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大全(24篇)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大全(24篇)

时间:2023-11-16 10:54:19 作者:BW笔侠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大全(24篇)

高二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制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改进有所启示。

新人教版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本次试题是由初二的老师命题,满分120分,试卷分为三个大题:

一、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

三、现写作。从试题内容来看,各种题型基本向中考试题靠拢,试卷难度适中,年级平均分89.23,及格率93.86,优秀率4.79。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就学生答题情况作一些分析。

首先,是学生重视不够。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都觉得语文最好考了,怎么写都能得分的。按照中考改卷细则看,初中语文答题,尤其是阅读题答分点极细。但是学生这方面,即使和他们强调了,没有吃亏之前,他们总是不当回事,有些题目答题点一般都有两三个,但是他们却认为写中一个就行了,所以扣分重了。

其次,从题型来看,问题也很多。

1、学生基础差。表现在拼音、汉字、病句这类最简单的题都做不来。有些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汉字书写、拼音规则都不会。

2、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仍非常欠缺,亟待加强方法指导和系统训练。首先,古文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文言知识的积累不够,对课外文言文内容把握不准。其次,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十分欠缺。答题角度与答题的要点把握不住是卷面失分的主要原因。这在主观性较强,文字表达较多的题目中问题尤为严重,学生大多缺少明晰的思维,答案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缺乏组织,没有条理,抓不住要点。

3、作文失分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语言表达欠缺,有部分学生句子不够通顺,语言罗嗦,错别字较多。三是审题不当。把握不住核心要求,止于浅层与小处。内容陈旧,缺乏新鲜与真实独特的体验,多为纲要形式,缺少动人之处。表达粗糙,少文采,少情意,少美感;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二、教学改进措施。

1、要注重培养中上程度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争取提高优秀率。备课组在原有的每周末一张练习卷,每单元一次考试的基础上,多搜集整理一些名校的试卷和试题,让程度中上的孩子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提高训练。

2、加大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力度,进行有效的训练。我们将利用集备时间,加强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与交流,尤其是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争取做到每周一练,有做必讲。逐步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按分答题,力争完整的答题习惯。学习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创造性地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处理好语文基础复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积极消除学困生。我们的试卷内容大多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学生通过记忆背诵等方式比较容易掌握。只有有了良好的基础,才不至于在考试中屡屡不及格,以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我们将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等时间,针对中考中必考的语基内容,高效地做些训练,如字词、拼音、病句、文学常识等。

总之,让所有学生在自己现有的语文基础上,逐步提高,学有所成。

初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八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备课任务。

二、备课组工作目标和任务。

1、继续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其它新的教学理念,并作好读书笔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量和作业格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并多听其它年级教师的课来取经。教师间相互勉励,取长补短,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及论文的撰写活动。

4、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教学策略及施教方法等。

5、配合学校的工作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进度及措施。

1、制定学期年级教学进度,统一进度,指导教学。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一单元时间安排二周,第二单元时间安排二周,第三单元安排时间二周,第四单元安排时间二周,第五单元时间安排二周,第六单元时间安排三周,第七单元安排三周。开学至期中考试之间、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之间均安排一次月考。备课组教师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保证全年级教学的有序进行。

3、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关爱中下生,做好补差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提高视觉、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检测等。

5、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6、坚决落实学校的减负措施,布置精要适当的作业。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通过作文的讲评让学生明得失,晓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继续加强写字指导,保持文面整洁。老师认真批改周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名著作品,积累古诗文名篇。

四、重点工作。

1、开展备课活动。双周三下午五六节课进行备课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语文教研组),按年级所有教师全部到位。由组内人员轮流担任主备人,每篇课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主备老师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其他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填好备课记录。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商量,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主备人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

2、探讨教学疑难问题。除了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各位教师平时在办公室积极开展讨教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如讨论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交流在本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的问题,本周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地方、交流后进生辅导措施、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等,不断反思,撰写教学论文。

3、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配合学校、教研组的工作,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提高。

1.主备人按备课组安排进度提前一周准备好本单元教学内容、本周教学内容、每课教学内容、本阶段复习内容。备好具体课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重点习题的确定和处理方法、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等,重点思考学生要掌握什么。(教师要做简单预习笔记,可写在课本上、教参上、练闯考等参考用书上,不必拘泥于形式)每位老师提前疏通教材,主备人准备好交流的材料,研讨时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述出来,把自己的教学建议说出来,其他人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2.每次集体研讨后的方案由主备人整理好,并发到备课组每个成员手中或电脑中,给大家作为备课的参考,备课组长交一份给教研组长,以备听课抽查。组内人员严格按照研讨后的教案进行上课。

注: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相关知识,及柳永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积累字词及名句,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2品味语言,学习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离别是永恒话题,穿越时空,永驻于岁月长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二、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慢词是宋词主要体式之一,“慢”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鍀迟缓了。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三作家作品简介。

(1)(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狂放不羁,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注重学生体验,直击主旨2分钟。

环节二: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5分钟。

合作探究20分钟。

思辨深入7分钟。

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10分钟。

环节四:拓展延伸。

二、板书设计。

三、评价系统——《诸城一中高效课堂提问评价系统》。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余秋雨《废墟》中“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为本节课解读这位“停在中国心脏上”的作家通过这篇“真正深沉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民众心灵”的揭秘的铺垫。

以初中课文鲁迅文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药》中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导入新课,直击主题。

导入新课,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成,注重深和新。

学习方式:学生齐读,问题引领。

时间:2分钟左右。

环节二文本探究。

第一步,自主学习。

从分析语言角度入手,以讲述“看客”故事的角度进行文本的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句中能准确揭示看客心态的用词。

2.概述这一“看客”与被看者之间的故事,分析其心态,剖析其在被看者生命历程所起的作用。

3.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二步,合作探究。

以问题引入。鲁迅说: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学生合作探究这“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都有哪些人物。学生自由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处进行当堂讨论探究,进行个性化解读。

重点探究的看客为:我、鲁镇的女人们、短工。探究方式为,老师引领,学生分析,老师补充,学生感悟。

以分析“短工”这一形象,分析本环节的学习探究过程:

重点分析下面片段: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祥林嫂接着就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祥林嫂不断地追问。

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

问题设计5个:

1、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2、短工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表情或动作怎样?

