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专业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论文(通用19篇)

专业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论文(通用19篇)

时间:2023-10-24 07:47:38 作者:琴心月专业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论文(通用19篇)

就职意味着离开了学生时代的舒适区,我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工作挑战和责任。怎样与新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合作模式?以下是一些就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

教学论文物理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思考,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例如,我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包括实验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我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三、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当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数学课代表)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初二数学中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跨学科研究在学术界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学课堂上却鲜有。除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外,作为教师,我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也必须尽快提高。否则,没有“t”型知识结构,我们真的会在讲台上站不住脚的。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传统自然科学中各学科划归到科学技术课程之中,这其实已经昭示了未来课堂的走向。

四、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像你这样的过程。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当我希望他第一个交流时,他略显歉意、但又兴奋地告诉大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为45°时才等于90°,在实验时我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猜想本不言对错(虽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更何况这位学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规律后,又能发现反射规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难能可贵。

一位同学在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浮力和物体的温度有关”,预习过的同学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敢于猜想、勇于回答本身就应该肯定,更何况,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质量一定,其体积必然变化,所受浮力能不变化吗?当这位同学把浮力知识同热、密度等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后。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吗?这也许会使课堂背离教师原本的设计,也许这节课的预设任务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创新、活动中的亮点也正在此,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就在此时被激发,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从此对物理有了极大的‘偏爱’。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比如在《内能的改变》这节课中,多数同学利用气球快速的放气来感受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表现为气球的温度降低,但是有的学生却把气球用力吹破。气球虽然没有了,但是他此时摸一摸气球的残片,发现温度降低的更多。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上好探究课的标准在于:能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教学论文

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主要是物理教师将现代媒体技术运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将其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都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其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线性呈现的板书设计。

这是信息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最普遍的形式,相对来说也是信息媒体应用的最低层次。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电子板书,或者说是传统板书的电子化和多媒体化。但是与传统的小黑板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信息。

呈现的信息量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由于事先在电脑中存储了大量的有关信息,课堂上调用速度很快,其信息的呈现量主要受学生的接受能力制约。

2.信息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

与传统的板书和挂图相比,多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其丰富多彩,色彩、字体、动画方式、音响等都是传统的板书、挂图望尘莫及的。

3.可以呈现大量图文、视频信息。

多媒体可以将大量的图文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整合,大大地改善了信息的传递条件,更为有利的是,多媒体出现的图片和视频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更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

4.教师制作电子板书简单易。

行由于powerpoint等软件的简单易学,功能完全能满足电子板书的要求,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利用它轻松地制作电子板书。然而,在大量应用电子板书的过程中,其缺陷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主要缺点有:

(1)信息呈现的单向性。

由于其板书设计已经相对固化,课堂教学的思路受到很大的限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反应缺乏调控的能力,教师几乎无法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使课堂中师生互动几乎无法进行。

(2)受到学生接受能力的瓶颈。

制约由于多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信息,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会无限制地提高,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加大课堂的容量,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

(二)实验现象的重现和模拟设计。

现代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应用现代媒体技术,超越课堂的时空限制,给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接近现实的虚拟现实。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验条件不足,无法演示,实现现象不明显,可见度不高,或者实验演示有危险性等问题。如果再加上一些形象的过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实验的本质,这也是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最大帮助。

1.导向性。

与演示实验相比,多媒体模拟有着强烈的教师主导意向,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造型、画面自身运动和镜头组接只向学生展示那些要求他们看到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接收那些我们要求他们接收的教学信息。

2.分析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借助于画面显示的历时性把一个现象的全过程从开始到终了一步一步展示出来,也可以把一个研究对象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逐次展开,实现了对过程和现象在顺序上与结构上的分析。

3.综合性。

多媒体课件可把若干有关现象一个一个在屏幕上进行罗列显示,并实现对照,还将若干个画面同时显现在屏幕上,达到同时对比目的,学习者借助于观察画面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异同之处,完成了对现象的综合概括,获取了总体认识。

