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情人读后感(专业17篇)

情人读后感(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7 13:21:05 作者:笔舞情人读后感(专业1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书中人物、情节、主题等的理解和记忆。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集锦,希望能激发你的写作灵感。

情人读后感

有一天,转述往事,我不知能否写出“在湄公河上,西贡的落日…声浪打在百叶窗上…潮水拍来,又远去…”

《情人》,无望的爱。

“渡河,渡河,到灯塔去…”

站在阳台上,穿着睡衣,这个春节阳光很好。是清晨,眯着眼看杂志。公鸡打鸣,远山灰绿,温暖的早春,乡下,北半球…无所事事的几日,无聊像风一般穿过空阔的院子。

很多个日子就这般过去。在这个星球上无数无聊的脸,没有意义的呐喊与声音。

只有往事是鲜活的。“那年,在湄公河上…”

走在夜间下晚自习的人流里,一直在等,有草木香气的春天和夏天,夹着书,一直在追随的影子。

黑暗的太阳,昏黄柔亮的月光。月光,仁慈的月光…。

“再也没有顾忌了,如今,他们都已去世,不用再有顾忌了,在这本书里…”杜拉斯说。

德国作家的《thedeathinvenise》。

附:重温小说《情人》有感,模仿杜拉斯的笔调,文章三百字,除自己外恐无人能知其隐意。能感受到其情绪基调即可:

用了一个下午看了杜拉斯的《情人》,看的不是很明白,或者说对里面的`场景感到有点转换不过来。也许,我真的还没适应国外的文学,或者说,还没入门。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挪威的森林》再到这个自传性质的小说,等等这些外国名著,我始终都没搞清楚这些小说的主题,他们要表达的感情到底是什么。

以前是不看小说的,因为每次都只看几页,就没信心看下去了,就像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借来看,没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过段时间又觉得还是应该看完的,再借来,还是不能“一气呵成”,借来还去,折腾了几个轮回才勉强看完!

我是一只被自己囚禁的鸟,不知道要怎么飞,才是最好的,所以一直安于沿。

着那条斜坡一路滑下,而现在,想飞却又不敢了,因为惯性?太懒惰?

终于明白我的痛苦,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却生活在一个过于单调的环境里。

《情人》读后感

在缅甸出生,穷苦白人家庭的15岁女孩与中国富豪青年之间相爱,却由于青年父亲的反对最终无法在一起,女孩离开缅甸回到法国,男青年走进被包办的婚姻。

故事主线很简单,但作者采用了大量场景式的描写以及人物内心状态和情绪的描写,将这些场景串联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写法很特殊,但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不是很好,故事中人物没有名字,只有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有时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不知道此事他是谁她又指的是谁,另一方面碎片化的场景,导致故事情节不连贯,需要读者自己去拼装。

由此书的这种写法想到了王小波的小说,似乎也只是借鉴了这种自由的写作风格,但小波的书更加幽默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读起来比较愉快而且故事性也要强一些。总之,《情人》这本书要读完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文档为doc格式。

《情人》读后感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1921年她父亲去世。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在杜拉斯看来,爱情就像空气,只要活着就不可或缺。当然,把爱情看的像生命般重要的人,肉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就像我们说的那样:零落的可以是花,却绝不是春天。苍凉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欲念和泪水,是灵魂的嗜杀,她是一个唯美的爱情追随者,可以抛弃世俗,但世俗决不饶恕她。故事一步一步的进行着,男人、女人、黑夜、痛苦的压抑着彼此,以致心灵的共振。没有对与不对,两个孤独的人,相依着舔舐悲伤的味道,夹杂着空气中的热浪。原来,爱,是两个人相互取暖,露骨却真纯。我其实是不怎那么喜欢看外国文学的,经常听说的那些作家如萨特、乔伊斯、海明威等,因为图书感中摆放的作品集太繁大而不敢动手。这样就很难将《情人》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作比较,唯一想得到的就是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同样是灰色的基调,不过,芥川龙之介透露出的是某中阴郁的气质如《海市蜃楼》中“可是我对那人的脸一点兴趣也没有。正因为这样反而感到可怕。觉得在我们的思想意识的界限之外还存在着各种东西似的……好比是点上火柴就能看见可种东西一样吧。”

《情人》读后感范文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仅仅几句话的开端就把我吸引住了,不太喜欢看外国的作品,因为翻译者已经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作者原来的情感改变。而《情人》的开端被杜拉斯寥寥几语诠释的深厚而浓烈。

