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优质岁月如歌读后感(案例15篇)

优质岁月如歌读后感(案例15篇)

时间:2023-10-31 15:10:46 作者:字海优质岁月如歌读后感(案例15篇)

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意义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些精选的读后感,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分享,能够激发你对阅读的热爱与思考。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而整本书中我最受到震撼的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胸中有书”,因为这恰恰是我过去教学工作中的困扰之处。

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

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我要做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

岁月如歌读后感作文

“当我还是小孩子,门前的那朵茉莉花,已经渐渐地枯萎不再萌芽……”听着这首歌,我的思绪飞进那天真羞涩的童年。童年就是在不称心时又哭又闹,不断撒娇的任性;童年就是前一刻被家长罚面壁,下一秒立马和同伴飞奔玩闹的天真;童年就是相信世界上有奥特曼会打小怪兽的的幼稚;童年就是收到父母的礼物时单纯的笑容;童年是和小伙伴们完成惊心动魄的“冒险”后的快感……童年就是一曲曲无忧无虑的歌曲。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也曾经紧紧拥抱在一起,”当歌唱到这里时,我的思绪加快了步伐,飞回到现在。我开始品味我现在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褪去了当年的那股天真与单纯,不知不觉穿上了保护色。我开始有了很多的小心思,小秘密偷偷地藏在心底,不告诉父母却只和好哥们一起谈心。父母让做的事情也不愿去做,产生了一种叛逆乖张。青春是一首小小的叛逆有洋溢着阳光的歌曲。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是啊!我无数次向往着,憧憬着。多想去未来看一看,看看未来的世界,看看未来的我,未来的我可能活得光鲜亮丽,也可能平凡却也脚踏实地。不管怎样都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为梦想坚持不懈的我。未来是一首历经磨难却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岁月如歌读后感

华伦中学初三秋杨。

指导老师张永光。

最初的相识,源于新生训练,五十多条彼此陌生的生命线,在那一刻开始有了交集,五十多个充满朝气的少年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华伦中学初一七班。

很快地我们彼此熟悉,试着喊对方的名字,对上了彼此微笑,一时记不起了,就重新介绍一遍。

也许,上辈子我们就有缘吧,血液里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天性。发帽子了,五彩斑斓,可最终属于我们的却是不起眼的灰色,开始有人抱怨、有人议论,突然有人说:“灰色有什么不好,灰色一样美丽”。从此,我们的班帽就叫“美丽灰”。十项评比,入学的第一周,第一名不是我们班,听着邻班热烈的掌声,望着他们的笑脸,我们头一仰,我们一定要赢!以后的第一会很少溜出我们七班。

也许,上辈子我们就是挚友吧,患难与共,分享成功,烈日下,踩着灼热的沙土,依旧一动不动,汗水流下,绝不擦拭,这为了什么?为了集体的荣誉!拔河,对手是强劲的二班,可我们毫无惧色的上场,用尽全力,虽然是败了,我们叹息,我们自责,我们一起分担失败的痛苦,但我们也曾共同分享过喜悦,歌咏比赛的第一,段长、张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切的一切如今都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回忆往昔,贴在墙上的张张奖状,足以说明我们成长的足迹,足以说明我们的团结意识。

可是离别来得那样的悄无声息又理所当然。

再过半年,我们将又各奔东西,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心中的不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在刚刚懂得珍惜的年龄便要说离别,在刚刚懂得回忆的岁月便要道珍重,不愿面对,只暗怪老天的无情。

可离别终究要来,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便相隔千里,我们还是朋友。

好好努力吧,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把不服输的天性延续下去,因为,这是我们七班的标志。

再见了如歌的初中生活,我将永远,永远地将你留在我心底最温暖的那块地方。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献给2007年教师节的一份厚礼。翻开扉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几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体验。

阅读的感觉真好,捧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往下读,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娓娓道来,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低语,感觉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随着“岁月如歌”这个生命故事长卷的逐层释放与展开,我不断地被触动,被震慑。如今的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经历了那样的苦难:丧父之痛;病魔缠身,差一点夺走她的生命;“文革”期间,她又遭到了怎样的欺辱……一桩桩、一件件都没有压垮这位倔强的女性。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怎样叫师爱,什么是责任,她的“求知、求教、求真”之路,是追求理想之路,是探索语文教学之路,是寻求教育真谛之路。

