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实用13篇)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7 12:57:09 作者:字海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实用13篇)

教案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教师的思路清晰和有针对性。下面是一些备受认可的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重点。

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说这种文体。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3.反复读文,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2.进一步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重难点分析:

l了解作者通过细致刻画外貌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

l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祥子的形象。

课前准备:查找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和《济南的冬天》。

教师导语: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格调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天,我们就再次跟随老舍先生之笔走进课文,去看看《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买车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2.教师随即归纳总结。

二、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即可。例如文章讲述了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从租车到下定决心买车,经过努力工作而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祥子的性格特征。

(一)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个怎样的人?边读边在书中进行勾画和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二)反馈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并指导朗读。

1.祥子身体健壮。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对祥子的外貌描写中来体会。正因如此,他才对拉车充满信心。

2.祥子具有淳朴的品质。

“他确乎有点儿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看出初进城市的他,还保留着农民的淳朴。还可以从他拉车的姿势来体会。

3.祥子有心眼,有理想。

通过祥子打定主意买车,想有属于自己的车,以及买车时与老板讨价还价来体会。这里要抓住心理描写。

4.祥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在开始拉车时,“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三)教师小结:整篇文章中,祥子的语言甚少,看出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阅读,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一)教师导语:经过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今后他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吗?教师选取《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小片段读给学生听。

(二)想要了解祥子今后的命运,课下大家可以将《骆驼祥子》这篇小说读一读。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对老吕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文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含义,学习反复的写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含义。

【比较点设计】。

1、通过变换相应的标点符号,改变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使得学生体会出老吕虽是一个在朝鲜战场负过重伤的功臣,可他并没有当成一回事、没有炫耀。(淡泊名利)。

2、通过人物一问一答所表现出的不同语气,突显出老吕丝毫不觉得自己曾经为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战争经历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在他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3、通过老吕先后两次话语语气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出老吕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4、文中先后三次出现“清晰的脚印”,通过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吕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5、本课与《在炮兵阵地上》同为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借此,进一步体会在刻画人物时不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同时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等内容,展现人物的品质,以及一篇写人的文章不仅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而且可以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深山风雪路》。

2、在这条深山风雪路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老吕清晰的脚印。

3、明确:文章先后三次出现“清晰的脚印”

4、出示:

“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

问:为什么说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放着光彩?

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条深山风雪路,感受那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二、以“清晰的脚印”为线索,深入阅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文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内容,把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深入地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一)重点引导感悟“谈伤疤”部分,体会老吕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

(1)指名读11—16自然段,之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评读也可以谈出或读出自己的体会。

(2)出示: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此处的“?”表明什么?(想不起来了)。

重点感悟“炮弹皮碰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平静”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放在心上、不当回事)。

(3)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a、“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b、“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激动地说。

(4)比较:“我好奇地问”“老吕平静地说”

“我”好奇,是因为老吕脖子上的深深的伤疤的来历让我奇怪,他一定又很危险的经历吧!

老吕平静是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曾经为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战争经历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在他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5)齐读这句话。“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师:对于这样一位谈起自己的辉煌过去却如此平静的战斗英雄,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齐读(我的心理活动):

出示:

我心中一动。想到那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清晰的脚印,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板书:不居功自傲。

过渡:文中的我和老吕在这深山风雪路上巧遇,通过谈起老吕脖子上的伤疤,使我了解到老。

(二)围绕谈工作,体会老吕是一个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的人。

1、出示:

他告诉我,走这条邮路送信,已经25年了。我心里默默地算了一下,从乡邮政所到冷风口,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30多万里路,绕地球约四周。

(1)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数字说明,体会到时间长、路途远。

(2)提问: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深山风雪路上,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1、2自然段。

(3)指名读,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那深山风雪路上。

在这样的山间小道上(齐读这惊人的数字):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30多万里路,绕地球约四周。

2、引导感悟“谈换工作”部分,体会老吕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质。

师:现在钦佩老吕的我,后来更被他深深的感动了。来读读换工作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出示:第19自然段。

