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收获(模板13篇)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收获(模板13篇)

时间:2023-11-06 19:23:41 作者:薇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收获(模板13篇)

服务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鼓励并提倡公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撰写了一些关于服务月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

6月26日,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市直机关“学习党的章程践行群众路线”现场知识竞赛活动举行。市领导董沂峰、张熙滨,省市联合督导组副组长、省环保厅应急处副处长徐本亮等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市委书记董沂峰在讲话中说,我作为一名市直机关的普通党员来参加活动,和大家共同接受党的章程、党的知识教育,感觉非常有意义。通过知识竞赛,让广大党员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了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有规矩意识,把党的理论、党的章程、党的知识学习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的意见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按照学到的党的知识和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建设幸福滕州、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旨在推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践行群众路线,庆祝建党93周年,激励党员干部振奋精神,进一步转变作风,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幸福滕州建设贡献力量。活动分为网络竞赛和现场竞赛的方式进行,其中,网络知识竞赛吸引了全市98个单位的32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参加现场决赛的6支代表队,通过选拔赛从市直各系统、各单位31支代表队中产生。经过激烈角逐,市交通运输局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市城管局、团市委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对照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每一位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部门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由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负责,督促检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抓好落实。

(二)每年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听取意见。对制度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检查、测评、整改情况要向群众进行通报。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存在的问题

党员,即政党成员,是指同意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入党的党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

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总结集合

为促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制定本制度,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一、党员必须有坚定的群众观念,积极致力于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有事同群众商量,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二、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在个人自愿提交申请的前提下,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反映其表现不良的不能发展入党,管理制度《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三、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党群联谊会,听取群众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增进党群联系。

四、每个党员都要联系一名非党员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五、建立党群联系汇报制度,把联系群众情况列入民主生活会自我剖析的必要内容。

对照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

大众,汉语词汇,发音是q-uacutenzh&ograveng的意思是“人民”或“大多数居民,也就是说,使用“人",这个词是同义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

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

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

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

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

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角点,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特别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具体分管还是没有分管的部门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关心,定期与部门负责人谈心;每月三次到村研究讨论具体工作;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实施绩效考核、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标有落实。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严以律已,以诚待人,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地置于党的集体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有关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经常做到自查、自省、自励,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搞以权谋私,不搞钱权交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接待来办事的群众,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机关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机关各项任务,促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按照新时期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笔者根据本局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近年来,我局机关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机关党建特色年为主题,以打造“五型”党组织和“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局工作大局,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等工作,狠抓了机关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支部各项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检验、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对全局工作的开展和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局基层党建工作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三是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四是党内监督不健全。机关党内监督机制缺乏抓手,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机关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五是党建工作保障不力。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一)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机关党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做到工商工作的难点上,放到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机关党建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机关党组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人,把党建作为机关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机关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只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引导机关党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立足本职,丰富党建工作内容。要围绕全党的中心工作,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工商职能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进、突破;要结合机关业务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党建活动,突出“政治性、针对性、有效性、渗透性”,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来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

(四)加强教育,落实党内监督机制。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按照党章的总体要求和监督条例的具体规定,强化机关党的纪检机构的监督职能,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对党员干部实行全方位、宽领域的监督,并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置力度,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完善制度,为党建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专业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要改变党务干部兼职的现状,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建立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要加大学习培训的力度,为党务干部提供学习、考察、参观的机会,拓宽知识面,使党务干部成为“专党务、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增强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保证机关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制定各基层党组织年度经费预算计划,纳入单位开支的预算之中,改变党建工作无钱开展的尴尬的局面,为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总结集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全面建设“五化”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着力强化党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充分激发全乡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的热情和动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纯洁党员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幸福、美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总体目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纯洁党员队伍,打造党群互动平台,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加强群众工作保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凝聚民心,切实提高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工作任务:一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努力实现“群众对党员干部满意,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党员对党组织满意”的“三满意”目标。二是坚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三是帮助解决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帮助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四是自觉接受评议和监督。推行“阳光”工作,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汲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五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努力实现乡党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的原则。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联系服务群众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持面向群众,转变作风的原则。坚持实情在一线掌握,思路在一线形成,困难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锤炼,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把功夫下在取得实效上,以优良作风和实际成效取信群众、造福群众。

