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汇总21篇)

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汇总21篇)

时间:2023-11-20 19:26:25 作者:飞雪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汇总21篇)

通过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它们展示了行业研究、市场调查和项目分析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四章内容组成;而旧存货准则是由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结转、披露、衔接办法、附则共十部分内容组成。相比较而言,新存货准则的总体结构比较严密,层次较分明,体系也十分完整,涵盖了会计确认到披露的整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1.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发生变化。

新准则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一是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发出存货流转情况,结存存货实际成本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例如:一些为了避免先购入或先生产完工入库的存货存储时间较长,发生货物变质或毁损,便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而在会计处理上却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使得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并且结存存货实际成本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二是国际会计准则已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新准则的修订,表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接轨。这一变化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

2.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新准则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就意味着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

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这次新制定的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旧准则对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

外币报表折算的国际比较

关于外币折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b、对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原记账本位币金额。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境外经营的处置;

选项a,因为对境外经营进行了处置,原确认的汇兑差额就需要转出,汇兑差额本来一般都是计入到损益的,但是因为这是由于汇率导致,不是经营活动导致。

因此差额计入损益不合理,所以人为地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增加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这一项目,现在进行处置,损益得到真正的实现,所以原来是计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现在需要将其转出计入损益中。

选项b,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不改变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可能会涉及改变。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请欣赏:《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指南》。

(一)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合理地确定存货的范围。

通常,企业应当将所有权的归属作为企业存货进行核算的标志,而不应当仅仅看其存在的方式、存放的地点、合同的规定等。

低值易耗品从性质上属于劳动手段,其价值通过使用逐渐发生转移,为便于对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和管理,企业应将低值易耗品纳入存货进行核算。

(二)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正确地确定存货的入账价值、发出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期末计量,并按规定合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所选择的用于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会计方法应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变更的理由及由此所造成的财务影响。

(三)企业应当正确记录和反映各项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通常可以设置以下会计科目:“在途物资”、“原材料”。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为加强企业对受托代销商品的管理和核算,企业在发生受托代销商品业务的情况下,还应增设“受托代销商品”和“代销商品款”会计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的企业,还应增设“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产品成本差异”会计科目;采用零售价法核算存货的企业,还应增设“商品进销差价”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二、关于引言。

(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是指承包商因执行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这类存货的会计处理由《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进行规范。

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这里的“农产品”,是指企业生物资产的收获品。这两类物品的会计处理将分别由有关农业、采掘业的会计处理规定加以规范。

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这类资产如绵羊、奶牛等,其会计处理将由有关农业的会计处理规定加以规范。

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将由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规定予以规范。

三、关于定义。

本准则第3条规定了存货、可变现净值和制造费用的定义。

(一)存货。

本准则将存货定义为: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由此看出,存货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直接供出售,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而不是自用或消耗。这一特征就使存货明显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

具体来讲,存货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1.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2.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但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这类自制半成品属于在产品。

4.产成品,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包装物,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其主要作用是盛装、装潢产品或商品。

7.低值易耗品,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其特点是单位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相对于固定资产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基本不变。

8.委托代销商品,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其价值分次进行转移,并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企业的特种储备以及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资产也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而也不属于企业的存货。

(二)可变现净值。

本准则将可变现净值定义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根据谨慎性原则,本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金额,因此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如果仍然以其历史成本计量,就会出现虚计资产的问题。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合理确定估计售价、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在理解可变现净值这一概念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应当以处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作为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如果企业不是处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那么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不适用于本准则。

2.可变现净值实质上是指净现金流入,而不是指存货。

增值税的国际比较与思考

例如:甲公司是国际货代公司(二代),无船承运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6%。9月甲公司发生国际代理服务费106万元(价税合计),支付国外代理abc公司86万元(国外账单),支付商检费5万元(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收据),报关费2万元(0税率增值税普通发票),支付给运输车队送货费3万元(11%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国内运输53万元(价税合计),应付船公司25万元(6%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车队a运输费12.5万元(11%增值税专用发票),车队b运输费5万元(3%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城建税=增值税*7%,教育费附加=增值税*3%,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税负和毛利。方案一、方案二a、方案二b缴纳的税金分别是6.49万元、0.22万元、2.17万元,销售税负率是4.33%、0.15%、1.45%。申请免税的两个方案(方案二a、b)的税负明显下降,免税且单独核算,税负最轻,方案二a对公司最有利。方案一、方案二a、方案二b税后毛利分别是14.01万元、14.28万元、12.33万元。方案二a的`毛利最大,应是最优先选择的方案。与通过税负核算的结果一致。

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一)进项税的核算。

国际货代公司一般情况下都是国际运输服务为主,国内运输服务为辅。国际运输对应的海运费、空运费以及国外代理提供的境外发票都没有进项税,都不可以抵扣。国内运输服务对应的船公司和车队都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税额,冲减营业成本。因此从理论上看,国际运输服务申请免税,单独核算国际运输服务的收入、成本、进项税额并转出是对公司最有利的(方案二a),但是通常情况下分供方提供的发票既包含国际业务也包含国内业务,分别核算工作量大且相当繁琐,容易出差错。如果采用按销售比例核算进项税转出,操作简单,税务也认可,但由于免税业务收入较应税服务收入多,且免税业务对应的分供方大多都拿不到可抵扣的发票,进项税转出就挤占了国内业务本来可以抵扣的数额,造成税负增加,毛利减少(方案二b)。建议大公司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组建国际运输服务部和国内运输服务部,分别记账核算收入、成本和进项税。中小公司可以考虑增加操作业务类型模块,对国际运输服务或是国内运输服务进行标注加以区分以达到分别核算的目的,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二)针对国际运输服务分析客户组成。

国际货代业的客户可分为直接客户和同行客户,直接客户主要以一般纳税人为主,取得的专用发票可以抵扣。如果放弃免税权,按照目前的行业规则是在报价的基础上加6%的税款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由客户负担,客户抵扣进项税后,成本未增加,货代公司取得的运输费等可以抵扣的发票,可以抵减营业成本,毛利增加,对公司有利。但是如果客户为同行,且已申请了免税,不能抵扣进项,税款就需要由货代公司自己承担,收入(不含税)减少,毛利减少,对公司不利。因此客户组成直接客户多的,放弃免税权可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核算税负和毛利,如果放弃免税对公司更有利,就应该选择缴纳增值税。如果申请免税对公司有利,就应该选择免税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公司应当随时监控预测影响毛利和税负的各种因素,选择对公司最有利的方案,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存货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对于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重要。鉴于存货在资产中的重要性,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将“存货”准则立项,并与1994年7月4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直至11月9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存货准则),该准则于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1月1日起其他企业也开始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施行以来,为提高企业存货的相关信息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例如,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等。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存货的会计核算,满足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针对我国会计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旧存货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202月15日发布了修定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存货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1月1日起施行。

总体来说,新存货准则在内容上与旧存货准则相比变化不是很大,但对一些具体问题作了一定的修定和修改。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内容组成。

1、第一章“总则”部分,说明了制定新存货准则的目的、依据等。

2、第二章“确认”部分,说明了存货的定义以及存货确认的条件。

(1)、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确认条件:a、该存货包含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3、第三章“计量”部分,说明了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以及存货成本的期末计量等内容。

(1)、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但下列费用在发生时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而不计入存货成本:a、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b、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c、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等。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3)、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4)、存货成本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4、第四章“披露”部分,规定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信息内容。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二十二条组成;而旧存货准则由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披露、衔接办法和附则共十部分三十条组成。

从总体内容上看,新存货准则比旧存货准则更为概括、具体。

1、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旧存货准则的“定义”部分,而是将其内容贯穿于整个存货准则体系之中。例如,在“确认”中明确了存货的定义;在“计量”中明确了可变现净值和制造费用的定义等。

2、新存货准则“计量”部分涵盖了旧存货准则“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等部分的内容,显得更为简单而且精确。

3、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旧存货准则中“衔接办法”和“附则”两部分内容,而是由财政部所同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来规定。

1、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对商品流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规定与说明。旧存货准则中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而在新存货准则中没有这样的规定与说明;相应地,新存货准则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中也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有关“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费用”的内容。

2、新存货准则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中将旧存货准则中“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的内容修改为“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使之更加明确、更加具体。

3、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对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具体规定(按照《企业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从而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存货中(而不再只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因此,使得一些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将导致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从而使那些专门为出售而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所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例如,船业公司a(以下简称a公司)按照与远洋运输公司b(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的合同,于207月1日开工,为b公司建造大型车辆滚装船,预计建造工期为22个月。为建造该型车辆滚装船,a公司于年6月30日由银行借入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不计复利的专门借款万元。,a公司借入该项专门借款计提的借款利息为66、95万元,其中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的符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为25、025万元,即应将借款利息中的25、025万元计入存货成本(该大型车辆滚装船的成本),而将其余41、925万元的银行借款利息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按照旧存货准则的规定则应将66、95万元的借款利息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

