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精选16篇)

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7 08:35:11 作者:字海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精选16篇)

范文范本具有很高的参照价值,可以引导我们写作时的思路和结构安排。鉴于大家对写作范文的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实践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管理会计进一步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怎样将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以至有些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否应用于实践产生怀疑。出现这种状态的症结何在?怎样才能使管理会计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得以广泛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对此作一探索。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症结剖析。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试图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图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独立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政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推动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开展过一些工作,如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举办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的有奖征文,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的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逐步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总之,要使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更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探索,以找到能够解释、指导、应用于我国企业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这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推动研究成果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波:《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上海会计》2002年第8期。

2、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1年第1期3、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实践论文

近年来,随着卫生高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探究能力。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有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成为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教学活动包括问题提出、假设、明确计划、实验操作、证据采集、结论、评价反思及交流、表述等要素[1]。探究的内在要义就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欲,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进行自主思考。换言之,思维为探究教学的关键和基础,如缺乏主动思维过程,单单追求探究教学形式,就无法发挥出探究活动的内在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和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所以,在卫生理化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独立思考和探究[2]。只有通过具体的问题将把学生思维激活,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如此才能真正开始探究教学。比如:《水質理化检验》实验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水最常见的有哪几种,其硬度是否一致;依照钙镁离子性质,有哪些方法可准确测定水的硬度等问题,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得出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答案去进行实验操作,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操作的热情。

二、基于学生实际,开展层次探究。

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实验探究教学存在不同方式和层次,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究要素是存在差异的,且教师实验指导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探究教学层次。在学生初次参与探究实验时,教师可设计较为简单的实验项目,比如:水的硬度、碱度等测定,让学生熟悉探究教学的常规思路和方法,该阶段开展的探究教学的水平是相对较低的。之后随学生对实验探究逐步熟悉,应适当调整和提升探究教学层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验基础分为五个级别:i级为最低层次,教师确定实验课题、制定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本次探究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再进行补充。该层次探究教学,教师发挥着主导效用,而学生自主性不够。i到iv级层次,学生的探究自主性逐步提升,教师逐步处于引导地位。v级层次则全面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是最高层次。在卫生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i级到v级逐步提升,最后达到全面开放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方法,提升专业素养。

三、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探究内容。

在探究教学中,往往会因客观条件限制,应将不难度较小的项目设计成探究实验,而将难度大、学生较为陌生的项目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宜取得最佳实验教学效果。比如:《水质理化检验》教学中可设计20余个课时内容,应用到一系列实验设备,如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相对完整表现出了水质检验的思路及方法,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实验则存在很大难度。在课时相对有限状况下,教师可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乙酸含量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因学生对分光光度仪的应用较为熟悉,可将酸碱滴定法测定水碱度等较简单项目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使得学生有效体会到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且能充分应用教学时间,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延展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探究。

现阶段,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有部分实验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此类探究实验和其他实验存在诸多重复内容,主要设计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其探究兴趣。因需要较多时间,如课堂教学时间较少,教师可考虑延伸至课外完成[3]。再以《水质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为例,在《生活用水毒理学指标检验方法设计》的实验,就是一个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项目,用时较长,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通过课后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操作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及结论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并给予学生鼓励,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和观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需要,明确探究教学活动层次,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实验,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实践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著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白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确定,与平素研究的课题自然是相关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平时的研究课题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写语文论文时的题目最好不要过大,它是把自己平时研究范围之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个问题写出来。比如教语问题,如果把它作为平时研究的题目,那么不管是教语方面的活材料(口头实践材料)、死材料(著作、文章中已经刊登的有关论述)都可以注意搜集.但写文章时,可以只从里边选择一个点来做文章.这就是说,研究题目无妨大一些,便于扩大视野;论文题目则最好小一些,便于论述深入。小题目如果写得深入、写得充实,也可以成为大文章;反之大题目如果没有东西装,也会写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

/a/xiezuozhidao/。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希望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习生在获得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和基本沟通技巧。

(一)岗前培训阶段:熟悉各项流程,明确实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岗前教育可采取讲座、实验室参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岗前教育的内容包括:(1)熟悉医院环境和部门设置,熟悉病人就医流程。

(2)基本专业知识准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为此,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认真阅读检验科各检测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文件(sop)、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专业课本和行业权威参考书等书籍。

(3)熟悉检验流程:包括检验刷卡、标本采集,标本清退、危急值报告等;让实习生了解科室各医疗小组各成员的作用;让实习生知道遇到复杂局面的求助方式。

(4)服务态度:让实习生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心理需要,尊重病人的各种权利;在面对困难的沟通情境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耐心和谦虚的态度,遵循处理流程。

(5)基本沟通技巧:提醒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沟通的技巧,总结和交流有效的沟通方式,并注意整理和收集有用的沟通案例资料。

实习生也可以阅读诸如《检验与临床沟通-案例分析200例》、《检验医师启示录》等书籍,从中揣摩和学习沟通技巧。

(二)带教实施阶段:由浅入深,主动实践,掌握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1.熟悉检验流程,了解临床需求。

实习前期两个月,由于不熟悉检验流程,学生在回答病人和临床咨询时,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或者回答含混不清,不能令病人和临床满意。

因此,熟悉检验科工作流程是给临床和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和必需检验信息的保证。

这些工作流程包括检验科岗位设置、检验科检测项目设置、门诊抽血流程、标本采集全过程、标本全过程信息管理流程、危急值报告流程、不合格标本清退流程等。

带教老师结合实际工作详细地讲解流程操作的每一步和关键点,实习生通过仔细观察、询问和查看相关程序文件等主动学习。

如:标本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的送检时间和报告时间等内容是临床医生和采集标本的临床护士询问的重点。

