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模板16篇)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5 12:57:28 作者:曼珠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资源。以下是一些来自优秀教师的教学计划范本,它们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七年级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东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工作计划《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1)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2)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三)教学进度安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

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

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

(三)“安南”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

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讲座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

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

(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

学生: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

(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和),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

学生: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

结束语:这节课,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

板书设计。

国际合作。

1、很重要:

2、主要领域:政治、经济、文化……。

3、联合国的作用:

4、其他国际组织:

教学反思:

由于内容简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很好掌握,教学效果良好。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湘教版与以前用的人教版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分析讨论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3、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4、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2、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1、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1、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日本地形特征。

3、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说与大家听,看谁说得多?)

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经过大家在这节课内的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团结合作,我们肯定都能对日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简单而又动情的几句渲染语,将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和热情,迅速地把全班学生都推入了学习的角色之中,这对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进度及教学效率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然后教师导入新课教学。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日本》这一页,拿出《地理填充图》,对照《日本图》在填充图上填注太平洋、日本海、东海、黄海、朝鲜海峡、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

2、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对照《日本图》说出日本领土组成的主要四大岛屿名称,并指出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哪个?(学生回答可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出示《日本轮廓简图》,让学生在《日本轮廓简图》上填上四大岛屿名称。

(知识拓展)日本北部四个小岛色丹岛、择捉岛、国后岛、齿舞诸岛也是日本固有领土,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当时的苏联占领,至今仍被俄罗斯占有。

3、学生活动: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保留整数位)。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情况。(先让班干回答或由班干推选人选,这样,不仅能很快改变尴尬局面,而且,还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国 家 面积(万千米2) 人口(亿人) 人口密度(人/千米2)

日 本 37.8 1.27 336

中 国 960 12.95 131

通过计算对比,我们知道日本面积狭小,但人口众多,是一个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增添成就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归纳讨论结果:日本海岸线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运输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5、阅读《日本地形图》,概括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狭小。并且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

6、阅读教材p67“阅读”材料—富士山,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分成两组讨论下列两个问题:

(1)日本群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如果你遇到地震灾害,如何避险?

(2)富士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腰森林葱郁,试分析地理原因。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领土组成 本 州 、北海道、四国、九州 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3、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天然良港。

二、多山的'地形

1、多山的岛国,平原狭窄

2、火山地震频繁

七年级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因为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并且现代的初一学生所接触的文化现象中包括了许多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日本的动漫、游戏和某些电子商品等。学生通过身边的各种媒体对日本了解较多,但学生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深层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部分,我是以“欣赏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本节课日本的自然环境部分知识点较零碎,有关知识的难度也不太大,所以设计了通过学生讨论、分析、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主动性和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框架方面,我是以到日本实地旅游的形式,把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文化特点等穿插进去来展开的。

“濒临海洋、邻国”、“国土组成”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为此我进行了板图,让学生展示时,在板图中进行填写,加深了印象。

日本的气候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日本“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是由于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所导致,为此我提供了东京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进行了比较,易于学生理解。

最后,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既为了给下堂课做铺垫,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还了解日本的什么情况。

在整堂课中,我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连贯上下来。幻灯片中也适当加入图片、音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课文主次、难易点也能区别对待。

但我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估计不足,像一些需要他们讲的、发散性的问题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对日本知道的东西不多。在课堂氛围方面,由于偏重讲难易点,与学生的沟通、学生的共鸣显得还不够,课堂气氛还可以再活跃些。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世界地图中找到日本的位置,并能举一反三推出确定国家位置的方法。

2、能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并能在日本图中找到相应位置。

3、会通过计算人口密度,并能与世界人口密度的比较得出日本人多地少的特点。

4、能用读图分析的方法得出日本气候特点。

5、能说出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联系实际,懂得防灾、减灾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能做到联系实际,同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在学习中,以小组讨论,集众人智慧。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2、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征。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研讨、图文并用的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xx年的世博会将在哪里举行?

学生:中国上海。

教师:那你们知道xx年的世博会在哪里举行的吗?

(展示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一组图片)。

(由学生通过安排查找的相关资料作说明)。

教师:请欣赏下面的自然风光图片,你能说出它是反映什么地方的自然景观吗?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教师说明)。

教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吧。

展示日本国旗。

教师:日本意即东方“日出之国”。请同学们谈谈对日本的了解。

学生:富士山、樱花、地震、抗日战争……。

教师:同学们对日本的了解可真不少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更系统地学习它。

[新课讲授]。

教师:你们掌握了认识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了吗?

学生:认识国家位置的一般方法:一般是由大范围至小范围,再到具体的周边环境。

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

配以递进式的问题:

1、日本在世界哪一大洲?

2、日本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3、日本的四周是什么地区?

4、日本在哪个大洋的包围下?