4、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和企业合并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本次新制定的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同时又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关于捐赠方提供了有关证据和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证据情况下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成本确定的相关说明。

5、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的内容;相应地,新存货准则在第十四条中将旧存货准则中“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当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内容重新修订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当发出存货的成本”,以与新存货准则第十三条相对应;而旧存货准则中则没有对“提供劳务”存货成本作出规定。

6、新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是本次新修定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而旧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所以旧存货准则对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的不实。

7、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旧存货准则中关于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因为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情况,会造成存货的实物流与成本流相互脱节。从目前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会使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存货较多而且周转率较低的企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但从长远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更加真实的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以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7、新存货准则对旧存货准则中“盘亏或毁损的存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在第二十一条中作出了相应的修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帐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帐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使企业对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规定更加明确、具体。

8、新存货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也作出了进一步的修定:

(1)、新存货准则强调应当披露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帐面价值,对其总额的披露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旧存货准则强调不但应当披露其当期期初和期末帐面价值,而且应当披露其总额。

(2)、新存货准则强调应当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而旧存货准则没有具体的规定。

(3)、新存货准则对存货取得的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以及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等没有要求进行披露。

(4)、因为新存货准则删除了存货发出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所以在新存货准则的信息披露中也相应地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应当披露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差异”的内容。

1、尤学英,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精解教程》,财政出版社,、2。

3、会计制度讲解编写组,《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讲解》,北京技术出版社,、9。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2、15。

6、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外币报表折算的国际比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投资业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使得作为跨国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前提的外币报表折算显得越发重要。但目前国际上在外币报表折算中折算汇率的选择和折算差额的处理,尚未形成一致的国际惯例,使得外币报表折算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实务的主要差异所在。

一、世界各国所遵循的折算方法存在差异。

目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由于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和侧重.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会计环境不同,导致各国在折算方法的采用上存在差异。采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的国家有南非、伊朗、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采用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瑞典、韩国、台湾、菲律宾、洪都拉斯等。流行现行汇率法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荷兰、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流行时态法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加拿大、奥地利、阿根廷、巴拿马等。

1.美国。美国1981年公布的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规定外币折算的目标是:(1)在合并报表中应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以功能性货币表述财务成果和财务关系;(2)提供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对公司现金流量和股东权益、预期经济影响的信息。所谓功能性货币是指国外主体从事经营活动和产生现金流量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国外主体按其经营所处的环境不同,分为母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自主经营的国外主体两类。前者所指的国外子公司视为母公司在境外经营的延伸,其功能性货币通常为美元,采用时态法对外币报表进行重新计量。所谓重新计量即指将国外于公司记帐用的货币折算成功能性货币。后者是指在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与国外经济环境融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其功能性货币一般非母公司的报告货币(美元)。如其功能性货币为子公司所在国的货币,此时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国外子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如其功能性货币为第三国货币则先采用时态法将其按子公司所在国货币记帐的报表重新按第三国货币计量,再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成美元表述。

2.英国。英国第20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外币折算会计》被作为英国当前外币报表折算的权威标准,它与美国的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对自主经营的国外实体因采用现行汇率产生的折算损益,记人类似准备性质的“暂记项目”,以备抵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折算损益,但由于借款净额引起的损益则记入当期损益。

第二,在现行汇率法下,对损益表项目既允许采用美国做法,即按整个报告期的加权平均汇率折算,也允许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这主要是为了更好保持现行汇率下国外子公司原有报表上反映的财务状况和金额比例关系不被破坏。

第三,对处在恶性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自主经营的国外实体,要求在折算前先进行物价变动影响的调整,然后再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外币报表折算。对此情况,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要求采用时态法对国外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

3.加拿大。加拿大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也与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的要求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长期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交易损益和外币折算损益要递延,在有关项目的'存续期内予以摊销。此外,递延所得税按历史汇率折算,而美国则按现行汇率折算。

4.荷兰。荷兰基本上是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外币报表,但对固定资产项目及其折旧费却按历史汇率折算,折算损益转入准备帐户,以备抵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折算损益。但有的公司如菲利浦公司则将当期折算损失不足以用前期累计的折算利得冲减部分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5.日本。日本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既有时态法的特征又有现行汇率法的特征。具体来说,在采用时态法时,对长期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历史汇率折算,折算差额记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有关资产或负债的调整项目。另外,允许子公司在特殊经营环境下,可采用其他合理的折算方法。

6、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3年7月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外币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是在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和英国第20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后才公布的。它兼容了两者的主要内容,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区别,但在对折算差额的处理上体现了灵活性:

(1)与长期货币性项目有关的外币折算损益可以在这些货币性项目的存续期内递延摊销。

(2)对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所引起的折算差额,可以作为成本的调整数记入有关资产的帐面价值,条件是每次调整后的帐面金额应不高于重置成本,不高于通过使用或销售这项资产可以收回的金额。

我国有关外币报表的折算,在人民币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制时期,人民币按历史汇率折算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1995年2月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要求采用现行汇率法。但1995年7月财政部制订并印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中,却根据境外营业与报告企业相关的融资和经营方式的不同,将境外实体和报告企业经营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两种类型,规定对境外实体采用现行汇率法,对作为报告企业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采用时态法。可见我国征求意见稿中有关规定与美、英两国的现行做法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在实质上已趋相同。

外币报表折算的国际比较

3.某外商投资企业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上期期末余额50000美元,市场汇率为l美元=8.30元人民币,该企业采用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账汇率,该企业本月10日将其中10000美元在银行兑换为人民币,银行当日美元买人价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32元人民币。该企业本期没有其他涉及美元账户的业务,期末市场汇率为l美元=8.28元人民币。则该企业本期登记的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共计元。

a.600b.700c.1300d.一100。

4.某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该企业外币业务的是()。

a.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b.与国内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的销售业务。

c.企业从银行买入外币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d.与中国银行之间发生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

5.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3年5月20日向境外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总额为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l美元=8.22元人民币。5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l美元=8.25元人民币。该外币债权6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收益为()万元人民币。

a.一40b.一60c.40d.60。

6.某企业外币业务的记账汇率采用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该企业本月月初持有20000美元,月初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本月15日将其中的5000美元售给中国银行,当日中国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企业售出该笔美元时应确认的汇兑损失为()元。

a.500b.100c.200d.0。

7.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对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表中“实收资本”项目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汇率为()。

b.实收资本入账时的即期汇率。

c.本年度平均市场汇率。

d.本年度年初市场汇率。

8.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当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核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1月20日销售价款为20万美元产品一批,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1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2月28日市场汇率为l美元=8.23元人民币,货款于3月2日收回。该外币债权2月份发生的汇兑收益为()万元。

a.o.60b.0.40c.一1d.-0.40。

9.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1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l美元=8.26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20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12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人民币。

a.862b.826c.828d.860。

10.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报表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当()。

a.按平均汇率折算。

b.按历史汇率折算。

c.根据折算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项目的数额计算确定。

d.按即期汇率折算。

11.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时,其对应的资产账户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a.收到外币资本时的市场汇率。

b.投资合同约定汇率。

c.签订投资时的市场汇率。

d.第一次收到外币资本时的折算汇率。

12.下列各项中,属于外币兑换业务的是()。

a.从银行取得外币借款。

b.进口材料发生的外币应付账款。

c.归还外币借款。

d.从银行购入外汇。

13.我国会计准则中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会计报表中应作为()。

a.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b.在长期投资项下列示。

c.作为管理费用列示。

d.作为长期负债列示。

14.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应当采用的汇率是()。

a.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

b.变更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

c.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

d.资产负债表日汇率。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c.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一定是人民币。

d.企业的编报货币可以是人民币以外的币种。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过去几年中,全球审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包括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和欧盟委员会(ec)均开始着手审计报告领域并相继推出重要举措。这些举措推出的共同目标是除了目前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之外,向使用者提供更多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审计工作本身的有用信息。其中某些举措的完成对全球审计行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如iaasb主席arnoldschilder教授所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振审计,从实质上改变审计师的行为及工作沟通方式”的新时代。自以来,中国审计准则已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趋同。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在修订审计报告准则。

经过六年的巨大努力,iaasb于1月15日发布了对审计报告准则的全面修订。新审计报告适用于会计期间截至12月15日或之后的财务报表审计。新规定将改变审计师的行为,管理层和治理层亦应积极应对。

