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老家的故事(汇总22篇)

老家的故事(汇总22篇)

时间:2023-11-28 14:10:26 作者:灵魂曲老家的故事(汇总22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与行文的完美结合,它能够引导读者思考,激发共鸣和共识。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展示了优秀作文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故乡的故事:老家的枣树

昨夜做了个梦,梦里妈妈病了,急得我大声呼喊,手忙脚乱,惊出了一身冷汗。此后,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似睡非睡,迷迷瞪瞪一直挨到天亮。家里有什么事?正心神不宁,不想,一早妈妈就打来电话,说是老家的枣子红了,前几天多雨,枣都裂口、腐烂,跌泡儿,让我回家取枣吃。

老家的枣树什么时候栽的我已记不得,记事时它已一个人合抱不过来。它从墙角斜刺而出,嘶声竭底一般,然后向东、西方向各抛出一干,向南伸出一枝,三大枝皆粗壮而有力,随后一头直插蓝天而去。像是绝壁上一迎客松,咬定青山,倔强而顽强向上生长;又好像一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手握旗帜,振臂高呼。粗糙的树干上挂着一片片鱼鳞似的铠甲,更是平添些许悲怆的感觉,纵横捭阖的枝条,疏疏密密,错落有致,蔚然成片。

和熙的春风里,我们沐浴在沁人心脾的枣花香里,用粗绳系在它你粗壮的臂上,做成小秋千,和小伙伴们说着、笑着、闹着、荡着,就像妈妈牵着婴儿的小手,在摇篮里一漾一漾;蜜蜂在其间哼着小曲,来回穿梭,辛勤劳作;在那天天馍夹辣子的日子里,用刚蒸出的新馍蘸着刚摇出的枣花蜜(那时爸爸在家养了三箱蜜蜂),那滋味,甜软绵长,无与伦比!

炎炎的夏日里,它顶着毒辣的阳光,迎着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们一家在它的庇护下,拉来刺棘槐条,爸爸破条,哥哥编篓,我踩盖儿。在它的见证下,我们家走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生活因此慢慢好起来,兄弟姐妹的学费也因此有了着落。晚上,屋子里又闷又热,蚊虫肆虐,可我们却一点不怕。因为蚊子最怕枣树枝干的缝隙流出的琥珀般的汁液,那定是它劳累一天而流下的汗珠吧!如弦的月光下,拿着小褥、凉席铺到枣树下,既凉快又没蚊子,稳稳地一觉睡到天亮!

天高云淡的秋日里,枣树像刚出嫁的藏家新娘一样,身上挂满闪光的珍珠、玛瑙,有红的,绿的,红绿相间的。在人们的招唤下,枣子们像长大的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母亲的怀抱,绽着笑靥,追着风儿,驾着伞儿,溜着冰儿,拉着手儿,蹦蹦跳跳来到你身边。收获的枣子,除留一点晒干做过年的“枣山”外,其余都在妈妈痴痴的眼神下卖掉,以贴补家用。

送走自己的孩子,本该清闲的它,却被我们无情地套上沉重的枷锁,替我们挑起生活的担子,腿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挂满拧成串的玉米棒,压得它腰也弯了,背也驼了,昔日被可恶的大风撕破的腰间,血色的汗珠潸潸地渗出,那一定是你伤心的泪哟!

寒冷的冬日里,万物凋零,生机全无,只有它在凛冽的寒风中,挺着头,仰着胸,伸着不屈的虬枝,暗暗地积蓄着力量,计划着翌年的蓝图,并坚信来年会更加绚烂!

老家的枣,质、脆、甜,皮薄,核小,果肉细腻,不留渣,一声嘎嘣脆,甘甜的汁液顷刻溢满舌间,要是搭上锅一蒸,盈香满口,甜糯如蜜!集市上的晋枣、媳妇枣、梨枣,冬枣都曾吃过,但总觉得少点什么,也许就是靠时间的积淀而来的枣的魂吧。

回到家,妈妈照旧将摇好的枣子分成五份,哥哥一份,姐姐一份,我和弟弟各一份,我隔壁赵婶一份(给我看孩子的时候结识),叮嘱,不要放,回去就吃。看着这一颗颗红枣,我不由哽咽,刚下过雨,那么高,那么滑的枣树,瘦弱有病的父亲是如何爬上的啊!

岁月流逝,风吹雨打,如今它已折枝损叶,瘦骨嶙峋,我们已不再需要它遮风蔽雨,承压担重,但它仍一如既往地花开花落,奉果送蜜,不知疲倦!一如我们的父母。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我们这个小村庄是隶属于洪琴村的,家家户户的木板院门总是向着几条迂回的石子路敞开,四面环绕的大山形成一只密封的碗。郑坑店的土房子院落就稀稀拉拉地像秧苗一样插进碗底,仿佛一阵干瘦的河风就能像削土豆皮一样让这一圈圈石瓦房全部腾空于土地,足足能有半尺之高,碗底只留下一些还不够捅破窗户纸力道的鸡鸣狗吠和不知哪儿随意刮来的几缕稀疏淡薄的夜笛声。从郑坑店到洪琴村就是从一只山碗摇摇晃晃或走或骑行到另一只山碗的过程,中间的米驼色小路紧紧挨着两座馒头麦谷堆形状的茶树山,像是大山坑坑洼洼的上嘴唇,下嘴唇呈现出晶莹淌着游走的清蓝色,那是一条还未命名的小溪河谷,大山每在天刚放亮时就张开一张嘴,分开两瓣唇,打个困顿的哈欠吆喝着,村民们也包括我的外祖母立马扛上锄头铁锹子,把沿壁满嘴露水的茶叶和野菜苗全摘进竹箩筐里,他们都清楚,又是一年好的收成,茶树山含笑露出一排光秃秃的牙齿。

我童年的梦境全像郑坑店许多窜出嫩尖的玉米苞谷一样在这块土地上拔根生长,在茶树山坑坑洼洼的嘴唇边,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那两片又蓝又黄双胞胎一样搂在一起的嘴唇,就是几十年来葬在茶树山顶部我的曾祖父壮实的臂膀,连接着郑坑店和洪琴村的交际往来,一个村庄的鸡鸣接连唤起另一个村庄的狗吠,虽谈不上市井里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也自然少了那么多铁壳机器管子里吐出的黑炭大烟圈。

小时候,我将整个身子和头颅扎进给阳光嚼得香喷喷快要发酵的被窝里,即使窗外飘荡着油彩一样亮堂堂像曾祖父额头光明饱满的晴空,还有卖炸鸡冰糖葫芦烤蒜苗的吆喝,又甜又辣的声音钻进发红发烫的耳蜗,仿佛是从嗓子眼里硬生生给扯出来的无数根彩条带子,藤板床在我身子底下飘忽晃荡了起来,我好像正抱着石月亮中央的那棵桂树,听外祖母说过,只要抱紧那棵树,就可以听见整个村庄里的奇异之声,但桂树里头是漆黑无光的,它把自己的光芒像蚕蛹全裹织在烤蛋酥皮一样的月亮表面,照亮了几千万里之下的郑坑店和洪琴村村民们黑里透茄红的皮肤,也照亮了藏在柴火堆草垛里的狗吠声和鸡喉咙。我稍微挪动一下慵懒的身子,便往黑黢黢的桂树洞里钻进了拇指宽度的一小寸。

惺忪睡醒的时候,我发现蓝网格子纱窗外,天已经黑透了,彩色的村庄调子此时像一部黑白哑默片,村庄闹腾腾的拉杂音也许全藏在了一块电影黑幕的后面,没有一个人来招呼我,我如履薄冰地踩在茶树山的嘴唇上,踩在曾祖父河湾一样熟睡的臂弯里,从布口袋中慢慢拉出一根细得晶莹透亮的鱼线,我没能量过它有多长,似乎缠绕着就能裹住我全部的生活和世界,那是外祖母留给我的,她每天都会从十几里外的教堂里捧回一粒金灿灿的大麦子,外面用发亮的糖衣裹上一层细软的薄纱,像是在打扮一位新嫁娘,她将大麦用手掌搓揉成一根很细很细的鱼线,第一天鱼线就缠绕成一个好看的结塞进我的衣兜,第二天就接上前一天鱼线的尾巴,我从来没有尝过它的味道,不知道它是石月亮的味道,是狗尾草高粱的味道,还是茶树山的味道。