于漪老师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于漪老师上了2000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从教至今,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边教边学走过来的。“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于漪老师还告诉我们: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紧扣一点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谁天生就可以做教师,于漪老师都在“一辈子学做教师”。读到这儿,敬仰之心荡然升起。

于漪老师一生与语文结缘,终于破解“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在优秀范文的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是语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规律。”

“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于老师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为此,她首先自学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并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为标杆,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于老师积极向实践、向同行和学生学习,用10小时、20小时准备一堂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备30多个小时,反复钻研数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规范的语言写成教案,把课上要讲的每句话背下来,再脱开教案讲课,课后写教学后记;再次结合自修语文的深切体验,关注当时语文教育思想的论争,留意教学改革的动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于老师说““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学,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原来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无需我在此唠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中的一些话吧:

“做人有基本准则,贪欲最为可怕,吞噬人性,如果人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师德?

《苏武牧羊》“这首歌不断在我胸中激荡,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为书中的故事激动不已,那种对祖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常萦我脑际,有时难以入睡。”

“当时我执著地想:在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学生只有一个青春,不能耽误,希望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我读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

“……儿子患败血症,天天高烧,嘴唇都发焦,头上用冰袋冰着。……一天半夜,医生找我们谈话,说明病的严重性和药效的甚微……我哭了,谁没有亲子之爱?恳求医生救救孩子的命。那时,我正好教高三毕业班,复习十分紧张。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时,孩子总哭着不让我离开……说老实话,当时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误不起。咬咬牙还是去学校上课。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可我是教师,关键时刻不能离岗。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它虽无血缘关系,但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培养他们成长。”

面临选择,于漪老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愧疚,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怀只有一个字——真!

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她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献给2007年教师节的一份厚礼。翻开扉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几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体验。

阅读的感觉真好,捧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往下读,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娓娓道来,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低语,感觉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随着“岁月如歌”这个生命故事长卷的逐层释放与展开,我不断地被触动,被震慑。如今的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经历了那样的苦难:丧父之痛;病魔缠身,差一点夺走她的生命;“文革”期间,她又遭到了怎样的欺辱……一桩桩、一件件都没有压垮这位倔强的女性。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怎样叫师爱,什么是责任,她的“求知、求教、求真”之路,是追求理想之路,是探索语文教学之路,是寻求教育真谛之路。

于漪老师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于漪老师上了2000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从教至今,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边教边学走过来的。“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于漪老师还告诉我们: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紧扣一点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谁天生就可以做教师,于漪老师都在“一辈子学做教师”。读到这儿,敬仰之心荡然升起。

于漪老师一生与语文结缘,终于破解“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在优秀范文的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是语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规律。”

“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于老师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为此,她首先自学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并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为标杆,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于老师积极向实践、向同行和学生学习,用10小时、20小时准备一堂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备30多个小时,反复钻研数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规范的语言写成教案,把课上要讲的每句话背下来,再脱开教案讲课,课后写教学后记;再次结合自修语文的深切体验,关注当时语文教育思想的论争,留意教学改革的动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于老师说““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学,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原来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无需我在此唠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中的一些话吧:

“做人有基本准则,贪欲最为可怕,吞噬人性,如果人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师德?

《苏武牧羊》“这首歌不断在我胸中激荡,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为书中的故事激动不已,那种对祖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常萦我脑际,有时难以入睡。”

“当时我执著地想:在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学生只有一个青春,不能耽误,希望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我读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

“……儿子患败血症,天天高烧,嘴唇都发焦,头上用冰袋冰着。……一天半夜,医生找我们谈话,说明病的严重性和药效的甚微……我哭了,谁没有亲子之爱?恳求医生救救孩子的命。那时,我正好教高三毕业班,复习十分紧张。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时,孩子总哭着不让我离开……说老实话,当时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误不起。咬咬牙还是去学校上课。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可我是教师,关键时刻不能离岗。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它虽无血缘关系,但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培养他们成长。”

面临选择,于漪老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愧疚,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怀只有一个字——真!

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她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收到学校的赠书是在九月,匆匆忙忙里,三个月的日子也就这么流淌而去。如果这时候惊心时光的飞逝,想起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那我的便是“触目惊心”了吧!阅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断断续续地延绵了三个月,在灯下打这篇读后感时,回想书中的情景,依旧热血沸腾,世间竟有如此至真至纯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纯粹,用一片热爱浇灌三尺讲台,以一片赤诚教书育人,于漪,真不愧“经过英雄”也!