这就要求实习生应该了解临床基本需求,具备基本的标本采集知识、熟悉各项目的送检时间和报告时间等。

除此之外,实习生还应知道分析前阶段监管的重点科室,如儿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对这些科室的送检标本和检验报告应重点关注。

2.熟悉沟通渠道,学习沟通技巧。

为满足临床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检验科以各种形式和途径主动与临床沟通,如医院质量督导员会议、护士长会议、临床科室早会、合同评审会议等,主动介绍检验流程、宣传新项目新技术、培训标本采集、送检相关知识;为了解临床对检验质量的反馈,检验科定期向临床医生、护士、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检验科的这些医疗活动不仅体现了科室主动走进临床的服务品质,也是科室逐渐形成与临床保持良性沟通的工作状态的有力保证。

在实习中期三个月,带教老师可以选取积极性主动性强的学生参与其中。

实习生通过观察、聆听、记录的方式,学到多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沟通技巧,感受到检验给临床提供的辅助诊断价值,体会到与临床沟通给检验科自身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并且深入认识到与临床沟通必须做到主动解释、主动宣传、主动反馈,并当好告知人、咨询人、联系人等角色。

实习生的这些经历将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主动地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践与揣摩沟通技巧,提高应对能力。

经过约半年的实习,实习生已经具备基本沟通能力,需要在各种实践中不断揣摩和总结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技巧。

如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讲话的方式与语气。

当患者提出问题时,予以耐心解释,尽量使患者和家属满意。

当患者对检验结果产生疑问时,应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说“绝对没有问题”、“不可能错”等话语。

与临床医护电话沟通的时候,语言的表达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注重高效。

比如,在教导学生向临床报告危急值时,要求学生在简单的礼貌问候之后,直接说明检验科在报告危急值,提醒对方注意记录,并清楚的说明是哪个病人何种检测项目出现何种危急值,请对方重复后,主动报上姓名。

整个过程应表达清晰,语言精练,避免拖沓。

面对临床提出的疑问学生无法及时解答,或者临床反映的问题比较尖锐,学生不了解或是超出自身专业能力无法做出解释时,应要求实习生保持镇定,认真记录对方反映的重点内容,委婉地提醒对方等候,并及时寻求帮助,得到解答后迅速做出应答。

如一时无法处理、需要继续调查的,则需要明确告诉对方,并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待问题调查清楚后主动联系对方,如实地做出解释。

事实证明,这种应对方式不仅可以回答临床的疑问,达到沟通的目的,还能有效减少相互的矛盾和摩擦,为双方保持通畅的沟通搭路铺桥。

另外,实习生还应知晓,合适的着装和文明的举止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容易产生信任感,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甚至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信息系统提醒功能的正确使用也是与临床沟通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效果评价阶段,进行问卷式调查和评估,探索建立考评体系为了评价沟通能力教学实践效果,检验科自行设计了问卷式“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实习生沟通能力进行考评。

该表格从专业知识与技能、传递有效信息、沟通技巧和方式、沟通障碍与应对、患者心理状态与应对、实际体验等六个方面设计25个条目。

每个条目采用三级评分制,包括“不熟练”、“一般”和“熟练”,分别计为1~3分,满分75分。

调查方法:在实习开始时和结束时发放给实习生,要求学生无记名填写,当场回收。

以届实习生为例,实习开始时,发放3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100%;实习结束时,发放3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

以届实习生实习结束时发放和回收的30份有效问卷作为比较,以验证教学实践不断推进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从表1中可见,经过实习期间的沟通能力训练,2012届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在各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与2011届比较,在实习结束时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意识。

但是,该考评方法初步建立,尚不完善。

吴曦等指出,实习生临床沟通能的考评体系的建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考评方法,考评体系既可以作为评价工具,又可以引导考生完善不足、提高沟通能力,并成为鞭策的动力。

在今后的实习带教工作中,检验科将着力于建立一套较为全面、适用的考评体系。

二、加强实习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建议。

检验专业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对学生自身成长和科室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检验科在带教过程中根据带教老师的反馈和对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提出加强实习生沟通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和改善的建议。

(一)沟通能力的培养应注意把握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1.发挥“导师制”的引导作用。

由于每个学生对沟通能力和方式的接受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对实习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应“因材施教”。

作为一对一“导师制”教学的导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认真了解其实际能力和心理状况,对他的得体的表现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不成熟或不恰当的行为要指出并引导,出现差错要及时纠正,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敢于与临床和患者交流。

2.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引导规范行为。

带教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言传身教时,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应对各种情况。

带教时,要多鼓励和提倡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带教老师必须避免不规范的医疗活动,因为那样容易影响并误导学生的.行为,并为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借口”,甚至让学生产生不信任和逆反的心理作用。

3.要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

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实习过程,沟通技巧的获得源自于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一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临床知识,需要熟悉各种流程和结合科室工作实际,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习中慢慢学习和运用,绝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未掌握的部分,带教老师可以指出并提醒,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改进。

(二)沟通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多措并举在与临床沟通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既要灵活也讲原则,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本科室沟通的渠道和方式。

教学方式可以并不拘泥于单纯的讲解和实际工作的示范,可以采取其他生动、有效的授课方式,如重点专题讨论、经典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分享成功的沟通案例,总结教训,不断揣摩实践沟通技巧。

(三)沟通能力的教学应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1.定期评估沟通能力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定期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可以在实习中期召开教学会议,汇总在带教中出现的问题或倾向,讨论解决方案,以便对后面的带教做出调整。