熟睡了一个白天的我终于可以在三更木梆子回音游远时,偷偷地溜出一直没有关紧的木栅房门,穿过苹果柚子花挂满窗檐的院落,险些碰醒了鸢尾上的几颗露珠,然后来到茶树山的嘴唇上,四野静默无人,乡村的黑风穿透我干涩发甜的喉咙,又不知从身体的哪个部位溜回乡野地。我将大把蝴蝶一样缠着漂亮小结的鱼线抛往郑坑店没有尽头的夜空,它们被月光全松解开了,又将线头系在一辆咿呀乱叫的老水车胳膊上,另一头缠在中指,便沿着这片村庄奔跑,从郑坑店的山碗底部一直跑到洪琴村山碗底端,跑进麦浪油菜翻滚的地方,围着两个村庄跑了几十圈,几百圈,没有一个睡熟的村民跑来唤醒这个似乎清醒又似乎在梦游的孩子,郑坑店和洪琴村也没有因我的奔跑而改变它们原来的形状,我可能就是这样跑出村庄的吧,远远跑丢了我的童年,外祖母留给我的鱼线紧紧缠在中指,像几只咬疼我手指的花鱼。

本文作者:饶佳(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我与老家的庭院作文我与老家的庭院的故事

萧山是我的老家,也是我最爱的地方,每次去那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微风吹拂着我的脸,使我心情畅快,舒服极了!

每次我们回老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各种各样的美食摆在我们眼前。吃完饭,我独自出门欣赏美丽的风景。穿过一栋栋楼房,一座座山越来越近,仿佛在向我打招呼,它们一个个都像翠绿的屏障,向远处眺望,城市里热闹非凡,而这里,却只有狗欢快的叫声,静得很!

萧山的湖更是令人欣赏,绿水倒映着青山,青山围绕着绿水,美极了。加上湖边绿树成阴,湖面水平如镜,美不胜收!穿过湖畔,就来到繁花似锦的花园,里面五颜六色,在阳光下灿烂无比。它们有的弯着腰向着火辣的太阳笑;有的互相对视,深情地望着对方;有的低着头,懒洋洋的,在太阳下睡着觉,好像责怪我把它吵醒。黄的、绿的、粉红的、淡紫的……真是多姿多彩!只要往前一趴,抱在怀里的准会是你心爱的鲜花;闻一闻,让你感觉像是在梦里一般,芬芳的香味可以使你头脑更加清晰。

玩好了,就来谈谈美食吧。吃饭时,满桌饭菜摆在你眼前,吃下去会让你变成一个“肉食动物”。烤鸡、卤鸭、梅干菜扣肉……只要看一眼定会让你“口水直下三千尺”!

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来我的老家游玩。

故乡的故事:老家的枣树

灵宝市老城村,古时叫枣灵镇。那是我的爷爷奶奶父母长大的地方。中秋时节,我带着崇拜的心情,携同妻子寻根拜宗。让故土的亲人们惊喜地知道他们几番流离的孙子辈没有忘本。

一下车,我被一望无际的枣林惊呆了。一串串挂满树上的大枣,像一盏盏各种颜色灯笼,有全枣红的,有半红半绿的,还有全绿的。稠密的大枣把一个个鸡蛋粗的树枝都压平了。可是,令我敬佩的是那一株株,一排排扎根沙地里的大枣树。

你看它那种粗糙朴素,生机勃勃,傲然挺立,扎根沙土,不畏严寒酷暑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的敬意,久久不忘。

我对枣树怀有敬佩之心久已。曾有许多文豪在笔下赞美过大枣的品质和贵重,把它作为家乡人民厚重朴实的象征。

我要赞美的是枣树。你看它不管是在硬土上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你把一颗枣核埋进土里,沙里,他就不选择地势地发芽,随处茁壮地生长。黄土高原的半坡上,梯田的半埝上,悬崖峭壁的石缝里,西部戈壁滩上,茫茫沙漠之中,黄河滩地的沙地和沙堆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狂风暴雨催不垮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死它。它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它那繁茂的枝叶,能为生物遮阳避雨,它那深扎泥土里的根系,盘根错节,互相施力牢牢粘住土沙,防止水土流失。成为人类保护自然水土流失的法宝。枣树的生命力可谓强也!它要求于人的可谓少亦!这就是我看到枣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

要求于人甚少,而给与人甚多,这就是老城大枣树的崇高的品质。

妻子不解地看到我激动,甚至无意言表的形态,就追问我到底想说什么,我冲口而出:"想到大枣树的崇高的品质时候,就联系到为了国家三门峡水库的宏大建设,从这里搬迁出去的千千万万黄河移民。

我想:谁都不愿意舍弃家园,本赴他乡生存,更不想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度日。1953年,我的父辈们,为了全力支持三门峡水库建设,把爷奶托付给有知识有文化在铁路上工作的四叔和婶娘,变卖在后地的家产,带着兄弟,儿女十几口人,西入函谷关,过潼关,穿过汾渭平原,河西走廊,翻过祁连山,来到大漠之城敦煌。由于生活所迫,五叔当兵加入新疆兵团,姑姑手巧会绣毯留在敦煌,父母和三叔二叔返回灵宝。三叔安家函谷关,二叔客死他乡,父母安家燕子山南麓大山。他们虽然几经周折,一贫如洗,分散祖国各地,依然克服重重困难,不抱怨,不推脱。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是那场父辈一样的黄河大移民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仍然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坚守自己的本分,用尽毕生精力建设自己所在的新家园。

每一个热爱中华民族的移民,应该像大枣树一样,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盼望祖国富强的移民,应该具有大枣树那样崇高品质,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自己的毕生精力也在所不惜,毫无怨言。

目前,中国正处在繁荣复兴的征途中,为了改善民生,改变人居不利的生活环境,为了推动日新月异的经济变革和农业转型,需要大量的建设和环境改造,多少移民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升级,舍小家,为大家。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不再任人宰割,福泽子孙后代的社会主义强国。为此,我不由得使我想到故乡大枣树的崇高品质。

美丽的故乡枣树林______父辈们的移民,我赞美您!

回忆家乡生活的亲情故事:老家感觉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老家,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老家。

这是我的老家生活,确切的说,是我关于老家的记忆。

一晃几十年过去,姐妹们次第出嫁,偌大的院子里孤零零地,一对老人相对无言,在夕阳里慢慢老去。

如今,父亲走了,大姐走了,三姐走了,娘已白发苍苍,再也转不动擀面杖。娘家早就盖起了大瓦房,房前屋后修起的水泥路,干净得连一粒土都找不到。多少年了,远离了泥土的乡亲,只把乡情种在房前屋后和水泥包裹的花池子里。村东村西村南村北的大湾不见了,盖上了工厂,满湾的荷花在梦里也寻不见,连黑夜也被灯火俘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到哪里去找魂萦梦牵的那湾水?到哪里去找满塘的荷花,干净漆黑的夜?家乡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变得我认不出她来了。离开了泥土,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楼房里,我,把老家弄丢了。

把叹息收起,与乡愁叠在一起,锁在记忆的柜子里。

直到——。

走进狮子刘,走进西纸坊。

狮子刘村前村后亮晶晶的水,透着灵气,透着温润;狮子刘满塘的莲生长得泼辣而旺盛,悠长的小巷里乡音袅袅,正如多少年前我的莲花,我的村子。在西纸坊,隔了尘世的记忆,我看到了石头地基土坯泥墙的屋子,双脚重新踏在了透着湿气的泥土路上。我还看到了穿土的孩子,闻见细细的沙土散发的带着奶香的婴儿的气息。老人慢悠悠地行走在大路上,享受着暖暖地阳光。房前屋后的果树开花,菜蔬碧绿,鸡鸣狗吠牛羊反刍,熟悉的乡情扑面而来。这原生态的村落,竟把我所有关于老家关于乡村的记忆一下子拉到了眼前。

去世的父亲,隔世的姐姐,还有干净利索的娘,贪玩的妹妹,都在记忆的甬道里渐走渐近。

老家味道。

作者|盖建红。

公众号|甘宁界。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原以为如今扮演的角色便是每日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操持家务、陪伴孩子老人......年复一日,日复一年的在这个陌生小县城里普普通通生活着,做着渐渐被故乡遗漏,也渐渐要把故乡淡忘的外乡人,直到那一日收到老家村里的庙会邀请函,才颠覆了我以前所有的思想。

