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改写(精选19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改写(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7 10:12:07 作者:雨中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改写(精选19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能够立意深刻,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_

知道孟浩然去广陵,就约孟浩然去黄鹤楼相聚。他们坐在一起,来为孟浩然送行。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对,十分快乐告别了。

孟浩然和李白兄喝了几杯酒,就转头望了望快落山的太阳。对李白兄说:“李白兄。

时间也不晚了我也要走了再见!”孟然兄不依依不舍得说:“再晚点走吧!现在还早着呢!”“不了我也要走了我以后会回来。”说完孟浩然跟李白干了最后一杯酒就起身准备走了李白犹豫了一会说:“难得好朋友一聚让我送送你吧!”“嗯!那好吧!”

长江的景色可真美。桃花开着粉红色的花瓣,薄烟雾弥漫,令人想起春天的美景。

孟浩然上了船后,向李白摆了摆手,说:“再见!”然后就让船夫划船。李白也朝孟浩兄大声说:“孟浩兄——!记住要跟我写信,保持联络哦!”“我会的,多多保重!再见——”“再见!”

江边上,船慢慢离开码头,渐渐消失在天边,李白远远遥望,不停望着远处,一直到这支船在长江的天边流去,直到看不见。李白想:“唉——!不知何日才能和孟浩兄再相见?他走了,我和谁一起吟诗作对呢?和谁一起喝酒呢?”于是,李白拿起笔、纸、墨,写下了这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阳春三月,江边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高大华丽的黄鹤楼就矗立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上。崔颢曾来到过这里,他在诗中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既是文人墨客聚会之处,也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十分繁华热闹。

而在不远处的江边,有两人正执手对望,蓦然无语凝噎。

今天,李白的挚友孟浩然即将远行去扬州,李白正依依不舍地为他送别。

二人望着江中翻腾的江水,心中不由的升起一阵不可抑制的悲伤。两人不约而同地拿起青铜酒杯倒满酒,一饮而尽!

是啊,两人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李白放下酒杯,紧紧握住孟浩然的手说道:“浩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了扬州,记得多写书信于我,一定照顾好自己!”孟浩然拂袖擦去脸庞的泪珠,用力地点了点头!

远行的行舟已滑到岸边许久,船家已在催促赶路了。孟浩然向李白深深作了一揖,道了声:“太白保重!江湖再见!”

终于上船离去,帆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李白静静地立在江边,久久没有离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_

春华春柳满小径,青苔碧草围路聚。李、孟同去黄鹤楼,可怜此分别。

——题记。

阳春三月,柳树梳起了碧绿的长辫子,小草换上了绿绿的夹克衫,小燕子穿着黑亮的燕尾服,它们都欢快的要去参加春天举办的晚会呢!

可是,它们不知道,在黄鹤楼,两位有名的诗人——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长江流水深千尺,不及友情皆可深”的朋友就此要离别了,他们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才能相逢,相遇。

“孟弟,我们在下一年重阳节还能再见面吗?还能再一起登山吗?还能在一起品酒吟诗吗?”李白问道。

“李兄,我也不知道啊!”孟浩然茫然的回答,“这幅我画的《友长青》就送你了,但愿我们的友情永不黄枯!”

“孟弟,这枝狼毫笔业送给你,但愿你用它,写下更多的名诗佳文。”

李白和孟浩然边走边说,只待船夫叫了他们三四遍,这才连忙赶去。

孟浩然上了船,两人挥泪而别。

船越划越远,李白目送孟浩然的小船直到天水相接的地方便不见踪影,不禁朗声出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晚上,只有黄鹤楼的仙鹤将李白的情传给了孟浩然;只有长江里的滚滚江水将李白的谊流给了孟浩然;只有热血在李孟二人中激扬。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朋友啊,朋友,你在哪里?你现在可好?扬州的桃花美吗?对了,最近故乡的杏花开了,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还记得去年的那一幕吗?那时,桃花开得可旺呢!可你却要走了,我可真伤心啊!但那无情的船最终还是带走了你。我站在长江边,目送着你的远去。那时感觉非常凄凉,好象失去了很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作文