实习结束时,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届的沟通能力实践效果做出全面评估,为后届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2.注重典型案例的收集与利用。

实习生在与临床和患者沟通时,应注意收集实际工作中多发的案例、经典的案例,甚至是棘手的案例,共同讨论和分析,从案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由于这些案例的处理过程反应了医院和科室工作实际,体现了各种流程和规范的要求,极具代表性和实用性,教学中可以从中选取部分典型案例作为素材,编写入与临床沟通的培训教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总之,检验科对实习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教学,不仅让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沟通意识和基本沟通技巧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收获了责任感和自信心,而且这种教学实践也获得了临床认可,如临床主动的交流、咨询增多,各类投诉和抱怨减少,临床获取检验信息的渠道更通畅,病人、医护满意率提高。

可以预期,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巩固沟通这座“桥梁”,检验科自身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成果能使临床受益更多。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实践论文

摘要:传统本科生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工程能力培养有欠缺,改革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势在必行。结合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革新教学体系、完善实验考核方式、加强国家规范在实验教学的应用等举措,对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工程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工程能力培养;实验规范。

工科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实验教学是大学生工程师素质养成和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1]。力学是工科院校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2]。力学实验教学除了满足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外,还应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工程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本科生力学实验教学是作为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理论验证和理论学习的补充,目的是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力学课程教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手段单一,内容简单,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训力度不够,与真正的工程实践要求相距甚远[3-6]。因此,革新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为迫切。

传统的力学实验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安排在力学课程教学的相关章节后面,主要是验证某一理论假设或结论,实验目的单一。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理论课的需要进行设计,缺乏实验技能系统训练。一般实验课安排为2或4学时,实验课时设置较死板。实验课既是实验教学过程又是实验考核过程,缺乏实验考核手段,实验成绩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没有针对实验教学的专门考核环节。实验作为辅助手段的定位,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实验预习深度不够甚至不预习,进行实验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在规定的课时完成教学计划,实验课上学生围着教师转,在教师统一的思路下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实验指导书对具体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编排过于详细、具体,甚至实验报告表格都为学生设计好,学生完全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和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报告千篇一律。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感觉枯燥无味,压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限制了的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工科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能力的要求,对力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结合新版教学大纲修订,将原材料力学课程实验和理论力学课程实验结合,为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独立开设力学综合实验课。该实验课程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在后半学期开课,24学时,单独考核。课程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实验课程划分为3个相关的力学实验专题:材料性能测定、静力效应分析和振动效应分析。在材料性能测定中,介绍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轴向拉压、扭转、剪切作用下材料性能测定方法,实验中获取脆性材料强度指标,测定塑性材料模量、强度和相关塑性指标。实验过程中强调不同材料在不同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其破坏机理。在静力效应分析中,以电测实验方法为基础,分别依次进行纯弯曲实验、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变形测定实验、弹性常数及未知重量实验。通过纯弯曲实验,学生初步掌握应变电测实验方法。在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变形测定实验中,学生掌握通过实验分析力学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步骤。在测定弹性常数及未知重量实验中,设置了测定未知材料弹性模量和一个未知重量砝码的实际重量等内容,进一步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动力学问题是理论力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振动实验分析在动力学分析中应用广泛。在振动实验中设置加速度传感器标定实验,结合理论力学动力学知识,介绍加速度传感器振动响应的接收原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标定实验,学生掌握振动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安排了振动系列实验,加强对振动系统刚度、阻尼、固有频率、共振、振型等概念和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介绍振动特性在工程隔震和动力消振中的应用。课程概论重点介绍力学实验基本方法,力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该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具体设计性实验项目作为考核题目,以工程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只介绍实验项目的工程背景、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8]。学生根据所学实验知识以4人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形成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7],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是技术往来的技术语言和技术依据。在工程实践中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传统的力学实验教学中往往按力学理论教材组织实验教学,对国家标准规范的应用重视不够,力学教学实践中对这此予以加强。将国家规范中相关概念和实验方法应用在材料力学性能测定实验教学过程。将国家标准gb/t228.1-中“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说明”、“试样”等内容融入实验讲义中拉伸实验概念一节,遵照规范规定编排试验中原始横截面测定和原始标距标记方法、断后伸长率、屈服强度、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测定方法等。讲解弹性模量测定时,参考了gb/t22315-;讲解实验测定结果时,参考了国家标准gb/t228-20及国家标准gb/t8170-2008的修约内容。通过实验规范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实验规范并掌握实验规范的一般使用方法,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自觉遵守实验标准规范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师素养。

参考文献:

[2]杨伯源,李和平,刘一华.材料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6.。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论文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实验项目的原理结构、知识综合程度,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形成从基础到前沿逐级提高的四级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1.一级物理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强调“三基”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获得实验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科学实验的基本思维方式,培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其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方法的训练,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入门级实验。

2.二、三级实验是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强调知识运用与技能提高。

综合性实验包含知识综合、方法综合和仪器结构综合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项目包括激光全息摄影、传感器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项目可以是原实验装置上的内容延拓,或是独立的设计性实验课题。学生根据要求及操作提示,查阅并理解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得到锻炼,体验科学实验中启迪心智的感悟,切实领会物理规律的真谛。

