110个十组成的数是().,它前面的一个数是。

256的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

3.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47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5按规律填数.

1015()()()()。

()()()424446()。

二按要求填一填。

1看数画珠子(每个2分,共4分)。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707。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每空1分,共5分)。

4554405034。

()()()()()。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空0.5分,共5分)。

15-8=12-9=14-6=11-2=。

6+7=4+8=18-9=5+9=。

12-5=11-6=。

2.在()填上““”“或”=“。(每空1分,共6分)。

14-6()815-2()619-7()14。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每空1分,共6分)。

()-5=87+()=15()-6=6。

18-()=714-()=9()+6=16。

四.动脑筋,想一想(共16分。)。

1.观察物体。

五.用12.5.7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每道小题6分共24分)。

1.我们16人约好一起去郊游,已经来了9人,还缺几人?

2.一辆公共汽车,到和平路下车8人,车上还剩11人,公共汽车中原有多少人?

3.林林已经写好15个生字,还有5个生字没写,他要写多少个生字?

4.少先队员学雷锋,一班和二班共做好事18件,其中一班做8件,二班做多少件?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一年级数学和复习教案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游园中的聪聪和明明分别提问:同学们,这是学校游园活动的场面,从图中你看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游园活动中,老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小华问:“还剩多少个气球?”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4.指名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还剩多少个气球,还有的同学通过计算的方法知道了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15减9的。

二、鼓励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独立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诉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台演示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估计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

算法一:点数,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15-9=6。

算法二:9+6=1515-9=6(想加算减法)。

算法三:10-9=11+5=6(破十法)。

算法四:15-5=1010-4=6(连减)。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书上第10页“做一做”的3道题。

(1)第1题。大家齐读题目要求。11-9怎么摆,怎么算?16-9呢?

(2)第2题。师读题。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怎么算的?指名告诉大家。

(3)第3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写出答案,同桌相互检查订正。

2、出示课件《苹果谁剩得多》,大家一起完成。

板书。

十几减9。

15-9=15-9=()。

想:9+()=1510-9=1。

15-9=()1+5=6。

想加算减法破十法。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二、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1个十是多少,通过第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38——39页。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

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略。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具,钟表。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3、总复习第1题。

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

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14-9=15-7=。

6+6=9+9=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是多少?

(3)多少米的是20米?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

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小班小草教案大全(15篇)
    编写小班教案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小班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下面是一些小班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借鉴。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
  • 12-06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汇总18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 12-06 营销与策划求职简历(模板16篇)
    编写策划书有助于对项目进行系统性思考和计划,提高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策划书范文的参考价值在于,能够让我们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潜在趋势。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女
  • 12-06 正规工程安装合同大全(17篇)
    合同协议是商务往来中的纽带,它规范了合作的具体流程和各方的权益,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保障。初学者可以从这些合同协议范文中学习和借鉴,提高合同撰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12-06 正版软件使用自查报告(优秀20篇)
    自查报告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反馈机制,以便不断进步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查报告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和层次,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06 还款承诺书个人(通用22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参照和对比,通过对比范本,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提升。下面是一些经过精选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本人于年月日向
  • 12-06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优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要求和规范,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ideas和思路。
  • 12-06 海陆空大班教案(实用19篇)
    通过大班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这些大班教案范文,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是如何编写和实施的,为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
  • 12-06 舞蹈学期学生自我总结(专业22篇)
    自我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这里有一些实用的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 12-06 游上海科技馆(优质20篇)
    8月1日,妈妈和我一起去游玩。走出地铁口,远远望去科技馆的造型好象两支火箭夹了个地球。来到门口,真是人山人海啊。将近排了30分钟,我们买好了票进入了科技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