自此喜欢情人,喜欢杜拉斯。

《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浓厚的自传色彩,不同凡响的爱情叙述,使杜拉斯成为当代法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小说《情人》以一个法国少女与中国少爷在越南西贡偶遇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它通篇渲染了一种疯狂而悲绝的爱情,蕴藏了生命最大的激情。她在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生活与艺术交织的空间,领略着异国情调,承受着生命中最沉重、最美好的压抑……在充满黑色的情绪流淌中,最为重要的是她突然就唤醒了你的记忆,往昔的一切如花朵在脑海里开放出绚丽的姿容。这里记录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的经历,特别是在黑夜降临的时候,我们正在沉睡,这种经历就像无声的音乐,覆盖了我们赤裸而美好的肉体,在心灵的底层静静地睡着。我们以自己苍白的经历,去呼应着来自《情人》里“冻结在那冰块里面”的救援之声。

们全家人,去上高级餐馆,去逛夜总会,满足我们可悲的虚荣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怪异扭曲的家庭中,纯朴、刚强却被世人欺骗,最终绝望的母亲;残暴丑陋、恶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他们虽然瞧不起我的中国情人,极力反对他,却无耻地以我的肉体作交易,满足他们的金钱欲望。我的爱,从做童妓的时候就被人偷走了。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幽会,尽情地满足情感和欲望的需要。

但这段感情终究还是一段感伤绝望的爱情。我不能战胜肤色和民族的偏见,不得不离开印度支那,回巴黎定居。他也挣脱不了几千年封礼教的羁绊,不得不尊从父母之命,与一位素未谋面的中国姑娘结婚了。

杜拉斯在道德上是反对派,在既定的社会规则安排之外去占卜自己的命运,不仅是行动上的,不是被迫的,而是毫不费力地抛除道德的心灵枷锁,以自主的思考自决地审视内在的欲求,采取自觉的行动。从个人生命欲求的角度发现现实思想规则、行为规则的冲突。深刻的角色特征成为小说突破文本局限唤起广泛反应的内在要素。

《情人》中叙述者“我”与其类同幻象的相互认同,及在其它作品中的不断认同,构造出社会背景中的道德张力:“这位夫人和这个戴平顶帽的少女都以同样的差异同当地人划分开。她们两个人都是被隔离出来的,孤立的。是两位孤立失群的后妃。她们的不幸失宠,咎由自取。她们两人都因自身肉体所富有的本能而身败名裂。她们的肉体经受所爱的人爱抚,让他们的口唇吻过,可以为之而死的死也就是那种没有爱情的情人的神秘不可知的死。问题就在这里,就在这种希求一死的心绪。”(王道乾译)异样的道德意识产生于这样的道德环境,只要这样的道德环境还在带来痛苦,文本中另类的道德便有它存在的意义。

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象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思考?回忆?否定的道德曾经预示了爱情的不可能性,可真切的爱的感觉将预示新的道德的可能性,作者用道德心理将自我与社会联结起来。抛弃道德的庇护是为了抨击社会中的虚伪,抗争一种压抑人的伪善。观照了道德主体与道德环境,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中体现的道德心理的意蕴。

战争,它们设定一套道德凌驾在真情实感之中,有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坚持自己的真情实感,它们的真诚意味着对道德的重新设定。从人的需求、人的尊严的角度来设定道德,还是从社会、从政府的角度来设定道德,这是产生冲突的症结所在,这里可以自然地引出是人具有终极的意义还是道德具有终极的意义的问题。我想,杜拉斯一定是同意前者,并且将悲剧之美赋予那些与主流道德不合的人物,以历史性的追求来展示对道德的另外一种理解。审视社会以及形成社会的文化。杜拉斯的小说中,社会作为与个体保持距离的背景,只是一些流淌不已的概念,从不表明自己的独特之处,外界之物都是历史地存在,象时间一样不能区分,不可阻挡。

情人读后感

尽管心中有千般不愿,我最终无法否认,《情人》正如它的包装,是一本“穿越”形式的“言情小说”。

可这是一本怎样的“言情小说”啊!当我还年轻的时候,也以为爱情就是琼瑶,席绢,就是杨过与小龙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男女主人公历尽磨难终于彼此牵手,开始幸福的生活,或者死。

又是怎样一种“穿越”呢?当随处可见纯情少女落入古代,全知全能呼风唤雨,顺手推倒个把心仪的英雄,谁也不会觉得把推倒的对象替换成“诸葛亮”就会更了不起吧。

游尘和诸葛亮。他们没有历尽艰辛只为和对方在一起。事实上,她以玄幻的方式直接空降到诸葛亮的身边,并迅速和他产生了“暧昧”--容我称其为爱情,总之一切顺利得不像小说。目标若是成为诸葛亮的妻妾,开始幸福的生活,这故事很快就可以结束啦。

可它才刚刚开始--原来爱情,只是这个故事的起因。那后来呢?

