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高校成本会计的改革论文范文(23篇)

高校成本会计的改革论文范文(23篇)

时间:2023-11-27 07:10:12 作者:翰墨高校成本会计的改革论文范文(23篇)

会计工作需要遵守一系列会计准则和法规,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下面是一些关于会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高校成本会计的改革论文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阐述了教学方法改革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方法的核心,并围绕改革方法的核心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素质相结合的人才。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改革占据着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书本知识,以至于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措。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仅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学生,将来就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够用为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中。如,针对学生觉得成本会计难学的心理,教师在本课程和每章开始时,将课程目标、考评方法,学生的责任、权利以及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再如,在运用“任务教学”教学方法时,将学习者置身于一定的只是场景之中,起到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兴趣。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男生粗心、好动,爱动手;女生细心、好静、动手能力差。本课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体现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或虚拟的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阐述所要讲授的技能和知识要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习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时,可设计工资结算和工资费用分配任务。在这个任务中“教、学、做”为一体是这样体现的:“教”指对教学内容精讲,讲解工资总额组成,工资计算与分配方法等知识,以“够用为度”。“学”是指学生理解工资总额的内容、工资计算和分配方法等,了解各种真实凭证、账页和表格的真实内容。“做”是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动手进行工资结算凭证的编制、审核并进行会计处理等。

(二)项目教学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必须摒弃以书本为中心,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思考空间,积累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包括难点提问(即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提问)、扩延提问(即由某一个问题扩展、延伸到相关的其他问题,以期穷本究源)、归纳提问(即由一个问题引出同类的问题以归纳出其规律所在)、摸底提问(即在进行新的内容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存疑提问(即将有争议的问题摆出而不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等。

(一)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和应用学科的不同,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也包括那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模拟企业会计岗位人员等,还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的信息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对成本会计中的有关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成本计算的基础资料及各种表格进行演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理解和掌握一般有哪些生产类型企业,都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在同时也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多媒体平台上,教师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会到课件中,在课堂上通过操作、控制教学软件。

(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主要应该是在于“学”,

如何能够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室里,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实训中让学生亲临生产一线,了解成本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生产工人是怎样从原料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成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管理的要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能真正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四)其他配套设施也应相应改革。

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的制约。传统的考试只考知识的记忆不考应用能力,光改革教学方法,动了一环,无法牵动其他诸环节,能力培养仍被其他环节制约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绩效预算改革与成本会计的构建论文

摘要:

我国水利部门开始探索绩效评价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目前这种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健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如何提高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进行探讨,希望对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建议。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是国家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的重要措施。2012年9月,财政部印发的相关文件对未来国家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与西方实践。

预算绩效指的是要使用的预算金额将会达到的产出与效果。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绩效管理以产出效果为导向,旨在将预算的理念与预算编制等充分融合,借助于优化预算管理体系,进行资源配置,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预算绩效的评判标准是项目成本,核心是业绩评估。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最早诞生于英国。英国国会于1979年建立“效率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主要职责是审查统计政府的目标实施规划,督促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负责国家与私营公司对地方公共建设项目的对外招标。预算绩效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绩效评价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体现了这两个重要衡量标准。“效率组”根据所得的评价结果进行理论考察和计算,对政府的预算支出规划进行适当纠正,对预算的使用规划进行准确预估,为政府部门财政资金合理制定、相关环节人员安排、预算管理执行落实情况等都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自英国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后,其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得到了改善,资金浪费情况有所缓解,为政府部门减少了近9亿英镑。此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建立起符合自己现实情况的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合理的预算支出管理体系。

二、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家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由于目前国内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国内情况而言,水利部门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现阶段相关工作一般由上级部门下发指令下级所属部门实施,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实施状况缺乏一个积极高效的实施环境和约束准则,下级执行部门还存在着消极被动、执行力差的现实情况。初步建立起来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还存在着缺乏全局性、科学性等问题,与成熟的体系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同时,由于下级执行部门“不愿管”,各机构执行力度缓慢,主观因素导致预算规划不能准确实施,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未建立。

在我国范围内,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尚未与相关单位的具体安排相结合,也没有与部门领导的业绩考察联系起来,所以,尽管水利部门每年都会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向二级单位下达预算绩效管理安排,对预算结果进行落实考察,但却没有引起下级单位领导的重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三)预算绩效的管理基础较薄弱。

首先是人员不到位。现阶段我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在落实上还没有形成独立高效的专职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部分的绩效管理人员多是从其他机构借调而来,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办公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独立进行绩效评价。其次是“不会管”。由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再加上我国水利绩效管理刚刚开始探索,还存在着对管理工作把握不全面、不会管的现象。

立足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分析推查找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提出继续深化改革的.措施建议,是我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水利绩效管理水平。

(一)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的水利部门需要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改变过去体制不完善、人员专业能力差、基层单位不重视不作为等现象,按照相关部门指定的工作流程、绩效评价细则、基层单位业绩考核等绩效评价方案,做到稳步推进,层层落实。同时,要使各级单位的绩效目标细致化、具体化,不断改进完善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管理框架,增加客观性的评价指标,不断建立健全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高效化、科学化,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二)开展理论研究,强化结果应用。

针对国内水利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将强顶层设计,夯实理论基础,为国内绩效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水利预算资金恰当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绩效预算的合理性、权威性。同时,也要形成一套完善的预算支出结果评价与反馈机制,对水利绩效预算的落实效果和应用成果进行统计备案,将结果反馈到各级相关单位,并结合各单位的考核机制将绩效评价作为其政绩贡献的衡量标准,提高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

(三)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指的是目标填报范围和评价试点范围。各水利管理部门要认真核查统计,既要保证原有的管理范围平稳有效的执行管理措施,又要不断增加实行绩效目标的水利项目和单位。遵循稳扎稳打、统筹兼顾的目标原则,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的全面试点开放格局,实现对所有水利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另外,也要鼓励各个部门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针对于现阶段我国水利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供职人员综合素质低的情况,应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公组织机构,聘用素质过硬的办公人员,为绩效评价做好基础准备。此外,要完善各种数字信息的采集机制,确定各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办公要求、岗位津贴等动态管理标准。不断收集整理相关专家的意见和资料,形成一套专业权威的专家意见资料库,保证绩效预算的精确度和权威性。

(五)推进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中央制定的地方水利预算财政基金管理实施方案,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补充延伸。在国家各项资金整合的趋势下,水利绩效预算管理要探索出适应实际的新绩效评价标准,要分清主次,优先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进行绩效预算,再对其他水利项目计划进行预算评估,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注重预算评价的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形成一套权威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水利预算绩效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除了加强理论研究、扩大预算范围、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巩固。只要我国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我国的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必将对国家的水利建设产生不可预估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苑斌.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11).

[2]郭炳奎.提高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思路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4,(5).

[3]申雪冬,华玉龙,刘志明等.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8).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

成本会计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理论知识深奥、系统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既具备会计基本技能,又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本会计课程的一大特点便是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多、计算量大、计算原理简单、账务处理简便,按说学生应该能够轻松地达到相关要求。但因种种原因,学生却普遍形成了成本会计难学、难掌握、难应用的共识,整本书学完后对成本会计只是个模糊的概念,难以形成清晰的逻辑,因此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如下问题所致: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目前的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1.教材内容滞后,缺乏明确的成本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从原《工业企业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当时采用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仅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多年来,各院校虽然更迭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其内容始终并无变化。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动化的制造程序、计算机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企业。目前,各种教材所描述的成本会计目标仍定位于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制造环境,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管理。

另外,成本会计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就目前而言,很多院校开展了实验室模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训中使用的实训器材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各个实训单元、实训模块相互割裂,未能体现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因而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再如实训教材多以“某某工业企业”为例,事先给出各组模拟数据,学生无需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薄,无需进一步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故毫无身临其境之感,实训便如同做练习题,因而又缺乏实践性;另外,实训教材往往忽略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的描述,缺乏对企业组织形式、工艺流程、规模大小、管理要求等的介绍,使学生无从选择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及标准等,因而又缺乏职业性。宗旨,实训教材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2.教师队伍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有一部分是近几年通过中职转型、合并、重组而成,原中职教师也便就地直接转身为高职教师。该教师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者较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这种状况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另外,各院校新引进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是从学校到学校,其本身没有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缺乏实战经验,故而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学也犹如纸上谈兵、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多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该阶段一方面限制了教学容量,难以体现会计树状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任课教师按照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详细讲解,重点强调,却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也只是“被”学,对成本会计没有感觉,久之,则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媒体阶段使得“教”“学”双方都在机械式情况下完成,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自然难以体现。