日寇铁骑踏中华,家中父老多病痛,这便是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环境。大环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贫穷,都没有击倒作为长女的于漪老师,她说,“奋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别母亲去苏州求学。战乱纷飞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动了年幼的于漪,炮火击毁了美好的童年,却留下了“一切为民族”的心灵震撼,这不仅是于漪老师进入镇江中学时所学到的校训,更是铸造师魂的基因,她说:“这五个大字掷地有声,镌刻我心。”是啊,不管生活的炮火有多猛,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于漪老师的赤诚如滔滔江水,哪管你“东西南北风”,我自笑傲“千磨万击还坚劲”!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之于于漪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师。不论是奋力救火的班长小郑,还是郑重地说出“我当老师,就一直想到要爱学生”的小肖,于老师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闪光点,她说:“我也是学生”,孩子们的身上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求知欲都让于漪老师感动并从中汲取力量进行学习。我想,这也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吧,学会与孩子们相处,不仅仅看到他们的“美丽”,还要学习这份珍贵,“春风十里,不如有你”,亦师亦友,我们共进步!

于漪老师在书的封面上这样写道:“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教育情怀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敬佩与学习的,成为一个“不知足”的教师吧,我的脑海里回荡着这样的呢喃,如歌的岁月早已走向来时的路,那么,让我们向前走吧,活得纯粹,活得真诚,向前走啊,向前走!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爱不释手地读了一本又一本,其中一本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名叫《岁月如歌》的书让我懂得了感恩。

读了这本书我感悟到,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不断努力。感谢太阳,它让我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我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我有生存空间。我清楚地记得二年级的寒假我读过的一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一棵小草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自己绚烂的花朵;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甘美的果实;一只小鸟因为对大地和蓝天的感恩,所以它有了翱翔的翅膀;一颗心灵因为对爱和善良的感恩,所以它使自己拥有了钻石般的璀璨光芒……"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会了感恩亲人,而且还让我学会了感恩祖国。要想感恩祖国,报答社会,我们就要努力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数学王子高斯那样,因为一个巧合解开了困扰人们2000年的数学题;也不可能像罗伯特有着无比的智慧,所以我更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岁月如歌》中有这样一段话: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妈妈给我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在圆明园里认识了你的屈辱,你的悲愤;我是在长城上认识了你的磅礴,你的巍峨;我是在大沙漠草原认识了你的宽广,你的辽阔……伟大的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我感恩祖国,所以现在要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材,长大报效祖国!

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岁月如歌读后感

万源市中学g级12班廖琴。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分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万源市中学g2007级12班廖琴。

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题记。

站在十八岁的尾巴上,蓦然回首,才惊觉时光竟百这般悄无声息的流逝。从我抬头仰望大片大片的云朵温过的天空,从我侧耳倾听窗外那棵常青树的喁喁低语,从我在手背上写下“365”,到今天这个字变成“100”。就在这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间,却令我恍如隔世。

属猪。春节除了比往年更加乏味以外似乎还不错。虽然大人们的麻将准时恭候在团年饭后而我以书为友以笔为伴的日子也不失愉悦和舒适。只是遇到一道绞尽脑汁亦毫无章法的数学题时那种前所未有的绝望便义无反顾地涌上心头脑袋一片空白使人想要嚎叫想要恸哭想要逃亡想要放弃。而当新的黎明来临又会笑容明媚自信满满须知生活不会因你快乐而快乐不会因你悲伤而悲伤。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便不会有动人情怀。

有一个朋友在中国农业大学。他放假回来带给我几张北京香山红叶制作成的书签。那些火红的枫叶是他去香山观赏时,亲手捡回的,可谓意义隽永。一枝一叶一世界,从我轻轻抚摸一片红叶,那么真实而深刻地感觉到叶肉的鲜活,叶脉的搏动,叶柄的坚强,就仿佛看邮一座幻化的美丽城堡--一个人们称之为大学的地方。

都说绽放的花儿最美丽,哪里知道花儿的绽放正是花心的破碎,是一种破碎的美丽。而这象牙塔里三点一线的生活未必不是美丽。我以为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岁月充满激情而拥有梦想且不断追求更是莫大的幸福。

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终于遨翔/所有梦想都实现/追逐的年轻歌声多美妙/我终于看见/用心凝望不会变/哪里有梦就飞多远吧。

是的,哪里有梦就飞多远吧!

