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优秀20篇)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优秀20篇)

时间:2023-11-30 08:27:24 作者:笔舞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优秀20篇)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注重细节和灵活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的顺序。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前后位置的确定及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以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电脑出示:5个小朋友跑步的画面。

生:(生纷纷举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个同学。

……。

师:还有想说的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看到的情况用前后位置的关系来描述一下。(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三、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向后转。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电脑展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师:那么,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4人小组交流,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电脑出示:站队上车的图,提出下面的问题。)。

这些人在干什么?

谁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军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关系以外,还想到了哪些数学以外的知识呢?

生:上车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爱幼。

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动物进行游泳比赛的场面并提出问题,学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黄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4)如果继续游,他们的前后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样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黄狗努力的样子,我想他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

(电脑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并提出问题。)。

师:(1)这位老师在干什么?猜猜看,他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呢?

生:肯定是有关前后的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师:猜猜看,从前面数第10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师:从前面数第2个小朋友又在说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师:从前面数第8个小朋友可能说什么?

生:

1.今天的课真有趣,原来我们学习的是前后的知识。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师: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找代表发言。)。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有关前后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能用前或者后说一句话吗?

生:

1.老师站在我们的前面。

2.老师的前面是我们。

3.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实验楼的后面。

4.我们的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一

单元教学目标:

1、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二、说一说。

1、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三、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四、         结合实践。

1、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五、         练一练。

1、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2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1.50元(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0.50元5角。

墨水3.00元35元。

书包35.00元7元8角。

尺子1.20元3元。

彩色笔7.80元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一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五、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

六、突破方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加以突破。

七、单元课时:6课时(其中有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通过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规律,灵活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九、单元小结: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60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

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

十、课后小结:

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做了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2)、圈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4)、组长检查。(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巩固生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生字。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看看想想。

1、(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装满水的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

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自由练习。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七)、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登山游戏。

1、登山游戏。

(1)、画出山的简易图,贴上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分组比赛读,读正确了的在山顶画上小红旗。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2)、怎样读才能读出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读:心情语气快慢轻重演:读想演讲:读圈讲。

(四)、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六)、拓展性学习。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有的……。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钟表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关注升国旗,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2.读准钟面所表示的各个时刻。

教学准备:

视频仪,教学挂图,教具,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投影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及升旗时间和降旗时间。

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国旗的知识吗?

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照片是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拍摄的,照片有国旗班的叔叔们正在准备升旗。升旗时间:4:48;还有降旗时间:7:37)。

我们都要热爱我们的.国旗。

2.我们已经学会了读时刻和写时刻,谁来说说怎样读时刻和写时刻?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有关认识时间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读时间。

师:刚才我们是8:10上第一节课,现在已经过了5分钟,现在是几时几分?(8:15)。

你是怎么想的?看谁能想到和别人不同的办法?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想法:

(1)5分5分的数。(2)1分1分的数。

(3)通过钟面判断分针的位置,再读出时间。

(4)用加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拨一拨。

老师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在钟面拨出来,再说方法.。

9时5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9,指向刻度9和刻度10之间,再拨分针指向刻度1,表示5分。

2时35分。

7时43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7,指向刻度7和刻度8之间,,再拨分针指表示示40分,将分针向前拨3小格,麦示43分)。

