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语文课改教学随笔(热门23篇)

语文课改教学随笔(热门23篇)

时间:2023-11-06 14:23:50 作者:文轩语文课改教学随笔(热门23篇)

通过研究和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语文课教学随笔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高中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高中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高中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随笔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可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再读文,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

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

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教学随笔

心得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应做到:

第一,应提供给小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现今社会,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大多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气,一旦离开家庭这把保护伞,要么觉得无所适从,要么则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根本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再加之,成人们出于安全的考虑,大都把孩子关在家中,即使是邻居,孩子间也互不往来。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还谈何人际交往呢?所以,提供机会让小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拥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伙伴群体,给他们交往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逐步学会友善地对待同伴,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性,促进其情感成熟。

第二,给学生提供与成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与父母和老师交往的机会。小学生都善于模仿,他们随时随处都在关注大人们的一言一行,并试着去尝试。因此,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社交。同时,还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到与成人的交往活动中来,体验到在社会中应尽的职责及应承担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为今后的生活创造良好的心态。

最后,要让小学生回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加强他们与社会大众的交往。学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回到社会的怀抱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校还可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在活动中增强自己与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随笔

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认读能力。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已经掌握。但默读时看清每个字,每个词这一方面,我觉得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种能力。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

3、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提出不懂的既是一种思维品质,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本学期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圈出不懂的词,提出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换词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多读弄懂不懂的问题,并做出标注。

语文课教学随笔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高中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高一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随着整个天津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铺开,我们进入新课改也有四月了,对于这四个月的教育教学生涯真是感慨良多,这其中既有学期初了无经验、无从入手的迷茫与困惑,也有推动课堂教学后把握重点,经验积累的欣喜与苦涩,既有面对教学内容过多课时过少的尴尬与窘困,也有胆战心惊大胆取舍后的心虚与矛盾。终归一句话,我们终于战战兢兢的走过了水深火热的四个月,只是不知未来的两年半又当如何。

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在学生中针对新课改的成效,作过一些调查,学生反馈上来的一些信息,很值得我们深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赞同,新课改确实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由于教材容量大了,涉及的范围广了,学生见识到了许多新信息、新理念、新方式。其中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还认为,新课改给了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讨论发言的时间,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尤其是评分制度的改革,不以一次考试的分数论成败,更是释放了学生的天性。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反应,许多学习上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更容易钻空子,比如他们在课堂研讨中也能参与发言,但往往十句中要有五六句题外闲话,有时甚至会带动一组的话题偏离课堂内容。又如,课量大了,少了许多落实的时间,这些同学往往是水过地皮湿,更有甚者是水不过,地皮也不湿。

对此,我不想再多加阐述,只想针对我们本学期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简单谈谈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开学之初,确定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课题时,我们就明确了一个方向,即立足课本,深挖拓展。新教材涉及的内容很多,许多地方我们在上课时只能是捡重点说一说,根本没有时间去探讨,而课本中确实又有不少内容值得学生去深入挖掘,或是拓展研究。如果脱离课本再去搞一些东西,一是教师的备课任务更繁重了,不利于落实教学内容,二是学生面对的内容也更多了,容易出现贪多嚼不烂的情况。

(一)奇思妙想话对联

(二)说年节,谈文化

(三)寻根----姓氏源流的探究

(四)名字的时代性与文化特征

(五)小小成语,深深道理

这样,就可以对六个梳理探究进行更深入挖掘了。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致,我们最终在本学期只开设了“(三)寻根----姓氏源流的探究,(四)名字的时代性与文化特征”

两个课题,但从选题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探索研究的积极,对根文化的热情。

根据这种情况,以及开学一段时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及时调整了校本课程的命题。

王金玉老师开设了“传统文化知多少”这个课题,其中分为礼仪民俗篇、宗教信仰篇、饮食服饰篇、山水园林篇、学校教育片。其目的就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古文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把古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教育结合起来。

曲玲玲老师则开设了“返璞归真,让我们寻回读书的乐趣----美文赏析”这个课题。让学生了解,读书的过程应该是放松的,但读书之后应该及时地质疑思考、深入地理解感悟,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对文章的认识水平,这样,通过校本课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的,真正的享受阅读乐趣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又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切磋来提升彼此的阅读层次和知觉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而不只是走马观花随便读读。

