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海洋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海洋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时间:2023-11-25 06:57:49 作者:翰墨海洋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15篇)

教学计划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密把关,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默写词语。

2、齐读第一段: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2、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1)思考上述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括号标出来)。

(2)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写在有关语句边上)。

3、交流: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一座座已矗立、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1)生说体会。

(2)点拨: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

(3)生概括板书: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4)指导朗读。

由于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1)方法同上。

(2)板书: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电力。

(1)方法同上。

(2)板书: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生存空间。

(1)方法同上。

(2)板书: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4、齐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综合回答: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四、作业:

1、造句:

由于。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今天教了《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目标如下:1、拟题的艺术;2、读通课文;3、自学字词;4、概括主要内容;5、讨论解决文后第2题。

在导入新课之时,我抓住课题中的破折号,引导学生说清题意,而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金波拟题的艺术。学生能说出,这样的题目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人对课文重点内容一目了然。这个好处,放到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再请他们思考思考。

关于读通课文和自学字词这两个环节,我的想法是以学生预习为基础,以检查为主要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要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而且要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引导概括主要内容时,我教给学生抓住重点句的方法。不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就连叶雨这位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同学也举手了。这也归功于作者写作上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讨论解决文后第2题: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这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我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在交流时,让多名学生说,然后再请中下生说,这样让全体学生都能用心地听、准确地说,通过积极地学习,当堂大面积巩固学习成果。不要以为第一课时没有什么“嚼头”,其实每一课时都是一样有意思。

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特地让学生总结第五至八自然段写法上的共同点。这几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人类面临的危机,再写海洋怎样帮助解决危机。

回顾这一节课,我认为这是一篇简明的科普类说明文,不需要怎么去花心思品读,那么针对这一文体,第一课时我确定了以上几个目标。而第二节课,我会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两个目标:1、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了解海洋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学习本文当中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表达方法;2、解决文后第3题,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动笔写一写: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由文至写,进行非常必要的综合性学习。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多媒体。

一、复习导入。

二、明确目标(课件出示)。

三、交流展示。

1、自我完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提示:a:遭遇的困境与挑战。

(1)能源危机文字——图片——文字(恐慌、担忧)。

(2)食物匮乏文字——图片——文字(世界人口增长怎样急剧呢(2000年60亿,平均每年增长7800万人,2050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长。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长了一倍,并继续增长。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3)用电紧张图片。

(4)干旱水荒图片。

(5)生存空间紧张(补充资料)。

b:(1)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理解聚宝盆(出示文字资料)。

文字——图片——文字(自豪,高兴)。

(2)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物(文字资料)。

(3)利用海水运动发电(图片——文字)。

(4)淡化海水(图片)。

(5)建设海底城市,开拓生存空间(图片)。

五:总结过渡: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出示图片)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升华拓展: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六:小练笔。

七:板书:

生存危机开发利用。

保护珍惜。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是第4~8自然段,主要讲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部分是第9自然段,讲人类要开发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

2、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点评:为什么说海洋是个聚宝盆?

从"大显神威"中可见探测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过去、如今的对比中,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海洋的作用可真不小!

3、【欣赏】。

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句子--。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3)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5、创新与实践。

(2)、课文中有这样一些词:

能源危机土地沙化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

你对它们了解多少?查一查资料,分别给它们做一张资料卡片。

附:课后习题5提示:

6、海洋相关资料。

四、潮汐能开发利用。

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l世纪,将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

2、学习生词:

低廉威胁索取敬畏大显神威望洋兴叹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匮乏干旱回眸蔚蓝色。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理解词义: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导分段:

(1)生读文分段。

(2)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

4、师生接读第一段:

生说说对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

四、作业:

1、完成描红本。

2、读课文:思考习题5。

3、抄写词语。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本文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海洋知识,阐述了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并说明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愫。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知道课文的内容和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制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随文或者查工具书体会""抗该等词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仿照句型写句子。

3、情感目标:感受海洋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海洋的情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难点是如何展开想象力进行想象和说话,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产生共鸣,该篇课文知识性强,语言简单易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不过,一个不利因素是教学对象是县城学生,不好正确把握,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正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巧妙创设有形有声有情的环境,诱发高昂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上课开始,我注重创设情景,运用语言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很好的进入课堂教学。

2、自由读书,张扬个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与教师为中心,而应与学生为主体,给于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3、合作学习。根据新课程理论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本课时教学就应该落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海洋。