二、在多媒体课件中,学生扩大了观察的视野。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和有效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索性就省略了演示实验而直接采用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在当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一做法也引起了物理教师的争论。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脱离物理教学本质的做法。我们必须明确,物理学研究的是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学生必须学会从现实世界中观察、归纳、演绎的本领和意愿,而不是在电脑模拟的虚拟世界中进行所谓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动手实验是电脑模拟永远无法替代的。

从学生的接受性来说,多媒体课件对实验的模拟演示,改善了信息传播条件,减少了因媒体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信息损失,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必要条件。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的这一优点恰恰也是其局限之处,多媒体的课件演示所展现的实验和现实的实验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最纯粹的,已经过滤了几乎所有的次要因素,是一种高度提纯的、模型化的实验演示。

通俗地说,这些实验永远也不会出现故障和问题,也不会有误差,即使有的话也认为是虚拟的。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说,这是一些“结构优良”的问题,而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一些“结构不良”问题。所以,多媒体所呈现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都是经过教师加工和提纯的,是一些“细粮”,而学生的成长既需要这样的“细粮”,更需要一些原始的,原汁原味的“粗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10篇《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物理学科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学校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更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要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对其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甚了解,需要老师当好“引路人”角色。为了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策略有: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物理是初中生刚学习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物理现象,如,摩擦、沸腾、凝结、声音的传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学习内容,所以,物理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来驱动学生去自主探究现象所蕴藏的科学理论,以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改革教学课堂开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物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冬天时衣服上产生的静电、彩虹的形成、近视眼镜的原理等,针对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观点,有助于学生有效加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科学理论都要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我们新课标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实验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是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一下,忽视了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一方面实验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里,因为进到实验室后各种实验物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测试沸水的温度时要使用温度计,由学生亲自动手测试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与读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探究学习,主要是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建立在学生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四、以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学案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引导。导学案也就是要把学生导入学习过程,可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材料,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可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来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偶尔在学案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或者寄语,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教师应在了解初中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ppt等课件辅助教学对科技依赖程度较少,所需硬件设备相对廉价,针对农村中学设备条件差等情况,利用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中学物理不同课型的研究,总结出利用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不同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命。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的注意力必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物理常规教学基础上把各种形式的课件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教学。课件演示可以动态呈现物理中不便于直接观察的变化过程,把瞬间结束的运动清晰缓慢地呈现出来,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充分感知的条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图景,为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方便。笔者所处的农村中学设备条件相对较差,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的模式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课:“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的模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出物理规律,但很多实验学生的观察常常比较被动,而且相对滞后,有些物理现象瞬间消失,或者不清晰、可视性较差,学生的观察比较困难。“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的模式,带学生感知实验情景,再用课件重现物理过程的细节,最后再让观察实验,方便学生形成概念,充分认识规律。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分析,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初步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这一现象,有了亲身的实验体验,学生意识到这一现象的“瞬态”特点,教师再用视频课件把本来无法清晰观察的瞬态过程放慢,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整个过程的物理量变化,增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观察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演示(或分组)实验—模拟实验—再次演示(或分组)实验—抽象概括。物理实验是严谨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待实验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实是求是,“模拟展示细节,尊重实验事实”,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给学生创造反复观察和逐步提高的条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些实验比较危险,如高压送电,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高压送电模型,然后用课件展示其工作原理,让学生充分了解高压送电原理,最后回归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一些非常重要又不便观察的实验,如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使用,则能更加充分地体现用“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这一模式的优越性。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为基础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以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展示实验中难以被观察的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成为学习的主体。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助于弥补高中生生活经验相对欠缺的问题,方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有了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解释与指导,能让他们对实验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一些不易观察的现象,或需要教师详细指导重复训练仪器使用课上,一个教师则可以在课件的帮助下,完成几个甚至十几个教师才能完成的事。

二、概念教学:“展示—试误演练—拓展”的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智力活动,是全人类长期形成的智慧结晶。概念能使人在复杂多样的物理现象中体会事物的内在本质,认知物理现象的思维起点。概念的形成,是人对大量错误认识分析辨别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误中加深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教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感知现象、观察思考、经验内化等一系列活动,自行获得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已有方法重新认识加工、思维整理、内化重构,从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功的概念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结合实例,向学生展示与功相关的情景,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与功相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试误演练中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不断拓展学生对功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内容的重新建构,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把知识像物品一样从教师口中转送到学生的课堂笔记上,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是将与概念相关的“常误情境”集中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知识的内化及意义的重新自我建构。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这不是轻视知识,而是重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让教师有机会将更多的信息,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更加全面的知识环境,让学生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亲身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及意义的重新自我建构。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展示基本内容—试误演练—小结—试误演练—小结—总结拓展。