师小结:几时,时针就刚走过几时;几分,分针就从12走过几个小格。

(二)综合练习。

1.找朋友。(课本练习十五第6题,)。

把时间和相应的钟表连起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生答案,全班交流。)。

2.拨一拨,填一填。(练习十七第7题。)。

投影出示钟表图。学生拨一拨学具。

(1)现在是几叫几分?(3时)。

想一想过5分是几时几分?(过5分,分针再向前转过5小格,指向刻度1,过5分是3时5分)板书:过5分是:3时5分,3:05。

(2)现在是几时几分?(9时33分。)。

想—想过2分址几时几分?(过2分,分针再向前转过2小格,正好指向刻度7,过2分是9时35分。)板书:过2分是:9时35分,9:35。

(3)现在是几时几分?(5时45分。)。

想-想过6分是几时几分?(过6分,分针再向前转过6小格,正好指向刻度lo前面1小格,过6分5时51分。)板书:过6分是:5时51分,5:51。

(4)现在是几时几分?(7时22分。)。

想一想过10分是几时几分?(过10分,分针再向前转过10小格,正好指向刻度6前面2小格,过10分是7时32分)板书:过10分是:7时32分,7:32。

(三)提高练习。

1.出示“快乐的星期天”图。(练习十五第8题。)。

(1)先让学生按图中的四个事件顺序讲一下这个小朋友干了什么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讲一个小故事。

(2)看上面的4个时间,哪个最早,对应哪个事件?

(3)把四个时间利四个事件一对应,进行连线,看是不符合实际,

起床—8:07。

出门--9:15。

踢球—10:35。

回家—12:05。

(4)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再讲一遍这个小故事。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1.小小填空知识多,可要认真做一做!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两个数字中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钟面上长针是(),短针是()。

(2)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钟,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一圈是()小时。

(3)早上,哥哥和妹妹同时从家去学校,哥哥7:30到校,妹妹7:35到校,()走个快,()走得慢。

(4)我们现在所学的时间单位是()、()。1时=()分。

(5)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是()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线是()时整。

2.我会认时间,我是守时好孩子。

3.挑战对与错。(选一选)。

(1)吃一顿饭用了()。

a、30分b、5小时c、50秒。

(2)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是()。

a、25小时b、15小时c、10分钟。

(3)上一节课是()。

a、45小时b、45分c、45秒。

(4)1小时可以写成()。

a、1:0b、1c、1:00。

(二)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觉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1.找朋友。

拓展提升:

(生活体验题)家里的报时钟真有趣,几点钟就响几下,每半点钟也要响一下。有一次,丁丁听到钟响了一下,没过多久又响了一下,过了一会又响了一下。你知道这三响各是什么时间吗?请写下来。

第一下:___,第二下:___,第三下:___。

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单元教学建议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知识点内容。

第38页例1。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1、让学生观察例1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明确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品牌。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时,让学生看清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并规范作图,最好要求都用铅笔作图。

3、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要点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1。

b级(中):无。

c级(难):无。

教学建议1、让学生先弄明白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好处;

3、规范作图,建议用铅笔作图;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如可以发现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胖,比较两名学生的身高、体重相差多少。然后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中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可以方便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上还是以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加强锻炼)。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2。

b级(中):教材第41页第3题。

分析:因为除了起始格表示90个单位以为,其他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需学生通过李明和王鹏的游泳成绩来确定,从而确定纵轴上每格的数值,最后确定其他学生的游泳成绩。

存在问题:出现半格数时,学生比较容易把半格表示的数当做是1格表示的数。

解决对策:通过其它格子呈现的数据作对比。如左图中,可用130~150之间是两格,即1格就是10秒而不是5秒。

c级(难):无。

2、区别平均数与平均分的不同意义,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

评价要点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评价样例a级(易):第42页例1。

b级(中):

判断题。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米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利民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6厘米。()。

c级(难):

2、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份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评价要点1、学生能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学生能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42页例2。

b级(中):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26,22,24。

运动员丙:30,12,/,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主要存在问题:

1、计算总和时出错。

2、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时,把数字的个数看成是总份数。

典型错例:

(15+13+7+9)4=11(个)。

解决对策:

1、加强连加的计算;根据平均数在这组数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来估计与验算;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验算。

2、根据题意对比练习,找准总份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培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及整时。

教具准备: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美洋洋,因为它可爱。

生2:我喜欢灰太狼,因为他永不放弃。

生3:我喜欢喜洋洋,因为它机智勇敢。

师: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像美洋洋那样可爱、美丽,在学习中像喜洋洋那样聪明、机智、善于动脑。这节课让我们看看谁更像喜洋洋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像灰太狼永不放弃。好!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一)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师说谜语:(有个好朋友……)。