3、当“我”问“四老爷和谁生气”时,短工回答时用了一个反问句,说明什么?(试跟其它句式比较,例如,表推测的句子“可能是和祥林嫂吧”)。

4、比较短工的回答“死了”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中“睡着了”一词的使用,表达出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心态。

5、祥林嫂的死与他有关系吗?

同为被雇佣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析“我”这一形象,学生需能从“说不清”“然而也未必”等人物语言,分析“我”作为祥林嫂人生见证者叙述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性中的弱点,不敢正视现实,需求自我解脱;从我“匆匆”“逃”回家中,分析其逃避者和彷徨者。

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解疑;老师巡回指导,并个别答疑。

时间:约20分钟。

第三步,思辨深入——作者创作意图和主旨探究。

在自由分析和重点探究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抛出一个问题深入,让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思想使这些善意的不善意的人容不下一个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的女人。

设计此问题旨在引领学生从看文中“看客”的角度,探究祥林嫂的死因,进而把握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

主旨探究补充2则材料:一是,封建礼教对女人的要求,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表彰节烈”的条款等;二是,展示《新青年》上的文章《一个十四岁的望门寡》。

通过学生探究和和老师补充,让学生了解“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题名《彷徨》的来由,及鲁迅题写在《彷徨》扉页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作主旨。

学习方式:学生自由回答,合作讨论,板书讲解。

时间:约7分钟。

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

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是本节课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找找你身边的看客”为主题,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将目光引向现实,进而关注社会,关照自我,在鞭笞社会冷漠看客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互助意识。二是,看路一鸣的《道德观察》,在分享热心热情的看客的过程,感受社会的正能量,从而完成对价值观的构建。

学习方式:互动分享展示。

时间:约10分钟。

环节四:拓展延伸。

以“围观”为题,写一则微小说。要求:有精确的心态刻画,明确的表达主旨,字数不超过200字。

板书设计。

永远新的旧故事。

祝福鲁迅。

一群“看客”与一位“被看者”之间的故事。

祥林嫂是一个(再嫁)的女人。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2课时。

新人教版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第二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5、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6、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文章层次。

2、通过分析对话和细节描写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透过外在的言谈、举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其思想感情的发展。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的总结

本学期,高二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学习新课标和考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学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组织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相关理论,教师们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每个老师都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2、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我们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1、本学期,我们学科组的重心是“学习和探索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家在教学教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心得,初见成效。

2、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的教学公开课、“磨课”。本学期,×老师、×老师、×老师、×老师承担语文组的不同课型的“磨课”。他们认真准备、研究上课的特点,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可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形成了在全组推广的四种课型教学模式。×老师还积极承担了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示范课,效果显著。

1、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都在26节以上。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2、认真抓好“结对子”的工作。本学期,我们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整个备课组的学习研讨气氛较为浓厚。

3、对于落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我们在备课组内强调了教师个人落实、组长负责,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环节的督促、管理工作,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对新教材的备课落实以及“学习和探索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上。

4、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严格考试制度的规定,备课组内更加强调了考试的纪律,按照学校要求,指定专人负责,考后有质量分析及学生的成绩的跟踪,使考试成为检查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

5、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是对一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的衡量重要标志,我们高二语文组的老师长期以来都有认真撰写论文的好习惯。本学期,高二语文组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文章。

在本学期的各次考试中,高二语文备课组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成绩显著!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能正确理解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二、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于城镇,有丰富的知识背景,接触许多包含着丰富物理知识的简单或复杂的事物,为这节特殊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

三、教具与学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学生4人一组、滚摆、铁锁、细绳.铁架台。

老师演示用实验器材: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

四.教学课时:1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老师操作溜溜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教师先通过提出一个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由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

动手动脑搞探究:。

一.老师提问:为什么溜溜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二.学生实验。

老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加强巩固。

一.老师展示实验2:单摆实验。

综述实验。

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老师展示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得出结论:。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引出机械能的定义:。

动能和势能之和。

拓展知识。

二.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引出机械能守恒规律。

三.再次分析溜溜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温故而知新。

人造卫星。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并思考课后练习。

反馈检测。

教师出示题目,适时点评。

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一个小实验,亲手做做,用来表现物体动能,势能的转化。

(学生各抒己见,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课本"动手动脑学在讲授完这节课后,物理"1.3.4.6教学反思:

我有了如下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注意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注意从学生探究与交流的角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发挥着课堂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交流等行为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这节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选择了许多图片和视频,使许多实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自己拍的过山车视频,各种机械能转化的动画等,这样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脱离物理实验的作用,有效的把课件和实验结合在了一起。

4、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当然,本课设计的不足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

1、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的评价作用。

2、细节不够完美。有些设计我虽然感觉很好,但学生可能是生活经验不足不好理解,造成了课堂还不够热烈。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物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初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语文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导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备课组研究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备课任务。

二、备课组工作目标和任务。

1、继续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其它新的教学理念,并作好读书笔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量和作业格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并多听其它年级教师的课来取经。教师间相互勉励,取长补短,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及论文的撰写活动。

4、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教学策略及施教方法等。

5、配合学校的工作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

教学进度及措施。

1、制定学期年级教学进度,统一进度,指导教学。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一单元时间安排二周,第二单元时间安排二周,第三单元安排时间三周,第四单元安排时间三周,第五单元时间安排三周,第六单元时间安排二周。开学至期中考试之间、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之间均安排一次月考。备课组教师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保证全年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实效性,做到程序规范,环节紧扣,知识落实,能力提高。备课教师要做到“四优”、“五备”。“四优”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反思”内容;“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关爱中下生,做好补差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提高视觉、辅助学生进行。

总结。

和反馈检测等。

5、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6、坚决落实学校的减负措施,布置精要适当的作业。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通过作文的讲评让学生明得失,晓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继续加强写字指导,保持文面整洁。老师认真批改周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名著作品,积累古诗文名篇。

四、重点工作。

1、开展备课活动。双周三下午五六节课进行备课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语文教研组),按年级所有教师全部到位。由组内人员轮流担任主备人,每篇课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主备老师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其他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填好备课记录。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商量,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主备人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