烟花三月的一个早晨,李白本想约上好友孟浩然到黄鹤楼周边一同游赏明媚的春光,然而却得知好友要到扬州广陵探望亲人。于是特意在黄鹤楼里摆设酒席,准备与老朋友喝酒告别。

女性的政治改写。

木兰诗改写作文【推荐】。

木兰诗改写作文【热门】。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三月的一个晚上,李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因为他得知好朋友孟浩然要在这繁花盛开的三月去扬州了。所以第二天一早他就起来了,来到黄鹤楼,亲自摆下酒席,为孟浩然送行。

孟浩然到了黄鹤楼之后,李白就满脸忧伤。他遗憾地说:“你要去扬州了,我舍不得你呀!”

孟浩然也很伤心,说道:“我们一分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了。”

是呀,我很舍不得你。李白悲伤地说:“如果你回来了,我再邀请你来黄鹤楼饮酒!”

时间不早了,去扬州的船也要起航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多保重啊!”

看着渐渐远去的帆船,李白不禁泪流满面。江风把他的长袍都吹乱了。李白看着滚滚的江水,在心里对孟浩然说:“如果你回来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们再来喝酒,写诗。”

这时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怎么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_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莺歌燕舞,一片生机盎然。

黄鹤楼上,李白和孟浩然并肩坐着,一想到之后将有许久不得再见,两人神情都有些黯淡。

“孟兄,你这一去广陵,不知何时归来,你可要常常给我写信啊!”李白首先打破了沉寂。孟浩然听了李白的话,有些神伤,但随即回答道:“贤弟,放心吧,我一定会给你写信的。倒是你,要注意一下身体,酒这种东西,得适可而止啊!”李白笑着应允,举起装满酒的酒杯,“但是今天可是特殊日子啊,来,让我们痛饮一番!”孟浩然笑笑,也举起了酒杯。

半晌,酒壶已空。孟浩然直起身子,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也应该启程了!”“是吗?……我送送你吧!”李白紧跟在孟浩然身后,一起走下楼梯。

船只已经备好,船夫在船上招呼孟浩然快点登船。孟浩然看了看船,又看了看李白,想说些什么,却又欲言而止,只是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走上了早已备好的船只。

船,开动了,越行越远。

李白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走上前,对着船只大喊:“孟兄,记得给我写信啊!”“放心,一定!”远远地,传来了孟浩然的声音,但随即,又被嘈杂的人声和江水的波涛声淹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作文

黄鹤楼旁,两个人正手牵着手缓缓而行。他们就是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情同手足的朋友。

今天,孟浩然将从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了。他们步上黄鹤楼,遥望着遥远的扬州城,尽管看不见,可他们多么希望扬州城近在咫尺,好让二人相见。

李白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孟浩然说:“贤弟,今日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不如今日我们摆上宴席,为你喝几杯送别酒吧!”说罢,摆上宴席,二人开怀畅饮。

宴席吃到一半,李白起身换来书童。书童手里捧着一块晶莹宝玉。孟浩然一见问到:“李兄,这是为何?”李白道:“贤弟此去,为兄无相赠之物,这一块晶莹宝玉为兄多年随身携带,吾常为此物之冰清玉洁而自愧不如。今日增予贤弟笑纳。”孟浩然收了玉,端出一棵松苗,道:“贤弟并无回赠之物,惟有这一棵青松苗赠兄,望兄笑纳。”李白心想:今日临别,我赠他玉,他赠我松,松与玉比,松竟比玉更觉高贵,便说:“这松为兄岂敢收?松的气节想来比玉高贵些!”孟浩然一听,叹气道::“想来兄原是嫌我了!”李白一听此言,只好收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阳春三月的一天清晨,一抹温暖的阳光透过新糊的窗户纸,照在大诗人李白的脸上,这会儿李白还在床上休息。突然门外传来局促不安的脚步声,一位仆人进来说:“老爷,门外有一位骑马的人来求见你。说是有一封比鸡毛信还紧急的信给老爷过目。”李白在床上一想,哎呀,都怪昨夜又喝酒误事,今天这日子,如何都不能忘了啊。他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起来,洗完脸漱了口,穿一件宽袖大衣大,脚蹬一双紫面布鞋,匆忙出门。