3.四级实验为研究创新性实验,强调思维、意识的创新突破。

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研究探索能力为目标,在独立环境下完成课题研究过程。研究课题紧密联系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围绕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组织研究课题。如“全息干版自动存取器”,“干涉圆环条纹变化计数器”等。通过前三级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课题背景知识,明确课题研究目标,但对研究项目的设计、装置构造及功能的实现模式等都是未知的,正是这种“未知”引发学生极大的研究兴趣,也正是这种“未知”促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在摆脱教材“框架”限制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凸现,并在其研究成果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几年来,我们努力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规律,构建创新实践平台,成效明显,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实验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支持下,研究创新性实验迅速发展,并成为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一大亮点。

二、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空间信息化转变。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当务之急,也对高校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几年来,理化实验室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实验、技能资源共享为手段,逐步建立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相互嵌套的立体结构体系,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空间信息化。

1.物理空间是实验教学的主载体。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环境构成实验教学的物理空间。实验室自组建以来,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仪器设备不断更新。现有教学面积1500平方米,实验教学位450个,实验仪器1000余台(套),实验教学专用计算机50台,为实验教学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

2.虚拟仿真实验构成教学虚拟空间。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配备计算机21套,3d仿真开发工作站1套,服务器1台。实现了物理实验网络化教学,开设经典物理实验31项,近代物理实验26项。学生通过该系统可完成课前预习、实验操作、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实现课堂讲授、交互讨论、报告讲评等教、学互动功能;有利于自主开发,为设计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提供强大的虚拟平台。

3.网络空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实验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由局域网构成实验教学平台,直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我们依托校园网,将教学视频、实验课件等置于网上,学生可在校园网任一终端自主学习。

实验教学空间的信息化真正做到了实物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网络实验教学“三位一体”,实现了实物―虚拟―网络之间的有序重组和无限延伸,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信息化实验空间。

随着实验教学新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渐淘汰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状况,采用课堂、课余相结合,开放式、自主式、研究式教学相融合,突出自主创新,强调能力提升。

1.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物理学知识的普及,为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课打基础。演示实验使抽象理论直观化、真实化和生动化,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物理知识的`兴趣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实行全面开放。

一是实验内容开放,实行必做和选做实验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二是实验时间开放,学生自选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调动了学习主动性;三是实验模式开放,从单纯实物实验转化为实物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四是实验过程开放,教师进行简要启发和引导,对实验注意事项做必要提示,学生力争独立解决实验问题,完成实验内容。

3.设计性实验强调自主。

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高级阶段。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选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检索文献资料,提交课题报告。促进了理论与实践、创新设计与动手操作的紧密结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论证和交互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从“教我学”到“我会学”的转变。

4.研究性实验注重创新和启迪心智。

从开始,实验室在05、06和07级学生中开展课题研究型实验教学,共有370余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完成研究课题87项。经过成果答辩和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成果31项,对成绩优秀者,均报请教学主管部门给予实验课笔试免考奖励。这一活动着眼于“小”处,得益于“大”处,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实验考核侧重操作实践。

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考核:一是平时成绩,根据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定;二是笔试成绩,根据期末实验笔试结果评定;三是虚拟实验成绩,根据虚拟实验的完成情况评定;四是创新评价,根据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设计性实验有独到创意进行评定,这是实验考核的创新点。

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每个实验项目按五级分制计分,采用“1-2-2”比分制的评价标准,即预习报告1分、现场操作2分、正式报告2分。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组织学生进行闭卷实验笔试,对课题研究获得优秀成绩者免试。虚拟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创新评价是我们实验考核方式的一个创新点。若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中有独到的见解,就应给予创新评价,给予实验成绩加分或全期实验成绩评优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黄允中.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探索[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5):5-6.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论文

论文摘要:以课程编制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际,构建了学科研究对象清晰明确、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棍念术语规范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

1问题的提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波及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一6年给)体育与健康(7一级)课程标准》的试行,就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果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在岗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学作为培养学校体育教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必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就成了高等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高等体育专业的学校体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收集、分析、研究了1990年以来在国内体育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校体育学课程方面的文献40余篇(部).

2.2.2专家调查法。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解决研究效度及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及其权重、课程内容构成问题.效度查验见表1.

3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3.1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及其权,的确定。

依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把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操作化为6个子目标并确定其权重(见表2).

3.2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确定。

在文献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在上述学校体育学课课程目标下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主要由学校体育学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科研四个部分构成.具体内容是:c(1)学校体育学总论;c(2)学校体育教学;c(3)学校体育锻炼;c(4)学校体育训练;c(5)学校体育竞赛;c(6)学校体育管理;c(7)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学课程具体内容与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值: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贡献度)、各具体内容之间值: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总的关联指数)的关系见表3.

根据课程编制理论,对t值和d值均较大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应该做优化考虑,并应保证其在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对t值和d值均较小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c(s)和c(,)应该做淡化考虑,并应减少其在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对t值较大而d值较小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cc6)要注意加以保护,因为这一课程内容是具有一定基础性的课程内容.对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内容的处理需要进一步分析关于子目标的可实现度信息,即各个子目标的可实现性指数(尸值).计算结果如下:p(1)=14.4707,p(2)=14.4118,p(3)=14.6471,p(4)=12.4706,p(5)=12.8823,p(6)=12.8825.这说明若将课程内容cc3剔除,则有3个课程目标的p值较小,即p(4)=12.4706,p(5)=12.8823,p(6)=12.8825.这些课程目标实现可能性会进一步削弱.因此t值较小而d值较大的课程内容c(3)应保留.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按照篇章节的结构构建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新体系(见表4).

3.4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的特点。

第一,明确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学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与管理四大部分内容组成,具有兼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并侧重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

第二,结构更加合理.在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成上,篇、章、节的结构被普遍认可,并一致认识,以学校体育总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和学校体育科研与管理四篇的结构更合理.