2、探讨教学疑难问题。除了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各位教师平时在办公室积极开展讨教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如讨论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交流在本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的问题,本周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地方、交流后进生辅导措施、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等,不断反思,撰写教学论文。

3、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配合学校、教研组的工作,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提高。

注: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新人教版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

教学。

要力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做到入情入境。

教材分析。

《比一比》:本课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生活场景。主要通过对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

《自选商场》: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通过图画帮助学生了解自选商场,根据情境图配备有关介绍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的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菜园里》:本课也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日月明》: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1.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竖钩”、“卧钩”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4.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写字.2使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教法学法的运用:。

1激趣识字.创设情景,走进商场,走进农村,并出示相应事物的名称,让学生对身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2归类识字.出示课文词语,鼓励学生认读,由教师指导个别识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他生字.3巩固识字,走进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巩固认读,快乐书写.4实践识字.创设模拟超市,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倡议学生多在生活中识字.5绘本阅读.教学过程|:。

一、本课根据课文创设情镜,在清镜中做到识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韵文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1在识字上先让学生自学,再小组讨论交流后整理出仍然没有记住和比较难记的字,由教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字进行点拨,归类识字方法。

如:形声字。“猫”字是左右结构,左形右声。左边的形旁“犭”,代表猫是一种动物。右边的声旁“苗”可以比喻成猫叫的声音。“苹”字上下结构,上形下声。上边的形旁“艹”代表苹是一种植物,下边的声旁“平”代表“苹”的读音。

2.美读展示(个别朗读,美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点评。)。

如:《比一比》利用实物来理解颗、群、堆及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适时范读,指导读出儿歌的节奏感。也可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

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把看到的东西用“一”来说一说。纠正学生用错的量词,例如:“一个钢笔”改为“一支钢笔”,“一个椅子”改为“一把椅子”

创设情境一:出示商场中物品的挂图及名称,学生自主认读、猜读,不会的字出示拼音。如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苹果、桃子、萝卜、西红柿等认识生字要重视读准字音如:翘舌音,商、场、尺、平舌音作.1在识字要让学生观察老师。

总结。

好的记忆方法:。

如.1会意字。“笔”字上下结构,偏旁“竹字头”代表制作毛笔需要的材料——竹子,下面的“毛”则是制作毛笔需要的动物的毛发.2.象形字。“巾”是独体字,“巾”的字形很像一条挂起来的毛巾。“尺”也是独体字,它的最后两笔,竖撇和捺组成的间距就像一把尺子在量东西。

2、美读展示。

1.检查读文的通顺。出示全文(不含拼音,生字红色),师有目的地抽取各小组中有阅读困难的学生代表小组展示。

易错的字有货架、食品、收款、灭、群、黄、杏、苹、红、鸭子等。教师范读,指导读好《自选商场》中长句中间的停顿。如: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

3实践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自读读通课文,朗读汇报,交流感受。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看看这个丰收的菜园里有什么,再出示里面的几种蔬菜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夸夸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蔬菜。

二、诵读儿歌。

1.出示儿歌(不含拼音,生字红色)。要求读准每一个字,把儿歌读顺,画出不会读的字,向同桌请教。2.播放童声录音。3.自己练读,组内交流、正音,评议。4.班内展示读,师指导读好轻声:“衣裳”、“灯笼”。

三、

美读成诵。

1.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最喜欢的蔬菜。

出示各个水果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美读的欲望。

如:读“南瓜”一句时,课件演示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的过程。此处还可出示拓展园地四中“越„„越„„”的句式。让学生用越„„越„„说话。读“萝卜”一句时,出示萝卜的图,可提示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引导学生感知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读出萝卜地有趣与可爱。出示五颜六色、光泽诱人菜园全景图又为“红绿黄紫真好,菜园一片好风光。”的朗读做了更好的情感铺垫。

2.自己练读,小组内交流,可配上动作、表情。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评出“最佳朗读手”。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1、识字.本课除了(力。

手)之外,其他生字均为会意字,字形和字义联系紧密,字义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识字教学的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在这些生字中找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字进行分析,主要是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现汉字更多的构字规律.小组交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不会的字可以用哪种方法识记,组内交流。2.班内汇报。由每个小组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识记方法汇报交流。如,“看”用手遮住眼睛来看,所以是“手目”看;“尖”的特点就是下面大,上面小。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实物来说明哪些东西是尖的。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可以提示拓展该类型的字。如,“桃”字是“木”字旁,和树木有关,让学生思考还知道哪些“木”字旁的字。相机认读园地四的“我会认”。学生在汇报“森”字时,教师提示“森”是品字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品字结构的字,“晶、品、众”等。

2、美读展示。

《日月明》除了鼓励读出韵文的节奏,还可引导学生结合课后“读读想想”或积累续编儿歌。

一、观察生字宝宝的新房,试写感悟。

二、以课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究字的写法。

三、班内反馈,小组汇报最了不起的发现。

四、生书写本单元生字。师巡视,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

五、引导欣赏。

1.自我欣赏,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

2.组内欣赏,组内成员互相看看,相互学习。

3.集体欣赏。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总结学习方法。

自学----合作交流----借助图画理解、美读---巩固生字。

教学环节设计。

三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四朗读感悟。

五实践活动。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三、教学计划(主要针对阅读和作文教学,在此间和课堂插入基础知识的学习)。

1、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上课要用普通话。

2、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认识、问题等走向课堂,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更为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和学会运用知识,提供了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课堂上“我要学”的欲望。

4、根据这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先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

(2)精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使心中的轮廓更透澈、鲜明。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3)找重点的阅读来让学生去做(每周至少一篇)。

5、继续采用上学期的合作学习小组(4人,前后桌为主)。课堂上,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学后,小组合作解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习就会是积极的。

6、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创设情境,帖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坚持“多写少改详评”原则;如可让学生穿插改阅或自行改阅,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面批,多写有激励性的评语。

7、将文言文作为硬件,除在课堂上精讲多背外,把文言文知识总结成试卷、课件,变换形式让学生熟稔于心中,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8、搞好单元过关的训练和测试。每单元结束后测验一次,通过语文成绩动向表对没过关的同学的课外辅导,力求人人过关。

