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刘翔的故事读后感(专业15篇)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专业15篇)

时间:2023-11-17 06:46:48 作者:碧墨刘翔的故事读后感(专业15篇)

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复述,更重要的是对其中的深意和启示的思考和展开。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片段,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提升你们的写作水平。

刘翔的故事

对于企业来说,本来一切都很简单,把宝押在最有关注度的运动员身上,获取最大的传播效果。不过现实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8月7日预赛,刘翔在第一个栏就摔倒了。

此后的几个小时,就成了各个商家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赛后不到5分钟,耐克做出了最迅速的反应,推出一则励志微博:“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即使身体伤痛,内心不甘。让13亿人都用单脚陪你跳到终点。活出伟大!”这条微博因为切合群体悲痛情绪,肯定了失败者的价值,引起公众共鸣,3小时内被疯狂转发了10.5万人次。

紧接着,宝马中国接连发布了两条微博,虽然仅比耐克慢了5分钟,但宝马中国的传播效果一落千丈,转发量仅为800多次。随后,青岛啤酒、宝洁、伊利、联想、可口可乐也相继发微博祝福,但在铺天盖地的舆论潮中瞬问湮没无闻。

如大多数同友的猜测一样,这的确是耐克一次有备而来的营销活动,奥运开幕伊始,耐克的这支奥运营销分队就开始24小时工作,做了很多个预案,在此之前,当16岁的游泳选手叶诗文小小年纪打破世界纪录却饱受质疑时,耐克也发出微博:“他们能质疑你的成绩,但不能质疑你的伟大。”

这一系列得到广泛评论与转发的营销活动,使得耐克一跃成为sina微博上最受关注的企业微博。从社会化营销的角度看,耐克已然将刘翔摔倒后残存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要知道,截至8月7日21点,微博刘翔话题讨论量为2724万;刘翔相关视频播放总量为2890万次。刘翔开赛1小时内,微博发送峰值达到了19183条每秒,创体育赛事最高纪录,远超孙杨、林丹夺冠。由此可见,从中国运动员的角度,刘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仍然一骑绝尘。

尽管广告文案再完美,但有些营销已经永久性失败了,比如耐克为刘翔打造的“最轻装备”,这款号称耐克历史上“最轻快”的战袍由于刘翔首轮出局,让刘翔穿着最轻战袍夺冠的方案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伊利、宝洁等品牌也选择了默默退出,仍然保持刘翔曝光度的只剩可口可乐和青岛啤酒。可口可乐公开表示:“他积极向上的形象与可口可乐所倡导的品牌精神相契合。虽然刘翔再次遭受挫折,但可口可乐和他的良好合作关系目前不会因此发生变化。”与可口可乐不同,青岛啤酒保持刘翔的曝光度很可能是一种无奈,因为今年其屡屡押宝失败,易建联每场必输,陈一冰、何姿、何雯娜最后都没拿到个人金牌,他们的关注度尚且不及伤退的刘翔。

刘翔的摔倒甚至拖累了“刘翔概念股”,在比赛数小时后,其代言过的伊利、青岛啤酒、奥康、联想等公司的股票大都应声下跌。在世界上,结束运动员生涯仍然能保持高人气的只有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贝克汉姆的成功是团队营销的成功,即便在绿茵场外,贝克汉姆的相貌、文身、衣着、发型乃至家庭等,仍然都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对于巅峰不再的刘翔,以及与刘翔签了长约的商家来说,如何继续保持其关注度,也许贝克汉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

1.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上,有一个身影让中国铭记,有一枚金牌改写了历史,一个让中国骄傲、让人们自豪的运动员,他就是刘翔!

2006、2007、2008年刘翔再创佳绩,甚至跑出了12.88的好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就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期盼着刘翔能在北京奥运上再夺金牌时,2008年6月13日古巴小将戴伦·罗伯斯竟跑出了12.87,就在这时刘翔的教练又说出他受伤的消息,这让很多中国人捏了一把汗。就在比赛的前几天,刘翔的跟腱又受伤了,一发力就站不稳。

2008年8月18号,上午11时45分,万众瞩目的刘翔终于出现在跑道上,全场沸腾,但刘翔的面部表情却格外难受,腿也总是踉踉跄跄的走来走去,这个景象让全场中国人的`心都揪起来了,在比赛前还在贴膏药。准备比赛了,刘翔正准备舍命一搏,谁能想到有人抢跑了,刘翔无奈的揭下了号码牌……。.