老家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进入村中只有一条小到只能通行一辆小轿车大小、并且还有些坑坑洼洼才可直达到村庄的水泥路,小村庄东西南三方向倒也整整齐齐各座落着几排新旧相错交的民居房,而那条唯一一条马路旁沿着的一条小河,河水常年清透见底,小时没出过村中的大门,眼中的世界就如井底之蛙,那时这条小河在我眼中的世界里,就如上海的黄浦江一样广阔奔腾,如今人近中年,眼中真正领略过许多大河山川、尤其是海,再回乡看家中的小河,倒如母亲的血管那般细小啦,连河水流淌都成了慢节奏,再也感觉不到昨日那奔腾的豪放气派,它就如这静怡的小村庄,慢细慢细的跟着时光缓缓的流。

小河靠北的对岸,是一片农田,大概有一百公顷左右面积,一半用来种烟草,一半用来种稻谷,所幸并无荒田,然后四周就是层层叠叠的小山,山中覆盖着杉树林,还有松树,参杂着一些大大小小的不知名的灌木,靠西边的方向,一座小丘,记忆中原是杂草灌木丛生,如今不知被何人开伐出一片竹林,葱翠林立在蜿蜒的小河边,美了那一片的地,我想开伐这块地的主人应是懂得热爱生活的人吧,要不哪能心细到改变自然原景的模样。

北边靠东的山脚下,一名叫“再兴寺”的寺庙就坐落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是村里人自己花钱组织建立起来的家庙,里外三层,前院与中厅外围是用普通砖头堆砌而成的平顶瓦房,后院大厅却是使用原木搭建而成,屋顶还镶上雕花,以塔尖形状设计凸显,属于一种新型的仿古建筑,比前院跟中厅稍高出一层。从正门进入庙宇内的第一层大堂正中央,供着一尊笑脸迎客的弥勒佛,而他的背面朝北是黑口黑脸的韦陀,大厅左右两边依次分别供着八大金刚: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虚空藏菩萨、慈氏菩萨、观自在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而后在进入中厅,中厅左右两边分别立着的是四大天魔(封神演义里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中厅与后院中间只隔着一排台阶,上了台阶,就直接进入第三层的后院大堂,后院大堂的地基比前厅与中厅填得略高一米左右,正中央并排供着三宝如来佛,靠左方向是一塑观音送子,靠右边方向是地藏王,与正堂的右方向有一墙之隔还另开一侧间,分上下厅,上厅塑着千手观音神像,下厅塑着观音修仙的葡萄山,葡萄山里大大小小容纳有将近百来尊神佛,这些雕刻的泥塑菩萨,不论是笑弥勒佛陀还是天魔,抑或是观世音菩萨,尊尊被雕塑师雕塑得形象如生,看那弥勒佛的笑让你一解千日愁,还有那如来佛哀妙雄朗言有威信的尊容,让你顿感佛门的威严肃净,而观音的慈眉善目,让你心立生向善,我想所谓善男信女,正是因佛陀形象在人心构筑起来的威严与神秘感,加之神话辅助作用,从而催生了世间的这一善男信女群体。

当你站在远处眺望故乡,后山连绵起伏,前门良田错连,民房齐齐整整错落有致,一条小河蜿蜒的如丝带团绕中央,而“再兴寺”容乃于此中间,威严静静肃立于风雨中,那一刻你所有的怀疑,所有的信仰,在它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微之甚微,而当佛门香火之日到来那日,原本平常静怡的小村庄,只有老人、孩子看护的小村庄,似乎一夜之间来人冒出无数,车水马龙呼啸而来,近靠于县城,远处于省市的中老少,全凭着一颗虔诚的心赶来朝拜,当炊烟渺渺升起,使得平常毫无生气的小村庄一下犹如注入新鲜血液,热气腾腾,超越了所有节假日的热闹氛围,只有那一刻,你方才觉醒,我是这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并无遗忘我们,景色依然还是原来的风景,河流、山野、田地依然还存在于原本的世界,只是如今耕田者、伐木者、开荒者、不再是青壮年,而是迈入中老年的爷爷辈。原来是我们自己把这片美丽清透的村庄渐渐遗忘,为了去寻找所谓的更好前途,把守护故乡的责任交给了父辈与佛陀,使得这片生养我们的乡土,渐渐将要被我们遗忘,而让我们记起故乡,记起为故乡出分力,尽是通过虚拟的信仰“神佛之光”。静想、细想,这是悲还是喜........

本文作者:何宝金(公众号:南粤作家)。

我与老家的庭院作文我与老家的庭院的故事

我的老家非常美,如仙境般,不信?那就跟我来!

早上,一下车,就会听到一片鸡啼之声,此起彼落,接连不断,好似一派清新的晨曲。远处的小山上的雾是那样朦胧,象轻纱,像白乳,像瀑布......真美呀!农家的爷们儿出去干农活,小孩唱着欢快的歌声步入知识的殿堂。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和谐呀!

时值中午,春阳温暖的直射地面,照得大地一片明艳。有名的月亮湖被阳光一照,闪闪烁烁,似滚动着千万粒金珠。两岸的农家庄家沐浴着阳光,散发出馨香,令人陶醉。

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给远方的湖水抹上了一层玫瑰色。山山水水,都蒙上了一层红色的纱幔。徐徐晚风送来一阵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河边的捣衣妇三三两两地回家了,农家小院里飘出缕缕?烟,传来诱人的香味,使人流口水。

这是个美丽的夜晚。花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拢住花瓣,甜甜的睡着了。群星吐着清幽的亮光,孤月也藏在云间。我迷茫在夜的暗影下,寻找生机。

家乡的美景我永远也不会忘掉,因为它已烙在我的脑海中。

回忆的故事:昔日老家的洪水

最近我每天都去小区的游泳池里游泳,今天也不例外。不过倒霉的事太多了!

准备出发的时候,倒霉事就来了:因为我要出门的时候我的包里只有游裤、泳帽和泳镜,没有学员证,所以妈妈训了我一顿。没办法,我只好又去找学员证了。

到了游泳池,我发现杜鑫锐也在这儿游泳!我高兴极了,可还是发生了倒霉事:我刚进游泳池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幸亏当时妈妈不在场,否则他一定会笑得前仰后合的!我刚爬起来,结果又摔了一跤。

然后,我在浅水区游泳,可倒霉的事又来了:我游泳时不知怎么了,鼻子老是进水,害得我只能游两三米。

唉,游一次泳就有这么多倒霉事啊!

回忆的故事:昔日老家的洪水

在距离我们村南边几百米的地方有一条河槽三四米深,河道几十米宽的河,我们习惯称它为大河,它的源头就在我们村西边更远的山沟里,沿途有很多泉眼渗水,所以它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为了浇地方便,大集体的时候,队里面曾经组织村民从村子的西边开了一条渠,把大河里的一部分水引到我们村东的地里,我们习惯称这条渠为小河,大河和小河中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大队村民集体种植的一大片杨树林。

记得小时候每年夏末秋初之际,老天爷的脾气就变得特别暴躁而诡异,有时就在太阳红彤彤的大中午,天空不经意飘过一小块乌云,接着一股扫地风窜了过来,之后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就是一个“咔嚓”的响雷,响雷过后就忽然噼里啪啦掉下了硕大的雨滴,没等人们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瞬间又变成了疾风暴雨,几分钟过后,除了地皮上泥水四流,花草树木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外,天气又变得风轻云淡,阳光温暖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还有一次,大概那是我少年记忆中最大的一次山水了,发生的具体年月记不得了,但绝对是秋初某一天中午一点到两点这个时段发生的。那天好像天气有点阴沉,中午时分洒过一阵细雨,但一会儿就有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穿了过来,猛然一阵怪风吹过,阴云也就被撕裂开来,再无法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了,菜园子里刚被浇过不久的蔬菜被这点细雨洗得光亮鲜嫩。那天我们家的午饭还没有接近尾声,父母一边吃还一边给我们安排下午要干的活儿,一阵微风拂过,几个雨点趴在了玻璃上,我刚放下碗筷,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就趴在耳窗上向南眺望,突然觉得很不对劲,就见有很多很多的水夹杂着“哗哗哗”的声音漫过小河向村口爬了过来,待我真真切切看清楚是水后,大惊失色地叫了起来,我们一家人因我的惊叫都站了起来。只听父亲叫了一声:“哎呀,今年这天气奇怪,这是要往死整治人了,这水是要刮咱们村了……”说着他就急急忙忙跳下了地,不顾外边还飘着的零星细雨,拿了一把铁锹向街上跑去,接着母亲和哥哥也跑出去了,母亲出去的时候还不忘安顿姐姐把妹妹看好不要出来。