9、认真备好课(制定一份备课计划方向表)。继续络的有关理论文章,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继续学习计算机技术,上好多媒体课。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重点是阅读教学方面)。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们九年级思品备课小组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在思想方面: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学校课堂常规作,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们注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常规工作。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扬团体合作精神,注重相互学习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合作与互助。无论哪位教师在网上或其他渠道得到有用的教学资料,大家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这提高了备课效率。如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把去年中考复习的考点印发给每个学生,大大减轻了学生记忆的压力,在背记的过程中要求大家把握关键词中心句,掌握要点,期末题从多套题中总结了一套,重点练习。

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听本组成员的示范课,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狠抓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严肃纪律,注重增强课堂的实效和高效。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主动学。期中考试后我们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注重了对试卷的讲评,做好卷面分析工作,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解决办法。

课堂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教师精讲,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做到“学生会的让学生讲,学生不会的引导他们讲,引导不成功的再讲”,向课堂四十五分钟重要质量。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能力的落实,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1.参加教学科研活动深度不够,如听课后,对评课和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的撰写有待加强。

2.教学中,对思品题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不够,学生对思品的关注度不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仍待提高。

3.和学生沟通得还不够,对后进生关注得少。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着力解决。

通过我组教师的通力合作,本学期圆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力争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4年11月。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复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北京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北京风光图、教学课件。

教学理念:

在学习的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游戏、旅游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复习。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课件)。

指名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b、理解"遥远"。

多远算是"遥远"?

举例来说。

课件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课件)。

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_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_,_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补充材料: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_,_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

齐读全文。

2、指导朗读全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生自己练,可以和同桌一起背诵。

指名背诵。(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如果请你去,你想去看什么?)。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看一看。

请有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都想去看看。

2、你们会读吗?(课件)。

会读了奖励你们听一首歌。(课件)。

在歌声中布置作业: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高二语文备课模板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

2、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3、学习本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所以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它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古典悲剧式的小说,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义赞歌。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评论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以视频欣赏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大家熟悉、喜欢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课件显示课题《老人与海》)。

(二)走进作者:

请同学们自己谈收集到的有关海明威的资料,然后教师梳理出下列核心内容识记:(课件显示)。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20世纪末回到美国,写了不小以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子”性格。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等。

(三)梳理小说情节。

1、教师提问:一个老人,一片大海,年迈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小说主要内容。(课件显示下列重点字词)。

攮颚啐。

鲭鲨脊鳍蚕噬舵柄船梢蹂躏。

拽掉榫头掌舵桅杆皮开肉绽。

并注意“梢”“绽”等字的写法;“榫”“拽”等字的读音。

老渔夫桑地亚哥驾舟于海上连续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本文节选的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2、教师提问:小说节选部分共有老人与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对象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五个回合,分别是与鲭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犁头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群鲨鱼斗(课件显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课件显示)。

第一个回合:用鱼叉(丢)、绳子(断)老人手受伤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个回合:刀子(钝)、桨老人手伤严重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个回合:刀子(钝)、桨(断)受淌血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个回合:短棍手痛得厉害。

第五个回合:短棍(丢)、舵把(折)极疲乏仅剩残骸。

4、教师继续提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发挥其自主性。

教师明确:(课件显示)。

失败者,奋斗两天却一无所获;成功者,老人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我,精神上的胜利者。

5、教师提问:从小说情节中,可看出老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坚强、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的硬汉子的形象(课件显示)。

四、分析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在人物塑造上,小说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段,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1、提问:学生找出对鲨鱼的描写并概括。

回答:速度快、嗅觉灵敏、身子强健、战斗武器好(课件显示)。

2、提问:如此精细的描写鲨鱼的特征有何作用?

回答:两者对比,反衬老人的勇敢、智慧(课件显示)。

教师补充:何为反衬,借助于对立面之强来烘托主体性格之强。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小说中,不少地方都极力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从而衬托出老人桑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3、提问:每一次搏斗之后,小说都写到了老人的心理,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回答:战斗之后的一种缓冲,无数次心理的描写,让人看到老人的内心,从彷徨走向坚定,他有过后悔,但最终战胜自己,收获精神食量。(课件显示)。

五、重要语句的理解。

怎样理解“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解析:这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后的内心独白,也是此小说的核心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人桑地亚哥的生命理念。整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前句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后句,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六、象征意义提示:(教学难点解惑)。

题目是《老人与海》,而表明上,小说是写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经历,但实际上,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子”的代表,大海则是生命旅途的象征,鲨鱼则是我们行走中的“强物”,厄运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所阻挠,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七、教师小结(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以,你应当首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充实自我,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将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懈努力,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八、课外拓展:

1、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2、阅读《老人与海》可以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

九、课后反思。

我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只是设定线路来完成我的设计线路,要调动学生去思考,教师做引导,只有学生自己想明白的事情才会印象深刻。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晰,每一个问题都要紧密联系课文,模糊不清的问题会打乱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的心理,才能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发言人:白山小学苏秀琼时间:2011年5月4日。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上、内容丰富上和思维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出表达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就共同的问题及时讲解,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有针对性地点拨纠正。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教师要特别关注双向互说,了解每一个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机进行指导。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先对本学期教材、章节内容、课时分配及教学进度进行分析,合理分配每一位组员负责主备的任务,然后由集体备课组讨论通过。放假前,我主持由主备人主要发言,进行说课或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其他组员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异议处交流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共案,其他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性教案”,强调“一人为主,共同参与”。同时,认真做好集体备课的活动记录。

(1)做到“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学进度。(2)做到“三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

(3)注意搞好“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4)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出发点是学生为主体。(6)精选“两题”:即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集体备课时,对习题的选择,作业的量,确定必做习题后,再由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添加。

三、认真组织集体反思。

每月月底,组织全体组员进行反思,针对每月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反思各自的教学情况,寻求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并做好每次反思记录。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整个集体备课都能顺利的按照计划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年级包班,老师们很忙,所以每次集体反思的质量都不是很高,没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反思中,我尽量提前安排,让每次反思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工作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圆满地结束了。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下学期让集备落实得更有效。