2、学生交流。

(1)海洋很广阔。

(2)海洋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3)海洋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4)海洋上一旦发起风暴非常可怕,它可以掀翻船只,摧毁良田,引起海难。

3、总结: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板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海洋。

初读课文,学生已经进入状态,这时候就应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了。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自由阅读课文,更正字音。

2、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潮汐匮乏慷慨蕴藏回眸威胁。

3、谁先站起来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4、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词语。

5、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容易写错,哪位同学提醒大家注意?(主要是慷慨)大家画一遍。

6、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位同学读错了,要指出来。

(三)、说说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哪位同学告诉我,其他同学注意听。谁来补充?(一句话或者几句话)。

2、学生交流。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3、哪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说。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

(1)海洋很广阔。

(2)海洋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3)海洋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4)海洋上一旦发起风暴非常可怕,它可以掀翻船只,摧毁良田,引起海难。

……。

3、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板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

3、哪位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4、学生交流。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5、哪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

6、指名说。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7、哪位同学再说一遍。

8、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就一定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蔚蓝色匮乏低廉干旱回眸。

3、谁先站起来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重点指导眸和廉的音)。

4、把你自己认为字音读得比较准的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评价:读得太好了,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

5、谁站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6、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容易写错,哪位同学提醒大家注意?(主要是蔚和廉)大家画一遍。

7、真仔细,不是你的提醒,老师也要写错了了。谢谢你。

8、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位同学读错了,要指出来。

7、指名读课文。(老师在第三小节是指导望洋兴叹的读音,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领读2——3遍)。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是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指名回答。

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请哪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2、3小节,其他同学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4、交流。

(一)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给予什么意思?慷慨地给予什么意思?大海给予人们什么?

(2)你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

(3)为什么说是不可缺少的食盐盐?

(4)大海与人类关系密切还表现在哪里?(海洋发起脾气来……)。

(5)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影响人们的生活,直接决定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幸福)。

(6)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说明吗?

(7)这段话应该怎么读?

(8)试读,指名读,自由读。

(二)当飞往太空的宇航员回眸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1)你为什么找这句?

(2)回眸懂吗?什么意思?宇航员看到了什么?

(3)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为什么说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5)是呀!海洋是多么广阔!这句话怎么读呢?

(6)试读,齐读。

2、书本中哪个词语说明它的脾气不受人安排,不受人控制?读课文,找出这个词语。

3、喜怒无常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海洋喜怒无常?

4、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怎么办?

5、“兴叹”什么意思?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

4、快速写。

5、交流。

(1)海洋啊海洋,你有博大的胸怀,为什么不能拥有平静的心情呢?如果你风平浪静,将带给人们多少好处啊!

……。

6、总结:是啊,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海洋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把课题中的21世纪点点)课后请同学们读课文,收集有关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丰富 短缺。

3、高昂 低廉。

三、

1、矿产资源、食品、电力、淡水、建设城市。

2、保护海洋、海洋资源、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四、

1、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2、藻类、浮游生物、鱼虾。

3、列数字。通过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说明南极磷虾的产量很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举例子。通过举南极磷虾的例子,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说明的内容具体清晰,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作比较。通过将南极磷虾每年的产量与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作比较,使读者对未来南极磷虾的产量产生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海洋和我们是一个整体,首先,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另外海洋虽然蕴藏许多资源,但海洋资源的再生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开发海洋资源而不注意保护,那么这些资源总有被用光的一天。所以保护海洋极其重要也十分必要。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复备与反思。

吴咏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二、导学——精读感悟。

1.默读第四至八自然段,探究:

(1)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自然段。

面临现状。

开发利用。

条件。

5

6

7

8

(4)你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与观察,谈谈我们还能怎样去开发、利用海洋呢?

