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大全(16篇)

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大全(16篇)

时间:2023-10-21 22:30:01 作者:JQ文豪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大全(16篇)

读书心得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运用所读的知识。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的范文,其中包括了不同人群的学习经验和感悟,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到“素养”一词时,我用拆分的解释方法,释义为素质、教养,并未与教育教学相联系。第二次听到“素养”一词,便是在新教师培训中了,听过专家老师的细致分析,恍然大悟,不禁感慨“素养”、“核心素养”二词已然渗透进当今的教育事业,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务必要好好参透这两个词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何为“素养”?

通过查阅字典、百度等资料,我有了以下的见解,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那么,何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由此看来,在信息与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要想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与步伐,着重培养核心素养非常有必要。

根据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养无需特别要求。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故无需专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能,反而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

2、初步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非逻辑思维。因此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是需要的。

3、平等合作意识独生子女这方面比较薄弱。

4、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

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都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等。

5、保存活泼开朗的天性。

最好的教育不是扭曲孩子,而是保持他们的自然天性。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此项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养:虽然现阶段很多小学生接触网络及电子设备非常多,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小学生接触网络还是有限的,我将多利用多媒体白板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孩子们对于网络的认识,也将高效课堂和“核心素养”理念相结合,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2、初步的逻辑思维素养: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终生受用的,学好语文,对于锻炼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将着重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双管齐下,两手抓,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便可以相应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学会理解,对于学习和理解数学、科学等其它学科作用非凡。

3、平等合作意识素养: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虽然农村小学独生子女比例少,但现阶段,很多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比较娇惯,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合作意识差。基于此点,我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多采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综合实践”等新颖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在授课中,我也会对于平等、合作类为主题的课文以及课外阅读进行细致分析,利用更多实例影响学生。

就班,有目标、有系统的对于学生的知识素养进行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保存活泼开朗的天性素养:学生的天性即活泼开朗,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很多时候,磨灭了孩子的天性,部分家长给孩子的学业压力、成绩压力过大,甚至小学生都被迫整日上补习班,童年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够真正把握课堂四十分钟,都能够掌握好课本知识,没有必要把课余时间浪费在补课上。基于此,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改革:1向课堂要质量,提高学生的听课、思考和完成作业质量,学校事学校毕,不把沉重的负担带回家;采取丰富多彩的授课模式,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多发言,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多进行实践课、户外活动课、调查课等与大自然接触和有利于还原学生天性的课程。2作为一名班主任,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更新思想,与时俱进,家校共同努力,给孩子适当减负,还他们快乐美好的童年。

以上便是我基于“核心素养”一词展开的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相关的浅薄见解,我将把此观念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切身实际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祖国花朵健康快乐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

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不过,学校可以不去,学习不能落下,所以我校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空中课堂授课计划。此次授课已顺利进行了三周,我也有幸加入其中。在此,我把自己在空中课堂教学后的一点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线上教学将会成为常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线上教学可以丰富课堂的教育资源,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能保持高度的兴奋,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上教学模式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讨论区在线答疑,问题探索,交流研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终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如果担心学生在无人监督下学习溜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线上教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路,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传统教学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把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合理利用好,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

参加江门市实验小学优质课观摩活动,期间我聆听了两位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两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能一日为之?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教学形式,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对于儿童来说,一本书是枯燥无味,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针对这低年级的儿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征,实验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课程,通过讲故事,演故事形式进行。从3分钟《小鼹鼠找新家》,两个低年级学生声情并茂,动作大方,校本课程不但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也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

实验小学还选用经典诵读、你问我猜等多种形式来上好国学棵,保持学生的对国学好奇心和新鲜劲。再比如单单诵读这一项来说,实验小学也采用多种形式,像分小组读、男女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课的要求。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任何人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才是丰富生动的,也只有在保持快乐心情的时候,学习才是有效的。在王林老师《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中,我感受到学生们学习的快乐。

王林老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学生们有的展示有感情朗读课文,有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展示扩词,有的展示课文朗读,还有的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因为人人都有机会,因此人人都为能够展示自己而激动万分,争先恐后地发言,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小学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通过模仿来获取知识。小学学生心理、智力、知识等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独立性差,尚不能辨别知识的真伪。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崇拜,认为教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甚至不相信父母的话以教师的话惟命是从。实验小学的王林老师以深厚的知识素养影响着学生,押韵的白话文朗朗上口,使学生产生“我们老师懂得可真多”的感想,从而激起他们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的愿望,让我由衷地敬佩。学生洋洋洒洒的说上几句白话文,让我感叹,还让我忏愧。

