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热门18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热门18篇)

时间:2023-11-19 09:11:53 作者:翰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热门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写作思路,丰富文采,提高作文的质量。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精品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方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05年上期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教学重点: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但我教得较为轻松。主要是注意了五个方面:

一是抓住了课文词汇量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会释意、会运用。

二是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

四是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介入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拓展学生的问题内涵,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4、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知识与地位:《说和做》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本文写了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他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钻研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他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始终如一。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教学重点:理清层次,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

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考点分析:熟记重点字词、学会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

学情分析: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只是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课前先通过闻一多纪实的纪录片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理解“说”和“做”的不同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目标学科维度。

1.积累字词,掌握“气冲斗牛”“锲而不舍”“目不窥园”等词的读音;

2.理清层次,概括事件,理解“说”和“做”的不同特点,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1.建立评价机制。每回答一次奖励一颗星.回答精彩获得掌声得2分,最后评出两个优胜小组。

2.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他们吗?用一句话来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3.单元导入板书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自主指导一、预习检测,积累字词(预设5分钟)。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件字词在学案上写上读音,对子互查。

并熟练记忆以下涉及成语的意思。师提问回答。

地壳兀兀穷年校补。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群蚁排衙。

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2)初步了解本文人物闻一多。

自学指导二、理顺结构探寻英雄精神(预设21分钟)。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学案中的问题以及下面出示的表格,在文中做好批注和勾画,小组交流后展示。

展示要求:要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进行补充或评价。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著作)?

3.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做了哪三件事?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句(段)话,我看到闻一多的形象。

作为“学者”的方面作为“”的方面。

说和做。

的特点“”了再“”,“”了不“”“”了就“”,

言行一致。

人物形象。

追问: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讨论,展示成果。

5.讨论:你喜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还是喜欢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谈谈你的看法?

6.你认为哪句名言或诗句也能体现闻一多的精神。

播放有关于闻一多的视频。

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江泽民:“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

最伟大的诗篇。”

朱自清:《挽闻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

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学法指导:你能仿照这些评价结合一句诗或一句名言写写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什么样的吗?(不少于50字)。

教师总结(预设2分钟)。

写一篇作文《我心中的英雄》。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熟记字词,夯实基础。为后面的文章理解做铺垫。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目的是更深刻地感受到闻一多身上的崇高品质,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用四句话总结,进一步感受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板书设计:

闻学者三本书做(说)严谨刻苦。

一爱国。

多革命家三件事说、做无私无畏。

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标题导入。

1、介绍臧克家及闻一多:

臧克家(1905――)。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1、识记生字词。

2、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3、反复诵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5、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主要通过朗读,理解文意,感受名人的形象和精神。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第7课《邓稼先》导入 。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1946年7月15日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闻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提倡“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们海宁的诗人徐志摩曾深受其影响。

3.臧克家(1905——)。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三.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 心凝神会。

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四局部探究。

(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1指导学生朗读1——7段(个别读、齐读相结合)边读边思考:

(1)、这一部分共写了几件事来表现人物?

(2)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治学态度?

(3)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这一点的?

b、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c、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

d、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e、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f、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g、“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指导学生朗读8——18段(个别读、齐读相结合)边读边思考:

2、学生速读、跳读,完善自己的答案并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并划出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赏析交流。

(三)学生齐读19、20段。

引导学生明确:

五回顾、小结。

六、巩固理解。

1学生自由诵读,要读出对闻一多先生的钦佩、敬仰之情。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    交流作业“感想”。

三、    做“配套练习册”22页“拓展延伸”。

四、    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探究,解难答疑。

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来提出问题。 。

五、教学后记: 。

1.同学们,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

因此,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这一教学设想起到了人文素养教育作用。也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是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之一。

其次,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可从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投入的热情程度和解答问题的.质量上得到了明证。在第一大块引导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某些词语的品味、某些语段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这在教学实际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但在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卓越的学者第二大块上,朗读不够充分,品味的时间较匆促。这是这堂课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因为这篇课文语言是诗化的语言,而这诗化的语言又特别集中在这一部分,实际上我在备课的当下和课堂的实际操作上,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并作了详细的朗读文本、体验语言情思的教学设计,也付诸于实践;但实际操作上由于时间关系而漠视了有些语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应该多朗读、多品味,通过语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的。

再次,在导入新课时,我也是十分注意。

由于,我们班的孩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紧张。于是我采用鼓励的方式进入教学,效果较好。(导入语:今天,有这么老师来我们班做客,对同学对老师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同时,也把这掌声送给自己,希望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能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不足之处:

(一)难点没有突出。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

(二)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鉴赏与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三)板书不工整,需注意。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用一节课去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够主动积极,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诗人,在搞文化学术这方面的说和做的态度,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仓促,不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从而未能发言,这是一个缺憾。

再有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50字。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读后感《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作文450字》。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我读到了闻一多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闻一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晰;。

文章的用词很典雅;。

四、速读全文,把握内容: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五、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成《楚辞校补》。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文》。

(2)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生命作为代价,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大无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前脚……后脚,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六、探究人物:

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课后习题。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讨问题。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孩子初中自我介绍范文(16篇)
    自我介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这里有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它们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老师好!小朋友们好
  • 11-19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热门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动方式。通过阅读别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经验。
  • 11-19 商场收银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8篇)
    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回顾与思考,对提升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优秀作文推荐!我是一名入职不久的
  • 11-19 班主任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通用14篇)
    通过撰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这些计划书范文,相信会对你的计划书撰写有所帮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
  • 11-19 镇残联爱耳日活动总结(实用12篇)
    活动总结应该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以全面了解整个活动的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 11-19 车站值班员述职报告(热门23篇)
    述职报告也是一种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方式,能够展示个人的能力和业绩,提高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 11-19 制药工程专业简历大全(15篇)
    个人简历通常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和特长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个人简历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性别:男。出生年月:1990年1月
  • 11-19 业务员简历(热门20篇)
    个人简历是一个全面展示个人的重要材料,可以凸显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个性特点。下面是一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的个人简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简历获取工作机会的。
  • 11-19 销售月末总结会议大全(22篇)
    销售工作总结除了对销售情况进行总结,还可以对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等进行分析,为未来的销售工作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销售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
  • 11-19 商品知识竞赛方案(汇总19篇)
    在写计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需要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如果你需要参考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那么不妨多阅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文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