2017年1月。

一年级语文组《菜园里》集体备课教案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王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qi6zi”、“qi6zi”、“qu6zi”,王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6zi”成了“qu6zi”。王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6zi’,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6zi’,全班齐读。”

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

“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王老师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学生纷纷举手。

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王老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

“我刚才摸到了黄瓜身上有刺。”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

……。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菜就是卷心菜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课堂,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

一年级语文组《菜园里》集体备课教案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中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课文。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以一幅表现菜园景色的插图,九个蔬菜名称的词语和一首生动活泼的描述蔬菜特点的儿歌组成。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本课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分别在课题、蔬菜名称词语中以及儿歌中呈现,把识字与看图学词学句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这一特点,又分散了本课繁重的识字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贴近生活的识字性课文,要求在图片和拼音的帮助下集中识字。一年级的学生之前也已接触过类似的识字课文,而且入学也已有大半个学期,因此对于识字,记字方法已有所掌握,况且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中所设置的识字环境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困难不是非常的大。

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虽说是农村的孩子,但除了个别的外地孩子以外,很多学生的识字基础还是不错的,所以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困难,可能就是个别的音需要特别强调下,如翘舌音、后鼻音等。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年级教学以识字为主,我结合教材和新课标,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七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卧钩,会写生字“卜、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朗读儿歌。

3、认识常见的一些蔬菜,知道它们的名字。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识记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字是难点。

四、说方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设置一个生动的情境,让他们在这个情境里快乐的学习,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接而综合运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同桌的合作,让学生借助图片和拼音识字,进行梯度教学,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菜园,然后借机教学“菜园”这两个生字。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菜园里》。我的这个设计让学生走进一个特定的情境——菜园,在这个情境当中学习识字、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情境教学还是比较适用有效的,较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对本课的兴趣。

在学习“菜园”这两个生字时,我重点教学了“园”字,让学生给园找朋友,还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了解园的大自涵义。

(二)、认识蔬菜,学习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文中的9种蔬菜的图片。(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和西红柿)然后让学生和这些蔬菜娃娃打招呼,用上“嗨,茄子”的打招呼形式。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在相应图片下出示各种蔬菜的拼音和词语。(借助图片学习生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这里在认读词语的时候还用了一个打招呼的形式,使整个课堂较轻松活泼,这些蔬菜真的好想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一样,跟学生们一起在交流,玩耍。)。

接下来我设置了一个练习说话的环节,我首先给学生们做了个示范:在这些蔬菜宝宝当中,老师最喜欢跟黄瓜交朋友,因为黄瓜全身绿绿的,吃起来非常爽口,听说多吃黄瓜还很有营养呢。这些蔬菜娃娃中你最喜欢跟谁交朋友啊?(指名说,要求学生说话规范、完整,但不对句式做要求)这个说话环节的设计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对蔬菜部分特点进行初步的了解。

说完话之后我让学生一起来“开小火车”,把他们最喜欢的蔬菜名称响亮、正确地读出来,在这期间,老师在读音上作适当的纠正、指导和强化,比如“茄子”和“萝卜”的轻声、“心”的前鼻音、“柿”的翘舌音等。这里对出示的这些词语的读音进行了强化,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这些字更加印象深刻,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蔬菜名称。

接着我由简入易,将课件中的图片一一去掉,让学生根据拼音认读词语,指名学生将词语读正确,读响亮。再是去掉拼音读词语,这里我提高了要求,不但要求把这些词语读得正确响亮,还要读得亲切,让听的人喜欢。并强调这个要求,如果学生读不出这个效果,可以由教师进行示范。接下来就去掉词语,以单个字的形式出现学习生字豆、角、萝、卜、心,并要求给这些字找朋友。前面的根据图片、拼音认读词语,都是为了之后能更好,更容易的记住生字,我就采取了由简入易的方法,一步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反复呈现这一课需掌握的生字,这个识字环节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几个生字。

(三)指导生字“卜、心”的书写。

1、学写“卜”字。

这个字比较简单,先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有几笔?每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师范写,书空练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新笔画(出示:卧钩)(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卧钩)这个笔画的名字叫“卧钩”,跟我一起念他的名字。卧钩他像什么呢?卧钩就像是一个人躺着床上,抬头弯腿锻炼身体呢!?(出示图片比较)。怎样才能写好它呢?边范写边讲: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在桌子上写)。

然后再写由卧钩组成的字“心”。观察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让学生先观察,观察好了问学生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呢?重点教学三点的位置。(三点的方向不一样,最左边点的方向是向左的,后面两个点的方向都是往右的。第一个点在横中线下,后面两个点都在横中线的上面,紧挨横中线。)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描红,书写一遍。比一比谁的字写的最漂亮,实物投影。在写字的环节,比较注重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然后经由老师归纳提醒,再有学生自己描写,投影实物后,学生再在自己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个写字环节做得很到位。

(四)、拓展延伸,趣味识字。

由老师用课件一张张出示蔬菜图片,在图片的旁边打上拼音和字,出示6——8张,请一个小老师领读。

(五)、初学儿歌。

让学生把语文书翻到9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醒他们读准每一个字音。接下来请几个学生来读读,读的时候,老师提了个要求,谁能把音读准,课文读通,谁就是小导游,老师将送他蔬菜亲笔签名照。请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看看谁是最棒的小评委。

比赛读,给一位或两位读得好的学生发蔬菜亲笔签名照。(鼓掌祝贺。)以比赛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六)、作业布置。

我让学生在课后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场仔细观察下,蔬菜有些什么特点,在下节课中进行交流。

四、说板书。

五、反思。

上完《菜园里》这节识字课的第一课时之后,如释重负,感触也颇多,我不仅感受到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的益处,也深切地意识到,最有效得教给学生识字内容和识字方法是多么巨大的工程。