街上已经出来许多人了,一些房屋地基比较低的人家大水已经冲进了院里,一家人正在奋力用门扇、案板等堵塞大门,而更多的人是拿着工具向村东边的公路跑去,他们要尽快疏通公路上已经被堵了大半的涵洞,给洪水开一个出口,经过人们的拼死奋战,没用太长时间,村东路基上的两个涵洞全部被打通,此时正向北边村里极力冲撞的洪水,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极不情愿地拐弯向东滚去,没用太长的时间,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一来由于洪水缺少了强有力的后援,二来冲进村里的洪水被顺利引退,这样曾经被洪水侵占的村口就剩下了厚厚的一层淤泥。而村东的庄稼地可遭大殃了,齐刷刷的莜麦、小麦和花季正旺的土豆蔓子被淤泥压了一尺多厚,再也没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洪水过后十多天,被洪水侵蚀过的土地就干燥发硬了。村里的人只要勤快点,一年的烧火柴就可以解决了,河道里零零星星就会发现被挂在石头上的树桩或树根,甚至还有整棵的小树,把这些东西拉回去劈开都是极好的柴火,尤其取之不竭的是澄在地里淤泥顶部的那些“淤渣”,东边的庄稼地里到处都是,把它们搂起来晾干了,一车一车地拉回家里,堆在闲置的圐圙或粪房里,一年的烧柴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这些淤渣又好烧火又硬,无形中还减轻了女人们的家务负担。

回忆的故事:昔日老家的洪水

凌晨早早醒来就睡不着了,只能任思绪胡乱飘飞,随着肚子叽里咕噜的叫唤,于是突然想到了老家常吃的早点——包子。

古人言: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人们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形成的生活习性也就各异,这里面就包含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我现在生活的小镇,它尽管和老家同属北方,距离也就几百里之遥,可人们在生活习性上已经有了许多的不同。就比如人们每天必吃的早点,这里人们普遍喜欢喝拉面,且还是本土化了的拉面,面粗,汤褐,必放本地辣椒,正宗的兰州拉面这里是没有市场的。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件事情,一本地农村女人进一外地人开的兰州拉面馆吃面,当老板把面端上来的时候,她显得非常愤怒,狠狠地责问:为什么拉面是这个样子?汤也是清的,面也是细的,居然没有本地辣椒?然后气狠狠地把钱付了,吃也没吃就夺门而去。这大概就是当地人的一种习俗,认为一切只有本地的才最好,对外来的不管好赖尝试也不去尝试,为此,街上不管卖什么货的,一开口打的都是本地的幌子。

我的老家尽管名字叫得蒙味十足,从地理上也属于蒙汉民族杂居之地,但真正的蒙古民族人口比例却不是很大,可毕竟蒙汉民族在一块呆了好几百年,所以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是你只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着,这从人们每天所吃的早点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街上各色早店铺林立,既有蒙古族风情的,也有汉族味道的,当然最多的是包子铺,因为包子价格适中,味道又鲜美,所以最受普通百姓青睐。

现在每天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无论街上的那个包子馆几乎都食客盈门。熟识的人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结伴而来,一进包子铺子的门,总会有人自告奋勇一马当先赶到吧台前,然后回过头来以命令的口气让其他人找一桌子围坐下来,并大体询问同伴们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包子,众人大多会说随意,于是他就会根据人数把各种馅料的各点上几个,然后一付钱,再端上一碟芥菜丝丝拌成的咸菜,要上一壶奶茶,也走回桌旁坐下,三五分钟过后,一大盘热腾腾胖乎乎的大白包子就被端上了桌,馅料不同的包子都在捏口处有不同的标记,常吃包子的当地朋友会告诉你,这是混馅的,这是羊肉的,这是猪肉的,这是素馅的等,众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馅料,就着咸菜,喝着奶茶吃了起来,吃完之后再点上一支香烟,悠哉悠哉地把碗里的最后一口蒙古奶茶一饮而尽,一天的早点就结束了。一出包子馆的门,有去上班的,有要出门的,有要回家的,相互摆手道别,各奔东西。

现在社会一切都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包子似乎也是与时俱进,不甘落后。由于我一回老家早点必吃包子,所以对老家的包子还是比较熟悉。在我的印象中,现在老家的包子尽管种类繁盛早不似过去那样单一,但味道却不似当年那样的鲜美了。

包子质量之好坏主要取决于馅料,过去老家的包子主要是三种馅,猪肉、羊肉和素馅,而现在细化得简直有点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猪羊肉馅外,什么牛肉的、韭菜的、蘑菇的、鸡蛋的、茴香的、土豆的、木耳的、混馅的等好多类,同时个头也越来越大,价钱也越来越高,一个包子动辄三四元那是很正常的价格,男人拳头大的蒙古包子也比比皆是,饭量小的人一个就足够了。但不管那种包子给我的感觉是表面上都升级了,它最本质的味道却没有太大的提升,由于开饭馆的鱼龙混杂,有时在味道上似乎给人降格的感觉,远不如二十年前我在老家吃过的包子。

那时老家的包子铺远远不像现在遍地开花,当然原因是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还不富裕,大多数人由于囊中羞涩还没有到饭馆吃早点的习惯,上班的时候能从家里拿一个馒头或买个方便面来充饥就不错了。能到街上的饭馆里郑重其事地坐下来吃一顿早点,那都是偶尔为之的事情。

记得那时在老家白镇最南端那条东西贯通的街上,路的南侧曾经盖了许多临时的店铺。岳母曾经在那里批过一块地方,盖了一个临时的小房子,烙焙子出售,东隔壁是个摩托修理铺,老板姓仝,不是本地人,人们都称其为仝侉子。西隔壁是个包子馆,包子馆的男主人叫郭进财,在看守所工作,女主人曾经是我们邻村的女子,没有工作,基本是个家庭妇女,夫妻二人育有一双儿女。

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家做的小笼包子特别好吃有味。他们家的包子说是小笼包子却比似拇指头般大小的杭州小笼包子大很多,但又比家常一般吃的包子小不少,大概这也属于入乡随俗了的本土化了的小笼包子吧。每个五角钱,馅料就一种,那就是猪肉大葱馅。记得每到夏天的早晨,他们夫妻两个就早早起来,一个负责醒面、揉面、撅剂、擀皮,一个负责包、蒸以及给顾客传递,动作麻利娴熟,一气呵成。那时,他家蒸包子的炉火就搭在马路旁,每小笼里放八九十来个包子,每蒸一次就摞好几层笼,高高的。铺子门前摆放几张简易的长条桌子,吃饭的顾客就围坐在大马路旁的桌子周围吃饭,清风拂来,凉爽惬意,但唯一缺憾就是紧挨马路,尘土飞扬,不太干净。那个时候人们喝奶茶还不普遍,吃包子店家除了给顾客准备必备的醋和辣椒外,小米稀粥和酸咸菜也都是免费赠送,不像现在喝酒盅大的一碗稀粥也得要你几元钱。由于他们家的包子味道确实好,所以每天早晨顾客盈门,走了一波又一波,一直到把所有的包子售罄,还有零零星星的人前来,一问说没有了,就安顿说明天多做几笼,他们夫妻嘴里答应着,背后却自言自语嘀嘀咕咕起来:哎呀,就这也把人累死了,挣钱也得要命了哇。他们家的包子馆每天就营业一早晨,早晨过后大半天没事情,就是东家出西家进地串门子,在阴凉地和街坊邻居闲聊瞎侃,有时还玩玩麻将打打扑克。一直到半后晌才开始为第二天早晨的包子准备食材。

