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通用17篇)

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2 23:40:12 作者:JQ文豪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通用17篇)

读书心得是我们对自己阅读量和阅读质量的一种自我评估和总结方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对于阅读和思考的热情。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最近,看了《透视课堂》一书,在译者陶志琼先生写的序中,对课堂的描述和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东方有课堂,西方有课堂,此见同,此识同:皆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首要使命。东方有教师,西方有教师,此心同,此理同:皆主要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

一说到课堂,既可能让人想起凝神屏气的紧张,也可能使人想起乱哄哄的吵闹,还可令人想起豁然醒悟的欣喜。课堂,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测的地方;课堂,一个充满了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课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课堂,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地方;课堂,一个既可远观欣赏又可近观理解,但就是“不可亵玩”的地方。

课堂既可以说是“周围受敌,四面楚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八面玲珑,援助多多”(各种压力变成支持力量)。压力和助力无非是在表明: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让不动动起来,让不活活起来,让不灵灵起来的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课堂里有苦恼、无奈,有希望与绝望,有奋进和退缩,有欢欣与惆怅。总之,课堂,乃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小舞台。

理想的课堂总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的。

说起课堂可以说是赋予没有生命活力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不活的活起来的场所。教学中有种种困惑需要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透视课堂》一书是对一些教学问题,尤其是现代教学课堂,包括信息加工、决策、学生对一般知识及其课堂教学理论的阐述。阅读此书,使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说增强和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用于进行课堂决策。

一些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完成作业。这不是他们的动机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问题。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补课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些反应慢的学生,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和决心。这些孩子往往有较大的惰性,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又会出现懒散的现象。此时,我们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尽量提出他们的点滴进步。

处理能够做而不做作业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则不一样,我们知道万事开头最重要,一出现此类情况,我们应立马禁止,断绝他的这种行为。并明确强调自己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要求,讲述做作业的重要性。当他们完成每一次作业时就及时反馈。但是针对我班一个心理并不健康的孩子,我们就需要看场合处理,在适时(也就是他心平气和)的时候谈心。否则他就会以强硬的态度对待你的教育。因为他的家长也无能为力,这种孩子如果逼着他完成容易走上极端。

如果在班级中老是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就需要反思自己的作业布置有何问题,并及时调整作业的难易和改变检查和批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随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处理,如果一味地钻死胡同,强制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出要求完成的作业,那么痛苦的就只是自己了。

其次,此书也向我们提供了解决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多动症的问题。我们常感叹现在的孩子缺乏静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它建议“不要让这些学生把你引开以便你开始不恰当地对待他们”否则他们会觉得是老师误解自己。关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老师和同学造成的影响,让他们产生一种比较强的自我控制力的印象。通过作出提醒来帮助他们自我控制,改进要讲究循序渐进。而且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上,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而《透视课堂》一书向我们介绍的远远不止这些。它还从课堂生活、课堂观察、教师期望和课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完全值得你我细细琢磨。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

作文。

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

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沐浴着秋日的阳光,不知不觉我在福州教育学院已经学习了四天的时间。这两天听取了王海珊教授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连榕教授《学与教的心理》、及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对《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图画书之图画阅读》的专题讲座。对我感触最深的是今天孔起英教授对《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孔教授不仅从《指南》制定的目的、性质、基本理念、框架结构等方面做了细致地解读,也从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方面,针对其目标做了较为全面的讲解。通过解读让我明白:幼儿知识的学习不是目的,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贯穿于各领域中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才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通过我们的工作不仅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以适应其目前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理念。

而孔老师《图画书之图画阅读》的讲解,也让我对图画书教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不能浮于表面,不仅从画面的造型、色彩、构图让幼儿有一定的认识,教师还应从发展幼儿发散思维、体现幼儿自主感知与想象的角度,做较为具体的指导。儿童选择图画书的标准、儿童图画书阅读内容与方法的误区与对策,更为我们一线教师做出了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此次活动不仅实用,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引了方向。

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暑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从这本书中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我就让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把平时不敢当面跟老师说的话通过写的形式告诉老师,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想法,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他们也是感觉敏锐、有独立想法的个体。教师的为人、责任心和爱心、学识和教学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态度等,都会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传达给学生。教师付出的爱心和奉献,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看了这本书,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外出听了近十节课,并且参加了“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活动,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感受如下:

1、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作业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每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2、教材概念的呈现形式。

(1)学生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采取定义的方式出现。

(2)当有些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不好理解,采取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出现。

3、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

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次外出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作为教师,按理说应该是读书人。但是,倘若没有培养读书习惯,根本就不算是读书人。最近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些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读到,但仍旧有很多共鸣。正如本书里所说的,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看完本书后,更是同样的感受。现摘录几点感受与心得: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