(三)坚持干部带头,发扬表率的原则。各级党员干部都要以党员身份,带头参加活动,带头查找问题,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认真解决党性观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依托现有基层组织和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便民化、科学化、特色化、亲民化“五化”型服务型党组织。一是落实责任,增强服务动力。落实“书记抓、抓书记”要求,认真执行下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向上级党组织和本级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述职,并接受评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建工作日常督查,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依据。二是优化组织,健全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网格化服务,以村组、社区为单位,以党员户为中心,分层次、按区域划分服务责任片区,分别牵头各自区域内的民情掌握、服务群众工作。三是建强队伍,提升服务能力。依托远教平台,以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分批分组抓好教育培训,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品质,不断提升全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整合资源,建好服务平台。统筹县、乡、村、组四级服务资源,加强服务场所和群众活动场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探索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实行驻室接待、联合接待、深入走访运行模式,充分接地气、广泛听民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五是分类实施,创新服务载体。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好“富民强村先锋行动”、“文明和谐先锋行动”、“加快发展先锋行动”、“诚信服务先锋行动”、“务实清廉高效先锋行动”。

”,建“民情台帐”,实现与生活贫困群众、生病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一对一”联系。二是服务群众。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各项惠民富农政策;推行党组织“十项民生实事”责任制度,建立“服务民生热线”,召开流动党委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完善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工作,推进为民服务承诺、亮诺、践诺、述诺、评诺,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教育群众。开展以感恩、法治、发展为主题的“三大教育”,增强群众党性意识、法律意识、致富本领。

(三)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群众先锋行动。结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乡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群众先锋行动。一是启动“万名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全乡各级党组织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向志愿者发出倡议和提出要求,喊响“有困难找党员”。二是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围绕全乡统一部署,各级党组织要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法,在活动中比作为、比奉献、比成效。三是构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以“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为导向,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基层群众,助力“四个梓潼”建设;以“队伍专业、特色高效”为导向,对全乡党员志愿者进行严格筛选、分类编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以“创新载体、贴近群众”为导向,建立覆盖全乡的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组织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入农户、上街头、到景区;以“创新模式、有效激励”为导向,针对服务性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不同,探索建立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党员志愿服务新模式。以“管理科学、制度完善”为导向,健全党员志愿者组织管理网络,完善党员志愿注册登记、服务登记和考核考评、信息反馈等管理制度。

(四)实施新一轮“挂包帮”工程。紧扣目标、夯实作风、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新一轮“挂包帮”活动。一是领导带头,率先示范。各村(居)党支部,场镇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和带动机关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蹲点入户,每名机关党员和干部均要联系至少1户群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与群众交朋友、结对子、认亲戚,满怀深情开展“挂包帮”活动。二是有形展示、营造氛围。着重收集相关文件、图片、影像等资料,对上一轮“挂包帮”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进措施、制度规范等在新一轮帮扶活动中继承发扬和提升。三是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结合“三分类三升级”活动,走访摸排,精心选定帮扶村,制定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通过引进项目带动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四是选优配强,共建共享。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带头致富、带领发展的能力。

(五)深化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全乡各级党组织要把“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是深入调查摸底。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底,准确掌握存在的差距,全面了解群众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希望和期盼。二是科学分类定级。采取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初评、党员大会评议、基层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会议审议、上级党组织评定的方式,对照标准综合考虑,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科学分类定级。三是细化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区别不同领域和行业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制定针对性强的转化升级方案,开展主题鲜明、务实管用的升级活动。

(六)强化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体要求,严格党员发展和管理,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严格标准。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和纪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拒绝“带病入党”,做到发展程序规范、民主,发展对象政治、能力、品行过硬。二是优化结构。党员发展向生产一线倾斜,重视从青年工人、优秀农民工、村组干部、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创业典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扩大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比例,继续做好在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三是控制规模。按照“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好党员发展规划,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发展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稳妥地对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四是强化管理。抓好“三制度一办法”的贯彻落实,严明党的纪律,创新党员管理手段,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五、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底前)。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全面启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4—11月)。全面开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民意,明确努力方向,查找问题,制定措施。

(三)深化提高(2013年12月)。大力宣传、推广一批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深入群众,带头做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定期研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带好队伍,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扎实开展。

(二)积极创新探索。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载体,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墙板和网络加强舆论宣传,运用好村、社区服务阵地开展日常教育育活动。举办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讲座论坛、志愿服务、图片展览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四)强化督导检查。乡党委将成立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将参与活动的态度、作风和成效纳入各基层党组织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不满的进行通报批评和责令整改。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总结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地位,是新时期城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社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支部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结合社区实际,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和便利出发,按居住相近、从业相似、特点相近等合理设置党小组,,明确党小组组长,目前,共成立党小组5个,将社区内各类党员(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编入社区党员活动小组,并发动党员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设置党员义务服务岗,设立政策宣传、扶贫帮困、就业咨询等岗,为社区群众服务。