4.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多沿用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的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查。具体来讲,考试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解答要求等均取决于任课教师好恶,主观性太强。因此,试卷一方面缺乏亲情感,另一方面又难以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客观检测作用,反倒误导学生认为学习成本会计就是“死记硬背套公式”,根本难以体现教学效果。

(二)社会问题。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基地,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配合。然而,现实社会中教育却面临如下尴尬的窘况: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长久以来,教育界一直忽视成本会计的教学。很多教育者往往重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学校也投入相当财力兴建财会模拟实验室、电算化实验室等,而对成本会计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甚至将其视为财务会计的一个章节,故对成本会计投入的课时、精力、财力、师资等均远不到位。

2.校企交流、校企合作不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人才竞争也成为企业成败的一大重要因素。企业招聘成本会计人员时通常要求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到企业后无需培训便能直接上岗;而作为企业,基于各种原因,往往不愿接纳会计专业实习生,或虽接纳,又因实习时间短,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性工作,学生自然没有增长经验的机会。此种矛盾境况,有待校企双方充分交流,广泛合作,为成本会计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三)学生的问题。

成本会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本身也有一定责任,具体表现在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态度问题上。

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多数学生单纯从学习的角度上会把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看得较为重要,也愿意为此付出较多精力。但个别学生对成本会计了解狭隘,认为它就是简单的计算,枯燥而无味,因此,接触不久便失去了新鲜感,开始迷茫、麻木,课前不看书,课后不复习……态度不端正,自然就决定了他难以学好该课程。

(一)大力推进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成本会计教材应在保留传统成本会计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适当增加成本会计的前沿研究成果内容,如社会责任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时间成本、环境成本、质量成本等,以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实训教材也应作相应改革,应考虑以真实企业案例为主(至少达到高仿真企业),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合编教材,使案例更综合化、一体化、典型化、实用化,以达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长实际经验之功效。

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针对现状,各高校一方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指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使教师了解经济管理一线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学研相结合工作,适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图适应社会的新改革。另一方面,各专业教师也应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把握水平、研究水平等。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才具备保障,否则,现状将仍难改变。

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能图、文、声、像并茂,反映信息量远大于自然媒体阶段教学,且其直观、生动、具体、使用快捷、方便。该系统应以菜单程序式进行,严格各个成本费用项目的先后顺序并固定到菜单,以树状结构反映成本会计涵盖的内容,让学生对成本会计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有助于形成系统的逻辑。

(三)推行差别化教学。

差别化教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不同层次、不同潜力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别,对基础薄弱者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等者采用“重基础、慢变化、多练习、抓协作”,对优秀者采用“高起点、小综合、引导学、促能力”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此举符合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可有效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现象,极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推行模块教学。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优化,打破传统的教学标准和顺序,按照成本会计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模块进行教学。通常,可将其分成如下模块:一是成本及成本会计基础概念、基础理论;二是料工费(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执照费用);三是辅助生产费用;四是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核算;五是完工产品与产品间费用分配方法;六是成本核算方法;七是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任课教师应按此模块恰当选择实例,辅以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通过深入浅出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达到各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五)运用学习维度教学模式,辅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学习维度教学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马扎诺提出的一种应用性教学理论。该模式将脑科学研究中关于如何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其理论包括:维度一:态度与感受;维度二: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三:扩展与精练知识;维度四:有意义的运用知识;维度五:生产性的思维习惯。其中第一和第五维度是任何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另外三个维度是学习中进行思考所必需的,五者之间是一个互动循环、彼此影响的过程。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该教育理论,将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具体运用,可按照维度顺序,依次构建维度一: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度二:案例实物教学;维度三:单项实训;维度四:综合实训;维度五:专业实习、学习总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技能与思维过程紧密结合,进而完成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容忽视。通过课堂实训、实验室实训,学生毕竟缺乏真实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力度,选择较有代表性、有不同管理特点、有不同工艺流程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同时,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具体工作,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梳理,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

(六)稳步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化及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的发展,又要求各部门能快捷的导入、分享会计信息。因此,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成本会计电算化成为了当务之急。以就业为导向,为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中有领先的优势,学校应积极稳妥的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成本会计的改革论文

1.1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较多、理论性很强且各个章节前后联系紧密,因而需要将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取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产品品种种类、产品的批次、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这些都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中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限,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而板书教学就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高校却存在多媒体教室资源不充足的现状,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课件制作中,很多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过程不如板书教学讲授清晰明了,还有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3缺乏系统性教学,不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日常的课程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成本会计实训教学相对于日常理论教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的兴趣,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演练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前面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而对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不够重视,这将导致该课程的讲授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4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既需要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经验。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担任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是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1增加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讲解案例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核算,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2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板书教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情境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包括ppt教学,还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播放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把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2.3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成本会计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吸引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有趣。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核算流程规范的工业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原材料是经过怎样的一步一步加工程序最终生产成产成品,这样成本会计课程才不至于讲得枯燥与空洞。

2.4教师应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成本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参观学习,去收集总结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较理论教学与成本会计劳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差别,寻求更好的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

从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来看,各类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离不开成本会计人才,因此,在国内高校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常所讲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开展的企业发展总成本的会计核算活动。对于企业而言,其成本大小直接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的实际地位,并对企业运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重要参考作用,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企业成本体现出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鉴于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都将成本会计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且对学生的逻辑系统能力要求较高。就国内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来看,普遍具有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操作的现象,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很多学生高分低能,所以,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改革对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更注重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会计专业属于理论与实践要求都较高的复合型专业,所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而从实际现状来看,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空有一套完善的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来,很难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起来,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工作难题,进而在工作中逐渐丧失很多良好机会。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时,其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及分配方法等方面,并且使用的教材也是数十年前的老教材,而对于新时代条件下不同企业产品生产环境的.差异及生产手段的不同都没有体现,同时也没有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会近些年出现的相关新型思想理念及计算方法,个别教师虽然会提到一些新理念,但也是一带而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学会很多成本计算公式的内涵及应用,却缺少实际操作机会,更难以体会依据不同生产条件计算产品成本的实践,使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管理需要严重脱离。

(三)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并且整体教学效果是由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而决定。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展适用于实践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的同时了解其应用于实践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这些教师通常是毕业之后直接从教,虽然具有大量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培养出同样情况的学生,导致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流程及管理都不了解,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缺乏实训条件。

国内开设成本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是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自身条件有限,特别是资金、场地及师资等条件的欠缺,导致其很难在校内开设相应实训基地,学生无法参与成本会计实训活动。虽然有个别学校有实训基地,但是也仅流于形式,缺少必要的实训设施设备,学生很难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与企业活动类似的实践活动。另外,很多学校也没有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无法在相应企业内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使学生体验企业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这都是造成成本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就需要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力度。学校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现实,成本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最终是要到达实际岗位中去,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他们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而展开,同时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成长并做出成绩。因此,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合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综合专业能力。

开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向企业提供专业性成本会计人才,所以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内容为主,积极与企业沟通,依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结合会计领域的动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校培养出的成本会计人才是最符合企业需要的类型,提高人才与企业的衔接性,确保成本会计人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必须保证其师资力量的强大,国内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该专业师资综合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安排成本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到相应企业内参观学习,在合适情况下切实参与企业工作,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该专业的教师参加校企合作课题,提高他们对成本会计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另外,学校也应该合理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定期邀请成本会计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为该专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

(四)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同时巩固理论与实践,学校还应该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通过成本会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在校外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安排实习活动,这都可以促进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转变成自身技能,进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初、中级财务会计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是难上加难。而且,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将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成本报表。

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另外,在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乏味,影响了成本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1.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并在师生、同学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该课程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模拟实验是连接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的必行之路,它强调会计知识学习和会计动手能力的并重。实验课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等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从成本的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以进一步了解成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特别是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理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衔接关系。