总之,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在学校各方大力的配合和支持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并且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平台作了展示,学生可以随时点击察看,学生也由最初的新鲜好奇,逐渐的适应了、平稳了。而我们也在这三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得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以供大家参考。

(一)走班带来的.尴尬。

由于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都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所以必然会遇到打乱班级,重新集合的问题,而这也是我们升入高二,开选修课后也必然要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流动,考勤成了让教师头痛的大问题。研究性学习还好说,每个教师手下一两个小组,十多个人,又以学生自我研习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而校本课程平均也得四十人左右,点名签到都很麻烦,考勤松点又怕学生无故不到,跑出去玩,如果出点伤害事故,可是谁都付不起责任。

其次,教师和学生接触的少,过于陌生,反馈较差。校本课程是每周一次,又是打乱年级大走班,所以只有对那些在课上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才能比较好的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针对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难点,而很难照顾到大多数不愿“说话”的学生。

再次,陌生的课堂,不熟悉的教师,为自觉性差的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开课之初,学生还沉醉在新鲜感中,效果还不错,时间一长,许多学生的惰性就显出来了,听课走神,藏在后面写别的作业,看课外书等等。而任课教师对学生不熟悉,也很难及时了解纠正。

(二)教师、学生负担的加重。

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时间,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必修课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该学的,该会的,该探究的,一门功课不显多,语、数、外、物、化、史、地、政,要是再加上音、美、体、信息,还能说少吗?每个学生还要在此之上再学一门校本课程,再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不过,这样也许就不多了,借用学生的话,“我已经是虱子多了不愁咬了!”

而教师呢,除了正常的必修课的备课外,还要加备一门。就说校本课程吧,一切教案都要从头准备,没有教材,没有参资,资料得查,得筛选,得打印,一系列工作什么时候做?学期中间,还是假期?办公室中,我们几个语文教师经常是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恨不得把一天当十天用。

(三)学分评价的烦恼。

以前有期中、期末考试,留级限制着,再不自觉的学生也或多或少的学一些,而如今的学分评价制度,30%的考勤,50%的考试成绩,20%的平时成绩,实际上就意味着,只要出满勤就基本上能拿到学分,于是不认真学的多了,应付差事的也多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很大程度上美达成我们的要求。

总之,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领悟到一点,即教改对我们这一类,中等层次学校的冲击是最大的,只有加倍努力,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才有可能不掉队。

语文课程教学感悟分享随笔

课文《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美好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不久一定有收获的,我心里想。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开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己的需求。在上完课后,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助。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语文课教学随笔

在所聆听的三堂阅读指导课中,我认为梁春萍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就是一堂很好的读书示范课。

1、结合语境理解。梁老师的读书内容安排的是“三读”--读词、读段、读全文。

一读词语不是机械的读,而是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把词语读得有声有色之后,让学生用所读词语来说说课文内容,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又对全文有了整体的认知。

二读段落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课文朗读,可谓是层层递进,不仅对文本语言的深层挖掘丝丝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过程中循循善诱,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处。学生在深有感触之后,情感的迸发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读都是文本与心灵的有效对接,读得也层层深入。

2、超文本链接。梁老师的课中出现了三次超文本链接:《世说新语.方正》;引用季老的话“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是为了保存当时的感情”;《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认为最成功的莫过于链接《赋得永久的悔》。梁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表现作者“终天之恨”的句子与《赋得永久的悔》进行了成功对接,学生在超文本链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之悔,之痛,心灵深处一次次受到了强烈的震颤,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每一次读成了课堂的亮点。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学生的读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师得参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能感动学生呢?梁老师在情境创设中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自己的.声情并茂。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沉痛、哀伤的情绪,梁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的情绪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过音乐的催化,为情感的营造推波助澜。整堂课,学生心随文动,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他恨并痛着。

语文课教学随笔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识字1》、《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滴哩滴哩》这首歌给他们听。这几堂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设计让学生把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开,新课改工作总结。新课改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校领导的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应该说,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经过辛勤的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实施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我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比如对思想政治课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课程理念,我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讲台的拆除,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

1、教学模式运用缺乏灵活性。

一年来,我们一直在套用这种模式,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按模式进行。学校在评价考核时也显得生硬教条。因此课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较明显的特色。

