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人教版(优秀19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人教版(优秀19篇)

时间:2023-11-04 20:46:11 作者:飞雪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人教版(优秀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的基础,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一份完整的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供您参考使用。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预设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

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和上学期平均分情况有所差异,是“分完还有剩余”的平均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不易接受。本节课教学流程为:复习了平均分——揭示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带领学生逐一操作各种分法——解读除法算式——练习。流程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时间把握也比上学期要顺手得多,但在新授部分的讲解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到位,不够细致。主要有几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不够活泼,课堂驾驭能力还缺火候。结合低年级孩子本身的年龄特征,加上寒假刚结束,孩子的心还完全没有沉静下来,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语言和课件的展示不能抓住孩子的眼球。

2.对“余数”现象的讲解不到位,没有让孩子亲自动手理解余数现象。尽管前一天也通过短信通知家长提醒孩子带好十根小棒,但现状是只有一半孩子带来了学具,对新课部分的学习也造成了少许影响。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做的还不够机智,没有及时调整,通过黑板上的磁性小棒带领孩子学习分完还有剩余的现象。

3.练习题讲解不够透彻,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是偏向中等以上的学生,有失偏颇。比如“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这题偏难,需要老师带领他们通过分的过程解答题目。但在这题的处理上,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只是简单地一句带过,没有体现分的过程,以致一半的学生听不懂。这也是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全力避免的过错,不论是容易的题目还是偏难得题目,都得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周全。

猜你感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4、交流:

(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又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剩下的。)。

5、揭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教学列1。

用算式表示,再说说算式的含义。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例1是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花盆活动入手,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例2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例3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4是借助于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例2和例3,其重点是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表示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这节课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一个典型课例,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编者的意图和课标的理念,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课作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什么样的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不会繁杂混乱、喧宾夺主,冲淡课的数学味?我们联想到学生刚刚参加的旅游活动中,就有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有余数问题,既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于是选择了旅游这一情境,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到整堂课的始终。

其次,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并不是一张白纸,独特的想法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这是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的多样化思想。但是,我们不应只停留于对不同方法的片面追求,而应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表达有余数的现象时设计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片来代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余数除法在数学中的一般表达形式。

再次,例3的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单纯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也很简单,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数学规律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层面,有时不但会使学生在用规律过程中创造性不够,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规律的记忆和应用水平。而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规律的发现与抽象过程,亲身体验规律的论证与概括过程,学生不仅对数学规律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还会促进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把突出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过程性知识”的特点。因此,这一环节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归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教学流程:

一、解读问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上次三四年级的同学去旅游,当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旅游日记,大家请看:

11月18日晴。

想想看,这些女同学可以分为几组?

2、反馈,小结。

二、探究意义。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提示: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片来代替)。

2、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

3、全班反馈: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

4、起名:你能给多出来的数给起个名吗?

5、板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规律。

1、设置冲突: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观察质疑:那么,(师板,连贯成一串对比算式):

16÷5=3(个)……1(个)。

17÷5=3(个)……2(个)。

18÷5=3(个)……3(个)。

19÷5=3(个)……4(个)(设置冲突让生自己发现)。

20÷5=3(个)……5(个)。

21÷5=3(个)……6(个)。

22÷5=3(个)……7(个)……。

学生:(当20÷5时,商是4……)。

3、发现规律: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生观察、交流)。

4、全班反馈,得出规律:余数除数。

5、即时练习:(1)如果除数不是5,而是……余数会是几?

(2)51页及52页做一做。

四、看书质疑。

五、解决问题。

我们继续来看刚才的日记:车行驶在路上,导游姐姐还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考我们大家,答对的还有奖品。(模拟出题并兑现小奖品)。

问题是这样的:

1、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结果怎样?

4、导游姐姐还跟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智摘超级大苹果:(略)。

六、全课小结。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

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四边形》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数学课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初步认识了角,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角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此外,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长的指导下或通过自己阅读课外书,对四边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前,对学生做了学前的测试,内容是对四边形的认识,形式是学生举手反馈,时间约5分钟。测试的结果为:一班,共48人,二班,共46人,其中一班有30人,二班有20人知道: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并能比较准确地辨认出四边形、梯形。

因此,在教学第三单元的知识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鲜明、生动和形象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单元评价要点。

1、辨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

四边形。

例1。

例2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4、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1。

平行四边形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

周长。

例1。

1、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1。

周长。

例2。

例3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

估计。

例4。

例51、初步学会估量物体的长度。

2、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正确的长度观念。1。

单元测试1。

测试情况反馈1。

合计8。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教材简介: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部分内容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同时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操作、观察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方法准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铺垫。

1.卡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几:。

3×()244×()377×()59。

()×211()×640()×538。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和齐练)。

二、教学例3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探究“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1、出示例3。

2、列式计算,完成在答题卡上。

21÷5=4(组)……1(人)。

22÷5=4(组)……2(人)。

23÷5=4(组)……3(人)。

24÷5=4(组)……4(人)。

25÷5=5(组)。

26÷5=5(组)……1(人)。

27÷5=5(组)……2(人)。

28÷5=5(组)……3(人)。

29÷5=5(组)……4(人)。

30÷5=6(组)。

31÷5=6(组)……1(人)。

32÷5=6(组)……2(人)。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5、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6、验证规律。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都是余数比除数小呢?请你们任意写出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验证一下。

小组内交流验证结果。

三、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1)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3)选择一种装法,计算出结果。

(4)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想一袋里装几个?按你的想法,列式计算出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1)卡片出示第3题。

(2)引导学生说出卡片上最大能填几,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整体反思。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练习,课本做一做第一题。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剩余;并通过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分的结果和横式的对比,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3)(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结合前面摆三角形、摆正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白板课件。

学具:学具袋(12根小棒)。

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复习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就藏在学具袋中,快打开看看它是谁呀?