三、规律课:“理论分析—实验—讨论—运用”的教学模式。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对象的本质属性,反映出事物发展和变化趋势。与概念相比,规律是人们对物理对象进一步认识的产物,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物理规律可以加深人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引导人们思考发现事物的更多属性,形成新的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知识结构来看,概念、定律是物理学的两个基本元素;从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来说,使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理论分析—实验—讨论—应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一)理论分析:搞清规律的建立过程。

高中物理规律有很多,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使用数学方法自行推导新的物理规律,建立起学生所遇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接受和内化,减少机械记忆的成分。让学生亲自经历建立理论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知识的体系性与延续性,感知规律所揭示的各种性质的内在关联,认识到定律在认识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在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体会科学问题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过程时,可逐步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二)实验:探索物理规律。

“实验—模拟—实验”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让学生重新体验定律发现的过程,学生自主做好实验,协作完成数据的测量、分析,透过现象发现事物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形成定律。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规律建立的过程,避免把物理规律表达式当作数学公式乱套的现象。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感知,加强对不易观察或不易捕捉的东西进行实践模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基础。模拟之后的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科学规范地完成实验。

(三)讨论:深化物理规律的理解。

俗话说,理不辨不明。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加深对规律本身的理解。当然,这不是说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还要从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从理论上理解规律。其次,要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再次,要指导学生建立物理规律间的联系,体会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最后,要充分了解物理规律建立的来龙去脉,明细各物理量的含义,避免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乱套公式。

(四)运用:灵活、准确地运用规律。

物理规律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建立或推导而来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适用范围,物理规律会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知识在教学中反复提醒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或科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独立应用,学生才能深切体会到规律本身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例如库仑定律学完之后,让学生解决带电的金属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说明,等学生自己试着应用,学生在自己的应用中才会加深对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当然,在学生自己运用之后,教师还要从理性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理论分析—实验—讨论—运用。这样的模式规律性较强,可适用于学生自行推导的物理课程,比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自由落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效果非常不错。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三、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光的折射”的教学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实验去验证,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如“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情况进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实验,一要考虑安全性,要保证学生能安全地进行实验,最好能在家长或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二要注重实验后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能从实验中获得感悟。

四、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定要明确实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综合应用好演示实验、课堂小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属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能收到简便易记而又经久难忘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知识,这里笔者列举初中物理里面出现有关谐音记忆的实例.(1)记忆滑轮组的组装时,有一定则:偶定奇动.可是时间长了容易记乱,出现“偶定奇动”和“偶动奇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大家把“奇动”记为“激动”,这样学生一想到“激动”就想起了“奇动”,防止了混乱.(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40m/s,有些同学写成了3.8×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103m/s.上课时,我伸出三个指头,并让大家也伸出三个指头,说:“三乘以10的‘发’次方.”

2推导记忆法。

3比较记忆法。

4“口诀”记忆法。

作者:金玉龙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借助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初中物理知识,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然后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明白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学生要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应当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物理实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结果并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出来,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它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学生的想法,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物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研究小小的电动机,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才能真正明白物理知识,真正地学会物理知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一次性杯子,然后让学生用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探究电话的奥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电话线替换绳子,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递的。有的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铺垫就能知道,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然后电流就会沿着导线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的话筒就可以把电流转化成声音,这样声音就传递成功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合作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并不是依靠学生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取长补短,进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电生磁》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探究之前,可以先提出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演示电生磁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沿着静止的小磁针方向,把一导线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铜导线),因为它能够不受磁场的影响。当导线中通有电流后,我们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物理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在进行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物理知识,但是有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有效的保证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受伤,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更加清晰,以利于学生理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作用,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变过去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xx(31).[2]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授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学习、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物理教学提出: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内容。