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做任何事情时,制订一套评价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但起不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回顾一年多来的课改工作,对课改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政治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改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课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高中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接触新课改一年多了,随着对课改的认识逐渐深入,我对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我本学期担任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是普通班,一个重点班,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这两个班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有较大差异,我教的十六班是普通班,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而另一个班级是十三班,重点班。这个班学生基础较好,但语文素养也不是很高。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长亭送别》时,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这本文主题和离别情感的分析讲解上,结果整堂课上得索然无味,如果下次再教此课,我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频度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离的诗文进行对比学习,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应用,轻精神。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促织》篇时,我在完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捕蛇者说》,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同时给予广大劳苦大众同情,甚至发动学生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课本的内容。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不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高中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很大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法、新探索。

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借语文课件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改教学实录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学校将课改的目光投向了语文教学。语文课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亲身参与了语文课改教学实录,今天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优化课程设计是语文课改的基础。在课改之前,传统的语文课程设计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点为导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育。而在课改后,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也注重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课外阅读、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是语文课改的关键。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主动性。而在课改后,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我们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语文课改的要求。在语文课改过程中,我们将教学资源从传统的教材扩展到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如电子书、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我们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

此外,注重个性化教育是语文课改的追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被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学习,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指导。而在课改后,我们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个性化学习档案,以便更好地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步。通过注重个性化教育,我们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关注。

最后,促进家校合作是语文课改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家长往往是被动接收学校的信息,缺乏参与感。而在课改后,我们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也利用家校联系本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通过促进家校合作,我们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语文课改教学实录让我深感教育改革的力量和意义。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注重个性化教育和促进家校合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课改中来,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随笔

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我从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

首先应该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因而阅读能力相对偏弱。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富于幻想,所以可以给这个阶段的孩子推荐图文并茂的短片读物。

其次应根据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推荐有营养有价值的读物。阅读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注意阅读的广泛性。一是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内容要丰富多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都应齐全。

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使儿童入神入迷的。低年级就比较适合儿歌,寓言,童话以及神奇的科普小知识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就向学生介绍一本科学童话《小伞兵和小刺猬》;学了《快乐的节目》一文,就可以介绍和指导学生去看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儿童诗等。

2、利用有限的课堂,教给学生无限的阅读方法。

(1)尽管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并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安排两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他们怎么看图画,讲图意,辨认常见事物的名称,把图书上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书上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以引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图书角有相关资料,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应着重教会学生这些方法:第一,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第二,从故事题目入手,根据题目说出在读之前想知道什么。指导他们看封面和插图,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到讲述,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总之,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应注意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兴趣的培养,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改教学实录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总结。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于语文课改的教学实录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过去,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和应用上,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通过整合多种资源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方法的培养尤为重要。过去,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研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有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讨论。我还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过去,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发展。然而,情感教育恰恰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能够从中体验到诗意和美感。我还通过讲述故事、观看电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总之,语文课改教学实录使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注重情感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随笔

“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这是一位女教师在来信里所说的话。在这封信的下面,大概有成千上万的教师都会签名同意的。只要把那一叠叠的待批改的练习本看上一眼,没有一个教师不为之寒心的。这倒不单是因为要付出好多个小时的劳动,而令人烦恼的是这种劳动是那么单调乏味。

“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协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

“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以前,就把本门学科整个教学阶段(在小学,则是把整个小学阶段)中让学生从事的积极活动的内容做好安排。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生活和劳动中必需的实际技能,而且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首先为了进行智育,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我们已经说过,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词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活动的性质。”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教给学生观察。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超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实质上,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其要点正在于此。”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随笔

教学反思与教学笔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元素,那高中语文老师都在反思什么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随笔,一起来看看。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例如在讲《阿q正传》时,你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阿q语言的特点、神态的变化,那么学生的表演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你的学生是专业演员吗?怎样调控才能不会成为一场闹剧?如果学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课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生纪律的约束。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四、教学设计要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内容,怎么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从教十一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得地做过反思。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能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形式新颖多样,内容有趣丰富,实在是令是和学生耳目一新,但是我在备课时又往往觉得并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好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关系,既要用教材教,又不能死教教材。我在思考如何结合课改理念发挥出新教材的优势时,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下面就我觉得回味的片断记录下来,不算精彩,仅与同仁一起交流。

记得在探究学会控制情绪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内容,请学生用一段话概括自己老师的优点,然后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了一点补充。接着我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典型神态语言或动作,这样一来,气氛更加活跃,争论更加激烈,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好不热闹,在模仿中学生加深了对老师的认识,接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当然,为了避免模仿中的某些误区,在此之前我还请同学谈了谈模仿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我还请几个同学归纳了全班同学对于任们老师的贴切的描绘,并分别抄录好,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各个老师,看到学生都非常热情主动我感到很欣尉。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也许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新教材,才会寻求到解读新教材的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改教学实录心得体会