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成本会计》是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门课程。正因为如此,在组织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之间,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或重复。建议在教学工作中,有关教师增加沟通协商,尽量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复,也要强调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各有侧重的阐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知识衔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高校可以首先将从学校毕业后来参加教学工作的年青教师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年;其次,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三,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活动,组成科研攻关小组,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既服务了社会,又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并能获得一定报酬。

5.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的纵向研究。

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还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教学和理论研究重点都应该放在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等问题上,明确成本会计的目标是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或标准,根本目标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将成本会计的研究内容从制造成本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我省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1。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同学参与的、适合群体性锻炼的体育项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感触或枯燥无味,或望而生畏。对此,高校体育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重新建构教学体系。如: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保持或更新原有的竞技体育内容:在继续加强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同时,将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运动、体育舞蹈等竞技体育项目,充实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1。4调整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省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巨大变化。长期以来,体育专业教育都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体。这样的专业分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调整高校的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加强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提高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扩修课的比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潜能,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志向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发掘学生的潜力,实现终身体育都有重要意义。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

我省高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上级主管部门除制定完善的学校体育评估标准外,还应组织学校主要领导和体育教师认真学习教学改革的精神,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2改革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质是通过某种有效的形式、手段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因此,在教学上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和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授课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分批期定向培养,加强教师的进修与深造。

2。4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营造愉悦的教育情境与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进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心理认同,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体验乐趣、感受效果和享受成果,养成爱好体育,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并将“终生体育”思想落到实处。因此,注意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是教学改革中应予重视的重要内容。

2。5努力改善场地器材设施,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条件。

运动场地、器材不足是当前我省大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渠道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课程改革能健康实施。一方面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改善场地与器材上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争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特色活动。争取行政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增添一定的体育教学设施、器材等,确保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8(3)。

[2]杨桦等。新时期体育院校改革的重新定位[j],体育科学,,(3)。

高校管理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各高校将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上,由于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以及监管体系的不健全,随着改革项目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某些问题已然浮出水面:例如立项盲目、过程管理的轻视、项目验收草率等。现在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的当务之急就是思考采取措施,使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高校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高校大都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采用的是以项目教学,从项目实操中传授学生使用的知识,从而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但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日益繁荣,高校设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初衷和现在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而,在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监管方面是需要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现如今,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部门的重点就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目要有实质性的开展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首次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将项目带入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作能力,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作社会工作,这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已然被我国高校教学工作者普遍认同。但由于一些高校收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束缚或者将教学改革项目的初衷扭曲化,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甚至导致教学改革项目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项目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当前的教学理念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将以前程序化的被动管理逐渐转变成为为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主动管理,重新审视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的实质意义和具体实施过程,落到实地的执行教学改革项目,确保教学改革项目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作能力,切实发挥教学改革项目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使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真正为教学服务,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项目管理部门要对从教学改革项目的真正意义出发,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实施及评价策略进行全面监察,不断优化教学改革项目的模式,实施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以管理理念更新带动管理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

2项目的审核立项要严格把关。

2.1立项指南的指导思想明确,划分层次清晰。

目前,多数高校都为教改项目的立项提供了明确的立项指南报告,作为申报的指导性文件。立项指南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监管部门在学校整体的教改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最合适的教学改革方向。立项指南必须要指导思想明确,问题、项目、目标、意义、具体执行、执行效果,这些必不可少。立项指南的明确不仅能使申报人准确理解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能够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明确立项的大前提,以免盲目立项导致申报失败,也有利于使高校教学改革按照立项指南的大方向一致前进。

2.2项目申报形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形式一般以教师个人或者教师带领学生组合小团队申报为主。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一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然而这只是初步阶段,这种形式不能将学校的资源最大化,只能是小范围的提升,达不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高度,同时这样小团体数量上升不利于学校统一整合整体资源。教改项目的申报可以选择分层次进行。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将小范围的问题作为一个层次,需要的资源有明确的限制,将大范围的问题作为一个层次,需要的资源有哪些,明确下来,同时侧重于当前的重难点,将当面面临的问题作为重点,鼓励教师、学生相互合作组成大团体一起立项研究,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共同解决学校改革问题。

2.3立项开题制度,公正、公开和规范。

目前,部分高校对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是分配制的,都是有学校领导兼职管理,采用不公开的分配制,这样不仅大大的局限于小范围的利益团体,更不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推静。对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采用公开统一的立项开题评审会,让公选出来的评为在立项开题大会上公开化和透明化听到申报人对于项目的阐述,评审专家对申报人可通过提问、质疑等方式进行交流,并可通过现场投票的方式给出评审结果。这样不仅提升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为申报人提供了难得的教改经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实施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外,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能力。此外为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立项申报,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岗位责任制、聘任制、教师考核、培训、职称晋升等做出政策上的支持,增加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立项申报在工作表现的评分比重,以有力的政策支持来引导、激励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学。

参考文献: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无论是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角度还是从企业会计工作角度来看,该课程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好该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系统地掌握相关的会计学知识,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是当务之急。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自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以来,对该专业学生开设了成本会计课程,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在级培养方案中将这门课程的开始时间进行调整,也是基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对我院现有财务管理专业已开设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认识模糊不清通过教学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本会计就是讲如何计算产品成本,而忽略了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考核等相关管理职能。成本会计课程本质上是一门专业的会计课程,而学生却不能将成本与会计上的证、账、表联系到一起,将成本与会计相互脱节.

1.2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知识的掌握局限于表面成本会计课程不同于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之处在于对于各项费用的分配都有若干种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的计算基本通过练习学生都能掌握,但是具体需要选用哪种方法学生却很茫然,比如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就有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等,对于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就不清楚合适用何种方法。

1.3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差,综合运用能力不强成本会计中对于产品成本的计算涉及到料、工、费等的多个项目,对于不同的项目承担的对象不同,因而费用归集、分配与结转的程序也不相同,这就需要借助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完成各项数据的处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成本费用的分配和产品成本的.计算视为纯粹的成本计算,而忽略了或者无法将其与账、表、证很好的联系起来,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费用正确地反映到凭证和账簿中。比如学生计算出产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等单个项目时比较容易,一旦要求通过品种法、分批发或分步法将产品成本计算出来,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将前面学过的各项费用分配联系起来,通过各种费用分配表在账簿中反映。

针对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成本会计教学,财务管理教研室经过调研与讨论,形成了成本会计教学的新想法。

2.1正确确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成本会计课程虽然是以成本核算为主体,对产品的制造成本进行核算,但仍离不开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规则和相关会计循环等内容,实际上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进一步解释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明确成本会计课程在财会'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教学重点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等环节来加深学生了解各类费用要素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的经济实质,从而真正掌握该课程。

第一部分:学前准备。组织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地参观企业车间或者通过影视观摩学习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及生产工艺流程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成本核算。这部分应包括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单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最终产品成本的计算三部分。对于单项生产费用的核算采取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将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作为难点进行讲授;对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部法及分类法和定额法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讲授。

第三部分: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部分包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等明细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还包括了商品产品成本报表分析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分析等。这部分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讲授。

第四部分:成本管理。这部分包括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内容。成本分析部分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主要内容有成本分析的程序和主要基础方法,全部商品、可比产品、单位产品成本的分析。成本控制部分包括了标准成本法和定额法等,该部分需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按成讲授。

第六部分:综合应用。以品种法为典型训练产品计算整体流程和方法,采用实验室幸工做账的方式实施。

2.3采取案例教学。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这门课程,可以选择一些成本会计的相关案例,将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案例来讲解,使学生通过案例来了解成本核算的全过程,以此来弥补学生企业生产经验的不足。

2.4增加校内的实验课程。

成本会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除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过程,还要加大学生做成本会计练习题的数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想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一蹴即成的,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得到企业对相关人才要求的反馈信息,这就促使我们应该跟企业取得合作,针对企业需要来培养人才。

高校成本会计的改革论文

当代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成本管理又是企业内部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尤为重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性强、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成本会计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为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企业输送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成本会计现有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现结合本学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都以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主。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都主要以教材为主,虽然课前都会花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认真备课,并且会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耐心细致的逐条讲解,但往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打瞌睡,听课不耐烦,并且有的同学虽然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工作中仍不会操作的局面。究其原因,还是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材中公式繁多,学生难以理解并消化。