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去年暑假,参加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核心素养”一词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让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讲道:“就没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又强调了几点:一、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二、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三、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四、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导。于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启发:每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课堂教学要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收到审视和重新估价。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把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说人就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己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学习者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呢,这个联系在哪里?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的大的教学观,就是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4、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又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新问题。通过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化学习既能体现知识系统化,又是一个在探索外边世界中自己个人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5、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情景,因此我们要设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学过程,让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够发生。要通过实验教学,学科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让学习者的价值观、情感、人生态度建立起来。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的非常热门的教育词汇,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几乎耳熟能详,多少能讲出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来,但也仅仅只是些碎片化的认知和理解。近期,工作坊的共读书目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次阅读,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余文森老师的这本书详尽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六大教学基本策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层次地剖析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构建起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受益匪浅。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既介绍了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些对教学的实际操作。

书中指出: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学的真正落脚点。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教材,更应该关注学生。有时候,我们总想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一遍一遍地讲,生怕学生没有掌握。即便是这样,依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明明已经掌握了,可没多久又不会了。其实想想,课堂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灌输进去的,并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主动获取的知识,所以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短暂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即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学习状态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应该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通过生生互动,信息共享,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时刻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如检查他们是否在认真听课?课本是否翻到正确的页面?是否在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时有没有参与讨论?有没有积极地表达?我还适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难度大、有挑战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孩子;容易的问题、简单的对话表演留给中下生。当他们回答正确了,我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及时给予表扬。当他们犹豫、不确定时,我表示感谢,并鼓励、提示他们再度思考。

书中提出让学生学习在先,以学定教。回想自己最初的课堂,真的是“满堂灌”,生怕漏掉一点儿知识点。后来我才意识到,课堂上不应该是学生围着老师转,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让学生“先学”,我们再“后教”。我们应该把阅读的机会和和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点拨、激励将学生引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创新学习。正如书中所述:“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总之,核心素养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已发生改变,让我们努力成为语言学习的促进者,思维发展的引导者,审美情趣的创造者,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远大目标继续努力。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假期我读了一本有关课堂教学的书籍,书名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数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刚开始对核心素养这个名词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书的作者余文森老师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帮我理清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是教育方向,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老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教人。

书中的第二章提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交错的。”由此我想到了我所教的音乐学科,每首歌曲不光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绪、速度等各种音乐要素,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想让我们理解的背景、价值观,更是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比如:《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它让学生了解乌鸦反哺的故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道理。让我感受到教人要比教书难。

除了阅读了教育书籍,在假期中,我还聆听了三场音乐讲座,也是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是朱晓老师的《评价促成长,学生稳步前进》,她提出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师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质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评价时要遵循学生年龄的特点,注重评价的内外全面融合,适合主体发展。然后是缪海云老师带来的《“浸”入其中,方得“真味”》,这堂课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鲜的名词——沉浸式教学,简单来说是一种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学方式,学生“沉浸”在教学环境中,达到积极、高效的学习体验,并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教材,充分制定课堂的学习目标,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给学生审美上的沉浸。最后是高谊老师提出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从中我了解到教学的前提是教师预设,而生成基于预设,是预设的提高和创造过程,预设是根本,生成是灵魂,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成长。这就对我们老师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深入钻研音乐教材,才能具有生成的深度和勇气,还要确立“为学习而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预设观,当然,老师的综合素养也要过硬,基本功更是不能落下。

这次假期我受益良多,开学之后我要继续珍惜悦读会的宝贵机会,从书中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不断的充实自己,夯实基础。最后引用缪老师说的一段话:“教师自己认知和体验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学习,自己把自己浸泡在音乐中去体验,这是教师的辛苦,也是教师的幸运。”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最热门的话题,近期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让我对素养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观怎样建立,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在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关系的论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养相比三维目标,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更关注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和终极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养是来源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的,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养更多意味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转变。

那么怎样在我们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核心素养呢?