再展示“日本图”,配以“日本周围有哪些海域或国家?”等问题,让学生结合《世界地图册》中的图加以研究后回答。

学生:略。

教师点按鼠标,亚洲、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太平洋、日本海的名称一一出现在屏幕的地图上。

“日本领土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______面积最大。”

教师:对照《世界地图册》中的“日本”图,完成问题。

教师点按鼠标,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名称一一出现在地图上。

展示日本图,配以问题:

1、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2、这对日本哪些方面有利?

学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这促进了日本渔业、造船业、海洋运输业和与国外的联系。

显示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数,给出人口密度的公式,配以日本拥挤的街道,人群的图片。

教师:人口密度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人口多少、人口分布密集与稀疏的重要标志。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学生:日本每平方千米约有333人。

教师: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比较,得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

展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神户人工岛和大阪关西海上机场的图片。

(日本主要靠填海造陆解决用地紧缺的问题。)。

板书:

一、东亚岛国、人多地少。

播放“樱花”的景观图片。

(不要求学生回答,只是为了引出气候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日本的气候。

展示日本冬夏季节的风向图。

教师:日本所在的海陆位置造就了它具有了这样的气候特点。

教师提示:日本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

二、深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

展示有关富士山的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

教师: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日本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世界10%的活火山都集中在日本。火山爆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火山灰却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胜地和地学科研基地。日本不仅多火山,还多地震。

教师:日本被称为“火山、地震的王国”。日本全国每年平均有1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破坏性地震近百年来发生了100多次。日本频繁的地震带给日本的灾难是深重的,也提高了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日本的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而人们在地震发生时,都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己,这一点值得我们效仿。

板书:

三、多火山、地震。

思考:日本是我国的邻邦,“文化无国界,天涯若比邻”,在我们领略完日本的秀美风光后,来共同了解日本东西交融的文化。

同学们能举出日本与我国在文化上相似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我们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扬长避短,继承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传统的精粹要发扬光大,外来的要注意取舍。

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地图,分析日本、中国、蒙古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具有学习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教学中用了大量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这节课中对学生的学法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在导入设计上,借由xx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引出xx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进而进入日本的新课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还很自然的过渡到日本的教学。自始至终拿日本与我国进行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自己国家还有不足处,需要我们一代代国人的努力,共同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准备。解决问题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讨论完成。

在知识点的顺序上,有一定的改变,将“人口与民族”的内容融合到“日本的位置”,一并学习。在“领土组成”的内容后,加入“海岸线特点”学习,为后续课程有关“经济”的学习作铺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的普及,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以小组设计介绍日本的某一方面的主体小报,在课堂上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资料来介绍日本,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社会的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第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可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天气的含义;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也经常用到反映天气或者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那么,请大家思考:。

1、你见过那些天气的现象?

2、知道哪些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

3、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回答。

二、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1、请学生看这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讲述:除了我们刚才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气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从电视、广播、网络、旅游中看到或听到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

(1)、请一位同学将头一天听到的天气预报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向全班同学做一个预报。(学生活动:预报四地昨天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2)、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思考:他是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学生活动:是从阴晴、风雨、冷热、湿度等方面描述的。)。

(3)、从我们刚才对天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么样?(学生活动:时间短)。

(4)、在同一时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状况是否相同?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不相同。得出结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引导学生回想昨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看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猜猜明天的天气又会是什么样。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不同。)。

4、讲述: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到多变的。(学生活动:明确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多变.)。

三、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1、引导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板书: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请几位同学上台分角色扮演不同职业人员对天气的感受。(学生活动:几位同学上台扮演,其他同学作评)。

3、讲述: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不同职业人员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请大家结合课本活动题总结一下: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从实际出发,举例说出天气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1)天气与交通。(2)天气与农业。(3)天气与战争。(4)天气与日常生活。)。

4、引导学生结合这项活动,结这项活动拟定一个名称。写一篇小短文,或以此为素材画一副画。

四、课堂活动:

地理填充图完成。

五、板书设计。

板书。

一、天气及其影响。

1、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

3、阅读天气预报。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美国教学设计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底特律:汽车。纽约:纺织、化工。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旧金山:电子。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西雅图:飞机。)。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87页第2题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

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

(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

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还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

板书:排污大国。

5.引导: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采取得力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在导入时,通过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观察到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小时侯你们认为是太阳转还是地球在转?现在呢?然后再通过播放视频“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轻轻松松地就把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展示给了学生。

二、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或分析生活实例,或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类比分析推理获得地理知识。

比如:针对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一直在动,而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的研究,就采用类比的方法——根据坐汽车在很平直的道路上行驶的感觉类比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在地球自转引起的时间差异时,我引入了今年夏天伦敦奥运会时,北京和伦敦观众观看赛事的时间不同,而分析推理得出相关结果。

