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色彩构成心得(汇总22篇)

最新色彩构成心得(汇总22篇)

时间:2023-11-01 00:40:31 作者:书香墨最新色彩构成心得(汇总22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加深对该写作形式的理解。

色彩构成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知。作为一种表达和传达信息的手段,色彩的构成在视觉艺术和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我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中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关于色彩构成的心得体会,它们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色彩的力量和影响。

第二段:色彩对情绪的影响(250字)。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颜色的明暗、饱和度和纯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绪状态。鲜艳的色彩通常会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比如红色可以激发热情和活力,黄色可以传达快乐和活力,蓝色则可以带来安静和冷静的感觉。相反,暗淡的色彩可能会引起沮丧和低落的情绪。在设计中,我常常利用不同色彩的组合来调整作品的情绪氛围,让观众产生特定的情感共鸣。

第三段:色彩对视觉传达的重要性(250字)。

色彩不仅仅影响情绪,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传达工具。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和意义。比如,红色常常被用于表示警告或紧急情况,绿色则常被用于表示健康和自然,而蓝色则通常被用于表示冷静和可靠。在设计和广告中,我们常常运用这种色彩符号的语言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注意。通过善于运用色彩,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意图。

第四段:色彩对空间感的营造(250字)。

色彩还可以在视觉上营造出空间感。明亮和鲜艳的色彩组合可以让人们感到房间更加宽敞明亮,而暗淡和冷静的色彩组合则可以创建出舒适和安静的氛围。艺术家和设计师常常利用这一特性来创造出画面的层次感和透视感。通过合理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我们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层次,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第五段:色彩的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解读(300字)。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色彩的意义和解读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红色在西方文化中常常表示爱情和激情,但在中国文化中却代表着幸福与繁荣。因此,在进行国际交流或者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对色彩的理解和解读。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总结(100字)。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深刻认识到色彩构成的重要性和它对情绪、视觉传达和空间感的影响。在艺术和设计中,善于利用色彩的魅力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时又能准确传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意图。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但它也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和无限可能性的美妙领域。

色彩构成的心得体会

色彩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中,最直观、最具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不仅仅是为了照亮世界,更是为了打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的情感。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穿搭,色彩构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通过对色彩构成的研究和实践,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和体验中对色彩构成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色彩的选择是对情感的表达和传达。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有不同的影响和暗示。红色代表热情、力量和活力。黄色传递出活力、快乐和温暖的感觉。蓝色则暗示着平静、安抚和沉思。在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可以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表达出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在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则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对产品或品牌的认知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穿搭中的色彩搭配也是对个人气质和情绪的表达。

其次,色彩的对比和平衡是构成美感的关键。配色的合理性和和谐性对于形成美感是至关重要的。互补色的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加作品的吸引力。类似色的搭配则可以形成舒适和统一的感觉。同时,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的变化也会对视觉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明亮的色彩可以增加作品的活力和立体感,而柔和的色彩则会给人一种温暖和平和的感觉。通过对色彩的对比和平衡的把握,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观赏价值。

再次,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因素。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环境和经历都会影响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比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常被用于表示警示或危险。因此,在绘画和设计中,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进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色彩的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过分夸张或冲突的效果。

最后,色彩的运用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创新趋势。色彩运用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尚的变迁,人们对色彩的喜好和理解也在不断演变。追求色彩的新鲜感和突破性创新,才能在绘画、设计和穿搭中引领潮流,赢得观众和受众的青睐。

综上所述,色彩构成是一个既有技巧也有艺术性的过程。它不仅是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手段,更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元素。通过对色彩运用的研究和实践,我学到了色彩的选择、对比和平衡、文化背景的考虑以及时尚创新的重要性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和挑战自己,用色彩构成打造出更加优美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色彩构成心得体会教师

色彩构成是绘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画面表现情感和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构成是一项艰巨却十分有意义的任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色彩构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于教学有所帮助。

第二段:颜色的搭配。

颜色搭配是构成色彩的基础,一个巧妙的色彩搭配可以让画面更加的有魅力。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要掌握基本的颜色理论,例如彩轮和颜色三原色等,然后通过实践来使学习更深入。我通常会鼓励学生们创造出一些真实而有个性化的颜色方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入的应用于实践当中。

第三段:热色和冷色。

热色和冷色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用于调节画面的氛围和距离感。我会引导学生们通过了解不同色彩之间的联系,来控制调色板中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并且总是鼓励他们去使用热色和冷色来创造出更具有表现力和深度的作品。

第四段: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创造深度和鲜明度的另一种方式。我经常鼓励学生们学习如何使用互补颜色、对比色和明暗度的关系来创造更丰富多样的色彩表现。通过分析大师们的绘画技巧和实际练习,学生们会逐渐理解如何通过细致的色彩对比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

第五段:总结。

正如我们所知,色彩是绘画的灵魂。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色彩理论,还要指导他们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上去。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让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最终,色彩会成为学生们绘画作品中的一个精巧而引人注目的元素。

色彩立体构成心得体会初中

近年来,立体构成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人心,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位初中生,我也有幸在课堂上学习了色彩立体构成的知识,通过实践和观察,我逐渐领悟到了色彩立体构成的魅力和技巧,下面我将从感悟、实践、观察、启示和展望五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色彩立体构成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色彩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以及色彩协调等手段,让画面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层次感。比如,在绘制山水画时,深浅不一的青山配上映衬其美的天空,远近不一的树木借助冷暖色彩的对比形成立体感。通过感悟色彩之美,我对立体构成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实践是提高色彩立体构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指导我们进行各种绘画实践,比如石膏头像的绘画、静物构图的创作等等。通过实践,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利用“冷暖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层次变化”等技巧,将平面画面转化为立体感强烈的作品。尤其是在绘制人物头像时,我注意到了颜色在塑造人物的表情和特征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透过实践,我发现实际操作是提高色彩立体构成能力的最好方式。

进一步,观察是培养色彩立体构成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大师作品或者其他同学的作品,我发现色彩运用得当的画作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立体感。比如,画家梵·高在《星夜》中运用了大量的冷色调和同色系的渲染,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神奇的深度和视觉冲击力。通过观察他的作品,我学习到了如何通过色彩运用来创造立体感,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构图技巧。

再者,色彩立体构成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我发现,在绘画过程中,要想形成立体感,不仅要注重色彩的运用,还要掌握好构图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在平面上恰到好处地创造出各种光影效果,配以和谐的色彩搭配,才能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这启示我要多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同时也需要通过扎实的绘画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立体构成能力。

最后,对未来的展望是不可或缺的。我深知,这仅仅是初中阶段对色彩立体构成的初步了解,离艺术大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色彩立体构成能力,通过更多的实践和观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为以后的学习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感悟、实践和观察色彩立体构成,我在初中阶段对这一方面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深切地体会到了色彩立体构成的魅力和技巧。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观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和创新,提升自己的立体构成能力,为更好地表达自己和艺术创作做出贡献。

色彩对比构成心得体会初中

作为人类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色彩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视觉艺术中,色彩的运用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我有幸接触到了绘画课程,从中我学到了许多与色彩相关的知识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色彩对比构成的心得体会。

首先,色彩对比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大胆、鲜明的色彩对比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在画一幅夏日的风景时,采用明亮的橙色与清新的蓝色相对比,不仅能够呈现出阳光明媚的感觉,还能突出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让人更加投入到作品中。因此,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我经常会尝试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色彩对比可以突出主题与情感。在绘画过程中,通过色彩的对比运用,可以凸显作品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表达愉快的场景时,我会选用温暖明亮的色彩,如红、黄、橙等色调,来强调欢乐和愉悦的情感。而在表达凄凉或忧伤的场景时,我则会运用冷色调,如蓝、绿、紫等来表现悲伤和无助的情感。通过色彩对比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让观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画面中所蕴含的意境。

再次,色彩对比可以表现空间和层次感。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可以让画面中的物体更加突出和立体。明亮的色彩通常会被视觉更容易察觉,而暗淡的色彩则会产生虚化的效果。因此,在绘画中,我会利用明暗相间的色彩对比来刻画物体的形态,使其更加立体感和逼真。同时,也可以通过色彩对比来表现物体间的远近关系,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过这种手法,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背景能够形成明显的层次,给观者一种广阔而深邃的视觉感受。

最后,色彩对比可以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颜色在心理学中被广泛认为与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色彩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红色能够激发人的活力和热情,蓝色能够使人感到平静和安宁。这些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通过观者的视觉通道影响其情绪,使其在观赏作品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因此,通过色彩对比的运用,我可以有意识地创造出不同的情绪体验,让观者在作品中感受到我想要传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色彩对比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不仅具有增强作品视觉效果的作用,还可以突出主题和情感,表现空间和层次感,以及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在我的初中绘画学习中,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色彩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也提高了我的绘画水平。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会进一步挖掘和探索色彩对比的奥秘,不断提升我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

色彩构成课程心得体会

写在前面: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和情感。然而,在我的绘画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对色彩的运用缺乏自信和技巧。为了提升自己在色彩构成上的表达能力,我报名参加了一门色彩构成课程。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色彩构成课程中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习目标的设定与期望。