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达到的位置在那里。学科教学应该有宏观目标与规划,中观计划与策略和微观的课堂设计与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每节课,学生都应该明确知道本学科对自己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的。导入部分,不仅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应该激发对新知的学习欲望,明确自己要去什么地方。

身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会发现,儿童正逐渐丢失羞耻心,变得无所畏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信息资源占据了儿童的时间,良莠不齐的知识进入他们的大脑,儿童成人化日趋严重。没有羞耻心和敬畏感、没有思考力,儿童犯罪屡见不鲜。若干年后,今日的儿童将会成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在物欲膨胀、信仰缺失的时代,社会呼吁道德重建、教育转型、尊重个性。让孩子远离轻浮喧嚣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老师们常常奇怪为什么自己反复讲的东西学生总是记不住,原来是这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得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所讲的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认知系统。

由此可见,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是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授课方式比学科和教材内容重要。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向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其实,阅读应该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一个好读书的民族,幸福指数高,社会问题少。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但书籍确实能给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内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阅读能够让我们活得更好。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事实还证明了阅读是一剂医治心灵的灵丹妙药。除此之外,独立思考的能力离不开批判性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课程,阅读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只读教科书上的东西,未来的人生只能走进死胡同。

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政府、社会、学校应该联合大力鼓励、倡导读书运动,形成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全民阅读的环境。相信那时很多青少年和成年所出现的问题都会大大减少。想起了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们要给自己阅读的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阅读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网络、报纸的阅读,那些阅读是浅层的信息的浏览,充其量增加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只有深层的阅读,让灵魂完全与哲人对话,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精神的滋养与洗礼,让自己不断的获得丢弃再获得再丢弃的过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本文目录。

李春梅《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如下: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

课件。

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

评语。

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习”,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

我看过一些青年教师死记硬背学生的生日,他们很想让学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师的短信或是问候。动机很好,但我认为这样做可能多余。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

有位学生毕业多年后对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我现在每次做假账时,都会想起老师……”教师说:“可是我从来没有教你做假账啊!”学生说:“领导、职工都在看着我,我不做,企业有可能垮;做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对不起所受过的教育……”

任何职业都有都有危险,教师工作也不例外。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这种危险性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吴非老师一贯以来的追求,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待,也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师自己敬重自己的职业,自觉进德修业,才会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而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他才会更像一个教师。真正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吴非老师的这个词——“负责”,而不是常见的“热爱”。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职业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负责”却是从事每一项职业的前提。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呢?。在吴非老师的笔下,我们欣喜地找寻到了最佳捷径: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葆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亲爱的老师们努力吧,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读后感。

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返回目录。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21、教师不是演员,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计划步骤,怎么可以想演戏一样只考虑观众的口味?为什么有些公开课“好看不好学”?正是由于其中的表演成分过多!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22、学生修养的好坏受到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家庭氛围,暂时扭转不了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但是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以最佳的仪态不卑不亢的面对学生时,其实我们就是在传达出一种正确的、文明、有修养的气度,其实也正是在间接的改变着未来某些家庭的氛围、扭转着社会的不正之风,因为教育就是面向学生,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当初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和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可能传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其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返回目录。

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1、《珍视我们的专业》。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p16)。

感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p74)。

感悟: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

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p117)。

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p9)。

感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5、《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感悟:学生可以离大志,考名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名校,不培养动手能力,考进了名校又有何用,高分低能,毫无创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时候需要彻底革新了,让学生对社会多点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多点认识,这也是学习,也是教育的外延,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越来越狭隘!

看完整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返回目录。

1、教师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或伤感,那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当着学生的面哭泣吧。让学生看看,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父亲一样,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伤,甚至会感到绝望。

2、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情感健全的真人。

3、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4、青少年能被感动,除了天赋善良,更需要在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地获得良知,而家长和一些教师却只在意他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欠缺。

5、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阅读的经历,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

1、原谅他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

2、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素养。

3、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志趣,关注教师应当具备的情感与情趣。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都在看着我们。

为了你的学生,你应该首先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长空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1、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习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2、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1、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值得从业教师去热爱。我在中学,看到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了生活的乐趣。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2、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能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质——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

3、我想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有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致发光,一直在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4、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个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文明人的操守。

1、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2、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根本不输在所谓的硬件上(至少在城市是这样)。在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

3、你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粗俗的东西,任怎么装扮也脱不了俗;而从小养成的文明,不会褪色。

1、教师担负的是教育使命,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意志,对公民实施教育,这不是做买卖,也不仅仅止于服务,不能忽视教育的教化功能;教师不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取悦学生和家长,他也不能利用学生和家长的喜好作为向社会向学校讨价还价的筹码。教师利用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是缺乏自尊的表现。