(5)用上“由于”这个词,概括自己的学习收获。

2.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探究:

(2)听了科学家的警告,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3.课文延伸,再次质疑。

(1)为人类的未来——海洋,写一条公益广告,提醒人们时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练学——反馈巩固。

1.造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2)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__________,珍惜__________。只有这样,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思学——总结拓展。

写海洋很广阔的成语有:一望无际一望无垠无边无际广袤无垠。

写海上风浪大的成语有:惊涛骇浪波澜壮阔浊浪排空波浪滔天。

五、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板书设计: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赵忠秦玉萍桂砚吴咏萍张宏兰。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心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本课词语丰富,要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中出现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语言比较多,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作一般了解,教师则不必过多讲解。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

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

2、学习生词:

低廉威胁索取敬畏大显神威望洋兴叹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匮乏干旱回眸蔚蓝色。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理解词义: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导分段:

(1)生读文分段。

(2)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

4、师生接读第一段:

生说说对“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

四、作业:

1、完成描红本。

2、读课文:思考习题5。

3、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默写词语。

2、齐读第一段: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段:

2、生自学课文第二段:

(1)思考上述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用括号标出来)。

(2)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写在有关语句边上)。

3、交流:

“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一座座……已矗立……”、“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1)生说体会。

(2)点拨:人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

(3)生概括板书: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4)指导朗读。

“由于……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1)方法同上。

(2)板书: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电力。”

(1)方法同上。

(2)板书: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生存空间。”

(1)方法同上。

(2)板书: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4、齐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综合回答: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四、作业:

1、造句:

由于——。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学会读课后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轮读课文,及时正音、练读。

(4)指明说说各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5)引导分段:哪些部分写了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1-3)写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4-8)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9)要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

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

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

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5、引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朗读。(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

7、过渡:

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

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

(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

(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

(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

11、朗读第二段。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13、齐读第三段,思考:

(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总结全文。

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全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3.情感目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文材料,感受海洋特点,了解海洋与人类

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这样就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让学生感悟第一部分的时候则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读出不同的语气变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一节课的设计中,我将课题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一步步地去朗读课文,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交流有关海洋的一些知识,使学生了解到从古至今,海洋与我们人类的作用就十分密切。同时设计了闯关练习,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既有趣又新颖,相信学生一定乐在其中。最后重点讲解了第一部分,并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教学过程:(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1.老师在黑板上写:海洋。同学们,当你见到“海洋”这两个字时,你们头脑中立刻闪现出哪些词语?(如:波涛汹涌、无边无际、惊涛骇浪)

2.你们知道海洋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海洋的资料。)

3.教师相机导出:世界海洋几乎占了我们地球表面的71%。难怪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引读:地球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4.(教师把题目补写完整)问:这里的——可以换成哪个字?(生说:是)对,所以这里的破折号就是表示什么意思?(生齐答:解释说明)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5.同学们,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老师在课题后面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过渡:同学们,要想解决这个问号,必须完成一些闯关题。愿意吗?

1.出示闯关题。

第一关:读准词语

蔚蓝

慷慨

蕴藏

威胁

低廉

敬畏

喜怒无常

大显神威

食物匮乏

望洋兴叹

第二关:选词释义

自己选择一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第三关:朗读推荐

选择自己喜欢或印象最深的一个自然段,通过朗读推荐给大家。

2.学生自由闯关。

2.交流。

从4——8小节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面临许多问题,而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3.讨论。

1——3小节写的是什么?最后一小节又写的什么?

4.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完成板书。

(1--3)关系

(4--8)开发

(9)

保护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交流。

(一)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

(1)大海慷慨地给予人们什么?(水产品、食盐)

(2)你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为什么说是不可缺少的食盐呢?

(3)你能把人们热爱海洋,海洋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吗?(读出人们热爱海洋的语气。板书:热爱。)

(4)试读,指名读,自由读。

过渡:海洋是那么广袤,地球是那么美丽!千百年来,海洋给人们带来幸福,让世界的人民借助于航行得到了交流;海洋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但是,它发起脾气来,带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灾难。

(二)出示: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你能用你收集的例子说明海洋发起脾气来,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灾难吗?

(2)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可怕的语气及人们敬畏海洋。板书:敬畏)

(3)试读,指名读,自由读。

过渡:要是能控制海洋的脾气多好啊!海洋的脾气人们能能控制吗?(不能。)从课文中哪个词语看出的?(喜怒无常)

(三)出示: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有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1)“喜怒无常”什么意思?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怎么办?

(3)引读:人们只能“望洋兴叹”。“兴叹”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体悟人们对海洋既“敬畏”又“热爱”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5)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出示:海洋海洋,你

1.