在成本会计众多的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作为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中,重点就是理解并掌握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而不同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好几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相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操作流程,当学生在看到这些公式时,往往缺乏学习兴趣,由于没有理解公式的涵义,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可这却事倍功半,经常会把各种方法和各个公式乱搭配。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成本会计教学仍然不能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方式还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论是板书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都只是以所用教材内容为依据,针对考试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虽然授课的老师会尽职尽责、耐心细致的讲解,并结合不少例题,但课堂时间有限,短时间内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而且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也只能是机械性的把考试的重点与难点记录下来,应付考试而已。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学校进入学校,根本不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而成本会计核算是在不同的行业会计环境中进行的,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要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同的成本项目,按生产工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渐渐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试想一下,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大学生如何适应当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

(三)实践环节问题,理论无法很好的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成本会计实践不足。企业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尤其成本会计的资料,更不宜外漏,学生到单位实习,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全面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机制。而且目前存在着很多单位都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会计学生,因此,学生的实习更多的就只能选择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来完成。

实习基地建设跟不上。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只能应付校内的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

加上学生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下来后对企业的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等不能充分了解。

(四)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教学手段落后。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知识积累,提高理论水平,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比赛与交流,有条件的可组织教师去名校听会计名师授课,学习名校名师的授课技术与方法;第三,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岗位挂职锻炼,鼓励教师除具有教师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进行锻炼,熟悉成本会计岗位,掌握成本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成本会计这门课应用性强,对于不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多年来,成本会计教学一直采用最古老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勇于创新,当前最好的做法无疑是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师要结合当前企业管理的需求,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比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实习或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况。资源条件有限的学校如果不能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那么校内实训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折,通过校内实训,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验,强化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成本会计课程中各种业务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反映复杂的钩稽关系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数据的来龙去脉关系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来反映。由于表格的理解不如文字理解直观,教师授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所以多针对书本上的表格解释某些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及相互关系,这种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时间一长,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把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信息媒体的多维化以及多重感官刺激,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繁杂问题条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扩大了课时内的信息量,教学效果极为理想。

(四)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非制造业成本核算内容的讲授,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思考论文

课程的改革创新是大专院校、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职业能力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

(1)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的教学体系。

科学的编排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的效果。一是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教材编制标准。应根据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与各专业和学科紧密衔接、系统的、全面的科学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内容设置、教育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学科的教育水平。二是确保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要根据业界发展的新情况,将各种前沿理论、实践知识和经验运用的教材中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与时俱进。

(2)增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的'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单一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应用水平,可以通过设置实践教学等方式,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示范基地,为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积极的支持。二是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比重。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存在明显的理论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不均衡的现象。要科学研究,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的比重,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运用。

(3)创新教学手段,推广网络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具有高速度、互动性、数字化等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突破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地域限制、时间,实现远距离,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工程管理中推广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需要学校大胆改革教学方式,为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提供条件。并利用网络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由施教者逐渐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使学生借助大量的网络资源,做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再一方面,教育者可结合网络教学特点,创新工程项目课程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个人专业素质的高低管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不能将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相结合。那么,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有效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要定期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理论实践,提高专业水准。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考核,激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影响,我国音乐形式也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逐渐多样化,现在社会中的流行音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其通俗易懂、形式活泼、节凑鲜明和情感表达饱满等鲜明的特点,从刚刚出现在市场上就吸引了广大人群的注意力,并被人们所喜爱,其中主要接受群体还是当代的年轻人。这给高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因素的同时,也使高校的音乐教育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现代流行音乐很大一定比例伴随着商业化成分,经过一定的发展时间后,其负面影响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歌词内容无营养低俗化、制作粗糙等问题在当前的流行音乐中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形成,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应重视起来。本文就结合流行音乐在现实教育中的生存状况,对给高校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着重提出在流行音乐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创作的新形势也是不断增多,特别是流行音乐出现以后,占据了一大半的受众市场,且受众趋于年轻化,音乐形式的增加一方面给高校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高校音乐课堂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者应将在流行音乐的背景下如何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这一问题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如何应对流行音乐的大量冲击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对我国未来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探究。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及特征。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音乐是指那种内容生动形象、节凑简单明了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内容包含着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可以体现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能够在情感的问题上引起受众的共鸣,使人们接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传达的信息。流行音乐凭借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将人们隐藏在心中不易表达的情感哼唱出来,听音乐已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主要娱乐项目之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的特征。

大多数的流行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人们很容易在听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听到自己所熟悉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等,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带入其中,这也就是流行音乐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欢的原因。当人们听到流行音乐其中的歌词时,就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吸引着他们听完曲调和歌词,在此过程中回味着自己的人生经验、感悟自己的人生历程[1]。此外,流行音乐篇幅精炼短小,通俗易懂的歌词减少了人们记忆的难度,也更加容易在广大人群之中流传起来,传唱力相对传统音乐较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是社火制度还是群众的接受力对唱流行音乐的歌手的限制都不高,他们不需要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不需要一定有学历证明,也不用承受每天练嗓子带来的嗓子疼、头疼等问题。流行歌手的起步线相对较低,他们只要理解并掌握比较通俗简单的节奏旋律,在各种各样的乐器的配合下巧妙灵活的处理长短句,在上台之前精心多练习几场,然后在舞台上配合灯光、舞蹈、音响等设备完美发挥就可以了,这就将流行音乐的特有魅力发散出来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二流行音乐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

流行音乐的内容生动形象,节奏朗朗上口,是受广大年轻人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从其内容上来看,歌词并不过度关注社会时事新闻,主要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比较贴近我们每个人的平时生活;形式上也较为简单,往往是几个旋律往返重复,较少复杂的音律,形式也较为单一,但其表面宣传较为花哨,能够迅速吸引住人们的眼球[2]。当然流行音乐对受众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他们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和突出的音乐素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对欣赏流行音乐,这对消费者来说更容易消化,满足消费者中较低层次的娱乐需求。那么流行音乐进入学生群体中,会给高校学生带来哪几个方面的影响呢?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流行音乐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间闲暇和平时学校生活。流行音乐往往都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其强烈的时尚感和娱乐性可以帮助学生在闲暇时间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生活节奏,消除他们整日学习的疲惫,使他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身心愉悦[3]。其次,也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无门槛的的她点,每个人及时流行音乐的聆听者,也可以转身一变,成为流行音乐的创造者和演唱者,这也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从最初的音乐欣赏者成为音乐的参与者。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热血的年纪,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他们也渴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当前环境下的流行音乐就成了最佳选择,,他们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抒发自己内心中的感情来描述自己与歌词内容相符的精力,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将流行音乐作为自己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赋予它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构建了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艺的平台。

(二)流行音乐带给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心理健康在上都会受到流行音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说,流行音乐是商业活动发展的产物,通过现代传媒的媒介手段明显的追求商业利益的一种大众音乐文化,所以很多流行音乐都包含了商业性的文化元素,作品中的音乐素养就会减轻很多。在这样的大趋势背景下,很多音乐制作公司和歌手都不再注重音乐作品的质量,甚至是脱离了音乐的本质,完全不具有深刻内涵和精神意境[4]。过于表面化和肤浅化,完全是只为了盈利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不再是能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载体。依靠大众传媒的平台将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泼水式”地传播给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美学观、道德观的形成,若学生过于较真,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流行音乐还可能会阻碍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商业价值的刺激下,不少的流行音乐作品只顾着盲目逐利而将艺术的独立性完全遗失掉,缺乏醇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康的审美价值,甚至出现了大部分的音乐作品为迎合部分人群的低俗趣味、追求刺激化而采用虚幻、腻味和黄赌毒等敏感字眼,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在法律的边缘不断试探,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管,整天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情感幻想中不能自拔,长期这样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思想消沉、情绪低落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对其以后步入社会也产生了困难,严重的甚至挑战法律的威严走上不归路[5]。同时,流行音乐也不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一样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启迪,产生极高的教育意义,其娱乐性已经占领流行音乐的主要内容,很少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下的全面型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学生应该在高校音乐教育课堂提高自身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是素养,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这不仅是学生所需,也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注重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健全大学生人格和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还存在着颇多问题,由于在大学之前的时期,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怎么注重音乐课堂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整体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审美意识也为得到过专业的强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可忽略,就是当前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导致学生偏向这种肤浅化的音乐形式,不怎么愿意主动接触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未接受蕴意丰富的音乐形式的熏陶,呆滞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偏低,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阻碍了高校对音乐课程实施改革的步伐。第一,高校音乐教育的设施以及设备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内容。例如,在音乐课堂上经常会用到音频设备、影响设备播放音频、视频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完整优质的设备,才能保证现代课堂上的音乐教学顺利进行[6]。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计划不断地扩增,而教育资源的发展却跟不上招生人数的扩增,局势开始日益紧张,教学设备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显得相对匮乏和落后,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正处于渴望知识、向往高质量教学的年纪,匮乏的教学设备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和需求,例如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时,往往是将几百人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进行集体教学,开展大课堂教育,其中甚至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系别一起上课,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不能使学生区别性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使高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了。第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资源比较匮乏,进而导致了现有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现教学阶段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步入高校后,高校领导仍然未完全重视起音乐的教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在现实教育中,普遍都会存在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的情况,例如音乐专业的老师一方面担任着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堂的教育,也许另一方面又要在几百人的大教室讲解音乐公共课,就算是大学课堂教育相对中学轻松,但教师毕竟个人精力有限,课程繁多只会让教师精神疲惫,课堂效果不佳,不利于发展音乐教育。在此同时,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环境下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也就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期末进行教师考核时,不仅仅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定,也要看教师的科研成绩[7]。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在日常中长时间训练和学习,不断积累音乐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产生质的改变,做出实质性的音乐作品。这也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涵养,这也就给高校的音乐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第三,整体来看,学生的质量下降。在新课改之后,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增,规模不断增大,高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整体质量却有所下降。如今高校中的很多学生对音乐缺乏理解力和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他们还是觉得音乐教育可有可无,这就加重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困难。老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往往要在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阻碍了课程的进度,影响教育质量。