在课程开始之初,我意识到自己对色彩运用的局限性和不熟悉程度。因此,我积极地设定了学习目标:提升色彩搭配的技巧、了解不同颜色对情感的呈现和表达以及掌握色彩在画面中的构成原理。期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程,拓宽自己对色彩运用的认知和技能,使我的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段:课程内容与方法的体验。

这门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老师首先介绍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颜色的明暗、色彩的互补与对比等。然后,通过观看大师的作品,我们学习到了不同时期和风格中色彩的运用特点。同时,老师还通过实操让我们亲自去感受和练习色彩的运用,如调色实验、画面创作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色彩的运用原则和技巧,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我的绘画创作中。

第三段: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

在这门课程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和一群热爱艺术的同学。老师对色彩的研究非常深入,能够清晰明了地解释色彩原理,并且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案例进行讲解,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而同学们也都是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们相互鼓励和交流,一起进步。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还举办了一次色彩创作展,相互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色彩的理解,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启发。

第四段:实践提升与成果展示。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在色彩构成上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我开始更加自如地运用对比色、明暗色等来创造画面的层次和视觉冲击力。我也学会了在表达情感时选择合适的色调和色彩的组合,使我的作品能够直击观众的心灵。在课程的最后,我有机会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鼓励。这些成果不仅增强了我对色彩构成的信心,也激发了我在绘画道路上继续前进的动力。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与总结。

通过这门色彩构成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色彩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不仅仅是丰富画面的工具,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风格。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与观众产生共鸣和共享美的体验。

总结:

色彩构成课程是我艺术之旅中的一次重要历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升了自己在色彩运用上的技巧,也对色彩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学习经历,将色彩作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创造出更加优秀和感人的作品。

色彩对比构成心得体会初中

近年来,我国中学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其中色彩对比构成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色彩对比的重要性,并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这个主题的几点思考和心得。

首先,色彩对比是绘画中创造丰富表现效果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色彩对比,一方面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画面中冷暖色对比的运用可以使物体形象更加鲜明,给人以立体感;画面中明暗对比的运用可以使物体的明暗关系更加明确,使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色彩对比还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例如,画面中红绿对比可以表达出喜庆和热烈的氛围,而蓝黄对比则可以表达出冷静和平和的情感。通过对比的运用,画面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观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对比方法和技巧对于艺术创作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几种常见的色彩对比方法,如冷暖色对比、明暗对比、互补色对比等。例如,冷暖色对比可以通过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使物体形象更加明确;明暗对比则可以通过不同明暗度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光影关系,使画面更加立体。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后,我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色彩对比,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再次,色彩对比构成需要注重整体效果和风格的统一。在创作中,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色彩对比的效果,而忽视整体的统一和风格的一致。艺术作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画面的对比效果。因此,我们在运用色彩对比的同时,要考虑整个画面的构图、配色和风格。将对比的色彩巧妙融入到画面中,使其既能够突出对比效果,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

最后,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色彩对比构成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主题和目的进行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颜料、不同的画材、甚至是不同的纸张都会对色彩对比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实践创作中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发现适合自己风格和主题的色彩对比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总之,色彩对比构成是美术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对比方法和技巧,并注重整体效果和风格的统一,我们可以在创作中运用色彩对比更加自如,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发现适合自己风格和主题的色彩对比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对色彩对比构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也更加热爱美术创作。

色彩构成心得体会

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因为它为世界带来色彩和生机。色彩构成是指用颜色来组织图像或物品的方法。在设计中,色彩构成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因为它能够决定一个设计的成功或失败。

第二段:探讨色彩的基本组成。

色彩构成要始于对颜色的理解和掌握,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颜色的不同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色彩轮中,有三种基本颜色:红、黄、蓝。它们是所有其他颜色的基础。另外,还有三个次要颜色:橙色(红色和黄色混合),紫色(红色和蓝色混合)以及绿色(黄色和蓝色混合)。这些颜色可以通过混合来创建无限数量的其他颜色。

第三段:探讨颜色在设计中的使用。

彩色构成是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张设计作品,颜色需要是有结构、有目的和有意义的。它们可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但是,在寻找完美的色彩配合时,所有这些元素都需要考虑,例如色彩的对比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师试图传达的情感或信息。选择适当的颜色并不容易,因此在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对于设计师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第四段:详细阐述如何运用色彩构成创造出视觉冲击的作品。

彩色构成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视觉冲击的作品。例如,运用对比的技巧,通过放置对比强烈的颜色,从而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或者,设计师可以使用单一颜色的调色板来创建干净、优雅的设计,而同时也可以使用深浅不一的该颜色或者加入少量其他颜色的情况来制作出微妙而奇妙的视觉差距。

第五段:总结。

总之,色彩构成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广阔空间。但是,良好的彩色构成需要设计师充分理解色彩的组成、彩色相克等基本概念,并针对不同设计任务和情感表达择优选用彩色搭配,真正意义上地为设计效果增色添彩。

色彩构成学习心得体会

对新导购首次进行色彩搭配的培训,因为人数不足三十人,便采取了互动式学习的方法,每两人为一组发放了色彩搭配工具,大家边听课边练习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高很多。

上课前崇文专卖的导购小范说:“张老师,我们家的窗帘和沙发的颜色配的总觉得不舒服,你帮我参谋一下!”我开玩笑说:“你先听课,听完课你就找到不舒服的原因,找不到算我笨,没把你教会。”

课程一结束,小范乐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别扭啦!我家的沙发是艳橙色,窗帘是浅粉色。黄绿桔配咖啡、粉蓝紫配灰。(色彩搭配口诀之一),一冷一暖那么亮的颜色在一起,能不打架嘛!”我建议她可以买一个象牙白的窗帘,配桔色的沙发;再做一套浅灰色的沙发套和浅蓝、浅粉、浅紫三个颜色的靠垫,来配那浅粉色的窗帘。秋冬用暖暖的桔色,春夏用清爽的粉色。做女人嘛,要烧出美食管住老公的胃,搭出美色迷住老公的眼,要知道会用色彩的女人最受老公疼!

搭配小贴示:无论是家居还是服饰,面积大的尽量用基础色,如黑白灰或深深浅浅的咖啡色系,小面积的用艳色,否则颜色之间协调不好会发生战争。如果象小范一般选择了艳色的沙发,那您的窗帘不妨用白色,如果想个性一点也可以用如斑点狗、奶牛般的黑白色。

在为导购做培训时,要注重可操作性。内容不能太复杂、太学院派,要将培训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简为易、化易为趣、化趣为道”。每次在给导购做培训时,都会费尽心思总结几句朗朗上口的口诀,尽可能的达到“即学即用”的目的。

每每听到导购能将这些口诀用到实际案例上,心里总是美美的,颇有几分成就感。

色彩搭配口诀一:粉蓝紫配灰。

色彩搭配口诀二:黄绿桔配咖啡。

色彩搭配口诀三:浅配白。

色彩搭配口诀四:深配黑。

趁着今天人少,来个互动式教学!

色彩构成课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20字)。

色彩构成课程虽然只是大学修学时间中短暂的一门课程,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在我的专业中尤为重要。通过参加这门课程,我发现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一种传达情感和意义的强大工具。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色彩对于作品表达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关于色彩构成的技巧和原则。

第二段:色彩心理学与设计(240字)。

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同的颜色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红色常常代表激情和力量,蓝色则给人一种平静和安详的感觉。这些对于设计师来说都是宝贵的知识。在我的设计作品中,我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颜色。通过色彩运用,我可以更好地传达我的创意和想法,使观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第三段:色彩构成方法与实践(240字)。

除了了解色彩心理学,课程还介绍了一些色彩构成方法和实践。其中最常用的是互补色和类比色的搭配。通过对互补色的运用,我能够增强作品的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而类比色则可以创造出一种温和和谐的效果。此外,还学习到了色彩的明暗处理和色调的调整。这些技巧在我的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色彩的构成方法,我的作品变得更加立体鲜活,并能够更好地引起观者的共鸣和共同体验。

第四段:对于色彩的更深入理解(240字)。

通过参加色彩构成课程,我对色彩的理解深入了一步。在此之前,我对色彩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层面,只注重视觉上的美感。但是,我现在明白了色彩的背后蕴含着更多的意义和传达的能力。色彩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回忆和体验,甚至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色彩在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一种语言,一种沟通方式,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和传达我的创意和想法。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360字)。

通过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关于色彩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形成了对于色彩的独特视角和理解。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也让我在设计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我的设计作品在色彩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表达力,能够更好地与观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色彩,在设计上不断创造出更具影响力的作品,为人们带来更美好、更丰富的体验。

色彩构成教案

人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识,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色彩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丰富了世界视觉感受的层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设计艺术中,它也是我们必然要研究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去触摸身边的色彩,用情感区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种色彩的特点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2.通过一系列写生和练习,掌握运用色彩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增强色彩的敏感度,丰富自己的色彩层次,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养成用色彩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观察习惯。3.明确本课程对色彩的学习是基于为设计而服务的目的。