第三,内容更加完善.从细节的内容上看,对原有的内容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材统一归为体育教学过程一章;在学校体育学的总论篇,增加了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篇,增加了学校体育课程,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等内容.从而使内容体系在更加完普的基础上全面更新,逻辑层次更加严谨.

第四,概念、术语规范化.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统一使用了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竞赛、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概念,克服了以往课余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等概念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从而使学校体育学课程在概念、术语使用上更符合逻辑学基本要求.

4结语。

改革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是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培养基础体育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改革.

在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吸取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成果,充分体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在组织新的课程内容时,在满足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体现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思想.

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形成体育教学能力的目标为学校体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的内容为主要内容,并保证其在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内容构成中相对较大的比例.

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一)高职护生特点分析。

高职护生是护士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招,就面临着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下降的问题,这样的生源在学习基础课时就比较费力了,学生的理解力、努力程度等都需要提高,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程度灵活的调整上课方式与课时的安排等工作。

(二)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高级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基础医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三)对工作的影响。

假如忽视基础医学,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护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病情,执行医嘱等,倘若片面的加强护理操作,忽视基础医学的学习,会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思维比较局限,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阻碍作用。

二、对于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提升授课水平。

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记忆知识点多,面对高职学生,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的把握,因为基础课是为临床课的学习服务的。比如讲《人体解剖学》时,神经系统是学生很头疼的一章内容,作为护理学生而言,主要涉及这部分相关疾病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深度可以适当调整。

面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学习的掌握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基础医学多数属于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能强化理论知识,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学时的安排、实验内容的确定以及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临床医学是基础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二者密不可分。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才是学好临床医学课程的保障,所以从扎实的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开始,为做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做准备。

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1.教材编排较为繁杂不够精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教材大多编写得较为细致。先排除有一定多余内容不做讨论以外,过多过细而没有重点的教材不仅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学校为了教学的完整,所有专业使用的都是同样的相关技术专业的教材,忽视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重点。这样的教材也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教学有一定的滞后性。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对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补充,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以及一些旧的试验课程设备,这样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实践中上手各种工作。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的实验设备以及环境的建设都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社会背景情况。

1.国家行业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方医疗体系建设的速度较快。这样,地方不同层次的机构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大。尤其是基些一层的医疗单位、检验单位都需要补充大量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并且要求其有能力、留得住、用得上。甚至是一些企业也需要一定的检验技术人才。而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是获取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然这样的行业需求背景让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必须要进行解决。

2.人才规格的提高。

由于检验医学的发展同样迅速,新的技术、理论、方法不断地出现,所以对人才的规模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对人才的技术能力还有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等要求,也都在不断提高,这就给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改革教材编写的要求。

(1)简而精。首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顺利进行,就必须针对教材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情况合理地对教材进行精简,教材的知识点都必须直指重点。教材的编写应该像“压缩饼干”一样,增强实用性,避免内容的过繁、过深。

(2)重点突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难度要求不一样,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需要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所以就不能使用同一种教材。教材的编写也应该突出需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使用完善、内容深度够的教材;对于实践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更多地注重试验课程、操作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与时俱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虽然也是一门通过不断实践而不断完善的学科,但是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却没有及时地在教材中补充。我国中职教育中教材的使用就存在内容过老,缺少最新科学研究状况的情况。虽然不能够频繁地对教材进行修订,但是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教学资料的补充,以一年为周期,整理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知识内容,补充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2.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弹性。

由于中职教育中依旧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能力有差别的问题,不同学生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及时地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统一组织到一起进行指导。

3.对实验课进行改革。

(1)引入多媒体。必须要加强多媒体课程在实验课程的渗透,更多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接受操作技能。

(2)开放课外实验室。通过在课外开放实验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课外能够有老师负责管理实验室,欢迎学生课外来进行操作,这对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3)强化技能培养。在学生真正参与到临床实习以前,必须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要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考试操作科目。老师要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课的操作学习内容,尊重学生的兴趣再加以指导。

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知识内容较多,难度大,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分折化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即在讲解分析化学知识的同时注意穿插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例如:在讲配位滴定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临床检验血清钙含量测定方法,即在碱性条件下以edta作滴定液,用钙指示剂来指示终点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在讲毛细管电泳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与临床血清蛋白质电泳分析相结合进行知识拓展,介绍临床利用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出现特征性改变从而诊断疾病,以及对肾病、肝硬化等疾病的重要临床价值,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创新、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在教学内容上本着“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其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发展性。针对检验专业的特点以及检验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结合科学发展前沿,对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做部分的删减、补充。化学分析部分删除了有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弱化四大滴定分析滴定过程的详细讨论,重点在于结果、计算及其应用。加强了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内容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明确,只有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认真正确地进行实验,才能获得可靠的分析数据和准确的分析结果。仪器分析部分将电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因这些知识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比较普及,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学。并且从学生实习情况和就业形势看,经典化学分析为主,仪器分析为辅助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学中要加大仪器分析的力度。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学生一般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是很浓,如果教学中采取从一个理论到另一个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节职业学校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其中仪器分析内容主要讲解仪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且很多仪器价格比较昂贵。学生在没有见过仪器的情况下学习,会感觉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仪器的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即在课堂上,教师将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通过拍摄、查找仪器图片,收集实验视频及相关模拟操作软件,使复杂的仪器、实验过程变得简单易懂,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高效液相色谱仪时,仪器的结构包括真空泵、色谱柱、检测器、色谱图等主要部件,教师可在课前将这些主要部件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分别展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并分别讲解各个部件,再照取整个仪器,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讲解,有了仪器的整体性,再讲解仪器的应用。因此采取给仪器实物照相和利用多媒体讲解相结合的办法,根据课本上仪器的内容模块分别给仪器的不同部件照相,结合理论知识实图讲解。学生通过观看仪器外观来学习其结构和功能,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