师:谁猜到了?(生可能说:闹钟)。

1、师:闹钟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想)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形形色色不同的钟表)。

2、师:像这样挂在墙上的钟叫挂钟,像这样的叫电子表。

3、师:要想和这些钟表交朋友,了解钟表的秘密,首先要学会认识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结构。

1、师:请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1)仔细观察两根指针: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分针长,时针短)。

(2)钟面上还有什么?(有12个数)一起按顺序数一数这些数字朋友。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2、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请指着钟表学具和同桌说说:哪根针是分针,哪根针是时针?有什么区别?开始吧。

3、介绍顺时针。

师:分针、时针都是顺着箭头方向不停地旋转。把它称为顺时针转动。

(二)教学整时。

师过度:同学们,你们认识时间吗?(生:认识)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时间。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你从哪看出是7点?7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语是7时,谁会说7时?(指名学生说)。

师:谁能说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生答:……)。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学生说)。

2、板书7时,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7时也可以写作7:00。

3、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说时间(……)。

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小组说)。

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就是认识钟面整时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一)、学习拨钟表。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拨钟小能手。

1、师:请同学们分小组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第一组请拨3时。

(2)第二组请拨6时。

(3)第三组请拨8时。

(4)第四组请拨9时。

过渡:刚才同学们把时间拔得又快又准,真是太棒了!

2、介绍“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

教师明确:像这样分针快指向12,时针指向8,我们把它叫做快8时了,请同学们读“快8时了”;像这样分针超过12一点儿,时针指向8,我们把它叫做8时过一点儿,请同学们读“8时过一点儿”。

3、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5页,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的一天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4、请你快速写出图上的时间。(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每组选代表展示书写时间)。

(1)汇报出示:(先出示电子表表示法,再出示中文表示法,两种方法都可以)。

(2)特殊钟面12时,6时。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一根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就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师: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指针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4)小明9时在做什么?9时出现了两次,为什么做的事完全不同?(原来一天时针要转两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因此,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时刻前面还会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词语。)。

师:那就表扬自己一下吧。

(三)第三关:找朋友。(出示课件)。

1、第一关:找朋友,连一连。

2、第二关:说出此时钟面上的时间,再说说过1小时是几时?

3、第三关:找规律。

四、统计夺红旗结果。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总结本课知识点)。

《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建议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5课时(其中有4节课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九、教学突破: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统计。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十、课后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交通工具,了解简单的相关知识。

4.拓展延伸,通过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生存规律。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写好本课的生字。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以及它们适用的范围。

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写好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玩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释题(7)。

1.同学们,周末或是寒暑假,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去哪儿玩呢?(激活氛围)。

2.师追问:你们是怎么去的呢?(学生说什么,教师随机贴出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图片)。

3.教师导入:这些就是交通工具。(板书课题:交通工具)。

4.指名读题,然后跟老师读。

5.认读生字:交、通、具。

二、自读课文(8)。

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圈出生字,拼读。

2.组长组织组员认读生字,互相帮助,说说识记的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读顺儿歌。

三、反馈(15)。

(一)生字认读。

(二)读好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试着读。

3.指名读,学生评议。

4.全班同学齐读。

四、朗读儿歌(10)。

五、布置作业(5)。

认读生字。

板书设计。

交通工具。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习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在练说中感悟事物的规律,在读说中积累词汇。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写好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通工具的名称,再次认读相关的词卡(10)。

1.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交通工具呀?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儿歌。教师点评。

二、读读说说(8)。

1.教师出示“跑得快”、“叫得欢”,学生读。

2.指导观察,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3.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4.集体交流反馈。