(一)重视主流音乐的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意义。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重点还应是主流音乐,充分调动起主流音乐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不能将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责任完全放在流行音乐上面。但是流行音乐也不是完全不可取,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当下实际情况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将社会中的音乐热点添加进课堂。对不同时代的歌曲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音乐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掌握更加系统、全看的音乐知识和理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曲目时,引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简史和当时的音乐环境等内容,加深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引进多种音乐形式,让学生在相互比对之下学会正确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升其音乐价值观。

(二)摆正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并合理疏导。

流行音乐包含内容繁多且传播范围广泛,风格时尚紧跟社会流行因素的发展,可以吸引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灵活多变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活跃身心的状况下提高对音乐的学习效率。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正确看待流行音乐,不要一味的排斥忽略其音乐内容。流行音乐中也是有一定的歌词内容值得我们去品味去学习的。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容将流行音乐引入教学课堂,避免正式的音乐形式过于枯燥乏味。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内容的熏陶,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如今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应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调整和完善音乐课堂设置环节,并注重实践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仅仅在课堂上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编曲创作能力,学校社团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音乐社团可以安排音乐剧的穿做和演出,由学生来担任整个活动的策划,也可以向学校申请聘请优秀的乐团来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演出,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氛围。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学生正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人群,参考实际情况,将流行音乐引入到高校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也是音乐形式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但流行音乐的质量良莠不齐,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单一,这就要求高校在引入流行音乐时能够合理疏导,准确辨别优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社会培养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作者:郭中兴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出现在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比如互联网、多媒体等,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在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上,不仅能够为教学带来方便,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国高校必须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学会应用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的教育改革。此外,在教学中应用网络和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便于教师丰富教学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增加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理解深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网络和多媒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督促学生对于新技能和新技术的掌握,促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更新。所以说,将新技术引入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更好的向前推进和发展,各高校也要多多关注相关新技术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掌握和引入。

(二)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明确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高校进行有效教育改革的前提,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全面的、可行的教学目标。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高校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模式。有以培养精英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要向社会输入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有负责大众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宣传大众文化;还有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和教学模式。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独特的背景特点和目标要求,要选择与我国高校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为普及高等教育而奋斗。只有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切实有效的教育改革,实现对高校教学模式的一个准确定位,使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能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两种,也就是公立和私立的区别。公立学校的办学者是国家,国家给予资金;而私立学校的办学者多为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由组织和个人提供办学资金。因此,两者之间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公办高校以本科为主,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民办高校则以专科为主,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与教育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创新。

(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需要不断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扩大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以及执教水平。教师队伍的强弱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改革的效率,也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才会培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作为高校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的`提升自己,无论是在自身素质方面,还是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方面。要具有提高自己和丰富自己的意识,在生活和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国家和高校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备高度师德,高尚品质、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化教师团队。那么,如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呢。首先,国家应该给予教师必要的帮助和补助,给予适当的再教育机会来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其次,学校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充分调动教师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积极性,建立适当的、健全的教师激励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任职任教的资格,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改变原来的人事制度,打破传统的铁饭碗,这样才能使教师具有危机意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此外,还要形成一个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让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要教会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精神看待事物,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有利于建立起学生与老师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由于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丰富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变现在的情况,在教学改革中寻找突破。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和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以及互助式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的部分,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促进理论教学的学习,使理论联系实践,还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和检验。

(五)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兴趣以及基础条件都不尽相同,在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使其满足广大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不同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教育,因材施教。对于基础条件较薄弱的学生,学校可以安排其进行额外的课程学习;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着重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则要考虑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索以及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背景和规律设计出相应的教育实施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尽管教育的着重点不同,但必须都要有对大学生精神、人格的重塑。此外,高等教育还需要根据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的培养层次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定位以及培养目标设计,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化要求,建设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可以利用网络或者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教育。

(一)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封闭,导致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较为消极。高校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失去了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及对学习的热情,失去了刚入学时的朝气蓬勃。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头脑受到禁锢,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受到限制。所以说,目前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这也是我国高校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要想将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从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首先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要不断完善专业的设置,拓宽专业的范围和涉及的知识面,给予学生最大的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自己所愿意去探索的。其次,我国各高校还可以应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就是学校提供各种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学习和感兴趣的科目进行研习。只要在规定的年限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这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网络教学模式,使用和推广电子教材,实现教学的虚拟化。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化,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由应试教育转变为应变教育。

我国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而转变为应变教育。始终无法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的原因之一。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的教师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愿意突破和改变。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较为固执和死板,缺乏对于新环境和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但随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应变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这也是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明确的趋势。实现应变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具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师进行指教,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有用的一流的人才。除此之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对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渐将以应试教育为主转变为以应变教育为主,逐渐减少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次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融入网络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来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应变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处变不惊。

三总结。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向着开放式教育和应变教育的模式发展,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淼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现代会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小型食品企业现存的传统核算管理模式对其发展造成严重制约。本文在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进行概述的前提下,分析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发现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方面现存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希望通过对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的论述,提高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食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食品科技的成熟应用、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不断扩大内需的利好条件下,我国的小型食品企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主力军,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食品企业亟待突破成本效率的瓶颈。因此,为了促进小型食品企业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核算及管控,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在食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概述。

1.含义。

成本会计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严格划分各种生产经营费用界限,通过一系列的归集、汇总与分配,计算出该时期内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的管理行为。

(1)完善原始记录。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对各类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汇总所核算出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成本实现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可见,原始资料记录是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在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决策提供最客观的依据。(2)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条件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额度,并在生产流程中不断修订、不断调整,尽量确保实际开支的成本与成本额度保持一致,以此衡量企业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经营活动是否取得一定成效,来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3)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针对每一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完成情况的一个有力分析和重要考核,而规章制度则是企业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需制定有关规章、章程和规则。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二、小型食品企业的特点。

食品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小型食品企业:其一,生产品种多、批量小,收发领退原材料的过程繁复,中间环节浪费严重;其二,原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往往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数量不稳定;其三,原材料、产品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保质期短,浪费率高;其四,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小,并且产品在销售和运输环节中成本费用高,导致总利润空间小。基于以上特点,小型食品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今天,小型食品企业必须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意识,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运用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手段节约成本,提升劳动效率,获取最大化利益,以强化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之间的分离。

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环节,但受到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模式以及食品企业自身原始记录混而杂的影响,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只负责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没有设立专职成本管控的财务人员来分析成本核算数量信息的真实意义;再者,各部门之间只是单纯的从事本部门的工作,对财务部门核算的数据不闻不问,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局控制体系。由此可见,当前的小型食品企业管理者未能意识到核算数据与管控决策之间的联系。如果不能对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准确的、科学的分析,便无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对本企业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管控。