作为语文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语文课改教学实录,深受启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探索和实践,我对于课改的实际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我对语文课改教学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语文课改教学意义重大。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记忆与背诵,重复性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限。而课改则强调探究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实录中,我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讨论研究等,这些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语文课改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实录中,我发现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我还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再次,语文课改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太多的思考和表达机会。而在课改实录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我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学生在探究中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此外,而语文课改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现实。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应该结合社会现实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和人文关怀。课改实录中,我经常让学生阅读和讨论时事新闻,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热点和思考当下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最后,语文课改教学要注重实际效果的评估和调整。教学不只是一味地追求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在实录中,我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与同事们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

总之,语文课改教学实录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收获。通过这一实际探索,我深刻认识到语文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将继续关注语文课堂改革,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语文课堂上真情如涌语文教学随笔

谈启发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

关键词:语文;启发式;教学;手段。

在粤教版必修3《劝学》一文中,荀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来阐述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意义,目的是想让大众更加明了他所阐述的道理。换个角度来说,荀子是采用了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与《学记》主张的“君子之教,喻也”不谋而合。

在此,我想结合教学实例《林黛玉进贾府》来谈谈“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导语的设计要有新奇性。

下,富有个性,要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导语的设计不可忽视问题的提出,它应有趣味性和可行性,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林黛玉进贾府》时,我采用了如下导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珠穆朗玛。今天,我们随林黛玉一起走进贾府,去见见贾府的人物,去看看贾府的繁盛,并设身处地去感受林黛玉的心境。”通过上述导语的启发,能有效帮助学生循着林黛玉的踪迹去接触贾府的人物,了解贾府的气势,并体悟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

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提示性,对答案的要求也不需要太死板。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这些都要求教师精心构思,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真正起到启发的作用。

例如,在学生阅读完文本《林黛玉进贾府》后,我们不妨根据上面的导语“见见”“看看”再做进一步的启发引导,并设置出这么几个问题:

(1)谁去看贾府?

(2)进去贾府后谁看谁?

(3)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4)林黛玉看出了什么?

(5)读者(学生)又看出了什么?

这些问题的逐步深入启发能激发学生对文本有探究的欲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心态。(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启发的手段要有多样性。

在启发式教学中,我们不能采用某种僵化的启发方式,只有灵活运用多种启发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才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进行文本分析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启发方式。

1.对比式启发。

对比式启发是借助对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有意地把相反或相对的两种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比较,突出一方,明确是非。这种启发方式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引导出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对比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进而进入对比推理,建立假设,并加以检验。

我们不妨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两段文字来进行对比。

启发。

(1)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出场。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2)王熙凤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主探究,明了“簇拥”是围着,聚成一团,许多的人围着一个(物)或人,是聚集在一起,主次并不明显;“围拥”,则是以王熙凤为中心,围成一圈,主次分明,众星捧月,并且次与主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三姊妹虽是贾府中的千金小姐,但地位和影响力却远不及王熙凤。王是贾府的大管家,又深得贾母的宠信,位尊、权大,当然人人巴结;但由于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媳妇丫鬟等下人们又对她心存畏惧。不着多字,凤姐地位之特殊,权力之炙手,心肠之狠毒,便都暗示了出来。通过对比式启发,让学生明白不能小看这些区别,一字不同,相去甚远。

2.质疑式启发。

会质疑才会有创新思维。好问虽是人的天性,但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中,要适当点拨,使学生善于提问。文章的细微之处常常凝聚着作者的独具匠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而学生对于这些地方很容易忽略,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的能力了。

上课时,学生看似无疑,只是因为学生还未深入思考,只停留在认识的表层,教师要善加点拨,才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3.多媒体课件辅助启发。

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欣赏,可以使用,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可以辅助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通过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在塑造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时就从她的出场使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把八面玲珑而又威风八面的凤姐写了出来。学生在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只能通过文字进行想象来实现,而不能更直观地感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就可以播放影像资料(《红楼梦》)来辅助启发学生对凤姐这一形象的更直观、更立体的把握。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动脑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运用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做好了这项工作,定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美].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范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1.