2、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3、经常在体育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战胜对手后跳跃奔跑,倒地狂喜,或是喜极而泣,甚至有极端的动作,我理解运动员的心情,因为毕竟冠军只有一个。然而教师没必要这样。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致力于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的某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有很多人共同再做类似的工作。我们所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

1、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2、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鞋子,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的作业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1、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捉弄学生。比这更失败的,是教师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2、千万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文革”结束后,我们看到,当年的那些“检讨书”、“思想交代”记录的是全社会的耻辱。那样的教训,永远不该忘记。

3、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我们不要扮演圣徒,众生平等,所有的人都不过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作为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你们年轻,年轻真好,和学生的距离小。但是与学生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中小学生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梦和诗。。。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入职前的新教师培训,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除了给了我们新老师一些培训流程外,还附带了几本书送给我们,希望阅读这些书能帮助我们新教师更好地理解这个职业,找准自己的定位,“聪明”的处理教学问题。其中就有《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但当时的我只是大概地翻了一翻,并没有太重视,还自以为是认为,只要将大学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就可以了。但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也为自己的教学带来太多的烦恼。尤其在多次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中,与其他新老师交流中也出现了种种我们新教师处理不了的现象。

现在静下心来,再次捧起这本《致青年教师》书后,才发现吴非老师用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在跟我们分享,希望以他自己故事作为前车之鉴,可以使我们年轻的教师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特别是让我有深深的感触是,这仅仅关注教学技术层面上的发展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相对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真的是新老师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共分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着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等六大辑共计85篇文章。其中在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老师“中的《我是来欣赏同行的》颠覆了我的听课的思维。每次的培训和教研,我都端正好态度,告诉自己,我是来听课的,听听、看看同行怎样上课,汲取好的构思,和大家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同时也憧憬自己能够好好准备一节课展示给我的同行,看看我的努力和提高。然而,实际看到的是上课的'老师为了一节课在精心的准备着,却被一些专家这个或那个的不同观点给否定了,让上课的老师很失落,打击了上课老师的积极性,这样,上课的、评课的都很累。所以说,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要把心态摆正,要欣赏每位上课教师的风采。在《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中说道有部分老师经常向别人炫耀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长久下去这样的老师就会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总之,这本书中很多的故事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和太多的思考,我愿在工作之外细细品味这本书,品味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

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本文目录。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如下: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

课件。

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

评语。

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习”,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我看过一些青年教师死记硬背学生的生日,他们很想让学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师的短信或是问候。动机很好,但我认为这样做可能多余。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

有位学生毕业多年后对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我现在每次做假账时,都会想起老师……”教师说:“可是我从来没有教你做假账啊!”学生说:“领导、职工都在看着我,我不做,企业有可能垮;做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对不起所受过的教育……”

任何职业都有都有危险,教师工作也不例外。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这种危险性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吴非老师一贯以来的追求,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待,也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师自己敬重自己的职业,自觉进德修业,才会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而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他才会更像一个教师。真正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吴非老师的这个词——“负责”,而不是常见的“热爱”。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职业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负责”却是从事每一项职业的前提。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呢?。在吴非老师的笔下,我们欣喜地找寻到了最佳捷径: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葆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亲爱的老师们努力吧,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21、教师不是演员,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计划步骤,怎么可以想演戏一样只考虑观众的口味?为什么有些公开课“好看不好学”?正是由于其中的表演成分过多!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22、学生修养的好坏受到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家庭氛围,暂时扭转不了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但是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以最佳的仪态不卑不亢的面对学生时,其实我们就是在传达出一种正确的、文明、有修养的气度,其实也正是在间接的改变着未来某些家庭的氛围、扭转着社会的不正之风,因为教育就是面向学生,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

返回目录。

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1、《珍视我们的专业》。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p16)。

感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p74)。

感悟: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

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p117)。

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p9)。

感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5、《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感悟:学生可以离大志,考名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名校,不培养动手能力,考进了名校又有何用,高分低能,毫无创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时候需要彻底革新了,让学生对社会多点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多点认识,这也是学习,也是教育的外延,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越来越狭隘!

