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2篇)

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2篇)

时间:2023-11-05 10:45:46 作者:碧墨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过程中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参考以下范文,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一路走来,桐庐县的精致大气,环溪、荻浦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同志纷纷表示,“桐庐样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将借鉴和学习该县在城建管理、绿化美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启示一:要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美。越剧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启示二:要重视群众。“和美越乡”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和美越乡”建设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突出重点。“和美越乡”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面铺开不现实,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实际。

重缓急,逐步推进,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是重点,要转变思路,实施从“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另一个是要打造亮点,要按照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带、示范区块和精品村。

启示四: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消除一处卫生死角、建好一处垃圾站房、改好一座卫生厕所等细微环节入手,用“纳米精神”,一点一滴抓推进、抓示范、抓落实,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和美越乡”。

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自身职责工作,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必须把好态度关,驻村干部不能摆架子,不能让领导架子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农村指导员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再者,要有诚心,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最后,还要有耐心。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会不够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驻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思想做通,工作做好为止。在镇区扩建征地工作中,群众普遍认为补偿款过低,抵触情绪较大,工作进展缓慢。通过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内致富能手等威望较高人士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召开多次会议,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后,决定分包村组、亲属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国家的政策、镇区扩建的意义,详细了解群众后顾之忧,共同想对策,解决群众失地后的收入问题,征地工作逐渐得要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以顺利开展。

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农村工作手册》《农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村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

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驻村干部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队伍不团结,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干部各司其职,民主决策,按原则办事,自然消除了工作上的不必要冲突。

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载体,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为本村寻找发展出路,积极汇报,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所以要做群众的知心人,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指导而不要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好工作,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三是参与而不要干预。农村工作指导员既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全方位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建设中去,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驻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加强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承载着学校的社会实践任务,我们很充实的度过了__年暑假。我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为主题,赴__县、__县,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支教活动。我们活动共进行了4天,受益人数达到千余人,并且通过相关地方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各地团委中引起一致好评。作为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各个实践地都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主要负责摄影、访谈内容的记录以及辅助其他队友工作。社会实践过重我们不仅仅增加了友谊,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现象。

在__县初级中学、一所高级中学进行大学生涯宣讲,让我们自己重温大学生活两年的收获。我从进入学校是一个内向,对自己人生目标迷茫的学生,已经转变为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向上,在学生工作中认真严禁的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以在__大学生活、学习、工作,作为演讲实例,也一次次让我们热血沸腾,看到熟悉的一步部宣传片,我们讲解着美丽的校园,更增添几份爱校之情。而在座的弟弟妹妹们正在经历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看到大学生活的美好,他们能够在梦想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其实这样的互动,给我们是一次重温自己历程,同时又能锻炼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脑海中的大学不再那么抽象,变压力为动力,对学校来讲丰富了在书海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为学校的教育任务作出一点点贡献,我们希望家乡有更队的人才辈出。对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实施问卷调查,我们在宣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调查。通过这个匿名调查,结果反映能够更客观真实,我们可以对结果分析,了解到当今农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程度。我们的文化建设需要农村的大力支持。

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进行参观,调查其乡村经济、民风、教育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并进行采访。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x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更好的发挥大学生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参观西台村我们看到了村委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方面的努力,村民也有丰富的的文化活动。在物质发展的今天,狠抓精神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也不只是追求农田带来的温饱之欲,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三农”政策带领他进入了科技耕种的天地,更享受到了当代农民的巨大利益。作为第一产业的支柱力量,我们已经看到光明的一面。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挥毫运笔、布局谋篇,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

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自身职责工作,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必须把好态度关,驻村干部不能摆架子,不能让领导架子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农村指导员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再者,要有诚心,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最后,还要有耐心。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会不够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驻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思想做通,工作做好为止。在镇区扩建征地工作中,群众普遍认为补偿款过低,抵触情绪较大,工作进展缓慢。通过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内致富能手等威望较高人士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召开多次会议,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后,决定分包村组、亲属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国家的政策、镇区扩建的意义,详细了解群众后顾之忧,共同想对策,解决群众失地后的收入问题,征地工作逐渐得要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以顺利开展。