学习方法:

1.色彩来自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层次与搭配规律。

2.色彩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用色,观察画册以及各种设计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觉得好看不好看,思考为什么。3.课堂记笔记,会记笔记(并非一字一句记笔记);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第一章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2)孟赛尔色立体。

二、何为设计。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1.原色、间色、复色2.补色。

3.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二、色彩的属性1.色相2.明度3.纯度。

第一章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的作用,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的感受。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对于色彩的感知,必须具备光源、物体、人眼和脑等基础条件。

1676年,牛顿在实验室里用三棱镜证明了色彩的客观存在,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的。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根据牛顿的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汤麦斯经过研究又得出一个结论: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对于不透明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该物体是黑色的;如果物体只反射波长520纳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该物体则呈绿色。

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玻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

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感觉。音乐需要依赖音阶来保持秩序,而形成一个体系。同样的,色彩的三属性就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般,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多色彩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则所有的色可排成一个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做色相环。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伊登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hues),二次色(secondaryhues)和三次色(tertiaryhues)组合而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彼此势均力敌,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2)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alberth·mumseiu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赛尔颜色系统(munsellcolorsystem)以三维空问的近似球状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孟赛尔色立体对色彩的分类和标定符和人的逻辑心理及色彩视觉特征易干理解。

3)奥斯特瓦尔德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

二、何为设计。

设,设想,设定;计,计划,策划。所谓“设计”,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而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行为活动。

因此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不仅仅是设想,需要将设想具体化、物化,用实体实现,它有着严谨而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除了对该商品的质量、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它的外形或外包装也成为了人们参考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感觉的外观设计会赋予商品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和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而色彩在商品的外观设计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它是设计传播的首要印象,是产品外观美的一个重要元素。

2.更加快捷地传达产品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消费者更快更准确地捕捉产品的设计定位。3.能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传达不同商品的时代或文化背景。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2.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建筑、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工业革命);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为大众服务);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它的设计教育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至今,三大构成的基础课程已更加完善,并被全世界艺术院校所采纳,成为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第二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原色、间色、复色。

原色(一次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

间色(二次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如黄色+蓝色=绿色,那么绿色就是间色。

复色(三次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

二次色橙、紫、绿色,处在三原色之间,形成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和红紫六色为三次色。三次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井然有序的色相环让使用的人能清楚地看出色彩平衡、调和后的结果。

2.补色。

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烈鲜明的对比。

在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

3.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条件色,是特定条件下的色光关系,即什么色的物体在怎样的光照下与周边什么样的色彩产生的相互关系。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都是由条件色体系派生出的把握色彩关系的重要因素。

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颜色,光照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窗外漫射的白光没有显著的色感,但会微微偏冷;家里的台灯带暖色;晚上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等等。不同的色光照在物体上,会使物体的亮部收到光线色的影响。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本来的色彩。

固有色,即物体本身原有的颜色。固有色也是在阳光的投射下产生的,它反映出来的色彩比较全面而纯正,因此称它为概念上的固有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到环境色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到物体上,及物体色彩与环境色彩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变化,这变化的色彩称为环境色,一般绘画色彩,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色彩规律与色彩效果。

首先,色彩大致分为两类:无彩色和有彩色。

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的有彩色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任何有彩色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1.色相。

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音阶顺序。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如孟赛尔色相环和奥斯特瓦尔德的色相环等。

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光谱中的色相构成了色彩体系。

2.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考虑,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两种情况: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比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

相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在某种颜色中加白,亮度就会逐渐提高,相反,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

3.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

思考:

1.一个色彩加黑会怎样改变它的纯度?加白呢?

2.黑色和白色哪个的纯度更高?

在七种基本色中,除各自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红色纯度最高,而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居中。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a、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b、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

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c、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

同纯度的系列。

(观察明度表和纯度表的区别)。

思考:

1.是否存在只有色相而没有纯度和明度的色?

2.是否存在只有纯度而没有色相和明度的色?

作业:

一、临摹“伊登十二色环”一幅。

要求: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环为直径13cm的圆形。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

二、选择一种颜色,分别临摹其明度表和纯度表上的变化。

要求: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带每格为1.5×2cm,至少12格以上。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日期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反之亦然。

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液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寻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关。

第二章色彩的心理性。

第一节色彩心里与年龄第二节色彩的心里错觉第三节色彩表情。

第二节色彩心理与年龄。

9岁儿童:绿色。

—15岁男生:绿、红、青、黄、白、黑—15岁女生: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度,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越近成熟,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

第二节色彩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映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处在蓝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做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与暖:

冷色与暖色便是依据心理错觉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颜色冷暖特性的例子吗?

此外,冷色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不同的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他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如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来说,由于冷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进感,因此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

当然,既然是心理感受,那么色彩给人的感觉就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会不同。所以即便是冷暖,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冷色也没有绝对的暖色。

轻重、软硬: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觉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觉较轻。但造成轻重感的最大因素,还是明度高低的影响最大。

总括来讲: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物体的质感给色彩的轻重感觉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物质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

同祥,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

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

会引起观者兴奋感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称为(兴奋色);而使人有沉静感的颜色,如蓝、蓝绿……等色,称为(沉静色)。

大致来说,亮暖色属于兴奋色,而冷色属于沉静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颜色富极积性,为兴奋色,深的颜色较消极,属于沉静色。纯度方面,则纯度越高越富极积性,纯度越底则富消极性;因此,高纯度的色彩为兴奋色,而低纯度的色彩为沉静色。

爽朗与阴忧感、华丽与朴素感、色彩的音感、色彩的味觉感、季节感。

第三节色彩的表情。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无论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当其属性(明度、色相、纯度)发生变化时,颜色的表情也随之变化。因此,要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做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红色: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

“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

上,红色就像炽热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子上,红色变长了一个冒失的、莽撞的闯入者,激烈而不寻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红色似乎都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了似的。”

——约翰·伊顿。

橙色:

橙色的波长仅次于红色,因此它也具有长波长的特征:使人脉搏加速,并有温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它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色彩。

黄色: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颜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它象征着光芒、希望、智慧、财富或权利等。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公主一样将骄傲的黄色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个颜色只要稍微的掺入,黄色即刻失去光辉。

绿色:

说到绿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宁静、平和、新鲜、单纯、青涩、宽容……。

蓝色:

说到蓝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限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

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表示”。

紫色:

说到紫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娇柔、安祥、高尚、艳丽、优雅、华丽、高贵、梦幻。

———约翰·伊顿。

黑色:

灰色:

白色:

视觉形象是靠协调的色彩来体现的,色彩的搭配不仅体现着美学的诉求,而且是一种可以强化的识别信号。色彩是记忆、象征、情感的集合。可以说,色彩是一种艺术,它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引发心理上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

第一节色的混合一、三原色。

二、加色混合。

三、减色混合。

第二节空间混合。

一、定义。

二、空间混合规律。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第三节色彩推移。

一、明度推移。

二、色相推移。

三、纯度推移。

四、冷暖推移。

第一节色的混合一、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二、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试验中得出,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如。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紫光﹦品红光。

蓝紫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随着不同色光的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在逐渐加强,所以叫加色混合,当全色光混合时,则可趋于白光,它较任何色光都明亮。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是一种视觉混合。彩色电视的色彩影像就是应用加色混合的原理设计的。

三、减色混合。

有色物体(包括颜料)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色谱中的色光选择吸收和反射所致。“反射”的部分色光被我们看到,“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减去”的部分色光。当两种以上的色料相混合或重叠时,相当于照在上面的白光中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剩余反射部分就是色料混合或者重叠的颜色,所以又称减色混合。混合的颜色越多,吸收光越多,反射光越少,最后呈现出的颜色趋近于黑色。

第二节空间混合。

一、定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加载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本身改变,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三属性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点彩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二、空间混合规律。

1.补色关系: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2.非补色关系:得到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得到红紫、青紫等。3.有彩色与无彩色:也产生二色中间色。如红与白。4.所得新色彩的明度,相当于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惯用这种手法。

作业:

自选一张彩色图片,构成一幅完整的空间混合作品。

要求:

1.作业绘于四开大小水分纸上。

2.以网格形式进行空间混合,网格大小均匀,网格不少于。

30×30。3.突出“空间混合”的概念,准确把握图片色彩,抓住空间混合的色彩规律,避免出现生硬的形或线,应以色块为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4.画面干净整洁,并附上所选原始图片,右下角注明作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日期。

图片的选择:

第三节。

色彩推移是一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在进行色彩推移构成的时候,一个色阶连着一个色阶,每一个色阶都含有上一个色阶的色彩成分,部分的反复,有节奏的变化,使画面充满联系,形成一种秩序美。

一、明度推移。

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所造成的色彩构成。

明度推移一般不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那样容易使人感到有明显的纯度变化,所以明度推移通常选用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低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二、色相推移。

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种色相。在进行纯度推移时,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

三、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差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的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

四、冷暖推移。

冷暖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冷色极限为蓝色,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