接下来的比赛,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心痛的一景:刘翔揭下号码牌,无奈的转身,踉踉跄跄的走向出口,脸上无奈的神情,走出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块挡板前,痛苦的坐下了,接着低下了头……然后只听见场内的广播说:“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后来有一个特写是写观众看屏幕关注刘翔,很失落的神情“镶嵌”在他们脸上。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泪流满面,在交谈中,好几次因为伤心哽咽了,他说:“刘翔在进场前,有三个医生为他治疗,用冰冻、喷雾等等都不管用,最后……他都站不起来了,全身都在抖,因为跟腱是个发力点,一用力就发软,我……”

比赛后,有记者采访了刘翔,他这样说:“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也不会退出!”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个叫《刘翔的故事》的文章,有所感想。

文章的大意是:刘翔从小酷爱跑步,十岁就到了城市体育学校去上学,他常常在其他同学都走-光了还在练跑步。有一次,他的教练要回家了,还看见刘翔在跑步,便劝他早点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可是,当教练来到学校时,却见刘翔早已开始练跑步了。后来,刘翔去练跨栏了,他还是像练跑步一样勤奋、刻苦的练习跨栏。由于刘翔练习的时间比别人多,再加上跑步的基础,刘翔很快就超越了学校里所有练跨栏的同学。后来,刘翔去参加奥林匹克跨栏比赛,得了世界第一,并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了世界上一名伟大的跨栏运动员。

刘翔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成绩呢?就是以为他在平时用心、刻苦的练习,所以才能够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再有那么多高手的环境下得到冠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也应该学习刘翔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真去在将来赚大钱,为世界做出贡献。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

雅典,爱琴海的夜风轻拂古老的阿提卡平原。夜色中,灯光骤然聚焦在一张年轻的黄皮肤的脸上——中国的刘翔。

今天,他站在了奥运会短距离径赛决赛的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1的奥运会历史上,他是第一位站在这里的中国人。

少年之星险夭折。

刘翔走上田径场是非常偶然的。前,少年刘翔就读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管弄新村小学,因为他个子比同龄的学生高,手大,力强,扳手腕从来不吃亏,而且脑子活络。教体育的钟老师让刘翔参加跑步训练,由此成了他田径生涯的起点。

一开始的那段日子并不顺利,少体校录取了他,家里的长辈都不同意。妈妈说:“我们翔翔是要读书上大学的。”

唯有父亲刘学根是刘翔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理由是,小时候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父亲年轻时喜欢体育,玩耍石锁、石担,知道好身体的重要性。

最初的几年里,刘翔练的是跳高。现在想来,那段“歧途”使少年刘翔对田径的栏架有了初步的感觉。一直到四五年级,刘翔赢得了市“跳高小能手”的荣誉,长辈们方才转变了态度。

初一时,刘翔的身高窜到了1.70米以上,在上海市的中学生比赛中100米拿了亚军。有人说,刘翔是跑步的料,他的爆发力强,冲刺好。这样他又进入了市体校,开始练跨栏,一年多就进入了全国少年前3名,然而这时的刘翔心理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排斥期”,少年星途差一点就此夭折。

刘翔的资料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我是刘翔》的书,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自传体作品,生动地记述了奥运冠军刘翔如何从一个顽皮的男孩成长为奥运冠军、世界飞人曲折而多彩的过程,也展示了一个追风少年在现实世界中慢慢成熟的心路历程。全书文风亲切、坦率、幽默,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细节,展示了刘翔真实的想法,澄清了不少不实的误传和谣传,并配有近200幅精彩照片,其中大量为首次公开。可说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由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感情构成的中国式励志读物。

假期,我也怀着崇拜的心情读了《我是刘翔》这本书。原以为刘翔的成功有着辉煌的经历,但是通过书里刘翔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小故事使我看到刘翔其实原本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他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谁生来就伟大,只要你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成功。刘翔小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顽皮的孩子,但是从小时侯打玻璃球开始,他的好胜心便十分的强。别人比他厉害,他就要比别人厉害,不知道这点是否影响了他以后的跨栏生涯。但他总是给他自己设立目标。他的训练十分枯燥,但他却一直以坚强的毅力刻苦地训练,比如,跨栏时的手臂挥摆练习,本来训练就很苦,师父孙海平还经常给他加大训练量,但无论训练有多苦,他都忍着。

刘翔还在书中提到:“我原本应该叫“刘吉”,显然,这个看似吉利的名字,因为与“留级”发音完全一样,被望我成龙的众亲戚一致否决……谁会知道,我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是在手忙脚乱中诞生的……”