虽说是翻来覆去,简简单单的几幅图画,几个词语和几个生字,却是让我大费了一番功夫,真是越是简单越是难上。在备课中,我还是实打实的一步步为学生设计了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实施起来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一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是识字环节设计方面。我识字的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认读词语,接着去掉图片,根据拼音认读词语,再是去掉拼音读词语,最后才落实到生字。这个识字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学习的情况出发,从简到易,还是比较实在的,但是当中还是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根据图片认读词语的时候,我忽视了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应该在这个时候多强调难读的或是容易读错的拼音。这个时候教学拼音重点有助于学生很好的记忆,那下面几个环节当中如果学生还有不会的稍微再强调些就可以了,而我则是本末倒置了,在这些词语首次出现的时候并未很好的强化,到后面几个环节中则是反复地叨念,但是收效甚微。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去掉拼音读词语的时候,把一些不需要认读的生字、词语也去掉了拼音,这就拔高了学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懂得了自己上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紧扣文本,踏踏实实地备课,我相信只要努力,自己一定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各位老师: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与“课文”部分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共安排了373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90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只要求认识”的概念与前三册相同,即对这些生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只是不要求会默写而已,比以往的“二类字”要求高些。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8课“识字”课文共安排只识不写的生字3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

共安排4课。“识字”1、2、5、6课均属此种类型。“识字1”是节日民俗,“识字2”是桂林山水,“识字5”是保卫祖国,“识字6”是动物园。这种识字形式所安排的内容,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利于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2.形近偏旁的比较。

“识字”3、4、7课均属此种类型,共比较了“木禾”、“竹斗”、“日目”、“守”、“十字”、“山六”等6组易于混淆的偏旁。每课安排两组易混偏旁,每组分3栏。上栏列表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栏是两组词语,用意在于印证字的偏旁不同,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也就不同;下栏是两组插图,与中栏的两组词语分别对应,是为了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如第3课第1组,第一栏是一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与“禾”的“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木”与“禾”所表示的不同意思。第二栏是“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两组词语,以便印证以“木”做偏旁的字与以“禾”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第三栏是两组图,分别与第二栏的两组词语相对应,是为了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3.特殊偏旁的认识。

课文中安排了两组偏旁,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每组与形近偏旁的比较一样,安排了表格、词语和图画三栏内容,以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同时认识几个特殊偏旁。“识字”8属于此种类型。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晴朗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踢腿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的笔顺,都提示了书写笔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通过前三册的描红、仿影和临写,一些常用部件的笔顺都掌握了,所以本册没有必要再一一展示笔顺了,只是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另外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13个,在其右上角加标记以示区别。多音字不计入生字总量。此外,随课文安排了6个偏旁部首。

本册教材共24课,分为6个单元。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哲理篇”,在于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9~12课为“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7~20课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21~24课为“科技篇”,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奸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新编选的课文占88.7%;传统课文为《春晓》、《蚕姑娘》、《快乐的节日》、《狐假虎威》等4篇,而且有的课文也作了部分改动。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了3个特点:1、语言文字准确、优美。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2、文化含量要高。

在课文的价值取向上,尽量做到“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相统一。在传统取向方面,有表现“孝亲”内容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在现代取向方面,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有表现创新意识的《晚上的“太阳”》。还有一些则是跨越古今的,如表现爱国主题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木兰从军》,表现勤学主题的《学棋》、铲黑板”跑了》。3、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喜欢。

如《雨后》,描写的只是儿童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儿童的心理描绘得很真切、很生动、很有童趣。类似的课文还有《会走路的树》、《蜗牛的奖杯》、《问银河》等。

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以上特点,不但有助于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也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课后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三维融合,各有侧重”的思想。本册课后作业共有四个方面: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旨在让学生认真读书,继续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四是词句练习或思维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运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或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如学生学了《木兰从军》,课后便要求: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学了《“黑板”跑了》,要求他们“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学了《晚上的“太阳”》,则要求他们“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四)、单元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这部分分四个板块:学用宇词句、学写铅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或口语交际。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三个特点: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用字词句,是继续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设练,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学用字词句”安排了两个重点:一是部首查字法;二是学习使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关于部首查字法,本册教材遵循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据形归部”原则。如果一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哪个部分是部首就归哪个部。如“椅”字,左边是部首,就归“木”部。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的原则归部。如“思”,上下都是部首,取“田”不取“心”。若字的笔画相接或相交,不便分解,就取第一笔作部首。如“事”,就取“一”部。

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古诗词、名言、地支生肖等。关于“读读背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背成语诗歌。该怎样处理这部分教材?我们过去说过,教成语要“先吞噬,后反刍”。理解成语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或儿童的生活经验,先初步领会一下。如“练习4”的成语:“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有了前面“学用字词句”的铺垫,有了“老牛舐犊”、“乌鸦反哺”两幅图,再联系本单元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理解这一组成语是不成问题的。“读读背背”,重要的是读是背。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字内容仍按汉字偏旁和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加以生动活泼的提示、发问,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说说写写的形式安排了“说话要注意姿势”、“讲童话故事”、“学会劝阻”、“可爱的动物”、“教你玩游戏”、说写“水果”。“学会转述”、说写“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内容。

下面将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内容。二、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识字写字教学,我们应该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二是要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一)明确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

为什么说本册的识字教学是“承前启后”呢?我们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代表竹子,“艹”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如何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此前,小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得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这些因素造成了生字回生率的上升。

怎样巩固生字呢y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2、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要想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

还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画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氵”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从这些例子,儿童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还可结合纠正错别字,揭示汉字的规律。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右上是“九”。“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又如学生经常把“篮球”写成“兰球”,便可告诉学生:最初的篮球运动是将球投进篮子里,而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的,所以“篮”字是竹字头。’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便能学一知十、一通百通,诚如王筠所言是“执简御繁之法”。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还要鼓励儿童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能够终身不忘,也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一个小朋友这样记“串”字:这是“羊肉串”的“串”,两个“口”是两块羊肉,一竖是穿羊肉的铁条。多么有趣!多么有创造性!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本册练习3“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读牌匾上的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主动去识字。这类识字的渠道很多,如报纸、图书、标语、广告、商标、路牌、电视、网络等等。学生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学生识的字越多,其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识字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语文标准》中,“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提出的。识字、写字教学不应是“单打一”地给学生传授一种工具,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尤其是“词串识字”,更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顾名思义,词串是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有点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分别看是一颗颗山楂球儿,但又是穿成串的,被冰糖粘成一体的。做成冰糖葫芦儿,品位提高了。不光比山楂球儿好吃,还增添了文化的附加值。