5.提高练习,学会运用。

三、看谁说得多又好(7)。

1.从课文中找词填空。

火车在()跑轮船在()行驶。

汽车在()跑飞机在()飞。

2.出示课后的练习,小组内完成。

3.反馈。

四、指导写字(10)。

1.出示词卡,认读要写的字。

2.你们最想写好哪个字、

3.要求生按教师刚才教写字的办法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写好每个字,有疑难可以提出来集体解决。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布置作业(5)。

介绍你见过的交通工具。

板书设计。

火车汽车陆。

交通工具轮船海。

飞机空。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学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

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

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

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一上教材相同)。

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入?(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

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随后“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再一次辨认图形,巩固几种平面图形的表象,同时建立起课堂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做一做”第2题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借助立体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这种活动素材,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比如有的老师仿照原来一上立体图形认识部分的做一做第2题,设计了“猜一猜,是什么平面图形”的活动,既避免了简单的辨认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渗透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平面图形的表象。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

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同)。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可以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价值(清朝王其沅著有《七巧八分书》共8册,收集了大量的七巧板拼成的图样;很早就传入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桑下客著的《七巧新谱》。欧美人把七巧板叫做“唐图”tangram,在一些著作中常常提到。近代数学家把七巧板作为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来研究,美国计算机专家道许还设计了一个“解决七巧板问题的探索程序”。近代的两位几何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国外教材、ipad上等等,都有利用七巧板为素材的习题或者游戏。)。

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

4.练习。

总体上练习的变化。

这次修订,我们对练习的编排下了很大的功夫。

针对实验中老师们提出的练习量少的反馈,我们对练习进行了调整,按课时来说,基本上每课时最少3题,最多5题。

同时,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我们按课时来编排练习题,层次很清楚,老师们翻翻教材就能看出来。

此外,我们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尽量使练习不重复,同时做好铺垫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本单元练习的第6、7、8题。

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

就这个单元的练习来说,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限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p27例1,p29课堂活动第1题,p29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的单元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7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检: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1题。

2、p29练习六第1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主题图例1。

(图略)(图略)。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p28例2,p29课堂活动第2题,p30练习六第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导:

复习引入。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8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出示p28“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三角形和圆,知道了圆柱体的上下面都是圆。

六、检:

师出示带有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指着一个面,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2题。

2、p30练习六第2、3、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例2。

(图略)。

三角形圆。

【课后反思】。

找规律。

【教学内容】。

p28例3,p29课堂活动第3题,p30--31练习六第5--9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事物发现规律,并能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操作(画、摆、涂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上下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事物发现规律,并能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操作(画、摆、涂等)。

【教学过程】。

一、导:

1、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能辨认吗?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能根据给定的事物发现规律,并能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操作(画、摆、涂等)。

2、学生根据p28例3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并完成例3及下面的“画一画”。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能根据给定的事物发现规律,并能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操作(画、摆、涂等)。

六、检:

p29课堂活动第3题。

七、练。

p30--31练习六第5、6、7、8、9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3。

(图略)。

【课后反思】。

实践活动:图形拼组。

【教学内容】。

p32“图形拼组”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教师:老师注意到你说的话中了两个字“很像”,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两个字吗?

教师:继续想象。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教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教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教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教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教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教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教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教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教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教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教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学生拼图,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拼好以后,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全班学生可以围着拼图跳一个舞,活动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1情境图及p2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师:通过观察主题图,大家知道了“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什么在什么的左面”、“什么在什么的右面”,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上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根据p22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上、下方向,体会了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应当注意的是:上下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六、检:

指导学生“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2、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例1其他动物的位置。

七、练:

p24课堂活动第1题。

【板书设计】。

主题图例1。

(略)(略)。

“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课后反思】。

认识前和后。

【教学内容】。

p22例2,p24课堂活动第2题及p25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前和后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2、学生根据p22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前、后方向,体会了前后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应当注意的是:面向的方向是前方,背向的方向是后方。前后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

六、检: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前后了,下面能按老师的要求排队吗?