刘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我要向他学习,朝着目标,不懈地努力,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

上体校时,我是寝室年纪最小的,加上平时不太爱说话,很快就沦为被欺负的对象。室友训练回来,总会叫一声:“来,给我放松放松。”我就得上前,帮他按肩捶腿。

我的成绩冒尖很快,又不怎么和别人一起疯玩,所以,大家都把矛头集中到我身上,以拿我“开涮”为乐。有人把我的自行车轮胎戳破,有人在我被子上浇水,最过分的一次,师兄竟然把我的牙刷浸到小便池里。

一个周日,父亲开车送我到体校。见我闷闷不乐,他问我:“刘翔,你老实告诉爸爸,你是不是不想去?”我眼含企盼地望着父亲,半晌才吱声:“你肯让我放弃训练吗?”

我不想待在市体校,但我知道,我的文化课已落下好多年,只有运动这条路了。爸爸如果坚持让我呆在体校,我也只能继续忍受。

没想到,父亲很快把我从体校转到宜川中学,父亲对母亲道出了良苦用心:“刘翔成材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前提。孩子继续在被压抑的环境中忍下去,会个他留下心理阴影。不如换换环境,让他缓一缓,去普通中学读书。”

父亲的开明让我很感激,我在心中暗暗鼓劲:一定要为父亲争气。

在宜川中学读书的日子,我的文化课没落下,体育专长也没有荒废,比赛成绩不降反升。这段岁月对十五六岁的我而言,可以说是成长途中的一处心灵港湾。也正是父亲的这次“曲线战术”,让我等到了孙海平教练的垂青。

在我成长境遇中最困难、最压抑时,父母无比体谅地“缓一缓”,让我拥有了“柳暗花明”的世界,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先成人后成材”的儿子。

刘翔的资料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翔的生活》,读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汗水!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刘翔从小就不怕困难,也从不肯向困难低头,他始终相信“流泪不如流汗”这句话。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在全世界一举成名。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流泪不如流汗”,“不如”在哪里?就在于前者一无所获,后者能取得成功。我们不妨想一想,当你滴下汗珠时,成功的果实一在萌芽,收获已在眼前了,就多下点儿功夫,多留点儿汗,开创自己的一番大事业吧!所以,我也认为刘翔所坚信的话是成功者必经之路。

我在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爸爸在暑假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一开始,我们先学憋气,我当时怎么也学不会,就失声大哭起来,那时,我妈妈走过来,对我说:“流泪不如流汗,你就算流再多的泪,又有什么用呢?它能让你学会游泳?”我听了,想了一会,觉得自己哭也没有用,不如多下些功夫。于是我又跑到老师那里,认真地学起来,尽管汗珠一滴滴流了下来,但是我也不去擦拭,因为我知道了“流泪不如流汗”的道理。

我想,大家都在农村看过农夫翻松泥土,虽然他们脸上都有汗水,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流血汗,就会有收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滴泪水和一滴汗水是不同的,经常动不动只会流泪的人,将来他必定一无所获,因为他没有付出汗水;相反,那些流出汗水的人,他们一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所收获!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

雅典奥运会上,尽管刘翔在赛前并不被广泛看好能夺取110米栏金牌,但是他在决赛中,完美地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以近三米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并且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当时的世界纪录。7月12日,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沉睡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刘翔是第一位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获得金牌的中国男运动员,在获得这枚奥运会金牌时,刘翔仅21岁。

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并引发了争议。

我和刘翔的“故事”

20xx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上,有一个身影让中国铭记,有一枚金牌改写了历史,一个让中国骄傲、让人们自豪的运动员,他就是刘翔!

20xx、20xx、20xx年刘翔再创佳绩,甚至跑出了12.88的好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就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期盼着刘翔能在北京奥运上再夺金牌时,20xx年6月13日古巴小将戴伦・罗伯斯竟跑出了12.87,就在这时刘翔的教练又说出他受伤的消息,这让很多中国人捏了一把汗。就在比赛的前几天,刘翔的跟腱又受伤了,一发力就站不稳。

20xx年8月18号,上午11时45分,万众瞩目的刘翔终于出现在跑道上,全场沸腾,但刘翔的面部表情却格外难受,腿也总是踉踉跄跄的走来走去,这个景象让全场中国人的心都揪起来了,在比赛前还在贴膏药。准备比赛了,刘翔正准备舍命一搏,谁能想到有人抢跑了,刘翔无奈的揭下了号码牌……..