在传统分析化学教学中,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来评价总评成绩,且考试内容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疏于综合能力。为此,我校化学教研室对分析化学的考核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在考核中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比例,加大实验考核的比例,在期末考试内容中加入实验操作的内容,转变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这样就可以较全面地考核和评价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考核改革发现,考核中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能客观衡量各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情况,有利于教师分别侧重加大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指导与实验操作辅导。

5、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目前我校检验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师多毕业于综合性或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将分析化学教学贯穿到医学知识体系中去,这就影响了他们讲授分析化学时联系医学和临床检验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能体现专业特点,长此以往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善目前状况,我校要求化学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听取一些医学检验专业课,如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生物化学等,掌握一些与医学检验相关的知识,以实现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同时,为了提高分析化学教师的自身医学知识修养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多读一些与分析化学有关的医学基础书籍,加强与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分析化学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专业。总之,分析化学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合理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做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李满华先生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68cm?kg。

婚姻状况:已婚年龄:30岁。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工作年限:8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日期: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所属行业:化学化工,生物制品。

担任职务:售后服务工程师。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所属行业:化学化工,生物制品。

担任职务:技术员。

2.负责公司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与客户沟通及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

3.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对产品进行技术支持;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医学院。

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优秀。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2*具有一起安装调试及维修经验。

3*有一定的客户资源,与客户沟通良好。有很好的销售和市场触觉。

详细个人自传。

6年生物实验室工作经验,熟悉医院检验科和血液中心各种常规仪器及常用检验和诊断试剂,熟悉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能熟练独立进行各种常规生物实验操作。2年以上生物产品销售及技术支持经验,并具有一定的仪器维修经验。有一定的客户资源,熟悉生物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和客户沟通良好。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家庭电话:

手机:qq号码:

电子邮件:个人主页:

文章地址: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论文

临床检验基础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的课程,其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才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首先,教师要根据选课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实验内容,将原来教学内容中的血液一般检查以及脱落细胞检验等内容保留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仪器操作内容,将凝血性疾病和出血检查等划分到血液学检验内容中,将胃液检验等内容删掉,这样才能充分地突出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内容的重点,使其不会和其他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现象,从而增加其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1]。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必须要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一些特异性较差以及灵敏度较低的检验方法删除,选择使用一些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检验方法。

以尿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为例,以前在实验教学中,往往选用胶乳凝集抑制法进行操作,而现在应该选择胶体金免疫检测法。

由于当前许多临床上的仪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验教学内容中,要增加血液粘度仪以及白细胞分析仪等仪器操作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实验内容更加接近临床实际,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开展探究式教学。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能够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探究精神。

例如,在开展红细胞计数这一章节的实验课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红细胞计数的方法以及基本原理,然后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红细胞计数结果,哪些因素会对计数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怎样才能合理地处理两次结果误差较大的现象等[2]。

而每个学习小组讨论结束以后,可以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公布出去。

在所有小组长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各个小组的结论与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其中存在不足,以及改正的方法,并且要表扬以及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优点,之后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pbl教学法等。

2.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学校可以利用一些现有的仪器设备资源,建立一个开放型实验室,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到各种科研活动中[3]。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参与了大量的科研实验后,可有效巩固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提高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能有效培养其整体的科研素质,提升其全方面的能力,而这一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将来的就业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使其能够研、学与产等多方面进行发展,从而为其将来的临床以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现场情景实验教学。

在通常情况下,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往往是应用验证性的实验法,所选取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基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进行操作,这样不但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影响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4]。

对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带领学生们开展现场情境实验教学,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临床的操作情境,能够将实验室教学与临床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4.举办检验技术比赛。

通过学生在学校实验室的操作是远远无法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其所学知识的,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实验的机会,可以开展实验技能比赛,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是任课教师选择实验操作内容,学生完成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分,并将分数计入到总成绩中。

但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只是对学生最终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未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态度等,也不能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教师应改革与优化实验考核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考试技能考核占20%,学习态度与出勤情况占10%,期末考试占50%,实验操作及实验作业占20%。

在具体实验考核时,学生要针对实验查找一些文献与资料,对研究的现状与背景进行详细地阐述,再设计出个人的初步解决方案,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再由实验教师对总体情况进行评分[5]。

总之,加强临床基础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优化考核方法等,可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5]陈秀敏,王富伟,张志梅.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6-8.

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操作多元探析论文

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时间基本为四年,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要学习掌握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传统的医学教育未能将病理学教学与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并未将检验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做以细分,尤其是实验方面,主要针对疾病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和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研究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位置,学习兴趣不浓,实验效果差强人意,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及时改变这一现状,适应医学临床的发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认真分析历届检验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记录基础上,大胆尝试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探索了适合病理学教学特点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所谓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某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某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其融人了多个学科知识点,是一种创新型实验模式,是传统实验模式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査阅相应资料,论证确立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最后学生书写整体实验报告。教师在实验中起到引导、启发、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的作用。通过对两届检验专业学生综合性实验的实施与完善,目前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方面巳初显成效。

1.病理综合性实验在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开展。

综合性实验是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将多个教学内容整合,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操作到实验报告书写,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综合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性实验基本上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1实验准备。