改革目的很简单,即提升信息透明度、审计质量及审计报告对使用者的信息价值。最终,增强使用者对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信心。对审计准则的修订将带来四方面的好处:一是审计师重新关注审计报告中的沟通事项,可间接促使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职业怀疑;二是增强审计师与治理层之间的沟通;三是审计报告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将增强审计师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四是管理层和治理层更多地关注审计报告中提及的财务报表披露信息,从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新的审计报告准则将影响整个财务报告供应链体系,而不仅仅是审计师。下面将叙述准则变化对管理层、治理层、审计师、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影响。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

iaasb颁行的《国际审计准则》对企业管理层或治理层不具有约束力。因此,准则修订也未直接对管理层或治理层提出任何要求。有鉴于此,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应考虑是否需要为报表编制者和治理层制定配套报告规定。英国的经验显示确实有此必要。英国的审计报告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们适时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师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使其共同关注企业报告和审计质量的提升。

另外,新准则生效后,审计师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与互动势必加强,尤其是潜在的关键审计事项。沟通过程中,管理层和治理层将力图知悉审计师如何确定、解决关键审计事项,以及如何在审计报告中汇报这些事项。

另一方面,管理层和治理层应该更为关注审计报告中提及的财务报表相关披露信息。他们应该明白,原始信息是由企业提供的,并不应该源自审计报告。如何处理重大审计事项备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对此密切留意,并可能考虑披露额外的信息。

鉴于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作为治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履行重要的监督功能,他们在此期间应特别考虑以下问题:

2、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是否建立了有效流程以与管理层一道解决识别出审计事项?

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是否建立了有效流程以与审计师进行有效合作并监督其工作?

(二)审计师。

新的报告要求旨在将审计师的工作重点重新置于审计报告中披露的沟通事项上。虽然这些变化最终直接体现于审计完成阶段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内容,但是它们将对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准则生效日期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将不得不更新其审计方法,以确保满足这些新的要求。对具有国际网络成员所的会计师事务所,除了更新全球审计方法之外,当地成员所也须考虑本国差异,因为就审计报告的某些新要求而言,各国准则制定者可灵活选取将其进行本土化吸收的具体方式。

重要的是,项目组必须针对新的报告要求进行适当培训。从培训角度来看,关键审计事项的性质给审计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和处理本质上是因项目而异的。审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就应尽早考虑这些问题,确保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关键审计事项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此外,预计提升信息透明度的要求将影响审计师的行为;转而有助于审计工作期间更多运用职业怀疑态度。识别关键审计事项的过程不仅涉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其中,而且需要与事务所内部如技术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其他支持部门紧密合作。

对于与审计客户的互动,审计人员将与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加强沟通,特别是在确定审计报告中包含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时候。审计师有责任帮助审计客户了解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处理、以及在审计报告中的报告方式。此外,审计师也可能与管理层以及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相应披露展开积极讨论。毋庸置疑,这些额外程序对于按时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预计将带来更大的时间压力。

(三)政策制定者及监管机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强调管理层的责任以确保及时和准确披露所有与企业相关的重大事项而董事会的责任为监督信息披露和沟通过程。修订后的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独立核数师报告中就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中指出审计师担任企业的原始信息提供者是不合适的。企业原始信息的提供是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因此,审计师在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任何信息应当建立在这些信息已经被治理层或者管理层披露的基础上。

审计准则制定者只能对审计师提出要求,无权左右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实施针对治理层的补充要求的责任应该由国家政策和法规制定者来承担。国家政策和规则的制定者需要承担在恰当时机向治理层和管理层提出补充报告要求的责任。

审计报告新变化实施以后,预计监管机构将在其检查工作中审查新审计报告要求的应用。监管部门将与审计师展开更多的.讨论,了解列入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对于那些未列入关键审计事项,但监管机构认为是审计重点的某些问题,监管机构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看法。监管机构将这些额外的信息用于评估审计质量(事务所层面及项目层面)。监管机构应研究如何将这些新变化纳入检查和执法程序。跟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监管部门也应确保检查组得到这方面的充分培训。

在更广的层面上,作为投资者保护和公众利益的倡导者,监管机构应评价新的审计报告是否为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否如设想的那样促进关于审计工作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将对制订推行这些审计报告新变化的成本效益形成自己的看法。

(四)投资者及其他报告使用者。

也许审计报告改革的主要利好消息,是针对投资者和审计报告的其他使用者的。审计报告新变化的主要受益者将是投资者、分析师以及审计报告和经审计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投资者可期待着更好地了解审计过程,得到来自审计师关于审计工作和审计发现的个性化披露。希望新信息能够鼓励投资者和审计师之间加强沟通。同样,被审计单位强化信息披露,亦可鼓励投资者与管理层以及治理层就会计和审计问题展开互动讨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不必付出任何努力。使用者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对审计目的和审计师的角色形成清晰和恰当的认识。只有这样,投资者以及其他使用者才能适当地根据审计报告内的新信息,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或达到各自的目的。

增值税的国际比较与思考

摘要: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的土地增值税改革能带来土地市场的嬗变,能弥补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却不能增加普通住房的市场供应量与提升普通购房者的利益。

abstract:carriesonthesettlementtakethepropertydevelopmentprojectastheunitthelandincrementdutyreformtobeabletobringthelandmarkettheevolution,canmakeuplocalauthority'slandincome,canchangetherealestatetoacertainextentthebusinessmodel,actuallycannotincreasetheordinaryhousingthemarketsupplyandthepromotionordinaryhome-buyer'sbenefit.

前言。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房地产开发利润、抑制投资、稳定房价,18德国最早开征了土地增值税。之后,又有英、日等国相继开征,然而,它的成长发展历程并不向财产税与所得税那样一帆风顺,中间跌宕起伏,至今效果难以发挥。

1987年,我国对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做出重大改革,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试点,改过去的指令性计划拨无偿使用为有偿出让、转让制度,这对强化城市土地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保证城市有规划地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之后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土地供给计划性不强,成片批租的量过大、价格低;各地盲目设立开发区圈地,大量耕地被占用,开发利用率低;房地产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行为不规范,炒风过盛直接影响了其作用效果。

我国自建国以来,对城市土地长期实行无偿的指令性划拔和无期限使用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不断扩大,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房地产开发的进程,原有的无偿使用国家土地的制度逐步向有偿使用的方向转化。

为了增强对房地产开发、交易行为的宏观调控,抑制土地炒买炒卖,保障国家的土地权益,规范国家参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国务院于1993年12月13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于1995年1月27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开征土地增值税,这是我国开征的第一个对土地增值额或土地收益额征收的税种,深圳市原本是最早实施对土地增值额征税的城市,后来为了鼓励、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对这一税种长期采取了政策性减免的做法。深圳市出于抑制过高房价,特别是高档住宅上涨存在着暴利的可能和缓解普通商品房的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于11月1日起恢复征收土地增值税,目的是通过对高利润的项目增加税率,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发展商多开发普通住房。但恢复征收一年以来,收效甚微。北京地税局继二手房开征土地增值税后,从今年1月1日起,对新房中的普通住宅征收1%的土地增值税。此前,普通住宅列在免征土地增值税的范围内。

今年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今年2月1日起,将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具体而言,土地增值税将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同时,该《通知》也从具体的操作角度,提出了相对清晰的清算条件。这意味着自发布后搁置了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从“预征”缴纳现状正式进入清算状态。此利空消息一发布,股市大受刺激,17日房地产板块大幅下挫,并带动大盘跳水。理论分析家的分析再一次刺激了普通老百姓紧绷的神经,于是大家欢呼越雀、奔走相告,大有救命稻草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光明即将来临之势。

理论上我们可以认为:土地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随着地租的升高而递减,事实上,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这一规律在沉疴日久的房地产市场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而城市房地产赖以存在的土地也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水涨船高的的势头。众所周知,对房价可能会有拉动作用土地增值税以土地增值为税基,土地的增值往往在漫长的持有过程中发生,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对象一般是土地使用者、持有者或经营者。在征收过程中,各国和地区均发现投机者会运用各种手段分散和转移土地增值。我国的土地增值税并不对土地保有过程征税,而是对土地开发阶段的增值征税,也就是说对利润直接征税,这一过程基本是2~3年。而从理论上讲,正常房价涨幅下,土地增值可能微乎其微。而房价的涨跌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与住宅开发成本没有必然联系。在目前总体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任何税收都会存在负税人,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价可能会有拉动作用,但也不能避免房地产商一定不转嫁给消费者。目前土地增值税的一级税率为30%,如果开发商的利润大幅度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投资少供给就少,可能会进一步抬高房价。恰恰是由于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包括了土地价格与开发、配套设施等成本,反而给开发商提供了抬高成本的足够动力。北京中原地产副总经理颜光茂以北京为例预测,由于目前北京地价水平已处于高位,而地价推高房价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如果更严格地征收土地增值税,高达30%的税负必将向消费链条的末端消费者身上转嫁,推高房价不可避免。