接下来的比赛,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心痛的一景:刘翔揭下号码牌,无奈的转身,踉踉跄跄的走向出口,脸上无奈的神情,走出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块挡板前,痛苦的坐下了,接着低下了头……然后只听见场内的广播说:“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后来有一个特写是写观众看屏幕关注刘翔,很失落的神情“镶嵌”在他们脸上。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泪流满面,在交谈中,好几次因为伤心哽咽了,他说:“刘翔在进场前,有三个医生为他治疗,用冰冻、喷雾等等都不管用,最后……他都站不起来了,全身都在抖,因为跟腱是个发力点,一用力就发软,我……。”

比赛后,有记者采访了刘翔,他这样说:“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也不会退出!”

刘翔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谁说飞人刘翔是折翅?信念的翅膀永浩翔》这篇文章。

内容讲的是:今天上午11点50分,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哥哥因脚受伤而退出比赛。他很痛苦,他的老师孙海平更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就连在场的很多观众和记者都失声痛哭。人们的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感想是:如果我是110米栏运动员,我就会替刘翔哥哥去比赛,我就会努力为他、为中国争夺第一名。刘翔哥哥,中国人为你骄傲和自豪!我也为你骄傲和自豪!你一定要战胜心中的痛苦,勇于面对自己的。伤痛。刘翔哥哥,你不会折翅的,你会在辽阔的天空上永远的飞翔!

刘翔哥哥,你说的你一定会东山再起的,所以你不要放弃。我想给你送一束鲜花,但是太远了,因为你远在北京,而我身处甘肃省的白银市,所以我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心意——别哭,刘翔哥哥,你永远是我心中最棒的运动员!谁说飞人刘翔是折翅?信念的翅膀永浩翔!

刘翔的励志故事

当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战胜美国人阿兰·约翰逊后,记者问刘翔:“您认为亚洲运动员要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刘翔提出三点:“一是有一个好教练,二是要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三是要确定一名成绩比自己好得多的运动员作为竞争对手。”

曾4次夺得世锦赛冠军的阿兰·约翰逊是名副其实的“跨栏王”,刘翔曾多次表达对他的敬意:“阿兰·约翰逊是我的偶像。”倘若刘翔仅仅把阿兰·约翰逊当作偶像,像图腾一般崇拜,那么,偶像将成为一座横亘在他面前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所幸刘翔不仅仅视之为偶像,更悄悄把他当作比自己好得多的竞争对手。

所有渴望在各自领域里跑出好成绩的人,不妨都去设立这样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一定要看起来高不可攀,因为目标越高,成绩也越大;把他视作偶像,在尊重他的同时,视他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取代甚至超越他。

什么是偶像?偶像就是用来超越和打败的。

我和刘翔的“故事”

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

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场那么多观众为他加油,他轻松多了。只听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刘翔叔叔象一支离弦的箭射了出去。他抿着嘴、咬着牙、奋力摆动着手臂,腿有节奏地跨着栏。在前三个栏,刘翔叔叔和其他对手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着急地大声喊:“刘翔叔叔快超过他们啊!”刘翔叔叔好象听到了我的加油声,跑得更快了,一下子把其他选手远远甩在了后面。结果刘翔叔叔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我兴奋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声叫道:“刘翔叔叔你真棒!”

我知道在2008年奥运会刘翔叔叔因腿伤退出比赛,但是由于他不气馁,继续练习,终于在这次亚运会取得了金牌。我觉得他能战胜自己很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刘翔的故事

4月15日,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在上海举行,最吸引我目光的不是获奖的李娜、姚明,而是刚刚退役的刘翔。怎样评价一个公众人物才比较公正?也许,是站在未来的立场上去看。对待刘翔,就该如此。

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并且喊出“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他面对电视镜头挥泪竖起大拇指的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然后是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他以12。88秒超越自我。此后,纽约锐步大奖赛、大阪田径大奖赛……刘翔把冠军统统收入囊中,所向披靡。此后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退赛;4年后伦敦奥运会上因伤未能完成比赛;2015年4月,宣布退役。这期间大部分时间,刘翔都在顶着各种非议乃至辱骂,被冠以“演员”“刘跑跑”等骂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曾提出“近因效应”,它的核心是“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一个总是守时的人,会因为最近的一次迟到,导致人们的印象改写;一个总是勤勉的人,会因为一次疏懒,而导致人们的评价改变,刘翔正是这种效应的例证,体育评论员杨华曾说:“对于跨栏运动来说,刘翔是百年不遇的天才,是史上对于突破黄种人极限贡献最大的运动员,刘翔之后再无刘翔。”但对急功近利的'国人来说,他曾经的贡献都会被奥运的两次失利覆盖了。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或许能消减人们心中的急躁。因为距离过近而格外触目的各种瑕疵,也都可以忽略不见。一站在未来,我们才可以“见好”,不只看到才华、能量这些具象的东西,更可看到他们在整个时代中的位置,对我们精神生活的贡献。