大汉丞相诸葛亮,却不是一个谈情说爱的人。再后来他们都老了,皱纹爬满他们的面孔。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她分明知道完整的历史,却终究无从改变一丝一毫。再后来他们都死了,他留下了名字,她没有。

因为太真实,所以太多情。哪怕对言情小说麻木,哪怕旧版《情人》已看过多次,我相信你仍然会被新版《情人》深深打动。你会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个世界,和游尘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爱,以及最重要的:一起作为。你会深深地感到:即使是英雄辈出,精彩纷呈的三国乱世,也遮掩不了这一段真实如璞玉的爱情,它散播着最美也最久远的光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情人》读后感

当你老了,皮肉在与地心引力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岁月撕碎了你曾经娇美的面庞,那些爱你青春欢畅时辰的人不再围转在你身边,那么,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而这爱,不会随时间的消失而消逝。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在沙漏的流泻中,在行往目的地的路途中,在冬日的枯桠的缝隙中,不缓不急的穿过。诚然,他是如此的从容不迫,从容不迫到我们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于是忽然地翻开日历,发现圣诞即将来临。一年两年,就是这样匆匆过去。前些日子看朋友的相册,一页页地翻,从17到20岁,一岁不落,看到那些曾经稚气未褪的面庞,在一两年之后,已有了变化,成熟稳重渐渐匿于举手投足之中。我蓦地感到有些恐怖。岁月在脸上刻下一道一道衰老的痕迹,像一个冷面的杀手,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引向死亡。

杜拉斯仿佛并不具备完整叙事的能力。《情人》更像是她一个人的喃喃呓语,文字支离破碎,仅仅作为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平静流淌的文字下汹涌的情感猛烈地冲撞。那个白人少女受到的无可释放的家庭压抑,中国男人本性的怯懦,都从对方那里获得了弥补。白人少女,从头到尾都不曾说出那个中国男人的名字,而电话那头的那个人却告诉她“他会爱她爱到他死。”不得不爱,不能不爱,白人少女的出现之于中国男人,恰似枯冷无光的冬日里的盛夏,将他身体内所有冬眠着的情感释放出来,爱已经深入骨髓,随血液在身体内滚动,生命不死,爱情不死,即便身边是珠翠满头金玉满身的温顺妻子,那个身影却一直一直横陈在他的眼前。一两年的相处时光已把从此以后的人生格调一一描绘下,故此,中国男人的爱是不死的。

这是一个老人在耄耋之年的回忆。那些被酒精,任性的生活充斥着的年少,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被零零碎碎地从回忆里捡拾出来,锋利的,如刀般。

生命势必屈服于时间。而唯有那些真切的情感会一直存在。

我们企求且期待着白首不相离,就算朝如青丝暮成雪,也可坦然。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或许因为如此,张爱玲才恐慌的宣言“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把所有所有,想吃的,想穿的,想用的,吃尽,穿尽,用尽,如果注定要老去,那么也要漂亮从容地老去。

因为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而唯有迟钝的人们,在失去青春之后才叹道“岁月忽已晚”。

《情人》读后感

戴?赫?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

劳伦斯生于1885年。父亲是矿工,缺少教育;母亲出身上流社会,有良好的修养。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他们经常吵吵闹闹。但这种差异使劳伦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从母亲那里至高无上的关怀。也许是母亲过分溺爱,劳伦斯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们相互爱着,几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样的爱,同时又是母亲与儿子的爱。我们俩就像一个人,彼此那样敏感,我们之间不要语言。这挺可怕,弄得我有些方面不正常。”

劳伦斯是最富想象力的作家,他如不过早地逝世,肯定会有更惊世的作品问世。

书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雷尔和格特鲁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对丈夫失望的妻子遂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她钟爱的长子威廉不幸早夭,随之对次子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而保罗的两个女朋友却有不同的爱情观,让他无所适从。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至于保罗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结尾正反映了劳伦斯同样迷惘的心态:他所探索的两性之间的相处,进而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

《情人》读后感

本书讲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小说中自始至终涌动的情感力量甚至超越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部小说是一本震动过巴黎的书,一本震动过世界的书。是属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缠绵悱恻的书。

故事开篇:"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在风尘的岁月长河里,杜拉斯回眸自己年轻时的恋情,无限的沧桑尽在其中。往事在七十年在时光隧道里,既清晰又朦胧,那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一场孤独绝望的爱,一场令人痴迷、令人心醉的爱,那是一个少女的初恋。

这并非杜拉斯所写的《情人》,而是杜拉斯晚年的小情人所写的回忆杜拉斯的。他们的年龄相差很远,但爱却很深很浓。

杨·安德烈亚——杜拉斯生命中最后的也是陪伴她最久的的一个年轻情人。

晚年的杜拉斯酗酒很厉害,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是杨让她远离了酒精的侵袭,恢复写作的能力。据说,杜拉斯去世后,杨也随之悄然失踪,仿佛一根飘逝的苇草,与杜拉斯演绎完一场堪称“经典”的爱情之后,他的生命的热度也随之消失。