宏观角度来看,土地增值税作为地税,是地方政府收入的有力补偿。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于建立公共财政有利,以税收方式获得的财政收入将纳入预算内,而不会像以往一样土地收入在预算外或者制度外流转,导致中央政府完全无法掌控。此举也可能使房产商的囤地之风有所收敛,甚至有学者认为会终结囤地暴利,但我们不能避免地方政府在征税时继续通过或明或暗的优惠政策对有关系的房地产商网开一面,导致征收成本将上升。

收集整理,.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也不敢贸然提高房屋售价,因为提价势必造成增值额的上升,它到一定程度会触发更高一级税率的适用。

所以,土地增值税清算开幕并不会出现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鱼和熊掌兼得的局面,按照以往的房地产行业逻辑,由于土地增值税抬高了开发商的经营成本,因此他们会选择多报抵减成本项目减少征税额、扩大奢侈住房建筑比例获取超额利润回报等方式抵消新政策的不利影响。只要有需求,房地产商就没必要改变目前的'赢利模式。土地增值税能带来土地市场的嬗变,能弥补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却不能增加普通住房的市场供应量与提升普通购房者的利益。《通知》中规定“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办公楼、商铺的出售率一直不如住宅,原因就在于商业地产往往采用出租或自营的方式。把物业转化为自有经营资产,已经成为开发商的一种选择,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土地增值税清算,可能加剧这种趋势。土地增值税清算,可能促使更多的开发商采用酒店公寓、青年公寓、白领公寓等经营模式来避税,传统住宅项目投资的比例可能会有所减少。

事实上,要让住房满足普通购房者的需求,政府需要的是给中低价位商品房的开发商经济补贴,对交易减税,是少征甚至停征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增值税,是鼓励民间个人集资建房的努力,是严格甄别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只有如此,才能培育普通住宅市场,盘活存量的房地产资源扩大供应量,使房地产商乐于建造普通商品房,并鼓励房地产领域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冲击商人对超额利润的攫取,而所有这些行为的出发点都是让利于民、放松对具体市场行为的管制。做到这些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比如颁布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才能保证政府的相关调控措施如土地增值税清算主要由房地产开发商拿出利润来支出,而不会转移到房价中,转嫁给房屋购买者。但在当前的情况下,来势汹汹的土地增值税这支杀手锏,因其直接影响资金链条,有可能促使房地产企业重组与洗牌,也有可能因税负转嫁而影响交易量,但对于价格,短期内却很难说有实质性触动。对即将走下神坛的土地增值税,我们的确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参考文献。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我国《存货准则》主要有引言、定义、确认、计量、披露、衔接办法和附则组成;而ias2主要由目标、范围、定义、存货计量、成本计量、费用确认、披露、生效日期等方面组成。我国《存货准则》引言部分第一段指出:本准则规范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并在第二段采用排斥的方式列举了不属于准则规范的几种情形,可见引言部分与ias2相比,我国《存货准则》没有指明目标,缺乏权威性。

二、范围的比较。

我国《存货准则》指出:本准则不涉及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ias2指出:本准则不涉及在建工程,工具,诸如牲畜、农产品之类的存货。

二者比较可知,我国《存货准则》包含了金融工具有货的,而ias2则包括了企业合共中取得的存货的价值确认问题。由此可见,二者各有利弊,应该相互借鉴。

三、关于术语定义的比较。

(一)存货我国《存货准则》对存货的定义为: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ias2对存货的定义为:

1、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

2、为这种销售而处在生产过程中的资产;

3、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以材料和物料形式存在的资产。

我国《存货准则》没有明确指出存货这个定义的内涵,而是列举描述了存货的具体存在形式,即产成品、商品、在产品等。作为术语定义,这显然不够严谨,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对该准则的理解,同时也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保持一致。我国《存货准则》还指出了存货确认的两个条件: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存货确认条件的实质是规定了存货必须是资产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我国《存货准则》通过规定存货确认原则的,在上完善了存货定义的不足。ias2没有存货确认原则的。

(二)可变现净值我国《存货准则》将可变现净值定义为:可变现净值,指出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ias2对可变现净值是这样规范的:可变现净值是在一般经营过程中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成本、减去为销售估计所需要用后的净额。

存货的计量之所以考虑可变现净值,其目的是更准确的估计存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当存货变现时,需要缴纳的相关税金不能引起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所以可变现净值应扣除税金。ias2对可变现净值定义时没有考虑相关税金的扣除,而我国《存货准则》在此有所突破,使得可变现净值的预计金额更接近实际。

(一)初始计量我国《存货准则》将存货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规定初始计量应当以其成本入账,期末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而期末计价采用谨慎原则为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修正。

ias2对存货的计量没有区分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一律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笔者认为,初始计量同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就低法计量为宜,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前后计量方法的一致性,便于企业内部的纵向比较;而且采用孰低法进行初始计量,能够更谨慎地估计存货入账价值。但由于可变现净值更多的需要主观估计,估计结果也难以验证,作为存货的计量标准容易变成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存货准则应相应地规范可变现净值的估计方法,并对此加以披露。

(二)采购成本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

ias2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企业随后从税务当局获得的退税除外)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购买制成品、材料和劳务的运输费、手续费和其他费用所组成。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的项目,可以在确定采购成本时扣除。

关于采购成本的一般规定,两者没有明显区别。ias2第九条规定:采购成本可能还包括汇兑损益,而我国《存货准则》不允许将汇兑损益计入存货成本。随着我国加入wto,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汇兑损益的处理也就日益重要。准则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建议我国在《存货准则》中对汇兑损益进行规范。

ias2对存货的采购成本中涉及的现金折扣采用净价法,而我国则采用总价法,两种的选择对最终企业的利润的是相同的,只是总价法更重视谨慎原则的。

(三)加工成本我国《存货准则》对于存货的加工成本定义为: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我国《存货准则》只狭义的从自制材料、自制产品出发规范存货的加工成本,漏掉了委托加工物资之类存货成本的构成情况。这必然会造成我国一些企业在委托外单位进行物资加工时,没有核算依据的现象。

而ias2对“加工成本”的定义相对全面,“加工成本是指那些赊购货成本之外的与使得存货达到现实位置和状态有关的成本。”该定义不仅概括了企业自制的材料加工成本、企业自己生产产品的加工成本,也概括了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成本。

(四)其他成本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其他成本是指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指存货达到场所和状态所以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ias2规定:其他成本是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过程中发生时,才能列入存货的成本之中。ias2第十五条规定:在有限制的情况下,借款费用可以包括在存货成本之中。此处的存货是指需要较长准备期才能将其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我国《存货准则》并未涉及借款费用,但依据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其借款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因生产周期较长的存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与当期收益无关,不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其带来的效益与以后某个或多个期间相关,所以应将其资本化,计入存货的成本。国际存货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比较完善,值得我国借鉴。

(五)存货成本确定方法选择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存货准则》中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企业可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ias2对于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允许企业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以及后进先出法。

可以看出,二者在成本确定方法上,都给予了较大的空间,有利于不同类型企业对准则的使用。

(六)存货费用的确定ias2关于存货费用的确定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规定了存货成本应在何时确认为费用。二是规定了特殊情形下存货费用的确认,三是规定了费用内容还应包括存货成本减至可变现净值的差额,以及所有存货的损失也应该在当期确认为费用。我国《存货准则》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指出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所以相对而言,我国《存货准则》在这部分规范的更加详细。

一般来说,存货的计量应包括对价值和实物数量两方面的计量。而ias2和我国《存货准则》都没有关于存货实物数量计量的方法,也没有指明存货数量是应该采用永续盘存制法还是实地盘存法。

五、信息披露的比较。

我国企业《存货准则》将存货披露的信息概括为九项内容。其中:

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类存货的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及总额;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依据;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所采用的账面价值;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差异。上述几点与ias2有关披露内容表达尽管不同,但意思却是一致的。

我国《存货准则》还要求企业披露:

存货取得的方式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这是由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核算特点决定的。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它的正确确认与计量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我国财政部于11月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规定自1月1日起,股份有限公司施行。本文拟就我国存货准则与其他国家相关准则就存货确认与计量的异同作一比较,以期有所借鉴,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存货准则。

一、存货的确认。

我国存货准则给出了确认标准:“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1993年修订)》和《美国会计研究公报第43号》中均没有给出存货的确认标准,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在“资产的确认”部分(即第89、90段)给出了资产的确认标准:“如果一项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其成本和价值也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其为资产。”将这个原则运用于存货,就是我国的存货确认标准。