作业:

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纯度推移各一张。

要求:

3.三张推移作业,每张的色彩均限制在两种以内(不包含白色)4.画面干净、整洁,色彩交界处流畅、分明。

色彩构成总结

经历三周的色彩构成的训练,我对色彩构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它将复杂的视觉表面现象还原成基本要素,通过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等特征,运用对比、调和、统一等手段,达到色彩完美组合的目的,创造美的色彩表现效果,是艺术设计独立的基础学科,是具有艺术设计方法论意义上的构成体系之一。

色彩构成旨在引导我们在学习中领悟现代色彩设计的美感,并用它来表达设计的意志与情感,感受色彩在时空变化中带来的愉快,关键体现在培养学生在色彩表现形式上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当然,色彩构成只是对我们起了引导的作用,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还要靠我们自己。

在这三周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明度、纯度、同类色、邻近色……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学会了把之前在平面构成学习的东西融入到了色彩构成中,使我的色彩构成作业又上了一个台阶,加上我不断地思考揣摩,我对我现在的色彩构成作业还是比较满意的。即使这样,我知道我还有好多只是我没发现的不足和需要更深层次的刻画的细节问题。在完成色彩构成作业的过程中,灵感必不可少,缺乏灵感的作品永远不会有生气。当然,作图时的谨慎仔细也是影响整幅作品最终效果的关键。

色彩构成,即使没了老师的陪伴我也会继续……因为我渴望你的魅力、美丽还有那些秘密。

色彩构成教材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如图)。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如图)。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如图)。

第二节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幽默滑稽的戏剧舞台上,男扮女装的“丑星”身穿红色套裙正在幽默地表演着。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的会被荒诞的剧情、有讽刺幽默感的衣着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此时观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如图)。

三、色彩与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色彩学体系。色彩除了视觉方面传达着美感信息之外,在人的心理情感、时代特征、宗教信仰、地域风俗以及民族文化等诸多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意义上给人以精神依托。可以说,客观视觉上的色彩充满了社会时代的内涵,更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美国有位色彩学家曾说过,人有自我与环境相调和,随流行的要求。这正是色彩在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世界流行色协会,每年都要根据有关色彩的信息和情报,对流行色进行预测,并颁布将要流行的一套主色系列。其主要目的是对冷暖、纯度、明度作周期性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也不排除因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受到影响。如世界性的奥运会、全球性的环保宣言等一些对人类进步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活动中,所用过的标志色、吉祥物色,这些信息识别色彩都可能成为一段时期的社会流行色彩。色彩因社会历史的演变而更新,已成为识别时代特征的重要信息。就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来说,在50~60年代,由于人们受传统礼仪的影响较深,服装的色彩与款式均以深灰色、黑色系列的西装为正统。到了80年代末,牛仔裤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如图)。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如图)。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见图)。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大自然是由矿物资、植物、动物、水和气体组合构成的。这些物质,有机的或无机的即生命存在的各种形式,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经过数千年大自然物理风化,其形状、内在结构以及色彩都有相对稳定的存在形式。随着季节和阳光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人类经过技术手段在相对稳定的矿物质和动植物中,比照有色光区中的七色光源,提纯出了特殊物质,研磨成粉沫,制成浆状,作为颜料物质,并使之涂刷、固化、混合在各种人造材料上,应用于人类生活之中。颜料成为艺术家、设计家和各行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如图)。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如图)。

色彩与服装艺术,如果说建筑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缩影,是城市舞台中的主要道具及背景,那么服装各异的人在剧中就应该是扮演着主要演员的角色。服装艺术是以人为载体,通过服装及配饰能比较充分体现出人的身份、体态以及职业与文化修养,同时也能反映出其特征及内在气质。同时人车的流动,时间场所、环境的变换,成为城市躯体中流动的血液,充满生机。可以想象,几百万人口集中生活在有限的几十平方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如图)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如图)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图)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如图)。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第二章色彩基本原理。

在进行色彩综合训练法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光与色。

我们已经讲到,人们只有凭借着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觉,从而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色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物体色。各种物体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感差别等,所以其均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而它所反射的色光即是该物体的固有色。

第二节色彩基本语言。

1、三原色:倘若我们将色彩加以分类的话,那么色彩大致上就可以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系列。黑白灰为无彩色,除此之外的任何色彩都为有彩色。其中红、黄、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是其它色彩所调配不出来的,而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

2、色彩三要素:有彩色系列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蒙赛尔色立体及其它色立体均是由色彩三要素构成的,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的基本语言,认识与了解色彩三要素,对认识和运用色彩美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将上述的单色按光谱顺序环形配列,便形成了色相环。

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度,也称亮度、深浅度等。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均属中间明度等。同时明度与配色的基本规律是:任何颜色如果加白,其明度就越亮,如果加黑,其明度则越暗。

纯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度,也叫彩度、饱和度。无色彩的黑白灰纯度为零。在色环上,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黄、蓝),其次是三间色(橙、绿、紫),再其次为复色。而在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而随着渐次加入无彩色,其纯度则逐渐降低。

第三节色彩的基本概念。

1、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互混合,混合后构成的新的颜色叫混合色。色光(光源色)混合为加光混合,色彩越加越亮;物料色(广告色等)混合为减光混合,色彩越加越暗。

2、间色与复色:间色就是三原色中任意两色相混合得到的第二次色,即橙、绿、紫色。复色就是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得到的第三次色,其中也包括一种原色与黑色或灰色相调和所得到的带有色相的灰色。物料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二原色之间相混得出间色为橙、绿、紫,间色之间或间色与原色再次混合得出的是复色,如红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等。如果再将原色、间色和复色相互混合,则可以调配出无数种色彩。

5、色调的转换。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色彩构成是继全面的绘画性色彩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掌握色彩运用规律,并能达到主动创造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近年来,对于色彩构成在色彩的研究和探讨上愈加细分化。由视觉生理到视觉心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第一章所述内容),不管它涉及范围多广、道理多深,但其出发点均是研究和掌握色彩美的因素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色彩的各种性质,把它们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画面的规律,是教学考虑的核心问题。

纵观色彩构成课的程序,大都是根据色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而分段设立的。一类是从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出发,来研究色彩,即关于面积和位置的改变对色彩构成的影响,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等;另一类是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

既然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那么作为构成美的要素,对构成色彩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张色彩画面里,都要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并且要分清主次,总结出它们的构成关系,即色彩美的规律。这对创造新的层出不穷的色彩美的秩序,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色彩训练内容。

典型的色彩个性训练方法,对于全面了解色彩构成美的要素,掌握其美的规律是必要的,适合于长期、科学、全面地对色彩进行研究,为创造出和谐、新的色彩秩序打下雄厚的基础。但这种方法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还缺乏对学生在色彩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上的掌握与运用的训练,很容易形成基础训练与实际设计相脱节、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相脱节、使学生仅仅掌握了空洞技术的局面。

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以纯粹的明度推移,色相渐变或纯度渐变,以及那种特殊味觉的酸甜苦辣;色彩冷暖分明的春夏秋冬;近似蝴蝶翅膀、鱼身、斑马或雨花石的颜色而构成的色彩是少有的,而与传统绘画相一致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为少见了。所以说,色彩组织设计,即构成色彩美的诸多要素同时的综合的出现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之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得出结论:在色彩构成训练中,应以综合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多种矛盾(指色彩不同的个性),摆正它们之间的秩序关系,是色彩训练的中心内容。

第一节“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一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是“综合法”训练的主要程序之一。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如图)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如(图18),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综合性色彩训练方法,既排除了分段式、纯理性的色彩个性训练所导致的过于呆板,同时又避免了纯感性训练的随意性。它融会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对自然规律的严谨把握,控制过于放纵的艺术个性,恰到好处地发挥科学对艺术起的作用,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是很有裨益的。

第二节“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二。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色彩秩序配色法,着力于培养学生调动一切色彩要素,组织色彩美的秩序意识。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组织色彩秩序的重要,在他们脑中深深打下“秩序”的烙印。如果说九宫格配色法是偏重于单音色的对比或语言中单词训练的话(当然已远远超出了单独词汇训练),那么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从单音到和声,由单词训练转到句法的练习,也就是说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色彩秩序配色法首先要求借助各种形象,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色彩秩序配色法,就是要让学生去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如果准确地找到了这几大块颜色的关系,那么就等于完成了整个作品的一大半。倘若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三。

一、主题意境色彩训练。

通过严格的多层次的九宫格训练和掌握较强的整体感的秩序训练,使学生建立了综合规律的概念,不仅能分析调配很丰富的颜色而不杂乱,又能使用很概括的几种颜色而不觉单调,从而不断增强组织调动色彩的能力。虽然色彩矛盾十分复杂,但还属于单纯的色彩组织训练,在前面已讲过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有很大差别,那么带有主题意境的色彩训练程序,就是力求解决,在色彩构成训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不但要找出它们的共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能够把构成色彩美各种规律及要素,灵活地、准确地、创造性地溶入创作之中。(如图)这些都是在主题构思过程中把色彩看得和形同样重要,作为主题表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带有主题性色彩意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给通往设计创作搭建了一座桥梁,人们按照这样的思维再往前跨越一步,就进入了设计领域。(不但掌握了运用色彩美的规律与秩序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的创造意识。)从而它打通了有史以来人们给基础与设计之间划分的一条严格的界限。