1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

内容包括宇宙星系、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这也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利用物理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将德育教育引入课题,分析在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此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树立自身的道德观念。

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是物理科德育工作的重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思想道德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德育知识。

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原理内容虽然并不是很复杂,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与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其次要将物理意义理解清楚,最后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讲授阿基米德检验王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的同时,学习阿基米德不断研究的精神,以此激发学生启动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以此让学生明白通过不断努力才会得到成功。

2.2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知识,教师应学会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在备课中引入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史料。

比如,讲授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运动与禁止”相对性的观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讲授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

再比如,在讲授“核能”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钱学森的伟大事迹,使学生学习钱学森为了报效国家,不畏艰难,最终返回祖国的征程事例。

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事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事例,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教学中进行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顽强意志的学生能够战胜所有困难,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3]。

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欧姆探索科学的内容,他经过大量实验才获得了成功,让学生学习欧姆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许多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中途放弃,而有的科学家却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教师以这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知识,让学生对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成功只属于勤奋的人,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4实施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知识的渗透不限于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比如,通过开展小创作比赛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培养良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材中,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挖掘德育知识,将德育内容与物力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物力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学习内涵,同时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案例形式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1解读有效性学习内涵。

当前有关有效性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说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教学原理进行,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更好、更多且更劳的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说教,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以角色扮演、比赛和模拟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2.1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就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虽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师未按照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作为物理教师,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海洋中的照明灯,若教学理念不革新,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学生主体课堂需求,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及重点知识的灌输。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诉求,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容易脱离实际,如此便容易让学生厌倦物理,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实施,已无法否认当前国内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未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经不契合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除了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是思考所教内容是否为考试必考点与可能考到的内容,却不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诉求,简而言之便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除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外,还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个的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关知识便是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若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除了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外,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而就物理教学而言,需要理论+实验,无论是力学学习、电学学习,还是热学学习均离不开实验教学。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在某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针对一些考试必考点,教师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书赘述,几乎没涉及到实验内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实验课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学生几乎没有都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如此除了会增大理解难度外,还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要想提升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学理念,基于新教改核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便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诸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照镜子的经历,可是你们能否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在镜子里呢?都不知道吗?快去翻一番教材,里面有答案哦。现在你们知道了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才能出现在镜子里,那么我们去河边插鱼的时候,为什么鱼叉需要比鱼距离我们的位置还要深入一点呢?对啦,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选择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首先是创设情境,运动物体在没有继续用力的情况下慢慢停止,请同学们思考运动需不需要力来作支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便能得到问题答案。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

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学,均离不开提问环节,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除了具备思考性外,还应让学生通过问题体会更多学习乐趣,且在问题思考环节,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诸如:我在问题设计时往往会让问题体现出层次性,答案不定,说的最多的便是“你们谁还有其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等。

3.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的核心集中于实验,实验除了能简单、直接的呈现出物理过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看到理论教学中未知的以免。诸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镜沉成像》这一章节内容,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水中燃烧蜡烛”的物理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前,会让学生猜一猜燃烧的蜡烛放到水中是否会熄灭,为什么?带着问题,学生会更加精力集中的观察实验情况,适当情况下还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机会,有助于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围绕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阐述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阿力木江玉苏音.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学习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xx,13(07):299~300.[2]陈庭江.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读书文摘,20xx(23):19.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可以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起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己的课件融合在一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通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能力开发和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库。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听一些专家讲座,还可以和他们交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可以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达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资源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农村中学大部分已配置了设施齐全、标准高的物理实验室,并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配齐了各类实验仪器及电教设备,为物理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演示实验做不全的问题。然而,在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的今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诸多方面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和提高。下面我就当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实验教学理念淡泊,忽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实验教学的目标仅放在知识的获取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种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盯在实验的结果上,认为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算实验教学的目标已完成,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凡是进行学生实验,总是把学生往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思路上引,让学生“按方抓药”,怕学生出问题,怕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显而易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我认为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精心钻研初中物理新课标,没有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和思想,对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方法当然就不对劲。

