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掩耳盗铃教案设计(优秀17篇)

掩耳盗铃教案设计(优秀17篇)

时间:2023-11-12 05:53:01 作者:LZ文人掩耳盗铃教案设计(优秀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掩耳盗铃

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学习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

3、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寓言成语复习。

导入:上新课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听听题目要求:仔细听老师的叙述,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成语。

1、用句子描述成语的意思。(指明上台写)。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少。

亡羊补牢:羊接二连三的丢失,才想起修补羊圈。教育我们有了过错,要及时弥补。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接着老虎的威风作威作福。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小结:刚才所写的成语都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吗?(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打开课件,板书:30《寓言两则》)。

我们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又快又好。

二、整体感知。

1、从昨天的预习中,谁知道课文写了哪两则寓言?(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在学习中除了逐字解释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理解词语?(师适机概括可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3、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来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表扬:“你读得真仔细!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小结:,联系上下文,运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这就是一种解释词语的好办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经常使用。

三、学习《掩耳盗铃》。

学习第二段。

1、课件示句子: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1)从句子中找找,他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动作词语朗读。

(2)(示铃铛实物)瞧!这就是铃铛。指导学习“铛”字。

(3)面对他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想告诉他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

(1)课件示句子比较:

a、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自由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多了“明明”,能说明什么?

(2)指导朗读,引读:他明明知道。他清楚的知道。

3、(教师摇铃铛)听听,就是这清脆的声音,你能用个词来描述吗?

(1)学习丁零丁零的读法,指导学习“零”字。

(2)你还能说出那些描写声音的词语?(评价:看来同学们积累的象声词还真不少。)。

4、过渡: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铛的念头,反而想办法去偷。

(1)课件: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你们说这是个好办法吗?

(2)可他认为是好办法吗?指导朗读,读出偷铃人沾沾自喜的样子。

5、确实,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咱们连起来读一读吧。(读第二段)。

学习第一段。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示第一段)。

3、指明读,你从那个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很想)指导朗读,板书:想偷铃铛。

学习第三段。

2、“没想到”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回归全文。

1、读完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适机板书:自欺欺人)。

(1)引导说出“明知故犯”:他很蠢,明明知道偷铃铛会被发现还去偷,这就是……。

(2)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人?(引导说“心术不正、自欺欺人”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

我们的朗读,只要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把故事读得生动了。

3、过渡: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现在我们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说说这个故事吧。指明上台讲故事,讲完后让讲故事的学生说说: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若能背诵,及时鼓励“你真棒!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一字不漏的说出来”;师接着引导“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

四、明寓意。

2、这个寓言就告诉了我们(示课件朗读寓意)。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用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掩耳盗铃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

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

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

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29、寓言两则。

明知只要……就……。

可是如果……就……。

谁知刚……就……。

掩耳盗铃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身的耳朵去偷他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身的耳朵偷他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方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身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他人发现了:掩住自身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身听不见,他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身欺骗自身。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他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身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关资料。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设法去掩盖。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教具准备: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

(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装腔作势”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大班《掩耳盗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掩耳盗铃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案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课时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身的耳朵去偷他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身的耳朵偷他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方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身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他人发现了:掩住自身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身听不见,他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身欺骗自身。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他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身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二课时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课时。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案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29、寓言两则。

明知只要……就……。

可是如果……就……。

谁知刚……就……。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二课时。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相关范文推荐
  • 11-12 交通安全心得体会初中(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和经历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中,各式各样
  • 11-12 法制讲座心得体会(模板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反思和总结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 11-1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前教育范文(16篇)
    开题报告是研究者与导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开题报告,导师可以了解研究者对课题的理解和准备情况。撰写开题报告时,不妨借鉴以下的范文,以提高自己的写作
  • 11-12 员工雇佣合同(优质17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保护措施,通过规定双方权益和责任,促进交易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甲方:甲方地址:乙方:___
  • 11-12 学校毕业典礼策划书(通用18篇)
    参加毕业典礼是学生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他们会在这个仪式上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毕业典礼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
  • 11-12 班级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精选22篇)
    班级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交技能,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班级活动可以促进同学们的友谊和团结,下面是一些班级活动范文供大家参考。我校开展“朝霞映夕阳”活动:主要是志
  • 11-12 冷库工程合同书(实用12篇)
    合同协议是为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种法律文件。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乙方:兹因乙方承建甲方的冷库安装工程,为使工程
  • 11-12 升旗仪式励志演讲稿(优秀19篇)
    励志总结不仅可以鼓舞自己的士气,还可以启迪他人的思维和行动。读一些励志范文,可以让我们看到成功之路上的艰辛和努力,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成功的真谛。尊敬的老师、亲爱的
  • 11-12 三八晚会主持词(专业19篇)
    8.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掌握一些主持人常用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会让我们的主持更加出色。6日下午,开平市妇联、市老
  • 11-12 大一医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实用23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的写照,也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样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领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