二、实行了“设岗定责”,强化先锋作用。

实行了“设岗定责”强化先锋作用。

作用建立了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岗位责任制。要求每名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时亮出党员身份,公开服务内容,承诺服务质量,同时支部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制定了“送温暖”、便民联系卡”“等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些好的典型,如: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支部组织社区全体党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清理巷道22条、胡同3条、垃圾堆31个。在秋冬流感易发季节,支部又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宣传甲流的预防常识,累计发放宣传单270余份,走访居民500余户,详细了解了居民的身体状况,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百姓家中,极大地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在城市基层的堡垒作用深入人心。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党支部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要求联系群众的党员每半年向党员或群众代表“述职”一次,年终结合民主评议一并考核,考评分为优秀、较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根据联系党员履职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联户工作落后、自身形象差的党员,由组织开展谈心谈话,帮助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党内形成党组织关心关怀党员的内部机制,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加强思想沟通,给予生活扶助,帮助党员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了他们联系和群众服务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以“党员联户、党群联心、组织联动”为形式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是实现目标化管理,激发党员内在动力,提高党员与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切实提升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

通过上述工作,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员纷纷融入社区在不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社区党组织的凝聚2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一大批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为创建“五型”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党员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

核心阅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方法、健全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党才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意愿、更好实现人民利益的生动实践,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联系发动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面对严峻的任务和挑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方法、健全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不断获得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定的群众立场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制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对待事业、对待群众,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只有在思想深处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高度自觉。要把群众观点贯穿到加强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群众观点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的自觉意识。要把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实际,把握群众思想的脉搏,在深入人民群众中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诚情怀。

科学把握群众方法。科学的群众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群众工作常做常新、充满生机活力。当前社会成员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法制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迫切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帮助群众提高认识、化解疑虑,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照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丰富与群众联系沟通、互动交流的载体,畅通群众表达意见诉求、参政议政渠道,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健全群众工作制度。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既需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也需要依靠制度来规范、来约束。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是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程度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在落实好已有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要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信访制度,保证群众提出的重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总结_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总结

北岭春城党小组自建立以来,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创建机制,拓展创建领域,使“文明楼栋”创建活动取得了新进展,为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组织领导,加强党小组建设。

成立北岭春城党小组,由原副食品公司退休老党员黄新民担任组长,街道和社区两级干部联点入驻小组,共有社区党员10人,在职党员61人。党小组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在职党员进社区为基础,以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为契机,积极加强党小组建设,进一步健全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搭建党建活动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相融洽、相促进的平台与载体,充分发挥了党小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实效。

二、宣传表彰,倡扬文明新风。

党小组结合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联系居民,共同建设以小区家庭为基础,以楼道为阵地,以一人带一家,以一家带动一个楼道,形成人人崇尚文明、家家重视环境卫生、一家有困难大家来帮助的新型的、和谐的邻里关系。

1、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广播、小区qq群等平台,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及时通报小区文明事迹和文明带头模范,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物质奖励。3月18日,物业陈师傅在巡逻时,捡到一个装有现金1万余元的包,当即交到了物业公司,及时找到了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得到了小区业主们的一致赞扬。

2、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进社区的作用,组建了党员志愿队伍,服务项目包括应急救灾、扶贫帮困、绿色环保、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医疗救助等,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使群众深受教育,扩大了创建活动的社会影响。5月17日,党小组组织小区全体党员参加爱心助残活动,共捐款5750元用于帮助残疾人志愿服务。

三、环境优美,楼道干净整洁。

小区裸露地面已全部进行了硬化和绿化,配套设施齐全,有绿地、凉亭、假山和健身器材等。作为文明居住小区,给人的感觉绝对是一个整洁卫生、优美、舒适的环境。

1、小区配备一支专业敬业的保洁队伍,通过物业公司制定的清洁服务标准、

工作计划。

等实施专业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时、定点、定人、定标准、定责任的对小区进行日常保洁工作。

2、由在职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各类活动,维护小区清洁、创造美好的环境。4月20日,小区40多名在职党员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在小区内种植花木60余株。9月16日,为迎接省文明城市复查活动,全体在职党员对小区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13处,铲除牛皮癣小广告28处,修剪绿化带,治理花木绿化中的白色垃圾,灭鼠除虫害。同时,对乱堆乱放、装修乱搭乱建和随意悬挂等现象进行了及时整顿清除,并定期巡视、检查,以保持小区干净、卫生、统一、美观的形象。