教师发出一些指令,如“请小红站到小华的前面,小林站到小青的后面”,学生按要求站队,下面的同学作评判。然后让小组展开活动,一个学生发指令,另外几个同学排队。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排一次队,我请小红站最前面,小青站小红的后面,小林的前面是小青,小林的后面是小华。学生站队后,其他的学生判断站得对不对;然后让其他的学生看着站队的学生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要求学生说出面向的方向不一样,前后的方向也随着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

七、练:

1、p24课堂活动第2题。

2、p25练习五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前和后。

主题图例2。

(略)(略)。

“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

【课后反思】。

认识左和右。

【教学内容】。

p23例3,p24课堂活动第3题及p25练习五第3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左和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2、学生根据p23例3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左右方向,体会了左右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应当注意的是: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左右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什么在什么的左面”“什么在什么的右面”。

六、检:

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做一做。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4)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6)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

学生讨论出,这是因为转动改变了方向,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后,他们的右面变成了没有转动学生的左面。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理解画上的学生所看的方向和我们看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同。

教师:如果书中的这些小朋友转过身来,他们的左右方向和我们的左右方向是一样的吗?

七、练:

1、p24课堂活动第3题。

2、p25练习五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左和右。

主题图例3。

(略)(略)。

“什么在什么的左面”“什么在什么的右面”。

【课后反思】。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辨认在同一场所自己或他人所在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上下、前后的准确应用及左右的辨认。

教学过程:

一、导: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来做游戏。

二、游戏:

1、找邻居游戏。

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游戏方法:

教师任意找一位学生a站起。

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同学一起说是b)。

如果说对了,b站起来说:“答对了”。

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邻居。

教师找3~4人,共同做这个游戏。然后每人都找出自己的邻居,告诉同桌。

教师: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在以后共处的日子里可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2、“找朋友”游戏。

教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邻居,老师也要找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只要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说要求,由学生确定谁是老师的好朋友。如老师说:“每排从左数第二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前面数第四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左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我的好朋友。”等,全班学生说出这些学生的名字。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1题,按描述的要求放花盆,做完后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2、练习五第4题,学生先独立说一说,再同桌相互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3、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设想站在车后来判断。

4、练习五第6题,可让学生旋转教科书,使骑自行车的人背对着自己来判断,师实时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及安全教育。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出示第109页第12题。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解答。

(1)教师问各类图形的特征。

(2)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2题,集体订正。

3、认识钟表。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告诉学生: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05页的第1(6)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完成第107页第3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4、小结。

5、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一单元认识记叙的要素七年级选修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10页。2.教材编写特点。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学生从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了解了相关的测量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教材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景图,将学生引入数学的生活环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乐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景,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千米作为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可能像认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那样容易形成表象,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到室外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千米。

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估算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活动。

五、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初步建立对1千米的直观表象。并知道了千米和米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通过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所以知识的理解。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材p1--2,教学例1。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1情景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

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生交流)。

2、揭示课题。

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

二、思:

1、师提出学习目标: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学生自主学习、深思、动手操作并数数:

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按p2例1的要求数数。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议:

1、师:你们在数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我们都能数100以内的数了,认识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六、检:

1、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

2、你把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

生捆、汇报。

3、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

4、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七、练习。

1、p3课堂活动第1题。

2、p4练习一第1、2题。

3、游戏:对口令。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数。

100个一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p3--4例2、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

1、复习。

(1)游戏:开火车,数数。

(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学习目标: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学生按p2例2的要求自主学习、数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了解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了。

六、检:

1、55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7呢?85呢?

2、请小朋友数出例2这幅图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你是怎么数的?10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师板书:100由10个十组成)。

3、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43?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99?56呢?

4、几个十是80?40由几个十组成?

5、比较2支钢笔和2盒钢笔谁多谁少?为什么?