他们夫妻二人共同骑着一辆“叮铃当啷”乱响的自行车到农贸市场,在卖肉处东瞅瞅西瞧瞧,最后选中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十多斤,就以每天都来买肉的名堂和人家讨价还价,最终一斤猪肉少上三五角钱,他们觉得讨了便宜喜滋滋地离去,买肉的觉得有点吃亏,安顿上一句,明天再来我这里啊。他们说肯定的。买回猪肉,再剥上好几斤大葱,把肉和葱都在自家的绞肉机里绞碎了,放到一个大盆里,加入适量的常用调料,诸如咸盐、八角、花椒、茴香、干姜面等,再加入两大瓢凉水,用筷子用力搅拌均匀,直至黏糊状之后放入冰柜。第二天早晨,肉馅正好不软不硬,包子蒸熟之后,皮薄馅嫩,拥入嘴里轻轻一咬,鲜嫩肥美油而不腻的汁液即刻溶入口中,一缕鲜美之味于口中萦绕,顿觉口齿生香。把整个包子嚼于口中,鲜嫩的肉馅,香美的滋味,细腻润滑的口感,让人真是大饱口福,大快朵颐啊。

后来根据镇里的统一规划,这临街的一溜商铺都被拆除了,我不知道他们的包小铺搬迁到了何处,还是永远地关闭了?反正岳母家的焙子铺再没有开张,后来我也离开了故土,再也没吃不到过郭进财他家那香美可口的包子了。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春耕的时候,父亲常常扛着一把铁锹,去到山间空旷处,不停地播种。我穿过吐绿发芽的果树,摘一捧野花,在小鸟婉转鸣唱的歌声中,心疼地张望。我想父亲停下手中的辛勤劳作,与我一起,静听远处河水,叮叮咚咚。

母亲也在嗅泥土的芬芳,吻春天的气息,与父亲一起,植着快乐的种子,好让它在春雨中发芽,好让它在春风中摇曳,好让它在阳光里成长。然后,在沉甸甸的玉米地里,在满盈盈的稻田中,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然后,休息时赞叹树荫下的白开水,甜甜蜜蜜。然后,回家时的歌声,在夕阳的斜辉中,收获着喜悦的心情。我却盼星快闪,月亮快圆,好让父亲母亲,早点躺床进入梦乡。

记得覆盖着积雪的院坝中,父亲教我堆雪人。我却喜欢听母亲的脚踩到地上,嘎吱嘎吱的响。

本文作者:肖莉(公众号:南粤作家)。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能够寻找到一处穿透的缝隙。

来照临那些滋生霉菌的角落。

望着秋雨连绵不断的抽泣。

我祈愿它的每一滴坠落。

都能开出纯洁的花朵。

让那些被荒芜漫延的心田。

全馥郁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卷。

远山雨雾中的浓秋啊。

我愿你层次分明的显现。

遥远非洲的村落啊。

我愿你骨瘦伶仃的孩子没有。

贫穷。

而那些于硝烟中漂泊的灵魂。

我更愿你担惊受怕的心房。

住的尽是花草香甜的安宁。

望着天空被厚云蒙蔽的深邃。

我双手合掌的恭敬。

是一颗尘世之心的卑微。

是一腔念念誓愿的重诺。

是祈愿那温暖之光降临的臣服。

因为。

阴暗,冰冷,以及那些看不见的争斗。

都将在那慈爱的光中。

所一一地被照亮,融化,汇集。

并潺潺流淌成一汪清溪。

欢快成一首。

微笑的悠曲。

在沟壑。

在山林。

在清晨充满希望的原野。

本文作者:雷秀玲(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记得每年快要到春节时候,总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那个曾经养育我长大的小村庄,今年也不例外。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就起床,去赶回老家的中巴车,也是唯一辆从华西村到到西吉县城的中巴车了(如果错过了,只能辗转倒车到银川南门汽车站坐到西吉县城的车,这样浪费太浪费时间,也许你们不知道,西吉县城没有直达我们村的班车,只有到庙山的班车,从庙山走到我王咀,至少要走两个小时的路)。

看着沿途的新农村,再想想我的老家,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一样……。

11:30,终于到了西吉县,远远的望着西吉二中,那么近,却又那么远,那就是曾经上了三年的高中吗?如今怎么成了一小?什么时候成了一小?那我原来的二中呢?搬到哪去了?那些年给我代过课的老师还在吗?心里满满的都是疑问。

在车站附近匆匆忙忙的吃了期待已久的西吉麻辣烫,阿姨端上烫好菜,再端上一碗芝麻酱,配点辣油泼辣子,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啦。吃着还是以前的那个味,就连清汤都是那么香,比自己在任何地方吃过的都香。

吃饭午饭,终于坐上了回庙山的班车了,车还是那辆车,只是比以前破旧了许多。咣咣铛铛17:10到了庙山,我们该下车了,却还没到家,正愁着怎么回家,碰上村里的三轮车,终于可以坐着三轮车回家了,终于不用走路了。在这样的寒冬腊月,能碰见三轮车已是万幸。

一路颠簸终于于19:20到了老家,夜幕降临了,村里显得格外安静,但可以看出,我的老家依然是土墙,土院子,到处都是土窑,只是没有住人的土窑都塌了。也许是移民搬迁导致村里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吧!碰见村里的李家妈,寒暄了两句就匆忙回家了。

到家了,看着炕头,再也没有爷爷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爷爷说:“回来了么,我的女娃”?是啊!再也听不到了,看着爷爷的遗像,心里说不出话来。因为晕车,一点也不想尝五爸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肉菜了,喝了点白开水就早早睡了,睡在热炕上,放松极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看着玻璃上窗花都是那么亲切。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玻璃上的窗花像什么,来年就能丰收什么?我仔细端详着,狠不得亲吻一下这窗花。心想,这是像麦穗吗?希望如此吧!

吃过早饭,便从上庄走到下庄(我们一直都叫庄里),从下庄走到上庄,溜达了一圈,却稀稀拉拉没碰见几个人,以前那么热闹,如今却无事人非。

傍晚跟随着叔父们到爷爷的坟前送纸烧香,祈求远在天堂的爷爷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随着大人们走亲戚。随时拍些照片,以便想念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很快到了回城的时候,看着渐行渐远的庄子,心里五味杂陈,想要快点离开,却又害怕离开。虽然这个村庄一年比一年破旧,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可毕竟是我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我就是农村娃,生生世世都是农村娃。城里是农村人奋斗的地方,,农村是城里人最牵挂的地方。

如此一别,不知再一次回老家又是什么时候?愿家乡一切安好。

作者|王变宁。

公众号|甘宁界。

过年与老家美文故事

夜空笼罩下的小院极其安详,以前在此穿梭过的生命已成为过往。月光将温柔洒满了静谧的院子,听到的只是虫儿与草儿的对话。

奶奶的屋子坐北朝南,农村称之为“堂屋”。屋子里的那面大炕现已被床代替,我在这屋子里所有的记忆都与大炕相连的。寒暑假我都在那里度过,尤其是过年时节,每到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总会围在炕火周围,等待着奶奶从上了锁的箱子里拿出一个或是两个的苹果或梨子,用小刀给我们切出几份。那时候放在嘴里的苹果与梨子远远比此刻美味了许多。夏天酷暑的中午,为了不让毒辣的太阳伤及到,这面大炕便成了我们孩子玩耍的天地,我们尽情的在这炕上疯着闹着。偶尔乖了,便趴在窗台上写会儿作业。发呆了,还会把奶奶的窗户纸给戳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文故事

我记得的,一串串金色的,那是我老家的阳光。

去年,由于太想老家的阳光了,我便不由的起了身,回了一趟老家。在那老家边,我所看到的,如今它已不再有了往昔的美了,房子变了,较豪华起来,房前那条清幽幽的小河流宽了,是人工的作美,房后的一片原属自家种的桃林,现也已成了蔼蔼的,那别人家的一片林了;可是,那每日从房檐边游过去的阳光,却仍有我,有我感觉得到的老家的味道。