通过学习,知道在教学培过程中,注重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还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在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在课堂内充分体现出“情感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第三、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交流,开放式的课堂。课堂以学生为主题,那就尽量给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重积累,海量阅读经典书籍。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优美、新鲜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容源远流长,同时也有精辟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映照着学生的心灵,并启迪学生的心智。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关于核心素养教学观的重建,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本书我还需要细细品阅,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心得

在工作室主持人带领下,利用假期时间我读完了余文森教授的著作《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体会到了开卷有益的道理,这是一本理论性极强著作,本书既注重理论内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实践应用的策略介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等。可以说当今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领会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将核心素养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读完余教授的著作,不仅领略了专家睿智的见解,更启发了我对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强调学生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怎样安排让阅读成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手段呢?首先应树立读书学习的榜样,教师带头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我们可以每学期向学生公布自己读书计划和阅读进度,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写读书笔记,写通讯稿件,写教育课题论文,与学生分享自己发表的文章,师生形成共读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读书引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次,利用教读文本的机会与学生分享文章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构思和文本蕴含的人文美,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品。教师教给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力求精细化,教给学生朗读、默读、速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品味文本的精彩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题,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体验。放手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时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作品的阅读中,让其不断进行自主性阅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语文能力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一)先学后教,助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热衷于使用手机玩游戏,淡化了文本阅读的意识,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在教学中我采取先学后教的语文教学形式,以课本和导学案为依据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读课文,完成学案的课前预习作业,每次新授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学字词的成果,请学生谈阅读课文的收获。运用这种教学形式,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好习惯,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的基础。

(二)以问导学,助力学生提升文本解读能力与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有梯度的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文本,诱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让其逐步养成深刻理解文本的科学思维习惯。比如,在进行《中国石拱桥》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性的进行思考和探究:赵州桥总共有几个特点?每一个特点分别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些特点的顺序是否能够进行调换?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之下,学生就能够实现思维的活跃,对文本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进行主动探究,以有效的思维活动实现文章的深度理解。在思考过程之中,很多学生能够充分认知到这样的写作是严格按照说明的逻辑顺序来展开的,由主到次的对全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能够让读者借助阅读实现清晰认知的形成,还能够让他们对赵州桥的特点进行全面把握,因此这些顺序是不能够调换的,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边进行阅读,一边开展思考,就能够实现文章的深刻理解,对其中表达的妙处进行体会。教师借助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从而有效转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接受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以教师的引导为引领,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语言的感悟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核心素养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已发生改变,让我们努力成为语言学习的促进者,思维发展的引导着,审美情趣的创造者,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在中国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第一是学生很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第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上,在授课中以“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未能调整课堂授课氛围,导致学生产生英语学习枯燥感。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一听到“英语”时本能的选择了排斥,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计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以课堂引导教学,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体系和教学机制建设,努力形成更加具有改革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但是,个别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反思并努力改进,以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在中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相关难点进行“扭转”,使学生便于吸收英语相关的教学知识。在核心素养为基准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进行课堂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的“被动式”教学,进行“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深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读写环节。在学习中强化学生英语的交互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这对于中学生词汇量、语法、语句以及各种时态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综合提升了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定要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应当把互动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协调性和综合性。比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不规则动词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不规则动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一个单元的不规则动词,并且制作成图表,最后在汇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所有不规则动词,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要有效地应用激励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将“教、学、做一体化”纳入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并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英语作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与母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学生也无法得知在那种语言环境下生活是怎样的体验,所以对英语感到疑惑与苍白。但是语言又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英语生活氛围,尽量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其体验到英语与生活的关联性及其重要性,以此学生才能不断生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拥有学习的动力以及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关注时事热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感兴趣,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并且使其能够主动投身于英语学习中。比如,当教材中有涉及家庭成员的文章时,可以提前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并在课上的groupwork中向大家介绍,介绍内容可以包括职业和兴趣爱好等等,以此营造一种活跃且真实的课堂氛围。课堂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有趣的英语,也能把更多英语知识传递到学生中去。显然,这样更具实践性以及社交性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吸收和拓展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谐温馨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想要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并运用的程度,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核心教养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同学们之间互相督促,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成为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课下,教师也可以跟学生积极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无话不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构建和完善英语学习系统。教师应该以阅读和听力训练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感知语言文化,同时培养属于英语的独特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阚秀梅.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84-186.[2]沈登云.浅谈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27.[3]郑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j].华夏教师,2018(35):70-71.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发现老师们还是停留在教教材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区别:

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东西,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再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是前者的主要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后者的重要“靠山”。因此,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要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到实处,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深入学习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牢固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行为才能回归正确的教育轨道,如何帮助老师们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

一、看教材——教材既是“范本”也是“学本”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桥梁,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桥梁,因而教材是一个“范本”。作为范本,教材内含教学方法的指引,为展开教学提供话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方案。