《情人》读后感

经过几个晚上睡前的“挑灯夜读”,终于把这本小说看完了,看的过程我的心情是很压抑,压抑的原因很多,主人公保罗与米丽安的情感是令人困惑的,同时他与母亲的情感更是诡异和热烈又压抑。看到后面就越明显,保罗恋母情结很严重,同时他也不愿意承认,他的情感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而受到压抑。这也导致保罗的爱情观是混乱的,摇摆不定的,扭曲的,困惑的。我是痛恨保罗的,痛恨他对爱情的摇摆不定,痛恨他对爱情的不负责任。同时我又是同情他的,他的恋母情结一方面也是他母亲造成的,他母亲对他的过分溺爱,以及他父亲对他的冷漠,造成了他从小缺乏父爱,缺少关爱,而他母亲对他的爱又是那么过分和自私的,他母亲婚姻的失败,促使她把她所以的希望都寄托在她儿子身上,加上保罗哥哥威廉的病死,他母亲把所以的爱和活者的希望都倾注到保罗的身上了。

这样过分的溺爱本身就是不对的,加上对于保罗这样极度敏感又缺爱的小孩,任何一个女人对他的关爱都会让他最后变成一种依赖。保罗的悲剧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任何一个人童年的经历都会影响到他成年的后的很多方方面面的。

《情人》读后感

很多读后感喜欢把《情人》开篇的一段文字当成自己读后感的开头,王小波说那个开头:无限沧桑尽在其中。

去书店买《情人》回家看,也的确是受王小波的鼓动。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提到了一种阅读方式:他用查良铮(穆旦)翻译的青铜骑士做例子,告诉我们文字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读的。好的文字,应该像黄钟大吕一样琅琅上口。于是在看完他的杂文集后,我也要买来《情人》好好读读,毕竟最优秀的作者在搞翻译。

我很乐意享受个人世界,我读《情人》的时候是个晚上。那天晚上我在超市买了卤菜,在小区的菜市场买了小南瓜,我特地煮了小米粥——近几日的忙碌,胃有点不舒服。

我开了电视,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人在吃饭后就悲恸不已。

我冲了杯普洱,苦。

“一个年轻人的青春是美的,一个老人的苍老同样是美的。”我明白那个道理。不过我还是被吸引了。杜拉斯的文字晦涩,深奥,却拥有一股神气的力量使我无法中途放弃。可以是对爱情的向往,解读,可以是对悲惨命运的挣脱,然而那些字背后,自己感觉到的却是无尽的绝望。这样的情绪,一丝丝、一缕缕、从眼皮流淌出来,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将我缠绕其中,无法脱身。

真是那样。于是普洱茶在午夜12点后更苦。

我还是继续翻着,几页几页的断章。和文章的主题无关,和爱情无关,和命运无关。但杜拉斯还是写着。我知道那是她的手法,和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幕布一盖,换了个场景,但依旧是一部电影。这个倒让我想起了王家卫,我喜欢王家卫的电影,因此我也理解了《情人》中的这个手法。手法相似,不存在模仿和抄袭,正如一套好的相机,庸着可以去拥有它,卓越的摄影师也可以拥有它一样。诚然,杜拉斯和王家卫都是优秀的。

cctv-4里曾播放过湄公河。旧照片的颜色。在湄公河的渡船上,西贡的街道上。女孩遇见了那个来自中国北方的男人。杜拉斯叙述的角度很奇特,她的文字很有力量,和刀差不多,她把《情人》约会的每个场景都刻在你脑袋里,你能从文字里看到那些场景,堤岸,中国餐馆,小汽车,寄宿学校,小木屋等等。看《情人》,你仿佛会觉得自己就是主人公,忽然你又变成了观众,忽然你又什么都不是了。

《情人》在那些文字之后开始了情感。在老式的有轨电车上,在喧闹的洒吧里,在海边的小木屋中。《情人》继续他们的情感,他们享受性爱的欢娱,他们享受两人一世界的欢娱。暧昧的气息,跌宕的少女情节。忽然一切嘎然停止,剩下的只有无边无尽的绝望和孤寂,就像经历了一场盛宴,到头来依然孤单一人。

一场感情从开始便充满了绝望。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它会绝处逢生。只是杜拉斯让它死亡了。小说毕竟还是小说,奇迹总是奇迹。如果能奇迹也能自然发展,它就不是奇迹了。可以理解一个把爱情当作救命稻草的少女,渴望用爱情来拯救绝望的生活,她在底层不断挣扎,疯狂,然后依然失败,早已注定的失败。她其实看的到自己的失败,可她依旧朝失败走去,这个就是爱情。爱情无法永远,而分离可以。

女孩的有些事情是注定的。

时间带走了一切伤痛,然而温柔还是留在心里。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读后感

《情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8月1日),译者王道乾。本书讲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小说中自始至终涌动的情感力量甚至超越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部小说是一本震动过巴黎的书,一本震动过世界的书。是属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缠绵悱恻的书。