二、存货的计量。

1、存货的初始计量原则。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存货应当以其成本人账。”《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在第6段规定:“存货应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来计量。”美国的会计研究公报认为存货会计处理的首要基础是成本。可以看出,存货的初始计量原则是历史成本。这一点各国并无不同。

2、存货成本的构成。从原则上说,存货成本应该包括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所有支出,但对这一点的不同判断构成了不同的具体内容。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规定:“存货成本应当包括所有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日前场所状态而发生的其他成本。”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不含企业日后可以从税务部门退回的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于产成品、材料和劳务的.费用构成。在确定采购成本时应扣除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项目”。“采购成本也可能包括由于最近购置以外币标价的存货而直接产生的汇兑差额”。《英国标准会计惯例公告第9号》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类似,但不包括汇兑差额。由此可见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规定主要不同在于折扣、补助及汇兑差额的处理。按我国目前的规定,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核算,发生时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也在发生时直接记入财务费用。笔者认为这样处理在实务操作上简单一些,也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会计核算的水平,但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可能更符合存货的定义,因而对决策可能更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存货准则特别指出:“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这勺一般工业企业相比少了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而其他国家的准则均未将商品流通企业作为特例处理。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的处理方法造成各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以及存货价值的歪曲。

3、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我国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购人或制造的存货,一般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采用后进先出法。《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将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相当于我国的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列为基准处理方法,而将后进先出法列为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20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委员准则委员会(iasc)决定将逐步缩小乃至取消可选用的方法以改进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因此后进先出法在将来也可能为因际会计准则所禁止。因此,笔者以为在我国的存货准则中必须对采用后进先出法的条件加以严格限制。

4、存货的期末计量。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相同,而美国会计研究公报规定“期末存货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虽然具体规定不同,但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存货准则指出所谓可变现净值,“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而美国对市价的定义是现行重置成本,并且不得高于可变现净值,不低于可变现净值减去正常毛利后的余额。相比之下,美国的规定更严格,它确定了一个范围,使得期末存货计价既不高估以体现谨慎性原则,又不过分低估而形成秘密准备。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对于材料的计价,规定“对于用于存货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和其他物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预计将按成本或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则不应将其减记至成本以下。但是,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成本将超过可变现净值,那么该材料就应当减记至可变现净值”。这里用了两个不同的标准与成本比较,前半部分是产成品的预计售价,后半部分是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显然逻辑上不统一。对此我国存货准则将其统一为可变现净值,逻辑上更一致了。

如果减记的存货价值以后又有所恢复,我国规定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的规定也相同,即“如果以前使存货减记至低于成本的条件不复存在,减记的金额应予恢复,新的账面金额应为成本与修正了的可变现净值两者中的较低者”。而美国禁止将存货的减值予以恢复。这样如果存货确实升值了,也只能随销售的实现体现在销售利润中。笔者认为这样做虽然能体现谨慎性原则,例如防止企业搞秘密准备操纵利润,但也歪曲了资产负债表上存货资产的列报金额。

存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论文

摘要: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欧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推进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对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均根据本国情况采取了各自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ib)趋同的战略和措施。欧盟是积极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它对ifrs的评价和认可机制不仅影响了欧盟成员国对ifrs的采用,而且也直接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采取的战略和措施。

一、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或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至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欧盟,客观上要求会计准则的协调。因此,自20世纪六十年代起欧盟就顺应市场国际化潮流,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并在不同时期对会计协调战略做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调整。如:制定和颁布欧盟会计指令、创建欧盟会计咨询论坛(aaf)等。但由于欧盟会计指令不完善,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不适应资本市场全球化要求,建立aaf的努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欧盟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欧盟之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必须编制两套报表(一套以欧盟会计指令为基础,满足本国和欧盟的需要;另一套则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进行编制),不仅导致成本较高,而且两套报告信息也给社会公众带来困惑。因此,这些公司极力游说政府修改法律,允许他们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编制合并报表。显然,这是欧盟不愿看到的,这将意味着它失去对会计准则的发言权。因此,欧盟必须尽快建立统一的、并被大多数证券交易机构认可的会计准则,而此时再在欧盟内部进行会计协调,不仅面临较大的阻力,且成本巨大。

而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5月,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对iasc已完成的40项核心准则中的30项通过了评审,并将其推荐给各个成员的证券监管机构。而且iasc和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影响日趋增强,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及其解释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ias成为了国际公认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标准。在此背景下,欧盟认识到应该加强与iasc合作,采纳国际会计准则。这不但可以维护各国及其投资者的利益,更有利于欧盟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争夺主导权。欧盟委员会于206月发布了题为“欧盟财务报告战略:未来走向”的建议文件,认为应强制性要求在欧盟上市的所有公司最迟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203月,欧洲议会批准了该建议。2002年7月19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2002号决议”,为ias/ifrs在欧盟的实施彻底扫除了法律障碍。至此,欧盟正式决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三、欧盟采取的核心措施。

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决议出台以后,欧盟陆续更新了各项会计指令,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从侧重内部协调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转变。

(一)欧盟全力推进双层认可机制。欧盟对ias/ifrs并不是完全无条件的接收,而是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双层认可机制。成立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以事前介入的方式与iasb广泛接触,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及其他活动,确保iasb在制定准则时充分了解和关注欧盟所提出的重大会计问题,维护欧盟的利益,同时协调欧盟内部有关使用ias的利益团体的意见。从欧盟的角度看,它必须确保自己的意见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得到充分考虑。因此,双层认可机制完全是欧盟的理性选择:一方面无需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准则委员会,避免了由此产生的过高成本:另一方面也从技术和政治层面统一了各成员国的立场,加上技术专家组的积极参与,保证了欧盟实施ias的公正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增强了欧盟对会计国际趋同的影响力。

(二)建立专业机构,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工作:通过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对会计标准的执行提出建议;通过欧洲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层面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欧洲银行业监管机构委员会,从金融业角度促进趋同和行业监管。

(三)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2002年初,欧盟以gaap规则为导向的缺陷不能较好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理由,催促美国sec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替代gaap,并且要求sec至少应当允许在美国上市的`欧洲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通过积极协商,美国和欧盟的证券监管部门2002年底宣布,双方计划在20前消除在会计标准方面的分歧。年12月,双方签署联合声明。涉及许多与ifrs和iasb相关的而且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包括促进会计准则趋同、国际准则制定机构治理和责任等。

欧盟与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是中欧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双方实现会计准则等效有着共同的制度基础。2005年11月,《中国财政部与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总司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双边合作联合声明》的签署,有助于推动欧盟将中国会计准则作为欧盟上市公司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准则的进展。5月,查理麦克里维会见了中国财政部王军,双方同意加强会计工作层面的沟通与磋商,探讨建立经常性合作机制的可能性,进一步推进中欧会计领域合作。

中国财政部对欧盟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认为截至12月31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发布并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被欧盟认可,并且在欧盟成员国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实施良好。中国财政部已发布公告,自1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上市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等效。

四、小结。

欧盟从最初颁布会计指令到决定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为最终执行国际准则所采取的一系列趋同措施,增强了欧盟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与可比性,降低了公司的财务成本,更好地解决了资本市场信息交流的根本向题。如前所述,欧盟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是逐步进行的,并非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进程中,欧盟利用双层认可机制,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中,降低了准则趋同的成本,这对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拥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欧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1.

试析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

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可分为一元多头式、二元多头式和集中单一式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形成各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优缺点;三种模式既有显著的差异又有明显的共性.通过对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建立和健全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鲁瑞芸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刊名:山东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economy年,卷(期):“”(5)分类号:a832.1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市场准入风险控制

论财务报告的地位及其国际协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连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方法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大大高于其帐面价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报告微软公司巨大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价值。当然,会计界已在无形资产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进入操作阶段仍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好,也许这是一个跨世纪难题。会计同仁应迎难而上,在开发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时,着重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通通纳入财务报告范畴,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予以表述。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

4、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

基于会计信息用于评价经营受托责任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结构正在朝网络化、扁平化甚至虚拟化方向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合理报告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先进性和价值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资产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企业还是社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失败可能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而泱及相关企业,所以评估一个企业时还需要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该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即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提出了这种信息需求,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以便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小企业会计规范国际比较

请欣赏:《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一、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是贯彻《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客观要求。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旨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部分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不仅如此,小企业一般不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经济业务相对简单,银行、税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了解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会计信息针对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其与大中型企业一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是不切实际的。一直以来,小企业由于缺乏适用的会计核算标准,有的参照分行业制度核算,有的参照外商制度核算,相当部分小企业会计核算中没有制度,迫切希望财政部能够制定符合小企业需要的会计标准。鉴于上述情况。国务院于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明确规定,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由财政部另行规定会计核算办法该《条例》发布实施后;财政部即开始考虑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问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结合小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几易其稿,形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从国外的情况看,一些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比如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司法》中都对小企业作出了专门的界定,英国在其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专门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对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前正致力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旨在为世界各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相应指南。