(二)物理教学的目标仅停留在升学率上,导致大量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在全面深化课改的浪潮中,农村中学也积极响应,不断促进物理课程改革,但实际上由于教师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不到位,虽然“穿的是新鞋,但走的还是老路”。一部分物理教师为了单纯追求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认为做实验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且对学生考好成绩并没有多大效果,不按新课标要求去实施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陈旧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去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获得了高分,获得了高升学率,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浪费实验教学资源为代价换来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三)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制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做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在这些实验中,有些实验做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实验设备的组装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这样的实验,部分老师就因为实验不好做而擅自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剥夺了学生亲自探究、亲自操作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实验因器材一时短缺而无法进行,或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教师也就随意放弃实验,却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身边找一些生活物品或对实验加以改进而确保实验顺利完成。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欠缺,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引导、课堂组织、教学反思、实验改进等能力方面有待不断提高。

(一)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确立实验教学新理念。

众所周知,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要把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领会物理新课标精神,树立正确教学新理念。如果教学理念跟不上,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那将是一句空话。

(二)加强物理教师实验培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培训是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课堂改革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努力,创建了各类培训平台,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类形式培训,主动争取培训机会,为自己的实验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开拓了农村教师视野,增长了农村教师见识。

(三)坚持实验课前精心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好习惯。

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保把每个实验做成功,确保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效果良好。我们都有深刻体会,若课前不预做实验的话,往往在课堂上做起来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实验,看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应注意哪些事项、发现了哪些新问题、需要做哪方面的改进、预知学生在哪个实验环节上有困难,这一切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实验课堂效率。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后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物理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一节实验课授完后要认真思考总结,回想这一节课在哪些地方取得了成功,而又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甚至失误,要寻找失败的原因,确保今后实验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努力改进实验设计,做齐做好各类实验。

当前各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验器材基本能满足各类实验的需求,但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实验器材的质量存在问题,实验现象并不直观,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实验的设计比较复杂,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这些方面都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不少负面因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积极选用身边物品想办法设计实验,以弥补物理实验教材中的缺憾,从而确保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在热学《内能》一节里的《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室里消化棉已用完,我就试着选用生活中的火柴头头代替消化棉进行实验,效果很好,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最多放2至3个火柴头,否则容易炸裂压缩引火仪。在力学《压强》一节里有一学生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做这个实验时,我没有按教材设计的装置进行,提前准备了一盒图钉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一人一枚,叫学生用图钉探究这个问题,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我们物理教师积极地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这不仅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还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意识。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关键作用。

物理学科教学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渗透德育。

关键词:适时、渗透、德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要适时地对学生渗透世界观、道德情感意志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同时发展,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渴望了解认识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加以引导,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物理教学当中就有必要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进行必要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如:在学习电热、摩擦力的知识点时,指出电热、摩擦力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它们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举例说明),进一步分析指出看问题不能片面,要一分为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性更为突出,但实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几组数据来验证课本的结论或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试验组之间相互核对数据甚至有个别学生抄写别人的数据、有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但结论仍然正确等等,对于这种不良的作风和态度老师要要严肃批评,在讲清道理后还要作必要的引导,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不只是学好物理,而且会受益一个人的一生。

三、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对于这一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有必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热机”这一节时,我就指出,火箭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但是到了现代我们却落后了,现在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努力慢慢赶上来了,于是有了今年“神七”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挤身于航天大国之列,为我们国家赢得了荣誉。但跟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同学们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使我们祖国更强大起来。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步骤的渗透这方面的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授“热机”时可结合现在出现的能源危机对学生进行节能意识的教育,在学“电压”可适当讲讲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在讲到“声学”“光学”时教育大家不要制造“声污染”和“光污染”……这样把环保问题不断的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影响学生。

人可以影响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周边的人。

在教学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的,一名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以他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来影响每一位学生,慢慢潜移默化,使之效仿、学习,进而修身、修心。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高,更好的去学会做人。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更要用行动来感动感染学生。