三、善用多媒体课件,增加直观性。

为更好地上好这堂课,我们对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插入了视频和音频文件,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二是将flash动画插入到课件中,使运动的演示过程更细腻、更生动。如在二分二至图中,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自转中从北极、南极上空看方向如何,都以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四、充分发挥了地球仪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只小地球仪,自已动手演示自转和公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了;在说明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时,我先在大地球仪上沿经线贴一张红色纸条,再沿方向慢慢转动地球仪,让学生分排观察红线转到的位置,并说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既直观又形象。

五、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合作探究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小组合作都运用得非常好。比如,在二分二至图时,分组完成四个节气的填写;在地球公转时,小组成员利用自已的生日讨论地球运转在公转轨迹中的哪个地方?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六、充分利用学生的演示活动来纠错,达到边学习边反馈的效果。

比如在研究完地球公转时,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来演示地球与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其他学生观察判断他们演示的是否正确,对有错误的地方,再找学生下来演示,一直到演示正确为止。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新课改理念,在实施上也注重运用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而且较好的完成了预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的很好,对知识达到理解的程度,并突破了难点,在分组探究实验中,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还比较生硬,个别活动没利用好,应该给学生做出相应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2、时间掌控不太好,本节课的两个目标都是重难点,但给学生记忆掌握的时间过短,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讲的太多。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2.纬线与经线。

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有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中高。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20°w)向西到东经160°(160°e)为西半球。

8.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

1.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形成的网络。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从全球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29%)。

从北半球看:六分海洋,四分陆地(61%/39%)。

从南半球看:八分海洋,二分陆地(81%/19%)。

二、七大洲。

1.几个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

2.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4,30,24,18,14,10,9)。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3.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1.几个概念:洋;海;海峡。

2.四大洋:太大印北(北冰洋最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四、绘制海陆轮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积、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教学重点

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查找各州之间的分界线

2、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一、海洋与陆地

2、学生阅读图回答:世界海陆分布的具体比例

3、讨论p28活动1、2,得出结论: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七大洲

(总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看书思考回答:a 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根据定义,在地球仪上指出大陆、岛屿、大洲。

教师讲述半岛的含义并在地球仪上指出。

(提问)全球可分为哪几个大洲?

学生先熟悉图2-27,

(讨论)怎样快速的记住七大洲的轮廓?能给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吗?。

展示单独的大洲轮廓图,学生抢答。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台指出

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讨论下述问题: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穿过的大陆有哪些?

学生对照地球仪,上台指答

展示“东西半球挂图”,学生识记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动题

提问:我们所在的大洲是哪个/亚洲的西面是哪个洲?西南面又是哪个洲?引入洲界的学习。

学生回答,教师在挂图上指出其具体位置。

学生完成p30活动2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第2课时

(复习提问)世界的海陆比例?七大洲的海陆分布?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

三、四大洋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

根据预习,回答海、海峡、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结合地球仪指出,以加深理解。

全球可分为几大洋?各有什么特征?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组合作进行自述。

指导学生绘制七大洲轮廓几何图形并在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课堂小结)

结合绘制的板图小结四大洋的位置、各自的特征。洲界、七大洲的位置

(作业布置)

1、p32活动

2、填表

两侧的大洲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板书设计

一、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含义

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3、洲界

亚欧:乌拉尔山、乌啦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5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美国教学设计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初一地理复习方法。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埃及教学、挂图、地图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地图册)埃及的地理位置(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简要。

总结。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观察地图册找)苏伊士运河(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展示)阿斯旺大坝。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归纳总结)(利用演示)。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利用演示)。

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说说埃及的名胜古迹后教师总结,完成练习。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展示)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爱国班会活动方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活动的各个环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活动目的: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
  • 11-25 幼儿园疫情封闭式管理制度范文(24篇)
    规章制度的设计应该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以提高执行效果。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规章制度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点和经验,完善自己的制度。为了强化学校师
  • 11-25 幼儿园中秋节放假通知汇编(热门16篇)
    通知的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准确明确,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想要提高通知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模仿的通知范文。亲爱的家长们: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安
  • 11-25 写爸爸的初二(优质17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要准确、得体,要避免生硬和啰嗦,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参考。
  • 11-25 七年级语文散步说课稿(优秀19篇)
    教案模板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教案模板范文,探索一下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 11-25 小学体育工作实施方案(热门13篇)
    工作方案是对具体工作任务的详细安排和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依据《中共中央国
  • 11-25 伊索寓言个人读书心得(优质17篇)
    读书心得是对书籍内容的提炼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读的知识。看过这些读书心得范文后,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书籍的独特感悟
  • 11-25 小学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文(18篇)
    综合实践是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整理的综合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通过举办暑假实践活动,
  • 11-25 商场元宵节的活动方案(汇总13篇)
    活动方案是对组织和安排各项活动所做的详细规划和安排。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活动方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
  • 11-25 在婚礼上父亲讲话稿例文(热门13篇)
    在讲话稿的撰写中,要注意节奏和语气的掌握,能够引导听众的情感起伏。讲话稿范文二:追寻梦想的力量。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各位嘉宾、各位亲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