《爱父母,在行动》。

如:10课第一课时《父母默默的爱》首先提供的是一个话题,教材呈现的是一颗爱心树,就是告诉老师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究父母及长辈为自己所做的日常事件背后包含的爱,去发现爱、感受爱、诉说爱。在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的过程中,体会父母及长辈对子女及晚辈的爱之深、爱之切、爱之苦。其次还有教学方法的指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去发现日常生活中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充实这棵爱心树上。

同时,教材也在引领儿童与教材中人物展开对话,因而教材也是儿童开展自主学习的“学本”。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使儿童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连接,并通过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儿童更好地反思,建构自己的生活。如10课《父母多爱我》一课,既有通过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引导学生探究故事背后藏着的爱,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回忆生活,去搜寻生活中父母及长辈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发现爱、体会爱;又有一首小诗《妈妈的爱》在歌颂母爱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各种各样的爱,理解爱、明白爱;还有《一封爸爸给东东的信》道出了身为父母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反思爱、认识爱、交流爱。这样,儿童在搜寻爱的的过程中,实现了儿童与教材真正的互动。

二、用教材——教材既要“读懂”也要“转化”

道德与法治课跟生活贴得很近,绝对不能照本宣科。教材呈现的范例不再是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而是便于学生打开思路。尤其是主持人的话,它出现在教材中不同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活动导入、拓展和。

总结。

它指明了学习方向和教学目标。杜威曾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学校里教学方法的基本的错误就在于认为学生的经验是可以由教师来假定的”。

1、理解教材的设计:

教师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理解教材每一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点以及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理解每个活动后所蕴含的知识点和价值观。如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和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而编写的。孩子都是爱父母的,都有爱父母的自然情感,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材内容有三个学习活动主题:

1、《我们都爱父母》三幅图分别呈现了不同家庭的子女是怎样担心、心疼、思念父母的情境,旨在从生活的具体场景切入,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已有的经历和感受,为教师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了某些暗示。

2、《我们了解父母吗?》三幅图提示学生了解父母的途径有询问、观察、实践等,是为了调出学生的已有经验,去了解父母。“孔子名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说的是: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再一个是因为双亲岁数大而担心。教育我们要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因为天增岁月父母增寿,身体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兴呢;另一种是为父母凭添一丝忧虑,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就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了,趁在父母还在世的时候,拿出来我们最大的感情对待父母,不要等到父母离开了才知道去珍惜。是使孩子们从小获得传统文化的启蒙和熏陶,懂得了解父母、关爱父母。“我为父母写档案”这一探究活动,是为了加深对父母的了解,提升对父母的认识。

3、《爱父母,在行动》三篇文字资料,三幅图从四个不同侧面反映出关爱父母要有“心”,关注细节;也要有“行动”,付诸实施;还要有“能力”,力所能及、学习实践;更要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活动主题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逐层深入到2个课时当中。

2、精准化学习目标:

教材里面出现的主人公是样板,与本班学生是不一样的。那么,针对本班学生,要设置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精确的。教师只有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确定精确、恰当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围绕教学目标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

11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们关爱父母及长辈的事例。

2、能初步说出我们在今后生活中怎样关爱父母及长辈。11课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能通过调查说出父母及长辈的一些情况。

2、能进一步说出我们在今后生活中怎样关爱父母及长辈。10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父母或长辈关爱我们的事例。

2.通过合作交流,能说出父母或长辈是怎样关爱我们的。3.感受父母或长辈的关爱。

10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父母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

2、通过合作交流,能举例说出当父母的行为和做法你不能理解时,怎么办。

3、初步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

3、转化好教学内容:

拿到教材以后,老师们要在了解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教学整合、取舍、扩充和改造,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例如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学习,这个年段的孩子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往往忽视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去引导,因此10课《父母多爱我》,我们不要被课本当中提供的范例所限制,而是应该和咱们孝义府西街小学的孩子的家庭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回忆、关注自己的父母日常生活中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说自己的经历,讲自己的故事,颂自己的关爱,在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中懂得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因此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我将爱父母分散走在2个课时当中完成,这样,逐层深入,将爱父母的意识、认识、行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设计好活动过程:

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可以保证学生主动且有效的参与。所谓“有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符合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儿童不仅能获得乐趣,也能获得发展。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得出某种价值观。