就物理而言,中学物理教材的每一章节在德育方面都有渗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教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文化知识又具备优秀品德的人,这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新时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很有必要,这既能够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也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培养,对于推进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无疑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意识到在具体问题的解答时综合的应用学过的知识可以发挥的良好功效。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也要让大家意识到合理的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往往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与思考问题可以带来的收获。这些都是新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们具备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初中物理素养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辅助。如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在讲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有关,也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假设,之后再通过实验进行对比、验证,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要勇于做出各种假设,并且要引导大家对于自己的各种假设进行有效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了这种有效的独立探究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展开自主探究同样是新时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值得采用的一种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针对相关的实验主题自己进行实验过程的验证,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实验中来,能够和其他同学展开很多有意思的探讨与对话。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实验竞赛来引发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们在自主实验中来不断加强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这些都是很好的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很有帮助。如讲《蒸发》一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设计,有的学生就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个干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

(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中一片吹风,看哪片干得快?虽然教材中未出现该实验,但实验的设计完全能够体现这个实验的基本理念。透过这个有效的自主探究实验的展开不仅使学生很好的认识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大家也很好的掌握了初中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的掌握都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然而,传统教育中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要求;注重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忽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少数学生缺少机会和懒动手脑、实验能力极差,这在近几年的实验考试中也有所体现。这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有些顶尖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薄弱”的现象。

因此,针对我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际,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2.1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范畴主要包括:认知(认识仪器、了解一般用途)、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仪器及基本操作)、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表达)、理解(理解所有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分析(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分析意料之外的现象得出结论,要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还可以怎样实验(原理、装置、步骤)〕。

2.2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对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和尝试,通过对物理实验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更新等,能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3基本假设:(1)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思维、引导探究创新、适度评价激励等措施、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现有条件(包括时间、空间、物资等)经整合能基本满足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

2.4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本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作调查分析。对教材中各种实验仪器、每个实验目的要求、主要功能、步骤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及教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课题研究,作适当的调整、拓展。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措施、实施步骤、操作方法。

总结前一年实施情况,改进、完善设计方案,第二年再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筛选有质量的实验个案4个,完成课题报告。

3.1调查并对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

3.1.1测试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实验现状:

实验知识缺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理论上认识仪器简单的应用,不会将物理仪器应用到实际中。在物理实验时,学生先知道结论,后进行实验,安排上教师演示实验在前,学生实验在后。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教师只知道“不成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对实验中再生资源没有利用。严重缺乏探究精神,多的是好奇心,且难以持久。

3.2进行实践研究。

3.2.1落实物理实验的认知要求(培养观察能力与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

如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是一复杂而又精密仪器,上课时教师为每张桌上准备一架天平。

在介绍天平构造时先让学生对天平进行观察,然后请几个学生讲出观察结果(估计学生会有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遵照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刻度盘、指针、横梁、标尺、底座”、再观察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托盘”。

在调节天平时教师必须强调并进行规范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处,3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时观察指针指向及两托盘的高低得出: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学生只有达到实验所需认知和操作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为以后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作准备。

3.2.2实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探究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目标和任务。

物理学科教学论文

1.熟悉并掌握中学物理新课程总教学目标、初中课程标准、教学原则,认真学习和执行《延边州中小学教学规范》,钻研中学物理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及时了解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时刻更新教育理念。

2.熟悉的掌握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每个知识点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注重物理与其它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发展和新动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差异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4.认真备好每节课的课时教案。书写教案时注重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设计、实验器材的制造和选折、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学总结中学生的反馈等。

5.坚持每学年每周2次集体备课制度,在集体备课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讨论优秀的教法,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从而得到共同发展。

二、上课。

6.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提问、布置学习任务,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7.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

8.引导学生在课内多动口、动手、动脑,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亲历探究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9.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11.注意渗透sts(科学・技术・社会)精神,改变物理课脱离生活的情形,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努力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况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12.课后及时收集教学中的反馈信息,记录教学效果、教学得失,总结经验体会,以利改进教学。

三、作业。

13.布置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种形式,完成作业的方式应多样化(笔答、口答、操作、探究、小制作、小论文等),作业份量要适度,分层布置作业。

14.要求学生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要规范整洁。及时检查和批改,可采取全面批改、部分批改、当面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15.、在及时做好作业的讲评工作。鼓励学生的独特思路和独到见解,及时纠正普遍存在的错误。

四、辅导。

16.组内教师齐心协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分工进行学生开放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

[1][2]下一页。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是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健全实验考核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推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的策略。