二、小企业标准的界定以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在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作出了原则规定,指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此做了具体化的规定,即:“不对外筹集资金”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经营规模较小”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于2月制定发布的“中小企业规划标准”。该标准主要是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作出了规定。以工业企业为例,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但有一项或几项不满足大型工业企业标准要求的,即为中型企业,其余的为小企业。再如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标准,中型以下的.为小企业。

按照上述标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等非企业法人。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小企业会计制度》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说明。主要规定了本制度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应遵循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记账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

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名称及编号。本制度规定了61个会计科目,以及相关的明细科目,同时规定,小企业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定的会计科目做必要的增减或合并。比如,低值易耗品较小的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再如,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等要求,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并设置相关的明细科目。

第三部分为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这是本制度的核心部分,按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要求体规定了61个科目的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为会计报告格式。规定小企业编报的基本会计报表格式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还要求编报“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第六部分为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对小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列举了分录举例,为小企业实施本制度提供了指南。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为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该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比如:

――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存在困难制度中对于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仪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支付租赁款及使用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确定其入账价值。

――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供的一些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小企业实际,选择了其中比较符合小企业特点的方法,如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等。

――从会计报表体系来看,考虑到小企业。

及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等等。

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准则体系,目前已发布实施了17项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为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还将制定20多项具体会计准则,计划在2船5年之前,基本完成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第二层次是会计制度体系,截止目前,财政部已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无论大中型企业,金融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有了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会计制度。第三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些特殊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比如,铁路、航空、邮电,施工、农业、文教企业等,大多数已经制定发布,尚有少数行业的会计专业核算办法正在制定过程中。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三个层次,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区别主要在于原则和具体之分,共性和特性之分,比如会计准则体系是以条款形式对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会计制度是以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报表及编制说明的形式,对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计录和报告;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则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定。

五、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全面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从发布到实施尚有半年多时间,财政部会计司将通过举办各地财政部门参加的师资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掌握制度中规定的各项规定和方法。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本地区的宣传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地区内形成宣传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氛围,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工商、税务、监督检查等部门的协调,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齐抓共管,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该制度在本地区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

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各企业应当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从201月1日起,结束旧账,建立新账,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

会计中介机构应当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在接受小企业委托进行审计服务过程中,应当以该制度作为会计标准进行审计,提供审计报告。

我们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必将大幅度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水平,从而实现加强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的目标。

作者: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

来源:《财务与会计》。

论财务报告的地位及其国际协调

法官地位论(下)。

四、法官权威地位的形成条件。

任何权威地位的形成不会是单个因素直接作用的结果,他可能会来自与社会的各个层次和方面的多重作用。法官权威地位无论在那种法系的国家出去作为制度根植于其依赖的深厚法律文化土壤之外,还有诸多的因素纵横交织从不同角度促使权威地位的形成。我们分析法官权威地位的形成的主要出发点,就在于试图通过这些分析而归纳出一些带有共性的因素来,依靠这些带有共性的条件,我们可以衡量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法域是否具备确立法官权威的条件,进而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达到了法治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入手具体做个分析:

(一)、客观因素。

(1)明确的法律或者宪法地位。

具有权威性的宪法或法律地位在几乎所有的'成熟法治国家,无论是成文法还是非成文法国家都存在这一明显的标志,即都在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或者其他基本法律或者法律文件上明确了法官的地位,一般都没有直接规定最高或权威的字样,多数是从对法官的保障上入手来体现法官地位的有尊严的特殊地位,并通过对法庭秩序的维护以及法庭庄严气氛的营造(这些都有相应的法律或者法规加以确定)更加在形式上加深了法官的权威意识,如,有的国家规定蔑视法庭罪,可以不经程序直接由法官宣告获罪并立即执行。另外通过对法庭仪式的强调更加渲染了以法官的权威为中心意识的法庭威严,这些形式上庄重和审判结果一起成为塑造公众法律信仰和敬畏法官的良好心理的关键因素。实际上,许多国家将国家最高司法人员的任命和国家元首紧密的联系起来都反映了立法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公众对法官地位的崇敬。尤其在一些国家意识较强,人民对国家元首有普遍的尊崇心理的国家宪法中这样的规定表现更为明显,如日本国宪法和法国宪法。

(2)充分的配套保障。

法官的权威信心就是独立性,反映在司法过程中就是法官在行使自己的职权时不受任何非法的干涉,通过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来确立一套权力分立的机制,尽可能的在宪法的层面保证没有对司法权制度性的干涉,多数国家的宪法在规定法官或者法院时都刻意强调了法官的独立地位。

众所周知,单纯的司法独立的字眼如果没有确实的配套保障,都不可能将独立性落在实处,因此各国宪法在强调法官地位独立性的同时都毫无例外的规定了保证其独立性的配套制度。强调法官薪金的稳定丰厚和不断增加以及不得非法减少,并且强调了法官职务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干涉因素而导致法官对自己职位的忧虑,最重要的是这些物质性的保障措施都是通过宪法来规定,也就意味着一旦确定,任何下位的法律无法变更和调整,这些制度性的规定都使的法官的独立性有了真正的依据。毕竟法官也是人,他背后依托的法院组织也是一个鲜活的社会细胞都要依靠现实社会中其他组织的存在来维系自己庞大躯体的运做,如果没有充分的司法资源来保障法官的超然地位,如果没有法定化的配套制度,法官做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是无法摆脱干涉真正实现独立审判的。

(3)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任何职业的成熟与否都与其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作为法律职业的组成要素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研究人员都在推动社会法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一个行业能否获得其他行业的尊敬已经社会的广泛尊重,其中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这个行业内部形成了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在行业内部各专业职业之间能够互相认同和尊重。

[1][2][3]。

论财务报告的地位及其国际协调

请欣赏:《论未来财务报告》。

[摘要]对未来财务报告作预测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不过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本文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作了一番探讨,并表达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告未来财务报告知识经济时代预测。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而且财务报表已进入“附注时代”;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则并无定规,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等。在我国,特有的其他财务报告是财务情况说明书。

未来财务报告是未来会计环境的产物。未来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我们难以准确对未来财务报告作定型化描述,因为谁也难以完全做到先知先觉。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对未来财务报告的定向作一个粗略的估测,以便我们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本文打算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但我们应该知道对内、对外会计信息均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过去只在企业内部报告的预测信息已经对外报告了,这说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早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早已“借用”了管理会计信息,正是财务会计利用了管理会计的特长――提供相关性预测信息。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未来应改变这种现状,以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会计才会在学科与职业的“群星”中更加闪烁与辉煌。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

1、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未来企业的竞争讲究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的话,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表现在它能提供财务信息,而非非财务信息,这也是会计之所以成为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资本”,譬如区别于统计。

现在,人们谈到财务会计的局限,势必触及财务会计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并得意于戳中了财务会计的短处与“痛处”,于是开出的“药方”是财务会计要将精力放到提供非财务信息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财务会计提供非财务信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信息均出自会计一家之手,其实企业的信息可由企业内各种子系统生成与发布,例如统计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甚至利用新闻报道与新闻发布会等。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亲自去“生产”非财务信息。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人们便误以为财务会计理所当然可以“生产”并报告非财务信息了。而我们则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这些非财务信息经会计人员之手弄进了财务报告中,也并不表明这些非财务信息就是或应当由会计来“生产”,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因此,更实事求是地说,财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认为财务报告只是公司报告的一个主要部分。这也可以成为解释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报告不称财务报告而称公司报告或年度报告的理由。由此,我们预见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拿来”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会计在“生产”财务信息时的“副产品”是个例外,如对会计政策的揭示,是会计“自产自销”的非财务信息)。甚至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大大高于其帐面价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报告微软公司巨大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价值。当然,会计界已在无形资产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进入操作阶段仍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好,也许这是一个跨世纪难题。会计同仁应迎难而上,在开发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时,着重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通通纳入财务报告范畴,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予以表述。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

4、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

基于会计信息用于评价经营受托责任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结构正在朝网络化、扁平化甚至虚拟化方向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合理报告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先进性和价值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资产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企业还是社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失败可能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而泱及相关企业,所以评估一个企业时还需要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该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即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提出了这种信息需求,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以便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未来财务报告时效。