2.缺乏管控意识。

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其理念主要表现为产品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各部门之间互不沟通,工作、管理意识仅局限于各部门内部,基本上不考虑企业其他工作环节,采取自我工作模式。如:采购部门只负责原材料采购,对原材料的数量、运输、保管成本不予考虑;生产部门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不承担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销售部门只负责产品的销售,不考虑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需费用。在此情况下,企业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核算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企业发展成长的积极作用。

3.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规范性差,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由于小型食品企业普遍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从事的业务范围也较为简单。因此,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责任追究、监督考核等方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差,存在制度缺失的情况,导致企业成本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影响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造成一定误导。虽然有些企业已经采用erp系统对财务进行核算,但使用范围较窄,企业相关会计人员缺少对现代化操作和管理的知识储备,能够使用的人也很少。缺少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核算方式,不仅增加了成本费用,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全面提升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目前,小型食品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严重制约其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小型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小型食品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和信息管理质量,推动小型食品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快速发展。

1.加强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之间的有机结合。

成本会计核算是小型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耗费的真实体现,是加强小型食品企业成本管控的基本工作。因此,成本会计核算为成本控制对提高小型食品企业效益做出巨大的贡献,对小型食品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型食品企业会计人员将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提供给成本管控人员,成本管控人员通过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企业管制制度,加强成本控制,然后将有效的成本控制反馈到成本核算中,两者有机结合来,最终实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的实际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长期的、有效的良性循环。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决策者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做出战略决策的原始依据。企业内部应该对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优化各经管机构职能,建立一套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使每个员工都被纳入受控状态,做到各部门各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协作,形成权利相对集中而又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型管理、决策模式,并切实落实会计核算责任制,以提高成本会计核算在食品企业管理中的效率。

3.构建科学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在小型食品企业中,构建合理高效的成本核算程序和科学的审批制度,以确保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其顺利进行会计核算与决策分析的关键。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小型企业想要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取得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成本会计核算质量。加快erp技术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变革,将视野延伸到产品市场开发、技术研发和客户需求方面,让科技设备操作和成本管理进入企业的常规流程;定期对成本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现代化专业人才成为企业中坚力量,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此为管理信息提供可靠的技术、人才支持。

五、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在成本会计核算以及成本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才能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才能加快企业资金的高效运转,从而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小型食品企业要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不断更新管理理,明确外部环境,努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并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小型食品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景卉.食品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

2.于瑾.论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财税研究,(22).

3.郭宇梅.食品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管理纵横,,35(080).

4.吴秋燕.论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的改善.财经界,2014(15).

5.崔钟月.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分析.财务审计,2014(9).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思考论文

成本会计以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为基础,重点研究产品成本与计算,与统计学、会计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多个学科汇合形成的复合型课程。但是成本会计对知识的汇总并不显得冗杂,而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过程将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规整。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需要具备系统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财务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

1.2教学内容体系庞大。

产品成本是成本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产品多种多样,其体系十分庞大。并且成本会计的涉及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核算与分析、成本考核与检查等等。

1.3以计算为主,方法众多。

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需要通过各种产品要素、市场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其中涉及的分配方法和计算方法众多,且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符合目前市场环境和未来市场变化需求的科学准确的'数字。例如,在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中涉及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就有这样五种: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直接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1.4实践操作性强。

由于成本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极强的操作性。例如在生产费用的计算与核实中,原始票据等计算凭证的传递、填制、登记需要直接上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避免漏记、错记、多记等事故的发展。同时,成本会计还需要根据各个企业不同的类型和组织特点,针对特殊的行业情况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实践性教学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企业重视成本核算,强化成本会计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是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企业也面临更多的国际竞争。企业在不断拓展市场、创新发展的同时,重视成本核算,强化成本会计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对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锻炼,熟悉工作环境,强化应用实践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标准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更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每个高校在教学实践和改革中,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确保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企业用人单位不断变化和提升的标准。成本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人才评价标准,以目标和标准来确定改革的方向和途径,真正以教学改革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既要重视教学革新,注重教学模式革新,更应认真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能够深入社会实际,走进企业工作实际,全面把握人才需求变化,准确定位社会人才标准,以此来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随时掌握最新的市场发展动向,掌握最新的应用技能,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准确接轨,每个学生能够在高校更好地学习,得到有效指导和锻炼,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本会计教学革新首先是标准和思想革新,高校不断革新人才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推动教学改革,以完善的人才标准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保障教学革新方向。

二、以品种法为重点革新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下子实现脱胎换骨,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需要不断从传统内容方法体系中寻求蜕变。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改变教学指导理念,重视品种方法的应用实践,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有效改革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实际,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成本会计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学到最为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获取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相对特殊,有着自己的明显特征,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成本审核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品质方法,分批量研究成本会计内容,划分好相应的步骤,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完善知识和能力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实际,充分了解和掌握行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分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并能够计算出相对应的空间费用,以及行业中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生产需求,将其作为最为基本的审核费用。同时,根据市场发展实际,立足企业所属的行业体系,尤其是从市场竞争和企业盈利层面进行分析,核算不同的费用标准,融入其中的辅助支持分为。另外,每个企业的生产实际不同,在制造过程中会消耗不同的能源、资源以及设备损耗。以此来确保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性和时效性,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信息化和网络化应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会计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成本会计应用各种信息化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更加方便、快捷、直观,以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以信息化应用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最新的会计应用技能。同时,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的融合,课堂教学引入更多微课教学,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得到更多教师的资源和授课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构建课外网络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每个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会遇到更多的学习问题,也能够带来更多的学习资源。网络课堂能够让师生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师生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结合各种成本会计相关的新问题、新现象,以及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新资源,让学生能够得到最为及时的指导和锻炼,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总之,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成本会计教学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教学革新为突破口,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就业和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传统法律教学以注重传授系统理论为教学主要目的,对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对法律专业学生就业需求,也未在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法学教育若离开了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也违背了法学教育的初衷。

1)课程还存在形式化问题。

现阶段法律教学,还存在着法律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形式化趋势严重影响了法律课程教学,例如模拟法庭审判,学生模拟法庭审判出现背台词的现象,现场发挥部分相对薄弱,使得模拟审判缺乏真实感,学生的积极性上不来,并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还停留着依赖课本知识,对教材记忆的范围内,而由于法律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界限并不清晰,也使得教学内容没有延伸性,对理论和社会实际应用过程脱节,实践性法律课程没有受到师生足够重视。

2)教学条件的限制。

教学条件的限制,一方面是师资队伍不足,高校法律专业从教的教师,大多没有法律执业履历,对实践性法律教学不能给予实质性的指导,难以满足高校法律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缺少实践性法律教学场地,素质教育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没结合起来,例如素质教育中口才训练,就对法律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具有积极作用,但大多数高校并没开设口才训练课程。

2.提高实践性法律教学质量。

1)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法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训练法律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但目前还存在着重视教学成绩,而轻视教学实践的现状,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后,除了背诵了一大堆法律条文外,还不能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法律专业从业人员,主要是通过司法职业考试,取得司法职业资格,学生从学校毕业,就需面临国家司法考试的试题,而由于该项考试的考试率低,使得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不能从事法律相关职业,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要求教师应具备法律职业从业经验,从而切实改善法律教学中,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促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

2)增加实践性法律教学的实践性。

高校法律教学,应在强调实践性的基础上,加强安排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法庭课程学习,以及律师实务操作实习等,让学生切实接触到真实的法律环境,可以应用所学的法律条文,切实解决实际法律冲突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法律学习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模拟审判过程中,学生可以扮演其中不同身份角色,或扮演审判长、律师等,并增加模拟法庭真实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例角度,模仿法庭审判程序,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水平,达到实践性法律教学目的。

3)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

法律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式教学,转换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式教学,来开启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引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是枯燥的背诵法律条文为主,而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实例,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将所记住的法律条文,应用到实际案件中去,对案例进行逻辑分析,并在小组中进行交叉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让学生接触真实案件当事人。

实践性法律教学,不是依靠教师单纯给答案,然后学生去找到验证方法,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自我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中,让学生接触真实案件当事人,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所承办案件的责任感,从当事人的角度,尽最大可能找到合法维护其权益的途径,这样将较大的提高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例案件的审理,能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最终的答案,不是教材上或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而是真实的法庭给出的法律裁定,这将使得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又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切实提高了高校法律教学的质量。