故事开篇:"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在风尘的岁月长河里,杜拉斯回眸自己年轻时的恋情,无限的沧桑尽在其中。往事在七十年在时光隧道里,既清晰又朦胧,那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一场孤独绝望的爱,一场令人痴迷、令人心醉的爱,那是一个少女的初恋。

这并非杜拉斯所写的《情人》,而是杜拉斯晚年的小情人所写的回忆杜拉斯的。他们的年龄相差很远,但爱却很深很浓。

杨·安德烈亚——杜拉斯生命中最后的也是陪伴她最久的的一个年轻情人。

晚年的杜拉斯酗酒很厉害,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是杨让她远离了酒精的侵袭,恢复写作的能力。据说,杜拉斯去世后,杨也随之悄然失踪,仿佛一根飘逝的苇草,与杜拉斯演绎完一场堪称“经典”的爱情之后,他的生命的热度也随之消失。

《情人》读后感字

最近好几位网友不约而同的谈到了法国作家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他们的观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关于这部小说的文字和节奏的美的。

我想起几位网友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还有作家王小波曾经对这部小说的评论,都很有意思,不能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力,他们说出了一些以前我没有意识到,没有注意到的,关于这部小说的特色。

一位网友说,“觉得这部小说最好的是那种节奏,徐徐道来,水波不兴的节奏,但波澜暗涌,真切”。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他认为:“这篇小说的每一个段落都经过精心的安排:第一次读时,你会感到极大的震撼;但再带着挑剔的眼光重读几遍,就会发现没有一段的安排经不起推敲。

的确如此,小说的开篇就振聋发聩,一语惊人,然后在一种潺潺潺流水般的叙述中展开,似带着一种对过往的无限追悔和惆怅的口吻,婉转而出。以前曾经听一个男生说起他记得的电影《教父》里的一句台词,当时我听到以后大吃一惊,我觉得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我怎么从来没有注意到这句台词呢?应该说,这部电影对于这位男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他对影片里的细节和感受也远远比我深刻,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感受力和与之匹配的事物相遇时的结果吧。

如果说电影《教父》是一部关于男人和家庭的电影,那么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就是女性对于人生和爱情的追忆了。男性和女性对于同一样事物的观点和视角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由于自身的经历,性格和理解的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

几年前我读《情人》这部小说的时候,更感兴趣的是故事本身,只是觉得小说的叙述很吸引人,小说开始的那句话几乎是整部小说的灵魂和精华所在:“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正是小说一开始这句震撼人心的话,让人不由跟着读了下去,我当时还没有精力去注意小说的结构和文字,只是觉得故事很流畅,但又充满悲伤,我并不能确定我都读懂了,因为这篇小说里女孩和中国情人的篇幅并不是很多,我对文章里提到的两个女人,贝蒂.费尔南戴斯的篇幅感到疑惑不解,但我知道,小说不仅仅写得是法国少女和中国情人的故事,而是关于青春,生与死,关于人生的有些悲怆的故事。

不论读过多少次,我都会被小说开始的这段话深深的震撼到。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呢?一个老妇人不紧不慢的叙述着一个充满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这故事看似平淡,却又是惊涛骇浪般的揪人心魄,只因这波澜多在无形的内心和时间的长河中。

但是,为什么要让一个男人而不是女人来说这句话呢?几年前曾经写过小说和电影的读后感,一位直男网友留下了这样的话:“每个女人都生活在谎言里,特别是那些不漂亮的女人,她们要欺骗的,而且理直气壮的说,骗我吧,我会舒服,杜拉斯的这段话,没有男人会这样,除非他有病,一个四十岁的女人竟没有她二十岁时漂亮,这是胡扯,然而女人特喜欢男人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就象自恋的女人一定要把照片帖在博上,因为,很少有人真正夸她漂亮”。

“你知道她为什么伤感的这么说吗,就是因为,呵呵,因为她太渴望人对她这么说了,因为没有男的会这么说”。

我记得看到这样的留言的时候,我既感到好气又感到有些好笑。这位直男直言不讳认为这句话是虚假的,男人是不会认为四十岁的女人比二十岁的时候美的,这不过是作者,一位不怎么漂亮的女人的自欺欺人罢了。

不否认,和二十岁的女性的青春美比起来,四十岁是不再年轻了,如果只用年龄去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爱未免太荒唐了。联想到现在的两性关系,有些论调是什么男人都喜欢年轻的女孩,什么某某明星的太太变胖,明星不离不弃,我觉得非常可笑。

还有说什么对方变胖变丑不离不弃的,如果自己的母亲变胖变丑就不爱自己的母亲了吗?真正的爱会因为年龄,胖瘦和美丑改变吗?爱不需要理由,不爱却有很多借口。所以,无论借口是什么,无非是没有爱而已,其实与对方的年龄无关。

记得有些文章里提到胡适与夫人如何恩爱,胡适不嫌弃夫人不识字,胡适本人曾经说过,没有什么嫌弃不嫌弃,就是很自然的爱。因为爱,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感恩戴德,没有那么多的世俗偏见,都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