七、练习。

1、p3课堂活动第2、3题。

2、p4练习一第3、4、5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数。

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55由5个十和5个一组成。

100由10个十是组成。

【课后反思】。

2、读数、写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例1、2,p6课堂活动1、2及p6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

3、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让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2、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写100以内数。(板:写数、读数)。

二、思:

1、师提出学习目标:通过原有认知基础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知道读数、与写数都从高位起并认识百位;通过34与43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这一例证,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难点是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2、学生按p5例1、2的要求自主学习、深思、理解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并完成例1、2。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了解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了。归纳起来,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写起,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师板书)。

六、检:

2、比较45、54。

请仔细观察45、54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讨论)。

师小结:45和54这两个数的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一样。

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读数和写数的时候是从哪一位开始?(高位)。

七、练:

1、p6课堂活动第1、2题。

2、p6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百位十位个位。

13。

23。

34。

43。

50。

100。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写起,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7-8练习二第3--10题。p20数学文化:生活中的100(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读写法。

2、进一步强化位置值在计数中重要作用。

3、了解100(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强化位置值。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学得好吗?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数,你会读吗?

二、指导练习。

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助了小白兔,小白兔非常高兴,他准备送小朋友几件礼物。

1、第一件礼物:p7第3题,请生读题,并完成,订正。

2、第二件礼物:p7第4题。

3、第三件礼物:p7第5题,找朋友。

4、第四件礼物:p8第6题。

5、第四件礼物:p8第7题。

6、第四件礼物:p8第8题。

7、第四件礼物:p8第9题。

三、数学文化:生活中的100(百)。

1、学生自己阅读p20。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3、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第一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教材p9例1,p10课堂活动第1题、p11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原有的认知基础,加深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

2、揭示数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感的掌握水平。

教学重难点:揭示数的排列规律,对数感的掌握。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

1、复习:数数(开火车)。

2、师: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数,也学习了写数,你能从1按顺序写到100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数的顺序)。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利用原有的认知基础,加深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重点掌握数的排列规律。

2、学生按p9例1要求自主学习、深思,并完成例1。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了解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归纳起来,100以内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师板书)。

六、检:

2、100以内的数,哪些是整十数?

七、练。

1、p10课堂活动第1题,猜数游戏。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100以内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多种方法的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具准备:小棒、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导:

为了当好小裁判,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根据p9-10例2、3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并完成例2、3。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归纳起来就是:当十位的数不一样时,十位上的数较大的数较大,当十位上的数一样时,个位上较大的数较大。(师板书)。

六、检:

1、p10“试一试”。

2、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233245()43。

七、练。

1、p10课堂活动第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当十位的数不一样时,十位上的数较大的数较大;

当十位上的数一样时,个位上的数较大的数较大。

例2例3。

(略)。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00以内数序的掌握及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必要联系。

教学重难点:巩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小朋友们学得好吗?老师想考考大家。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把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2、练习三第6题,连线。

3、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4、练习三第8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5、练习三第9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6,练习三思考题,按要求填数。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本单元数数、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组成等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整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一百个一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写起,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三、指导练习:

1、p14整理与复习第1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2、p14整理与复习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四、独立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4整理与复习第3、4题,练习四第8-12题。

教学目标:

整理本单元100以内数的顺序规律、大小比较等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顺序规律、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整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100以内的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当十位的数不一样时,十位上的数较大的数较大;当十位上的数一样时,个位上的数较大的数较大。

三、指导练习:

1、p14整理与复习第3、4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四思考题,先让学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展示交流。

四、独立练习:

练习四第8-12题。

【课后反思】: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应用本单元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开展数学活动。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豆子、花生、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数”的活动。揭示板书课题。

二、复习:

1、开火车数数。

3、几个十是80?40由几个十组成?

4、写出下列各数:三十八、五十、九十八、一百。

5、读出下列各数:23、49、60、87、100。

6、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23()3245()4354()45。

三、活动指导:

(一)抓豆子猜数。

教师先与一个学生作一个示范,然后学生再自己活动。

1、教师做示范,抓一把是指手指刚好合拢,不多也不少。

2、猜教师一把大约能抓多少粒黄豆或花生。

3、猜同样抓一种物品,教师一把抓得多还是学生一把抓得多?为什么?