“那……怎么行!”老吕一着急,说话也有些结巴了,“这两年虽说来了些新人,可还是不够用,我要不跑,不是还得占人吗?再说我也走惯了这条路!”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吕的语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吕为什么急了?你感受到了什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3)轻声自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师:回想谈伤疤时老吕的语气,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a、“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b、“那……怎么行!”老吕一着急,说话也有些结巴了。

指名两位同学对读。(通过老吕两段话语气语调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出老吕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男女生对读.,通过同学们有语气地朗读,让我们体会出老吕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5)师:在抓人物语言时,还要体会说话人的语气语调,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总结:我们从文中对老吕神态及语言细致入微的刻画中,可以了解到老吕做邮递员工作时间之长,行程之远以及他对工作的热爱,表现了他火一般的热情。

过渡:说话间,到了分手的地方,在呼啸的寒风中、在迷茫的雪雾里、在险峻的小路上,老吕继续艰难地前行,小路上又出现(齐说):一串清晰的脚印。

(三)体会三次“清晰的脚印”的含义。

老吕这一串串的脚印,不仅仅印在险峻的小路上,战火纷飞、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同时也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将文章中三次描写“清晰的脚印”的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出示:

第一次:“不远的岔道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脚印沿着险峻的小道,向前、向上,消失在半山腰的雪雾之中。”

第二次:“我心中一动,想到那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清晰的脚印,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第三次:“他哈哈笑着,朝我摆摆手。于是,去冷风口的小路上,又出现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1、三次出现是不是重复了呢?请你读一读,体会一下每次出现各有怎样的不同含义。小组讨论。(出示表格)。

次数不同点。

第一次表现老吕工作环境的艰险。

第二次表现老吕是一个不居功自傲的人。

第三次表现老吕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2、教师总结反复的写法:同样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又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描写叫做反复。

“清新的脚印”三次出现,让我们一次比一次加深了对老吕的了解。

(四)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为什么说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默默无闻又放着光彩?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我的内心感受,也是为了衬托老吕的品质。

(这是老吕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一个曾经战斗在朝鲜战场的英雄,在这深山风雪路上一天来回50多里,25年,行走30多万里路,是老吕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放着光彩。)。

三、与第五课《在炮兵阵地上》一文比较。这两篇课文同为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

《在炮兵阵地上》:通过描写彭总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

《深山风雪路》: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第二、写作内容上:

《在炮兵阵地上》: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深山风雪路》:主要是通过写两个不很熟悉的人一路谈话,表现人物的品质。

第三、文章结构:

《在炮兵阵地上》: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深山风雪路》:以老吕“清晰的脚印”为线索来结构全篇的。

总结:

由此看来:1、我们在练习写人的文章时,不仅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同时可以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一篇写人的文章不仅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而且可以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板书设计】。

深山风雪路。

老吕。

不居功自傲。

清晰的脚印放光彩。

无私奉献。

【作业布置:】。

1、说说老吕是一个怎样的人?

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体会出老吕这些品质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

2、你们真是一群爱运动的好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组体育比赛,大家边看边想,这是什么运动?(播放课件并板书:马拉松比赛)。

3、你们想了解这项运动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马拉松》(板书:马拉松,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完成习题,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同学们,课前你们收集了哪些有关马拉松运动的资料,拿出来一起来分享吧!生交流资料,简单询问资料来源,并适当评价。

2、真不错,看来你们都用功预习了,老师也用心准备了,给你们带来几道题,答案就在文中,看:

(1)、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

a、英国。

b、雅典。

c、意大利。

(2)、第一届奥运会举行是哪一年?

a、1876年。

b、1896年。

c、1920年。

(3)、马拉松比赛的长度为____??。

(4)、马拉松比赛是用来纪念____,纪念____。

3、刚刚大家的回答既迅速又准确,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是越来越强了!那这的马拉松之战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板书:马拉松之战)。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吧。

三: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配音课件:马拉松之战)。

回想刚刚的影片,我们来读第一自然段,并用文种的两个词语来完成下面的填空:

()的波斯帝国——十万大军。

()的希腊人民——一万人。

(2)、野心勃勃是什么意思?(野心非常大)。

(3)、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让希腊人民做他们的奴隶。

生3:他们想抢夺希腊人民的财物。

……。

(4)、对于波斯帝国的野心,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

(5)、让我们带着愤怒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出示句子: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希腊人民不愿让这些灾难发生。于是﹍﹍。

(出示句子,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7)、孩子们,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是啊,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多少烈士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着不断刺来的长矛,多少勇士任凭鲜血不停的流淌,依旧奋勇杀敌,而这些英雄的亲人们,正在首都雅典——(翘首以待)。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出示:翘首以待)。

(1)、谁能用动作来演示“翘首以待”吗?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2)、是啊,他们急切地等待着战争的结果,那是谁为雅典的同胞带来了胜利的喜讯呢?

生:是战士菲利比斯(板书:菲利比斯)。

生1:他受伤了。

生2:他很累。

……。

(3)、是啊,又累又饿的菲利比斯——。

(出示句子,引读: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4)、过渡:菲利比斯不顾一切,向雅典跑去。

(出示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从“终于”体会到这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

(5)、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段艰难而漫长的历程啊,在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经历了哪些磨难呢?(出示课文插图)。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先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用笔记下精彩的片段。

你们的交流真热烈,下面,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丰富的想象力?

生1:菲利比斯的伤口流血了,他从衣服上撕下布条,简单包扎了一下,又继续往前跑。

生2:菲利比斯口渴极了,他随手扯下路边的树叶,塞进嘴里嚼,他的双脚仍在不停的跑着。

生3:天黑了,看不见路了,菲利比斯好累好累,他多想躺下歇一会儿,可是,一想到雅典的同胞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胜利的消息,他就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啊,冲啊!

……。

师:是啊,菲利比斯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祖国雅典的城门。

(6)、孩子们,你们知道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吗?

生:42千米195米。

正因为如此,跑到雅典时,菲利比斯已经——。

生齐答:筋疲力尽。

师:他用最后一口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

生高声回答:“我们胜利了!”

师: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如此筋疲力尽,他为何还要高呼?

生:因为他想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给他的同胞们。

(7)、读到这里,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英雄菲利比斯吗?

生1:菲利比斯,你真顽强!

生2:菲利比斯。

(点名汇报: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师:是的,这是一个(板书: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菲利比斯,就请孩子们带上你的体会和感受,在这段音乐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乐朗读。

(8)、师激情小结:正因为菲利比斯的勇敢、顽强和坚持不懈,使他成为了希腊人民心中的英雄,更成为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正是为了纪念这场的战役和这位伟大的英雄,才有了今天的马拉松比赛。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菲利比斯这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英雄,

老师通过上网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播放比赛视频)课件简介:她叫佟文,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比赛一开场佟文便落后对手9分,而这个分数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前15秒钟,在这期间,佟文一直在紧咬住对手不放,不到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她绝不放弃拼搏,而她的坚持让她最终获得了胜利!

五、作业布置。

现在我们的通讯方式有很多,请你们利用各种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这样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英雄交流会。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新编教案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没,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乐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扌周、抻、拽、溺爱、身段、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现在的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的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讲授。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两句话,提纲挈领的牵动全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通过本课,我要教给学生将文章读短,再读长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悠扬美妙的钢琴曲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一幅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能勾勒出人们心灵的画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而戏曲作为一项表演艺术,它的舞台艺术也有这神奇的力量,究竟舞台的魅力能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来感受其巨大的吸引力)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特点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也可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把对前几篇课文的艺术感悟力延续到本课文,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我”指的是谁?介绍作者吴霜。从题目着手,让。

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到本文作者在音乐舞台上、文学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作者的舞台一探究竟。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理解生字词。“扌周、抻”是比较生僻的字,另外特别强调“身段”,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做的各种舞蹈动作。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本课生僻字较多,所以在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并且结合自形和字义,让学生更容易记住。

2.再次回到课文题目,那么“我”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时学生就会找出(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2)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这两句话分别为文章的总起句和和总结句,是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从这两句话着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把课文串联起来,并且以此为点,层层展开。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寻找“我”的舞台,而是首先来体味我对舞台的感情,这样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同深受,带着和作者相同的情去体会这舞台对作者的感情,为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做好铺垫。