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以病理学知识为落脚点,与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相结合来分析、解决病理学问题。实验思路可以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思路为依据,学生分析教师每一个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查阅相应的资料文献’完善实验步骤,探讨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予讨论。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准备。

1.1.1教师准备。

包括教师集体备课和预实验。集体备课就实验的关键点、难点,学生的问题,课堂时间的安排等进行讨论。同时动物的选择与喂养等实验条件教师都需要提前摸索和总结。

1.1.2学生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此次综合性实验的流程,掌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如对病理知识点的'掌握、查阅文献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培养手术无菌观念,掌握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熟悉动物伦理法的内容,学会善待为人类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动物。了解实验病理学的一些技术特点、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査阅相应资料,在査阅文献阶段学生需要具体到自行设计操作流程、设计原理和实验安排。最后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实验整体设计方案首次进行批阅,修改实验方法步骤,去除不切实际的操作方法,完善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

1.2实验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其中包括动物的术前饲养、手术器械的消毒、模型制备、术后动物的护理以及后续的病变的观察和病理切片的制备等。各实验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饲养动物,清洗需要的手术器械、包装及消毒灭菌。

1.3总结和书写实验报告。

每组同学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寻找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及原因、改进方法等。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格式完成,内容包括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正文、参考文献及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及建议。正文包括实验器材、试剂、实验操作方法、结果分析、本次实验的结论。教师批阅实验报告并结合初始时的实验设计方案给出本次实验的综合评分,最后在课堂上总结实验过程,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予以答复。至此整个实验宣告完成。

2.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在检验专业开展的思考。

2.1综合性实验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提高。

综合性实验的实施学生是实验的主体,但是实验的初始设计以及预实验,实验各个环节的条件均需教师课前准备完善,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心中有数,更要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合理地应对。熟悉传统实验课教学的教师要改变其上课习惯,而且要付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开展这样的实验更是一种考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对于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近距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在开展实验中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也有启迪作用,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我们开展的第一届学生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完成很快促成了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并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为后期开展更广泛的综合性实验奠定基础。

2.2综合性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2.2.1提髙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病理学不属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加之课时的受限,学生学习过程犹如蜻蜓点水。综合性实验由于联系到医学专业的多点内容,而且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以往的“让学生做实验”变成了“学生要做实验”。学生带着问题査阅资料,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学生查阅的资料显示,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思维的活跃性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往往令教师赞叹,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超出了教师实验课题范围,自行设计出较高7jc平的创新性设计方案。小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团结合作,积极主动地完成每项实验任务,最后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整体实验报告的撰写,加深了实验内容与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障,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极有帮助。

2.2.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有实验动物涉及的综合性实验中,査阅手术路径’寻找解剖结构,制造病变模型,饲养动物、组织的取材和制片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均要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小组成员都积极动脑思考,査资料、请教老师,最终获得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完整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实验态度。尤其对于一些懒于动手的学生更是一种促进,他们必须观察自己做好的组织切片并分析实验结果。同时在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善待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加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第三学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2.3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合性实验历时较长,在排课表时要安排好学生的实验时间,既要与所学过的内容相衔接,又不能占用其它课程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一个实验往往需要多个实验室之间的协作配合才能完成,这种问题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小组根据时间自行安排实验后有所改善。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在我校检验专业进行了两届,虽然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协调不力,教师资源缺乏,实验资金投入不足等,但是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明显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査阅文献、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因此教学改革中问题的存在,并不能成为束缚教学改革的障碍,反而会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实验。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摘要:临床的微生物检验不仅是对医师动手操作技术的检验,同时要求医师能够根据实际的检验对象和具体的条件研究设计出恰当的检验方案,运用最佳的技术方法,且分析出正确的检验结果。

因此,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技术操作的严格要求,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二是综合实验,主要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微生物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1重视课程实验。

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是观察并且分析实验的具体现象,深化学生对理论课中讲述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通常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在实验课前学生需要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要求和目标。

为了确保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书面的预测,同时对不明确的地方作出标记;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自己之前作出的预测进行对比,思考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课本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流程有非常熟练的掌握,预测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且对结果做出相关的分析。

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和预测实验课的难点和重点。

如细菌的接种划平板,取菌划线只用在接种环冷却后才可以进行,否则会出现无菌落生长,此过程是操作重点。

学生自行操作过程中不恰当的接种环和平板角度会出现挑破琼脂的现象,从而使实验结果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可以当做是实验操作的难点。

实验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有机的结合理论知识。

微生物的检验过程应当要充分预习准备实验工作,能够熟悉全部的操作程序,对实验预结果做出可靠、准确的分析,控制好微生物实验的质量。

2设立综合性实验。

微生物实验的内容通常是比较独立的。

以往经常是教师课前准备实验用品,参照实验讲义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很少进行主动的动脑。

这样的实验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比较缺乏自主独立的工作能力,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在实验结果出现错误或者误差时,缺乏独立分析原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实验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以及操作之后都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过程。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得到更多的收获。

可以对临床上较少见的实验项目进行删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同时能够利用共性的规律和方法解决相差较大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主设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设计,可以通过分组的模式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实验课的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按要求提交一份论文。

3设立模拟的临床工作实验。

在实验课上提供模拟的临床工作情景,提供病历资料,按照标本的种类,指导学生对相似、可能的病原菌种进行分析;采集标本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标本进行处理;制定严密的检验程序与检验方法;最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设想如何检查不同微生物的感染。

这样的临床模拟实验的建立,使学生明确了怎样利用设计检验方法、改进检验步骤缩短检验时间和提高检出率,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以及善后工作,使其明确实验室工作能力和无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模拟的临床工作实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实验管理能力和基本的实际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通常只是重视实验的过程,经常忽视实验结果的分析。