(指导张翔)。

作者邮箱:zhanggou70@。

《岁月如歌》读后感

读完于漪的《岁月如歌》,我最大的感触是学无止境,教育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而教师的.成长首先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书中,于漪老师的一些观点让我有切身的体会。

她说:“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研究所得,对我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得体会才是真切的。犹如不知名的小花,虽不名贵,但植根于土壤,有活泼的生命力。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就不会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套话,学生就能真正受益。”

于漪老师主张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要独立思考,对于语文的每一篇文章,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解读,都要亲力亲为,毫不含糊。此外,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一章中还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一定要非常明确,只有把文道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使学生在弄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启发与感染。”

《岁月如歌》读后感

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

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作者:一片绿叶。

《岁月如歌》读后感

读完于漪的《岁月如歌》,我最大的感触是学无止境,教育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而教师的成长首先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书中,于漪老师的一些观点让我有切身的体会。

她说:“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研究所得,对我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得体会才是真切的。犹如不知名的小花,虽不名贵,但植根于土壤,有活泼的生命力。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就不会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套话,学生就能真正受益。”

于漪老师主张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要独立思考,对于语文的每一篇文章,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解读,都要亲力亲为,毫不含糊。确实,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老师必须先充分读懂教材才能上课堂。由于初为人师,经验不足,备课时必须参阅大量教案,七拼八凑,终于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因此,上课堂教学,总会发现有时候力不从心,偶尔会被学生问到的一些问题卡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是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因而,备课一定要充分钻研,理解教材,了解学情。

但是,我总觉得独立钻研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经验丰富,文学素养高的老师来说,独立钻研再好不过。但是,对于新老师来说,完全依靠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来指导学生未免太过草率。前人研究的成果的意义就在于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一定程度的借鉴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不盲从,在于借鉴而不照抄,要始终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时,对于“父亲是靠什么来解决他所面临的道德难题”这个问题,我总觉得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应该没有学生会不理解,但课本却把它当做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参考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直到老师的设计里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位父亲,面对正在成长的儿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此时,你会做出何种选择?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啊,文章除了父亲的心情变化之外,也贯穿着作者的情感变化,因此,我认为父亲最后归还汽车除了他自身拥有的诚信的品格外,应该也受到了儿子这句话的影响,父亲不仅是个有信用的人,更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好父亲。所以,当在课堂上呈现这个问题时,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最终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父亲。对于孩子来说,虽然较难,但总是有了一定的收获。这个实践,让我更加确定了解读教材的重要性,而前人的经验应当是很好的借鉴的素材。

此外,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一章中还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一定要非常明确,只有把文道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使学生在弄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启发与感染。”

于漪老师的文道指的是语言文字以及思想内容,缘文释道,因道解文,要把文道统一起来进行教学。读完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是“语用”这个词。除了让学生理解文,理解道,还应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原本总以为课堂上的“练笔”就是语用,直到听完林友深老师的一个讲座后才恍然大悟。平时上课总会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却从没意识到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常常让学生谈谈“你从这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行为,你能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却忽略了根据实例强调阅读、写作时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着手。有了这个意识后,我就在课堂上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指导,例如,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引导从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强调了平时在阅读文章时可从人物的这些方面来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写作时也可从这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听课过程中,同学们频频点头,而当学完整篇文章,问孩子们,“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时,举手回答的五、六个孩子竟都只从“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方面来回答,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提到学会了阅读文章及写作的方法。可见,“语用”必须有意识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且不仅是老师要有意识,还要让学生有意识。

《岁月如歌》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10多年前,有个名叫于勒的法国青年,他离开自己的祖国,远渡重洋,希望大发横财,带着很多的金钱回到故乡。结果,他什么财也没有发到,成了一个穷水手。约瑟夫全家原以为他发了大财,天天盼着他回来,好让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可是有一天,他们全家在一条游船上偶然碰见了于勒,竟然发现于勒已经成了一个又穷又老的水手。全家人又吃惊又失望,享受荣华富贵就成了一个泡影。约瑟夫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于勒的哥哥和嫂嫂,为了不丢面子,就不肯和于勒相认,更不愿意帮助于勒。

我想,一个美好的社会应该人人友好相处,而不是只看到金钱。约瑟夫的爸爸妈妈以为于勒发了财,就天天盼着他回来,但看到他变成一个穷人时,就那样的嫌弃他,前后的变化多大啊!这说明在他们心里只有金钱而没有亲情。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我又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有没有像于勒一家发生的情况呢?我曾经在电视里看过有的人家为了争夺财产,兄弟姐妹之间都成了仇人。甚至还有人为了金钱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劝他们读一读这篇小说,接受一点教育。要知道亲情胜于金钱啊!