“改革”是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的主旋律,强调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重性改革。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改革进程缓慢、课程建设不到位、能力培养欠缺等改革困境,为此,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应强化创新驱动力,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以验证性教学为主。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强调扎实理论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等思想的影响之下,大学物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现状依旧十分突显,致使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弱化,教与学的主体性存在偏差。首先,学生主体地位被削弱,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实验操作、探究的积极性;其次,实验以“验证性”教学为主,教师设定好的实验操作流程、实验现象,让学生机械性进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让学生在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上,敷衍了事、疲于应付的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导向下的教学优化。

相比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更突出与时俱进,与实际生活、科研等紧密结合。(1)从实验教学体系而言,实验课程多分布于“力、电、光、热”等课程之中,实验课程的设置存在局限性,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物理实验训练;(2)物理实验内容陈旧,传统的经典实验内容偏重验证性、设计性,而在实验的研究性方面缺乏充分体现。实验课程的设置多为理论原理及现象的验证,枯燥、乏味的实验内容,削弱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3)实验课程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验领域的考核鲜有落实,仅仅是依据学生日常的实验报告进行考核。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性不足。

物理实验是强化理论知识理解及应用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中,学校以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而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中,受制于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教师等外部因素,这就造成实验课程相对较少,处于压缩状态的实验教学,显然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均衡开设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验不同步,两者处于脱节状态。与此同时,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仍以“班级”为单位,一次实验课程完成一个实验,且实验教学的层次梯度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个性及其能力的全面培养。

(一)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在笔者看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形成以“基础性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重点、以“研究性实验”为着力点的教学体系,强化学生扎实基础实验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应用的能力。首先,基础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基础性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试验为主,如密立根油滴实验、基本测量等;其次,“设计性、综合性试验”是在巩固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造运用能力的培养;再次,研究性实验是在前两个实验类型的`基础之上,以科研方式,由学生以团队(或个体)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研究及开发应用领域的能力。

(二)践行“生本”理念,构建开放式、多元化实验教学。

有效物理实验教学的实现,应着力于开放式、多元化教学的构建,践行“生本”理念,强化学生为主体,学生探究学习空间大搭建。首先,进一步明确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角色地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创造更多的空间;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实验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够在自觉地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再次,转变师生对实验课程的认识及态度,强化物理实验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进而在实验的参与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

(三)完善实验教学方式,健全实验考核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性不足。因此,一是完善实验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实践性。例如开展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比赛活动。用竞赛的方式,增加物理实验的探究性、趣味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二是要建立健全实验考核体系,实现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综合考评。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评方法,落实学生的考评工作。如将平时所做的实验操作(包括:实验预习、操作及结论等)作为考评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50%);将期末考试作为考评的另一部分(占总成绩50%)。其中,考试以笔试和实验操作的形式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改革,是一个过程,强调以创新为驱动,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验教学。一方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对现有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优化,突出多样化实验模式的实践;另一方面,践行“生本”理念,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依托完善的课程体系、考评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张丽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成功(教育版),20xx(09)。

[2]柳叶.探究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xx(0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小实验教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充当仪器,让学生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小实验,他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总是盼望着小实验的到来.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增强物理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物理课堂实验,合理使用物理实验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了水,将口径相对较小的试管压入在大试管中倒过来,观察小试管是否会掉下来.同学们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还会不断地上升.学生观察到这个实验之后,就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应用原理吗?接下来,我们学习压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做好了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培养出来优秀的科学能力.物理小实验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小实验着重设计的难度,有的小实验侧重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加强思维能力.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实验.在物理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在教材的指导下完成物理实验,又能够领悟物理实验的方法.教师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实验,保证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做好实验形式、时间、地点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若是物理实验的材料容易收集、设备简单、没有操作危险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实验.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验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土电话;在讲“照相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物理相机;在讲“汽化和液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初中物理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时若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和枯燥,若是结合着物理实验,就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生活加深感悟,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加强生活应用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我们在溜冰的时候向前推别人,自己就会后退;在划船的时候用船桨向后划,船就会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橡皮泥,亲自动手选择一条小船,将沙粒、图钉等作为货物,看看哪条小船装的货物多.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排开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小实验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家庭实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能力.