而对于当下来说,这并不容易。一个现实是,我们很难看见同时代人的好,很难领会同时代人的贡献,我们的神话,往往都投向从前的人和事。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人》中的坠落天使,落到人间之后,待遇非常糟糕,一直要到他振翅飞走,人们才怅然若失。同时代人的重要性,往往在他们告别舞台后才显现出来,比如《速度与激情》里的保罗·沃克,比如刘翔。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中国,不能善待同时代的人类精英,是一种世界通病。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总是懒惰,更愿意盯着那些已经完结的神话,去附和已经有了共同结论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鉴赏力欠缺,不懂得鉴赏那些尚没定论的人和事,而热爱、膜拜,却一定要有个去处,那就投向以前的时代、以前的人站在未来看刘翔,不只意味着,看到他过去的贡献,肯定这种贡献;更意味着,要期待他的可能性,期待他转身之后依然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刘翔的未来,甚至对他过去、现在的评价,都会被这种可能性刷新。我们也在等待另一个刘翔的到来。

人生如江河奔流,在江河汇入大海之前,一切都没有定论,没有哪段江河,就是最后的江河。

我和刘翔的“故事”

读了《名人故事》里面的《亚洲飞人――刘翔》这个故事后,让我受益匪浅,希望长大了像刘翔一样,跑起来像风一样快,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次,刘翔出国比赛,有两个黑人运动员看见刘翔,嚣张地对刘翔说:这是黑人的比赛,黄种人是不行的,哈哈!刘翔第一次见有人如此嚣张,便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们黄种人不行?将来你就会发现你们在跑道上永远也赶不上一个中国人!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刘翔,让他发掘无限潜力,使它不断走向世界的前列。

还有一次,发生在20xx年11月,在法国里昂一次大赛中,刘翔在第五跑道,他摩拳擦掌,信心十足,准备大显身手。发令枪一响,刘翔就像一只猎豹追食物一样冲了出去,没想到刘翔跑到了第三名。裁判宣布刘翔没有成绩,因为他们以为黄种人不会跑出好成绩的。幸亏教练拍下比赛过程给裁判看,这成了刘翔获得第三名唯一证据。这也给国际田径提了个醒:中国人也可以在短距离跑出好成绩的,有所作所为的,不要小瞧中国人!

在20xx年7月12日的日子里,刘翔艰苦的训练又得到了回报。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英国杰克创造的12秒9的世界记录。

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我们要向刘翔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为国争光!

刘翔!你是中国人的骄傲!

刘翔的励志故事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2012年6月,世界110米栏排名第一,刘翔时隔五年后重登榜首。2012年8月7日,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因伤结束奥运比赛。

相关范文推荐
  • 11-17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原则(热门18篇)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应该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方案,以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应急预案
  • 11-17 员工就餐通知(模板20篇)
    通知一般以书面形式发布,内容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事项等重要细节。赶紧来看看小编为您搜集的通知范文,相信对您的写作会有所帮助。在荆各单位(部门):根据目前疫情防控
  • 11-17 月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模板15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指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文件。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9:以培养幼儿的体育运动和协调能力为重点。为认真贯彻和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
  • 11-17 中队长述职报告(模板22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阅读这些范文不仅可以了解各种写作技巧,还可以发现自己的
  • 11-17 高二下数学教案(模板21篇)
    高二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注重细节、注重实际操作,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达成。以下是一些高二教案的精华部分,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提升你们的教学水平
  • 11-17 农业工作个人述职报告(优秀21篇)
    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感需要写一份详细的述职报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各位领导:今年以来,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州农
  • 11-17 理论自学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让大家在阅读中汲取经验和灵感。
  • 11-17 财会专业的毕业论文(热门21篇)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的能力。请大家注意,在阅读下列毕业论文范文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避免简单照
  • 11-17 政法工作会议交流发言(优秀16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充分了解演讲主题,明确目标受众并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如果你对撰写发言稿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以下发言稿范文,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 11-17 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17篇)
    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生产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安全生产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只有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