图片说明:图。

1、《暖色调色彩秩序配色作品》该作品用暖色为主色调,与室内空间及丰富的结构形象相映生辉,给人以和谐美。其步骤为:一是确定色调,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作品就是在画面内首先选择几大块空间,构成暖色调,大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面积。又以中黄灰色、赫色及相近的暖灰色,共同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给画面定准了以暖色为主色调的位置。二是为了活跃画面,选择了与暖色系列色彩既对比又协调的灰紫色作为对比色调,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一。三是为了调解画面,增加色彩层次,在不破坏主色调的情况下,配以高明度与低明度的中间色,如赫色、中灰绿色,约占画面十分之一。最后再加上极少量的对比色:紫色和绿色,作为点缀色,使画面既对比又和谐。

2、《暖色街道的色彩构成》,作者将复杂的建筑造型结构,以及对步行街道的印象,通过色彩秩序的组织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色光区域的秩序感。由黄绿色转向桔色系列中的色彩变化,使整体上更丰富,颇具商业街道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将建筑的形体关系巧妙的衬映出来,形与色搭配得当,主题突出,可见作者在色彩应用上的能力。

3、《金秋傍晚的联想》该作品以玫瑰色调中的建筑,以及建筑旁金色的枫叶树,构成整个画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斑斓的玫瑰色建筑,不但整体色调明快,而且还极富色光秩序感,有力地体现了地面建筑及空间整体关系。其特点是:色彩运用别具特色;有想象与创造力。

4、中黄色调的起居室空间色彩联想。中黄色、珠红色组织的暖色调,与沙发、台灯、沙发坐垫及色光源构成了一幅温馨的起居家庭气氛,形体与色彩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联想作用。

5、傍晚投射在建筑上的暖色光构成。小楼黄昏,色调采用黄绿和兰色的对比,加大了明度对比,概括的色块对比秩序,抓住了黄昏的小楼光照的效果,色调生动明快、简洁,颇具色彩感染力。

6、色调的确立,就是给画面的色彩以应有的地位,如面积、色度等,给之最好的安排,使之达到和谐。这副画的色彩层次鲜明,构图丰满,作者通过对物的自然形体进行加工、提炼、夸张、再创造,使之比现实色彩更美,更规律化,更有节奏与韵律。

7、二分之一数比法。

今天我们讲课的内容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科学地认识色彩必经的途径,作为艺术院校,特别是设计的学生来说,学好色彩构成,以科学的方式理解、运用色彩是必须做到的。我们讲的色彩在文学上,在实际应用上,在绘画或其它领域中,比如服装等,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位,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上,其视觉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色彩,尤其是环艺设计,其色彩的整体光源、色调、气氛的把握与策划,以及物质材质的运用上,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餐厅的色调把握上,我们大都使用暖色调,这是因为暖色具有能引起人的食欲的功能,餐厅方面的广告也是如此,或者在化装品系列的广告设计中,除了有些局部用了少许的暖色,大部分使用以冷色为主的绿色、淡兰色或清淡的绿色或紫色等。如果色彩在以政治性为主的大型活动场所或地方性活动场所中应用,多采用以红色为主调,还有节日气氛、彩球、标语、旗帜等也是如此。当然在应用领域,色彩的使用是非常细致的,如交通设施的路牌、医疗卫生器械、工厂企业安全设施的警示牌等等,这些色彩的使用在国际上都有通用的标准。

色彩构成教材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

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

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以上用红色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说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年龄的变化、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国度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人对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联想空间也会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对色彩的象征产生的联想一般来说,幼年时代的色彩联想多是以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等相关的具体事物为主,而成年人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抽象为主的色彩联想就会多起来。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

四、色彩与风俗习惯。

由风俗习惯形成的色彩概念是比较牢固的,有些是历史上约定成俗,还有些是统治阶层硬性规定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统治时期,崇尚黑色。但到了汉文帝时代,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一直到明清时期,黄色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几千年,成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唐朝以前民间的建筑,普遍以黑瓦、白墙为主。就中国的民族建筑色彩而言,中华民族最喜爱的是热烈的富丽的庄严的色彩。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色彩气息,突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色彩美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

红色本来是作为日光投到物体上的反射光,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光学的物理现象。历经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红色在使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色彩中的红色属性的概念,加上人的情感和社会功效之后,已变得十分复杂化。总体上说,就色彩的自然科学属性而言,我们客观的将它的原理与视觉规律直接总结出来,作为认识和掌握色彩学的一个部分,这并非难事。但要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掌握色彩学的全部,并能应用于当今设计之中,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色彩艺术的高度去研究,就并非易事了。在学习方法上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研究过程应是在一个结构体系上,在思路非常清晰的状态下,分类进行系统研究。紧紧掌握色彩的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最终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应该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就目前色彩学及色彩教学的研究体系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利于色彩艺术创造、设计的综合性新教学体系,为色彩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新的色彩综合训练方法,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一、色彩与艺术心理。

我们还以红色为例,做一个服装色彩应用的实验。假设用一套设计精美、情调浪漫飘逸的时尚夏装套裙作为确定的不变条件,但可变的因素是环境条件。如果说我们将它穿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出现在不同的场所,那么给人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关注的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红色夏季套装设计的效果图在平面空间上展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红色主调构成搭配的是否和谐,有没有色彩美感。其次要看服装设计的款式是否有独创性,即创意是否有时尚性、流行性、文化性、严谨性;造型是否有很强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是否流畅;工艺选择是否合理。整体概括而不简单,精巧细腻而不繁琐,设计的恰到好处!好比审视一幅独立绘画作品一样,一丝不苟。同时还要预想将它穿在身上后的效果。在平面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件完整的平面设计作品固然是形、色、结构及表现多种构成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其映入欣赏者眼帘的第一瞬间,却是色彩配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图形结构的作品,由于配色不同,其效果大相径庭,色彩决定着设计作品的效果与成败。

如果将同样红色套装穿在专业模特身上,在t型服装展示台上做表演。此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红色套装就不仅是立体的、流动的、多维的完美体态的形象,而且还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有情感色彩的成熟女性综合美的展示。模特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在引人注目的追光灯照射下,迈着能充分体现形体美的模特步伐轻盈登场,这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非仅是服装本身,而更多关注的是人与服装完美统一的综合美感。模特的表演目的是将女性特有的气质、优雅的表情、独特的曲线美感,通过服装、配饰以及富有协调性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来。此刻的人们对服装的评价是综合的,除了服装以外,其中还包含许多要素。从专业的角度上,是对服装款式设计美感的欣赏。通过多角度的动态展示,能反应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这时我们说色彩只是设计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决定性的。

电影《红衣少女》中的红色套裙,展现在电影银幕上。虽然它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剧情的发展,但红裙的设计款式与工艺技术等服装设计要素已不是那么重要了。观众注意的焦点是围绕着“红衣少女”所发生的故事情节,而决不会停留在红色衣裙上。此时的观众,完全被剧情中女主人公的经历、遭遇所深深吸引、打动,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感人的惊心动魄的剧情之中。“红衣”在剧中起着穿针引线、烘托主题、引发联想、使之人格化,具有象征性、标志性作用。虽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迷人的焦点还是故事剧情,决不会是红色及套服本身。

身着红色套裙的中年妇女正在百货商场里疯狂购物。在许多人的审美意识中,认为红色服装只有穿在青春少女身上才协调。而这位中年妇女的着装似乎有些不和谐因素,但这恰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扩大人们对此情景的想象空间。想象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与人际交往处事中都充满着年轻人般的活力,性格爽朗、梗直、不拘细节、善于交往、与人和善、气度非凡可以与男性媲美……这些联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众不会去挑剔红色套裙的自身美感价值。这里的色彩与环境是不和谐的搭配,而这种不和的色彩谐美,反倒促成了荒诞喜剧的艺术完美。因为一反常态,寻求生活中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合理的不和谐,组成幽默剧,以此表达某种意义。这正是幽默喜剧的特点,也是创作幽默喜剧独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红色服装的应用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红色,同样款式的服装,用在不同的目的的需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点、场所,穿在不同人身上,其色彩应用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作为视觉艺术美感为主体身份,但众多方面是作为陪衬或附属作用身份的。或者说,是视觉色彩美感与其它因素的美相融,共同创造了用于不同种功能的多元化艺术美。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所有色彩应用的艺术创作活动(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倘若色彩以独立的艺术主体出现,仅局限在色光现象中(何况光也是有形的),作为目的性很强的色彩构成艺术规律展现出来,那便是极为少见的。所以说大多数与色彩相关的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色彩都是作为视觉艺术主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与其它视觉因素综合构成,共同来完成或达到视觉艺术最终的目的。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色彩作为一种人类视觉生理上的现象,用自然光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若是色彩为人所用,参与了人类社会意识和创造,作为色彩文化现象解释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还没有从光学理论的高度上认识色彩现象之前,人类对色彩应用即色彩文化就已形成了艺术创作。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色彩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识别系统,在政治、文化艺术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并成为相互交流或应用功能的特殊语言。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色彩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色彩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基础之上的,它已形成了与其它学科领域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色彩文化学的庞大结构体系。学习色彩,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创作设计中,不只是单纯的解决色彩搭配、视觉美感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全面修养以及色彩艺术综合创造能力的本质问题。