部分教师在实验结束后仅仅示教几个典型的结果,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实验结果,或者是对照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微生物实验和其他的验证性实验不同,它研究对象看不见的许多微观未知世界的生命,可以说每一次的实验结果都不能用正确与否来概括。

任何一种实验结果的出现都是客观的,具有可能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结合一切实验条件研究分析其科学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外界环境极易影响实验的检验结果。

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预测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5结束语。

微生物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善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2]张宗建,何丽珍.模拟实际工作开展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1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方法通过检验方法的提高和理念的更新发展来分析。

结果伴随着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分子诊断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进一步走向深化与细化。

结论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高技术的渗透必将不断引申生物医学领域深刻的革命。

医学检验从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发展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操作。

从内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出现为代表,为医学检验赋予了新内容和新的发展空间。

循环医学的提倡,又为检验医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随着实验医学、临床医学飞速发展以及二者不断结合,使医学检验这个以实验技术为主的学科逐步走向前台。

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由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一、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1、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合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合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简称tla)。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

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

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

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二、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1、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

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

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

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三、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

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f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四、结论。

1、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

目前检验技术正在逐步向“小型化、简单化、床边化”发展,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care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

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2、“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

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

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

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

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课的改革探讨论文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现行的“单学科叠加式”模式的影响,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轻技能培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促使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本文提出“多学科渗透式”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1采用“多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从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将原有的“单学科叠加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多学科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打破医学检验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界线,对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经过“精简一融合一重组”使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交叉渗透,通过基础实验、各课程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4个模块教学,加强各专业课程间的融合、贯通,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2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按照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为依据,以学生“三能”的培养和全面质量控制意识和检验实践中标准化为主线,打破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界限,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将原有的7门主要检验课程优化组合成以下4个模块。

1.2.1第1模块(基础实验)以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共性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专业基础教育和实验室管理基础内容为主。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第2模块(各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以医学检验专业的每门课程特点进行根据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对本学科内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按照课程将医学检验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实验设计、操作,接着在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实训。然后轮换小组,完成各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以及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实训。

1.2.3第3模块(跨学科综合实验)以临床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路径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提高综合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加强检验与临床结合的密切性,产生实用性人才。1.2.4第4模块(毕业设计)结合教师的课题和临床实践,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3.1“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其授课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m。

1.3.2立体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即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技术、图片、动画等向学生传授知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分析、提取、重组、综合有关因素,把重要的信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启发式地传授知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5]。

1.3.3强化式教学法强化式教学法即课程教学时边学习专业课程边到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实践,最后1年再到临床全面地强化式实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2.1构建“多学科渗透式”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2.2调整教学安排,建立更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

2.3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多种便于接受知识的渠道。

2.4编写教材,打破课程界限、加强课程间融合。

2.5完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为医学检验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3.1第1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2009年7月已开始准备,召开专家研讨会对改革的背景、前景进行分析讨论,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师资的培训;完成教材目录的建设;撰写相关教学文件;010年准备完成教材编写;教师做好改革的预试等。

3.2第2阶段教学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进行4个模块的教学实施;中期评价等。

3.3第3阶段总结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撰写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对培养的学生跟踪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

4.1加强曰常管理每学期定期检查改革进行的进度,可以。

采取工作组汇报、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

4.2改革实施过程的评价。

4.2.1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体系严格按照《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评估。

4.2.2中期评价主要评估改革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

4.2.3终期评价主要评估改革完成的情况、分析改革的质量、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4.3改革实施结果的评价。

4.3.1评价小组预备会小组人员学习相关评价文件,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指标。

4.3.2汇报会包括改革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等。

4.3.3随机听课随机参与教学,实地考察。

4.3.4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教学管理座谈。

4.3.5技能测试包括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等。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科技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检验医学的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尽快培养一支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刻不容缓。目前,本校检验学院实行的是“院科合一”的管理模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全区检验医学技术人才需求,提出“多学科渗透式”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促进模拟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各专业实验课程间的融合、贯通,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简历的编写原则(专业18篇)
    个人简历应当注重格式规范和版面设计,使其看起来整洁、专业,同时吸引雇主的注意。接下来是一些以突出个人能力和经历为重点的个人简历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1-27 学校骨干教师个人总结(热门18篇)
    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盲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下面是一些关于个人总结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撰写个人总结时有所帮助。我这一年的工作也
  • 11-27 桃花源记读后感(专业18篇)
    读后感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素养。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一起探讨和交流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和感悟。有位哲人说过:“
  • 11-27 劳动教育教室建设方案(精选21篇)
    通过编制建设方案,可以明确工程项目的需求和目标,进而为接下来的具体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接下来是一些经典建设方案的分享,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作为新型的教育
  • 11-27 一年级小学生读书演讲稿(实用16篇)
    小学生演讲稿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我们要勇敢地去写一篇出色的演讲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小学生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 11-27 房地产总结报告读后感(实用21篇)
    房地产投资是一种相对稳定且回报可观的投资方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最后,我们分享一些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故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和创新思维。
  • 11-27 励志演讲稿心得体会(热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过去的经历,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
  • 11-27 名著书籍堂吉诃德读后感范文(13篇)
    每次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优秀的文章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读内容。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的读后感,他们的见解和分析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
  • 11-27 党史社会实践报告字大学生(优质20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我们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途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
  • 11-27 学校师德演讲稿(优质16篇)
    学校是一个有序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探索未来学校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学者们的观点和建议。各位同仁:大家好!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