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财务会计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的信息揭示会与投资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乃至即时性要求发生巨大矛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进行实时报告也不会是天方夜谭了。如今,人们已设想了一种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electronicon-linereal-timefinancialreport)系统,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上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因此,它又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的普及,这一种报告系统的应用在不久即会变成现实,从而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四、未来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以下假设的:一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们制定决策的模型。然而,即使从经管责任观来看,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使用不同的会计责任基础,他们的信息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由于:(1)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2)被估价的资产不同,(3)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更何况很难事先确认使用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和他们的决策模型,因此通用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显著。如今,通用财务报告却应用广泛,究其原因在于:(1)通过与使用者沟通,可事先获得使用者的一些信息需求,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一些共同需求;(2)有助于保持不同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3)标准化财务信息使拥有有限资源的监管者、准则制定者以及审计人员能更经济、有效、实用和方便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而并不是由于它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求。为了革除通用财务报告模式的弊病,人们开展了各种探索,以增强财务报告的灵活性来切实履行好财务报告目标。

1、多栏式。

报告模式。

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是相同的假设暗含了所有使用者对公司业务都持有相同的看法,这导致当存在多种会计方法时,只使用一种方法并提供单一信息。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得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提供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所谓数据固化是指信息使用者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以看清数据的变化是会计政策变化引起的,它意味着使用者忽视不同会计方法有不同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于是,人们提出了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问题。虽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生产和披露更多的信息变得容易起来,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成本,但这并不是等于解决了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人已经论证了,许多人的信息瓶颈在于人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时间和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财务会计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2、“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预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一假设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综合信息最严重的问题是阻止使用者按他们自己的需求来重新编制报表;另外,加工综合信息的过程还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与扭曲。同时,综合信息也忽略了使用者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进行盈利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提供了空间;使信息变得不及时,并为有效审计和使用信息设置了障碍,还排斥了使用者参与编报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又提出了其他模式,如“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索特(g・h・sorter)在1969年提出的“事项会计”((eventsaccounting)理论将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索特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亦可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据此,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创立以来通过帐户分别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各种事项的报表,收益表是直接表现企业于某个期间所发生经营事项的报表。从数据处理角度来看,事项会计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目标,经济事项发生之后,通过各业务处理子系统进入数据库,根据各类事项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以期达到反映和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

数据库会计模式旨在提供一个数据库以便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它是在数据库环境中对“事项”报告模式的拓展,但与“事项”报告模式有不尽相同的取向。“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财务报表,而数据库会计模式则着重于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这时,对信息使用者的专业要求更高了,他们应该成为财务分析专家。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当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许多行业中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masscustomization,mc),通过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实现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之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c概念实际上也适用于财务报告,因为信息比物质产品更适合于采用mc,其理由是:(1)信息是不灭的,即原始数据、中间信息和最后的报告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2)信息是可以由多个人共享的;(3)容易复制,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4)信息可以不断地合计与再分解或分类与再分类;(5)信息可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6)易于模块化和组合。于是,一种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interactiveandcustomizablereportingmodel)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型的基本要素如下:

(1)数据库。报告单位维护一个可用来保存其愿意披露最原始水平的信息的数据库(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以便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的财务报告。

(2)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报告单位的会计系统包括相互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包括三类:财务报表要素、非财务信息项目、会计方法和表达方法。模块化的系统便于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将一种交易或财务报表要素按不同方法加以处理。

(3)报告生成器。报告单位在因特网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报告生成器,它是报告单位与使用者交流的界面,并帮助信息使用者编制其所需财务报告。使用者可通过它选择具体的信息项目、类型和表达形式,就象人们选择电视频道一样方便。如不进行任何选择,使用者则可以得到一份通用的和标准的财务报告。为了避免使用者可能被许多选择项目搞得不知所措,系统还提供网上帮助来协助使用者使用报告生成器,特别是帮助他们选择会计方法以得到其真正需要的信息。

(4)学习机制。系统设置一个反馈渠道,以便信息使用者就如何及时改进报告系统向报告单位提出建议;还可设置一个记忆单元,记录最常被选用的信息、项目、方法和选择它们的使用者,这一信息可以帮助法规及准则制定者改进现行法规和准则。

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具有灵活性,允许报告单位与信息使用者双向、直接、快速沟通,共同完成实时报告,从而能比传统报告模式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并进而减轻信息不对称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4、差别报告模式。

差别报告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个层面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于通用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以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比一般股东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及其集团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差别报告的编制可以运用会计软件网站提供的自助式会计系统来实现。在法律、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差别报告应能在不久的将来加以运用。在我国,采用差别报告方式来解决“外行使用者”和“内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求的矛盾,也许值得一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扩大与完善,财务分析专家等“内行使用者”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比一般使用者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及时性要求上都有更高的期望,因此有必要为两类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

另一层面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下,一般是按企业的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净额和年平均职工人数这三个标准,将企业划分为小企业、中型企业和大企业三类。对小企业实行某些会计信息揭示的豁免,允许其按简略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而不必提供现金流量表;对于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则必须按规定提供内容详尽的一整套财务报告;中等企业可以视自身具体情况在上述两种报告中作出选择或是提供详尽程度界于二者之间的财务报告。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存在不同要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要求。其实,这一制度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用。最近,我国财政部已计划推出一套全国统一会计制度,但会将金融类企业、小企业作特别考虑,因此也有望在我国推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格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取阅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囿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份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这预示了我国未来财务报告在存储介质与传递方式方面的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少华著《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版。

2、葛家澍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3、薛云奎著《会计大趋势――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版。

4、胡仁昱著《自助式会计系统》,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5、劳伦斯・a・温巴奇《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会计研究》第8期。

6、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2000年第1期。

7、谢姆・桑德《会计的延续与变迁》(魏明海、施鲲翔译),《财会通讯》2000年第2期。

8、唐予华《知识经济与会计目标》,《上海会计》2000年第8期。

9、杨宗昌、张苏彤《论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用》,《财会通讯》2000年第4期。

10、袁树民、吴旺盛《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上海会计》2000年第10期。

推进国际比较

西安市现代化综合苗圃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渭水之滨,经营面积1760亩.距西安市区4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杨凌示范区40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苗圃前身是户县中心苗圃,7月正式更名为西安市现代化综合苗圃.

作者:仝建博作者单位:西安市现代化综合苗圃主任刊名:陕西林业英文刊名:forestryofshaanxi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论财务报告的地位及其国际协调

摘要:协调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表现,它既是一个静态的状态,又是一个动态的追求完美的过程,或者说它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而完美即包括结果的美,也包括过程的美,本文主要对工程施工中的协调过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协调管理工程组织原则。

1协调工作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1.1协调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管理以来,就有了协调,协调是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要素。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明确地将企业管理的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要素,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协调贯穿在其他四种要素的过程之中。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我们可以认为三个和尚组成了一个组织,而一个组织如果要运作,就必须要有管理活动,这里面每个和尚都有自己的目标即每天都有水喝,这也是这个组织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人专门负责安排,即一个人挑水还是两个人抬水(在现有的可利用工具和资源基础上)。根据上文提到的协调的定义,我们可以断定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协调过程。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就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即对他们的挑水工作进行协调管理,比如制定值日表等。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意识协调活动的人的协作系统。众所周知一个乐队演奏的好坏,关键在于乐队的指挥,即他起着一个协调的作用。

1.1.1协调工作有利于加快进度。

一个工程项目中的许多单位工程通常是由不同的专业工程组成,需要不同的专业队伍完成,这就存在着不同专业队伍间的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问题。如果各专业队伍之间出现扯皮、互相推诿或某一专业队伍出现工期延误,都会影响建设总工期,这就需要项目经理进行组织与协调,使各专业队伍间的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减少因返工而造成的时间耗费,保证工程建设按计划工期顺利实施。

1.1.2协调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协调工作,使施工进度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比如砖墙砌的过快,往往灰逢厚度不够造成墙体开裂。工程质量是一种综合效果,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即土建方认为土建质量好,安装方认为安装质量好,但并不意味着综合质量好。因此通过协调各专业交叉部位的工作,可以减少因返工而对工程质量带来的隐患。

1.1.3协调工作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

通过项目部或监理单位的协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施工的方案得到优化,减少因不协调问题带来的额外费用,这样对于工程整个的投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1.1.4协调工作有利于合同管理。

虽然现在的工程项目建设活动通过合同来约束或管理,但也难免会在某些地方产生争议,因此必用协调来减少争议的发生。

1.2协调工作的原则。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所以协调工作也离不开一定的原则。

1.2.1协调与控制目标一致的原则。

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注意质量、工期、成本、环境、安全的统一,不能有所偏废。协调与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能脱离建设目标去协调,同时要把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环境、安全统一考虑,不能强调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

1.2.2计划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计划。工程项目主管人员要提前编制进度计划,确保各承包商进场的时间,实现整个建设工作条理有序;提前确定哪些地方需要重点协调,以保证协调工作事半功倍。可见落实了计划原则,就是抓住了协调工作的根本。