李白为什么这么急呢?因为他昨天去集市时碰上了好友孟浩然。孟浩然说:“贤弟呀,大哥能和贤弟相识,十分投缘,但终有一别,听说广陵是风水宝地,我很想去那游玩散心,明天我会派人请你,我们在黄鹤楼喝个告别酒吧。”李白是豪爽之人,连连答应。

结果,李白差点喝酒误事了。他准备了四两银子,一吊铜钱包,包在一个丝绸包袱里,骑马飞奔黄鹤楼而来。

到了黄鹤楼,李白刚下马,一个店小二上来说:“客官如果我没猜错,您一定是李太白大学士对吧。“对啊,你怎么知道?”李白问。“刚刚有位孟客官,让我迎接您。”店小二说。

店小二把李白引上楼,只见孟浩然正背着手,站在窗前遥望江水,一转身,看到李白,连忙请他到一间厢房那边。他们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高谈阔论。过了一会儿,孟浩然站起来说:“对不起,李贤弟,我该走了,此地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贤弟多保重。”

李白边走边说,把孟浩然送上了船,他说:“孟兄一路保重,烟花三月,祝愿孟兄扬州旅行愉快。”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

在阳春三月,天雾蒙蒙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远望江天一色白帆点点,渔歌互答浮光跃金。黄鹤楼前车水马龙,笑声久久地回荡在天空。

有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李白来到黄鹤楼为他送行。

李白身穿长袍,举起倒满酒的酒杯,感慨地说:“自从我和您成为朋友,我一直把您当作我的老师和兄长。如今,您要乘船赴扬州,不知何日才能与您见面,就请举杯喝完这杯酒吧!”孟浩然欣然地接过酒杯,边喝边说:“王勃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时,孟浩然也倒了一杯酒,递给李白说:“李兄,直到那一天,我们还可以见面,请喝了这杯中酒吧!”李白便一饮而尽。

随后,李白送孟浩然上了船。船离岸了,李白站在江边望着船上的孟浩然,向他挥手告别。船渐渐地远去了,慢慢地消失在大海的尽头。李白伫立江边,凝视远方,只见江水浩浩荡荡地滚向天际。

这时,李白不禁吟诗一首,那便是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来,这首诗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

公元730年3月的一天,清晨,李白早早地和孟浩然来到黄鹤楼。因为今天是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要远去的日子,他们这对老朋友谁都不想分离,难舍难分。在这繁花似锦阳春三月的日子里要远行去扬州,是让人非常伤心与痛苦的。

李白端起酒杯,缓缓地说:“孟兄,你我相识这么多年,现在你又要远行离去,我真有些舍不得啊!趁现在不到时间,咱们在一起饮酒作诗,好吗?”孟浩然说:“好的,李兄!让我们的友情越来越深,谁也不要忘记谁!”李白说:“好!”

他们在这短短的时光里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起谈心。过了没多久,孟浩然说:“李兄,我真得要走了,你要保重,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李白说:“孟兄一定要及早回来看我们大家,到那时我们再相聚。”

孟浩然坐上小船,孤单的小船慢慢地远去了,消失在天水相接的地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既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整体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名家点评。

陆游《入蜀记》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唐诗正声》:燕公(张说)《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见情,便不能与青莲此诗争雄。

《唐诗绝句类选》:末二句写别时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唐诗直解》:更不说在人上,妙,妙。

《唐诗解》:“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说“孤帆”即是说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送别诗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说。

《唐诗摘钞》: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增订唐诗摘钞》:“烟花三月”四字,插入轻婉;“三月”时也,“烟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写“辞”字、“下”字。

《而庵说唐诗》:有神理在内。诗中用字须板,用意须活。板则不可移动,活则不可捉摸也。

《唐宋诗醇》: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

《网师园唐诗笺》:语近情遥(末二句下)。

《唐诗选胜直解》:首二句将题面说明,后一句写景,而送别之意已见言表。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不必作苦语,此等语如朝阳鸣风。