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少一点于勒那样的悲剧。

岁月如歌读后感

假期中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深有感触。

《岁月如歌》这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写的。了于老师无私奉献的教学生涯,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典范。读《岁月如歌》,于老师告诉我太多太多为人师的真谛。

于老师告诉我:“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漪老师每备一篇课文,总要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追根寻源,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三言两语能够准确地拎出来,毫不含糊。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也要反复推敲,咀嚼,从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她钻研教材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以此对照自己,感到有着极其遥远的距离。同样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以“科班出身”自居,踏上工作岗位后,很少再去读书;备课时不能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所以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对于语文的教学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

每逢备课,我只是看两遍课文,然后把能够找到的教学参考书仔细看一遍,苦思冥想一番后,我才理出属于自己的备课思路,确定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我备课时很少能带着“学生意识”,想着学生面对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

于老师告诉我:身为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个老师除了举手投足、衣着服饰等外在或清新、或端庄、或时尚、或雅致的风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实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师一定能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穿插自如,开合有度。20xx年省优质课一等奖《马》的授课者但小梅老师,年纪尚轻,但鼓励的眼神、得体的举止,生动的描绘,课堂的结构都给人春风拂面之感。《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授课老师方燕平,让听课的老师都为她的课堂品味、丰富学识、独到理解而深深折服。这些老师授课如此独到,如此感人,都源于她们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于老师告诉我:用语言粘住学生。

“好什么啊?他讲了一百五十多个‘这个’,其他我什么也没有听到”,这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在听完一位著名专家的报告回答于老师的一句话,这句话让于老师敏锐地感觉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注意教学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于老师从自己教学语言的不足出发,努力克服了罗嗦、词汇贫乏、语病。教学语言的改善,使得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教学语言也同样是面临的问题,太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肯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精炼,这点我还有许多要改善的地方。

于老师告诉我:要注重教后反思。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于漪老师,一路笑着走来,一路书声,一路阳光,她的教育教学生涯正如她说的“生命和使命同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于老师的名言为教学的准则和范本,不断地认清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学生共同成长。

读了于漪老师的书后,我所感悟到的不是我用语言所能表达得完的。我将在实际工作中用心体会,细细品位,以于漪为坐标,一辈子学做教师!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岁月如歌读后感

是啊,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总想找值得信赖的人,特别是心目中尊敬的老师一吐为快。这时,我们要静静地听其诉说,然后再耐心地交谈,为其指点迷津,这样学生会心情舒畅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如果老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说三到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学生则会对你敬而远之,那么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以德感生,不”以势压生“。为师者,平时一定要高风亮节,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与学生谈心时,学生才会听得进去。如果平时为师者形象不佳,谈心时还使用高压手段,肯定要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使谈心一无所获,还会适得其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于漪老师的从教经历、心路历程、经验成就和思想成果不仅成为教育系统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必修的教材。再一次认真阅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将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奋进。

相关范文推荐
  • 10-31 2023年守初心体会(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我想我们都应该写一篇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小编整理
  • 10-31 实用家校联谊会家长发言稿(汇总18篇)
    发言稿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创作发言稿需要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关键观点和核心信息,以及与听众的共鸣点并将其巧妙地表达出
  • 10-31 优质党建心得体会税务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近年来,税务系统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10-31 最热电厂生产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里程碑,记录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感悟和领悟。下面是一些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创业和管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第一段:引言(概述电厂
  • 10-31 实用珠宝买卖合同书样本大全(15篇)
    合同是商业活动中对风险的有效管理,防范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合同样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买方:(以下简称甲方)卖方:(以下
  • 10-31 热门抗疫讲座的心得体会范文(19篇)
    6.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理解,是知识积累的体现。在这里,小编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激励和启发大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
  • 10-31 最新第七条猎狗的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梳理思路,促使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探讨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第七条猎狗》这本书主要写
  • 10-31 最优二次备课心得体会小学(通用24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分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近年来,随着小学教育深
  • 10-31 优质鱼实验报告总结(案例13篇)
    一份好的报告范文应该具备准确、详实和有说服力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报告范文中的语言优美,结构合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
  • 10-31 实用特殊困难的申请书(模板17篇)
    填写更多申请书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可能需要多次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请在阅读以下申请书范文时,注意吸取经验和技巧,而非简单照搬。尊敬的校领导:我现xx岁,是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