3.结论。

法学教育改革需要各方面共同重视,认识到法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训练法律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案例,而是结合传统法学教学案例,增加实践性法律教学,让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熟练掌握法律职业技巧,提高学生法律方面综合素养,这既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背景等,设计法律教学的课件,切实增强教学课件中的实践性,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高校法律教学的质量。

作者:董万伟魏家琴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思考论文

即实训教材的选择失误或缺失。据统计,目前超过80%以上的学校选择的课程教材还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很少配套实训教材,而其中大多数实训教材又以习题为主,很少有市场、企业的一线资源。

2.2教学手段的老化。

虽然比较分析法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法在近几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认可,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原因在于成本课程的计算方式与原理较为复杂,老师还难以将教学内容与新型教学方法有效结合。

2.3实践教学不足。

强调理论是多数学校的共同点,按部就班地单个计算题训练是常用方法。这就导致了学与用的脱节,使得学生无法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难以达到社会适用型人才的需求。

2.4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笔试依旧是多数学校的考核方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但难以反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的评价体系难以真实有效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是平时作业可互相借鉴抄袭,二是期末考试较为局限,难以全方位考核。

3.1贯彻“三个坚持”的教学思想。

一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学习为主,以实践操作为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二是坚持讲授与实训结合的原则,即以课程实训为主导,从单个的产品成本计算到整个企业的成本核算,从点到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实训。三是坚持导学与自学相结合,即可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2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的构建应当兼具整体性与统合性,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性教学。建议可将课程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即成本会计概念基础,成本核算原理、程序及要求、成本核算基础,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及成本会计知识,成本会计实训拓展。这样的课程内容构成显得更有系统性、兼容性和实用性,更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3科学利用各类教学工具。

ppt是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ppt实现情景化教学、案例教学、比较分析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excel,利用编制工作来展现数据之间的计算关系、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来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本会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3.4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是利用一种教学方法讲完整堂课程,而是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每个单元的学习时,以问题为导入的授课方式即是探究性教学方法,以单元内单项知识的掌握与训练则是模拟实训教学方法,以知识点为基础的简单综合训练则需要结合案例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而最后的考核阶段则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实现。

3.5开创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校企联合教育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其开拓方法一是与规范性的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学生的初中高等级资格证的考取。二是与各生产型企业合作,通过安排师生深入企业实践工作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深入企业还可多方位搜集教学所需实践案例和热点问题。三是学校可聘请企业在职人员、行业专家进行实训指导或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或见习的工作岗位,以利于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和日后择业。此外,《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还应当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以实现与市场信息接轨,熟悉掌握市场环境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实现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从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九所高校为首批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以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历了萌芽、探索和发展等不同阶段,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面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参考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探索经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呈现新的走向。

一、教育理念:由“创业型人才”走向“岗位创业者”

教育理念由“创业型人才”走向“岗位创业者”[1],是指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由重视培养能“创造新企业”的精英人才,走向培养能“从事岗位创新活动”的大众人才。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不再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的创业培训或创业课程的“精英教育”,而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开展的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旨归的“普及教育”。“创业型人才”是在我国出于就业压力的现实困境而提出的创业教育理念,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属于政府驱动型创业教育。高校为落实国家由“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多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或创业选修类课程来实施。不少高校领导将创业教育理解为“鼓励学生创业的教育”。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无法惠及全体大学生。不言而喻的是,“创业”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从本质上看,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没有触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多数高校没有从开展创业教育中受益。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培养“岗位创业者”就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的新趋势。首先,培养“岗位创业者”理念以全体在校生为对象,不仅着眼于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更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次,基于“岗位创业者”培养的创业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基点,着眼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学生的健康思想和优秀心理品质,激发学生主动进取与积极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多地关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发展。最后,基于“岗位创业者”培养的创业教育是贯穿高校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教育,是高校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而做出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转变,涉及教学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高校整个教育教学体系,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校要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担负起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认识上完成从“创业型人才”培养到“岗位创业者”培养的理念转变。构建基于“岗位创业者”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新体系除了开设大量基于创业动机和创业意识培养的创业通识类课程外,更重要的是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高校积极推进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但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且要创设条件让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的企业咨询及管理,还要聘请兼职“创业导师”来高校讲座或授课。

二、教育主体:由“相对独立”走向“协同创新”

教育主体由“相对独立”走向“协同创新”,是指创业教育主体由高校、社会和政府各唱各的戏、各弹各的调走向大家共同参与、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各自为政,其表现为:一是高校依赖性强,未能形成创业教育主动局面。高校创业教育没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依赖共青团组织,由共青团组织牵头组织诸如“挑战杯”之类的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大学生创业项目;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各职能部门和学校的整体作用,主要由就业指导部门选派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围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开发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创业教育成功的标准等考核指标缺乏。二是社会支持力量单薄,未能形成创业教育气候。我国社会囿于“轻商重农”传统观念,缺乏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创业教育需要的创业教育中介机构、创业教育基金会、创业教育投资和研究机构等非政府第三方组织的参与度不足。三是政府力量单一,未能形成创业教育合力。政府虽然近些年出台了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不少地方政府仍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不足;政府在舆论导向和政策制定方面对于民间组织支持力度不够[2]。面对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多样化、对象普及化和教育形式多元化的新形势,根据美国创业教育多元主体参与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体将会呈现多元参与协同创新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为:一是高校发挥主动作用,创建适宜的创业教育平台。高校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标准,整体设计,逐步推进。高校引进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政产学研用”转化对接。二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供广泛的创业教育支持。改变社会各界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高校的重要标准,在整个社会孕育出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如非营利组织、项目基金和各类组织机构(创业培训机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诸如创业实务指导、法律咨询和创业担保基金等各种中介服务。三是政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制度保障。政府不但从宏观的战略层面提出指令性要求,而且要从微观的操作层面提供政策指导。

三、教育内容:由“模块化”走向“系统化”

教育内容由“模块化”走向“系统化”,是指高校创业教育内容,由着眼于创造新企业所需知识的“模块化课程”走向满足岗位创业者所需的“系统化课程”。自创业教育进入高校以来,“哪些知识、技能或态度进入教育内容”,“怎样组合这些知识或技能”,“如何形成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等问题,一直是高校创业教育者思考的重点。“精英化”时代,从“创造新企业”的教育理念出发,许多高校创业教育以“创造新企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构建创业意识及精神塑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和创业实务仿真模块等三方面教育内容,并围绕这三方面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思路进行操作:显性课程由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和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组成,隐性课程包括校园创业教育实践和校园创业教育氛围等[3]。基于“模块化”教育内容的创业教育,是着眼于教少数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的“狭义的创业教育”,缺乏对多数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或简单追求创业教育的覆盖面,缺乏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随着人们对创业教育认识的深入,创业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创业教育不是附加专业教育之外的技能培训活动,而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于一体的培养方案[4];创业教育不是一种应景式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贯穿的素质教育[5]。高校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考虑大多数,也不忽略极少数。高校创业教育在内容设计上,分层次、分阶段和分群体推进,由“模块化”走向“系统化”,以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时期用人单位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创业教育内容“系统化”走向,将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按层次来进行设计,使之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型”创业启蒙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业素质与精神的塑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参与体验来实现。第二层次是与专业融合的“嵌入型”创业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创业理念与方法融入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创业教育资源。第三层次是“专业型”创业管理教育。针对在大学期间就下定决心毕业之后去创业的学生,内容以中小企业营利模式、经营管理技能和工商税务注册等为主,目的是提升学生规避创业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6]。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将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四、教育方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教育方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是指创业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主要以创业竞赛为主,走向以课堂教学、创业竞赛和园区孵化等多种方式协同推进。教育方式的变化,既是创业教育理念转变的理性选择,也是应对创业教育内容系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创业型人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创造新企业”的精英人才,采取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以创业竞赛为宗旨的创业培训,其结果只能使极少部分人受惠。在创业教育新理念“岗位创业者”的引领下,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培养能“从事岗位创新活动”的大众化人才,实施针对全体学生开展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普及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将会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创业竞赛和园区孵化等多种方式并举。具体而言,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完善之需,高校创业教育将会强化以下主要方式。一是教学引导。无论高等教育形势如何发展,课堂教学目前以及今后仍将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只是针对创业教育,其具体的教学方法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无论是专业课课堂教学,还是创业课课堂教学,就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而言,将会更加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创业课教学而言,将会突显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学生参与度高和体验性强的互动式教学,实施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入情景模拟、小组任务、分组讨论和分享、团体游戏和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二是竞赛带动。创业竞赛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高校交流创业教育经验和展示创业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而且是高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还是高校传播和延伸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创业教育迅速发展阶段的创业大赛,孵化了诸多杰出企业,如诞生于斯坦福创业大赛的雅虎公司[7]。以始于“挑战杯”等为代表的我国高校各级各类创业竞赛正在健康有序地开展,为社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基于问题导向的创业竞赛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旨归,有利于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深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创业竞赛因其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解决就业压力等显性效果,赢得政府各方的广泛支持与积极参与。三是园区孵化。大学生创业园是当下高校比较典型的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培养风险意识、合作与竞争观念和宽容与开放精神的重要场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生产经营、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设施共享,市场推广、法律政策咨询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创业企业成活率。不同类型的高校,因其办学定位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实用新型技术转化等方面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充分体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大学生创业园根据具体情况呈现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创建“中心+园区+基地”的管理模式,即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与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办公区+生产加工区”的运行模式[8]。