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农村工作手册》《农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村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

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驻村干部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队伍不团结,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干部各司其职,民主决策,按原则办事,自然消除了工作上的不必要冲突。

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载体,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为本村寻找发展出路,积极汇报,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所以要做群众的知心人,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指导而不要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好工作,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三是参与而不要干预。农村工作指导员既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全方位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建设中去,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驻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加强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承载着学校的社会实践任务,我们很充实的度过了__年暑假。我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为主题,赴__县、__县,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支教活动。我们活动共进行了4天,受益人数达到千余人,并且通过相关地方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各地团委中引起一致好评。作为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各个实践地都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主要负责摄影、访谈内容的记录以及辅助其他队友工作。社会实践过重我们不仅仅增加了友谊,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现象。

在__县初级中学、一所高级中学进行大学生涯宣讲,让我们自己重温大学生活两年的收获。我从进入学校是一个内向,对自己人生目标迷茫的学生,已经转变为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向上,在学生工作中认真严禁的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以在__大学生活、学习、工作,作为演讲实例,也一次次让我们热血沸腾,看到熟悉的一步部宣传片,我们讲解着美丽的校园,更增添几份爱校之情。而在座的弟弟妹妹们正在经历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看到大学生活的美好,他们能够在梦想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其实这样的互动,给我们是一次重温自己历程,同时又能锻炼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脑海中的大学不再那么抽象,变压力为动力,对学校来讲丰富了在书海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为学校的教育任务作出一点点贡献,我们希望家乡有更队的人才辈出。对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实施问卷调查,我们在宣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调查。通过这个匿名调查,结果反映能够更客观真实,我们可以对结果分析,了解到当今农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程度。我们的文化建设需要农村的大力支持。

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进行参观,调查其乡村经济、民风、教育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并进行采访。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x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更好的发挥大学生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参观西台村我们看到了村委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方面的努力,村民也有丰富的的文化活动。在物质发展的今天,狠抓精神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也不只是追求农田带来的温饱之欲,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三农”政策带领他进入了科技耕种的天地,更享受到了当代农民的巨大利益。作为第一产业的支柱力量,我们已经看到光明的一面。

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挥毫运笔、布局谋篇,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

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自身职责工作,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必须把好态度关,驻村干部不能摆架子,不能让领导架子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农村指导员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再者,要有诚心,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最后,还要有耐心。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会不够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驻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思想做通,工作做好为止。在镇区扩建征地工作中,群众普遍认为补偿款过低,抵触情绪较大,工作进展缓慢。通过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内致富能手等威望较高人士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召开多次会议,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后,决定分包村组、亲属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国家的政策、镇区扩建的意义,详细了解群众后顾之忧,共同想对策,解决群众失地后的收入问题,征地工作逐渐得要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以顺利开展。

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农村工作手册》《农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村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

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驻村干部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队伍不团结,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干部各司其职,民主决策,按原则办事,自然消除了工作上的不必要冲突。

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载体,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为本村寻找发展出路,积极汇报,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所以要做群众的知心人,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指导而不要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好工作,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三是参与而不要干预。农村工作指导员既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全方位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建设中去,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驻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加强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驻村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自身职责工作,收获很大,感触很多。

必须把好态度关,驻村干部不能摆架子,不能让领导架子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所以农村指导员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再者,要有诚心,群众才会真诚地对待你、支持你,相信党和政府的政策都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作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最后,还要有耐心。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会不够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驻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思想做通,工作做好为止。在镇区扩建征地工作中,群众普遍认为补偿款过低,抵触情绪较大,工作进展缓慢。通过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内致富能手等威望较高人士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召开多次会议,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后,决定分包村组、亲属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国家的政策、镇区扩建的意义,详细了解群众后顾之忧,共同想对策,解决群众失地后的收入问题,征地工作逐渐得要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以顺利开展。