其实,这篇小说中的情人不仅仅是白人少女和中国富家公子,还包括了女儿和母亲的母女情,妹妹对最小的哥哥的爱。情人在小说里不是一个侠义的概念,而是一个宽泛的涵义。重读小说,才读懂了小说里的主人公其实不是法国少女,而是拖着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贫穷和绝望中挣扎,为此他们对贫穷绝口不提,母亲对大儿子畸形的溺爱,由于丧夫而把自己的歉疚和爱寄托在大儿子身上,两个小的被大儿子欺负,这一切都是因贫穷造成的苦难。孩子们为母亲的遭遇而痛苦,对此他们憎恨自己,憎恨一切。

小说讲述了很多女性的不同命运,在湄公河上做情人被抛弃的女人,在巴黎旅居的美国女人,还有带着沧桑的贝蒂.费尔南戴斯,她们是主人公和母亲的另一种存在,她们的共同点是漂泊在异乡的外国人。

母亲一直为她的孩子的命运担心,甚至在晚年为了给孩子留下财产,带着极大的不安全感在古堡里养了几只羊,我想象着一个老太太晚上睡觉,床前围着几只绵羊的荒诞画面,既可笑又凄凉。这就是作者不厌其烦的描述的疯狂的活着的母亲,她一生和命运做着搏斗,从丈夫过世,被欺骗买了不能耕种的荒地,在不断的绝境中挣扎的女性。从母亲的身上,可以理解了那“饱经摧残的容颜”,那是一种饱经风霜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上的美。

《情人》读后感

2020年8月28日,读完了法国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传世名著《情人》英文版。

纯粹因为王小波,兴致勃勃去借了《情人》来看,读的还是和法语更接近的英文版。

刚开始拜读,觉得很新鲜,这种回忆、现实穿插、跳跃的蒙太奇手法让我觉得无比刺激,没见过有人这么写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觉得不对劲了,我不知道杜拉斯要表达什么,是十几岁的白人少女和一个中国男人的短暂爱情故事?是20世纪40年代越南在法国殖民下的悲惨生活?是法国这些底层白人殖民者在日本占领越南后的挣扎求生?是主人公家庭的扭曲和破碎?是死亡?感觉作者就是一神经病叨逼叨一些记忆碎片,但是她到底要说什么,我不知道。这就让人很抓狂,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短篇小说,甚至不能称得上是小说的作品会被那么多人追捧。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在我三观、知识结构日臻完善的三十岁看这部书,就只能味同嚼蜡,既不能让我沉迷于她阴郁神经质的气质,也不能在人生、世界真相上给我什么启迪。如果非要总结几点,那就是:1.千万别让别的国家给你殖民了,不然你就很惨。2.原来西方国家也有这么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家庭存在,别妄自菲薄我天朝了。3.十几岁的女孩子需要很好的家庭和学校引导,不然就会失足。

最后,在我看来,把战争、殖民、跨种族恋情这些噱头抛开,这就是一个妥妥的家庭教育悲剧:一个强势的、重男轻女的寡妇,一个赌博抽鸦片的哥哥,一个青春期的整天要反抗要自由的无知少女,再加一个啃老的中国高富帅,就这么几个loser的故事。

《情人》读后感

接连读了几本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刚被推荐看《情人》时候,内心是拒绝的。想继续进入东野描绘的推理世界,简单的笔触藏着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感悟。东野圭吾用轻描淡写的文字叙述着杀人事件的前因后果,期间还穿插着一些些生活哲学,给人的感觉真的很棒,不知不觉就沦陷了。

而渡边淳一的《情人》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文风,阅读前往往有个习惯,在看书介的时候心中就在给这本书定了一个基调,不外是男女间的那些事儿,没什么新意。

渡边淳一笔下的女主人公修子不单单存在于书中,其实她只是现今社会其中一类女性的缩影。28岁—35岁的单身女性越来越多,她们活跃在职场上,远离家人,独自生活,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单身的人想赶紧结婚来摆脱单身生活的孤独寂寞,可是结了婚的人却在抱怨着家庭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随着故事的发展,修子的心路历程完完全全的铺展开来,拥有体贴用心的情人时的愉悦,被异性求爱和关注时的自得,看着朋友结婚甜蜜幸福时的心酸羡慕,被情人的妻子发现自己存在时的惶恐不安,以及在选择婚姻还是自由时的纠结……仿佛身临其境!