总结:是啊,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

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难道人类总是只能这样望洋兴叹吗?海洋真的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把课题中的“希望”加上着重点)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课文,收集有关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

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重点、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思路】导人新课,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扫除障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直奔重点,理解感悟;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平静、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汹涌、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可是金涛先生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出示词语:

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慷慨。

2、指名朗读词语。

3、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读课文,思考:每一节写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速读课文,用“——”划出课文中的过渡段,以此理清课文脉络。

1、抓住课文的第四节“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认识这是课文的过渡段和所起的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板书: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四、直奔重点,理解感悟。

1、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2、交流,板书。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力发电。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1)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恶化”学生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着那些生存危机?

(出示图片)是啊,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长了一倍,并继续增长。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齐读这两段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生读文)。

(2)交流怎么办。

(生读“如今……大显神威。”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采矿者的风采(录像)。

(没感情)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相信看了后你会读得更好。(录像)。

(a)继续交流怎么开发、利用海洋。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七、八小节。利用水力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

(b)海洋可开发利用的远远不止这些,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发和利用呢?(学生各抒己见)。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21实际的希望了吧,谁来说说。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5、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6、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7、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五、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学完了这篇课文,在头脑中产生了保护海洋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宣传口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们保护海洋。

(学完课文,学生强烈感受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的迫在眉睫。抓住这个关键时刻,请学生为保护海洋设计宣传口号,对海洋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用独特的体验写出了丰满的口号,振奋人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5、6自然段把自己开发、利用海洋的设想写下来。

3、继续了解海洋的知识。

【板书设计】。

关系密切。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保护珍惜。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3、培养学生正确迅速输入文字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入境。

1、教师简介地表的分布情况,提问:蔚蓝色的海洋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2、学生回忆并概括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概括。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

4、交流相机板书。

(三)利用网源,精读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到两个方面进行学习。要求:先读读课文内容,想想读懂了什么;在结合相关的网上资料学习,想想有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2、结合课文内容、网络提供的图片、文字、影片资料交流、谈体会,各抒己见。

(四)课外拓展,自主创新。

1、学生学完了课文,在头脑中产生了保护海洋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动学生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宣传口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们保护海洋。

2、学生把设计的宣传口号输入brog版块并在课堂上交流。

四、板书设计。

开发矿产资源。

向海洋索取食物。

利用海水运动来发电。

缓解干旱地区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所以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那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觉得以下两点尝试还比较成功。

1、善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海洋”这个话题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缩小学生与课文知识点的距离。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一部份学生搜集的资料多,但对资料不熟悉,而且有些资料的价值低。于是,我鼓励学生熟读资料,在学完课文后,结合资料再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效果大不一样。

2、感悟积累贯穿整个课堂。这类课文切忌上成自然常识课、科学课。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琢磨,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从而既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课后鼓励孩子谈谈学了课文后对海洋的认识以及写建议书,实际上就是在让学生进行积累后的运用。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做品牌推广策划方案(实用16篇)
    当我们面临一个具体的任务时,我们可以根据策划方案中的步骤和流程进行操作。通过阅读这些策划方案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策划案例和实践经验。1.2化妆品渠
  • 11-25 学习王继才心得(热门18篇)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附上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在学习中的思考和启示。
  • 11-25 大海啊故乡音乐欣赏教案(优秀21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以下是一些编制教学工作计划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供教师们参考。教学重点:能感受《大海啊,故乡》
  • 11-25 我最爱的小狗(通用16篇)
    优秀作文应该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实经历,让文章更加真实、贴近读者的生活。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它们语言准确、观点独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一次,爸爸来接
  • 11-25 政教处主任的述职报告(优质22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个人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对于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范文中的例子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如何用具体案例来丰富我们自己的述职报告。
  • 11-25 检讨书检讨书大全(23篇)
    检讨书需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过错,并积极寻找改正的方法和途径。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检讨书的示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引导您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尊敬的教官:您好!首先我
  • 11-25 三年级学生写向日葵范文(19篇)
    优秀作文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准确地反映出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写作
  • 11-25 我心中的小雷锋(实用16篇)
    优秀的作文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和观点。接下来是一些获奖作文的摘录,展示了写作的精髓和优秀之处。生活中有许多人需要我们伸出双手去帮助他
  • 11-25 大学毕业季活动策划书(优质17篇)
    活动策划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活动类型和需求的变化。活动策划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以下是一些特殊场所的活动策划范例,希望能给你启发。一、活动主题:
  • 11-25 临床医生年度个人工作计划(精选20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进步和成长。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撰写年度总结提供一些参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