四、治安良好,邻里关系和谐。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党小组积极督促物业公司,定期对小区内进行安全消防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和按照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落实检查保养。

1、积极配合派出所做好辖区治安防范工作,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楼栋,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也使小区安全防范能力得到强化,为小区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6月29日,在xx市政府的倡导下,小区党小组成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xx市万人巡逻保平安启动仪式,成立了小区红袖章义务巡逻队伍,佩戴红袖章在辖区楼幢间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有可疑的陌生人员主动上前询问,同时不厌其烦地提醒住户锁好车辆、关好门窗、做好防火、防盗等治安防范宣传工作,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维护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巡逻队员们每到一处,都得到社区居民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2、为了小区的和谐,处理好邻里关系,加深业主感情,小区党小组、老党员献计献策,开展各项活动。带头收缴物业费、组织联欢晚会等,加强了沟通与交流,促进住户与住户之间的相互结识、了解和友谊建立。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大家努力下,小区内的住户均能和谐相处,大家互敬互爱,彼此帮助,互相包容理解。10月份,人民法院在职党员邵东强同志,为小区业主出谋划策,帮助其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工资拖欠款。

五、文娱丰富,共建精神文明。

为了丰富小区住户的文化生活,党小组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1、定期组织居民参加社区的各类学习,学习疾病预防知识、计划生育政策解读、房屋装饰装修知识、居家生活常识、法律法规普及、人民防空建设等内容,以起到提高小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

2、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使住户老有所安,小有所乐,丰富小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4月10,组织小区党员和居民到大围山开展联谊活动,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暑假期间,组织小区青少年参与消防培训和演习,教导青少年如何防灾减灾,提升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意识。

以人为本是文明创建的宗旨,围绕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党小组始终把宣传和教育作为重点。使“小区是我家,安全文明靠大家”的小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小区环境的良好风气。楼栋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其乐融融,居民自治,环境悠美,治安良好。

3

页,当前第。

3

1

2

3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

党员,即政党成员,是指同意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入党的党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

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员,即政党成员,是指同意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入党的党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问题把不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二、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考核不活。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三、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渠道不畅。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四、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强、作风不实。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农村的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二是真正走近农民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有些农村党员虽然身在农村,但心不在农村,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农村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就逐步走向衰弱,在当前农村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农村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农村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大部分乡镇领导说了算,乡镇领导说行就行,群众说了不算,缺乏群众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农村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挂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落实计划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农村工作,造成当前农村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处理。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农村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农村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党员待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不少党员还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比较艰难,党内关怀也没有及时得到落实,不落实待遇单方面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给党员造成一种义务多,权利少,甚至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党员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农村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一晃过去近9个月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平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一些文件之类的软件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很重要,是不可以少的。不过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一些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从接待群众到走访贫困户、从开户主会宣传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到劝导农户搞好垃圾分类、从参与维护集镇秩序到帮农户清理门前杂物等等...基层工作处处都围绕着群众展开,群众在基层工作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古语有云: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此言运用于基层干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干群关系聚则强,散则弱,只有上下齐心,才能发挥群众工作的重大力量,实现相互依存水乳与共的重大突破。然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不扎实。乡镇人员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部队转业的事业编制人员;三是新进的公务员。第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很多文字和电脑工作无法上手,早早做好退休准备;第二类人抱怨工作累待遇低,没有工作前景,于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类人初出社会,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方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职工作,也谈不上敬业。他们的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情,不想面对群众。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中,那就是领导反复督促一件事,这些干部们就是无动于衷,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能力不足,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要么张口结舌,要么一上来就恶言相向。据集镇老百姓反映,有些干部在整治违规经营违规摆摊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某某不听劝,我把他的东西都收走了”。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接下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部分干部想尽快把工作落实到位能理解,但一味急于求成,缺乏和群众沟通的耐心,良民逼急了也成刁民,最终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不能真正担民之忧、解民之苦。有次我在村里搞宣传和征集民意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就板着脸说:“调查询问这些干什么,搞些假摆式,到头来问题还不是解决不了。”可见某些干部的不作为在潜移默化的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部分乡镇干部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深入到群众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本人才疏学浅,经过观察和思考暂且只发现以上三点问题,也都是少部分干部存在的情况。我觉得基层工作要做好,关键词是“群众满意度”要提上来,接下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浅谈基层干部该如何在一线开展工作:

第一要有责任,敢担当。基层干部在落实上面下来的政策和思想、搞迎检评比整改和报告之余,要腾出精力下村入户,开组长会、户主会,密切联系群众,调查和解决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要有耐心,注意沟通方式,避免激发矛盾。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仅看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个人品行修养问题,还会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多跟群众拉拉家常,通过聊天与沟通,平等待人,以情感人,保持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真情实感让百姓感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第三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一是要落实乡镇干部的集体培训,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二是干部们自身要加强学习,干部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方法、学习基层群众纠纷的处理技巧、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和进步的进取心,这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排忧解难。

据群众普遍反映,他们坚信只有国泰民安才有好日子过,而中国当前的大好形势都表明绝大部分干部还是有所作为的,临澧县也是如此,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偷窃抢劫的少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下,在群众和干部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下,自己能靠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xxx思想和xxx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民生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6.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7.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8.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9.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1.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2.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4.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5.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分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16.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分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17.“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19.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0.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2.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3.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24.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27.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虽然手机内存有上千名上访群众的号码,然而有时上访群众的诉求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28.在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29.基层调研不深入。自己联系×个乡镇、×个企业、×个社区,平时到这×个联系点去的多,到其他乡镇、企业去的少,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的少,听汇报多、看实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现象。

30.联系群众不紧密。与基层群众联系少,在抓工作、谋发展时,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够全面准确。

31.工作方法较简单。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还是按部就班,在与时俱进地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还有待提升。对群众基本需求等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多,还只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帮助基层和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听不进意见。下级和职工群众的话听不进去,有时下级和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时,不是耐心细致听取对方的陈述,不让下级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把下级和职工训斥一顿。结果是下级有话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不敢反应,干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33.调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不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群众中,摸清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内在关系,从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脑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学性,让执行者左右为难不说,严重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4.对下负责少。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差分毫的贯彻领导的意图,领导一句话语、一个眼神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怎样能干好,但是,有时对于职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有时甚至不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去满足对领导的高度负责。

35.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够,对部门和基层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务多,对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36.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决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对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上,还没有完全从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够。

39.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解决少,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力度还需要加大。

40.对全县困难群体,还停留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多数是安排有关部门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深入跟踪帮扶少,“群众提出要求、党政解决问题、群众进行评价”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4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调研时间限制,与群众沟通交流不深入细致,有时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够,分析不透,没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42.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的时候多一些,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就相对少一些。群众观念淡化、为民情怀弱化,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贫困群众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没有树牢群众立场和群众观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结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较少,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听取群众意见不多,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还不够积极主动。

44.自己认为来自于基层,对问题比较了解,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45.没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总结_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总结

按照省委“走基层”活动协调小组《关于在20xx年3月集中开展“走基层、送服务”主题活动的通知》(川委走组发[20xx]2号)文件要求,我委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端正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活动责任。

按照文件要求,我委进一步加强了领导,落实责任,把“走基层、送服务”主题活动作为端正机关作风的重要抓手,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相结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程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的良好格局。我委成立了工业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联络督导组,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层层分解责任。同时,按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活动内容:一是注重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二是注重聚焦反“四风”问题,切实解决企业问题;三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

二、全面强化职能,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我委全面结合“挂包帮”、“双报到”、“1+3”等帮扶内容,进一步加大了多种形式送服务的工作力度,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强化了职能,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一)及时掌握“走基层、送服务”需求。我委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领导班子形成了每周例会制度,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轻重缓急对问题提交到主任办公会上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及时解决困难。同时,党员干部建立完善了联系群众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困难群众的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逐步完善了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的“三本台账”,充分做到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目标“四个知晓”。

(二)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服务”活动。我委根据农村、社区、企业不同社会群体,开展了形式多种多样的“走基层、送服务”活动。

一是认真开展对口帮扶,切实解决群众困难。我委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资源,积极引荐有实力业主参与红枫林种植及三产业的开发。同时,对土城村今后发展方向、特色规划、客家文化旅游事业、土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帮助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案。充分利用春节后园区内企业大量招工的机会,先后利用网络、led大屏幕滚动向村民提供了就业空岗信息100余条,积极组织村社18岁-50岁有工作能力的村民参加现场招聘会,并与企业对接,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分期、分批地协调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当地村民实际情况,结合镇村的总体安排,组织村民参加了劳务培训、技能培训2场,健康知识讲座1场,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就业竞争力。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所在社区自愿认领了服务工作,包括:政策咨询、志愿者服务等内容。机关党员分为三个党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服务工作进行沟通交流,交流服务心得,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以工业区管委会深入推进“四服务,四突破”(服务于企业需要,服务于群众愿望,服务于项目建设,服务于园区发展,载体建设求突破,创新驱动求突破,企业服务求突破,机制保障求突破)为载体,着力解决好了园区内企业和园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做好新形势下推动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增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工业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保障。