这味道要从何时说起呀!我不禁的回首起了那段往事。

老家,原来的风貌是一窄矮矮的瓦房和它门朝西的一条直直的小河,那小河是南北流向,清清而幽幽;小河再向西,就是夕阳落脚的田,田与小河之间隔着一条柏油马路,为了装饰它的美,人们特意的种上了绿如因的树,好看,美美的朝阳或晚霞照过光来时,轻轻地将它抚摸闪在河里,一派的让人幽然之感。

我小时候就曾被它多次的而出神着迷过,着迷的让我,想起了,我记忆之深的往事了。

那时我还很小,才两个月大,由于父母为了创业,就把我不舍的丢给了爷爷奶奶抚养。含辛茹苦的爷爷奶奶把我养到五岁的时候,到了读书的年龄,便把我送进了我当时认为害怕而陌生的学校;可日子长了,慢慢地熟悉,同学之间也就不陌生了,更不至于感到以往的害怕。就这样,快乐的.伴着每一天,每一天的阳光都在我上学的路上笑盈盈着,盈盈着甜进我小小的心窝间,还不时的流露在我小小的脸颊旁。那时还记得,有个穿破鞋买不起新衣的小姑娘,现在已记不起她的名儿了,只知她是我那时,比较喜欢来往的一个女同学。虽则她家是比较穷的(我曾被她邀请过,到她家做客,写作业。亲眼凝视过那可怜的景象),但我经常从她的眉间,汪汪的眼眸里,指甲缝儿边洗不去的油垢上,看出她是个满怀憧憬而勤快的人。她也曾傲岸的对我说起过,可就是不太记起那一丝点的痕迹了。真是太可惜!

有一次,她主动的带上了作业本,在晚云方来时,便来到了我家。我清楚的记得,那时我还把两张北房内的大的长凳拖到院中,等着她来。不一会儿的她便悄悄地来了,还大胆的躲在我的背后,给我来了一个“惊喜”,吓得我,直想有些畏她。但她在吓我之后,便溢出一个柔柔的笑,可爱的晚霞光正好就在这时,洒在了她的脸上,更显得柔而脱俗的美了。我看那美也有西墙的紫葡萄叶的美,印着而摇晃着,正巧与东风吹过她的白裙一样,轻盈抖出了一味的白裙与紫葡萄混起来的清香,随着风去,伴着金黄光,摇上了淡淡略有朱红的云天上。可爱的景象,让我们小小的梦也醉于那云天上了,一切应有了阳光而自然了。等到幽夜快来临时,她便羞了一下,道了别;而我只是在她离开的影儿下,看着她那影儿边的景,不自然的笑了一声,而与她道了别。当她稳重的步伐迈到西铁门边时,我再想与她别一声时,不舍的,只有那闪过的痕迹残于脑内了。紫葡萄的味儿也飘去了。

那晚,我的心抖抖地让我无法安睡。我只好起了身,瞥看去的,一轮圆月已升起在了我的窗台上了。外面有,窗外边的野草痕迹,长长着已漫溯到了窗栏前,婆娑的魅影好似挂在了圆月里似的,嬉嬉般印在了我的方台上,隐隐约约的瞧去,还能瞧见蟋蟀们的几片影儿浮在上面,伴着月光,时时的缓缓地前进。可是,我认为它们太局部化了,此景,没能吸引住我,目光的坚持。就这样,披了一件小小的薄衣出了房门,向东转了个弯,全身转至于北面,脚步踏去石苔阶,悠悠晃晃地上了屋顶。屋顶上是平平的,用老式的水泥儿曾刷过,四边也曾用厚而不粗的木梁围过,以便显得安全。但我望着那东面下一片蔽障的桃林,再看看月光照在林的一角,耀出的一派光辉,恬静而静谧的出奇,心间不由得将黄昏的事儿拿起来回忆了;便觉得像是悬在空中一般,也觉得安全多了。这时,星星像是很知晓我一样,闪闪的眨着微微的眼儿,逗着我,搂着我,在发笑;好让我一颗小小的心儿,随它飘去于灿烂的星空里,自由翱翔于它的世界一样。我想,那时的我,真是太快乐极了!

快乐的只是暂时的,儿时的记忆大部分都已模糊;可是,她的影儿,此后没有忘记,被沉于了这老家的阳光里。那美,她的笑,那自由舞动心,时时萦绕,她的家境窘,她的勤快,自然的流露,都不曾消失过,因为当时的我知道,她有那一颗憧憬未来的心时刻伴着她。

然而,小学时我们便分开了,此后再没有见过。直到今年,我才略微的听到一些关于她的消息,说是什么结了婚,嫁给了有钱的人家,过上了过去一直期盼的生活,而且,现在还很得意,装的很阔,在她宾朋面前时常耀眼,有一派贵妇人的傲气。哎!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想,不管以往怎样的好,怎样的美丽,她都与我的距离,儿时的回忆,越显得远而模糊不清了。哎!

现在,老家的阳光还正如当年那般金黄,一串串的,时常让我想起当年的往事,当年的儿时记忆,那么深,那么的让人回味!

文档为doc格式。

过年与老家美文故事

爸爸这几天又吵着要回老家,我昨晚做梦回到了老家,梦到家里的老房子,老同学,还有我家的那片竹林。

我最喜欢的是老家的`春天,山也绿了,水也暖了,空气中都是香甜的味道,黄昏时袅袅炊烟,偶尔几声狗叫,那是我心中最美的山水画。且不说一片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槐树花,山间点缀粉色的樱桃花,火红的映山红,单是路边的野玫瑰,它们就那么懒懒的一趴,开出几朵小花,在春风中随意摇摆,就姿态万千,我常常纠结到底掐那一朵呢?还有路边特别香的金金花(学名金银花),上学的路上摘几朵放在书包里,连书拿出来都是香的;还有栀子花,也非常的香,在屋里养几朵,整个屋子都是香的。有时还能通过香味在我家后山上找到兰花,它的香味独特,只要鼻子够好就能找到,我小时候号称是狗鼻子,家里吃的闻一闻就能知道藏在哪里,在外呆久了弄了个过敏性鼻炎,现在鼻子再也没有那么好了,不知道回老家还能找得到兰花吗?兰花特别奇怪,那时看开的香的兰花挖过几株回家养,结果第二年要不不开花,要不开的花是臭的,估计它们还是喜欢长在大山里吧!

春天下雨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因为可以抓鱼,我大姐她们小时候鱼特别多,据说她们都是一桶一桶往家拿,我们那时候鱼已经没有那么多了,每次下完雨,我们拿着渔网在各个田埂的流水的缺口处忙碌,因为鲫鱼最喜欢迎着水往上跳。其实我的手挺笨的,抓鱼不行,不过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有一次我姐她们在池塘摸鱼,我无聊的在水边走,结果踢上来一条不小的鲫鱼,她们都笑我瞎猫碰个死耗子。还有一次我去姑姑家,路过一条小河,上面的田里有水往河里流,我是习惯性的跑过去看看,哈哈,看到了一串鲫鱼正在逆流往上游,那天我用草穿着一串鲫鱼去了姑姑家。

天慢慢的热了起来,我们上学的路上也不忘找各种吃的,比如那种酸酸甜甜的叫茶月泡,直到现在我都没看到水果店有卖的,也不知道它的学名到底是什么,想吃再也吃不到了~我家菜园的篱笆就是好多楼豆果(沙棘),路过时折一枝,边走边吃,还有莲蓬子,还有野樱桃不过有点苦,我家种的果树有梨树(好几个品种),桃树,枣树,樱桃,李子,柿子,还有板栗,随手摘了洗洗就吃,纯绿色水果。夏天的夜晚,大家累了一天,收拾好了就三三两两的去我家前面一块高的地方乘凉,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电扇,电视,那时住的挺远的都过来闲话,我们小孩就在月光下玩游戏,有时太困了就躺在边上的草地上睡一会,大人走的时候喊我们,那时真的是以天为盖地为席,月光洒在身上,四周是青蛙的叫声,风中有稻子的清香,月光下的村庄披上了一层轻纱,朦朦胧胧,如梦如幻。