看完整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返回目录。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返回目录。

1、教师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或伤感,那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当着学生的面哭泣吧。让学生看看,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父亲一样,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伤,甚至会感到绝望。

2、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情感健全的真人。

3、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4、青少年能被感动,除了天赋善良,更需要在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地获得良知,而家长和一些教师却只在意他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欠缺。

5、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阅读的经历,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

1、原谅他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

2、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素养。

3、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志趣,关注教师应当具备的情感与情趣。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都在看着我们。

为了你的学生,你应该首先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长空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1、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习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2、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1、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值得从业教师去热爱。我在中学,看到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了生活的乐趣。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2、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能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质——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

3、我想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有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致发光,一直在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4、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个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文明人的操守。

1、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2、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根本不输在所谓的硬件上(至少在城市是这样)。在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

3、你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粗俗的东西,任怎么装扮也脱不了俗;而从小养成的文明,不会褪色。

1、教师担负的是教育使命,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意志,对公民实施教育,这不是做买卖,也不仅仅止于服务,不能忽视教育的教化功能;教师不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取悦学生和家长,他也不能利用学生和家长的喜好作为向社会向学校讨价还价的筹码。教师利用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是缺乏自尊的表现。

2、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3、经常在体育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战胜对手后跳跃奔跑,倒地狂喜,或是喜极而泣,甚至有极端的动作,我理解运动员的心情,因为毕竟冠军只有一个。然而教师没必要这样。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致力于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的某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有很多人共同再做类似的工作。我们所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

1、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2、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鞋子,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的作业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1、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捉弄学生。比这更失败的,是教师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2、千万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文革”结束后,我们看到,当年的那些“检讨书”、“思想交代”记录的是全社会的耻辱。那样的教训,永远不该忘记。

3、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我们不要扮演圣徒,众生平等,所有的人都不过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作为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你们年轻,年轻真好,和学生的距离小。但是与学生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中小学生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梦和诗。。。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读后感。

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假期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吴非老师用平实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些感慨和惊喜。读了短短几十页,心里就有许多感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有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在书中吴非老师坦诚揭示了现代教育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吴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不着急”,“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的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这些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至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指引我在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会去努力的做到更好!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利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令我感悟很深的是第一章中的“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只有教师胸襟辽阔,她的学生才会大气,才能顶天立地。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还有在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也是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我要爱所有的孩子!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致青年教师》

二、内容简介:

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三、内容摘录与感悟:

1、《珍视我们的专业》。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p16)。

感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p74)。

感悟: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

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p117)。

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p9)。

感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5、《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感悟:学生可以离大志,考名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名校,不培养动手能力,考进了名校又有何用,高分低能,毫无创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时候需要彻底革新了,让学生对社会多点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多点认识,这也是学习,也是教育的外延,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越来越狭隘!

看完整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初中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吴非老师所写的《致青年教师》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书上有这样一些话“班会上没能忍住内心的悲伤,你哭了。因为看到学生的冷漠,因为看到一些学生缺乏羞耻感,你感到痛心,那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必须自己首先使情感正常的人哭泣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人爱和幸福。”

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开班会的时候,或者在课上的时候,有些孩子不听话或者一些社会现象而让你流泪悲伤,那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要阻止它流下来,这是你情感的表现,哭泣也落泪,未必是软弱,作为指引者的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去关注,并与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阅读的经历,他的阅读在于他阅读量的多少与是否有效。如果是有效的,就会产生人文情怀,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一定会有所感动。如果在他人生中缺少了阅读,那缺少的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需要,更是人成长的需要,一个人阅读积累,代表他的发现就会越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会有所提高。

学生的阅读很重要,而老师的阅读更重要,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是学生的金精神资源,教师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所以不要在意,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大哭大笑,让孩子们体验到你情感散发,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失望,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的面前吧!!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通用21篇)
    教师工作计划还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教学中的各种变化和情况。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
  • 11-02 下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初中(热门19篇)
    通过写学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找到不足之处并改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学期工作总结,从中汲取经验和借鉴。伴随着炎炎夏日的
  • 11-02 美术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表(模板19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规划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和工作安排的重要文件。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
  • 11-02 班级个人总结(精选14篇)
    个人总结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必要手段。接下来,请大家共同来欣赏一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优秀个人总结范文,或许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2 小学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0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学生个性、兴趣、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工作状况,并提出
  • 11-02 青年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范文(19篇)
    演讲稿范文是指用于演讲活动中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思路和准备演讲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探索其中的魅力和技巧吧。
  • 11-02 结婚时来宾代表讲话(热门18篇)
    古人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如果能够根据以下的建议来经营婚姻,也许可以增强婚姻的质量。朋友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是新娘__和新郎__的大
  • 11-02 销售总监下半年工作计划大全(16篇)
    销售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与销售团队充分沟通和协商,形成共识和合力。小编搜集了一些销售工作计划的实操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其实要说督导还真不是很确切。首先
  • 11-02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汇总17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时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文字材料,它是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工作的认识和提高。走进成功教
  • 11-02 初中美术老师教学工作总结大全(19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教师更好地完成总结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