《情人》读后感

《情人》其畅销之剧足可与《飘》相媲美。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在白发暮年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居然有力量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动人心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少有的奇迹。她在作品里所表现的那种伤痛,那种无助,那种绝望,那种爱到尽头的孤独,使人流涕,使人痴迷。那是一种无法理解但可提察的苍茫恒源的美丽,也是最能震撼读者心灵的核心所在。

一九八零年夏天,杜拉斯六十六岁的时候,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走进了她的人生,与她共同编织了她一生中最神奇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看完了这部小说我泪流满面,我被他们那种超俗的爱恋所感动。现在社会情人是一个贬义词,是说有家庭人的情人。而杜拉斯和她的情人都是无婚姻关系的单身男女,其实他们是一种事实婚姻吧。在我心里他们是真正的夫妻。一对男女可以超越年龄的约束和世俗的压力而生活到一方老死真让我感到情爱的伟大与神圣。现在的男人追求的是青春与美貌,寻找的是肉体的刺激与享受。杜拉斯的情人—扬·安德烈他所追求的是情、是杜拉斯灵魂的美、是杜拉斯的奇异的思想和超人的才华、是杜拉斯人格的魅力!

现在的女人追求的是男人的钱财、男人的权势利益,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享受。谁还会再为爱情去树立丰碑,坚守一块心中的乐园?男男女女活的好现实,非常现实的活着,平淡了就出去风风火火的玩一玩;家庭是家庭,恋爱是恋爱,分的清清楚楚,又有几人能把爱情进行到老,恪守到死?唯一与忠贞只是嘴边的一个遥远的童话。

亲爱的朋友,我为他们高歌!为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在天堂一样的幸福快乐,做神仙伴侣逍遥自在,享受爱的甜情蜜意.........

情人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写的一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情人 读后感:

说实话,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这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并没有看的太懂。

她写的这部小说,更向是内心的独白。

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的连接也很混乱,有些话说得更是不明白。

不过这些似乎也是她独有的特点。

就这点来说,其实我很赞同她。

文学就应该是绝对的内心化,个性化的。

不能写每一个字都想着读者会怎么看。

那是不对的。

应该是绝对的尊重自我。

若不那样,一味的满足读者,那会使文学向媚俗的文学堕落。

比如现在流行的许多网络小说。

完全是为了赢得读者群而写。

文字粗糙,语法杂乱。

当然,不能否认,那些作者的确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稿费——那也许是许多大文豪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

但是,那些小说并不能称其为文学,过不了多久就会湮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说这些,当然,不能排除有些酸葡萄心理。

我曾尝试过也那种很流行的小说,但是终究不能继续下去。

因为找不到写作的目的,只为了卖钱么?那很难作为我写作的动力。

所以,我愿一直当文学中的孔乙己。

说了这些废话,现在言归正传,就小说本身而谈谈感想。

上面说过了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个住在法国殖民地印度的十五岁的白人少女,‘我’的母亲是个小学的校长。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哥是个流氓无赖,赌博吸毒,并且偷家里的钱;而小哥哥则是个懦弱胆小的人,经常受到大哥哥的欺负,最后似乎(小说并没有说明死因)是被大哥哥害死了。

但是我们的母亲却最喜爱大哥哥,包容他的一切。

这一家是个很贫穷的家庭,遇到过很多的'不幸。

‘我’的父亲死了,我们买的土地是块盐碱地,并且经常受到海水的侵蚀。

浸泡在如此不幸之中的我,心理扭曲,但却极度渴望着爱,就是这样的‘我’命中注定,也是绝对会,在一艘渡船上遇了一个富有的中国少爷。

从此开始了充满了***的恋爱,但是这份爱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因为种族、贫富差距的原因,我们分开了,最后‘我’回到了法国,而那个少爷娶了家中定下的家乡抚顺的未婚妻。

故事的最后,是许多年之后了,‘我’收到中国少爷的信,信中说他最爱的一直是我。

小说虽然整体上感觉很杂乱,但是人物却塑造的很丰满,复杂的性格跃然纸上。

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言情小说中纯情的女主角,是个很真实的女孩。

因为贫穷、并且得不到爱使心理极度的扭曲变形。

十几岁的女孩子却是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

异常的现实,却充满了矛盾。

她很聪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知道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该怎么做。

她是个白人的女孩,在印度支那本来是高人一等的,但是却又是贫穷的,以致于她永远戴着可笑的男式的帽子,和有金条的;凉鞋。

她渴望摆脱这些。

就在这时,机遇来了。

那个男人,那个家里有漂亮蓝琉璃瓦屋顶的富有的中国男人来到她的身边。

当第一次见到那个男人的时候,她就知道那个男人要什么,像是一切都是注定,只是迫不得已的发生。

她只个小球,只能顺着已经规定好的轨道前进。

她同意了男人送她去学校,和男人坐着那辆黑色的汽车去了个陌生的房间,和那个男人从彼此的身体上得到慰藉。

最后和她永远的再见。

这一切她都是知道的。

当然,她并非只是为了钱,她爱了,但是她爱的只是爱情本身。

她渴望爱情,爱情来了,她就欣然接受,那个男人只是个附属品而已。

谁都可以的,只是遇到的是他而已,所以就在一起了。

分开,是一定的,她知道。

因为她是白人,他是富人。

不知道她有没有怨恨过,我想应该有吧。

小说里,‘我’很清楚的表达过我厌恶战争的情感。

那个女孩是不幸的,是的,也许她可能会是很天真的小姑娘。

她的不幸,放远了看,应该是战争很种族的歧视,贫富差距造成的。

她曾经说过,她是个充满***的女人,这一点在她很小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或许,这些也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谁不渴望着被爱呢?既然得不到爱,那么也只能从***上寻求些许的安慰,来欺骗自己。