二、色彩与自然宇宙。

光与色彩现象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人类进化形成之后,为人识别的可视光区也随之产生,色彩现象也因此闯入人类的生活。色彩现象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所研究的色彩范围不能游离于宇宙之外,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直到创建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学体系,色彩是宇宙间人类进化、走向文明所不可缺少的特殊信息语言,它以特殊的物质形式存在。

三、色彩与社会。

起来,体现了人们向往自由、创新、开拓的精神,因此借用了牛仔装青色系列来象征时代的风尚。到了90年代,信息的发达、网络化发展,给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服装的着色随之丰富起来,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与款式的休闲装、时装逐步成为时代风尚。21世纪,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流行的色彩,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突出个性化、职业化。

第三节从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光也是生命之源,没有光,人类将无法生存,“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光伴随着人类生活,光的开发与应用使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如今的世界是绚丽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光世界。人类之初,自然光以种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唤起人们对光的意识。如太阳从地平线冉冉生起的时候;夕阳染红了山峦、浮云的时候,以及雨后的彩虹、暴雨中的闪电、燃烧中的烈火、夜晚漫天的星斗等等,这些充满神秘、庄严、浪漫、壮观的大自然景色,无不使人从心底里为之感动,激发人类的情感,启迪人类的智慧,开拓人类的创造。

古时候人们懂得了火的颜色与形态能激起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后,便用于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在教堂的室内设计上,多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方式,通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师和景观艺术大师们利用光的投影,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色光变换的艺术作品。

除了大自然中的自然属性的光源之外,自从人类发明了火药、电灯之后,各种人造色光也相继被发明。烟花、礼花、节日彩灯、霓虹灯、以及现代化的数控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源体带来的光照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给夜晚增添无限生机,同时也促进了色光构成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末至今,光的艺术经过了她的摇篮期、成熟期和鼎盛期。21世纪的艺术家们将光的高科技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将电视艺术、计算机、平面构成艺术、电子学等高科技融入到光的艺术作品中。以创造性的赋予神奇力的表现手法,利用光艺术动态色彩产生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创作出奇异的色光艺术,使漆黑的夜晚成为五光四射、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喜悦。因此说,光的艺术是色彩艺术的延伸与扩展,同时也开拓了色彩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将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二、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

色彩是一种透光率的不同和反射率的不同的光波反射原理,随着光源、色差、角度、投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被投射的物质与显现在人眼前的物质,表面的视觉也不尽相同,这是自然色光的反射现象,是物理光学现象。人是特殊动物,他的透明眼球体能识别有色光区的极其丰富变化的色彩。人们借助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说,色彩是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同样距离的物体,因冷暖色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应也不同,能造成前进感、后退感等视距错觉;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因色彩的明度不同,在视觉上也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这些都是色彩的视觉机能所致。

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原料使用的性能不同、所以提取的方式、化学的成份、物质的结构也就不同,以致颜料构成的成份各不相同。颜料的种类繁多,有水性的,半水性的,油性的,粉沫状的、颗粒状的,膏状的等等。对于颜料即物质色特性的研究,成为加工颜料工艺技术和应用色彩、研究色彩学的组成部分。

色彩是由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构成,将色彩这三种属性用科学的立体方式表达,被称为色立体。由于色立体能够客观、准确地将色彩的属性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学的研究上,它已成为包罗万象的色彩户口薄。单一色相的各种色彩不仅可以在色立体中直接得到,而且复杂难辨的混色、浊色等按照色彩三属性,通过光谱测定,在色立体的量化数据中也均能找到依据,并通过量的调配而得到。当然,就物质色的调配而言,不如光谱测定的那样有绝对的准确性,但在理论上说,色立体以及色彩表现法却是色彩标准化应用的唯一可行方法,这也成为色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于色立体科学理论体系下的色彩调和论,就是指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如何能使色彩的搭配、组合达到完美和谐,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便是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所有关注和研究色彩学专家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本书将推出新的教研成果并重点对综合色彩调和训练方法作更完整的阐述。

三、从色彩的视觉艺术来研究色彩学。

有这样的比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含义是指人的大脑思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资料来源于视觉,也就是说视知觉在视、听、嗅、触、味五觉中,是最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活动自身是有思维的,如视觉思维的完形思维等。视觉不仅是生理与心理的知觉,而且是创造力的根源,是高级审美感官。人们通过视觉传递,经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综合判定后,便产生了新的动机,从而支配和控制人的情感与行为。然而,视觉对所有事物存在形式的感知,都是通过形象符号与色彩的组合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获得的。首先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是光与色彩,其次才是物体的形象和材质,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外在表面现象,多偏重于感性认识。相比较而言,物体形象则是内在的、本质的,故多偏重于理性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除了想象中的色彩概念以外,视觉色彩不可能游离于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以视觉传达为主导的诸多艺术门类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第一要素,倍受艺术家和设计家们的重视,有些色彩的选择和名称已成为视觉艺术作品的主导,成为某些企业的标志,如中国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成为企业形象整体策划、产品营销无声的广告。

色彩应用于平面视觉艺术领域中,其色彩的高效能运用表现得最突出。如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设计语言,即以鲜明的色彩语言和简洁的形象,构成以色彩为主导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整体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体现内涵精神,感染、吸引欣赏者。

色彩与造型艺术,在色彩与形象艺术表现上,艺术家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高超娴熟的技艺,充分表现了艺术的内涵。不论是用何种艺术形式以及选用何种不同材料,都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为了突出艺术主题,在造型艺术作品中,色彩成为艺术家通过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宣泄情感、表达主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同时注重对色彩语言的气氛营造与形象完美统一。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塞尚的作品》。

公里的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里,服装色彩各异的人们或许漫步在街头、绿地、广场,或许在商场、酒店、舞厅、办公室,或在行驶中的公交车、私家车中,几百万个移动的色彩以不同的频率、速度在流动、交汇,成为流动的景观,在阳光和室内灯光的照射下,与静止的建筑、四季变化的绿色景观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迷人的色彩景观。服装艺术有它独具个性化的色彩造型,无声地传播着人类爱美的心声,燃起人们热爱生命、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文化知识、高尚的审美境界的追求的心灵火花。

色彩与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在这个领域内,色彩首先解决的问题不是使色彩绚丽夺目,也不是色彩自身对视觉的协调性问题,而主要的是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设计下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正式品质。所谓品质,除外形、表面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产品结构、功能关系,得到满意的整体。”设计的目标是使人减少劳心、劳力、缩短人与对象的距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其色彩是为人的赏心悦目与实用而设计的。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色彩需求划作色彩的人机工学的范围内。比如医疗设备多采用比较淡的白色,其原因在于白色易于稳定和缓解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重型机械和消防设备,大多采用黄色和红色,目的在于给人们注意信息,警示人们此处危险不宜靠近。再如精密贵重的摄影器材与家用电器,多采用有金属感的银灰色或黑色,原因是这些色彩不易使人产生疲劳,而且还具有高贵、悦目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视觉美感的满足,希望两者完美和谐统一。由于更多更新的电器产品不断问世,进入家庭,导致在家庭的同一个空间中有多种造型与色彩的电器产品存在,在审美感知上形成了不和谐因素,所以产品在造型风格与色彩上的统一协调问题,便成为人们选择产品的又一个热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在其产品的设计上十分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风格的一致化。如卫生洁具系列、橱具系列、家电系列、灯具系列等。

色彩与环境艺术。对环境艺术色彩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复杂的,除了与前面所讲的部分有密切关系外,其本身还具有特殊规律可寻。人类创造的景观之外,还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在自然景观中随着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色彩也随之变化,难以预测。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整体环境色彩美感的营造。如五月是去日本东京观赏樱花盛开的好季节;二月的冬季是去吉林观赏雾凇、去哈尔滨观赏冰灯的好季节。雨季来临时,人们总是想去东北的镜泊湖、贵州的黄果树等地饱尝那山林大瀑布的壮丽景色;若想观看千姿百态的森林植物,还得去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和植物园。这一切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使人们在饱赏美妙景色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如同“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更向往功能齐备的智能化的建筑坐落在森林、花园之中,使人们感觉到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目前人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加大了对城市进行规划改造的力度,采取诸多措施,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如增设融娱乐与观赏为一体的广场;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增植更多的树木;增修假山、运河等。