四是领导干部分行业,分片区到重点企业,大型企业进行了走访和征求意见,把企业的需求和困难装在了心中,并及时安排了相关会议讨论落实时限;管委会还利用园区企业业务会的机会向企业发放了增求意见表100余份,在窗口办事大厅设置了征求表和征求意见箱。

(三)积极搭建“走基层、送服务”平台。我委针对本部门的具体职能,到基层组织开展了包括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项目促建工作、劳动保障工作等系列“上门服务”活动。修改完善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工业区的职能优势,在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融资、水、电、气、通信配套、消防安全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我委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参加了人社局在xx区三河街道和新繁镇召开的两场招聘会,为企业和失业群众搭建了就业的桥梁,进一步解决了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同时,解决了企业职工办证、协调、孩子读书等问题数百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动活动开展。

我委不断加大对开展“走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的宣传力度。

一是建立了“走基层”活动联络员信息登记。由管委会副主任和党办主任分别任“走基层”活动联络员,加大了对上对下的紧密联系。同时,指定专人负责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和报表的报送工作。

二是加强学习,广泛宣传。我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党小组的带动作用,由党支部和机关三个党小组分别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内容,广泛进行宣传,积极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参与走村访贫活动,做到了人人都参与,个个受教育。

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平台,扩大宣传。我委充分发挥工业区企业qq群,手机短信平台,led大屏幕等信息平台优势,发送相关信息30余条;在工业区范围内显著位置单立柱上按区要求制作了“实践群众路线,深入走基层活动”宣传标语3幅,扩大了宣传范围和知晓度。同时,充分利用新都资讯、微博等宣传手段宣传“走基层”活动进展成效。对“走基层”活动的动态及时写出信息向相关部门报送。

四是我委领导班子主动带头接访,对拆迁安置农民的诉求积极应对,对土地遗留的问题积极解决,对企业存在的困难积极帮助,搞好来访接访、办好初信初访,做到了尽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四、认真查摆问题,进一步强化信息统筹。

我委在开展“走基层”活动中,经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达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一是我委为企业、村社困难党员和群众的帮扶经费不足,主要靠单位全体职工个人捐款,帮扶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和群众的问题。二是由于我委工作职能的局限和抓项目建设的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导致深入企业多,深入村社基层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形式显得比较单一。

针对上述问题,我委将在区委“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断强化“走基层”活动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反馈、互享。不断加强统筹资源、统筹人力、统筹资金工作。一是加强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困难职工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分析出形成原因,提出处理合理化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包括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信息互享的目的,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二是我委将统筹好现有资源、人力安排、资金计划,充分利用好单位和个人的捐资,切实配合企业做好投融资工作,让企业在有序的环境中建设发展。三是深入挂帮包,1+3和计生三结合等村社联系点,进一步调查了解情况,争取把情况摸准,把问题搞实,把事情做细,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走基层”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作秀。

相关范文推荐
  • 11-06 山东港口一体化的心得体会范文(1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参考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是我国重
  • 11-06 护林员工作心得体会(优秀18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总结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自身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它们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灵感。作为一个对环境
  • 11-06 小学语文课后辅导心得体会大全(17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历和成果。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进一步补充自己的不足,
  • 11-06 幼儿园老师转园申请书大全(22篇)
    申请书应该简洁明了,结构合理,内容充实,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申请人的背景和动机。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它们以不同的风格和思路展现了个人优势。
  • 11-06 班级培训心得(热门16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整理和思考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为一名班级辅导员,如
  • 11-06 最美公交人心得体会(实用17篇)
    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心得,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心得体会了这一点后,我下定决心要加倍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
  • 11-06 高中教师个人总结年度考核(优秀16篇)
    个人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
  • 11-06 换届谈心得体会(汇总23篇)
    心得体会需要真实、客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感受和抒发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近期,我们班级进行了一次换届选举,新一届
  • 11-06 取消产品的通知(优秀15篇)
    通知是一种公开宣布或提醒事件、情况或建议的书面或口头信息。以下是一些通知范文的集锦,希望对大家的撰写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尊敬的家长:您好!: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安
  • 11-06 省优创建心得(通用20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