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大全(16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6 13:04:01 作者:书香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大全(16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2.请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作者对西湖的什么情感?(2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西湖在雨天和晴天呈现出的不同风姿。喜爱和赞美之情。

23.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从修辞的角度做赏析?(2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

空鳎合赣昝悦傻难子。鳎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文档为doc格式。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若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里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和空蒙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平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琢磨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人喻物,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

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却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何说西施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是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想象和叙述之中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人,苏轼的这个比喻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聪明的。

这个比喻的巧妙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往深一个层次看,关于西施,我们都知道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苏轼的比喻其实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既然常态、病态都是美的,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妆自然都是恰到好处的。这一点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点吗?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解读,我们现在对这个比喻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了。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品赏析。

[注释](1)潋滟:形容水波流动的样子。(2)空濛:迷茫的样子。(3)西子:即。

西施。

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案例

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对比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知道这“苏杭”指的是哪里?

生:“苏杭”指的是“苏州杭州”。

师:这杭州,要数哪里最美?

生:杭州要数西湖最美。

师:你对西湖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西湖十景,有一景叫“苏堤春晓”这苏堤是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修建的。

师:你了解苏轼吗?谁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大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生:我们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作者就是苏轼。

生:我喜欢他的《水调歌头》。

生:我会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我喜欢他那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苏轼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常和朋友黄庭坚还有佛印和尚在西湖上荡舟、饮酒、赋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赞颂西湖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2、解题。

师:你如何理解诗题?

生:苏轼和朋友在湖上饮酒。

生: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师:你能连起来把诗题解释一下嘛?

二、初读诗句。

1、自由轻生读诗文内容。要求:把诗句读通顺,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课件出示“潋滟亦空蒙淡妆”

3、齐读这些词。

4、回忆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熟读称诵)。

5、师补充:还有对比和想象法。

6小组合作,自学古诗。(师巡视)。

三、品读诗文。

1、说“晴”

师:诗人如何描写晴天时的西湖,说说你的理解。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我觉得“潋滟”一词用得好,这个词写出了平静的湖面上波光荡漾的样子。

师:从“潋滟”这一词,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波光粼粼。

生:波光闪烁。

生:浮光跃金。

……。

师: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谁还能从不同的词汇体会到不同的内涵?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我觉得诗中的这个“好”字用得非常恰当,道出了西湖风光的无限美好的状态。

师板书(好)。

生:我也能想象得到:那天阳光明媚,湖面上风平浪静,白帆点点,阳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闪烁的样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生: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曾说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想在那西湖边上一定还会有红艳艳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相交辉印竞相开放。

生: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钱塘湖春行》中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想在西湖岸上还会有一行行翠绿的依依杨柳。

生:《钱塘湖春行》中也提到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想在那蓝天碧水间,还会有快活的小燕子在飞来飞去,这幅画面才会更加灵动。才能显示出晴天西湖风景的曼妙多姿。

师:因此,诗人由衷的赞颂……。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2、解“雨”

生:高兴开心愉悦……。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样的雨?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这又是怎样的雨呢?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从“空蒙”一词感觉到,天忽然阴了,并下起了绵绵细雨,远处的群山在雨雾之中若隐若现,有如仙山飘渺,真是奇妙无比。

生:苏轼的那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提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是夏日的暴雨,来得急去得快。通过对比更让我体会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板书奇)。

生:是啊,我觉得那雨如针如绵如烟如雾,西湖在烟雨的衬托下有如仙境一般。

生:我觉得无论是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是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都无法与这“山色空蒙雨亦奇”相比,这雨是西湖的雨。

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面对此番美景,纵然你学富五车,妙笔生花,也写不尽其中的.韵味。可在诗人心中却早已胸有成竹。

3、品“相宜”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就是春秋末期越过的美女西施,她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合成四大美女,素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传说,西施在没有选入王宫之前,是一名浣纱女。有一天,她在溪边浣纱,倩影倒影在溪水里,鱼儿看见了竟然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后人称赞美女总是说“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可见西施的美貌与妖娆。后来人们把西湖也叫西子湖,可见这首诗对后世人的影响。

生:听了老师的故事,我明白了,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姑娘,是说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绵绵西湖都是无与伦比,美轮美奂的。师:所以,诗人说……(板书西子总相宜)。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四、写西湖。

1、此番美景真是令人沉醉其中,意犹未尽,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才思泉涌。那么就拿起你的笔,写出心中的感受,写出西湖的美。你喜欢哪一句,就写哪一句。