因为有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和家长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环境.家长要保护学生实验的人身安全,主动地提供物理实验的材料,并且能够配合着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家长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物理实验的方法,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环境.家长陪伴着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入到物理实验中,还能够在同学中展示物理实验的成果,提高自信心.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小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从未接触过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具有更强的抽象性,且在初中综合学习成绩评定中占据着一定比例,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有所帮助,为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物理学习基础。

初中物理学科中所学习的知识,或多或少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联系,而初中物理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这一阶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高中物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下文中,将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性学习进行讨论,以实现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但就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都将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上,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应试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外,物理实验设施的配置,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部分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不得不放弃物理实验器材的配置。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实验教学的缺失,将会造成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难度的增大,不利于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即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长期下去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说,教师必须要树立对物理教学的正确认识,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对物理教学实用性的增强,真正体现出物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安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部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而言,在授课之前并不会备课,而是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接受能力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没有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就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折扣[1]。

(一)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物理实验设施,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学校应重视对物理实验设备的购买,便于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第二,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实验器材购进,及时更新陈旧、损坏的实验设备,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除此以外,学校还应重视对专业物理教师的招聘,适当提高教师薪资,为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保证学校师资力量建设水平与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才能够更好地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本理论知识学习来源于生活,而学习成果又直接作用于生活。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逐渐应用到教学中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下,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为手段,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着手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洗好的衣服,在高温、大风天气中干的更快?为什么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会“出汗”?并让学生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带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陌生感,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提供可能[2]。

(三)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

无论是在日常的物理学习中,还是在物理成绩评定中,实验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小到随堂实验,大到使用专业器材的实验,都应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在学习物体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绳子和小球串联起来,为学生做一个圆周运动的演示,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验。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来说,在物理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并不会完全相同,甚至会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这就告诉学生,实验误差属于正常现象,但过大的误差则会使实验结果出错。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从而最大程度减小实验误差。除此以外,物理实验还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以及丰富的实验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真正发挥出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作用,为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保障[3]。

三、总结。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重视对物理教学实用性的增强,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敢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积极面对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创新式发展,为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莉.小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有效性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107.[2]游贤文.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20xx,(11):62.[3]乔彦平.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j].未来英才,20xx,(16):17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指通过有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

一、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科学觉悟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的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

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和渗透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
  • 10-24 专业撤销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文(15篇)
    留学申请是实现个人学术及职业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转专业申请书的范文汇总,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住址:_________________被执行人:__
  • 10-24 专业部门工作的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军训心得是一篇简洁而有效的文章,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军事训练的意义和价值,并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目标。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以下的实习心得分享,
  • 10-24 专业员工受伤免责协议书(汇总15篇)
    梦想是人生的航标,它给予我们前进的勇气和方向。实现梦想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接下来是一些激励人心的梦想实现的名言,让我们一起来汲取力量吧。
  • 10-24 2023年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总结(汇总17篇)
    通过医院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医疗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一些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为了切实做好我局
  • 10-24 专业单位周转房申请书大全(14篇)
    我希望通过一份精心写就的工作转正申请书,向领导们展示我在工作中的努力和成长。以下是一些用心写作的贫困申请书范文,希望对你的申请有所启迪。尊敬的上级领导:您好!
  • 10-24 专业增加工资的请示(汇总13篇)
    导游词的撰写需要对景点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以便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信息。导游词的开头应该以吸引人的描写或引言,引起游客的兴趣。感谢各位游客的到来,
  • 10-24 热门宿舍安全免责协议书(模板12篇)
    公益是一种无偿奉献的行为,可以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衡量和评估公益项目的成效和影响力?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些感人至深的公益故事。甲方:地址:乙方:,出生年
  • 10-24 专业爱国主义基地实践报告范文(16篇)
    竞聘报告是一种对自身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和展示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亮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实践报告的写作要点,下面是一些实践报告范文,
  • 10-24 实用初一新生学前教育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军训心得是传承军队优良传统和精神的方式之一,通过写作分享军训心得,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军训心得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
  • 10-24 实用公司业务协同报告(汇总13篇)
    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研究者可以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读,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进行仔细规划。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践报告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一、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