3.找到文章主线,打下情感铺垫,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重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四人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讲述。这样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也扩大了交流的参与面,以点带面,学生找到了五处舞台,也就明白了吴霜的成长经历,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三)深入研读课文。

由于本文为略读课文,沿着作者舞台的不断变化,我把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含义定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会分别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做为重点分析。

1.首先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出示三个句子,在此我以其中一个句子的分析为例。

“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出示重点句子,但同时带动整段,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所在的第三自然段,说说当时“我”的舞台在哪,观众又有谁,听取学生回答后,板书“刚学会走路小床上”,然后说说透过这些描写,“我”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从作者的可爱童趣的形象,慢慢深入到作者小小年纪就对艺术的热爱之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从另一高度去看待“我”对舞台的感情,同时板书“活泼可爱、热爱表演”。学生能够把握作者形象后,进行朗读,指名读,齐读。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现文中“我”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观看《话说长江》视频,导入新课。

1.板书“长江”,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2.简单介绍《长江之歌》。随机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三、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个别交流,你的发现是什么?

2.问题导读:诗歌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把长江比作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个别交流)。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在文中作者的话——。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你想了解什么?

(一)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朗读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课堂检测。

七、知识拓展,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长江。

八、总结,聆听歌曲结束课堂。

九、作业:背诵课文。预习《三峡之秋》。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北师大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北师大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小狗小乌龟小猫。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

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请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二)探究连减。

1、说图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3只,又跑掉了2只,还剩下几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2、写算式。

(1)师: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减法,为什么?

学生列式。(板书:8-3-2=)齐读算式。

(2)师:这道算式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3)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几个数,用连减。

3、说算理。

师:你会算吗?(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练习巩固。

师:聪明屋里还有很多聪明题,需要我们小朋友来解答,请你们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

1、课件出示燕子图、猪八戒吃西瓜图。(请学生复述图意,再在课本上列式计算,并说算理)。

2、课件出示小棒图和三角形图。(方法同上)。

3、算式(折叠卡片)。——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4+16+4+04+3+22+2+4。

8-5-39-5-410-6-28-0-6。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参考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线。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白鹤梁的沉浮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教案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直方图(1)。

学习目标:了解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步骤。

重点、难点: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

问题一:下面数据是截止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年龄分组划记频数。

合计。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学;。

(2)组距是,组数是;。

(3)跳绳次数在范围的同学有人,占全班同学%;(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组别次数x频数(人数)。

第1组801006。

第2组1001208。

第3组120140a。

第4组140。

第5组160。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时:直方图(二)。

学习目标:能正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画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解:(1)计算极差:(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决定组数和组距:

(3)列频数分布表: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借物喻人题日(优质15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写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摘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写作思路和灵感。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
  • 11-27 软件营销的策划书(通用21篇)
    策划书是一个全面规划和安排项目或活动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策划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各项内容的相互关联和衔接。
  • 11-27 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6篇)
    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要与组织的发展相适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行业规章制度的相关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
  • 11-27 观看开学第一课方案(热门16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任务的背景、目的、方法和预期成果。阅读一些成功的计划书范文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提供一些新的创意和灵感。河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
  • 11-27 堆雪人初中优选(优质13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天亮了,我睁开眼睛往窗外瞧,啊!天上飘
  • 11-27 小学一年级语文gkh教案(模板16篇)
    一年级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是一组一年级教学案例,它们覆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 11-27 中学生入团申请书标准(专业18篇)
    入团申请书是中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的第一步,它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团组织的宗旨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入团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1-27 艾青诗选读书感想心得(热门18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阅读是一扇通向知识和智慧的大门,读书心得则是开启这扇门的一把钥匙。《艾青诗选》的封
  • 11-27 春天美丽景色(热门19篇)
    优秀作文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能够让读者按部就班地展开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春天是一个普通的季节。虽然我
  • 11-27 玩具复活了范文(17篇)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文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的机会。我是一名特警,叫021。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