生:小棒。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和小棒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比比谁摆的最快?

生:动手摆。

师:你摆的可真快!能告诉大家“你摆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你呢?

生:我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两人说完整话)。

师:也就是说:(课件出示)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复习表内除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这样的6根小棒,(课件出示:依次排开的6根小棒,并在“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师:接下来,“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大家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谁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我摆了2个三角形。

师:摆完了吗?嗯,6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记录刚才摆的过程?你说呢?你再说说?

生:6÷3=2(个)(师板书)。

如果学生写成6÷2=3,师:谁跟他列的不一样,你们同意谁的?说说理由。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

生:因为“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师:这里面6是?3是?2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都叫什么,谁还记得?

生: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师:这个算式读作:(生齐读: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课件上把小棒依次摆开,并把6改成7,同时添一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小棒?生:齐说:7根。

师:“7根小棒”,还是“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把你摆的结果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并商量一下,这回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来记录?生: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生:指名到白板边操作边说。

预设: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生如果说不全,教师要引导说全)。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知道7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那这1叫什么呢?

生:余数。(就是剩下没有分完的那部分。)。

师:重新规范板书:7÷3=2。

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小圆点,看像什么呀?(像省略号)然后写上余数1。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读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草莓图片、盘子。

一、复习旧知。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了,老师很喜欢吃草莓,你们呢?喜欢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摘草莓吧。请四名同学摘草莓(回答问题)。

二、新授课。

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师:老师也摘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分分草莓吧!出示题目: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学生叙述,老师演示。(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摆的过程,你怎样列式。(板书:6÷2=3(盘))。

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生:因为是平均分,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6叫做……2叫做……3叫做……。

师:为什么剩下的1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不够摆1盘?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咱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师:像这样摆,我们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生:7÷2=3(盘)……1(个)。

师:那么有更多的草莓你会分呢?请同学完成作业纸第1、2题。学生认真的读一读题,独立完成。

2、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有余数的除法中蕴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这些小朋友正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出示例2)。

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生:8÷4=2(个)。

师:那如果是9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学生说,老师演示。师:怎样列式呢?请同学把作业纸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那么10根、11根呢?请同学继续用画一画的方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作业纸上。8根9根10根11根师:那么12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呢?生:3个。

师:怎样列式?生:12÷4=3(个)8÷4=2(个)9÷4=(个)……(根)。

师:同学们,咱们不用摆的`方法,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16根的结果吗?学生口述,屏幕显示结果。

师:仔细的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引导学生发现,除数的规律和余数的规律)。

师:为什么余数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呢?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5呢?谁来说说理由。生:5根小棒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余下1根。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的。板书:余数除数。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摆五边形需要多少跟小棒?可能会剩几根呢?生:需要5根,可能会剩1—4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

1、完成书p61做一做。

2、完成书p64练习十四。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二、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

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

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

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画一画。

(3)估一估。如果放1盘,就分掉了3个;如果放2盘,就分掉了6个;如果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1.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交流板书竖式)。

2.提问:如果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果:144=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果:154=33(个)。

3.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学生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学生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提问: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1.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学生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如果商5行吗?为什么?如果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如果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837+558728。

24679567497。

1834269445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6=5(组)2人。

学生2,笔算。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幻灯片、学具和小棒若干。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3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圆片或小棒、糖。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二年级有余数除法教案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理解“进一法”与“舍余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4、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恰当运用“退一法”与“舍余法”

【教学准备】。

教案,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46÷7=20÷6=。

(2)有13个面包,每4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几个?

14÷3=(。

)袋,余。

(

)个。

(3)9里面最多有几个2(4)9个苹果,每盘最多装2个,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二、教学例5。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坐不下)。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

22、

4、

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正确取舍余数。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1-04 礼仪之美培训心得(热门18篇)
    我们在培训中所获得的体验和见解,可以通过写培训心得的方式传递给他人,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这些精选培训心得,都是经过认真挑选和总结的,相信会为你
  • 11-04 强国青年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沉淀思考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4 文秘年度工作计划(通用19篇)
    7.年度总结也是一个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持续进步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度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年,办公室要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和委局工作大局,以贯
  • 11-04 北大毕业典礼发言稿学生范文(21篇)
    参加毕业典礼是向同学们的教育成果和努力付出致以最高的敬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毕业典礼总结范文,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 11-04 检讨宿舍的检讨书范文(16篇)
    写检讨书是我们对过去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短板并进行改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检讨书,或许能够对你的写作提供一
  • 11-04 党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或者经验的内涵,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
  • 11-04 小学数学教学个人总结(热门22篇)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个人总结是一种很重要的反思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提升空间。个人总结可以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工具,帮助我们不断
  • 11-04 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专业15篇)
    大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希望通过这些大班教案范文的分享,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健康。社会。1、
  • 11-04 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受让人(汇总19篇)
    技术合同的签署是技术合作的重要环节,它负责明确合作方的权益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小编整理了一些常见技术合同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合同模板
  • 11-04 物业观摩心得体会及收获(汇总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参考。以下是一些写得很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