(二)摸卡片摆数。

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再自由活动。

1、教师任意摸两张卡片,想要摆的两位数大,该怎么摆?

2、两人比赛摆数:看谁摆的数大。

师小结:想摆出的数最大,需要把大的数摆在十位,小的数放在个位。

3、学生自由活动:每人任意摸4张卡片,摆出一个最大的两位数,你该选择哪两张卡片?

(三)看表格填数:

1、先填数。

2、学生数自己找数的排列规律。

3、全班交流。

(四)找校园里的数。

1、师引导: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数)你想知道其他小朋友的年龄,该怎么办?(问)能数出来吗?我们活动的时候,就用“数”和“问”的方法,找找教室里100以内的数,看谁找的数最多。

2、学生自由活动后汇报。

四、活动小结。

(略)。

【课后反思】:

一年级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二、认识元、角、分。

1.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认识1角和1分。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3.分一分。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4.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10分)。

5.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三、应用拓展。

1.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

四人小组合作。

钟表模型。

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的一天”。

1、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或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活动纸上写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分针的方法表示。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

3、班内展示、评议。

(1)“我说我拨”形式。即自己边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

(2)“我拨你说”形式。即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其他同学读写是几时几分。

(3)“我说你拨”形式。即汇报同学说出时间,其他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4、提高性练习。教师拨钟面让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5、调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

解决问题。

课本p92,例题3..

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的时间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

1、出示例题。

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

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

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

2、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

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找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帮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项事情的时间。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积木、机器人。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

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圆柱、球)。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排。

1、我说你做:搭积木游戏。

师:你们玩过积木吗?你能按老师的要求摆图形吗?愿意接受挑战吗?

(1)先放2个圆柱。

(2)在两个圆柱上放一个长方体。

(3)在长方体上放一个正方体。

说一说:你的球能从图形下通过吗?

2、自由想象:小小设计师。

师:用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物体摆一个造型?试试看吧!

3、摸一摸,摆一摆。

(1)学生同桌玩“摸物体,摆造型”游戏。

(2)要求:一人发指令,另一人蒙眼听指令摸出物体并按指令要求拼搭。

(3)角色互换多玩几次。

和老师一起做: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生:同桌互相说,全班汇报。

生:按要求摆放图形,同桌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3。

第一题“你说我摆”。

(1)一人发指令,一人摆积木。

(2)角色交换。

2、p73第2题。

师: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是按怎样的方位和顺序摆放的?

3、数一数,填一填。

完成p73第3题。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4个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五、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生:同桌说一说,摆一摆。

相关范文推荐
  • 11-30 临近期末升旗仪式的演讲稿(实用17篇)
    学习的一段时间即将结束,我们需要写一份期末总结,来回顾我们的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期末总结样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
  • 11-30 贫低保申请书(专业15篇)
    转专业申请书的写作需要注意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便让教务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申请人的意愿和动机。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转专业申请书样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
  • 11-30 小学电脑的自述(汇总19篇)
    优秀作文在触动人心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的个性、观点和人生的态度,令人过目难忘。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几篇精选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品味和欣赏。我是一台电脑。自从
  • 11-30 会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汇总16篇)
    总结的过程可以让班主任更好地发现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1-30 美丽的小河边(通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共鸣,并带给人们思考和启迪。这些优秀作文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春天在哪里呀?
  • 11-30 在校生个人简历英语(实用20篇)
    个人简历是向他人展示个人经历、学习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求职和升职等场合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来自各行业的成功
  • 11-30 语文教科研工作总结(优秀22篇)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积累经验,为未来工作打下基础。在范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工作成果的准确总结,还能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进取精神。
  • 11-30 全国低碳日建议书(模板22篇)
    在对此事进行思考后,我得出了一些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意见建议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2、美丽校园靓如家,节能低碳
  • 11-30 区统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反思,也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提升自己
  • 11-30 三年级语文月工作总结范文(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