干农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农村工作手册》《农村医疗保险》《计生工作条例》《村委会组织法》以及村内制定的相关制度等。

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团结,不能搞帮派。驻村干部就像是一支润滑剂,在村委与村支部之间不能偏听或偏帮一方,这在许多农村是有先例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队伍不团结,就没有凝聚力,就发动不了群众,就干不成工作。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干部各司其职,民主决策,按原则办事,自然消除了工作上的不必要冲突。

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载体,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了解到村民所思所想所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扶贫帮困,为本村寻找发展出路,积极汇报,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所以要做群众的知心人,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指导而不要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做好工作,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三是参与而不要干预。农村工作指导员既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全方位地参与到农村基层建设中去,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驻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要对他们信任、支持和尊重。当然,依靠不是依赖。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加强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格,以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承载着学校的社会实践任务,我们很充实的度过了__年暑假。我们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为主题,赴__县、__县,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调查、支教活动。我们活动共进行了4天,受益人数达到千余人,并且通过相关地方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各地团委中引起一致好评。作为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各个实践地都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主要负责摄影、访谈内容的记录以及辅助其他队友工作。社会实践过重我们不仅仅增加了友谊,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现象。

在__县初级中学、一所高级中学进行大学生涯宣讲,让我们自己重温大学生活两年的收获。我从进入学校是一个内向,对自己人生目标迷茫的学生,已经转变为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向上,在学生工作中认真严禁的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以在__大学生活、学习、工作,作为演讲实例,也一次次让我们热血沸腾,看到熟悉的一步部宣传片,我们讲解着美丽的校园,更增添几份爱校之情。而在座的弟弟妹妹们正在经历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看到大学生活的美好,他们能够在梦想中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其实这样的互动,给我们是一次重温自己历程,同时又能锻炼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放飞梦想的机会,脑海中的大学不再那么抽象,变压力为动力,对学校来讲丰富了在书海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为学校的教育任务作出一点点贡献,我们希望家乡有更队的人才辈出。对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实施问卷调查,我们在宣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调查。通过这个匿名调查,结果反映能够更客观真实,我们可以对结果分析,了解到当今农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程度。我们的文化建设需要农村的大力支持。

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进行参观,调查其乡村经济、民风、教育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并进行采访。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x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更好的发挥大学生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参观西台村我们看到了村委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方面的努力,村民也有丰富的的文化活动。在物质发展的今天,狠抓精神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也不只是追求农田带来的温饱之欲,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三农”政策带领他进入了科技耕种的天地,更享受到了当代农民的巨大利益。作为第一产业的支柱力量,我们已经看到光明的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农村干部振兴乡村心得体会

当前,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干部的角色愈发重要。农村干部肩负着推进“三农”工作的重任,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其作用更加突出。在长期的实践中,农村干部不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倡导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社会责任感。下文将从个人扎实工作、科技创新驱动、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谈一下农村干部和乡村振兴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扎实工作。

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是全面的,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经营的问题,还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重建乡村经济体系、生态环境。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推进进程,因此,农村干部要打好“基础”、强化“细节”、落实“制度”,保证自己的工作高效顺畅。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和进度,并与群众充分沟通和交流,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不断完善管护机制,让工作更加精准地走进群众。只有做好了基础的扎实工作,才能推行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第三段:科技创新驱动。

在当前数字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干部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技术等,引导农民推进现代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并配合政府完善农业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益。同时,农村干部要提升信息化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智慧农村建设,推进“互联网+旅游”、乡村电商、精准扶贫等工作,创新推进和落实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振兴乡村经济。

第四段:牢固推进特色文化传承。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开始消失,对此,农村干部要着重关注。通过建设旅游项目和文化基础设施,培养乡村新风,传承民俗文化,激发本土特色,从而重塑乡村文化形象。同时,要利用周末、双休日等时间,积极组织文化活动,提高农村民众的文化修养,让传统文化在乡村再度焕发生机。