2、练笔。

3、朗读欣赏。指生读完后,问他写的是哪一句。其他学生读诗。

五、总结升华。

1、师:苏轼能写出这么华美的诗篇,不仅因为诗人才华横溢,更是因为诗人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我也相信你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生:我很喜欢苏轼的诗,经过学习我对他更加佩服了,我一定要多背他的诗词。

生:我自豪我们的祖国有如此伟大的诗人,有如此壮丽的河山,等我长大了,一定到全国各地去看看。

师:最后让我们合上书,轻轻地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晴好。

雨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的第一首说:“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自己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天气开始晴朗,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即写西湖上由雨幕笼罩,山影飘渺。这是说,不久湖上下起雨来,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联系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看,这两句所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西湖上真实的景观。从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来看,那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由晴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这样的变化,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来说,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这些赞评,我们不仅可以想见西湖上的不同景色,也可以揣摩到诗人挥毫时的兴奋及洒脱的情怀。这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彩,一幅是淡墨,互相映衬,相得益障,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变化的美妙,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转入议论。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贴切而奇妙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往今浙江诸暨县)西,故称西施。西施是客体,西湖是主(喻)体。作者选用这二者,不仅仅因为她们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这种比喻突发奇想,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第四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揭示两者的内涵,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两者不借外物,不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不甚收。这个比喻融情入景,将物比作人,赋于西湖女性持有的'意态风神和生命灵性。此诗一出,传遍天下,并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美称、爱称。苏轼自己对这个比喻也很得意,在别的诗里多次使用,如《次韵刘景文登介亭》:“西湖幸真西子,烟树点眉目。”等。

这首《七绝》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轮美奂传神地勾勒出来。同时,这首诗还闪射出哲理的光辉,它给人们以启迪,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自己的发现。这首诗在结构上是起承转合的典范。前两句白描,对偶工切,用陈述句,一起一承。第三句用假设句转折。第四句合拢。而且三、四句,不再对仗,改为散体单行,结构上具有灵活性、转折性、立体性,其意境单纯而丰富,含义深广。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

空鳎合赣昝悦傻难子。鳎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来赏析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在杭州做官。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译文。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赏析。

在众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中。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说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从诗的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边饮酒,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诗的首句即写阳光照耀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灿烂的阳光洒在西湖上,粼粼的`水波跳跃闪烁,这样的景致是多么的美好;下雨之后,迷茫的雾气充满山峦,回旋不定,那样的景致又是多么的奇妙。诗人开篇直入湖光山色,从内容上不但照应着标题中的“湖”字,而且点出“初晴”。“水光潋滟”写的是湖中初晴之景,“山色空蒙”写的是雨后初晴的山景。“晴方好”、“雨亦奇”更是蕴含着诗人面对美景所产生的喜悦之情。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读者不仅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以想见诗人挥毫时的兴奋情状及其洒脱开阔的胸怀。

在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比喻传达出湖山的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就像当年的越国美女西施一样,不管是浓妆,或是淡抹,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古时候的越国之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也得到了后人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概括性很强。诗人描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态,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写照和评价,因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一直到今天还浮现在西湖游客的心头,使湖山因之生色。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诵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更多。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更多。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相关阅读:苏轼的其他写景诗】。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花影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着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相关范文推荐
  • 11-26 创建安全幼儿园总结(精选20篇)
    阅读一些范本总结有助于我们把握总结的核心要点,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总结。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特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 11-26 小学生写美丽的落日(精选19篇)
    优秀作文有时需要融入一些独特的个人经历或感悟,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和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夏天我和妈妈到海南三亚去玩,一天傍晚我
  • 11-26 写最美丽的风景(模板18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个性的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去挖掘自己的创作潜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参考。热浪覆盖着整座楼,湛蓝的苍
  • 11-26 保安工作疏忽检讨书(实用15篇)
    我们写检讨书不仅是为了满足要求,更是为了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与不同主题相关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该主题并写出优秀的作品
  • 11-26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优秀21篇)
    五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科目标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与连贯。在这份教案范文中,你将会发现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的经验,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1-26 谈话心得感受(通用15篇)
    在学习中,及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形成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11-26 那时花开初三(专业16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心灵的触动感染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的一种艺术创造。欣赏优秀作文范文,是一个提高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四月中旬的天空清澈湛蓝,空灵的似块
  • 11-26 工程火灾应急预案(专业23篇)
    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与培训、演练和评估相结合,不断提升应急响应的水平和效能。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应急预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为你们提供一些灵感。
  • 11-26 疫情期间商铺租金减免申请书(热门15篇)
    通过撰写更多申请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提高成功的机会。下面是几份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更多申请书,希望能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 11-26 辅警个人年终总结范例(模板18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发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