参考文献:

[4]张昊民,马君.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1.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既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多年来语文单独设科的根本原因。语文新《课标》继承了以往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忽略这个基本目标。

2.过程与方法。

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因为有时候过程与方法比结果更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将对学生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因为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仅仅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学会收集整理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积极发掘教材的内涵,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神奇与奥秘,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深刻的记忆。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打破学科界限,从不同学科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创新;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的语文课程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内容陈旧、固定、呆板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使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富有活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语文学习的本质来说,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到生活,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指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新的语文课程体系要突破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障碍,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做到了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最终达到了让语文教学变得加开放、更有活力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

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合作是指教师确定一个主题,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得出结论。探究是指教师将课堂内容延伸更深更广的范围,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广泛深入地讨论,把探究结果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教师作点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地位,建立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手脑并用,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思考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更多的发挥组织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参与对话讨论,但不能放任不管,注意纠正明显的错误。

四、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全面,不能只看成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过程。从教学环境角度,看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民主,学生与学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教师是否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识过程。从学习方式角度,看教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否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能否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看教师是否因材施教。看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优势,是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学生。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广泛的被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而随着这些形式的教学被应用,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随之而产生变化。现在,凭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形成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最与时俱进的教学形式。在我国的高校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些多媒体教室、屏幕投影教室以及经常使用的校园网络系统等一些充满现代化色彩的东西,这些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这样的现象已经普遍出现在我国的高校之中。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应当是日常教学及考试考察的`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划分情况如下:

(一)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模块。

不言而喻,在计算机教学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性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想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立足于这些特征之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的直板,不生动形象,而且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间接地,不容易接受和吸收。在对实际操作进行讲解时,往往浪费大量的口舌,仍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仅仅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学生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足不出机房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取得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网络教学的新形式下,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多的知识,取得显著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学生的自学内容,以供参考。

1.教学计划:不同专业在一个学期内的教学计划,主要包含课程、课时、目标、课程属性以及预计达到的效果。

2.教学大纲:即每个学科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含,学时的具体安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用教材、学生自学及资料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科最后结课的方式。

3.电子课件和教案:利用网络技术,做出一份与自己教学计划配合使用的电子课件以及每节课所使用的教案,还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教学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4.电子书籍及配套素材:网络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所以,现在的教学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了,许多不错的教学资源都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出现了电子版本,在网络上就可以搜索到许多较好的电子书籍和配套素材。

(三)教学成果评价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成果的评价往往取决于教师的作业分数以及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模式是十分单一的,不够全面。而网络教学中,通过日常网络教学过程,教室可以直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利用网络环境,适时地安排一些学习检验,这样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就会变得十分客观。

二、结束语。

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学在被应用到校园中时,深深的打破了学校空间的桎梏,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教学资源,同时资金投入较少,还可以实现共享,所以会愈加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的网络传播速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快速,使得学校中的教学体系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我国基于网络教育的远程教育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财务理念和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然而一些企业对成本会计缺乏足够的认知,尚未在企业内统一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准则,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阐述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阐述构建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企业应如何构建成本会计准则,旨在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通过成本核算反映经营状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

2企业构建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如今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有助于使企业的管理意识增强,从而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我国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成本会计意识,不能很好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有的企业即便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也是简单地使用制造成本进行成本核算,未能系统地将成本进行完全分配,这样就无法将成本与产出的关系真实地反映出来。且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具体可行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很多企业在处理业务上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得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掌控,在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时因为无法合理掌控成本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但是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成本竞争力得到提高,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有助于国家进行财务管理和监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诸多的行业和领域,对这些行业和领域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主要依托于企业成本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构建成本会计准则来达到成本的统一规范和科学管理,这有助于企业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从而满足国家监控的需要;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是对现有制度的突破,使得原有制度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大大降低。我国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制度和准则过于偏重对成本和效益的强调,而从未运用成本管理理念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分析。现阶段先进的成本会计准则的构建恰恰能够以其优势突破这一弊端,使它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源合理分配的能力,还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益的成本信息,为后续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3有效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实际,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框架的具体对策。在进行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框架设计时,需要设计好成本会计制度、确定合理的成本会计目标、选取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学地进行成本报告并进行披露,最终再将资料进行保存,从而有效地设计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框架。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进行成本核算的目标包括成本会计目标、核算目标,在设定这些目标并制定成本会计制度时,最应该把握和考虑的应该是这一制度在最大限度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性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生产方面的差异。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朝着期望的方向或结果发展。在进行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制定时要系统地制定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的分配,有效地进行责任成本的界定,制定出系统的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为企业财务部门严格实施提供具体的制度和标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和有效性。然而,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特点不同,产品、原材料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制定时,一定要从行业的实际特点出发,针对性地设计和制定不同的成本会计制度,体现制度的差异性,但也要明显地体现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设计的统一性。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使成本开支按计划进行,日常决策和成本控制能够达到成本优化的效果。但由于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准则研究较少,这项工作起步较晚,我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做法,需要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学习他国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的规范之处,使我国成本会计准则构建能够不断与国际接轨。关于成本核算方法,必须立足于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企业要高度重视生产组织形式、产品类型、产品特色等的影响,根据生产组织形式、产品类型和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成本会计准则构建和设计时,具有多元化的成本计算方式,具有多种选择的余地,主要的成本计算方式有:不同的步骤方式、工作成本方式、不同批次的方式、产品种类方式等。其次要的成本计算方式包括:标准成本法、类型法、定额成本法等。

4结论。

总之,企业构建成本会计准则必须以完善的成本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为依托,通过周密的前期准备,明确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的具体目标、原则、制度,选取合适、有效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编制成本报告并进行披露,妥善保存相关资料才能使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真正构建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多胜.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思考[j].商,(40):137.

[2]刘越.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0):68.

[3]夏丽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5):64-65.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应届大学生个人简历版(专业17篇)
    个人简历是展示个人的特长、优势和成就的途径,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简历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其实人个求职
  • 11-27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范文(23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制定的,用于规划和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随后,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1、了解蝈蝈的生活
  • 11-27 小学生二年级植树节演讲稿(优秀22篇)
    演讲稿是小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舞台,通过写一篇演讲稿,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才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最新的小学生演讲稿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借鉴。
  • 11-27 粮食周活动总结(热门20篇)
    活动总结是对某个具体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反思并提高。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
  • 11-27 创业营销策划书大全(17篇)
    营销策划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持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营销策划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你带来
  • 11-27 如何提高执行力论文范文(16篇)
    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不妨先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汲取其中的精华。小编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制订及完善公司制度,规范工作程流
  • 11-27 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书(优秀24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培训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1新护士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由护理部负责组
  • 11-27 装修包工协议书(优秀13篇)
    装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打造出个性化的风格和氛围。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美的装修效果图,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装修的灵感。1、乙方按甲方约定的时间内派出人员到
  • 11-27 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范文(19篇)
    教学计划还需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以便将课程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 11-27 的廉洁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写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