第五段:结尾。

综上所述,农村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实效和创新,加强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未来乡村振兴之路仍任重道远,农村干部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持续拓展乡村经济的想象空间和实践破题的可能性,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以实际行动,深入振兴乡村。

农村干部振兴乡村心得体会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振兴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就农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体会和心得进行探讨。

第二段:重视大局,提高思想认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村干部以全局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对于村庄的发展,农村干部不仅要关注个人和村庄的短期利益,更要考虑到整个地区的发展,与周边县市相互协调合作,协调好村庄和周边村庄间的发展关系。同时,加强自身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加强群众联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农村干部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接触,对乡村民俗文化有深入了解,应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农村居民之间的联系,了解居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制定更加实际可行的发展计划,让广大民众感受到发展的实惠。通过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推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提升。

第四段: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农村干部要在加强自我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在村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干部不仅要熟知各项方案和政策,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例如,化肥、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第五段:结语。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干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具备全局的意识和战略性的思维,更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及时跟上发展步伐,积极探索不一样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提升。这是一个关系到农民、关系到农村、关系到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大事业。让我们真正发挥自身力量,把乡村振兴工作做的更好。

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一路走来,桐庐县的精致大气,环溪、荻浦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同志纷纷表示,“桐庐样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将借鉴和学习该县在城建管理、绿化美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启示一:要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美。越剧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启示二:要重视群众。“和美越乡”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和美越乡”建设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突出重点。“和美越乡”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面铺开不现实,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实际。

重缓急,逐步推进,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是重点,要转变思路,实施从“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另一个是要打造亮点,要按照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带、示范区块和精品村。

启示四: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消除一处卫生死角、建好一处垃圾站房、改好一座卫生厕所等细微环节入手,用“纳米精神”,一点一滴抓推进、抓示范、抓落实,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和美越乡”。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验等,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

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历四十年改革开放,也是城镇化持续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为能够有幸成为乡村振兴的探索者、实践者而倍感自豪。通过此次省委党校集中学习培训、实地考察,我更加坚定了乡村振兴是通过发展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硬道理。乡村振兴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因地制宜的科学实践,是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的主战场。作为浙西南山区县的乡镇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给予了我们广阔的学习、实践的天地。唯有以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思考、实战中才是我们的使命之所在。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玉溪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到浙江省台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考察。通过全程参加沙滩村、白鹭湾村等13个点的现场教学,并认真聆听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张光根处长的精彩授课,让我对台州市乡村振兴之路有了直观的见闻和切身的感受,既学到了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又领悟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结合台州市乡村振兴经验及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离开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离开发展的保障,振兴乡村就是一句空话。综观台州市后岸村、下叶村等发展振兴经验,乡村美、农民富都有其坚实的产业支撑,后岸村、下叶村发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使游客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同时,引导农户做大工艺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通过舌尖上的记忆留住游客的心,推动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在给游客带来独特旅游体验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人均仅拥有0.75亩耕地的玉溪农业,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以产业振兴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带旺乡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组织、品质化的生产、商业化的经营为方向发展农业,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好“特”“融”“食”字文章,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深入推进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以此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