1.2.3事前协调原则。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从“无”中生有,工程建设其实体也是一个“无”到“有”的过程,协调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这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因此要更好的做好协调工作,就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协调,这也就要求管理者要有很强的预见能力。

1.2.4分级协调原则。

同样应由少量人员协调的事项不应提交全员协调。

2如意家园工程协调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工程设计中往往很少考虑到现场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使得图纸的变更导致工程暂停;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外项目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各自为政,没有考虑到项目的整体利益。组织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方法不同等都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协调问题的产生。

2.1协调问题的提出。

笔者对如意家园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施工中存在如下一些不协调问题:

(1)专业交叉作业不协调问题:钢筋工绑扎好钢筋后,水电工铺设管道时,破坏了钢筋的位置,致使钢筋工需调出人工整理,耗费时间、人力;木工支完模板后,留下的材料垃圾不进行清理,钢筋工也认为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也不清理,就直接绑扎钢筋。钢筋绑扎好后,管理人员命令木工清理时,显然增加了清理难度;瓦工砌完砖墙,还没来得及清理现场,木工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施工现场,支梁柱模板,人数过多造成施工不便,另外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2)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材料供应比如砖的供应,因供应商不同,导致砖的尺寸相差过大,瓦工不容易控制砖墙的标高;工程款发放的及时与否与工人工作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如意家园28号楼面浇筑完后十多天(约定是浇筑完楼面一周内付本层工程款的百分之八十)没有付给工人的工资,致使人心涣散。

(3)组织管理方面的不协调问题:各工种工人在工作的时候,技术员不在现场指挥、检查,当工人工作完成之后,技术员才发现错误,通知工人修改,耽误时间;项目部开会主要是针对工程质量,进度等,对协调问题重视不够;负责进度的管理人员要求瓦工砌砖墙加快进度,忽略了墙体的质量。而质检员则要求瓦工放慢进度保证质量。两者的管理工作产生分歧。

(4)人员主观方面的不协调问题:塔吊司机不按时上班,建筑材料不能及时运到现场,使木工与钢筋工无法施工;有些操作工人的年龄较大,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他们头脑中有一种封闭式的思想,即认为以前是这么干的,现在还这么干。这样对管理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管理人员也无法将新的管理理念贯彻到工作中去。

2.2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首先,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建筑、结构、水电、采暖、通风、消防、智能化系统等。这些专业以同一建设项目为载体,每一个专业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建筑设备日益复杂化,产品种类多,技术参数多,同时安装的技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容易产生协调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单一性,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

2.3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管理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艺术,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方法上可以另有各自的想法,所以这给协调工作带来很烦,造成众口难调的局面。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从酝酿、构思和策划开始,进而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决策、计划立项之后,进入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直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或生产运营。在这一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彼此相互联系,承前启后,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严格照章办事,是很重要的,否则,必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3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3.1专业方面的协调。

当工程同时有几个工种施工时,应根据每个工作面的开、竣工时间和安装路线,充分考虑各个施工单位的流水作业,即可以使工程进度得到保证,又能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浪费。施工时要严禁发生争抢工作面的现象,除审核施工单位在总计划中的安排外,还要求其做最短的协调计划,某个工作面谁先进入,谁跟进,何时进,何时退,都需明确规定,对于因某种原因而造成工期延误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抢回,否则影响后续单位施工,要使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受控状态。

相关施工单位要了解统一标高(包括地面完成面标高及吊顶完成面的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各专业单位不能随心所欲的自定标高。否则积累误差会导致恶果。标高应以建筑标高为准,结构标高,各安装标高与其一致。应督促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做好标高交底工作,确保各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高统一。

如意家园工程项目中钢筋工与水电工交叉作业的部分,可以分开来施工,一般应该由钢筋工先将板的底筋全部布置好后,水电工开始安装管道,然后钢筋工布置附筋,水电工再将管道绑扎好,最后由钢筋工安置垫块。也就是将工序安排合理,使之衔接顺畅。另外在交叉作业时,已经完成的产品,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如加以遮盖、封拦、加标识或者与下一施工单位进行成品移交等,不要因后序施工操作对已完工成品造成损坏和污染。

小企业会计规范国际比较

2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以期最终制定完成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上英国是较早对小企业会计进行规范的国家,在就发布了《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我国财政部也于5月正式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本着务实的态度,根据小企业的特点,结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作了适当的简化,是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其适用范围为:没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如不参与管理的所有者、现有或潜在债权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该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在规模方面明确中小企业的定义和范围。而英国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则对小型报告主体的规模和范围有明确界定:参照英国《公司法》的要求,按营业额、资产总额和平均雇员人数三项指标,一个公司如果在一年中没有超过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就满足了小型企业的资格条件:总营业额为280万英镑,总资产总额为140万英镑,雇员人数平均为50人。一个企业集团如果在一年中没有超过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就满足了小型企业的资格条件:汇总营业额总额为672万英镑或净额560万英镑,汇总资产总额为336万英镑或净额280万英镑,汇总雇员人数为50人。另外,小型报告主体不包括具有公共利益的公司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公司以及有能力将股份或债券公开发行的非公司主体。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资”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经营规模较小”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规划标准,主要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中小企业划分做出规定,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在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但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二、目标和原则的比较。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目标是:提供中小企业主体有关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帮助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满足他们的信息需要,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该准则(征求意见稿)在概念和一般性原则方面提出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在财务报表披露原则方面提出权责发生制,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一致性,可比性等重要原则。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目标是保证归属于该准则范围内的报告主体在财务报表中提供有关其财务状况、业绩和财务适应能力的信息,以帮助使用者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和制定经济决策。在准则的总则“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中,真实和公允的观点放在了首位,另外提出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持续经营,谨慎,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在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制度要求小企业“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性是第一位的。原则可归纳为: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权责发生制,谨慎和重要性等。

(一)存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存货按照成本和可变现价值(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至完工出售发生的成本)中较低的金额计量。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存货应按单独的存货项目或者类似存货项目组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的金额进行列示。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成本计量。后续计量可采取两种模式,按取得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成本模式计量及按重估价模式计量。折旧方法可选择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规定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英国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对固定资产使用了重估价值的概念,即有形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它的成本进行计量,在必要时可以冲减为可收回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的总体要求是在其经济寿命使用期内按照系统的基础计提折旧。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期末按照账面价值列示,并且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以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方法计提折旧。制度没有规定小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在制度中规定企业可以将已减值的固定资产部分确认为当期的损失,这也是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三)融资租赁的核算。

推进国际比较

从1月1日开始,在欧盟各国的上市公司,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要求,最终,中国也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但目前,这种差距仍需要会计行业继续努力。

现在,一些中小企业只要不需要去海外融资,一般对会计的运用都不是十分用心。”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的会计准则要提高,需要时间来过渡。

李展伟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对国际型的专业会计师的巨大需求,会计准则也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过渡。澳大利亚已经完成了这方面的过渡,有一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此前,澳洲会计师公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签订一份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双方的伙伴关系。

据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现有6.1万名执业会员,7万名非执业会员。这个数字距我国提出的拥有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另据会计业权威杂志《国际会计公告》最新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审计费用全球上升了16%,在中国上升了46%。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开展七一活动方案设计(模板22篇)
    活动方案是在组织活动之前进行的一种计划与安排,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供参考和学习。
  • 11-20 谈美读后感高中(通用20篇)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累到很多有趣和有价值的思考和感悟,写一个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来并与他人分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
  • 11-20 母亲节活动主持稿串词(优秀21篇)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份喜悦。一场成功的活动少不了一位出色的主持人,下面是一些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串词:开头:甲:世界上有一种爱
  • 11-20 教师教幼儿舞蹈个人工作总结(热门14篇)
    教师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探索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以求创新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 11-20 母亲节幼儿方案(汇总22篇)
    通过制定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失误。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计划书,涵盖了个人、团队、企业等多个层面的计划。
  • 11-20 中学校长述职述廉述法报告范文(20篇)
    述廉报告是公务员廉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廉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述廉报告是对廉政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研究的有力总结。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
  • 11-20 幼儿园老师发言稿开场语(模板20篇)
    发言稿需要注意语言简练、幽默风趣和情感表达的恰当性,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共鸣。在这个环节,我们将与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发言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
  • 11-20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汇总16篇)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还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差异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最后,欢迎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教案经验和心得,共同进步。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
  • 11-20 企业升旗仪式主持词开场白(通用20篇)
    主持词需要根据不同场合和活动的特点,灵活调整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主持人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
  • 11-20 新公司财务计划书范文(17篇)
    一个好的计划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以及可行的实施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在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对员工加强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