词串识字具有多种功能。套用大家熟知的话,叫“一专多能”。“一专”就是指识字写字。这是第一位的,不突出识字写字就不叫“词串识字”了。“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是潜在的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阅读训练的价值?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是不是识了字就能马上进入阅读?不是的。如果每个字都去仔细辨认,就不可能扫视成串的语句,形成语流,从而了解语句的意思。必须达到自动化识别的程度,——也就是看到字词的大体轮廓就能迅速辨认,才能进入阅读。将词语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尽管词语之间有跳跃,但毕竟有一定联系)让学生去阅读,有助于提高其自动化识别能力。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习作训练的价值?这类课文准备了情景,准备了词汇。有了情景,有了词汇,就为今后的习作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如识字2《桂林山水》:“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稍加铺陈,就是一篇小散文。

教词串,要注意发挥图的作用。词串里的图不是插图,不是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使用图画,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帮助他们进入词串所描绘的意境。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诵读。什么是诵读?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说过:读书就像吃水果,囫囵吞下去,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必须细细地咀嚼,品一品,尝一尝,是甜的,是酸的,还是苦的,滋味自然知道。我们常说,要读出味儿来,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更注重体验品味,感情投入。要“声像同步”,即所谓“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比如你读识字2《桂林山水》,就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水的清澈见底,山的拔地而起,青山倒映在江面上……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要知道,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也可以绘形绘色。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词串,不就像一首小诗吗?诗可以读,词串为什么不可以读?最后我们一起来谈谈阅读教学三、阅读教学。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当怎样教?首先,我们必须确立自我建构的学习理念。

《语文标准》的制订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之门一定是从里面打开的,你在外面再怎么推都是推不开的。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比如《狐假虎威》一课,“假”字该怎么理解?学生说:老虎的威风是真的,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师让学生读读最后一句话——“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再跟“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相对照,看看“假”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么一来,学生发现自己的解释不对了,说明原有的图式没法同化了。通过类比推理,学生发现“假”应作借讲。老师再让学生查字典,果然有“借”的义项,于是旧有的图式被修改,建立了新的图式。

由谁来建构的呢?自然是由学生自己来建构。正如斯腾伯格所说,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白了自我建构的道理,就知道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上,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感受与体验,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明乎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摈弃过去那种繁琐分析的套路,而代之以强化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的自我体验。

如何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拿出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尤其是诵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提倡诵读》。为什么要提倡诵读?因为诵读本身就是强调的品味体验、情感投入。诵读要“四动”,即动眼、动口、动脑、动情。“口而诵心而惟”,读懂了,读进去了,就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所以我认为,要强化初读,第一节课,应拿出大块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先要把课文读通、读熟。

学生通过自读,不一定全都领悟,肯定会有问题。这部分问题,教师要帮。可以以讲助读,可以以演助读,也可以以多媒体助读。比如,“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词语学生不理解,不妨让儿童读读书,结合上下文体会体会,再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演老虎,演狐狸,把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演出来。能演出来,就说明他懂了。这就叫以演助读。低年级儿童喜欢表演,这个做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各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对文本的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思想交锋。比如,让学生说说“你觉得狐狸怎么样?”有的说,狐狸很狡诈,它借老虎的威风吓唬别人,是个坏家伙。有的则认为,狐狸遇到危险,很有智慧,自己脱了险,还把老虎骗得一愣一愣的。狐狸很了不起。谁的意见对?可以讨论,可以辩一辩。

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环境、气氛和谐了,活跃了,轻松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才有可能出现富有活力、富有创意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交锋。学生的心态开放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的潜能也得以释放。

但要防止走向另一极端。一堂课,又是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可是书没有认真读,字没有好好写。语文的个性失落了,这就不是语文课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教学重点:

1、探究人物性格。

2、掌握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

二、介绍作家作品。见《点津》167页。

三、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四、分析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4、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猫》、《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一年级语文组《菜园里》集体备课教案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九个词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学习目标是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片断1: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围坐,每三人为一小组,每大组中间摆上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红色、白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还有细长的豆角`……)。

课伊始,播放音乐课件《买菜》,学生齐唱歌曲。

师:你们说这些可爱的蔬菜长在哪里?

生(齐):菜园里。

生:好!(兴奋、齐声)。

(同学们纷纷看、摸、闻各种蔬菜,并与小组同学议论。)。

师:下面,老师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找出写有它名称的卡片,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老师首先举起黄瓜,学生们迅速在摆放的卡片中找出“黄瓜”卡片。)。

生:黄瓜、黄瓜……。

(简评:生活化的情景,儿童化的歌曲,引发学生对菜场的回忆。将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课文中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方块字,而是孩子们急于认识的朋友。

“看实物,找卡片、读词语”这一环节,激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课堂活跃起来,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学生们在这样充分自主的活动中,牢牢记住生词。)。

片断2:

师:把你刚才观察到的蔬菜说一说,愿意说哪一样,就说哪一样。

生1:我刚才摸了茄子,它的皮很光滑,它是紫色的。

生2:我发现卷心菜的叶子一层一层地卷着,像卷发。

生3:辣椒有红的,还有绿的。

生4:我尝了一口西红柿,甜甜的,酸酸的。

生5:豆角长长的,像绳子。

……。

(简评:学生通过看、闻、摸,加强生活体验,自然明白了蔬菜的特点,这是学生们独自研究的伟大成果,他们沉浸在自主探究的惊喜与自豪中,学习兴趣浓厚,语言也在认识和研究中得到发展,为下一步学习儿歌作了很好的铺垫。)。

片断3:

(通读儿歌后,学生质疑)……。

生1:“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

师:(课件展示:菜园里,农民拔萝卜。)仔细看,谁能发现秘密?

生2:(急切地)我知道了,萝卜长在地下,我们看不见,农民伯伯把它拔出来,看看见了,就像它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师:你观察真仔细。那萝卡这么顽皮,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生3:萝卜地下捉迷藏(读得顽皮可爱)。

师:真顽皮,大家学着他读一读。

生(齐):萝卜地下捉迷藏。

……。

(简评:许多城里孩子没有见过实地生长的萝卜,没有实际经验,就没有感知,一切枯燥的讲解都抵不上多媒体展示生活的文本,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感悟了课文。)。

片断4:

师: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许多小朋友爱吃的菜肴呢!