一天吃完早饭后,我们四个小伙伴无所事事,我们合计去摘点山楂吃,我的干侄女,不过就比她大一岁,她说她姥姥家(在离我们挺远的更大的山里面住)那边的山楂特别大还很多,并且那边还能捡到大的板栗,那边我们学校春游的时候去过,映山红都长成了大树,于是我们提着框就出发了。家里没人就没打招呼,路上碰到一个邻居跟他说了。我们走的是山路,一路走一路找吃的,越往那边走山越大,路边的树也越高,我们都是在树林里穿梭,太阳有时都看不见,那时好像也没有害怕,也不觉得累,其实据说那里有人还看到过狼,一路都有鸟叫陪伴我们左右,我们终于在下午走到了她姥姥家,姥姥赶紧给我们做了饭,我们吃完饭就往山里去摘山楂去了。第一次看到一片山都是山楂树,上面都是红红的大山楂,我被震撼到了,又跳又叫,提着框往山上跑,草帽都被风吹到了背后,曾经那个背着草帽,扎着两根小辫子像风一样的小女孩再也不见了。那天我们都摘的满满一筐才回去,吃完晚饭,她读师范的小舅舅在月光下给我们吹笛子,忘记吹的是什么,只记得那晚的笛声非常好听,心里有花开的声音,还有一丝羞涩,不敢去看他的小舅舅,可是又想偷偷去看,也许是笛声太美,也许是月光太美,我的第一次怦然心动在我多年后想起来依然那么美好。

千言万语说不尽老家的美,我的童年就在这如画一样的村庄度过,童年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一件一件都珍藏在心底,轻易不敢去碰,因为回忆太美,小时候那种简单的快乐越发让人想念,今天我放纵自己,好好追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要继续生活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堆积的城市中,怀着梦想,继续前进!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昨天还是下雨天,今天一大早起来就发现有一方光束斜射进屋,好天气!过年就应是个好天气,人就有好心情。

在这里,感觉舒适、惬意,耳边萦绕的尽是乡音乡情。在乡下人质朴的心灵里,大多是没有高雅的,一天生活只需一天的柴米油盐就足够了。如果有空闲的话,估计都在串门入户拉家常了。操劳了一生大半辈子的爷爷奶奶们仍在为儿辈孙辈们操劳,哪一天将会停止?过年伊始,这一天到来了,他们卸下围裙,交给儿子儿媳代劳,自己带着孙子堆在一起晒晒太阳进而夸夸其谈了。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为此自豪,将来我也会告知我的儿子,出身农家是你妈妈一辈子的骄傲,不可以世俗的眼光看待我等父辈的艰辛乃至窘迫。

小孩子不愿长大,可宝贝们还是不知不觉地长大,身高出卖了孩子们单纯的心灵。小姑、叔叔的孩子都高了不少,只有我自己感觉不曾长大。喔,我还在寻觅我的另一半。

坐在红红的灶火旁,在灰飞烟灭中静默沉思,心情甚好。八九块砖头,依墙而放,排成一个小小四方,围着灶火,望着吐着红信的火苗,深情脉脉,从厨房的上的横梁上垂直一架漆壶勾,这勾子正好悬于四方之中,可以上下升降。倘若勾住水壶或者铁锅便可以烧水做饭了。默默地看着这一杰作,感叹我等父辈的智慧岂止一朝一暮啊?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又岂止这一件呢?坐在灶火旁,我望着欢快的火焰,在灰飞烟灭中冥思苦想。

家乡的小锅土灶喂养了我,我熟悉这里的一点一滴,如同我钟爱的日记本,我也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老少爷们、孩童妇嬬。如今生活在城市里,家乡那种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是一种奢望。我想,在外耳顺之年,我定是要回去,且让我的古稀之年回归那份恬静。

初一在家拜高堂,初二再拜岳父母,初三再去叔伯家。

亲戚好友聚一桌,天南海北,家常琐事,梦想祝福,好生热闹。更多的时候,四人一桌,码起长城,在一圈一圈的牌事中的交际,悠闲自在。自然输赢还是蛮在意的,然而那种生活的姿态,勾起我的心,一阵一阵,多么羡慕啊!

每年过年,给仙逝的亲人扫坟上香,缅怀追思,那是不能忽略的。外公离去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那年小弟才出生九个月。外公呆我异常亲切,总记得小时候开我玩笑,和我嬉戏,那个不知天高低厚小家伙现在已经长大,喔,时光啊,你的脚步真的太快!

三天的乡下生活就要结束,又到了离开的时间,我又怎能平静哟。

红红的灶火,你尽情地跳舞吧,莫要忘记了我,等我回来为你加柴!

敬爱的外公,你好好安息吧,保佑你的孙儿,等我回来为你打扫!

过年与老家美文故事

小时候特盼望远方的亲戚回老家来过年。记得幺幺一家每次回来,总带很多老家没有的稀罕物,最喜欢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焰火。幺幺他们要上班了,总舍不得让他们走,悄悄把他们的包包藏起来。但藏包包是没有用的,就看着母亲给他们装一些土特产,把他们送到河边。

我们站在院子里,看到船走了好远,才依依不舍地回屋,然后又是下一年的期待。妹妹参加工作比我早,一个人在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总把假攒到过年。那时从沙市回家一趟,先转车再搭船,要一天半的`时间。妹妹晕车,每年仍急急地往回赶团年。回到家,坐在火塘边,聊得多的除了工作上的事就是如何买礼物、买票、挤车船。家里这边呢,母亲夏天晒干土豆片、苕泡,秋天做豆豉、鱼乍广椒,冬天熏腊肉、香肠,年前扫扬尘、洗被子,不知几时买的板栗放在布口袋里,挂在我和弟弟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专等着妹妹回家过年。那时就想,外面的世界真好,啥时能到外面工作,也一定买大包小包的东西回老家过年。等我参加了工作,就喜欢回老家过年,不管是回娘家还是婆家。买礼物,挤车船,做年饭,烤柴火,话家常,藏包包,装特产,一一再现,不过我成了主角,想必侄儿们也如我当年盼亲戚回老家过年一样盼我再回老家吧。移民了,我们的亲戚都住进了县城,三天两头就能见面,便一点没有了过年的感觉。常听别人说,今年回老家哪里哪里过年,就特别羡慕。见到熟悉的人,总爱问;“今年在哪儿过年?”

得到的答案总是回老家。就想,我们也找个老家的亲戚去过年吧,在这儿没意思。可想想两边的父母都在身边,又怎好跑到亲戚家去呢,回老家过年的感觉就只有久久回味了。老家已经不在了,老人都搬到了身边,想找个老家过年当然只是说笑的。再近的距离也是距离,再短的团聚也是团聚,能陪着老人过年,回想老家的年味也是乐事。妹妹现在回来也方便了,四个小时能到。

妹妹就说,两年回一次吧。她婆婆通情达理,每年腊月二十七就早早团了年,催他们回来。母亲还是习惯每年腊月初就打电话,不过不是问几时回,而是问回不回。妹妹一边说不一定,一边又在问侄儿穿多大号的衣服合适。想来总是想回的,因为老家的年味醇厚,老家的情味温暖。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编者按:春节时刻,大家都赶在回家的路上,下面我们来看看《回老家》这个故事吧!

记得每年快要到春节时候,总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那个曾经养育我长大的小村庄,今年也不例外。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就起床,去赶回老家的中巴车,也是唯一辆从华西村到到西吉县城的中巴车了(如果错过了,只能辗转倒车到银川南门汽车站坐到西吉县城的车,这样浪费太浪费时间,也许你们不知道,西吉县城没有直达我们村的班车,只有到庙山的班车,从庙山走到我王咀,至少要走两个小时的路)。

看着沿途的新农村,再想想我的老家,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一样……。

11:30,终于到了西吉县,远远的望着西吉二中,那么近,却又那么远,那就是曾经上了三年的高中吗?如今怎么成了一小?什么时候成了一小?那我原来的二中呢?搬到哪去了?那些年给我代过课的老师还在吗?心里满满的都是疑问。

在车站附近匆匆忙忙的吃了期待已久的西吉麻辣烫,阿姨端上烫好菜,再端上一碗芝麻酱,配点辣油泼辣子,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啦。吃着还是以前的那个味,就连清汤都是那么香,比自己在任何地方吃过的都香。

吃饭午饭,终于坐上了回庙山的班车了,车还是那辆车,只是比以前破旧了许多。咣咣铛铛17:10到了庙山,我们该下车了,却还没到家,正愁着怎么回家,碰上村里的三轮车,终于可以坐着三轮车回家了,终于不用走路了。在这样的寒冬腊月,能碰见三轮车已是万幸。

一路颠簸终于于19:20到了老家,夜幕降临了,村里显得格外安静,但可以看出,我的老家依然是土墙,土院子,到处都是土窑,只是没有住人的土窑都塌了。也许是移民搬迁导致村里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吧!碰见村里的李家妈,寒暄了两句就匆忙回家了。

到家了,看着炕头,再也没有爷爷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爷爷说:“回来了么,我的女娃”?是啊!再也听不到了,看着爷爷的遗像,心里说不出话来。因为晕车,一点也不想尝五爸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肉菜了,喝了点白开水就早早睡了,睡在热炕上,放松极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看着玻璃上窗花都是那么亲切。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玻璃上的窗花像什么,来年就能丰收什么?我仔细端详着,狠不得亲吻一下这窗花。心想,这是像麦穗吗?希望如此吧!