另一个人物那个中国的少爷,也是个很成功的形象。

他也是很怯懦的一个人,没有担当。

听凭父亲的摆布,爱那个白人女孩却因父命不能娶她。

他也是个可怜人,除了钱他什么都没有。

他和那个女孩虽然截然不同,却又是如此的相似。

都渴望着爱人和被爱。

他反复的说他最爱的是那个白人的女孩,但是我却认为,他只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让他能撕开那密不透风的网,让他有些许的自由。

所以他疯狂的爱着那个女孩,抛弃礼教道德。

就算是一次也好,执起撒旦的魔杖毁灭世界上被公认为对的事情。

他想,他很想,但是他却怕。

怕得在船上搭讪白人少女时双手发抖,因为他是黄种人。

怕得在做完爱后,放声哭泣,因为他知道这是没有结果的爱。

对于这部小说,我的理解就只能到这里了。

这部小说总的来说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这部小说曾被拍成电影,是梁家辉和一个法国女明星演的。

梁家辉演的很好,将那个中国少爷心中的矛盾演绎得很完美,但是这部小说***成分太多,就算是看删节版还是很难接受,所以没有看完。

其实没必要这样的,虽然小说里也有写到这些,但只是以此为手段表达主人公的心理痛苦罢了。

这并不是一部猎奇***的小说。

最后还有一点,作为一个中国人看这部小说,心理其实是很复杂的。

那个中国少爷如此无能实在是让人面上无光。

并且不知作者是有心还是无意,她的一些话,我认为是侮辱了中国,污蔑了中国人。

这让人看着很是气愤。

《情人》读后感

看《情人》的起因是在微博看到一个博主对杜拉斯的评价:“男女之间,最纯粹的关系就是性关系。性、欲望,才是爱情的核心。

对这个爱情的定义太有同感了,就是别人精准地描述出了自己感受的那种惊喜的感觉。原话里亲密的欲望还打了括号表示不可描述的事情,我觉得是包括但不仅限于不可描述。幸福有一万种不同的存在,但是爱情这门玄学就可以这么纯粹。自我存在于这个世界,有且仅有过一次这种极致的体验,那是我对他的爱情,有点可怜但并不可惜的单方面,是不美好但是依然庆幸发生过的存在。总之很难得。但是没有这,也不妨碍我们谈恋爱吧,这概率如此之低,难道要孤独终老吗。在爱情发生之前,我以为班草学霸是爱情,以为对我好的不要不要是爱情,以为有钱还慷慨阔绰是爱情,我以为的也只是我以为,观点都是被驯化的,也是变化的。没有对错没有真理,你要如何,那就如何。扯得好远,说回到这本书,我真的看不懂,有个读者如此评价“一个专门写令人昏昏欲睡而且复杂得要命的书的作家。”我也真的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这本书还是这么有名气,存在即合理,也许还没到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过几年再来看,也许会发出哇的惊叹。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小班科学活动鱼儿你好教案大全(14篇)
    小班教案是小班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指导教学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范文,以实用性和系统性为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教学需
  • 11-27 暑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优质22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的评价和反思,也是展示个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读者读后感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
  • 11-27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教学计划可以提供给家长和学生参考,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学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提升自己的
  • 11-27 广州市二手买卖合同大全(19篇)
    买卖是人们经济交往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它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是一些关于买卖的实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1)买卖品名:(2)买卖数量:
  • 11-27 矿产买卖合同(专业17篇)
    买卖是人们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交换物品或服务来实现的。以下是一些买卖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买卖的本质和原则。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
  • 11-27 师说读书笔记(优质14篇)
    说起来,我大概有三四年没看过那些小说了,尤其是有关童年的。记得第一部接触的作品是丁丁的《小牲口》,里面所讲述的一切,都撼动人心,具体是怎样的,我也不细说了。回到
  • 11-27 建筑质量员年终总结(专业15篇)
    年终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寻找进一步提升的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 11-27 末个人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通过总结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改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回首20__年,在各
  • 11-27 五一劳动节放假的通知(实用22篇)
    学校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xx年节假日安排精神,现将我校20xx年“五一”放假安排通知如下:一、x月x日至x日放假,共x天。其中:x月x日(星期x)为法定
  • 11-27 六年级学读书心得(通用18篇)
    读书心得是读者与作者的一种对话方式,通过写出自己的心得,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进行交流和互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