环境艺术的色彩有别于其它艺术的色彩,其根本在于它有从属性,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艺术色彩那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必须依托于环境背景的色彩而存在,特别是景观艺术更讲究整体的和谐的统一性。因而建筑师在作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影的照射、天空及植物等色彩关系作建筑的衬景是否和谐的问题。绿化师在注重植物的品种、色彩、形象的同时,总是首先要考虑种植的位置是否宜于光照,其次便是要考虑作为建筑的衬景、对景、透景及整体天际线的轮廓形象和色彩关系是否搭配协调。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很少受自然光射和气候的影响,有利于设计师在形象与色彩风格上的发挥。但由于受到使用功能上的限制,所以不但在色彩与造型、灯光关系的处理上要十分强调整合性,而且更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另外,在环境色彩的使用上还要特别注重符合使用功能以及心理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整体色彩气氛的把握上,避免一味地强调室内各个局部的色彩美感而忽视色彩的整体性,出现色彩多色相、零乱繁杂等色调不协调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否和谐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强调设计风格、提升设计档次、提高设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旨在启发、引导。不论你是学什么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在这一观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社会习惯、自然特征。

色彩构成总结

在经过了平面构成的学习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对于色彩构成,它不只向平面构成那样只是通过点线面以及明暗来表现画面的美感,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色彩的结构,这使得画面更具有鲜明的美感。

对于色彩构成,它有别于一般色彩写生,而强调全面了解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侧重于对色彩规律的科学训练与主观运用,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到我们观察学习自然知识,启发创作灵感,执导作品实践。

在色彩学习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了色彩学的结构体系。即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习过程中色彩等。还有色彩的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色彩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同时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再创造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在学习色彩构成的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新的知识还让我能够了解到以前所模糊的知识。,我以前认为光的三原色与色彩的三原色相同。而在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中我却了解到了色素的三原色分别是品红、黄、青,对于光的三原色则是红、绿、蓝。这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是经常把它们搞混淆的。而另一方面色彩的原色,以及混合色等。在色彩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色彩对比。其中分为高调,中调,低调这三种。而在每一种中又分三个长调、中调、短调,例如在高调中有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其他的各调子也是如此。不同的调子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高长调给人积极、明快、活泼、刺激等感觉。在对比的学习中还有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同时纯度的对比;冷暖对比;色度对比;形状对比;面积对比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面积对比中在不同颜色的情况下同面积对比效果强烈,而在不同面积的情况下则较弱。

色彩还给人情感的变化,一、色彩的视觉形象。

二、色彩的心理形象。

三、色彩的联想。

感知有色彩的冷暖,以及膨胀收缩感、轻重感、软硬感等。之所以有这些感觉不是由于色彩的本身原因,而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以至于产生心里的联想。而其联想又有具体联想,抽象联想和共感联想。在色彩的象征中本人最喜欢的红色为兴奋色。

对于色彩的意义,在审美方面色彩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语言手段。色彩作为情绪信息的载体传递与文化背景,历史延续,意识观念,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有关。色彩设计的意义其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结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去。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3.试验时间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4.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3.试验时间和分配4.实验步骤5.实验成果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色彩构成

这两个月中,我感受到了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色彩世界的精彩。第一次发现不同的颜色中有这么多的故事、颜色之间的组合能表达出这么丰富的语言、一点微小的变化能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经过了2个月的探索,我知道了最基本的颜色的调法,了解了24色相环,懂得了如何去调配出所想要的颜色。尽管我对于颜色之间各种搭配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还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所调配的颜色还仅是相近,对于色彩的世界的认识还在起步状态。我仍感觉到了在这个世界摸索的快乐。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深化对色彩图式语言的理解,熟练对图式语言中的各个要素的把握和运用,重点的是在对图式语言对色彩中色像,明度,纯度要素的协调运用,对物体的颜色,光影,透视和图案的构成的表现的基础上,丰富整个画面,使画面更加完整。

起初我对各种颜色的把握很不准确,很多颜色都是粗略的观察了一下就下了定论,而没有去深究各种颜色的纯度、明度的细微差别,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画面看起来很不协调在经过了几节课的讲解,我对色彩的把握度也逐步上升,虽然不能做到很准确,但也能调到很接近的颜色了,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练习也让我对颜色的采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于我们专业来说,今后对色彩的运用必不可少。各种策划与设计中都要运用到色彩的搭配,因此我个人觉得这们课程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是一门基础课程,学好了色彩构成,能让我们今后在其他课程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吸引别人的眼球。不论是视频制作还是图片的处理,对于色彩的搭配都是很有讲究的,颜色搭配好了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感觉这门课程对我今后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会继续在色彩的世界里遨游,去探索色彩搭配中的秘密。

色彩构成小结

在经过了平面构成的学习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对于色彩构成,它不只向平面构成那样只是通过点线面以及明暗来表现画面的美感,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色彩的结构,这使得画面更具有鲜明的美感。

对于色彩构成,它有别于一般色彩写生,而强调全面了解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侧重于对色彩规律的科学训练与主观运用,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到我们观察学习自然知识,启发创作灵感,执导作品实践。

在色彩学习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了色彩学的结构体系。即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习过程中色彩等。还有色彩的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色彩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同时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再创造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在学习色彩构成的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新的知识还让我能够了解到以前所模糊的知识。,我以前认为光的三原色与色彩的三原色相同。而在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中我却了解到了色素的三原色分别是品红、黄、青,对于光的三原色则是红、绿、蓝。这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是经常把它们搞混淆的。而另一方面色彩的原色,以及混合色等。在色彩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色彩对比。其中分为高调,中调,低调这三种。而在每一种中又分三个长调、中调、短调,例如在高调中有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其他的各调子也是如此。不同的调子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高长调给人积极、明快、活泼、刺激等感觉。在对比的学习中还有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同时纯度的对比;冷暖对比;色度对比;形状对比;面积对比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面积对比中在不同颜色的情况下同面积对比效果强烈,而在不同面积的情况下则较弱。

色彩还给人情感的变化,一、色彩的视觉形象。

二、色彩的心理形象。

三、色彩的联想。

感知有色彩的冷暖,以及膨胀收缩感、轻重感、软硬感等。之所以有这些感觉不是由于色彩的本身原因,而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以至于产生心里的联想。而其联想又有具体联想,抽象联想和共感联想。在色彩的象征中本人最喜欢的红色为兴奋色。

对于色彩的意义,在审美方面色彩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语言手段。色彩作为情绪信息的载体传递与文化背景,历史延续,意识观念,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有关。色彩设计的意义其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结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去。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下一页。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

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重复渐变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九.板书设计。

应用图例。

基本形。

构成方式1.2.3.4.5.骨格图。

范画。

重复式。

以前学生作业。

范画。

十、作业。

渐变式。

范画。

发射式要求。

1.2.3.4.范画。

特异式。

范画。

对比式。

色彩构成论文

学习了色彩构成这门课,了解了更多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体会到了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色彩混合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在课上,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各种图片和建筑实例让我们深深领略到了色彩的魅力。下面就从学习的伊始来讲讲这门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色彩原理。

我国古代把黑、白、玄(偏红的黑)称为色,把青、黄、赤称为彩,合称色彩。现代色彩学,也可以说是西洋色彩学也把色彩分为两大类:无色彩系和有彩色系。无色彩系是指黑与白。有彩色系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

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2)纯度。

纯度是指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称之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颜色中以三原色红黄蓝为纯度最高色,而接近黑白灰的色为低纯度色。3)明度。

明度指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期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黑白之间可以形成许多明度台阶,普通使用的明度标准大都为9级左右。2.色彩混合1)三原色。红、黄、蓝三色称为三原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色光混合变亮,称之谓加色混合。颜料混合变暗,称之谓减色混合。2)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

品红+黄=红;青+黄=绿;青+品红=蓝;品红+青+黄=黑。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恰是减色混合的三间色,而减色混合的三原色又恰是加色混合的三间色。3)空间混合。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可得到红紫、紫、青紫;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3.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

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对比效果,称色相对比。色相的强弱对比。

构成色调。色相对比又包括邻近色相对比,如红与橙红、绿与黄绿等,类似色相对比,如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对比色相对比,如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黄橙/青绿/紫等,互补色相对比,如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明度对比。两种不同明暗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而产生的对比反应,称之为明度对比。其对比效果会使明色变得更亮,暗色变的更暗,由于光线是色彩的主要来源,因此明度的对比相比其他色彩对比要来的强烈。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2)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3)冷暖对比。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这个片段我主要节选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任务的描述。

首次任务中我的作业是彩度推移,我选择了一张用以表现夜晚的图片,月光洒进窗台,把室内的一片地方照亮,周围则是无尽的黑暗。在这张图面上,很好的利用了彩度的推移。即使用淡蓝色这样一种冷色调来表示受光照的部分,使得被月光照射的部分明亮却很寒冷。良好的烘托了画面的气氛,也很好的表达了月光的质地。通过不断地加入相同明度的灰,使得它能够很好的表现月光的晕染效果,知道最后接近无彩色的灰,则用来表示屋内最暗的部分。室内的窗帘,花瓶和一位孤独的妇人,在淡蓝色和灰黑色的配合下展现出一种寂寥的景象。这副作品的构图和立意我自己都很满意,但是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我的用笔不佳,还有对水粉颜料的不熟悉,导致我的画被老师评价为“略印象派”,这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也促进了我进一步的学习。