(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酸辣、白菜……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

师: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菜名,说说你看爱吃哪几道菜?

(学生兴奋地念菜名,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名,高兴地与同桌交流。)。

生1:我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

生2;我喜欢酸辣白菜,酸酸辣辣的,很好吃。

生3:我喜欢吃炒菠菜,菠菜有营养,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力气大。

师:是吗?那以后老师也要多吃蔬菜。

……。

(简评: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学以致用,学生兴奋、自豪,巩固了知识,活跃了气氛,发展了语言,还受到了健康教育,学习语文联系生活,一举多得。)。

片断5:

生(齐):好!

第二天,这项作业学生完成较好,大家都认真画了蔬菜,有的配了儿歌,且看作品。

(作品一)西红柿(图)。

西红柿,红又圆,

吃在嘴里酸又甜,

营养丰富人人爱。

(作品二)黄瓜(图)。

黄瓜,黄瓜,

身穿绿衣裳,

为什么名字叫黄瓜?

(作品三)萝卜(图)。

萝卜进了城,

药铺关了门。

……。

(简评:课已完,兴犹浓。他们渴望将心中涌动的情感爆发出来,老师开渠引源,让他们用彩笔去画,用心灵去写,用饱满的热情去实践。尽管作品幼稚,有的生字用拼音代替,有的还有家长帮助的痕迹,这没关系,重要的是孩子们去观察了,去探索了,去创新了,他们体验到了观察与创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也做出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在《菜园里》教学设计中,我试图将生活引入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机。片断1中,将菜园搬进教室,创设生活化情景,将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构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具体的材料,经验性的知识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注意力,人人跃跃欲试,个个争先恐后,在这种心态下识字,事半功倍。

二、调动多种感官,联系生活感悟。

学生在认识和发展上是用“形象和声音来思维的”,我们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在片断2、片断3中,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自主感知,探究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体验成功中飞扬了个性,明确了事理,发展了语言,感悟了课文。

三、拓展实践活动,回归生活运用。

新课程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可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员,接触更多的是生活世界,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育理应回归生活。片断4中,将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菜谱纳入课堂,让学生认读、巩固生字,片断5中,引导学生观察蔬菜,画蔬菜,创作儿歌,将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开辟空间,这些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有帮助的。

总之,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生活,应该成为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专家点评]。

“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既是这节课中渗透给学生的关于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郑老师指导学生读书的一种理念。激活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去领悟语言是其具体的做法。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课文中提到的蔬菜已经非常熟悉,看过其形,听过其名,尝过其味,这为他们认识蔬菜名称中的生字提供了先决条件。而《菜园里》对蔬菜特点的生动描述,又为唤起回忆,加深感受提供了依附。郑老师把学生引入“菜园”,引进“菜市场”,一是把识字的四要素:图象、声音、符号、语文整合输送给学生,利于识记,提高了识字效率;二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就激发了情思,形成了“人生体验——言语活动——新的体验”这样的良性循环,结果是阅读的感受和收获都那么真切和丰富。(李庆明)。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以语文新课标为理念,以新教材的研究为重心。课题引领,课堂聚集,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作用。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组织形式:

全校语文教师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共同研讨,共同备课。

坚持“四定”、“五备”、“三统一”、“两个共享”。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经典诵读、备十分钟训练;统一三维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

1、坚持“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精神。

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课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4、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的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2)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

(一)集体备课前的准备。

主讲人提前一周准备集体备课内容,并通知其他教师做好发言准备。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1、主讲人介绍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2、每个教师分别发言,对本次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资料补充的研讨,并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大家共同研讨,并解决。

3、研讨单元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

4、研讨1—2个课时精案。

(1)研究本次精案相关课型的教学策略。(2)共同阅读课文,确定课文的三维目标。(3)共同研讨,确定教学重难点。

(4)共同交流,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补充资料及教具、学具。

(5)再次阅读课文(可指定教师阅读),寻找本课的切入点,并研讨本切入点、突破点的教学方法。

(6)研讨本课的延伸点、拓展点。(7)共同撰写或修改教案。

碱李学校2012.9。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今天我们集体备第14课至16课,作为主备人,我现在就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如果有遗落的地方,还请大家及时补充,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备课,能把课讲的更精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鲈、饵、纵、鳃”等29个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等2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部分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6、摘抄本单元的重点词句。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谚语、格言、名言。7、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本次集体备课,是我们本周所讲内容,希望通过这次备课,互评互说,互相启发并结合叫教参能抓住这几课的重点,让我讲课能信手拈来,还请大家多给我提宝贵意见。

相关范文推荐
  • 11-16 会计综合实训报告册(优秀15篇)
    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下是一些企业内部会计专家的总结心得,希望能给你写一份完美的会计总结提供启示。在实训过程中,通
  • 11-16 纪检监察室主任述职述廉大全(21篇)
    面临日益严峻的反腐斗争形势,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下是一些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典型案例和总结,供大家学习借鉴。2021年度,在xx的坚强领导
  • 11-16 国资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19篇)
    演讲稿的目的是为了向听众传达思想、传递知识或者唤起共鸣。总体而言,范文是我们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益参考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同志们:在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
  • 11-16 酒店店庆发言稿(汇总23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以便更好地达到演讲的目的。这些发言稿范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发言稿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阳光新地大
  • 11-16 答辩教学设计万能大全(23篇)
    教学计划的评估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改进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几位资深教师的教学计划分享,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叫。来自,我本
  • 11-16 建筑工程简历封面大全(19篇)
    建筑的设计和构造需要考虑到结构安全、功能合理和美学表达等多个方面。建筑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可以为你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 11-16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大班教案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和连续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1-16 简爱的第一章读后感(优秀18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者其他阅读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的个人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充满情感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作品情感的共鸣。
  • 11-16 厨房清洁心得体会总结(通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深入浅出,字字珠玑,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和参考。厨房是家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烹饪美食的地
  • 11-16 监委会主任的述职报告(通用22篇)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工作做一份总结,这就是我们撰写述职报告的意义所在。那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大家好!我叫xx,现任闫家洞村村务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