10课两个课时通过合作探究,孩子们懂得了感恩、理解父母各种不同形式的爱。11课两个课时的合作探究,孩子们懂得了今后应该多了解、体贴父母。因此,开课伊始,我在总结孩子们上节课列举的父母多么爱他们的例子之后,顺势引导孩子们例举生活中他们平时怎样对待父母及长辈的事例来唤起孩子们爱父母的情感。然后将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例子,分享已有经验,再指导后续行动,让孩子们例举今后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关爱父母。最后布置孩子们课后去了解父母,为下节课进一步落实爱父母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调查说出父母及长辈的一些情况。

2、能进一步说出我们在今后生活中怎样关爱父母及长辈。学习重难点:

目标2学习流程:

一、展示调查,导入新课。

二、根据了解,关爱父母。

三、

运用名言,深化了解。

四、小组合作,交流关爱。

五、总结提升,付诸行动。

基于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从2014年3月10日至10日10时10分,“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被列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培养品德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成为制定学术质量标准、修订课程计划和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成就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其中,文化品格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可。文化性格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吸收外国的文化精髓,还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介绍给世界,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感情。

于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条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清,战争继续,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因此,在研究中,我首先明确了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核心素养中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内涵。于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的学习领域)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包括本质特征和核心能力)的成果,是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这门学科的核心成就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熟练的女人没有米饭就不能做饭."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而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能力只能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培养,而识字只能在需要识字的活动中形成。

只有有好老师,我们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师能给学生什么。教师只有知识,他们只能给学生知识。只有智慧才能激发智慧,只有成就才能培养成就。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教师转变为素养教师。这样,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将得以重建。于教授认为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理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核心素质教育改革必须首先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教学是教学方向。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人,而学科教师不是教授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意识本质上是课程观。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将从根本上决定如何理解教学。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在教学的基础上谈论教学,而必须具备课程高度、课程视野,即课程意识。否则,教学将陷入实用的劣势。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应停留在“学科表面”(现象),而应进入“学科深度”(本质)。只有这样,学科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就教学主体而言,以学生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的中心和焦点是学习而不是教学。教学应该围绕学习来组织、设计和发展。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我收获最多,也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在本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出了六个基本策略——整合策略、情境策略、深度策略、活动策略、自主策略和意义策略。战略是从概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就有必要进一步将理念转化为操作策略。上述策略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可以说,任何一个好的战略都同时包含了几个想法,任何一个好的想法也需要许多战略来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然需要我们去实践和学习。借助网络资源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我将继续学习新思想,并将它们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核心素养的起点、突破点和生长点。只有关注课堂,我们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促进学生的智能成长。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今年的暑假,我拜读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第一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心中便有所感。通过阅读,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不断的提升我的思考。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键入到人的血液神经系统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

粗浅了解了这本书,以后还要细细研读。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心得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综合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的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还没结束。我知道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相关范文推荐
  • 10-21 最新舞蹈学校介绍的文案(案例15篇)
    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心中的无尽悲哀。接下来是一些具有思想性和独特观点的节日总结范文,与大家分享。i文案11来生愿做朝云暮雨,朝朝暮暮,天涯相随12情不敢至深,恐
  • 10-21 最新批评与自我批评评价领导范文(13篇)
    条据书信的语言应当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感情色彩,以确保传递的信息客观可信。条据书信的语言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
  • 10-21 热门质量案例心得体会(模板17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实践不断迭代升级的必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
  • 10-21 优秀做自己想做的事作文高中大全(15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扎实的逻辑思维和清晰的文章结构,使读者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些中考作文范文从不同题材和角度展示了优秀的写作风格和思路。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思想亦常常
  • 10-21 2023年英语听力心得体会范文(13篇)
    军训心得是我们为自己进行心灵洗礼的记录,通过思考和总结让我们更加自信。实习心得范文十:《实习心得:积极投入,敢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与世界沟通交流
  • 10-21 最新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模板15篇)
    学期总结是一次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机会,通过总结的过程,我们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
  • 10-21 最新学生打架调解协议书范文(16篇)
    爱国标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深入研究国家历史和文化,能够为爱国标语的创作提供更多灵感和素材。看看下面这些精彩的爱国标语,它
  • 10-21 最新运营试用期工作总结(汇总13篇)
    党委党支部是党的思想阵地,是党员们交流学习和思想沟通的重要平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导游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
  • 10-21 实用学遵义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学习心得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产,记录下来可以供自己今后回顾和反思。欢迎大家共同欣赏下面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促进大家的教学改进。近代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
  • 10-21 2023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工作心得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方法。下面是一篇关于教学反思的典型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军队