最后一次的作品,我的任务是色面积的变化,在这张图里面,我选择了一处街景的简化图作为原型。把两边的房子,街道上的露天咖啡座和阳伞作为设计的三个基本图形,不断地把他们肢解,破碎,重复,缩小,重叠,将背景用灰色填满,来烘托暖色的房屋墙面和墨绿色的茶座和阳伞。最后用黑色来填充窗户的部分,使得整个画面很有层次,冷暖鲜明。也很符合要求。评图的时候老师对此也是给了不错的评价。虽然在色面积的理解上我们同学多少出现了一点偏差。但是总的来说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三,学习体悟。

在学习《色彩构成》之后,我学会了从更多方位去欣赏一幅作品。曾经只能很空洞的感觉一幅作品好不好看,合不合乎透视原理,像不像。现在渐渐开始去品味其中的意境,通过色彩的时候用去分析,去了解作品中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情感。来探究到底是什么使得画作变得美丽。同时我也在建筑表面的用色上获得了一点启示。开始思考到底用什么样的材质,使用其什么样的天然色彩来烘托我想要的那种气氛,或者来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12建筑系一班张翼1206104001。

色彩构成论文

招贴设计色彩构成的另外一种主要对比模式就是色相对比。色相指各类色彩所呈现出的相貌称谓,科学解释为色彩所表现出的质的形态,它是区别各种色彩最准确、最基本的标准。色相对比在招贴设计中随处可见,它能够增强受众对于视觉色彩的判断能力,提高招贴设计的信息传播效率。例如,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就通过红、黄、蓝等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主体设计,高度的色相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活泼、跃动的现代感。蓝色体现了科技与理性,红色和黄色则辅助画面的表现力共同增加了招贴的识别度,成功地实现了设计初衷。

通常情况下,招贴作品中有色彩对比就有色彩调和。狭义的色彩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通过一定规律有机地组织、排列在一起的艺术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色彩调和指通过各个局部色彩的和谐布局实现主观上的整体统一,进而通过色彩组合或排列激发人们心灵感受的美学表现手法。通过以上各门类的色彩调和概念,我们可知,要做好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调和就要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以不同人群的心理考量为出发点进行搭配和融合。一般来说参与色彩调和的颜色差别都不大,和色彩对比不同,色彩调和的色彩之间一般都有较多的共同元素,或是基于一定的明度组合,或是基于一定的纯度组合,又或是基于一定的色度组合,总之能够进行色彩调和的色彩都能给受众带来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存有共性的色彩加以配置,就形成了画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色彩调和关系。在色彩调和关系中,客体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二者和谐共生,同样能够呈现出色彩对比所拥有的视觉冲击力效果。色彩调和除了要注意美学规律以及心理学规律外,还要符合招贴的主题和目的。例如,如果招贴设计的传达对象是老年人,那么在进行色彩调和时,就要尽量展示出色彩的柔和配比效果,这样方能符合老年受众群的心理状态。同样,若是针对年轻人的招贴设计,则可以尽量采用色彩调和相对较弱的方式来突出画面的冲击力。一般来讲,色彩调和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同一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色调和。同一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间的明度、色相、纯度等要素至少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配比组合。这种调和方式多用于文化主题传达等较为平和的招贴主题。近似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相相近的色彩进行配比的调和方式,这种调和画面柔和,更多用于表现温馨、舒适的招贴内容。对比色调和类似于色彩对比,它是将色彩元素差别较大的对比色通过一定比例关系组合起来的组合方式,更多适用于警示效果较强的招贴设计。

三、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心理效应。

色彩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将招贴设计的主题情感传达给受众,再经过受众自身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加工,触发其兴奋、压抑、悲伤等一系列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这一作用过程又被称为色彩心理效应。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商品诉求或文化观念,针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点,对色彩进行组合,进而实现色彩的心理效应。具体来讲色彩构成的心理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色彩联想和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触发一系列有关色彩的抽象或具象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为色彩联想。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色彩联想既包括大脑思维出现的具体的画面,还包括由色彩引起的抽象的感知,如情绪变化、心态反应等。例如,在招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用红与黄的色彩构成来表现喜庆意味,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的场面或是欢乐的节庆;用绿与蓝的色彩构成表现清爽或希望,激发受众联想到森林、海洋或是萌芽等物象。对于色彩构成的心理联想效应而言,它不但取决于色彩构成本身,还取决于受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先天因素以及风俗习惯、生理状况、教育程度、情绪倾向等后天因素。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设计师同样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努力设计出符合受众特点的色彩构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色彩联想,发挥其实际意义。当然,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联想效应时,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多重涵义要多加注意。同一色彩既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红色可以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吉庆的场面,但也可能会使受众感官紧张,进而引发不良情绪。又如,在运用蓝色进行色彩构成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注意到蓝色所传达出的理智、冷静的情绪,还要注意其可能引起忧郁、悲伤的心理反应。

特定的色彩构成能够传达特定的代表性,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效应。色彩的这一心理效应建立在受众思维基础上,并根据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总的来说,色彩象征既有群体共通性,又有个体差异性。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知,色彩的象征性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基于一定条件产生的,离开特定的背景条件,色彩的象征效应也就不复存在。例如,我国佛教推崇黄色,黄色代表着无上崇高之意,这是佛教经法里传承下来的色彩象征意义。若将黄色安置于其他民族或宗教场合,就不再具有此类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研究色彩构成的象征效应时要注意将色彩构成同受众的理念、情感等主观个体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代表性、象征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共鸣,切忌因为不了解色彩的象征范围和象征意义而错用色彩构成,造成不必要的误解。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知,在进行招贴设计色彩构成时,设计师应从整体出发,一方面注重色彩的对比、调和等组合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色彩的联想、象征性等心理效应的运用,努力打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色彩构成的价值与招贴作品的影响力。

色彩构成

结束了4周的色彩构成学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做了几张不太尽如人意的色彩构成作业。不过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内心愉悦的事。人类的色彩感觉是一种天性他都有自身的色彩感觉。我个人认为:色彩构成课的初衷是为了挖掘埋藏我们内心深处亟待释放色彩感觉。这几周的色彩构成课就起到了这一作用。

正如教材上所说:“色彩构成包含了许多理性的成分,如果把它们是为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就会丧失想象,走进死胡同,使作品丧失生命力。”绘画的发展也是如此:由起初的宫廷绘画,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由室内走向室外风景。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绘画也好,设计也好,乃至人类社会也好,都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内心的抒发,是感觉的纸上再现,它在不同的时代有自身的特征。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则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颜色会反映人们心中绝不直观能表达出的想法,心情或者说是人文观念。

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保持自己的感觉,适当的追求某种自己喜欢的风格,适当的模仿前人,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抛弃自己的感觉,强迫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不喜欢的风格。就算是他人认为你的作品一无是处。自己已有的风格还是不要随意改变。就好像被社会和生活抛弃的凡·高,即使在当时社会人们无法接受他的画作,但是现的人们却争相收藏。

色彩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的基础科,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理论,技巧,是色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也是我们将个人的色彩感觉以及内心抒发出来所必须掌握。

期作业,缺乏随即方案。这就是在后期我所急需培养和改进的地方。

我们还要学会利用自然,这也是我要加强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色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丹霞落日、绿杨红杏、紫蝶黄蜂······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事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

其次,多与同学老师交流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现在就养成这一习惯,我们就离将来的成功更进一步。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四年的学习。

姓名:吴昕窈。

班级:10装潢3班学号:201010113312指导老师:李振华。

相关范文推荐
  • 11-01 最新抚养费协议书大全(18篇)
    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立协议人:甲方:性别:男出生
  • 11-01 实用初中生读书心得感悟(模板22篇)
    读书心得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观点和主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和应用书中的思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
  • 11-01 优秀法院守纪律讲规矩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非常有参考价值。
  • 11-01 2023年大学烹调课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7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请大家注意,以下的总结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第一段:引言大学烹调课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
  • 11-01 热门新团员团课心得(模板20篇)
    作为一名团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团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作为团员,应该时刻牢记
  • 11-01 最新水污染报告大全(16篇)
    报告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精选的报告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 11-01 2023年物业安全生产报告大全(22篇)
    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中枢,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繁荣。下面是一些生产效率提升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镇以制定大排查、大整治实施
  • 11-01 热门校园欺凌发言稿(汇总20篇)
    发言稿是在公开场合或会议中用于表达观点、提出建议或发表演讲的一种书面稿件,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看别人的发言稿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 11-01 优秀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汇编(模板12篇)
    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以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引用以下的规章制度范文,可以帮助组织更快地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框架。一、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严格交
  • 11-01 实用超市入店申请书大全(18篇)
    撰写申请书需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清晰度和流畅度,同时要注意避免冗长和重复。以下是一些被录取的学生申请书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尊敬的领导:您好!从下周开始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