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此次学习考察的`台州市每一个村给我们的直观感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清湾幽岛……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美好景致,其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携带着历史的信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台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扎实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建筑、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有序推进特色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积极挖掘和整理民间艺术、手工绝活、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开发“古村游”项目。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形成合理宜居的空间结构,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旅游要持续发展,文化才是留住游客的根本。只有铸牢乡村文化这个“魂”,才能提振乡村的“精气神”。玉溪市广大乡村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高原水乡文化、民族文化、聂耳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名人、农耕文化等等,还有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青山绿水。可以借鉴台州市的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遵循乡村振兴的规律,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设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同时,编制规划要注意既契合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编制规划还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抓好示范引领。可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也可以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的具体内容,选好典型,树立样板,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遵循。要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推进城乡统一规划,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资源能源共享、生态环境互促的格局。要通过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障。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也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特征和要素。全面提升我市乡村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创新现代农村警务机制,推进警力下沉,推行警务前置。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整合基层群防群治社会资源,提高整体协作防控能力。健全农村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深入排查农村各类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持续加大多元化解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力推动村级“多网合一”,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构建“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的治理新格局,促进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将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成为综治信息汇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重大事项分流督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及视频会议为一体的综合阵地。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和教育作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乡村稳定,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县委组织部举办的这次培训,使我有幸在这样正规、专业的县委党校参加学习各项理论知识。通过这三天紧张的培训学习,我深感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使命光荣,责任也是重大,对自己的身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是排头兵、领路人、第一责任人,这是对我们村支部书记的深刻诠释。

这次培训,我们共同学习了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平安县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办合作社运营、党风廉政建设等,这是对我们村党支部书记一次思想提升的一次机会,也是干好农村工作的'经验交流,更是我们责任感、使命感的一次集中升华。

三天的培训学习和课下交流请教,我学到了很多在村上实际中能够用到的方法和经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把学到的东西融合到我们自己村上工作的方方面面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带头干实事,为全村群众当好服务员。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感谢片组牵头单位举办的这次活动,为片组成员单位提供了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本人认为很有意义,很受教育。牵头单位带领大家深入基层社区、参观本地少数民族聚集区、乡村特色发展项目,更加深刻直观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区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民族融合取得的巨大进步,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本次活动还参观了中共宁国特支纪念馆,学习了在宁国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以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的巨大牺牲,我们一定要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村干部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干部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乡村振兴。作为乡村中的基层组织和管理者,村干部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自己作为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理论学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

作为村干部,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并践行乡村振兴政策,充分了解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这需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培训。例如,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座谈会,多读相关书籍和报纸杂志,了解政策的目的和实施方案。同时,掌握政策的正确解读和宣传方法,与群众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增强广大村民的对政策的了解和支持。

第三段:深入调研,了解本村情况。

在了解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本村的情况。只有了解了本村实际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振兴计划,并加以落实。在调研中,我们需要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种植养殖情况,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走访商户,探讨如何增加农村经济的效益和壮大腰包;调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出问题、寻求答案和解决措施。通过对村庄的全面了解,才能实施有效的乡村振兴计划,并让乡村振兴真正惠及广大村民。

第四段: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村庄管理水平。

作为村干部,我们要加强村务管理,推进村庄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庄管理水平。我们应当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增强村庄发展活力。同时,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村干部培训,提高干部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只有在良好的组织和管理基础上,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使其取得更好更快的效果。

第五段:结语。

总之,作为村干部,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发挥村级机构作用,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中,为村民谋福祉、做出贡献。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乡村振兴必能切实推进,让乡村更加美丽、繁荣。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模拟研学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和改进行为方式。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写心得体会,可以先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也许会有所帮助。
  • 11-05 陪孩子登山的心得体会(汇总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参考以下心得体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的要点和技巧。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登山
  • 11-05 心得体会军训版(专业23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一种记录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1-05 合同单方解除权(优秀21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就特定事项达成一致并签署的法律文件,它具有约束力和保障双方权益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 11-05 大一大学生自我鉴定表(精选21篇)
    大学生自我鉴定是一个反思和探索自己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自我鉴定,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自我评价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
  • 11-05 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教师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
  • 11-05 项目工程劳务承包合同(精选17篇)
    承包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用于明确双方在工程承包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承包合同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11-05 朗读报告的技巧(优秀21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通过对某一主题或事件的全面分析和归纳,向他人传达相关信息的书面材料。如果你对写报告范文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精选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 11-05 毕业生总结自我鉴定大全(17篇)
    毕业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毕业生们在求职中如何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推销,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求职经验分享。我叫关淼,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
  • 11-05 跟班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模板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