[2][英]蒂姆・奥布赖恩,丹尼斯・吉内。因材施教的艺术[m]。陈立泽,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8.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实验中学)。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随笔

这是读了唐江澎《培养终身阅读者》、王栋生《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语文学习》第3期)等几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后,首先想到的问题。“语文课应激发学生阅读,从而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是常识。”(《培养终身阅读者》)“读了书,有‘底子’,对任何问题都不敢轻信,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花点工夫,去探个究竟,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立’的过程;教师这样‘立’,才能给学生一个学的‘样子’。”(《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这也是常识。

然而,身处教学一线,我深知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恰恰在做着不顾常识、违背常识的事。原因固然与应试教育及当前功利浮躁的世风和“视觉文化的兴盛”、“精神消费的多样选择”有关。但就个人方面来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缺乏“独立之精神”,对语文教学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识见”,与世浮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阅读——无关功利与娱乐或少关功利与娱乐的传统纸质阅读,离我们有多远?身为语文教师,如果你认为除了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之外,没有比阅读更重要的事儿了;如果你认为阅读是自己的职业需要,是自己生活的必需,并且付诸行动,那么,阅读就与我们零距离。如果你认为不仅仅是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比阅读重要,其他如喝酒,如打牌,如看电视,如上网聊天,如逛街,如唱卡拉ok……都比阅读重要;如果你只满足于上完每周的几节课,只满足于带着学生做好那几张练习,能考个比较高的分数,那么,阅读就离我们很远很远。

——身为语文教师,阅读本应该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是我们的一种生活!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三年级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注重人的发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对以往没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所学的全是对以后步入社会有所帮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自然就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某某,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某某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智力作为一个整体,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人们的认识活动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识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结合听说读写,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语言、数学智能的发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几项智能,诸如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潜能资源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受到许多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尝试借鉴了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中也加强了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和语言智能。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真情如涌语文教学随笔

一.课堂争辩中育真人。

课堂争辩是学生真情泄露的较表达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独思考,主动创新,敢于表达与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和别人,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完全的自我,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如教完《落花生》一课,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苹果”“花生”两方,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说对方的不足;第三次说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发出来,同学们的答辩词特别精彩。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辩论达到了高潮,呈现出一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最后大家一致认识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作用。这样的三次辩论,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的“苹果”,“花生”两种人都需要。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二.阅读中激励学生,唤起自信。

在课堂教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激励他们开发潜能,发展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主见。课堂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开心地读,开心地说,开心地演;教师再旁边肯定,表扬,激励,使学生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浓浓的兴趣,他们充满着自信。

“谁敢说我是班上朗读最好的。”“好,大胆站起来读吧。”“放开你们的嗓门大声读吧,你会读得很好的。”这种激励式的话语在教学中学生反复听到。学生们正是在这种激励下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说,高兴地演,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目前为止,他是我们班上读得最好的,现在他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谁能读得比他好,把他读得坐下去,就是这种激励,燃起了学生自信的火花;老师,我来读这个自然段,我一定比他好,肯定让他坐下。”(众笑)“慢慢来别急,你能行的。”“瞧,你不是读得很好吗?要有信心。”信任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鼓励的话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三.作文教学体验中吐真言。

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作文教学引进体验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如果在一次作文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师.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作文课上,学生争先发言,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擒满了泪水,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妙,情节跌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相关范文推荐
  • 11-06 疫情的心得题目有哪些(实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记录自己成长轨迹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所走过的路的回顾。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会持之以恒地
  • 11-06 催人泪下的追悼词(通用19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作品或者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概括的一种参考材料。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细读过的范文范本,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引发了我们对于写
  • 11-06 幼儿园兴趣班汇报(优质16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尊敬的家长:您好!为培养幼儿个性特长,挖
  • 11-06 读书心得体会佳作总结(模板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往后面翻,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创作的灵
  • 11-06 读一本书心得体会标题(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回忆与思考的结合,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启示和灵
  • 11-06 立足岗位心得体会和方法(优秀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学习或工作过程中心得和收获的总结,是对经验的提炼和升华。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自己独
  • 11-06 个人社保工作总结大全(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更好对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作总
  • 11-06 个人实践的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体现了个体对经历和困惑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精彩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
  • 11-06 高数总结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是对自身成长的深刻理解。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高等数学,简称高数,是大学数学的重要
  • 11-06 干部培训进高校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20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如何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培训总结?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高校扮演了重要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