《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千古丽句(“烟花三月”句下)。

《诗境浅说续编》: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销魂之意。太白与襄阳,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笺不尽。乃此诗首二句仅言自武昌至扬州。后二句叙别意,言天末孤帆,江流无际,止寥寥十四字,似无甚深意者。盖此诗作于别后,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直望至帆影向空而尽,惟见浩荡江流,接天无际,尚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望苦深”也。

《唐诗绝句精华》: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翻译】。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平生酷爱旅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这是他笃信并始终奉行的交友之道,因而他和朋友们的友谊就显得分外真挚、浓厚、“孤帆远影碧空尽”意境热烈。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726年(开元十四年)春,李白“船下广陵去”(《夜下征虏亭》),并滞留了数月。这年冬天,他离开广陵,到北方的汝游玩。之后到达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这个富有动态感的诗篇,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谊和对友谊的珍惜和重视。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的`特色。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孟浩然、李白的交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

2、解释题意。

3、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你能不能背你所学过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诗句给大家听听。生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回顾以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下文的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朋友孟浩然,还写了一首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

师简单介绍“文包诗”这种体裁:本课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

(文包诗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常见的一种体裁,在这里结合课文对此作一介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并熟读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脍炙人口饯行伫立凝视暂时孤帆唯见。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

通过刚才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提出来交流一下。(不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一些句子的朗读。

如:1、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四、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如还有一些句子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随机指导。

(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朗读了课文。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读,也要做到正确书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这些生字。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课后习题)。

1、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思考:在写每个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每一个生字生先说,教师进行总结,范写。

如:孟:上下结构,“子”、“皿”形扁,并且“子”、“皿”中的二横一样长。

饯:左窄右宽,左边“饣”的横钩不宜长,竖钩的竖稍长,右边的二横稍短并略向上翘,撇画要放开,落笔在竖提的交界处。

酒: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五笔是竖弯不是竖,第六笔不连左右,最后一横既连左又连右。

饮:左部与“饯”的左部一样,右部第三笔撇要对准上面两笔相连处起笔,竖撇,撇到竖提交界处。

暂:上下结构,“车”和“斤”要紧凑,“车”的末笔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间一竖直,右部的“凡”的撇为竖撇。

脍:左窄右宽,左边的二横连左不连右,右边的“人”的撇、捺要放开。

炙:撇和横撇稍平,下面“火”的点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宽,左边的末笔是提不是横,右边的第一个撇是平撇,第二个是竖撇,竖提的竖要稍长,捺要竖一点,成一弧度捺下来。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

(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是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后也有这样的练习,所以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当然学生不可能观察得那么仔细,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去完成。

这些生字的出现可用多媒体出示,这样就更形象、生动了。)。

五、布置作业。(课外)。

体会人物感情,练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纪检干部谈高质量发展发言材料(专业18篇)
    质量月是为了鼓励员工关注质量,加强对产品和流程的管理与改进,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以下是一份质量月活动的执行情况报告,详细记录了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成
  • 11-27 青年座谈会主持词和结束语(优秀14篇)
    在演讲或主持活动时,选择一个得体的主持词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接下来,大家将看到一些精彩的主持词范文,这些范文融合了多种元素,可供参考。欢迎大家来参加此次“本质
  • 11-27 制作七色花手工教案(模板15篇)
    教案模板的使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掌握优秀教案模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敬请大家多多关注。目标:2、初步了解不同的材料有各自不同的
  • 11-27 高中清明祭英烈的演讲稿(通用24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利用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来增强演讲的效果,使演讲更生动有趣。接下来是一篇关于青年发展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 11-27 春节工作总结感悟(汇总18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上成绩和不足的客观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指导未来的工作方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1-27 环保小达人大班教案(模板20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以下这些大班教案范文展示了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
  • 11-27 手机销售月工作总结(优质17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对销售策略和推广活动效果的评估,可以为未来的销售计划提供指导。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销售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从4月底到现在,我已
  • 11-27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荷花(汇总15篇)
    教案的编写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
  • 11-27 医院团总支工作计划(实用17篇)
    医院工作计划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以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医院工作计划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1-27 开班会策划书(优秀18篇)
    编写策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提升分析和规划能力。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策划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四、活动流程简介:(1)感动法2之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