吃过早饭,便从上庄走到下庄(我们一直都叫庄里),从下庄走到上庄,溜达了一圈,却稀稀拉拉没碰见几个人,以前那么热闹,如今却无事人非。

傍晚跟随着叔父们到爷爷的坟前送纸烧香,祈求远在天堂的爷爷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随着大人们走亲戚。随时拍些照片,以便想念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很快到了回城的时候,看着渐行渐远的庄子,心里五味杂陈,想要快点离开,却又害怕离开。虽然这个村庄一年比一年破旧,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可毕竟是我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我就是农村娃,生生世世都是农村娃。城里是农村人奋斗的地方,,农村是城里人最牵挂的地方。

如此一别,不知再一次回老家又是什么时候?愿家乡一切安好。

作者|王变宁。

公众号|甘宁界。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农历新年指中国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传统上称为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岁首、正旦,现在一般称为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过年、度岁、庆新岁;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新年的主要节日。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废除传统农历(阴历,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日本阴历天保暦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暦,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现时除了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之外,蒙古、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完毕为止。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昨天是除夕,俗话说,就是已经过年喽!早上,天好象还没亮,朦胧一片,就听奶奶爷爷在那嘀咕,把我都吵醒了,被逼无奈,害的`我不得不从温暖,舒服的被窝里爬出来,因为我只要一醒就再也不能入睡了,也不知道怎么有这个习惯,我哆哆嗦嗦的...

每年的春节,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准备好了一切,等待空中第一束焰火亮起。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边吃晚饭边听与过年有关的歌曲,然后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你是快乐的天使降落人间,给我带来快乐和美好的祝愿,谢谢你,朋友,我也要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福你元旦快乐,幸福永远!朝阳是新生的力量,督促奋斗的人前进;初恋是懵懂的情愫,牵绊相爱的人心上;元旦是新年的伊...

“咻、咻咻、咻咻、咻”只见妈妈爸爸的手在手机屏幕上上下跳动,对!正是支付宝“集五福”的活动。那我在干什么呢?我在下载支付宝。支付宝下载好后我便打开支付宝在右上角的位置按了咻一咻,刚进去就看到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分别集齐...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徐州的外婆家过的。大年初一的早晨,我推开外婆家的大门,只见场院里满地都是爆竹碎屑、红纸屑,大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上联是“富贵门庭生百福”,下联是“平安宝地纳千祥”,横幅是“吉祥如意”。

过年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起床了。今年我是在乡下老家过年的,在那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红红的大灯笼,门上贴着对联,喜气洋洋,爷爷家的大门上张贴着一幅年画,上面分别写着猴年吉祥,虎虎生威,吃过早饭,我们举行了乡下特有的谢年...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过年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过年发红包无疑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了。看着一个个好看的红包,我们真是大丰收了。大年了三十一早,我们大家早早地来到了二娘家,等待发红包的时刻。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今天,我们终于回老家过鼠年了!

阳光明媚,云淡风轻,高速路夹在山两边,沿途一路风景秀丽,崇山峻岭迤逦多姿,树木挺拔耸立在山边,有的像撑开的绿伞,有的像高耸的宝塔,还有的像威武的士兵,远远望去,我就像走进了奇妙的世界,一路高歌向前。

时间倏忽而过,正午在禅城出发,日落才至我们回到久违的老家——古称龚州。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三岁之前是婆婆公公把我带大,这里有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每次回来,我就像放飞的小鸟,楼上楼下串来串去,接着就跑到门口向许久不见的邻居老爷爷老奶奶问好,他们看到我也是面慈和蔼问我好多东西,一下子我还真有点应接不暇,幸好有漫长的寒假,我也不急不慢地回答他们。问候了爷爷奶奶,剩下的时间当然是寻找我的玩伴,一年不见,他们长高了,越来越挺拔,面相长开了,有点不像上次见面的样子,时间过得真快,不过却带不走我们之间的友情,才一会儿时间我们又一起嘻嘻哈哈在街道上跑来跑去。家门口的两块花岗岩石头墩子仍然像门神一样,伫立在门口边角,一动不动,一年四季,不怕风吹雨打,死心塌地地守护着婆婆的家。四楼妈妈房间玻璃柜的玩具琳琅满目,我直接坐在地板上,幼时的记忆不请自来,玩具被我一样一样地拿出来,根据以前妈妈教我的方法叠和组装,才一会儿的功夫,房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造型,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小人国,有的像公主屋,妈妈的玩具柜就是一座儿童珍贵的宝藏。

第一天回到老家的假期,我看到许许多多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房子,熟悉的人群,熟悉的玩伴,熟悉的玩具,我开始爱上了这愉快又漫长的春节寒假。

期待接下来的时间既可以轻松地完成作业,又可以继续快乐地玩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家的故事作文

我家的生活很平分,但很馨,很美好,有时快乐,有时伤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家庭生活还是一样美好的。

我家的生活很平分,但很馨,很美好,有时快乐,有时伤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家庭生活还是一样美好的。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生活中都会发生个各种各样的事情。可我也不例外,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它让我懂得了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道理。

这件事发生在过节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不但穿得好,玩得痛快,而且还能收到很多压岁钱,去年我一下子就收到了1500多元压岁钱,我拿着压岁钱,心里特别高兴,婆婆走过来对我说:“羽佳,以前的压岁钱都由爸爸妈妈替你保管,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今年的钱就由你来管了,”听了这话,我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因为我有了属于自己的钱了。

我拿着钱,心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怎末才能把这钱花得有意义呢?我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都很辛苦,爸爸离乡背井的为家里挣钱;妈妈每天为我们洗衣服,做饭,做家务,每当我想起这个,花钱就要更仔细了。新学期又要开始,我要用这钱买本子,买书,有时学校收费用自己出,或者订书报;或者卖礼物送给同学;或者……除了这些,我决不乱花一分钱。

我觉得这样做,不但可以从小学会勤俭节约,而钱还可以使我们学会管理,学会生活,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快的才成熟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1-28 时间的真谛大全(21篇)
    作文是对生活、社会、自然等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后,进行文字表达的过程。阅读优秀作文范文能够启发我们更多的写作思考和创作灵感。发烧在家里休息的时候,我一直坐在床上,
  • 11-28 地理老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工作进行梳理和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
  • 11-28 案外人劳动仲裁执行异议申请书(实用13篇)
    申请书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合法渠道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接下来是一份详尽的劳动仲裁申请书,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模板。原告:林xx,男,1xxx年10月1
  • 11-28 透析室护士年度总结(模板17篇)
    如今已步入新的一年,总结过去的一年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五天的岗前培训
  • 11-28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模板16篇)
    所谓理想就是心中那个永远闪耀的火花,它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下面是一些激励人心的实现理想的名言和格言,让我们一起来汲取力量。今天,我有幸得到了一本《少年向上,真善
  • 11-28 选择的背后是温暖大全(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内容连贯、观点正确、结构严谨的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十几岁的少年,
  • 11-28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初一(实用20篇)
    优秀作文需要在语言运用上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歧义和错误,让读者沉浸其中。下面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11-28 导购个人工作计划(优质18篇)
    工作计划书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工作内容,更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激励。工作计划书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困境,提高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11-28 品质工作述职报告(精选20篇)
    运用述职报告的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成就。这些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通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技巧和结构。
  • 11-28 鲤鱼跳龙门读后感(优质19篇)
    写读后感是一种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过程,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